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常心是什麼  文/衍慈法師

平常心是什麼?
  
  就是做人的一種修養。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生活中,人性充滿貪瞋痴,性急浮躁,背信棄義,見利忘恩等有悖於平常心的舉動,沉迷人性,平常心似乎離開人們越來越遠了。只有大智慧的人才有此平常心,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古至今有成就者,對好景不過分樂觀,對逆景不過分悲觀,如宋朝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這就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常心平靜安然、明智祥和,以此超然的心態來看待苦與樂,用平和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一切挑戰,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善用平常心,人生將會變得更加隨順從容,使人不斷進步,因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戰勝自己就先要認識自身的缺陷,沒有平常心,就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又如何完善自我呢?
  
  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繼承六祖慧能大師的思想,發揚並提倡「平常心是道」,記載於馬祖禪師語錄中有:「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在行住坐卧,應機接物,儘是道。」「道」是指人的身口意三業修行,即是身心的活動,心行清凈,觸類即是道。因為人是生活在萬類當中,故吃飯、穿衣、睏覺乃至大小二便,這些日常生活細節,都是在修行。
  
  慧海禪師曾回答弟子所提問:「你能夠活得如此瀟洒自在,修行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答曰:「如果說一定有,那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吃飯時吃飯,其它什麼也不想,睡覺就睡覺,所以輕鬆自在,從來不做噩夢。所謂飢來吃飯、困來眠,熱時取涼、寒冰向火,行、住、坐、卧一切隨緣,沒有分別嬌飾,這就是本來清凈自性心的全然顯現,修行者的根本目的。」
  
  可惜世間的芸芸眾生,著意追求客境,吃飯時有百種須索;睡覺時又千般計較,漸漸喪失了平常心,把他變為一顆反常心、異常心。所以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修行過程,要多方運用以取其道,久而久之便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於此中體會出法味。許多高僧大德們都在吃飯穿衣、擔柴運水等日常生活中修行,如六祖慧能大師從舂米開悟;百丈懷海禪師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此禪風;趙州禪師則常教人洗缽去、吃茶去。此等公案,不勝枚舉。所以說生活細節是修行人著力之處,「平常心是道」這句話確實影響後人深遠。
  
  人生道路坎坷,苦與樂相隨,學會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雖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能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去除偏狹和狂傲,浮躁與虛華,處處表現出豁達的心胸,是一種難得的做人境界。關鍵在於無論身體在做什麼,心也在做什麼,做每一件事時,以輕鬆平靜的心態,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才有好的效果。待人處事都用平常心,那麼無論在那裡,那裡就是修學的好道場。我們應以平常心來面對人生,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文/衍慈法師


推薦閱讀:

以平常心看世間事
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
平常心的定義是什麼?
有平常心,人生才能越發坦然
?一顆平常心,最可貴

TAG:法師 | 平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