你知道中國千年不變,現在還在使用的是什麼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各種事物不斷變化發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紀年方法有很多,皇帝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等等。但是干支紀年可說是傳承最為長久,而且是千年不變直到我們今天還在使用。

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總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天干地支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 劉恕在《通鑒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大撓作甲子雖是傳說,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 仲壬,太甲等來看,干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用天乾和地支搭配紀日的表現方式起源於夏代,商周沿襲,在 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殘片。

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以後。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 歲星紀年,歲星是顆真實的天體所以用歲星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歲星約85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劉歆提出)。此時,干支紀年也有使用,在 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 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 丁丑。漢成帝末年,由 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 丙戌。由此知,西漢時期的干支紀年存在與太歲紀年轉換的一些混亂。到東漢時,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樣。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從此干支紀年固定下來,並一直 延續至今未再混亂。

以前聽過有「夏曆」一說,也有說「殷歷」,漸漸音化為「陰曆」即農曆。新中國成立後,農曆仍用干支紀年。各級重要的報紙、各種曆書和眾多的年曆畫,也都將干支紀年作為紀年輔助手段。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國內所有日報,其農曆日期的干支紀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變更。而國內唯一研究和編修曆法的單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其官網上的公農曆查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曆書和年曆,干支紀年和生肖紀年歲首均始於正月初一。現代所有出版的紙質版日曆,干支紀年也是在農曆正月初一變更。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這些女人極易出軌,傻女人現在看看還來得及!
20年後 你會比現在更幸福嗎
鮮知知 ---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容易
?現在的女人就是開放!受不了…
那些TVB演員秒殺現在的小鮮肉!

TAG:中國 | 現在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