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白話(下)
如來佛在此前曾講述了菩薩要發心求無上聖智,應破相去執、無住而住,現在又講連發心求無上聖智的菩薩也是非實假有的,所以,菩薩絕不能有我能度眾生或眾生是我度的思想,若這種「我見」尚未根除,則其妄心就不能說已完全降伏,其本真之心也就不會徹底安住。為了說明這一問題,如來佛又以其昔日為菩薩時發心求聖智、誓願證佛果的往事為例,問須菩提道: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昔日身為菩薩時在本師然燈佛那裡是否得到了無上聖智那樣的微妙佛法呢?」 「沒有,世尊。根據我對如來佛剛才所說般若之法的理解,我佛前世身為菩薩時在然燈佛那裡沒有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佛法。」 如來佛對須菩提的回答非常滿意,連聲說:「是這樣、是這樣。須菩提,沒有一種真實的名叫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為如來佛所得到。須菩提,如果如來認為自己當時確實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佛法,然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預示說:『你將於未來之世成佛,名叫釋迦牟尼。』因為我當時的確不認為自己真正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佛法,所以然燈佛才給我授記,說如下之語:『你將於來世成佛,名叫釋迦牟尼。』」 為什麼說當實如來佛沒有得到什麼法就可以被授記成佛呢?佛接著解釋說:「因為所謂如來,也就是諸法實相真如的意思。這種真如絕形絕慮、非有非無、無得而行,所以,只要達到這種認識,與此實相相契,就是如來,就可成佛。如果有人說如來當年作菩薩時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人就是說錯了。須菩提,如來佛確袢沒有得到名叫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佛法。須菩提,如來佛所證的無上正等正覺是一種無實無虛的玄妙之法,既不能視其實用,也不能視其虛無,就像如來本身一樣是萬法的實相真如,是不可從相而求,不可從有而得的。正因為如此,如來佛所說的一切法也都可以說就是佛法。須菩提,這裡所說的一切法皆非真實無誤、可取可說的法,而是虛幻假有、名言稱說的法。譬如人身的高大……」 須菩提沒等如來佛說完便接過話題說道:「世尊,如來佛說,人身的高大並非真實的高大,只是假名的高大。」 佛接著說:「須菩提,菩薩也是這樣。如果菩薩說這樣的話——『我將普度無量眾生』,那他就不算作菩薩。為什麼呢?須菩提,實際上並沒有一種叫菩薩的法門。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如來又說一切法門皆無自我、無他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如果菩薩說這樣的話——『我將莊嚴佛土』,那他就不算作菩薩。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說,所謂莊嚴佛土者,實際上並非真正地在莊嚴佛土,而只是叫作莊嚴佛土罷了。 「須菩提,如果菩薩能理解上面所說的道理,透徹地信解受持無我之法,那麼,如來佛就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既然說菩薩不見從生可度、佛土可凈,不見彼是眾生、我是菩薩,那麼,如來佛是否也不見諸法呢?為了消除聽法者的疑問,如來佛又以五眼觀照為例,問須菩提道: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有沒有肉眼呢?」「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如來佛有肉眼。」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有沒有天眼呢?」 「是的,世尊。如來佛有天眼。」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有沒有慧眼呢?」 「是的,世尊。如來佛有慧眼。」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有沒有法眼呢?」 「是的,世尊。如來佛有法眼。」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有沒有佛眼呢?」 「是的,世尊。如來佛有佛眼。」 如來佛就有無五眼依次設問,須菩提一一給予肯定答覆。接著,如來佛話題一轉又另外問道:「須菩提:在你看來,恆河中那無量無數的沙子,如來佛說它們是不是沙子呢?」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如來佛曾經說過,恆河之沙就是沙子。」 如來佛又進一步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譬如恆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個沙粒又是一條恆河,如此無量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就更是無法稱計了。如果有如此沙粒之數那麼多的佛世界,你認為這些世界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答道:「極多,世尊。」 引說出無數無量的佛國世界之後,如來佛便告訴須菩提說:「在這麼多的國土中有不可勝計的眾生,每個眾生又都有各種各樣的心思。所有這些眾生的一切心思,如來佛都能洞察無遺。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認為,所謂的各種心思實際上皆非真實本心,都只不過是從六塵影現出的虛妄之心,而且瞬息萬變,攀緣不停,不得執取,所以僅僅是假名稱作的心。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呢?須菩提,所有眾生的一切心思無非是追憶過去、執著現在、攀緣未來,所以要尋覓心的著落,只就這三際察看即可。然而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來,現在的本性空寂,三際皆不可得,所以無論是哪一種心都不是真實可得之心。」 如果說眾生之心皆非真心,皆不可得,那麼依心而起的積福行善又該如何看待呢?如來佛明察聽眾心疑,故而又設一問: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果有人將大千世界所有的七種珍寶拿來布施,那麼此人由於這種因緣而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是的,世尊。此人由這種無量七寶布施的因緣而獲得的福德是非常多的。」 如來佛說:「須菩提,此人由此所得福德的確很多。但是,如果認為這種福德是實實在在的,如來佛就不會說他所得的福德很多。因為這種福德從本質上講也是虛妄不真的,是不可執著的。如果悟得這一點,修福而不住於福德之相,那麼,如來佛就說所得福德很好。」 佛以五眼看諸心,實際上是以佛的無為聖智觀妄相,並非座上說法的如來就具有五眼,因為真正的佛是不能以肉身見面,不得以外相觀的。就此道理,如來佛又問:「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是否可以通過圓滿無缺的肉身來認識呢?」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世尊。如來佛不應該通過圓滿的肉身特性來認識。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說,圓滿無缺的物質之軀從本質上看也是不真實的,它由五蘊假合而成,內無主宰,外無恆相,生滅無常,無從可觀。說它是圓滿之肉身,也僅僅是在虛幻不真的假象上暫立一個名字而已。」
表現於外的物質之軀必然會有各種特徵,所以如來佛緊接著又問:「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來佛是否可以通過各種各樣殊妙的身體特徵來認識呢?」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世尊。如來佛是不能通過身體的各種相貌特徵來認識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說,身體的各種相貌特徵,不論是外觀的,還是隱秘的;不論是顯著的,還是細微的,從本質上講都是不真實的,它是如來為教化眾生而隨機變現的虛幻身相,所以說如來具備這些特徵也只是從假名的角度來說的,只有認識到實際上並非具備,才可說其具備。」 須菩提的這些對答同時也使聽法者明白,眼前說法的如來佛是不能眼觀耳聽的。那麼如來是否真的在說法呢?恰在這時,如來佛又對須菩提說: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如來佛有這樣的心念——『我當有所說法』。千萬不要這麼想!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認為如來佛真的在此說法,那他就是對佛進行誹謗,根本沒有理解我所說的金剛般若法義。須菩提,看似我在說法,而實際上無的謂說法,只是假名其為說法。無法可說即是說法。」 這時,長老須菩提對佛說:「世尊,未來之世,人們聽說這種奇妙難解的佛法之後,能否相信呢?」 如來佛說:「須菩提:未來之世的那些聽法者既非眾生,又非不是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所謂眾生,如來佛認為並非真實的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五蘊臨時湊成,內無實體,外非真相,生滅無常,如影幻現。所以說其為眾生,只是因為其由眾緣聚集而生,故而為之權且安立假名而已。」 聽了色相非佛、說法非真、眾生非實的法義之後,須菩提覺得有必要對如來佛所證之法再作說明,於是向如來佛問道:「世尊如來佛得證無上正等正覺而實際上是無所得嗎?」 如來佛回答說:「是的,是的。須菩提,對於無上正等正覺大法乃至微不足道的小法,我都是毫所無所得,才可稱之為無上聖智。再次,須菩提,無上聖智之法即一無所得,湛然清凈之法身。此法恆常不動,寂然平等,在聖不幸,在凡不減,無彼此之分,無高下之別。只要排除對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分別,無高下之念,無聖凡之心,無差別之慮,無有得之想,毫無執著,了無一識,並以此無住之心,持戒修福、廣中善根、遍行布施、供養諸佛、莊嚴國土、普利群生,不論是誰都可由此既無一絲執著,又修一切善法的途徑而證悟這無實無虛、絕對平等、至高無上的如來聖智。 「須菩提:剛才所說的善法,在如來佛看來,全然不是什麼真實的善法。一切法都是非實假有、不可執著的,因此,所說的善法也僅僅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每個世界的中心都有一座高達8400由旬(一由旬約30里)的須彌山,一千個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百萬個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十億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大千世界之中即有十億個高大雄偉的須彌山。如果有人將七種珍寶堆集成如同所有這些須彌山那麼巨大,並拿這麼多的珍寶進行布施;如果有人信受這個般若波羅蜜經,甚至只受持讀誦其中的四句偈,並廣為他人解說,那麼這種受持讀誦經典之福德與前面所說的七寶堆山布施之福德相比,前者不及後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無量、無數、無邊的阿僧等算數及恆河之沙、世界微塵、須彌山王等不可思議之多的譬喻都不及持經功德之一分。
如來佛怕弟子們對無上聖智絕對平等、無有高下的說法還有疑慮,便又如事來救度眾生為例,對須菩提及座下弟子們說: 「須菩提:剛才我說無上聖智本性空寂、了無可得,絕對平等、凡聖一如,只要離一切執著之心,修一切善性之法,任何人都可證悟此智而獲得救度。不知你們意下如何。你們千萬不能認為如來佛是這樣想的——『我將去救度眾生』。須菩提,可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因為從真實的角度來講,並沒有什麼眾生可讓如來佛去滅度。如果如來佛認為實有眾生可度,那麼,如來佛本身就是執著了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須菩提,如來佛說有我的意思,並非真實地有我,但凡夫俗子妄心橫行,不明無我之理而硬是主為有我。所以說,若如來認為實有眾生可度,如來就是主為有我;而認為有我,那就不是如來而是凡夫俗子了。 「須菩提:所謂凡夫,如來佛認為並非是真實的凡夫,而是假名的凡夫。」 不僅凡夫非實有而假,就是如來佛自身也是如此。所以,佛又接著問須菩提道: 「須菩提:在你看來,可以通過三十二種殊妙身相觀想如來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是的,可以藉助三十二種身體相貌特徵來觀想如來佛。」 聽須菩提這樣回答,如來佛便立即告訴他說:「須菩提:如果以三十二種身相特徵來觀想如來佛的話,那麼,轉輪聖王也具備三十二種殊妙身相,他就是如來佛了。」 須菩提理解佛說此話的含義,便說:「世尊:按照我的理解,佛說這話的意思是不應以三十十種身體相貌特徵來觀想如來佛,因為三十二相只是有為之外相,而不是無為之法身,所以並不能代表如來佛本來清凈之真性。」 這時,世尊又說了一句偈頌:若以色見,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佛怕聽法者又陷入另一個極端,便接著說:「須菩提,你是否有這種念頭——『如來佛不因為具備完美無缺的各種殊妙身相而得到無上聖智』。須菩提,你可不能這麼想,認為如來佛不因為具備完美無缺的各種殊妙身相而得到無上聖智。須菩提,你是否有這樣的念頭——『發心求證無上聖智者認為一切事物、現象、概念、特性等都是毫無因果聯繫的絕地空寂。』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發心求證無上聖智的人,絕不能人為一切事物、現象、概念、特性等都是絕對虛無的斷滅之相。你們應當知道,一切雖非真,但假有仍存在,正如無筏不得渡河,無指不得望月一樣,無法則難以入道,無相亦難以悟性。只有既否定一切的實有,又否定一切的斷滅,認識到非實的本質和假名的價值,才能悟得真如實相、證得無上聖智。」 既不著色聲之相,也不著斷滅之相,遠離邊見,行於中道,這才是通達無我之法。以此為指導則可無住於一切而行於一切。如來佛又以福德果報為例,對須菩提說:「假如有菩薩將恆河沙數世界的七寶全部拿來布施;再假如有人懂得一切事物、現象、概念等皆無獨立、永恆的實體,並對此產生堅定牢固的認識,那麼,這位菩薩的功德將勝過前面那些布施菩薩所得的功德。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各位菩薩實際上並不接受什麼福德。」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怎樣才叫菩薩不接受福德呢?」 「須菩提:菩薩悟得一切事物、現象、概念等皆無獨立永恆的實體;同時又不否定這一切事事物物的假有的價值。所以他一方面作福德;另一方面他又不貪著於福德。正國為如此才說菩薩不接受福德,不能說菩薩不接受福德就徹底否定了福德的價值,要知道菩薩作為發心求證無上聖智者,他將不持絕無因果、盪空一切的斷滅之見。」 如來既不可以身相觀,又不可以斷滅說,那麼到底應如何認識呢?如來佛對須菩提說:「如來清靜無為之性體,不必通過斷滅一切有為之相來認識,但也不能執著於色身應化之跡象。如果有人說,如來佛好象是來了,又好像是去了;若來也不一定來,若去也不一定去,恍恍惚惚,似是而非。一會黎見其好像是坐著,一會兒看其好像是睡著。如此認識如來佛的人肯定沒有理解我剛才所說之法的義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應化的有為色身有來去坐卧之相,這是如來佛為教化眾生的需要而應機變現的;但如來的法身本性卻是無形無相、本來寂寞的,它無處不在,遍布各處,所以說,如來既沒有從哪個地方來,也沒到哪個地方去。如來的法身也就是諸法的實相真如,可以說山河大地、芸芸眾生無處不有佛,無一不是佛,佛性布滿虛空,靈應無方,如實而來,如實而去,只可證悟,不可眼觀;只可意會,不如言傳,以此之故而名之為如來。」 這時,如來佛又問菩提道:「須菩提:假如有善男信女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粉碎為微塵,在你看來,所有這些微塵到底多不多呢?」 須菩提說:「很多,世尊。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認為這些微塵都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如來佛就舉說它們是微塵。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如來佛曾說,眾多的微塵皆無真實之體性,所以從本質上講它們並非什麼真真正正的微塵,而只是勉強給它們起個名字叫微塵而已。」 須菩提接著說:「世尊:如來佛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不是真實可取的世界,它由無數微塵聚合而成,本身並非獨立永恆的實體,所以只是臨時假名的世界罷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說世界是實有的話,那麼也就是認為世界是一獨立完整、非數合一的整體。其實這種合一的整體也不過是由無數個極小的微塵而成的,合中有數,一中有多,總中有別,並無肯定真實的一合之相。所以如來佛說,一合之相併非一合之相,只是名作一合之相。」 聽完須菩提的解釋之後,如來佛說:「須菩提:這種眾合為一的相狀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既無實體,又非永恆;既非總體,也非個別,不可定說,不可執取。但是凡夫俗子不解佛說之義,未悟般若之理,誤以此一合之相為實,由此而解佛說之義,未悟般若之理,誤以此一合之相為實,由此而生起貪慾和執著,對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各種現象遍起分別,廣行計較,從而邪見橫行,煩惱無邊。」談到凡夫俗子的貪著與邪見,如來佛又說:「須菩提:如果有人認為如來佛在說法過程中所經常提到要破除對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那就是說確實存在關於四相為實的見解,即所謂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認為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否理解了我說的道理?」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持這種看法的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如來佛所說之法的含義。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所說的自我的見解、他人的見解、眾生的見解、壽者的見解,只是凡夫俗子在未明般若無相無住之理的情況下而起的一種虛紀不實的見解,不光他們自身是不真實的,就是他們所追求的對象也是虛假的,所以他們關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為袢的見解本身也是不真實的。因此不能認為這四種妄見是真實存在的妄見,當然也不能絕對地說不就存在這種妄見,凡夫的虛妄之執還是有的,所以才把對我等四相的執著名之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生見。」 說到這裡,如來佛又言歸正傳,鄭重地地告訴須菩提說:「凡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立志行大乘菩薩道、誓願證成佛果的善男信女,對於此岸和彼岸的一切事物、一切概念、一切境界、一切特性、一切義理及其它一切名言可及、概念可攝者,都應該按照上面所說的非實假有、無住無執的道理支覺知、去洞見、去信解。既否定實有,又否定虛無,心中不生一塵之念,不存一法之相。 提起法相,如來佛又說:「須菩提:凡所說的法相,如來佛認為它並非獨立永恆、真實存在的可取之相,但也不是絕對虛無、毫無所用的斷來之相,法相而實而假有,所以名之為法相。」 如來佛接著又說:「須菩提:如果有人將無量阿僧那麼多的世界中的所有七種寶物,全部拿來進行布施;如果另外有善男信女發誓求證無上聖智,他們若能受持此此,甚至只受持其中的四句偈頌,閱讀記誦,依其義理持行,並廣泛地為他人演說,那麼這些人由此所獲的福將遠遠勝過以無數七寶布施而獲的福。 「怎麼才叫為他人演說呢?當你為別人講解演說經文的時候,不要執著於演說之相狀,也就是說,不要心想自己在演說,別人在聽我演說,甚至不要心存演說的時間、地點、方式、過程等一系列的演說之相,也不要心想別人聽我演說之後,將會有所悟,我因演說將會獲巨大福報。所有這一切之相,都不可取著,因為一切相狀都是不真實的假相,似在為人演說,而實無演說,無所演說。就像一切虛幻之相背後的實相真如一樣,非實非虛,若有若無,清靜無為,寂然不動。 「為什麼說在為人演說時要心契寂然不動之真如,不著非實假有的演說之相呢?因為為人演說屬於一種有為之法,即是依一定的因緣關係而起、有開始有結束之變化過程的現象。而所有的有為之法都是不真實、不可著的。」 這時如來佛說頌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來佛說完這部經之後,須菩提長老和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三界之內的一切天神、人類、阿修羅等聽完佛的說法以後,如獲至寶,皆大歡喜,深信不疑,完全領受,並決心恭奉此經,如理修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