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屏風帖》
李世民《屏風帖》 李世民《屏風帖》,宋嘉泰四年(1204)王允初刻於餘杭,元延祐三年(1316)縣令尹王昌移置縣廳壁間。因碑已缺了右上角,故稱折角碑。1937年,日本鬼子侵佔餘杭,大肆焚掠,縣衙全毀,碑不知去向,僅存碑拓。當地政府幾十年來曾多次許重金尋訪碑的下落,至今未有結果。而今餘杭人摹碑拓刻成此碑,立於文淵亭。《戲鴻堂帖》翻刻一部分,其中祝寬夫跋語云:「右唐太宗屏風書,余從兄季平家所藏,蓋從祖紹興初為江西漕屬,以重賂得於北人南渡者,凡十一幅,皆絹素也。其上雜繪禽獸水藻之文,猶隱可認。按《唐會要》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上自為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誠可寶也。」其敘述《屏風帖》由來甚詳。不過當時所存《屏風帖》,也只是草書了,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謂:「文皇嘗作真草書古帝王龜鑒語為二屏風示君臣,今所存者草書耳。輕俊流便,宛然有右軍、永興風度。」 唐太宗習字作書,有其獨到的方法,其《論書》說:「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爾。吾之所以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蓋草書走筆疾書,最難求者正是骨力,習草書最當體會。 此冊《唐太宗草書屏風帖》拓本為周退密先生所藏,後有施蟄存先生長跋,解放後未見出版。
釋文:
西域通使敦煌獻珠可復求市而得不則對曰對若陛下化洽中國德流沙漠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為貴也齊景公時 雨雪三日公被狐裘坐於堂上謂晏嬰曰雨雪三日天不寒 何也 嬰對曰古之賢君 飽知人飢 溫知人寒 晉武帝問侍中裴楷曰朕應天 順民與海內更始天下風聲何得何失楷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風所以末以 比德於堯舜者為賈充等諸人在耶方今宜引天下 賢人與之弘治道不宜示 以私宋武孝帝時帝弟竟陵王誕反事平後帝廟告輿駕出宣陽門敕令從者文 武士庶並皆叫稱萬歲 時侍中蔡興宗陪輦 不叫帝顧謂興宗曰卿何獨不叫興宗正色答曰陛下今日正應涕泣行誅豈得軍中皆稱萬歲 蜀劉備大破劉璋置酒大會 謂龐統曰日之會可謂樂矣統對曰師人之國而以為觀歡非仁者之兵也橫心不逆持事多味言不 見尤動則貽悔無辨 榮辱莫知進退去矣斯人虛慚雅對 或溺第十一殷紂為長夜之飲失日不知甲 子使人問於箕子箕子謂其徒曰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 曰天下危矣 一國失之而我獨知之我其危矣*辭以醉漢高帝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如意大臣固爭莫能得太傅叔孫通諫曰昔晉獻公以麗姬故廢太子 立奚齊晉國亂者數 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胡亥詐立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 之陛下必欲廢嫡立少 臣願先伏其誅帝曰罷 矣吾特戲耳 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亦搖天下震動奈何得以天下戲漢文帝時丞相申屠嘉入朝見鄧通居帝傍 有怠慢禮嘉進曰陛下 愛幸群臣則富貴之 至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帝曰君勿言吾私之漢武帝使太中大夫吾丘壽王等舉籍阿城以南 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 頃畝及其價直欲以為 上林菀屬之南山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酃杜之民壽王奏其事上悅稱善 時東方朔在傍進曰臣聞 謙遜靖懿天表之應應 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 之應應之以異今陛下累曾台恐其不高戈 獵之處恐其不廣如天為變則三輔之地盡 可以為菀何必盩厔酃 杜之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上林雖小臣猶以大也漢元帝王皇后無寵太子 頗失帝意帝欲立定陶王數王稱其才藝音 樂侍中史丹進曰凡所渭才敏而好學溫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於 絲竹鼓擊之間是則 陳惠李微高於進衡可 相國乎漢元帝以京房言災異 屢中每親近之房營因宴語問元帝曰幽厲之居何以危所任何人 也帝曰君不明而任巧 佞房曰知其巧佞而任之耶將以為賢耶帝曰賢之房曰今何驗知 其賢帝曰以時亂而君危知房之齊桓公秦二世嘗聞此二君而非笑之矣然則 任豎刁及趙高政治曰亂何不以幽厲卜之而不覺 寤乎帝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來耳臨亂之君各賢其臣令皆覺悟安得危亡覺寤安得兵亡房因免冠謝曰春秋記二百冊以來災異並出人民飢疫盜 賊不禁視今為治耶 為亂耶所任者誰與帝知房意在不顯曰 幸其 愈於彼又以為不在此人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後之視今然由今之視前也 齊桓公視管仲疾因問孰可為代管仲曰知臣莫若君 公曰易牙何如對曰殺其 予以適君此非人情不可任 比臨國前代君臣語錄屏風並第六 默然 魏文帝好射雉侍中辛佐治嘗從帝曰樂哉佐治曰於陛下甚樂於群下 甚苦帝默然 魏文帝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侍中劉曄曰獵之為樂何如射勝於樂侍中鮑勛亢辭曰夫 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 隆治致化萬邦感人故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豈如猶暴華蓋於原野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時隙哉 昔魯侯觀魚春秋譏之 雖陛下以為務愚不願 也今劉曄佞諛不忠阿順陛下過戲之言昔梁丘據取美於專台曄之謂也請有司議罪以清皇 朝帝怒作色出勛為 左中郎將 魏明帝喪末娸女追溢平原懿公主帝欲親 送葬少府楊阜諫曰文皇帝言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孩抱 赤子可自臨哉帝 不聽 識劣難持情偏易惑 溺此耽愛忘彼剛克欲為性斧恩乃義賊居上不思何先之儀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 惰阻法度之威以盡督於下 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以相篡弒皆由此也夫戎則不然上合淳德以遇其下下惟忠信以事其上 一國之政由如一身治不知所 以治以真聖人之治也 齊景公飲酒樂謂晏嬰曰請子去禮嬰對曰今齊國小童皆勝嬰與君也所以不敢亂者畏禮也故君 無禮不可以使下 臣無禮不可以事上公乃正席齊景公游牛山北臨國城流涕曰美戰國如何去此而死乎晏嬰笑公顧曰寡人悲而子笑何也嬰對曰若 使賢者常守此國公何以得 立耶政應被蓑笠在乎畎畝之中何暇哀死乎宋昭公出亡欲去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每舉 事無不曰吾君聖者吾 被服立朝無不曰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也 楚靈王登章華之台以作樂顧謂伍舉曰美夫樂哉舉對曰臣聞國君 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不 聞以土木崇高雕鏤以為美 金石瓠竹之音以為樂且先君庄王為台高不過望國之氣大不過容俎豆民不廢時宮不易朝是以能除 亂克敵令君為此台也國民罷焉財用盡焉百官煩焉以此為美楚其殆矣漢文帝嘗至霸陵使慎夫人後略……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位時間 626-649 (登基時27歲,50歲駕崩),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76b1f0100hbaw.html) - 李世民《屏風帖》_中國書法_新浪博客 延伸閱讀(一)
豐功偉績 1. 不拘一格用人才,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3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複刑,結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對高句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東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古代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古代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延伸閱讀(二)
爭議評價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636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一是征伐高句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為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動戰爭的責任是高句麗,高句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端,為了維護權威,唐需要發動戰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佔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於為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而使戰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後續戰爭,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牆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後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高句麗。 還有奢侈現象的明顯增加。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參與史官所寫的起居注當中。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頗大的歷史錯誤,影響干預了史官的公正性。當然,沒有任何完整證據表明太宗大量歪曲歷史。同時,不僅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數百,董狐直筆,陳壽索賄,太史被宮,不要說清朝的文字獄了,另外,許敬宗對李世民並沒有好感,這樣表明,唐初歷史應該具有可信度的。 唐太宗在貞觀初期不顧大臣魏徵和李大亮的勸阻,對歸順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給土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部落享受夠唐朝的恩惠後胃口反而越來越大,索性就叛亂了。 後來唐太宗也自己檢討:「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貞觀二十年(646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病,此後一直調養,由此開始服用方士提煉的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皇漢武迷戀方術和尋求丹藥,現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病情不斷惡化。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己巳(二十六)日(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
延伸閱讀(三)
主要詩作
【賜房玄齡】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遼城望月】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 駐蹕俯丸都,佇觀妖氛滅。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經破薛舉戰地】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出獵】 楚王雲夢澤,漢帝長楊宮。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 三驅陳銳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燒火紅。 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 【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璫。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後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喜雪】 碧昏朝合霧,丹卷暝韜霞。結葉繁雲色,凝瓊遍雪華。 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照璧台圓月,飄珠箔穿露。瑤潔短長階,玉叢高下樹。 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斷續氣將沉,徘徊歲雲暮。 懷珍愧隱德,表瑞佇豐年。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
延伸閱讀(四)
高深的帝王心術:看李世民如何處理君臣關係
觀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於君臣相得,這一點沒有爭議,只是有意無意間被誇大了。
看看李世民如何處理與尉遲恭、房玄齡這些心腹大臣的關係,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 貞觀六年(632)在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舉行宴會,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豪情滿懷。宴會上,尉遲恭想起自己無論是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還是在玄武門政變的激戰中的赫赫戰功,有點興奮有些激動也有些失落,對「次序」排在自己之前的某公不滿:「你有什麼功勞?憑什麼排在我前面?」座次排在尉遲之下的李道宗,是當今皇帝李世民的堂弟,跟隨李世民打天下,頗有一點功勞的,看到尉遲發飆,過來勸解幾句。哪想到尉遲喝高了以後根本不能控制自己,動手就打。結果李道宗一隻眼睛險些被打瞎了。事情鬧大了,李世民很不高興,宴會在不愉快的氣氛中提前結束。下來,李世民和尉遲有一次談話,對這位功勛卓著的名臣,李世民諄諄教導:「對於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我是持批評態度的,希望能與各位功臣共享富貴。可是你在官任上屢屢有違法行為,從你這裡我想到,韓信、彭越被漢高祖劉邦殺掉不是沒有理由的,不是劉邦的責任。國家的治理就是靠賞功和罰過而已,非分的恩典不是可以常有的,你可要好自為之,不要將來後悔!」經過這一番談話,尉遲恭就很注意檢點,收斂多了。 貞觀十三年(639)兩人又有一次談話。李世民說:「有人說你造反,是怎麼回事?」尉遲恭聽了憋了一肚子氣:「說為臣要造反是真的!當年臣跟隨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僥倖不死,才有今天。如今天下安定,卻懷疑我要造反?」說著,還解開衣裳,露出一道道傷疤。李世民看了聽了也感動起來:「我不懷疑你,才和你說這事。你還有啥想不開的?」 貞觀君臣各自的角色意識都很明確,所以最後的結局很完美。只是揣想當時尉遲聽到李世民「造反」的問話,心裡的感覺一定是悲憤莫名一腔哀怨。在帝制時代聽到這樣一個問題,做臣下的心理壓力,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尤其是,這個玩笑般的質疑來自皇帝本人貌似不經意的一次閑聊天。 同樣的故事,在房玄齡身上演繹的是另一個版本。 《資治通鑒》記錄了房玄齡在貞觀年間的三次停職的故事。一次在貞觀二十年(646),房玄齡因為小錯被勒令停職回家反省。為此禇遂良上書勸諫:「房玄齡從隋末李家太原起兵就跟隨陛下,特別是武德末年玄武門政變時參與決策,貞觀初年選用賢能建立貞觀政治格局,若論臣下勤勉,房玄齡應推第一。這樣的人才,如果不是他有謀反等重罪,是不應該遺棄的。就算他年老體衰,也只能勸說他退休養老,按禮請退;不能因為些許小過失,就屏棄元勛老臣。」李世民聽了,立即召房玄齡入宮議事。 沒多久,房玄齡再次犯錯「避位」回家,這一回還是沒有記載是什麼錯,但進程很微妙。史書上只說,過了一陣,皇上駕幸芙蓉園,房玄齡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洒掃門庭,因為他知道皇上會駕臨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給自己找一台階,「順路」來到房家,然後「順便」帶著房玄齡一起回到宮中。 在貞觀十年(636)長孫皇后病故時,綜述長孫氏品德事迹時,《資治通鑒》提到有一次房玄齡因為受到批評停職回家。長孫皇后知道了,對李世民說:「玄嶺事奉陛下已經很久,嚴謹小心;朝廷機密,從未泄露。所以,沒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捨棄他。」 據史書記載,房玄齡實在是一極小心謹慎之人。兒子房遺愛娶了皇帝的女兒高陽公主,女兒嫁給了李世民的弟弟(韓王),他深深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師」職銜時,上表請求解除機要職務推出權力中樞,不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還下詔命令他不得繼續上表就同一問題請求不已,沒有辦法他只好接受任命。作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師,聲望的意義多於實際的意義,但當太子準備儀仗隊要正式拜見老師的時候,房玄齡還是沒有敢前去接受這樣的禮遇,他返回了。因此,房玄齡受到當時輿論的讚揚,認為他有謙讓的美德。 在君主政治時代,李世民的舉動合乎君人南面之術,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伎倆,是常用手段,恩威並施,胡蘿蔔加大棒。皇帝必須隨時感覺到自己對權力的絕對控制,隨時顯示皇權的權威。臣下則必須知道皇帝的底線,適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一,友誼第二。 貞觀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駕親征遼東,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監國,房玄齡在長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須奏請。有人前往留守辦公室,聲稱要告密。房玄齡問你要告誰?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齡馬上把此人送到前線給李世民處理。李世民聽到報告說有留台送來告發有人謀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隊,押上告密人,問他要告誰,回答:「房玄齡。」李世民早已料到這是怎麼回事,立即大喊一聲令將此人腰斬,然後下璽書批評房玄齡不能當機立斷。 這是貞觀君臣博弈又一個極有意思的實例,雙方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都要按規則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到位演繹成教科書式的經典。李世民要給房玄齡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權力,房玄齡要對得起皇上的信任;皇上要展示的是胸懷,臣下要表現的是忠誠和適度的謙卑。 (佚名)
推薦閱讀:
※304不鏽鋼屏風的材料與工藝的分類
※拉絲鈦金焊接屏風工藝好不好看焊接技術
※中式不鏽鋼焊接紅古銅屏風隔斷 你家是否中式風
※若隱若現的古典隔斷之美
※手工焊接的不鏽鋼花格屏風才有靈魂
TAG:屏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