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中國人聽煩了

日本9月23日公布的一項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愈來愈差。受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影響,回答「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受訪者達91.6%(2015年為88.8%),印象進一步惡化。其「印象不好」的理由,日本受訪者列舉最多的是「(中國)多次侵犯釣魚島周邊的日本領海和領空」。

實際上,這樣的調查年年都在搞,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中國人早已聽煩了。大多數中國人認為,完全不在意日本人怎麼看中國人,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如何,真的無所謂。然而,日本官方卻對這些調查數據如獲至寶,常被他們用做對中國進行討價還價的籌碼。

日本人對華好感度下跌創新高的事曾多次出現,比較突出的是2005年。其導火索為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執意參拜靖國神社。當時,北京、上海等地爆發了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抗議活動。這一抗議活動的鏡頭被日本各電視台在不同時段反覆播映。一時間,「中國人很暴力,很反日」的印象被植入了日本民眾的心中,直接導致當年的對華親近度降至32.4%。

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是中日交流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從表面看這是政治外交方面的問題,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全球化令人們形成一種全球觀,即文化和經濟溝通不應該局限於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可是由於中日兩國在歷史和領土等問題上的爭論,人們很難在政治方面跨越國家的界限。

如果將中日兩國間的矛盾,放到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就能獲得更大的視野。現在的國際秩序依然沒有脫離20世紀歐美型的世界格局和反對歐美的「第三世界」思想。日本在政治和經濟上屬於西方,在文化和心理上仍屬於東方,難以平衡心態看待中國崛起。

而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已經是大國,可是依然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客觀上讓日本產生疑慮。從1960年代到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前,是日本的輝煌時期,直到本世紀初,日本都是響噹噹的經濟強國。在過去的鮮花與掌聲中,日本人形成了一種優越感。出人意料的是,2010年,日本穩坐長達42年之久的世界經濟第二強的地位,被中國取代。

日本人的優越感逐漸被中國的日益崛起所消解,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的羨慕、嫉妒和仇視,及一種深遠的憂慮和擔憂,甚至恐懼,「中國威脅論」、「中國恐慌論」等等,在日本甚囂塵上,頗有市場。

當然,日本人對華「好感度」下降與日本媒體的造勢是分不開的。日本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報紙、廣播、電視、出版等,都世界領先。世界發行量排名前幾位的報紙、雜誌被日本的媒體佔去了半邊天。日本的知名報紙,如《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壟斷世界排名前兩位,發行量動輒上千萬。其他雜誌、報紙、電視自不必說。

如日本放送協會(NHK)每年元旦在定調子時,都會談到中日關係,對中日關係都不看好,對中國的評價很尖刻,特別是提到釣魚島,其口氣十分強硬。日本有名的媒體《朝日新聞》,原來被日本評價為是親華的媒體,它現在對中國的報道,也改變了調門。

日本在7、8世紀憧憬中國的唐朝,也是因為唐朝文化的魅力。很多日本人被中國的詩歌、音樂、繪畫和技術所吸引,自願漂洋過海。如今,整個日本媒體營造的就是這樣一種氣氛。當時的日本人並非是遭受武力威脅才學習中國文化的。

而現代的日本人並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敬重中國人。由於近代日本潛藏著優越感,這種自負決定了很多人對於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組織以及禮儀的看法——這些都被認為比不上日本。很常見的是,日本人通常忽視中國可能在這些方面取得的優勢。

正如此,才會產生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的問題。而要讓日本人對中國的好感度上升,這就要求中國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作出妥協,在讓日本人高興,讓他們給中國打高分。但是,中國能這樣做嗎?答案是否定的。

推薦閱讀:

日本有哪些弊端?
渴望和別人交流又想保持沉默,他穿女式緊身衣走上街頭……
2.7 日本留學研究計劃書範文大全
日本人身上的香味怎麼來的 那種味道 特別統一 很容易判斷是不是日本人 是一種木頭的香味 ?

TAG:日本 | 中國 | 日本人 | 中國人 | 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