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對職場溝通的影響

對於大多數工作在美資企業中或工作在美國的中國員工來說最難的恐怕就是如何真正做到與身邊的美國同伴「打好交道」。那麼美國文化到底是什麼?它又對中美之間的商務交流起到多大的影響呢?我想從日常工作的角度對中美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做初步的探討。

通過觀察,本人發現在與美國人交往的過程中,中國人大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與美國人發生跨文化層面的溝通障礙。

 

1,「你到底想說什麼?」

 

在以追求「和諧」為最高境界的中國社會中,語言的功能在相當程度上是被壓制的,換言之,中國人之間的信息傳達方式更多的是「意在不言中」。沒有說出來的遠比說出來的更重要,更有實際意義。而這恰恰是中國人經過五千年中華文明熏陶下所掌握的特有的語言「密碼」破解功能。「體會」;「琢磨」;「言不盡意」等等則是中國式溝通中的重要信息獲取方式。一個中國人要是不能掌握這種體會他人言外之意的本領就會被認為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

 

反觀我們「可愛的」美國工作夥伴們,說話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比如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一般來說美國人如果不喜歡,就直接說 「不」;而中國人通常會說 「讓我考慮考慮」。美國人若不了解中國人的說話方式,會以為那人是真的去考慮了,過兩天說不定又會回來問: 「考慮得怎麼樣了?」。所以美國人追求的是儘可能用語言表達一切。這種溝通障礙其實就是跨文化中的高低語境的不同所導致的。而中美兩國的語言表達方式又分屬高低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中美兩國人士在文化,科學,和商務等領域的交往,在語言溝通上遇到的挑戰不可低估。而這絕不是靠單純學習外語就能夠解決的,否則,中國有兩億人學習英語,在美國也有超過一百萬人學習漢語,豈不是個個都成了跨文化專家了嗎?

 

 

 

2,「我們」與「我」

 

上面講到中國人自古就有「和為貴」的思維,其文化的根源是源自社會和諧概念,我們中國人認為社會秩序必須同自然界事物一樣和諧運動。而這種概念也就創造了「我們」文化或者「社團價值至上」文化,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利益服從社會利益。群體取向使中國人性格內向,含蓄,不願人注目。所謂槍打出頭鳥,所以人們不願發表不同意見或個人意見,凡事先看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不習慣當眾被表揚或批評。

 

而這種表達方式在美國人看來,則是膽小,懦弱的表現。不同於中國人,美國人更傾向於「我」,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的強調,把自我的言行看作是自由的表現。在與美國人的交談中經常會聽到「我想」;「我認為」;「我覺得」等自我感受為開場白的言論,並將自己和集體的意見劃分的很清楚。與之相比,中國人則更多的是用「我們」為開頭的句子,以至於美國人經常認為中國人缺乏獨立的見解,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表現,而這些特點恰恰是美國社會所推崇的人格優點。

 

3 關於「面子」

 

在中國文化中,為了保持人際關係和睦,下級與上級或權威之間的溝通通常是採用間接的,甚至是私下的方式,說話時的詞句的使用也是要反覆斟酌的。這與第一個問題中所談到的間接表達方式是相似的。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在美國人的意識里,工作中的任何問題都一定要闡述的清楚明白,就算是反駁,也要直截了當。這是效率的體現。對於美國人來說,對話應該是清晰的,明確的,而不太考慮對話人是誰。在這種情況下,溝通障礙再次產生了。一旦在工作中產生了問題或者是矛盾,中國人往往會為了不使矛盾升級和保留雙方的顏面(和諧關係),停止眼前的對話,以便為日後更好的解決問題留有餘地。而美國人則認為問題還沒有解決談話就結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在迴避問題,從而認為中國人沒有責任心。實在是「冤枉」呀。

 

4 「yes」 or 「no」

 

如上所述,闡述問題時使用清晰明了的方式是美國人所推崇的,美國人將這種表達方式視為一種工作時必備的語言能力,更是自信,權力,和力量的表現。為了幫助中國員工能夠更加適應美國式的商業語言,在許多的在華美國公司里都設有內部培訓機構。但對於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意思明確的回答,如:好與不好;對與錯;等等辭彙都是在走極端,不給自己留餘地。而這種表達習慣也不是在可預期的時間內能夠改變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習慣就會越強,所表現出來的說話方式就越是模稜兩可。通過下面的兩組中美之間的日常對話可以很好的說明問題的所在。

 

A, 中國人:「你喜歡這種音樂嗎?」

   美國人:「不,不喜歡。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噪音。」

   中國人的解讀:明白了,原來他一點也不喜歡這種音樂。

 

B, 美國人:「你喜歡這種音樂嗎?」

   中國人:「有點吵,不過,還可以。」

   美國人的解讀:他在說什麼?他到底喜不喜歡?

 

正如第一段里所說的,當中國人說「不方便」那就意味著不可能了。與美國人直接說「不」不同,中國人更傾向於用「問題不大」;「研究研究」;「考慮考慮」等較為間接的辭彙來代替「不」這個字。同樣,即使說「是」,也不一定代表中國人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只是禮貌的表示「我在聽」。而這種語言「解碼破譯」功能在美式英語中是不存在的。對於不熟悉中國文化的美國商務人士來說簡直就是聽天書了。雙方矛盾的產生也就成了必然。

 

上述中的四個問題還只是中美跨文化交往中常見的矛盾中的冰山一角,此外還有大量的深層次的跨文化問題挑戰著中美兩國商務人士的管理智慧。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學習與培養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跨國管理人員來說則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獲得有效的,滿意的溝通效果,中美人士則需要擁有知識的共享,和雙方的理解。簡單的文化表層的了解並不能改善中美之間的跨文化溝通。不僅要了解跨文化溝通的多樣性,更要知道為什麼這種多樣性會存在,要學習不同文化中核心價值觀對外在言行有著怎樣的影響,只有如此才能夠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中美彼此文化的真正內涵,達到求同存異,互助雙贏的目的。


推薦閱讀:

職場中同事溝通36計
記錄一次失敗。
職場人,請讓別人聽懂你
演講與說話|演講能力評估測驗

TAG:職場 | 文化 | 溝通 | 職場溝通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