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自然的藝術再現

2012-01-10 本文行家:張東林繪畫不再像古人那樣去畫幾無人煙的觀念性山水,也很少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生山水那樣畫一定視野內可見的風光名勝或梯田沃野,而是拉近了自然與人生的關係,把家鄉黃河故道的山林景觀納入了他的山水畫創作領域,且獨出機杼地把他所熟悉的密體老樹作為畫面的主體

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作品對自然的藝術再現——藝術家張東林訪談錄博寶藝術網 作者: 小波博寶藝術家網:您現在在家裡還經常寫書法,每天都寫嗎?張東林:經常寫,書畫同源嘛! 熱愛生活,源於生活,長期深入生活大自然之中陶冶情操。每年有大半年時間遊走於西藏、東北各地,到處採風寫生,目睹神會祖國大好山河的靈氣,廣泛吸取各地民間文化精華,博採眾長,再結合學院派的藝術創作理論,形成自己枯墨斑駁獨特的風格。博寶藝術家網:您覺得,藝術是如何改變生活的?藝術能不能改變生活呢?張東林:我所營造的水墨空間結構空靈、浸潤、天機自然,時空一體,以求一種心靈真誠的內在潛流情趣,攜觀者一起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畫中呈現一種質樸、曠遠、清幽,冷韻,雅逸之美。粗看我的山水畫作品,就是一些我們經常看見的風土人情畫面。山野還是那些普通的山野,樹林還是那些村頭的老樹林,籬笆就是籬笆,村舍還是那些似曾相見的房屋,普通的毛驢、山羊、狗、純樸的鄉村兒童。為什麼卻能深深地觸動我們的情思呢?因為我準確地捕捉到的是故土深情,是少小離家老來回,鄉音未改鬃已霜的深厚情感,是走遍天涯海角,也一直惦記眷戀的故鄉沃土血濃於水的情結。大地春暉秋實的無數美景,創作時僅用蒼勁枯澀的黑白灰色調,就形象的表達出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妙趣來。作品深得古韻的質樸厚重感,這是自然的藝術處理,又是藝術的自然回歸,深得中國文化藝術神會精髓的魅力。世界上最能觸動人心靈深處脈搏的事情,就是來自故土鄉情的原生態生活情趣。創作的山水畫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協在國內舉辦的各種展覽,多次獲獎。其中2000年《春酣》入選中國美協紀念《毛澤東延安講話》全國美術作品展,2000年《金秋太行》入選中國美協新世紀中國畫精品大展,並刊入畫冊,2001年《太行秋色》獲中國文聯21世紀全國首屆書畫篆刻大賽銀獎;2005年《聖地麻田》入選中國美協抗日戰爭60周年中國畫大展,2005年《房山人家》入選中國美協第16屆國際造型展美術特展,2005年《前平人家》入選中國美協太湖情提名展,並刊入畫集;2006年《西平古道》獲中國美協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6年《泛區秋韻》入選中國美協第6屆工筆畫大展,2006年《皖南人家》獲黎昌第4屆青年中國畫年展二等獎。2007年《泛區故道》獲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家金獎。《豫東秋韻》被新加坡藝術博物館收藏。博寶藝術家網:您能否談談您的作品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體會的?張東林:作畫用的是乾隆老墨,充分運用墨焦、重、濃、淡、輕,墨蘊五彩分明的特點,嫻熟地表達出不同深淺的多層次畫面味道。粗看我的山水畫作品,就是山巒、老屋、老樹與籬笆的不同組合,或以村頭的石階為主體延伸出深入山麓的畫面,或以鄉村近景一角為主體展開的鄉土氣息視野,或以農家中景的籬笆為主體構成濃濃的鄉情,或以視角拉開更開闊的畫面,卻演繹出無數充滿生活原汁原味的特色,深深吸引了無數書畫藝術愛好者喜歡欣賞的目光。筆下的寫意山水,總是保持著明顯的蒼勁、枯澀、斑駁、厚實的灰調子藝趣,伴隨著細膩的筆觸,體現出對自然生活的深刻領悟,呈現出一種力透紙背的古風魅力,十分養眼耐看,令人在回味中產生更多豐富的聯想。這是一種歷經世事滄桑的成熟感,也是畫家認識自然生活敏銳洞察力的獨特藝術風韻。博寶藝術家網:最近在創作上有什麼心得?張東林:中國山水畫以一種自然清逸,曠遠空靈的內涵為最佳境界。這種藝境內涵不是對大自然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再現,是畫家追求繪畫藝術美學思想、學識、情操修養的一種內心上,認知自然的外化表達與藝術認識再現。誠如所言:我所營造的水墨空間結構空靈、浸潤、天機自然,時空一體,以求一種心靈真誠的內在潛流情趣,攜觀者一起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畫中呈現一種質樸、曠遠、清幽,冷韻,雅逸之美。博寶藝術家網:您如何看待水墨畫在國際化背景中的問題和發展?張東林:書畫藝朮創作的佳境,在於畫家在追溯古人意趣中,獨辟門徑,融會貫通,不受羈束,澄心以凝思理趣,抒懷有神逸清氣,「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隨筆點染,變化莫測,情逸雅緻蘊於其中,蒼秀雄厚見乎於象外,展現出自成一家的個性化藝術風範。博寶藝術家網:請您淺議一下後革命時代跨文化的藝術實踐及其意義?張東林:2007年9月,以《源區故道》之作,一舉獲得「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金獎,為國內畫壇所矚目。此作由六幅畫面所組成,表現黃河泛區故道的林木蒼鬱蔥蘢、綿延起伏的景緻,構思縝密、構圖嚴謹、筆法細緻、意境幽遠,是突現張東林水墨密體山水畫風的代表性作品。  中國山水畫自古就有「密體」與「疏體」之分。所謂「密體」山水指這一畫體所特有的工整細潤的筆法,與寫意的「疏體」山水相較,呈現出精工細麗的審美面貌,也稱「工筆」山水。張東林的密體山水保持了傳統工筆山水畫精勾細勒的用筆以及準確地描繪對象,並富於書法意味的形式特徵,但他卻不再像古人那樣去畫幾無人煙的觀念性山水,也很少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生山水那樣畫一定視野內可見的風光名勝或梯田沃野,而是拉近了自然與人生的關係,把家鄉黃河故道的山林景觀納入了他的山水畫創作領域,且獨出機杼地把他所熟悉的密體老樹作為畫面的主體,以密集而單純形象的不斷重複構成畫面層次繁複的場景。張東林這種以樹木為中心輔以村舍、雲煙、土路、人物等造型元素反覆組合和排列的畫面,有很強的敘述性,構成了畫家一種與眾不同的山水視野,顯示出畫家個性化的藝術追求。這或許是張東林密體山水的最大特色。  題材的開拓與表現內容的嬗變使張東林在筆墨的表現上,難以從傳統的長河中尋覓到可供參照的藍本,他只能通過直面生活「師法自然,中得心源」邁出突破性的一步。這批作品突出展示了張東林構圖置變的能力——不是依照模式化的傳統套路而是從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象中挖掘,不是簡單地搬挪寫生而是有創意的構建。他以細勾、細皴、細染、細點為主要畫法,或濃或淡,或燥或潤,或錯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畫得堅實,把密集畫得空靈,如同老僧補納一般,畫得很從容,很細密,但絕不迫塞。他的每幅畫中所必需的元素都是齊備的,有線有面,有點有皴,有大有小,有虛有實,有濃線與淡線的映襯,有粗線與細線的對比,有曲線與曲線的穿插,有黑、白、灰的交叉分割,不僅表達出畫家的那種平和與謙恭的心境,還串起了畫家的童心、愛心、鄉情、鄉戀。他畫那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現的是那珠玉般的童年記憶,展示的是平平淡淡山裡農家人與自然相融於一的圖景;他畫那裡的榆樹、杏樹、槐樹、棗樹,千姿百態,萬種風情,每一株樹都是一首生命之歌,都是他深情厚意的濃縮。
推薦閱讀:

用人造器官(人工心臟、人工肺等)代替人的自然器官可能實現嗎?
無人機在自然探索領域做出了什麼貢獻?
我平衡 故我在
熊爸爸 Hakle 不馳於空想 不騖於虛聲
熊爸爸的泰山行

TAG:自然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