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寫錯了袁世凱》連載(84)
第六章 清末新政
三、改革與權斗兩手都要硬
(4)立憲政體的推動
(五)政爭與權斗(B)
1)史稱「丙午改制」的會議,在朗潤園召開。
中國式的重大討論會,都是官最大的那個先開口,定下基調。
奕劻首先定調:
立憲有利無弊,是人心所向;若拂民意,是舍安而趨危,避福而就禍。
袁世凱緊接著第一個發言:
等把一切都預備好,恐怕什麼都晚了!(吃屎都趕不上熱的了!)
載灃(光緒帝親弟弟、榮祿女婿、清廷最後一個攝政王)死死盯著袁世凱,眼睛能噴出火來。
孫家鼐、瞿鴻禨相繼發表了一通立憲雖好但應緩辦的套話和廢話。
一個叫鐵良的哥們兒跳出來了,對著袁世凱一通胡噴亂唚:
你所謂的立憲,根本就同立憲的宗旨不合!
我擦,胡噴亂唚就不說了,反正爭論的焦點很快就集中到最敏感的議題上——
責任內閣,以及由此帶來的軍機處的存與廢問題。
2)在場的所有重臣大員,除了奕劻一人之外,其餘皆視袁世凱為砸飯碗、奪權力的敵人。
袁世凱豈會不明白這一點?
所以,他絕口不提軍機處,只說責任內閣是「善則歸君,過則歸己」,我袁某人簡直就是特么的埋頭苦幹的勞模、忠君愛國的典範!並表示自己「當以死相爭」。
一直盯著袁世凱嘴皮子一張一合的載灃,這回是再也忍不住,當場炸了!
他發作道:
「讓軍機大臣都捲鋪蓋回家??你怎麼不說讓皇上也靠邊站?!這樣目無君上的話,也只有你袁慰庭說得出口!」
(尼瑪,載灃確實是脾氣大本事濫,皇帝是他親哥哥不假,但皇帝不早就靠邊站了嗎?這還用別人說嘛?如果要扣大帽子,那也應該拿太后舉例子!)
「此乃君主立憲國的通例,非在下信口開河!」這時候的袁世凱當然也不會示弱。
「袁慰庭,你——」載灃盛怒之下,竟然將手槍拔了出來!
我擦,一言不合,竟當場拔槍相向!
這種蠢事,也只有確實蠢到極點的蠢貨,才可能幹得出來。
而這蠢貨,恰恰是一個堂堂的軍機大臣,朝廷親貴中的少壯派,後來的攝政王!
儘管他當時確實只有二十來歲,容易衝動的年齡。
後世有研史者說,大清興於攝政王(多爾袞),亡於攝政王(即指這個載灃)。
經眾人攔阻相勸,槍當然沒有扣響,但是——
畢竟,與載灃有了這種直接交鋒啊!
袁世凱深知,與載灃的裂痕,是再也沒法彌合了。
3)輕言放棄,當然不是一個做大事者的脾性和風格。
他對張謇有過承諾,對天下有過承諾,更關鍵的是,他對自己有過承諾!
在這關乎中國國運、前途的大事上,他袁世凱就當義無反顧,永往直前,勇承重擔!
是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該為的則必須為!
於是,袁世凱先放言恐嚇:
有膽敢阻撓立憲者,即是吳樾,即是革命黨!
卧槽,這說辭還真是蠻合乎邏輯:
吳樾為了阻撓清廷考察立憲,搞自殺式襲擊,不過是螳臂當車,死如螻蟻;
你載灃一個毛頭小子,雖然是朝中親貴,但就憑你?你拿把破手槍就能唬住見過大風大浪的袁世凱?小子,還太嫩了點吧?
魯班門前弄大斧,關公面前耍大刀呀!簡直——
當然了,袁世凱的反擊卻不能首先瞄準載灃這一靶心!
原因很簡單——
這種滿族親貴,在大清朝,政治上具有先天優勢,只要不是他直接觸怒了慈禧,外臣幾乎是不可能扳倒他們的。
所以,袁世凱將槍口對準了鐵良,奏稱其「攬權欺君,阻撓新政」。
但遭到載灃一黨的迅即反撲——
責任內閣,遭人抨擊是意圖再造幾個鰲拜和年羹堯,專權擅政;
烏央烏央的都上摺子,陣勢上比立憲派強大多了。
4)慈禧的心思和態度,當然始終是關鍵中的關鍵。
其實,重用二十來歲的載灃,本身就體現出慈禧對慶袁的制衡與防備。
而袁世凱這個人,在立憲上的「過於熱心」、「異乎尋常的熱情」,甚至連「預備」都等不及,這著實讓慈禧的腦袋不能不多轉兩圈。
老太婆一尋思,就感覺,這已經觸碰到了自己的神經底線!
所以,有一天,袁世凱覲見西太后。
慈禧問道:官制改革,何以久未定稿?
袁世凱回稟:意見分歧,不易一致。
孰料,老太婆冷笑著來了句:
「你怕什麼?你有的是兵,不會把他們殺了嘛!」
我擦,這話說的!
袁世凱是當場一陣眩暈,腿軟得直接站不住呀!
(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