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

郭老的這篇文章知名度非常大,可讀性非常強,而作為一篇政治意義遠遠大於文學意義的著名文章,其在現代文學史上的確也描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說文章之前一定繞不過本文大名鼎鼎的作者,我想郭老的偌大名聲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特別是近年來,在諸多網路網路平台上,郭老也著實當了一把「網紅」,只不過那些評價都不太中聽,甚至有人稱其為「四大無恥文人之首」,這其中各種傳聞的真真假假難有定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查查《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以及魯迅先生對他的評價,還有一意孤行發掘定陵所造成的損失。

當然作為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以及近代新詩奠基人的郭老還是頗為讓人敬重的,如果要把郭老的這些功過得失,陳年往事逐一評述,估計還要另寫一篇文章,我們還是少扯別的,書歸正傳繼續說這篇大作。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在1944年完成的著名論文,這一年是農曆的甲申年,而在寫作此文的三百年前也是甲申年。郭老以詩人的浪漫情懷和歷史學家的睿智沉思,歷時一個月,於3月10日完成初稿,3月19日在《新華日報》上開始分四期連載。300年前的3月19日正是闖王進京、崇禎上吊、標誌明朝滅亡的那一天。

文章的主題,是紀念明朝滅亡的300周年,回顧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當然更重要的是以明末的政治腐敗,暗諷國民黨的殘暴統治,同時借李自成功敗垂成的例子,警醒後人。

《甲申三百年祭》一經發表,立即轟動重慶乃至全國,這一史論結合的雄文,產生了極大的現實意義,不僅使人引發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同時,文章所論述的明王朝、李自成和清兵三方力量的此消彼長,也在當時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思考。

《甲申三百年祭》出版後,在重慶遭到國民黨的圍攻,但在延安的毛主席卻從這篇文章展開了更多的思索。就在讀了《甲申三百年祭》後不久的4月12日,毛主席在延安給高級幹部作《學習和時局》報告時,特別提到了郭老的這篇文章,他說:「我黨歷史上曾經有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對於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事實證明。毛主席對這篇文章確確實實是往心裡去了,這之後他多次對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予以評價,也曾印發相應材料,供黨內學習。

那麼,關於這篇文章到底都講了啥,小凡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全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崇禎帝,作為一個悲劇人物,他還是比較值得後人同情的。就連李闖王的《登極詔》裡面也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也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雅化了。然而,稍微摒棄些同情因素來看,崇禎這位皇帝倒是很有問題的。他彷彿是很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然而他的辦法卻始終是沿走著錯誤的路徑。他在初登帝位的時候,曾經當機立斷除去了魏忠賢與客氏,榮獲「年少有為」的三好學生獎章,但其為人反覆無常,對於軍國大事的處理,樞要人物的升降,時常是朝四暮三,輕信妄斷。

坦白講,歷史也不是沒給他時間,十七年不能算是短促的歲月,但只看見他今天在削籍大臣,明天在大辟疆吏,弄得大家都手足無所措。對於老百姓,他雖然屢次在下《罪己詔》中,大談愛民,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當然了,也得說崇禎的運氣也實在太孬,承萬曆、天啟之後做了皇帝,朝廷內部已腐敗不堪,東北的邊患又已經養成,再加以年年歲歲差不多遍地都是旱災、蝗災。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為這座將傾之大廈不斷施以重壓,一個王朝的覆滅,終於在甲申這一年,迎來爆發。

第二部分敘述了李自成起義隊伍由小到大,終至推翻明朝統治,佔領北京的跌宕過程。

其中特別詳細考證了知識分子李岩的經歷及其重要作用。這部分應該是全文最為重要和精彩的,甚至有論述說本文是用李岩來借指周總理在當時的地位,當然也有人說李岩其實就是郭老自己心中的一個夢想,就像中國古代萬千文人崇拜諸葛亮那樣,借「智而近妖」的諸葛亮,幻想自己出將入相的風光,反正不管咋樣,李岩確實是郭老寫作此文的一大亮點人物,我們不妨來讀讀部分原文:

在過分的勝利陶醉當中,但也有一二位清醒的人,而李岩便是這其中的一個。《剿闖小史》是比較同情李岩的,對於李岩的動靜時有敘述。" 賊將二十餘人皆領兵在京,橫行慘虐。惟制將軍李岩、弘將軍李牟兄弟二人,不喜聲色。部下兵馬三千,俱屯紮城外,只帶家丁三四十名跟隨,並不在外生事。百姓受他賊害者,聞其公明,往起稟,頗為申究。凡賊兵聞李將軍名,便稍收斂。岩每出私行,即訪問民間情弊,如遇冤屈必予安撫。每勸闖賊申禁將士,寬恤民力,以收人心。闖賊毫不介意。" 這所述的大概也是事實吧。最要緊的是他曾諫自成四事,《小史》敘述到,《北略》也有記載,內容大抵相同,茲錄從《北略》。

第三部分講述了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不聽李岩的主張,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故事。

驛卒出身的李闖王,在進京之後,貪圖享樂,不講原則,而闖王的小夥伴們也紛紛不再給力,特別是他的好基友劉宗敏更是開啟了自己的「神坑模式」,當年李自成被圍於巴西魚腹山中時,二人曾共患難,竟至殺妻相從。而如今富貴了,劉宗敏坑起隊友也是毫不留情,他對大明的權臣貴族嚴加拷打,勒索錢財,在帝都大肆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弄得京城人心惶惶。

「闖王來了不納糧?」

最要命的是,無限膨脹的劉宗敏對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下手了,遠在山海關外的吳三桂本有歸降之意,如此這般,只好「衝冠一怒為紅顏」了,帶著大清的鐵騎一路南下,打著為崇禎帝復仇的名義自詡「正義之師」,一路勢如破竹。

終於,李自成在自己和劉宗敏的不懈努力下,把全軍弄得人心渙散,不思抵抗關外勁敵,只想保住各自剛剛搶奪來的金銀。

最終,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在清兵的圍剿和百姓的謾罵聲中轟然倒塌了。

現引郭老的部分原文如下,大家再來看看郭老的文筆:

這無論怎麼說都是一場大悲劇。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劇的主人,而從李岩方面來看,悲劇的意義尤其深刻。假使初進北京時,自成聽了李岩的話,使士卒不要懈怠而敗了軍紀,對於吳三桂等及早採取了牢籠政策,清人斷不至於那樣快的便入了關。又假使李岩收復河南之議得到實現,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獨當一面,把農民解放的戰鬥轉化而為種族之間的戰爭。假使形成了那樣的局勢,清兵在第二年決不敢輕易冒險去攻潼關,而在潼關失守之後也決不敢那樣勞師窮追,使自成陷於絕地。假使免掉了這些錯誤,在種族方面豈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間為清朝所宰治的命運了嗎?就這樣,個人的悲劇擴大而成為了種族的悲劇,這意義不能說是不夠深刻的。

大凡一位開國的雄略之主,在統治一固定了之後,便要屠戮功臣,這差不多是自漢以來每次改朝換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順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沒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農民利益的運動早遲也會變質,而他必然也會做到漢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 德政" ,可以說是斷無例外。然而對於李岩們的誅戮卻也未免太早了。假使李岩真有背叛的舉動,或擬投南明,或擬投清廷,那殺之也無可惜,但就是讒害他的牛金星也不過說他不願久居人下而已,實在是殺得沒有道理。但這責任與其讓李自成來負,毋寧是應該讓賣友的丞相牛金星來負。

三百年了,種族的遺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當事者的功罪早是應該明白判斷的時候。從種族的立場上來說,崇禎帝和牛金星所犯的過失最大,他們都可以說是兩位種族的罪人。

而李岩的悲劇是永遠值得回味的。

推薦閱讀:

轉黃笛先生的----淺論奇門風水的運用
劉敬儒先生談如何練好形意拳
天地定位,雷風相博。水火不相射,山澤通氣。道先生講風水四象
今天,我們的鮮花是要送給這些「先生」!
孫正治先生白話註解的全版《增刪卜易》1

TAG:郭沫若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