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教學實錄
送友人
【學習目標】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的感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朝著名詩人。
二、背景
三、學生自學古詩,注意重點字詞的意思
1.北郭:這裡指城牆以北.2.白水:明凈的水.
3.為別:分別4.孤蓬:又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這裡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5.征:遠行.6.浮雲:漂浮的雲.7.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8.落日:比喻朋友象下山的太陽一樣挽留不住.9.自茲:從此
10.蕭蕭:馬的叫聲.11.班馬:離群的馬.
四、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
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課堂研討】
一、導入課文: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的苦痛是每個人都曾經歷的感情,發之於心而言之於外,就成了送別詩。古代交通很不發達,相知的朋友一旦分手,有可能終身不會再重逢,(唐)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因而離別在古人那裡變得鄭重而飽含深情,友誼也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它就是李白的《送友人》。看一看同樣是送別詩,李白是不是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悲傷和凄婉。二、教師出示目標,學生齊讀目標
知識目標:誦讀、體會詩歌語氣並會背誦詩歌,了解李白的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其表現手法,領悟詩歌鑒賞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通過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朋友的深摯感情。
三、師:我們以前在回憶詩歌學習時是分幾個過程學習的?
生:1.了解作者的生平簡介和詩歌的寫作背景。
2.弄懂詩詞的字面意思。
3.仔細品味全詩。(包括重點字的使用方法,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像和聯想,深入體會詩的意境
老師: 誰來點評一下這首詩的語氣?
學生1:老師,我覺得這首詩雖然是送別詩卻毫無哀傷之意。
學生2:我也有此感覺,所以讀的時候應明快達觀一些吧。
老師: 從哪裡看出來的?
學生2:描寫的景物空闊遼遠,「蕭蕭班馬鳴」中的「鳴」顯出一種豪氣,而「蕭蕭」豪邁中蘊涵著凄涼。
老師:你能給大家作個示範嗎?(此生讀詩)。
老師(面向大家):讀得如何?———全班掌聲響起。
老師: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對你表示讚許。———下面咱們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來,開始。
學生自由讀
老師:看來大家感受比較深刻,讀得很好。大家是怎樣理解詩人情感的?
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作者也是運用一系列事物來表達其最深摯的情感,能否從其他的地方舉一些有關這些事物的例子?
學生1:「青山依舊在」
學生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中的「青山」
老師:好在哪裡?
學生1:白水這裡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活了,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老師:說得好!還有嗎?學生2:「抽刀斷水水更流」中的「水」
老師:有道理,認識很深刻。學生3:老師我能舉一個關於「落日」的例子
學生7:名詞有「青山」、「白水」、「孤蓬」、「浮雲」、「落日」、「斑馬」、「遊子」。學生8:動詞有「橫」、「繞」、「征」、「揮手」。
老師:這些詞都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鐘)
學生9:青山和白水,比較明麗,然而孤蓬、浮雲、斑馬給人飄泊不定之感,與遊子相照應,但是我卻不明白,既然這樣,為什麼還寫那色彩明麗的山水呢?
老師:大家說呢?(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李白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學生9: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
老師:那麽,這首詩送別詩,有沒有哀傷之意呢?
學生9:沒有。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
老師:所以這首詩雖為送別詩卻感而不傷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為哪些更好?
學生:「橫」、「繞」
老師:好在哪裡?——(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後分別連接的是什麼詞。比如說「橫」,前後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後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學生10:「白水繞東城」,
老師:說得很好,「橫」呢?
學生8:「橫」描繪出了山的靜態。
老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學生11:老師,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說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而「斑馬」又增強了這種感情。
老師: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著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裡所說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說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意象語言,那麼,什麼是意象呢?大家已經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託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里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蘊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我們就稱他為特定詞語。鑒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
學生3:「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
老師:好在哪裡?
學生3:這裡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活了,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老師:說得好!還有嗎?
學生4:「僧推月下門」中的「推」與「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說門是僧人自己關的,表現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則說明還有其他人但是卻能產生以聲襯靜的效果。
老師:有道理,認識很深刻。
學生5:老師我能舉一個非詩歌的例子嗎?
老師:當然可以。
學生5:《風雪山神廟》中「那雪下得正緊」中的「緊」字,寫出了風的緊雪的急,還烘托出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
老師(微笑):看來你是一個細心而善於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實他們剛才所說的是動詞和形容詞,究竟還有沒有其他
老師(引導):李白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學生9: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
老師:那麽,這首詩送別詩,有沒有哀傷之意呢?
學生9:沒有。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
老師:所以這首詩雖為送別詩卻感而不傷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為哪些更好?
學生:「橫」、「繞」
老師:好在哪裡?——(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後分別連接的是什麼詞。比如說「橫」,前後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後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學生10:「白水繞東城」,
老師:說得很好,「橫」呢?
學生8:「橫」描繪出了山的靜態。
老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學生11:老師,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說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而「斑馬」又增強了這種感情。
老師: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著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裡所說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說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意象語言,那麼,什麼是意象呢?大家已經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託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里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蘊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我們就稱他為特定詞語。鑒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
總結: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台灣女詩人白靈說:將心情跟自然的景象放在一塊,讓自己跟外在的事物之間有一個互動的關係的時候,詩就在那裡!
四、李白除了這首送別詩,我們還學習過李白的哪些送別詩
《渡荊門送別
五、回顧學過的李白的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秋浦歌》《獨坐敬亭山》《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六、李白詩風特點:【當堂檢測】
一、填空題
1.詩中的「郭」意思是指
2.「白水」的意思是
3.「為別」意思是
4.「孤蓬」是指
5.「蕭蕭」的意思是
6.
7.本詩的作者是
8.「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運用了
二、選擇題
1.下列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中「橫」字寫出了青山的靜,「繞」字寫出了白水的動。
B.
C.
D.
(C選項中的「那就用瀟洒一揮手來對待吧」有錯誤,應該是「依然不捨得離別。」)
2.對這首詩理解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送」字統領了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情感。
B.「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詩人眼中離別的友人。
C.
D.這首詩將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塊,其感情基調是哀傷情調。
(D選項「其感情基調是哀傷情調」改成「其感情基調是濃濃的依戀不舍之情」。)
3.對這首詩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B.「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點明了詩的主題,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無限傷感之情。
C.
D.
(B選項「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無限傷感之情。」改成「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和依戀不舍之情」。)
2009(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20—21題。(4分)
湖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20.說說詩中使用「亂」字的好處。(2分)
21.全詩寫出了遊人怎樣的心情?(2分)
【答案】寫出了遊人愉快的心情。
推薦閱讀:
※一道很基礎的詩詞鑒賞題,認真做,有收穫!
※第十二講 古詩詞鑒賞專題
※〖詩詞鑒賞〗現代詩(二九六) 楊然的詩
※〖詩詞鑒賞〗唐代詩詞賞析:《杜牧篇》62首<41-62>
※古代詩詞鑒賞基本技法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