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極拳內功力學原理 — 李和生

(2014-02-17 11:01:13)標籤:轉載原文地址:太極拳內功力學原理 — 李和生作者:沈方當代太極拳名家李和生,深得拳學真諦, 功夫爐火純青。與人交手似入無人之境,把對手當作皮球玩。引進落空一觸即發,高大魁悟的壯漢,被他輕輕一碰,連滾帶翻彈出丈外,真是神奇不可思議。

李和生老師說,真正的太極拳法,不用外力, 完全運用內氣功力。以意帶勁、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周身一體。神經系統支配力量,一動無有不動。太極拳以內練為主,抱球樁是培養內氣的根本,是成就拳術力量的基石。推手散打,完全是內氣的作用,跟肌肉拙力的強弱沒有任何關係。靈敏神經,培養新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巧妙應用力學原理, 就能牽動四兩撥千斤。李和生太極拳內功絕技演練視頻【一】  http://video.sina.com.cn/v/b/44875956-1872097305.htmlhttp://video.sina.com.cn/v/b/44917930-1872097305.html李和生太極拳內功交流研討會視頻【二】     http://www.56.com/u58/v_NDgwNTYyMzE.htmlhttp://www.56.com/u19/v_NTcxNjAwNTY.html李和生太極拳內功力學原理(播客專輯)太極拳內功推手視頻【三】 http://you.video.sina.com.cn/a/4608892-1872097305.html<<揚式太極拳八法囗訣>>掤勁義何解  如水負行舟 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 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 任有千斤重飄浮亦不難捋勁義何解  引導使之前 順其來勢力輕靈不丟頂 力盡自然空丟擊任自然 重心自維持莫為他人乘擠勁義何解  用時有兩方 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 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 又如錢投鼓躍然擊鏗鏘按勁義何解  運用如水行 柔中寓剛強急流勢難當 遇高則膨滿逢窪向下潛 波浪有起伏有孔無不入采勁義何解  如權之引衡 任爾力巨細權後知輕重 轉移只四兩千斤亦可平 若問理何在槓桿之作用挒勁義何解  旋轉若飛輪 投物於其上脫然擲丈尋 君不見漩渦卷浪若螺紋 落葉墮其上倏爾便沉淪肘勁義何解  方法有五行 陰陽分上下虛實須辨清 連環勢莫當開花捶更凶 六勁融通後運用始無窮靠勁義何解  其法分肩背 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 一旦得機勢轟然如搗碓 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太極拳名家李和生名片李和生,北京市人,北京市炎黃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市現代管理學院東方武學館館長,北京市吳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副會長,中國嵩山少林寺武術協會顧問,美國中醫藥研究院教授,日本中日友好協會名譽理事。其生於一九二六年丙寅歲次,幼時聰穎夙慧,上學路上常擬老拳師之拳姿,仿之而惟妙惟肖,手眼身法步,有板有眼,儼然名家所傳。時事戎潘繼起,隨之日寇入侵,國運乖戾,其雖難圓武學之夢,然凌雲之志已銘刻於心。

生平經歷李和生先生祖居北京,1926年生。由於受北京市井社會的影響,自幼好武。他在上小學時,就利用課餘時間,背著家人去街頭巷尾觀看賣藝人的「武把式」。時間長了,對練武人的招勢模仿得惟妙惟肖,還真有點像名家們所傳的樣子。可能是天意,在他20歲時恰遇當時名貫北平的「李氏三傑」之嫡傳弟子唐夙亭大師,隨其學形意拳和八卦掌。這一學就是七八年。由於天賦極高,對形意拳及八卦掌的基本功法,掌握的得心應手,行起拳來,真有劈如斧,鑽如電,崩如箭,橫如彈的味道。上世紀中葉,他又拜在吳式太極拳名宿楊禹庭高足王培生大師的門下,學習吳式太極拳。這一學就是二十年。其中,除了跟隨王培生大師學吳式太極拳外,在恩師王培生離開北京的一段時間裡,追隨師爺楊禹庭繼續深造。由於李和生先生孜孜不倦的習武精神,深得這位北京吳式掌門人的鐘愛,使得一代武術名宿傾囊相授。李和生先生也盡獲吳式門「以心行意,以意導氣,按竅運身」的武學精髓。為了探索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之奧秘,和「反璞歸真」、「虛靜為本」、「空空跡化歸烏有」的太極武學精髓,他並沒有以此為滿足。他還利用那段特殊的「風雲浮躁」的歷史之隙,不辭辛勞地游奇山,訪古剎,尋找高僧與賢人,習武論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游訪中,巧遇一位高僧。在談話中,知曉這位高僧也是一位學武之人,兩人又都是遊俠,競有相見恨晚之感。相識投機,故而邊談邊試手。在試手中,此僧也聽出了李和生的功夫,遂挨身過招。這一過招,使李和生好不震驚,真可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就像有一股潛能入骨三分,想過不能,想脫不得。然而,高僧也看出了李先生的心思,卻溫文爾雅不露聲色地撤手相脫,並說:「先生手不空行,好功夫」!李和生喜出望外,深感這是一位高僧,他那輕盈靈動之功,正是他所要尋求的。心想,此僧的內功不正是老子所講的「及吾無身,我有何患嗎? 自人道以來,不知與多少名人高手交鋒,覺得自己身手還不錯。可與此僧相比,真可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三人行必有吾師。自1946年拜唐夙亭大師學形意拳起,時隔八年之後的1953年,他又拜全國武林名聲顯赫的「天下獨步第一人」,吳式太極拳大師王培生為師,一學又是二十年啊!到此次雲遊與高僧相識,使他深感自己的功夫與內功拳法的要求,相去甚遠。於是,他於1976年在北京與汪永泉高足,太極拳隱士朱懷元相識,遂拜師學藝。每談到他對恩師朱懷元的感受時,他總是深情地說:「這是上帝的恩賜,連我自己都沒想到,在我知天命的50歲時,能遇此高人,真是造化呀!」這一練,又是十年。計算一下,李和生從1946年人道開始,歷經40年時間,他先後拜唐夙亭、王培生與朱懷元為師。60年漫長的尋師之路,現已八旬出頭的老人,仍然活躍在太極拳的第一線,授拳傳道。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李和生的內功已達「虛空神化」之境。無論是在與徒弟們試手,還是與各界高手們交流時,只要一沾手,即輕輕拿住,稍一沉掌即可發出。日久,便給人們一個莫測的感覺:「這李先生神了,哪兒來的這股勁頭!」就連他的師叔與師兄們也都暗自揣摩:「和生的功夫真是神了!」對此,連李和生自己也有異樣的感覺,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兩臂鬆軟如繩,一抬手自然就帶著東西,一撒手就可放得出人!他想,這可能正如《拳譜》中所云:「如此得心應手,仰高鑽堅,神乎其神,見隱顯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罷不能矣!」 是啊,對此如果沒有身臨其境和心靈感應的人,是很難理解的,甚至誤以為是一種虛幻之境,是一種賣弄。

學藝生涯陰霾散,紅日燦,北平城解放,李和生邊讀書邊練武。有武學大師唐風亭者,為形意門「李氏三雄」之武館教務長,功夫了得,甚得三雄之秘,為人儒雅而名雀京華,乃李和生之啟蒙師父也。春秋四易,李和生習之劈如斧、鑽如電、崩如箭、炮如火、橫如彈,已具大家風範;十二形操之曲伸往來、騰挪閃展、形神合一、已窺形意拳術之玄。於是,一九五三年,李和生入吳氏太極門,拜武學名家王培生為師,習練太極拳和八卦掌,盡得王培生大師「以心行意,以意導氣,按竅運身」的武學心髓。後來王培生因故離京,李和生即隨師祖楊禹庭老夫子進修,其勤學慧敏、孜孜不倦的精神,深得這位北方太極拳掌門人的鐘愛,使得一代武林名宿傾囊相授。很快,李和生以其純正的太極絕技名震京城,來較技者無不猝然騰空而起,飛身跌之丈外。虛懷若谷的李和生以太極求大道,為達返璞歸真的武學之巔,又拜太極隱世奇人朱懷元為師,懇請就學楊健侯式太極拳之玄妙真諦。楊健侯在清王府所傳老六路62勢太極,講究「松穩慢勻」,在泰然自如、松而不懈、沉穩中正、緩慢從容、連綿不斷之中,求得姿勢、呼吸、意念和內勁的虛實、開合、轉換、摺疊的和諧勻稱,上下如一,內外如一,神意氣「勻」的高度統一,全身透空,從而達到「拳道如一」的空空妙境。李和生五十年如一日,深悟太極之蘊哲,而達無極之境,他終於站在武學之巔微笑了。大連初試手1985年7月,大連。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武術教師推手集訓班」,從助教到教授,從粗練太極到太極高手,聆聽了李和生的「太極推手三角力的闡秘」,特別是實三角、虛三角、意三角在推手中化、拿、打、發的深刻剖析,無不異口同贊,均以為是對武學理論的卓越貢獻。集訓快結束時,忽從山西來一個學員,身材魁梧,高達一米九○,猶如鐵塔,其自薦是太行某拳的掌門人,曾多次在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推手冠軍,並提出要與李和生一比高低,言語極不友好。在推手中,該人忽然使出形意拳的「崩拳」,欲以迅猛的直衝爆發力,把僅一米六五的李和生擊出。這時李和生以倆人的滲勁穴(接觸點)、對方的肩井穴和重心腳湧泉穴構成的實三角化解,即刻又以滲勁穴(接觸點)、對方的命門穴、倆人之間的焦點構成的虛三角,從內功勁道上以太極沾化之法,拿起了該人,該人立刻如偏癱之人。正當李和生要以意三角把對方騰空發出時,該人露出乞求的眼神,考慮該人為一派拳法的掌門人的尊嚴及該拳在今後的聲譽,李和生才輕輕扶起他,哈哈以一笑了之。此事得到了代表全國不同武術流派傳人的首肯和讚揚,並成為武林佳話,盛傳大江南北。太原顯神通1986年7月,太原,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等院校武術助教太極推手強化班」。有一個助教,自幼苦練鐵砂掌,功夫了得,對太極拳的技擊產生疑問,傳言「軟綿綿的太極拳能否經得住鐵砂掌的沉重一擊?」這不僅對在此教拳的李和生是個極大的挑戰,而且對整個太極拳界都是個嚴峻的考驗。太極拳的歷史上曾有楊露蟬大勝王府拳師立足京城,楊班侯教訓雄縣柳名揚武林,王培生折服東瀛武士稱譽世界,但仍不能讓人們真正了解太極拳的真實面貌,人們往往被太極拳卓越的健身作用所遮蔽,而忽略了它神奇的技擊風範。李和生毅然果斷的決定接受挑戰。李和生於是找到那位助教,仔細講解了太極拳的技擊特點,說:「你要出手,必須使出全部的功力,將來才沒有遺憾。」那位助教說:「我自七歲開始苦練鐵砂掌,威力極大。今天,你是學習班的老師,我不能動手,惟恐傷人。」說罷揮手拍在木桌上,木桌即刻粉碎。在李和生解釋了這次切磋武技的深刻意義後,那位助教即刻躍身上步,撲掌擊來;只見李和生神定氣閑,揮手在空中劃一個圓弧,對方即被沾起,騰空撂出,飛落在一張床上。神技一出,立刻令在場的武術助教們高聲叫絕,驚嘆不已。

日本講學1992年,日本,李和生應邀來日旅遊講學。由於李和生名聲卓著,從關東到關西,他所經之地,均有高手前來切磋技藝,請教拳法;柔道、空手道、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等等拳種的代表人物,都被他的應物自然的絕技所折服。全日本空手道冠軍華學和博先生,上前就去抓李和生的右肩,李和生一個海底針即搓之於地下,虛三角一轉即刻將其沾起。華學和博好像被巨大的磁場所吸住,失重而不得力,欲脫不得。李和生目中精光突射,肩微微一聳,用意三角把華學和博的經絡勁路拿住,然後如「錢投鼓」「球擲壁」華學和博被彈射出丈外。華學和博鞠躬致敬,日本武士皆禮敬李和生如聖人。在前些年,人們被氣功大師們的種種大法弄得暈頭轉向,而一套完整的太極拳學習起來得一個多月,於是他通過自己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三百多種辨證施功的小功法,讓病人一學就會,幾分鐘的操作就見效。他撰寫的《小功法治百病寶典》、《小功法治療常見病》,一版再版,被氣功寶典叢書編委會的專家們稱之為「簡易省時顯效自療的神童術」。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我國中醫藥的權威呂炳奎稱讚李和生是「中國第一個在氣功療法系統化理論化探索的學者」。近些年來,年近八旬的李和生正著力於太極真諦的研究。他認為:太極拳是運動的哲學,是人身心運動對偉大宇宙真理的體現。宇宙之中,小到原子粒子,大到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其運動形式無不呈現太極之模式。每每立於天地間,如行雲流水運起太極拳時,恍兮惚兮,引宇宙混沌真氣於胸中,運陰陽造化之機于丹田,感天地之悠悠,悟人生之融融,實在是一大快事呀!他將太極拳的功力進程,分為三個境界: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以身變手,就是把腰勁(丹田功)練到手上,渾身是手。手上絕不能用力,稍一用力,即落旁門,因為太極拳是心意所至,氣血灌輸,久練不輟,內勁蓬生。太極拳的行拳走架的原則是:根松催,中通順,梢發透。全身的虛靈之意向下松催,引根之反作用力上行,由腳到腰、脊、肩、肘、腕而行於手指,太極拳的意境就開始出來了。拳勢打圓,肢體松透,意念輕運,勁道通暢,神清氣爽,其樂無窮。龍潭擒蛟龍有一次,在北京龍潭湖公園,李和生與弟子們正在練推手。忽然,來了五六個外國遊客,從相貌上看有日本人、美國人和加拿大人,還扛著攝像機圍觀看熱鬧。此情此景,在北京是常有的事,不是稀奇。其中,一個日本遊客是練跆拳道的,通過交談得知,他們是慕名而來,想與李和生試手,並想錄製點資料。後來,經弟子中的日本弟子與其溝通,得知他們是出於敬意,向李老先生學習來的。在試手中,日本遊客使了個相撲式的蹲襠式,想將李先生扯住。李和生只是輕輕一送手,兩臂已脫離對方之手。對方想上步側身拳擊李先生肋部,說來也巧,正好與李先生的視線相遇,李和生只是用手一抹,對方便退出丈余,幾乎摔倒在地。那個日本弟子用日語說:好一個,兩手輕相扶,所指絕無空。他說的是李先生的拳訣。其前兩句是:「發勁意如何,猶如敬賓朋」。2006年春季的一個周末,和平常一樣,李先生正與北京及各地來京的弟子們試手。突然,來了一名不速之客,滿臉鬍鬚,袒胸露乳,胸前長毛護心,乍一看好似《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張飛。此人年齡三十開外,眼神有些獃滯,一口中原腔。看著正與弟子推手的李和生,便粗聲粗氣地說:「老師傅,我是來學拳的!能跟我過招嗎?」李和生受他突如其來的舉動一驚,隨即說:「小夥子,我們是本市晨練的,不教拳。」可這個人不聽說,伸手就撲向李先生。李先生一看即知,此人是學外家拳的。從手上看出,此人可能有點「武把操」。說時遲那時陝,李先生隨手一掌,正好擊中要害。此人當即仆地,摔了個仰面朝天。過一天才知道,此人是學硬氣功的,是某寺院的俗家弟子。一周後,他還拿著禮品去李和生老師家,要拜師學太極拳。李先生好言婉拒了他的要求。

渡重洋神手傳佳話步入新世紀以來,李先生除了在國內講學傳功以外,把主要精力用在對「楊式內功太極拳奧秘」的探索,和重點培養一批有「真功」的傳人上,偶爾也應邀出國,或到港台地區傳道。2004年,他應斯洛維尼亞國總統之邀,去該國傳授太極內功和氣功功法。斯洛維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北部。它是原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一個山城之國,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美麗,國土面積二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近二百萬。國家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李先生的斯洛維尼亞之行,起因於他的一個學生——瑪麗。她從李先生那裡獲得有關練功的著述後,將其譯成斯洛維尼亞文字,並送給該國總統。總統閱後,為中國的功夫所感動,遂於2004年向李先生髮出邀請。李先生在斯洛維尼亞國期間備受尊重。前後十幾天時間,給總統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強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2005年,是李先生步入八十華誕的吉祥年。新春剛過,他就接到香港中華傳統太極拳拳道學會的邀請。四月初,起程前往香港。在香港的二十幾天里,受到香港各拳界的歡迎。他與同去的弟子姜有奎,每天向香港武術愛好者傳授楊式內功太極拳(老六路),和「養生小功法」,深受武術愛好者及市民們的青睞。在香港同胞的要求下,還出版了《都市病預防及自然療法》一書。香港傳統太極拳拳道學會為答謝李大師的辛勤傳導,贈送給李先生題有「武學泰斗」字樣的鍍金碑盤。同月下旬,受新加坡海佛學院的邀請,李先生奔赴新加坡傳授楊式內功太極拳「老六路」。聽了李先生的講授並看了內功表演以後,無不稱讚其內功拳法,是當今罕見的「絕活」——真功夫。東北伏冷手三豐上世紀80年代末,李和生應邀去東北的瀋陽、大連和鞍山講學。期間,有兩次遇見挑戰者。一次是在公園與學生們試手時,有一個壯漢,企圖用「黑手」打「冷拳」傷人,他趁大家不注意,利用試手人多混亂之機,冷不防使了一個「惡虎撲食」的沖拳,向李和生胸口打來。李和生稍一定神,看出此人的用心不良。當對方來拳還未挨身時,他微一含胸,用意攝住對方,也用同樣手勢向對方胸口輕輕一彈,此人即彎腰撤身,躲向一邊。還有一次,一位學過通臂拳的人,也想用甩臂崩打李和生的前胸,這是古猿人的長臂打擊法。若是沒有內功的拳家,則很難應付。然而,李先生的內功已入化境,沾身即起,指點即飛。他根本就沒有動手,只用手一指就將來者攝住,用意一發,此人便像斷線的風箏飛出。一位旁觀者覺得神奇,不可思議,也提出來想親自驗證。考慮他不了解太極內功的神奇,看出此人並非惡意,李先生便從容地與之試手。由於挑戰者用力過猛,這正好形成一條「根頭棍」,李和生用手輕輕一順,其人便「自動」跳出丈余。經過幾個回合,此人折服地鞠躬敬禮,以示敬意。

李和生老師近照大道無形不分國界,當代拳學大師李和生, 胸懷赤子之心, 祈願人類健康。應用電子媒體平台, 以視頻的方式,向全世界人們傳播【凈化心性、養生健身、技擊防衛】融匯一體的太極拳譜。依據道法陰陽運動規律, 闡述內養身心延年益壽的修鍊秘訣。講解推手散打, 如何應用扛桿力、三角力、圓切線等力學原理。傳授太極八門五步習拳功夫要領。培育未來苗子新秀, 弘揚返樸歸真的道學文化。這種無我私慾的情操,義務傳道的精神,不稱之為高尚, 還有什麼品德能夠讓人敬仰望重。《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張三丰太極之先,本無極。鴻蒙一炁,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炁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生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炁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氣既媾。而太極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氳化生。而演為七二之數。太極拳總勢十有三,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步、退步、右顧、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不二法門也。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行功之法不可廢也。學者須於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後混七二之數渾然成無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之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全身之四體百脈,周流通暢,不黏不滯,斯可以傳吾法矣。《太極行功法》張三丰太極行功,功在調和陰陽,交合神氣。打坐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猶應治臟。使內臟清虛,不著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使陰陽交感,渾然成為太極之象,然後再行運各處功夫:冥心兀坐,息思慮,絕情慾,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以固精氣,此身功也。兩手緊掩耳門,疊指彈耳根骨,以祛風池邪氣,此首功也。兩手擦面待其熱,更用唾味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緊合其睫,眼珠內轉,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張其口,以舌攪口,以手鳴天鼓,以治其熱,此口功也。叩齒卅六,閉緊齒關,可集元神,此齒功也。兩手大指,擦熱揩鼻,左右卅六,以鎮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奧竅,還須正心誠意,冥心絕欲,從頭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證吾大道。長生不老之基,即昭於此,若才得太極拳法,不知行功之奧妙,挈置不顧,此無異於煉丹不採葯,採藥不煉丹,莫道不能登長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決不能成就。必須功拳並練,蓋功屬柔而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互濟,動靜相因,始成為太極之象,相輔而行,方足致用。此練太極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極之妙道也。

揚式太極拳創始人揚露禪楊式太極拳總說  作者龐大明http://www.wulinjj.com/act/A/?C-1-921.Html揚氏太極拳流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3282.htm楊澄浦弟子圖譜http://www.wuyitang.com/thread-279-1-1.html揚氏太極拳九要訣  揚班候http://www.rxyj.org/html/2009/0904/53242.php揚氏太極拳九要訣八十一式註解  揚班候http://www.xici.net/d52472842.htm太極拳三層功夫  李和生 http://wj01248.blog.hexun.com/49100078_d.html揚澄甫<<太極拳使用法>>(一)對待用功法守中土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進退身。棚捋擠按自四手,須費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頂皆可以,沾粘連隨意氣均。運動知覺來相應,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並乃文。(二)身形腰頂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載亦糊塗。(三)太極圈退圈容易進圈難,不離腰頂後與前。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此為動功非站定,倚身進退並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緩,雲龍風虎象周全。要用天盤從此覓,久而久之出天然。(四)沾粘連隨解沾者,提上拔高之謂也。粘者,留戀繾卷之謂也。連者,舍己無離之謂也。隨者,彼走此應之謂也。要知,人之知覺運動,非明沾粘連隨不可。斯沾粘連隨之功夫,亦甚細亦。(五)頂匾丟抗解頂者,出頭之謂也。匾者,不及之謂也。丟者,離開之謂也。抗者,太過之謂也。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連隨,斷亦不明知覺運動也。初學對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知此病。所難者,沾粘連隨,而不許頂匾丟抗,是所不易也。(六)太極陰陽顛倒解陽、乾、天、日、火、離、放、出、發、對、開、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進、隅。陰、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體、理、心、文、 盡性、園、吸、下、退、正。蓋顛倒之理,水火二字詳之則可明。如火炎上,水潤下者。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則為顛倒。然非有法治之,則不得矣。譬如水入鼎內,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潤,藉火氣,水必有溫時。火雖炎上,得鼎以隔之,是為有極之地,不使炎上之火無上息,亦不使潤下之水滲漏。此所謂水火既濟之理也,顛倒之理也。若使任其火炎上,水潤下,必至水火分為二,則為水火未濟也。故云分而為二,合之為一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總斯理為三,天地人也。明此陰陽顛倒之理,則可與言道。天地同體,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乾坤為一大天地,人為一小天地也。天者性也,地者命也,人者虛靈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烏能配天地人為三乎。然非盡性立命,窮神達化之功,胡為乎來哉。(七)太極輕重浮沉解雙重為病,干於填實,與沉不同也。雙沉不為病,自爾騰虛,與重不一也。雙浮為病,只如飄渺,與輕不例也。雙輕不為病,天然清靈,與浮不等也。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為病。偏者無者落也,所以為病。偏無著落,必失方圓。半浮半沉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與太過也。半重偏重,滯而不正也。半輕偏輕,靈而不園也。半沉偏沉,虛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園也。夫雙輕不近於浮,則為輕靈。雙沉不近於重,則為離虛。故曰,上手輕重,半有著落,則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為病手。蓋內之虛靈不昧,能致於外之清明,流行乎肢體也。若不窮研輕重浮沉之手,表裡精細無不到,則以極大成。有何雲四隅出方圓耶。所謂方而園,園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八)太極尺寸分毫解功夫先練開展,後練緊湊。開展得而成之,才講緊湊。緊湊得成,才講尺寸分毫。由尺進之功成,而後能寸進分進毫進。此所謂尺寸分毫之理也。然尺必十寸,寸必十分,分必十毫,其數在焉。故云對待者,數也。知其數則能得尺寸分毫也。要知其數,必密授而能量之分毫內,即有點穴功也。<<太極拳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的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的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也。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似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硬,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為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往來,氣貼背,斂入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太極拳神秘人物  蔣發簡介北派太極第二代宗師蔣發http://www.wdgf.cn/wdgf/taiji/fa1.html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011.htm

古樸典雅原始太極拳安聲遠傳授http://www.ystj.org.cn/index.php安聲遠傳授http://wenku.baidu.com/view/dcce3212a2161479171128f5.html

分享:0

喜歡閱讀(1)┊評論 (0)┊ (0) ┊轉載原文 ┊ ┊列印┊舉報已投稿到:

圈子前一篇:[轉載]70、80、90年代五、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封面、插圖、文章節選(時代記憶,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丹田功
陳式太極拳摔法四十六招動作圖解(一)
太極拳之練法說明 鄭悟清著述
邯鄲市太極拳促進會太極拳九式(試行版)
淺析太極拳的求中、守中、用中

TAG:力學 | 太極拳 | 轉載 | 原理 | 太極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