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歌唱的「音準」藝術訓練

歌唱的音準藝術訓練(2011-06-27 23:39:04)

 謝 靜

  唱歌為什麼會跑調?這個問題很複雜,屬於視唱練耳技能基本訓練的範圍。「音調準確」是對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起碼的要求。在民間,「跑調」又稱「走調」和「不搭調」,專業上則稱其為音調不準。其甚者,稱為「五音不全」「左嗓子」等。後者可以說與學習音樂是絕緣的。為什麼唱歌會跑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由於客觀條件變化,影響演唱者主觀意識所致。環境的改變,天氣的改變,突然的刺激影響情緒的變化等等,都會導致演唱者跑調(往高跑,往低跑或音調不穩)。上述情況都是由於客觀條件的改變,影響演唱者心律的改變所致。防止這類跑調現象發生,演唱者應事先對表演時的一切客觀條件加以分析,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作好思想上的準備。這樣就能在任何情況下,控制心潮波動,使心律平衡,保持音律準確。  

2.由於聲樂技巧運用不當所致。如:早晨喉嚨未打開,換聲點感到彆扭,低音的顫音過大和氣息運用不當。這些問題,在加強聲樂基本功練習之後,就可改進。

3.由於尚未建立正確的音感和視唱練耳技術水平太低所致。

    這是出現跑調現象的關鍵所在。有些人內心聽覺中,對音之間的細微差異感覺遲鈍,分辨不出小於半音的音差,跑了調,毫無感覺,甚至正誤不分。又有些人,基本上具有正確的音感,但在曲調中遇到大跳的音程、跳進的變化音、突然轉調、複雜的節奏,以及快速的半音音階進行等具有一定難度的視唱技巧時,也會跑調。有人認為,「跑調」是天生的,會遺傳,顯然這是錯誤的。後天的訓練——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跑調」通過訓練也是可以糾正的。下面將如何糾正「跑調」現象談幾點看法。

1.要重視音樂的童子功。如果一個人從幼兒起就接受音樂的熏陶,正確的音感就會很快地得到確立。一般地說,學齡前的兒童對於音響有驚人的接受能力。如果有音樂老師指導,五六歲時就能模唱各種風格的旋律和聽辨較複雜的和弦。一個人能否有正確的音感,主要取決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幼兒園老師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水平高低。一般地說,幼兒園中班學生應會模唱五聲調式的兒歌,大班學生要會模唱七聲自然大小調式歌曲,小學生要逐漸學會視譜,中學生應能唱簡單的變化音及轉調歌曲。

2.要選擇循序漸進的視唱教程和具有豐富經驗的良師指導。如教材由淺入深,則有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視唱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對於尚未具有正確音感的學生來說,必須在教師指導下學習,不然,音的正確謬誤不分,則進步甚微,以致誤入歧途。這時教師的正確指導非常重要。培養正確音感的有效方法就是經常藉助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鋼琴、電子琴等加以練習。這樣,即使是自學也會收到良好效果。

3.練習視唱基本功時要用弱音量。人們耳朵的鼓膜受到過強音量振動時,聽覺處於遲鈍狀態。因此,對音與音之間的細微差異,容易失去敏銳的分辨能力。所以,在訓練聽唱技巧時,最好使用較弱的音量。把握住正確高度後,再唱強音時就會獲得準確的高度。有些學聲樂的人,由於具備一副好嗓子,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用強音量唱去,這樣的方法應加以糾正。對於兒童尤其要注意這點,幼兒用過強的音量唱歌,甚至會影響聲帶正常發音。

4.對歌曲中的技術難點,應先不加其他音樂要素(如:節奏、力度等)單純地練習音高。譬如,練習《卡門·哈巴涅拉》時,先去掉全部節奏,就可不受時間約束集中全部精力去探求音的律動。先自上而下地唱出穩定音,再唱全部自然音,並努力將音高保留在記憶中,然後加入變化音級,唱出全部音群。每唱到自然音時,要在音高記憶中檢驗其音律準確與否,最後完整地唱出旋律。經常過細地練習,就會產生正確的音感。

5.注意練習音準基本功。音準基本功是培養學生精確地區別兩音之間細微差異的一種能力。不能為視唱練耳其他技能所代替。比如:一個人具有聽辨鋼琴兩音之間最小的距離是1/2全音,而唱歌時出現全音的1/10的誤差就令人不能入耳了。反之,一個人的細微音準好,不一定具有優秀的和聲聽覺能力。二者能夠互相作用,而不能互相取代。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分辨小於半音的音差。本來人聲演唱就不能像十二平均律那樣機械,又由於各民族音樂風格均有其特色,因此音之間的關係也稍有所異。比如:我國陝北民間音樂中,6—b7大於半音,有些戲曲音樂中3—#4小於全音。別有風韻的阿拉伯等國家的民族音樂,又有其獨特的律制。要想掌握各種民間音樂,也必須能夠分辨其細微音差。所以教學中對音準除正面地做基本練習外(如教師的范唱,學生視唱時教師給予指導等),教師應當製作四種類型的錄音資料:(一)正確的音調。(二)偏高的音調。(三)偏低的音調。(四)特殊風格的音調。在教師引導下對以上四種類型的音調進行聽辨,再反覆唱出正確的音調,將正確的音律融化在記憶中,正確音感就會逐漸形成。

6.每天練聲時必須保證一定時間的音準基本功練習。例如唱各種大小調式與民族調式音階,各種音程模進、變化音和轉調視唱等等。可以說音準練習也是唱歌的基本功。當代十大女高音歌唱之一卡拉斯的音準,可以說基本上達到無懈可擊的程度。她一生曾演唱過100多部歌劇,無論是對於高難度的音程大跳,快速的半音音階進行,複雜的變化音,無準備的突然轉調等,都能應付自如。她之所以在事業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在於她從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永遠孜孜以求。在她成名的幾十年里,每天還要在琴房裡度過七個小時。在這些時間裡,除去練聲和練習歌劇片斷外,還不斷磨礪視唱技能的基本功。她將基礎練習貫穿於聲樂事業的始末,對聲樂藝術的全面的精益求精,才使她成為本世紀聲樂世界樂壇的著名歌唱家。 我們有些歌唱演員,在音準技巧方面大多淺嘗輒止。在演出中對音感的不足,往往用離不開主旋律的伴奏和外在的表演等加以掩飾或乾脆假唱,這不但影響演出效果,也不利於業務能力的提高。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音準進行堅忍不拔的探索和追求。

                                          作者單位:平頂山教育學院

 

 

 

 

 

 

 

關於視唱練耳中的音準練習一點想法

視唱練耳在音樂專業中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其內容通常分為:聽覺訓練,聽寫,和視唱三部分。主要任務是: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正確的音準和節奏感;從而獲得熟練的讀譜技能及豐富的音樂語彙,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積極地使用聽覺。在視唱練耳中,最重要的是解決音準和節奏兩者的準確性。而我認為音程概念的建立,是解決音準的最佳手段。所以我在音準訓練中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一、音階練習:

採用各大小調音階練習,進行調試感覺的穩定訓練,培養穩定的調試感覺,因為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調式調性,唱好音階具有一定的調試調性結構的概念,對視唱好旋律以及樂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程的模唱與構唱:

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練習,然後分別進行純四,純五,增四減五,其中包含有#4。降7。再進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練習,最後進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練習。構唱既是在只有標準音的情況下,找到所給的音程的冠音或根音的準確位置,然後再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程,要隨時在琴上進行校正,直至唱準確為止。

三、和弦連接練習:

可幾個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做:I-----IV----V-----I的大小調的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這種練習不僅強化自己的音高概念,而且可以培養自己的音程,和弦以及調式感,對音樂感覺的培養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四、二聲部的視唱練習:

二聲部視唱練習不但能調正和平衡聲部相互間的音響關係,理解和體會協和,有助於和聲聽覺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單聲部市場的音調的準確性並增強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聆聽——打開音樂殿堂的金鑰匙

音樂欣賞是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力求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終生渴望聽賞美好音樂的情感,使他們的心靈終生與音樂息息相通。而想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感悟音樂藝術的真諦,聆聽便是打開音樂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

     一、學會聆聽,培養音樂的耳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傳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腦中樞神經,能夠使人體分泌多種有益的生化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說,人只要有健全的聽覺,就能夠聽音樂,但人僅有健全的聽覺,卻不一定能聽懂音樂。馬克思說:「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是沒有意義。」古人云「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如果想通過聆聽深刻感受、體驗、理解音樂,就需要具備「音樂的耳朵」。

    「音樂的耳朵」是要通過培養訓練才能獲得的。在欣賞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和聲、速度、力度、調式、織體等各個基本要素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體驗,逐步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使轉瞬即逝的音樂給他們留下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賞歌劇《白毛女》中《北風吹》這一唱段時,可先讓學生完整地傾聽音樂,形成初步印象,再仔細感受樂曲中旋律的走向、節奏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控制,特別是樂曲第七小節中休止符的處理,更進一步地從音樂的角度分析樂曲,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最後感受出喜悅、祈盼的情緒特點。

    二、聆聽需要插上想像的翅膀

    豐富的想像力是欣賞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樂是抽象的藝術,這一點是它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最大的區別,但並不是說音樂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過各種音樂要素使模糊的東西具體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裡對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鼓勵學生自由想像,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通過「音樂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樂作品。

    例如,學生在欣賞陳綱編曲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時,應啟發他們注意聆聽樂曲中模仿鳥鳴的聲音和力度的變化,引導他們自然地聯想到這是描寫早晨的音樂,進一步引導學生想像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過分析樂曲的旋律素材運用苗族音樂的特點,最終聯想到這是苗嶺的早晨。

     三、反覆聆聽,充分發揮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類不同器官之間的相互聯通。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擾,實際上卻相互感通,我們經常會在欣賞一幅花鳥畫的時候,彷彿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在聽賞一首抒情曲時,彷彿看到了青山綠水的景象。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畫竹歌》中「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中「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也都說明了這一點。例如,在欣賞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月光》時,可讓學生在第一次聆聽時,利用手中的紙筆,畫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通過色彩與線條,把聽到的音樂表現出來,再請學生根據自己所畫的內容為樂曲起名。第二次聆聽時,可請學生朗誦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月光》,進一步感受樂曲意境,最後出示莫奈的名畫《日出-印象》,讓學生邊看畫面邊聆聽音樂,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欣賞教學中,還可以發揮其它各個器官,積極地參與到音樂之中,如拍手、點頭、跺腳、晃身、演唱、舞蹈等與聽覺相結合,讓「音樂的耳朵」和運動的身體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係,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的表現,發揮各個感官之間的通感作用,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發展他們的藝術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聆聽多樣化的音樂

     我國著名音樂家朱踐耳先生主張音樂家必須具備四副耳朵:即聽古典音樂的耳朵、聽民族民間音樂的耳朵、聽現代音樂的耳朵、聽流行音樂的耳朵。這一觀點在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廣泛地傾聽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對於增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說,音樂欣賞就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與其它藝術門類、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同的音樂作品可以涉及到諸如歷史、地理、自然和風土人情等許多方面,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目前,學生中廣泛存在著熱衷於流行通俗音樂的傾向,他們熱愛甚至崇拜這一種類型的音樂,對藝術性更高內涵更豐富的高雅音樂漠不關心。這樣就很難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於這些學生,在欣賞教學中,應積極地給予引導和指導,培養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比較與評價能力,在欣賞過程中去粗取精,不僅在課堂,更重要的要在課外多灌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到「潤物細無聲」。

     總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美國的艾倫-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麼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最中心的環節莫過於聆聽,初聽、復聽、細聽、精聽,只有通過不斷地聆聽,才能真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豐富審美經驗。

 

 

 

 

 

 

 

計算機音樂系統與音樂聽覺訓練

第二屆STN中國數字化音樂教育大會論文

[摘要] 音高、時值、音強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共有的基本構成要素。這四個要素在音樂的橫向組織中表現為節奏和旋律,在縱向組織中表現為和聲和織體,在音樂表現力中為強度和音色。因此結合音樂教育活動培養音樂聽覺可以先從培養節奏感和音準訓練開始。在這兩方面計算機音樂系統可取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 音樂 聽覺訓練

人的音樂才能包括音樂聽覺和音樂感覺。良好的音樂感覺總是建立在起碼的音樂聽覺之上的。因此,提高音樂素質應從音樂聽覺的培養開始。人們普遍認為:音高、時值、音強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共有的基本構成要素。所以,培養音樂聽覺能力就是培養對這四個要素的聽的知覺能力。

音高、時值、音強和音色這四個要素在音樂的橫向組織中表現為節奏和旋律,在縱向組織中表現為和聲和織體,在音樂表現力中為強度和音色。因此結合音樂教育活動培養音樂聽覺可以先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一) 培養節奏感受力方面

1.在培養學生對節奏的感受力方面,教師們經常用如下方法:

(1)聽:聽音樂感受節奏有種種的方法,如未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聽鋼琴演奏的音樂進課堂,從中感受進行曲的節奏;聽老師範唱或聽CD錄音帶里的音樂,體會其中的節拍和節奏型等等。

(2)念:節奏有各種念法,可用「大」字來念,用象聲詞來念,如模仿火車的聲音「咔嚓」來念節奏,用襯詞來念,也可通過念一些詞句來感受不同的節奏型.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發明了一整套念節奏的辦法,簡單明了,易於掌握。

(3)奏:即用樂器演奏。一般是打擊樂器。

(4)動:由於節奏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無所不在,所以在音樂的諸要素中,它最容易被感知。一首扣人心弦的樂曲,很容易使人聞聲而動。不管是微微的律動,或是輕盈的舞步;不管是腳板拍打地面,或是手指敲擊桌子,這些動作都是隨著音樂的節拍而動。由於嚴格的節奏和節拍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教師經常讓孩子們跟著旋律用拍手、跺腳的方法來打拍子,從中感受音樂的節奏。

(5)作:即編寫節奏音型或節奏短句。

以上五種培養學生對節奏的感受力的方法,在長期的音樂教育實踐中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方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有了計算機音樂系統的輔助,可以做得更好。

2.計算機音樂系統在培養學生節奏感受力方面的應用

(1)在以上各種培養學生音樂感受節奏的方法中,聽、念、動三種需要教師播放CD、磁帶上的音樂或用鋼琴演奏相關的樂曲。CD和磁帶上的音樂內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學的需要進行選擇,而不能因教學的需要而進行改變。鋼琴在現代的音樂課堂上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鋼琴教學,方便、靈活、有情感。但也有缺點,如:課堂上教師必須花一部分精力在彈奏鋼琴上,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的組織中去;鋼琴的彈奏不但受演奏技術程度的制約,也受人的精神和體力狀態的制約,人在情緒欠佳或在長時間彈奏(如連續上多堂課)後略感疲勞可能會屢彈錯音或彈奏的節奏不準確;鋼琴的音色較單一等等。這些缺點,可由計算機音樂系統來彌補。

首先,可把音樂用音序軟體或繪譜軟體做好,存為MIDI格式的文件。然後在上課時根據需要在多媒體教室或帶軟碟機的電子琴上播出(Roland Yamaha Casio都生產帶有軟碟機的電子琴,其市場價在人民幣3000元左右,比鋼琴便宜多了。)這樣的音樂在多媒體教室運用時可隨時變換速度(這是CD和磁帶作不到的);可以準確地演奏各種複雜的節奏;其次,所演奏的樂曲可多遍重複,並且每遍都一樣,不會出錯;第三,可有多種的音色變化(這是鋼琴演奏所做不到的);最後,用繪譜軟體製作音樂,還可在MIDI回放時把譜面在投影屏幕上同時放映出來,利用人類發達的視覺系統(著名的心理學家Treychler認為,人類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有83%通過視覺,11%通過聽覺)來配合聽覺對節奏的感受。

在課堂上進行培養學生節奏感受力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機音樂系統來演奏相關節奏代替打擊樂演奏有許多優點。音色多時其中之一,一般課堂上所用的打擊樂器有:鈴鼓、沙球、碰鈴、木魚、三角鐵、雙響筒、大鼓、小軍鼓、鑔、鈸、小軍鼓等,不過十來種,並且不可能每個學校都把打擊樂器配齊;而計算機音樂系統就不同了,在GM音色所規定的打擊樂鍵映射里就有49種樂器的音色,再加上樂器預置值映射里的第113至120號有音高的打擊樂音色共有57種音色,涵蓋了管弦樂打擊樂,流行音樂打擊樂和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其次,演奏簡便。演奏打擊樂,目的不在演奏技術而在感受節奏,所以,演奏的方法越簡單越好。各種打擊樂器有各不相同的演奏方法,而通過計算機音樂系統演奏各種打擊樂器只需一種方法,即彈奏代表某項打擊樂器的相關鍵位就行了。最後,能紀錄學生的演奏結果。課堂上用打擊樂器來感受節奏,演奏完了,體驗也就結束了,事後的評價只能依賴於記憶。計算機音樂系統能把學生的演奏進行實時紀錄,過後馬上可以重放,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展開。

現舉一個實際例子進行說明。在課堂上欣賞《瑤族舞曲》後,用如下片斷來感受節奏:在上課前先把以上片段用音序軟體Cakewalk錄好。可錄成單聲部旋律,選適當音色(如選GM音色表73號Flute音色)。也可遵照樂隊總譜錄為多聲部音樂。錄好後存入磁碟待用。上課應選在裝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室,用合成器音源。打開Cakewalk軟體,把MIDI出入埠設好,選擇一空音軌,把MIDI通道設為10,此時在合成器鍵盤上演奏,只有35—83鍵位能出聲,每一鍵位就是一種打擊樂的音色。感受節奏一般從體驗節拍開始,如果我們啟發學生先用每拍敲一下打擊樂器的方法來為此曲伴奏,可把錄音方式設為實時,設置適當的速度,把節拍器的錄音預備拍設為1,選擇大家喜歡的打擊樂音色(如梆子),然後按下錄音鍵(或快捷鍵R),節拍器打點兩下(一小節)後,原來所錄的單旋律或多聲部音樂就開始響起,此時學生敲擊75號鍵(梆子音色的鍵位,相當於基本樂理中鋼琴鍵盤分組的小字二組bE)為旋律伴奏。曲子奏完後,按Stop鍵,錄音停止,必要時進行量化。這個錄音結果可以回放,大家可以一邊聽著音響一邊對演奏的結果進行評論。由於Cakewalk允許錄入256個音軌,所以可以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音軌用實時錄音的方法演奏一遍。Cakewalk允許通過簡單的設置使某一音軌播放或啞音,所以回放的時候可以只聽一軌或其中幾軌,以便對各位學生的演奏進行講評。

節奏伴奏可以由淺入深,逐步增加難度。比如,我們可以主要用後半拍的節奏來伴奏,選用牛鈴(MIDI鍵盤第56號鍵)的音色,打擊樂的演奏可以是單聲部的,也可以是多聲部的。多聲部的打擊樂可以由不同的學生先後錄入不同的聲部,也可多位學生共用一台合成器同時錄入不同聲部,如有多台合成器可以用合奏的形式來感受豐富多彩的音樂節奏。

教師有時在課堂上用節奏填空的辦法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受力,下例摘自一位中學音樂教師的教案:第一行譜由教師用鋼琴或某種打擊樂器奏出;第二行譜括弧內的空白部分由學生解答。在聽完老師演奏第一行譜後學生可用聲音來回答(用念、奏的方法來回答),也可用書面解答。如果利用計算機音樂系統來進行這樣的練習,學生的解答結果不僅有聲音而且有譜面。具體方法如下:用Cakewalk軟體,選擇第1音軌,設置MIDI通道為10,在MIDI鍵盤上彈奏適當的鍵位(如彈37號鍵位即為小軍鼓、彈76號鍵位即為木魚、彈81號鍵位即為三角鐵等等)把第一行譜錄好。選擇第2音軌,仍把MIDI通道設為10,把第二行譜錄下。在練習時,先用MIDI回放的方法讓學生聆聽第1音軌的內容(把第2軌設為啞音);學生解答時,把第1軌設為啞音,第2軌設為放音,選第3軌,設置MIDI通道為10,按錄音鍵,此時第2軌的內容會播放出來,學生跟著播放的節奏片斷彈奏適當的鍵位就可把括弧里的節奏填好;錄完後我們不僅聽到學生的答案,也能通過五線譜窗看到學生的答案,還能與第1軌的內容進行比較。

(二) 音準訓練方面

在音樂的坐標中,橫軸是節奏的交替,豎軸是音的高低。在音樂的流動之中,正確地聽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辨別音的高低的能力,要通過必要的音準訓練來進行。

計算機音樂系統輔助學生的音準訓練,有較大的優勢。體現在:

1. 音高準確性好。作為訓練音準的的媒介,音高是否準確,最為關鍵。計算機音樂系統的音準不成問題,並且不必象鋼琴那樣要經常調音。

2. 音色豐富。李重光先生在其《怎樣教孩子學音樂》這本書里談到有關訓練孩子的聽覺時說:「從音樂教育來說,各種樂器的聲音,各種人聲,不同音區的聲音……都可以作為聽的內容。」計算機音樂系統的音色非常豐富,單從GM音色來講,共有128種音色,其中有管弦樂樂隊、流行音樂樂隊的樂器音色,也有某些民族樂器的音色,還有一些合成的音色和人聲。多種多樣的聲音,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這是傳統訓練方法所用的聽音媒介不能比擬的。

3. 在計算機音樂系統上進行練習,自己一人可單獨完成。傳統的訓練方法,往往需要教師操琴,學生才能進行訓練。通過計算機音樂系統,教師可以把訓練的內容錄好,用一定的文件格式存起來,學生自己在家用計算機上通過相應的軟體打開文件,就可以進行練習。

對學生進行音準訓練,先從基本音級開始,然後把變化音級一個個依次加入。訓練方法主要有三種:聽辨、模唱、聽記。音的高低,必須有比較才能感覺,所以辨別音的高低至少要牽涉到兩個音。任何兩個音的出現體現出的特徵為每個音的絕對位置和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係,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徵是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係。在調性音樂中音與音之間的關係體現於音樂的「調式」。音樂的調式構成了音與音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統帥與從屬、穩定與不穩定。所以辨別音的高低可以先給標準音,從音的絕對音高出發辨別音的高低;可以給某一作為基本音高的音,從一個調式主音出發辨別音的高低。在小字一組的基本音級里,大調式主音就是C,標準音是A,辨別音的高低可從這兩個音開始。也有人主張從G — C 開始,因為其體現的是大小調式的主屬關係,不穩定到穩定的關係。這些見解都很有道理。在練習方法上,傳統的方法總離不開鋼琴彈奏,現在用計算機音樂系統輔助,更為簡便。

音序軟體錄聽音素材非常方便,選擇音軌,錄上標準音或某一調式主音作為參照系,並錄上其他高高低低的音作為聽音的材料,選你需要的音色,然後反反覆復的聽,彷彿計算機里有一位老師始終跟著你。計算機音樂系統豐富多樣的音色,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適應於訓練方法的不同,如:你用模唱方法訓練音準,不妨選擇齊唱「啊」(53號)或「哦」(54號)的音色,接近人聲,便於模仿。

音序軟體Cakewalk的4.0版以後,就帶有音頻錄音功能。教師可以把訓練素材錄入音軌里,每個音之間留出適當空間(如空四拍),錄完後存入磁碟,學生帶回家後,用Cakewalkde軟體打開,另選一軌,在Source(音源)欄里選計算機音效卡的Wave in ,把麥克風插入音效卡的音頻輸入口。由於Cakewalk在錄音狀態下會同時播放其他音軌的音樂數據,所以,你按下錄音鍵後,聽著磁碟里存放的聽音素材,在空出來的時間裡對著麥克風模唱,你的聲音就錄到計算機里了。模唱完畢,倒帶到頭,按Play鍵,就可以把自己的模唱結果與磁碟里的聽音素材進行比較。反覆進行這樣的練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用聽記的方法來訓練音準,可用繪譜軟體Encore來進行。下例是一條五度以內的初級聽音練習,開頭一小節是標準音A,接下來式調式的屬音和主音,主音後音與音的關係分別為二度和三度。首先我們把這首練習在Encore軟體里繪為如下兩行譜:然後我們把第一行譜隱藏起來,使譜面上只剩下第二行譜。練習時按Play鍵,此時被隱藏了的譜行的音響還是被播放出來,所以在聽的同時可以往空小節里把在前一小節聽到的音記上。練習完後,使第一行譜顯現,就可以進行答案的比對。這種練習可以多次進行,還可變換速度,改變音色等等。

李重光先生認為:「進行聽音練習時,要聽、要唱,有時還要彈,所以教孩子認識鍵盤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計算機音樂系統里,合成器或電子琴的鍵盤是很好的音符輸入工具,但家用的計算機不一定有外接MIDI鍵盤。在繪譜軟體Encore里,提供了一個和鋼琴一樣的88鍵軟鍵盤,這個鍵盤可以用滑鼠彈奏,彈奏時能發出聲音。是很好的音準訓練工具。在聽記的訓練活動中,聽的結果也可以不用滑鼠往譜上繪音符而改用鍵盤輸入,這種方法使音準訓練更為直觀,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姚思源 李婉茵. 創造性音樂教學初探 重慶出版社1988年

[2] 陳海東. 多媒體技術對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影響.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多媒體分會96年會論文集. 1996

[3] 李重光 怎樣教孩子學音樂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9

[4] 尹愛青等 外國兒童音樂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P< p>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

傳統的音樂課教學以唱歌為主,學生則經常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學缺乏靈活性,學生較為被動。因此,顯得枯燥、乏味,沒有符合音樂課「寓教於樂」的特點。那麼,怎樣才能使一堂音樂課真正具有活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就應該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變觀眾為演員,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掌握並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一、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調整教學方式

     音樂課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於樂」。如果只是提提問題,唱唱歌,那麼課堂氣氛就顯得單調、枯燥,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發揮積極主動性更是難上加難了。相反,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說、敢問,敢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在教學中適當加入了遊戲、歌表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有益於學生淋漓盡致地發揮其主動性。

 例如:在歌曲《春來了》的教學中,由於單調的歌譜教學激不起學生的興趣,我就設計了「找朋友」這一遊戲,讓同學們充當「鳥」的角色,老師彈旋律,請「小鳥」來找到這條旋律作為自己的朋友來唱一唱,同學們全神貫注地投入了學習,並且每個人都能踴躍發言,手都舉的高高的,氣氛活躍極了,歌譜也很快就掌握了。    

另外,用器樂來充實課堂內容也能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氣氛。如:在《春天在哪裡》的教學中,先請同學們互相討論春天到底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和美妙的聲音呢?請同學自願上台隨意拿取能表達春天美妙聲音的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在坐的每個學生都很積極地思考,很投入地伴奏,有的用沙球表現雨聲,有的用三角鐵表現雷聲等。熱鬧極了。不僅每個學生都動了起來,都參與了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

     再者,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發現與突破,沒有創造就沒有進步和發展。音樂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創造性的特徵,為鼓勵音樂創造這一理念的貫徹提供了可能性。小組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學習協作的教學方式。他不僅能改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與創造精神。如,在《小雨沙沙》的節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幾個人在一起自由練習出示在黑板上的難點節奏。開始時,同學們有的打正確,有的打錯。但經過幾分鐘的討論、各抒己見,組內的同學就會相互糾正並練習,達到正確的打法。等到老師提問個別學生時,一般都能準確的打出節奏。有的學生可能存在著一些小的節奏錯誤,但加上老師示範點撥,然後再次分組練習,第二次學生反饋給老師的節奏都是正確的了。它比起先教師教後學生學的教學方法來更顯得靈活、集中學生注意力,學生主體貫穿於節奏教學之中,有利於個性充分發展,學生也從中思維得到了一定的訓練。

     音樂有內容,但沒有固定的內容。因此,音樂實踐過程上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實踐者的個性特徵。如欣賞《動物狂歡節》中的表現大象的這段音樂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教學問題:「同學們,這段音樂描寫的是什麼動物呢?」學生聽後,有的認為是獅子,有的認為是野豬,有的認為是大熊貓,有的認為是狗熊。初聽,學生的這種感覺都是正確的,如果教師非得說只有大象才是對的那是不科學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現個人的情智。因此,對於某一音樂作品如何理解,對一首歌曲如何表現,都應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的個性能到張揚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樂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時,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隨著一節課地深入展開,思考的問題增多,學生往往會出現思路狹窄,產生思維定勢,這時就要老師適當運用語言點撥,引導學生走出這種思維弊端,使他們走上正確的思維軌道。這樣,學生的主體才能發揮,問題就能得到完美的解決。

     如:在教《我是草原小騎手》時,學生往往只能淺顯地用「高興」、「愉快」等詞概括歌曲的表現情緒,並不能真正地深入體會其內在含義。這時就可以略加語言點撥:「你喜悅時通常會用什麼方式表現出來?」有的學生說:「用舞蹈動作表現;」有的說:「會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等等。教師再點撥:「那麼,請你用這些屬於自己的方式把內心的喜悅表達出來。」全班學生有的用快樂的歌聲來表現,有的用模仿騎馬、有的模仿射箭等動作來表現,每個學生都盡情地用各種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身臨其境的置人於快樂的場面之中。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又阻礙了對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不必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摸不著頭腦著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繫生活展開豐富的想像,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著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面前,她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輕柔飄渺的夢境中去了。

三、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視野能力

     小學低段音樂教材都為我們提供了培養審美趣味的有利條件。教材中選擇了許多適合於低段兒童的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的音樂作品。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優勢,做好這項工作。許多老師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如: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樂音化教學活動的訓練;用音像結合的方式進行欣賞教學;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遊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极參与音樂教學活動……。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對當代的音樂作品比較熟悉,因而倍感興趣。然而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在人類歷史長河下創作了極為豐富的音樂作品,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小學音樂教學負有不斷擴大學生音樂審美視野的任務,要讓學生不僅喜歡當代的音樂,對古代、近代、現代的優秀音樂作品也能逐漸欣賞、喜歡。教材中安排的噴吶獨奏曲《百鳥朝風》、管弦樂《春節序曲》片斷、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齊唱《歌唱祖國》等內容正是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極好的材料。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課外音樂教學活動,如學校藝術節中讓有文藝特長的學生演奏民樂,演唱民歌、跳民族舞,有的放矢地介紹民族樂器、樂曲、民歌或歷史上有名的聲樂作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

     四、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有學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動中,動作笨重、呆板,老師要及時制止其他學生的取笑行為,並給予耐心輔導,糾正動作,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還有,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回答得好的學生要用肯定性語言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被讚譽的喜悅,回答得較差的學生,盡量不用否定性語言加以評價,而是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引導學生正確回答,並進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熱切的期望,老師少一份居高臨下,學生就多一份自信與熱情。

     總之,通過研究課程內容,準備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音樂素質,審美情趣為出發點,同時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

 

 

 

 

 

 

 

 

 

 

 

 

   

如何訓練自己的音準?有無較有效率的方法?

下列方法可供參考:

1.藉助調音器:藉著調音器指針上的變化,可以控制自己的氣息,進而控制音準。

2.藉助最天然的調音器--耳朵,藉由自己的耳多來分辨音高的變化,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3.But,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用耳朵聽,調音器雖然蠻準確的,但畢竟少了一份人的味道,藉由耳朵的傾聽,來訓練自己的音感,應該是學音樂的人該有的基本修養!

合奏團的調音則可考慮下列方法:

1.藉助調音器:先找出所有團員中最低音的吹奏者,再以他為基準,為所有團員調音.

2.用合音式的調音:以二人為一組(其中一人為S&A或T&B),各自按住0123的指法,吹出音來後(為一個五度音程),再調整音高.

如此雖然很花時間,但小朋友對【相對音程】的概念會非常清楚,在台上比較不容易走音.

左手大拇指流手汗,導致大拇指的運動不靈活"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用痱子粉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實滑石粉應該也不錯.另外你也可以在上面貼上一塊小小的魔術貼....

請問木笛是屬於何種樂器?是否屬於管樂的一種?

木笛是相當古老的西洋樂器,是管樂的一種。雖然相當古老,但現代的作曲家,也賦予他相當新的演奏技巧;另外,在音樂教育上,他也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我的木笛又發霉了怎麼辦?

連續除濕個四、五天木笛應該會乾燥了,然後上油,如此應該會改善。

1、確定你的除濕機有沒有問題(梅雨季節最好常常保持除濕狀態),平時溼度保持在50%~70%之間,梅雨季時,最好保持在50%~60%之間。

2、常常上油(用杏仁油,若沒有才用亞麻油),大概一個月上個一次油,上油前三天,不要吹奏,上完油約半小時後,將油擦乾,就可以吹了。

3、每次吹完木笛,一定要用紗布將水氣清乾,再用紗布將笛身的汗漬擦乾,放在有除濕機的房間或防潮箱中,若都沒有這些設備,至少也要通風的環境,切忌在木笛尚潮濕時就放入笛袋中。

我是一位即將帶團的老師,請問市面上哪裡可以買到有關直笛合奏方面的CD?

其實,除了一些大編制的作品(例如六聲部以上),直笛並沒有真正屬於合奏方面的曲子,我們都是將三重奏、四重奏......的曲子拿來當合奏曲演奏,所以,市面上很多重奏團演奏的曲子都可以拿來當合奏曲演奏。台北縣中港國小劉永泰老師,有錄了二張直笛合奏團的CD,我們南陽國小的直笛合奏團也已經錄好一張CD了,另外台中市重慶國小、台中縣喀哩國小、台北市東湖國小都有錄至紀念專輯,跟他們接洽看看,說不定有好的收穫哦!

請問要學生(一般生)選購高音直笛時,既正確又容易的選購法是?

一般來說,試試低音域,看看音質會不會很混濁;吹吹看高音域,會不會很難吹出來;再看看各個替代指法和原本指法音準會不會差太多。大致上大廠牌品質會較好啦!另外,記得選購英式指法哦!

請問您以29人的編制而言,(S,S,A)三部的人數該如何分配呢?

一般做法:會先將學生平均分成三等份,實際吹奏後,再依據效果來調整人數。

不過建議您,這麼多人是不是不要採用S+S+A的編制,S+A+T效果會較好些;若能S+A+T+B就更好了。不要對T&B感到害怕,T的指法和S是一樣的;B的指法和A是一樣的。另外學生的學習力很強,只要多吹,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很棒的。

請問何處能找到直笛重奏、獨奏譜?曾聽過有人吹一些古典、卡通、流行...等曲子,很想收集這些譜,希望善心人士能提供資訊,感恩不盡,謝謝!

直笛樂譜的收藏、購買,一直是吹奏直笛者的大問題。

現在國內有一些出版社如:翰軒和立誼出版社有出一些本土作者編的卡通、古典等曲譜;新竹市立直笛團有很多中國風味的直笛合奏譜。若您居住在中部,台中的仁友樂器公司(樂友樂器行)及古韻音樂書房有很多樂譜可選購,若您居住在北部,中國音樂書房、雙燕文教基金會、小雅樂譜公司等有很多中外樂譜。

國外的部分,您可以找到出版社後上網直接訂購,非常方便。至於如何找國外的出版社網址,若您英文夠強的話,本站左邊目錄中之相關網站之中,有一個Recorder Homepage之中有非常豐富的資料。另外直笛首頁也是不錯的資料來源。

請各位前輩指點,初學高音笛用那些教本比較好?謝謝.

我常用Schott所出版的Enjor Recorder,共有高、中音笛各四冊,非常棒的教材。國內的部分,常用快樂的笛聲來做補充教材。

 

 

 

 

 

 

 

 

 

音樂課如何訓練孩子們的音準?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大部分人都愛音樂,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常說我沒音樂天賦,音準不好,唱歌跑調,先天的天賦當然重要,但是後天的音準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能提高你的音準能力。所以作為音樂老師如何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音準練習是很關鍵的。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人聲,最美的人聲是合唱,最美的合唱是無伴奏合唱。在世界頂級童聲合唱團的演出曲目中,超過四分之三都是無伴奏的,沒有太多的修飾,沒有器樂的喧嘩,孩子們純凈天真的歌聲,如天籟之音,讓每個人的心靈得到洗滌和凈化。

反思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豐富,課堂氣氛的活躍,往往一堂課又唱又跳又做遊戲等等,有時還要加上各種打擊樂器伴奏,真正用於唱歌的時間卻不多,因此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教師彈著鋼琴領著學生一起唱時效果不錯,一旦脫離鋼琴或其他音樂伴奏,學生就找不著調了。怎麼培養音準能力呢?

一、慎用鋼琴伴奏,培養內心聽覺

過分地依賴鋼琴,學生不需要獨立思考就能唱准音,但缺少獨立性,一旦離開鋼琴就無法演唱。相反,學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別,他的音樂感和音準會逐漸鞏固而不會丟失,並將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樣,即使離開鋼琴也能很好地演唱。鋼琴伴奏是作為綠葉來襯托「紅花」的,因此,不能一味地藉助鋼琴來唱准音。鋼琴伴奏更應該出現在學生把握歌曲的音準之後,幫助學生體會歌曲的速度、力度及其音樂形象。

二、多聽錄音范唱,培養感受能力

一般來說,錄音范唱音準、音色好,伴奏豐富,表現力強,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多聽錄音范唱,能增強學生對樂曲的感知能力,對音準的記憶力,有利於學生唱好歌曲,提高歌唱水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加強教師範唱,培養聽辨能力

唱得好與壞,關鍵在於這個學生是否有一幅好的音樂耳朵,能否通過聽覺來分辨自己的聲音與范唱聲音的差別。因為教師的范唱是全方位的,不僅可以清晰地讓學生聽到正確的歌唱,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演唱時的姿勢和口型,以及表情和體形動作,掌握正確的唱歌方法及正確的演唱。具備示範歌唱能力的教師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發學生興趣最有力的手段。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不僅可以直接模仿教師的歌唱方法,還可以體會教師對歌曲的理解和藝術表現,達到對歌曲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課堂唱歌教學中,應提倡教師範唱,而且要隨時范唱,幫助學生分辨正確的和錯誤的聲音,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

四,巧用現代媒體,培養自省能力

人都難於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原因很簡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一首歌過後不能像畫一樣拿出來供師生細細討論、修正,現在媒體的好處就在這時顯現出來。教師可以用錄音方式把學生的歌聲錄下來再回放給他們聽,使學生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根據教師的范唱,進行自我調整。

如果把他們的歌聲錄下來回放給他們聽,然後教師進行范唱,讓學生對比,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問題,並做自我調整,進而把音唱准。

只要我們認真這樣去做,就肯定會有明顯的效果的,只要你有這份心。

 

 

 

 

 

 

 

 

 

 

 

 

 

 

應用器樂進行音準訓練的探索

對於音高的正確判斷能力是音樂的基本素質之一。這種能力的大小,無論對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和形成基本技能,感受音樂、創造音樂,都有著主要的影響。無法想像一個音準能力差的學生能唱好合唱,一個分不清大小三度的學生能分清大小調式。音產生的第一個物理屬性就是音的振動頻率,音樂的基本要素由旋律形成,其中音的高低是第一位重要的。音樂是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去感受,後由大腦去指導完成的。因此訓練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至關重要。

每個人的音準刺激的最好時機是在兒童邏輯思維形成之前,而對於我們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還是失去了最佳時期;又因中小學對音準訓練的不重視,使音樂課成了唱歌課的代名詞。究竟怎樣訓練音準為好呢?我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感到,要聽准並唱准音,首先要給學生一把衡量音高的「尺」。這把「尺」是什麼?是老師的唱,鋼琴的奏,還是其他什麼?這個問題在我腦海中持續了許多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小螢星招合唱隊員,以考鋼琴的級數作依據,即有一定的音準聽辨能力。這提醒了我。我們不也可以用口琴、豎笛等小型樂器來提高學生的聽音素質嗎?新教材要求器樂引進課堂給我的教學實踐創造了一個機會,多年的想法希望通過它能轉變成事實。這確實為音樂教學拓寬了一片新天地。

器樂的使用與學生的音準能力有無關聯?音準用什麼方法能測定數據?數據怎樣取樣才又可靠又可行?輔助訓練音準的器教實驗做起來並不容易。我的計劃和方法是經過二年的摸索才逐步確立的。

一、實驗的準備階段

2000年9月,我在我所任教的幾個班中正式成立器樂教學實驗班。在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開展了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實驗前我制定了周密計劃。為取得客觀的原始材料,我制定測試音準能力的試題標準:二個音一組,自然旋律音程十組;(c大調或a自然小調)十組音程中一至八度音程各一;增四減五音程各一;結尾用大小調式終止音;十組音域在十度之內。彈奏三遍後,計學生聽記音程的準確率(100分制)。如:大二度、小六度、純五度、小七度、增四度、純八度、減五度、大三度、純四度、大六度。實驗分四個階段,一年完成。實驗班級為口風琴AB班,口琴為CD班,對照ABCD班共400人。在初一年級用上述測試題交付八班完成,得數據如下:

類別

A

B

C

D

平均數

實驗班

53

48

47

43

47.7

對照班

52.5

50

45

43.5

47.4

測試下來成績相差不明顯,即實驗班與對照班聽辨音準能力相同。

器樂教學實驗可以開始。

二、實驗初步階段

器樂課分口琴和口風琴二種,這是根據學生愛好、教材和我掌握樂器的實際能力選定的。這樣二件樂器音高是一樣的,即聽辨有了統一「尺」度。從價格與效果看,口琴這把「尺」較准,價格貴不易學;口風琴易學,學校有配備,但不能帶回家。二種樂器各有利弊。

實驗班的音樂課上,我在基本完成教材內容後,留十分鐘上器樂課。先吹音階,再吹音程,複習舊曲,練習新曲,聽辨音程;在對照班裡,也留十分鐘教視唱,音階音程和聽辨,為了防止霍桑效應,我十分注意教法語態的平衡。學期結束時我的測試數據如下:

類別

A

B

C

D

平均數

實驗班

66

60.5

53

61

60.01

對照班

55

52

58.5

48

53.37

三、調整階段

分析兩組測試分數,可以看出學生音準能力的變化。但在第三對照組,發現不正常現象。經調查,學生反映:學樂器興趣較高,特別是口風琴班,第二課就學會了《蒙古小夜曲》,第四課學會《櫻花》。但實驗三班口琴班部份學生上課忘了帶樂器,使正常學習中斷,最終使數據出現波動。為了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我把該班學生的樂器全部留在音樂室保管,請課代表負責收發,杜絕了忘帶樂器的干擾現象。

四、總結階段

又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在學期結束前我進行了測試,並在同學們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分數統計。

類別

人數

平均數

實驗班

200

70.5

對照班

200

55

結論為實驗班與對照班測試成績相差很大。

器樂教學輔助訓練音準的顯著影響作用,還表現在視唱教學和唱歌教學中。比如同樣的視唱教材有了器樂這把「尺」的幫助,只需用原來三分之二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同樣唱《櫻花》一曲,一般教法要把曲尾增四度音程作難點反覆練習才行,而器樂教法不用強調也能順利完成。兩聲部合唱在小樂器的「立體」幫助下不再困難。我校口風琴B班用四節課時間,就可以又吹又唱二聲部《櫻花》了。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感到了學習音準是學習音樂創造音樂的最基本的素質。無論對辨別絕對音高,還是相對音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辨別音的能力越強,對音樂的理解越深刻,表達音樂的內涵把握會越準確。器樂引進課堂輔助訓練音準,使單純的、協和的、原始的音律之美又回到我們周圍,讓我們把握住了學習音樂的主動權。

輔助訓練音準的教學實驗使我看到了不少希望,它首先有利於提高新教材中聽的教學環節的質量提高。新教材以聽為先,有重大意義,是一種創舉。但如何使學生聽好聽懂,音準素質是關鍵。倘若聽單音都成問題,又怎能聽辨和聲、調式和風格呢?實驗在這方面有些積極的突破,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其次,原教材教法單一,學的不是樂理就是歌唱,課容易上得枯燥無味,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就改變了這種現象。從我的實驗看,學生興趣提高,唱和吹的結合,(也解決了男聲變聲後難唱的問題)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相關知識技能的訓練,使非智力因素髮揮效應,使情商成為智商的好幫手。我想立體化總強似單一化,多媒體應優於老模式。

最後,實驗課的形式內容與其他先進國家的音樂課接近。他們要求每人掌握一樣樂器,我們現在從小樂器著手,逐步普及提高。最難的第一步邁出,以後的路就更通暢。器樂教學將是與世界音樂教學接軌的有益嘗試。

由於實驗要受音樂的時間性、情感性、主觀性的制約,要用精確的數據說話,我的探索還剛剛開始。實驗還要受到本人經驗水平的限制,肯定有不少疏漏,留待以後不斷完善。

 

 

              淺談音樂聽力訓練

    對於少年兒童來說,進行音樂聽力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凡是成功的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無不具備超群的聽音能力。少年時期的聶耳,所過的曲子過耳不忘,瞎子阿炳無疑是靠聽力進行創作和演奏的。因此說,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契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聽力訓練,是不可忽視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一般而言,音樂聽力訓練可有如下幾種方式方法。

一、聽琴音

    絕大多數音樂教師,都是使用風琴、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來組織教學的。因而,聽琴能力的訓練,是最基本的聽覺訓練,可不夫時機地提高聽琴音的能力。

1.辨琴語。辨琴語,是屬於常規性的聽力訓練。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就要經常進行辨琴語的訓練。以便形成相應的技能。

2.說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進行說音名的訓練。教師用琴彈出一個或幾個音符(音組),讓學生試著說出其名稱來,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教師用琴彈奏音符或音組,讓學生聽後學唱,增強聽音的記憶和表達能力。

二、聽樂曲

    讓學生經常地聽一聽有關的器樂曲,在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聽力訓練,是增強聽覺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1.品樂器。樂曲,固然是由樂器彈奏出來的樂音。可在聆聽某個樂曲後,讓學生品味出是由哪種或哪些樂器發出的音響。例如:(1)《二泉印月》(二胡);(2)《我是一個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箏);(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嗩吶、笛子、弦樂、打擊樂等)。

2.講曲名。讓學生在每次欣賞樂曲後,準確無誤地講出樂曲的題目,以利更好地認知樂曲,豐富音樂知識。例如:(1)江南(廣東)音樂(《紫竹調》、《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樂(《信天游》、《小放牛》、《有個金太陽》;(3)西洋音樂(《天鵝湖》、《月光曲》、《鬥牛士》)。

3.記曲譜。在識譜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讓學生試著記錄曲譜,進行較高層次的聽力訓練,提高邊聽邊記的能力。當然不能超之過急,應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記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徵性的也好。教師進行必要的檢驗和指導。激發感知、記憶,再現曲譜的興趣,強化聽音能力的訓練。

三、聽歌聲

    在音樂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收錄機的作用,讓學生欣賞錄音磁帶上的歌曲,然後進行相應的聽力訓練。

1.聽歌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利用收錄機,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讓學生在欣賞不同風格和流派的歌曲過程中,進行感知歌曲的訓練。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調》、《綉金匾》、《二月里來》;(2)美聲歌曲(《我愛你祖國》、《北京頌歌》、《大海故鄉》;(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轉來水也轉》等。

2.評歌手。在聽完錄音或學生自己聽過歌曲後,可令其評頭論足地評議某些歌手的演唱風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彭麗媛、董文華、郭頌、李雙江、蔣大為、毛寧、楊玉瑩等,從而增強鑒賞能力。

3.談感受。在每次的聽音訓練之後,都應進行暢談體會的訓練,進一步提高感受和體驗能力,激發學好音樂的興趣;相互借鑒和啟發,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使聽力訓練有所發展和升華。

   如上所談,在音樂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有計劃地進行聽力訓練,逐步增強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為學好音樂插上理想的翅膀。

音樂課堂中的聽力訓練

    對於少年兒童來說,進行音樂聽力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凡是成功的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無不具備超群的聽音能力。少年時期的聶耳,所過的曲子過耳不忘,瞎子阿炳無疑是靠聽力進行創作和演奏的。因此說,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契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聽力訓練,是不可忽視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

    一般而言,音樂聽力訓練可有如下幾種方式方法。

    一、聽琴音

    絕大多數音樂教師,都是使用風琴、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來組織教學的。因而,聽琴能力的訓練,是最基本的聽覺訓練,可不失時機地提高聽琴音的能力。

    1.辨琴語。辨琴語,是屬於常規性的聽力訓練。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就要經常進行辨琴語的訓練。以便形成相應的技能。

    2.說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進行說音名的訓練。教師用琴彈出一個或幾個音符,讓學生試著說出其名稱來,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教師用琴彈奏音符,讓學生聽後學唱,增強聽音的記憶和表達能力。                   

    二、聽樂曲讓學生經常地聽一聽有關的器樂曲,在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聽力訓練,是增強聽覺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1.品樂器。樂曲,固然是由樂器彈奏出來的樂音。可在聆聽某個樂曲後,讓學生品味出是由哪種或哪些樂器發出的音響。例如:(1)《二泉印月》(二胡);(2)《我是一個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箏);(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嗩吶、笛子、弦樂、打擊樂等)。

    2.講曲名。讓學生在每次欣賞樂曲後,準確無誤地講出樂曲的題目,以利更好地認知樂曲,豐富音樂知識。例如:(1)江南(廣東)音樂(《紫竹調》、《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樂(《信天游》、《小放牛》、《有個金太陽》;(3)西洋音樂(《天鵝湖》、《月光曲》、《鬥牛士》)。

    3.記曲譜。在識譜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讓學生試著記錄曲譜,進行較高層次的聽力訓練,提高邊聽邊記的能力。當然不能超之過急,應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記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徵性的也好。教師進行必要的檢驗和指導。激發感知、記憶,再現曲譜的興趣,強化聽音能力的訓練。

    三、聽歌聲在音樂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錄音機的作用,讓學生欣賞錄音磁帶上的歌曲,然後進行相應的聽力訓練。

    1.聽歌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利用錄音機,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讓學生在欣賞不同風格和流派的歌曲過程中,進行感知歌曲的訓練。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調》、《綉金匾》、《二月里來》;(2)美聲歌曲(《我愛你祖國》、《北京頌歌》、《大海故鄉》;(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轉來水也轉》等。

    2.評歌手。在聽完錄音或學生自己聽過歌曲後,可令其評頭論足地評議某些歌手的演唱風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彭麗媛、董文華、郭頌、李雙江、蔣大為、毛寧、楊玉瑩等,從而增強鑒賞能力。

    3.談感受。在每次的聽音訓練之後,都應進行暢談體會的訓練,進一步提高感受和體驗能力,激發學好音樂的興趣;相互借鑒和啟發,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使聽力訓練有所發展和升華。

    如上所談,在音樂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有計劃地進行聽力訓練,逐步增強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為學好音樂插上理想的翅膀。

 

 

 

 

 

 

 

 

 

 

 

 

  淺談歌唱發聲中的音準訓練

     歌唱時音調不準,俗稱:「跑調」或「走調」,其甚者稱「五音不全」。音調準確是對每一位參加聲樂考級者的起碼要求。在教學中,我們常遇到一些中學生唱歌「走調」,有的唱歌成了「念歌」,為此,有些考生感到自卑,甚至失去了學好音樂的信心。

出現唱歌「走調」的現象,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沒有能力掌握音與音之間在音高上的相互關係,即使是隨著樂器也唱不準音,甚至根本不成調,這種「生理病態型」的「五音不全」,就是通過嚴格的訓練也難以矯正,但這只是極個別的。

2、缺乏嚴格的聽音和唱譜訓練,加之音樂記憶能力差,聽覺遲鈍,識別音準、節奏困難,但生理上並無缺陷,這種情況是「缺乏訓練型」,大多由生活環境的影響所致。

3、由於變聲期的聲帶變化劇烈,不易控制而出現的「走調」,這種情況是「暫時失控型」,常帶有時而音準、時而音不準的特點。這時期只要注意少唱或小聲唱,多聽,在老師的指導下保護好嗓子,正確地渡過這變聲期,是可以把音唱準的。

從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訓練音準的方法:

一、多記。音樂是在時間中展開的,在培養學生聽覺能力的同時還要鍛煉對音高的記憶。如在各種調式音階中,主和弦和主音是調式的穩定音級,主音的音高代表了某個調的高度,只有記牢音高,才能在歌唱過程中注意保持這些音的音高,從而達到音的準確。具體方法有聽音記譜,聽幾對音樂短句也能辨別其中的差異,背唱視唱曲中好的(名曲)曲調,背唱中外優秀歌曲,記憶欣賞中外優秀作品中的主要旋律等等。通過音樂記憶,逐漸積累音樂語彙,把學到的音樂較長久地保存起來,這些對音準的訓練都有推動作用。

二、多聽。音樂是聽覺藝術,聽音樂是進行音準訓練的重要途徑,其效果有時比練唱好。除了音樂課上進行的聽唱、聽辨、聽記、聽寫、聽析、聽賞、聽評等聽覺訓練外,課外還可以通過錄音廣播、電視等途徑進行多聽;集體練唱時,自己唱輕點,多聽別人唱的音高。這樣平時不斷地感受音樂,日積月累,就能培養出良好的音準和節奏感。

三、多唱。在多聽的基礎上,多唱些基本練習(各種調式音階、音程和合唱),注意音高的準確性,這樣聽唱結合,效果會更好。如用「互幫法」來矯正音準,經常唱給班上音準好的同學聽,讓他們幫助糾正;用視覺和聽覺「相互結合法」來矯正音準,藉助於漢語拼語的音調來解決八度內跳進音程,如(6)或(3),用漢語拼音標上Lā(6)、mǐ(3),然後將相對的la(6)、mi(3)進行視唱,這樣使自己在視覺和聽覺上對八度內的音高有所辨別,從而達到視唱準確;另外還可以「一音輔助法」進行訓練,就是定上一音,然後找上、下相鄰的音唱准其高度,首先是級進練習,再到跳進,即從易到難進行訓練。

四、多奏。學好基本的識譜知識,學會一門樂器演奏。若能演奏一件有固定音高,攜帶方便的樂器,如口琴、笛、豎笛等,則更有助於音準的訓練。

五、多找。設法去發現自己歌唱時對音準發生偏差的確切位置和原因。如在練唱一首歌曲時,可以停頓幾次,核對音準保持的現狀,另外在練唱法上要注意,氣息過猛也容易使音偏高,糾正偏差之後應將正確的音高加以鞏固。

掌握音準雖是一個長期、綜合的過程,但只要樹立起愛好音樂的信心,以科學的態度對音準進行堅韌不拔的探索和追求,就一定能克服「走調」的毛病。

 

 

 

 

 

 

 

 

 

 

談童聲合唱教學訓練

福建省永春縣呈祥中心小學   黃振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集體生活是學生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推動力,為兒童發展所必須,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生是一個悲劇。」而童聲合唱這種兒童們獨特的藝術活動形式對少年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音樂藝術領域內,合唱是一種多聲部、表現力較強的群眾性的集體歌唱方式,對於小學生而言,和諧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出青少年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童聲合唱的基礎在於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於提高個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這個訓練範圍廣,內容豐富,必須抓住重點,分期分批地突出一個中心,解決一兩個問題,集訓與平時短訓相結合,先從聲音訓練入手,然後再逐步過渡到音準、節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訓練。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合適的發聲訓練。

合唱隊在發聲練習時要求要以姿勢、口形、呼吸、發聲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並運用到歌曲演唱中去。但每次發聲練習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在10—15分鐘左右。

   姿勢------不論坐和站,頭部要保持正直,脖頸自然放鬆,不可伸長,以免影響喉部器官的正常運用。上身挺直,有精神,雙肩自然放鬆,稍向後但不聳肩,使胸腔不受拘束和壓力。腿不彎曲,不蹺不歪。

    口形------不能過扁過寬,而要象豎著的鴨蛋,下顎要完全放鬆,不使運動過度而妨礙發聲。嘴唇要靈活有彈性和舌頭配合演唱,比說話時的動作稍稍誇張一些。

呼吸------呼吸是唱歌發聲的基礎動力,歌者應運用正確的呼吸動作並進行呼吸練習,由淺入深逐漸引導大家掌握好強、弱、快、慢各種氣息的運用。歌唱的呼吸要深一些,氣息控制在下肋周圍,形成歌唱發聲的支持點。要經常糾正呼吸緊張,吸氣過多,發出聲響,聳肩頸粗等不良習慣。

    發聲------發聲練習要以中聲區為主。低聲區的訓練比較容易見效,因為練低音的呼氣壓力較小,聲帶很自然地放鬆,用「mo」的母音下行練習,再用「ha」、「ho」 母音從弱到強找准位置擴大共鳴。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後,再逐步向高音擴展。高聲區的訓練難度較大,因為聲音愈高呼氣壓力愈大,容易造成聲帶和喉頭緊張,此時必須打開喉嚨,抬高軟齶,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輕聲高位地尋找頭腔共鳴位置,不斷鞏固、擴大音量。聲音要求圓潤明亮,位置集中稍靠里一點,即高位置發聲練唱。發聲練習要從柔和的富有彈性的音階練習開始,經常注意克服喊叫、喉音等壞習慣。除了這些注意點之外,童聲合唱還有一個真假聲結合的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由於兒童的聲帶發育不成熟,較為柔嫩,音域不寬,當唱高音時,聲帶靠邊緣振動,如果高音不用假聲,就會使聲帶受傷,嗓音損壞。

對於低年級學生,由於嗓音發育尚未開始,歌唱音準的控制能力也不穩定,對他們的發聲訓練,一般以發展自然語音基礎為主,先進行帶字的發聲練習。如讓學生朗讀「媽媽」、「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疊詞,或有代表性的兒歌,要求語速放慢,將第一個字的音節拉長,並為這些字加上語調相符的音高。在發聲狀態方面,要求學生自然通暢地練習,不能過分誇張發聲狀態,以免養成不良的歌唱習慣,有礙童聲的健康發展。一般來說,學生唱起來輕鬆自如、自然親切,教師聽起來親切自然、樸實無華即可。

    中、高年級學生的發聲訓練,應在低年級學生髮聲訓練的基礎上加深練習內容。可以進行各種母音的連接練習和各種聲韻的字音練習等等。在音域方面,應繼續向高低音兩頭擴展,並進一步完善和鞏固發聲狀態,要求學生做到氣息通暢,喉頭穩定,聲音保持高位置,共鳴腔打開等。

    二、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視唱練耳,難度要適宜。

視唱練耳是解決識譜、音準、節拍、節拍感的一種練習。它要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從簡單的音階練習到各種節拍的練習曲,包括音程和聲的練習,還可選擇一些聲部合唱練習,根據合唱隊的水平自選自編,長期系統地練習。在合唱訓練中,練習曲的難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練習時的情緒,在經過學生練習二到三遍能基本掌握時,學生學得比較開心,興趣地高了,因為他們體會到了收穫的喜悅;當一首曲子唱上四五遍還未能掌握時,他們就開始顯得浮躁、不耐煩,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反過來,太簡單一唱就會的學生會感到乏味。因此,在視唱訓練中,練習曲的難易程度一定要適當。

    三、二聲部合唱的練習要有針對性。

1、加強音準訓練。統一和諧是合唱對聲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對音準的要求非常高。童聲合唱的音準訓練應由淺入深地進行,先練習音階、音程、旋律。通過訓練使學生的音準能力得到提高,為二聲部訓練打下紮實基礎。快速時要防止音趨高,慢速時注意音偏低;強音要防止音趨高,輕聲注意音偏低;遇到難唱的音程,必須重點突破,把好音準關。

2、輔助訓練,在教學中二聲部合唱可以先由老師擔任第二聲部,與第一聲部的學生合作。第二聲部的學生先輕唱,再慢慢放開聲音跟老師唱,漸漸地讓兩聲部合起來。

四、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使學生在歌唱時始終保持專註投入的精神狀態。

為了更好地表現合唱藝術作品,除了要對學生加強發聲、視唱、練耳等基礎性的訓練之外,還應要求學生在歌唱時,始終保持專註投入的精神狀態。一般情況下,平時排練,學生的姿勢很重要,同時還應保持一種興奮的狀態,不能把勞累帶進排練廳,如垂頭彎腰的坐形、交叉雙足等。精神不振、呼吸不暢會直接影響橫隔膜的活力,音自然趨低。

1、教師要對學生傾注自己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使學生樂意與教師進行交往,並在教師那裡找到溫暖和鼓舞。

2、合理地安排各種演唱形式,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進行一些觀摩和學習活動。如觀看專業童聲合唱團的錄像、光碟或對錄音進行欣賞學習等,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對合唱濃厚的興趣和旺盛的活力。

3、在訓練的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生理閱歷等方面的因素,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於合唱訓練的進行,這時,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想像力,以最佳的訓練方式來吸引他們對歌唱的注意力。之外,在選擇合唱藝術作品時也應慎重,低年級學生的合唱作品的音域不宜過寬,一般以學生的自然音域為限,曲調較平穩,並要具有低年級兒童的特點;中、高年級在選擇作品時,可視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風格各異,藝術水準比較高的合唱出作品。這樣既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又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和藝術修養。

    五、在合唱教學中還要重視訓練與實踐相結合。

合唱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音樂表現形式,它要達到表現音樂內容、樹立音樂形象、傳遞思想感情,最終還得走向舞檯面對聽眾,完成合唱作品與聽眾交流的橋樑作用。在實際教學當中我發現,實踐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實踐能提高學生的實際表演能力;實踐能讓學生感受把合唱作品傳遞給聽眾的那保成功和喜悅。因此,在童聲合唱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訓練與實踐相結合。

    總之,在合唱這門豐富多彩的藝術中,有著廣博精深的學問,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學習、探索、研究,為學生創造一種更完美、更和諧的合唱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童聲合唱教學才能起到啟迪少年兒童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直至達到審美的目的,使我國的合唱事業日益旺發達!

 

 

 

 

 

 

 

 

如何訓練自己唱歌的音準

    音唱不準的因素有很多,必須實際聽到、看到事件的經過,才容易判斷出原因。若是以現在大家常唱的敬拜詩歌作分析,大略有下列幾種狀況會影響音準:

一、對唱滑音(轉音)技巧的概念偏差:

   不論是流行歌曲或是敬拜詩歌的CD,出現以滑音方式唱歌的技巧已經是非常普遍了。滑音顧名思義就是以滑行的方式進行音與音的轉換,或是以滑行的方式進行生音的即興裝飾演唱。爵士樂、藍調、靈魂樂常用到,為了配合方言的語調也會用到(特別是台語歌);這是流行樂風格必備的技巧。滑音唱的好歌手,必定能先以不用滑音的方式把音唱准,如此才能掌握滑音的音準。滑音的應用必須經過設計,也就是設計歌曲好適合滑音的字或樂句。現在常常發現弟兄姊妹常常無意識便唱出滑音,這可能已經變成習慣,但是要將音一個個的唱反倒不習慣;這個現象表示因唱不準的現象因為過多模仿CD,使音準被破壞了;這也是令人憂心的現象。CD中的演唱者能將音滑來滑去、又唱的准准,只有兩個因素:a.實力派;b.應用數字錄音後製作的技術。b項是最常用的,也就是說並不是現場的,而是數字製成的,這並不是虛假,而是錄音室應有的技巧,但是也顯出常人並不易做到。基本解決之道是:單音先唱准,再唱滑音,唱滑音之處要練習更多次才是。

二、咬字發音不正確:

   每一種語文都有其正確的咬字,咬字正確才能發出正確的聲音。如果是中文的咬字與發音,就是一般所說的「正音」。西方英美語系的演員或歌手,幾乎可以在不看字幕的情況下聽懂他們在說甚麼或唱甚麼,這是因為咬字發音正確才辦的到的。中文的「正音」並容易辦到,必須要經過一番磨練才辦的到。我個人因為從事過福音廣播節目主持,因此曾對正音下過功夫,發現正音真的不是很容易。將正音應用在聲樂上,又是一門學問了。有正確的咬字和發音,才能達到音準的控制。

三、聲樂技巧不足:

    聲樂技巧影響音準的部分,若要細說,想寫成博士論文都還是有空間的。舉一兩個例子來說吧:

    a.呼吸不良將影響音準:送氣使聲帶振動便能產生聲音。送氣不穩、不均勻、氣量分配不佳,都會影響聲帶振動的準確度與質量。要得到好的送氣,便要透過好的呼吸法才可。

    b.發聲位置虛浮:一支小喇叭的音筒是固定的,所以從高音到低音的聲音也就不難固定。唱歌的人,也必須把持自己,使自己在唱歌像音筒一樣;想要得到這樣的效果,便要使發聲的方向統一,這樣的技巧便是「發聲位置」的掌握。唱京戲、唱歌仔戲、義大利歌劇的、、、,為何聽起來各個聲音相差很多,這是因為發聲位置掌握的方向不同之故。許多優質的流行歌手,都有其特別的音色,而且都很「固定」,這就是發聲位置技巧的掌握。如果發聲位置虛浮,音準不良是容易發聲的。

音準的培養,就是音樂訓練中的「視唱聽寫」,國外的音樂學校甚至有以「視唱聽寫」做為主修的。最佳的音準培養,便是接受視唱聽寫的訓練;初級的視唱聽寫可透過教材作自我訓練。

    從來沒有人能把音唱的像機器一樣准,但卻不會因此減損聲樂藝術的美感,聲樂雖然無法非常准,卻充滿了缺陷美,也因此聲樂是最符合人類聽覺的音樂藝術;這是上帝創造的奧秘。

 

 

  

 

 

 

 

 

音準跑調的原因以及訓練的新方法

1.如果你是一個音準很差的人,而且跟著琴唱譜子又找不到節拍的人,那麼,你可以試著一邊開著原唱一邊拿出簡譜出來唱。這樣即可以練到音準,也可以練到節拍!而且,聲音的位置跟著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覺、聲音的位置。

2.每天至少要唱十首歌的歌譜。這樣就會形成一種音樂記憶。使你以後在看到譜子後,看譜速度會提高,記譜的旋律會快。而且不容易走調。

3.走調經常出現的原因:

A一般每個人天生下來的音準都還可以。但是要達到專業的音準,比如半半度,半半半度之間的音準有時候就會有些偏差。但是一般的人可能沒經過專業訓練是聽不出來的。像這樣的一些人,在小地方唱唱卡拉OK不需要去參加什麼比賽、演出,在這裡騙騙人還是可以的。

B但也有些人,唱歌的位置很高,音質也相當好。也經過了專業訓練,可是,為什麼卻音準跑調得太歷害了呢?這有幾點原因:一是這個人太注重歌曲的情感,氣息一旦過了頭,或是頂不住就會出現音偏高或偏低。二是這個人平時比較注重的是專業聲樂唱歌的訓練,而不去注重音準節拍的重要。所以,每次唱歌前從不唱譜,也會造成這種的差異。像這樣的一類人,到最後是痛苦的,因為他/她可能可以達到專業的最高的境界,感情的最頂峰。可是因為唱歌基本的要素:音準、節拍、節奏沒有達到,而浪費了一副好嗓子。

C還有一部份人,這些人平時可能從小就是學琴的,音準出奇的好,可是為什麼一上台,就找不到音了呢?這有的是上台時太緊張,氣息沒有運用好,一般常見的上台跑調是因為一個空間、磁場、話筒的變化而使選手們一般找不到自己平時的音色了。有的聽不到伴奏,因為一般上台時可能下面的觀眾聽得到很大的音樂,可是選手們聽到的音響的聲音是空的。這種空就好像伴奏的聲音是一種遙遠地方傳來的打鼓那種空。一旦你用對了平時歌唱的方法才會與這種空融合。加上有些選手因為平時練聲到高音是喊的,而在話筒里卻傳不出來。因為話筒里只傳有穿透力的聲音,相反,這種很空的穿透力聲音可能只需要很輕很小的音量就可以傳出來了。所以,一個環境、物理、音質的變化也會使聲音走調。這就需要選手們有豐富的演出上台與和音響的經驗。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找到你的天籟之聲。

 

 

 

 

 

 

  

 

 

 

孩子唱歌跑調有原因

許多孩子喜歡唱歌,但是唱著唱著就跑調了,見聽其他孩子唱得音挺准,父母就會顯得很擔心。其實,孩子唱不好歌是有原因的。

  五音不全,四種因素所致:

  1、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體現在唱歌的音準上,會走音跑調。

  2、唱歌像說話、說歌,沒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調。

  3、唱歌時音忽高忽低,唱不準組成旋律的每個音。

  4、孩子普通話的咬字發音不準,影響唱歌時的音準。

  糾正五音不全可從四個方面訓練:

  1、音準和聽音能力有很大的關係,聽音能力差的,彈和唱完全是兩個調。成人可以演奏樂曲或者用錄音機放歌曲讓孩子聽後跟著唱,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學一種樂器,讓孩子邊彈、邊聽、邊唱,聽聽彈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樣準確。

  2、父母不要讓孩子清唱歌曲。

  3、如孩子普通話發音不準,父母可選擇一些兒歌讓孩子朗誦,要注意朗誦時的咬字發音和聲調,幫助孩子提高音準能力。

  4、選擇適合孩子唱的歌曲,使他們在自然聲區里唱歌,這樣更有利於提高孩子唱准音。

推薦閱讀:

日新筆錄: 2018/04第15周 #updated 04/13
健身的幾個常識,讓你效果翻倍,不再白練
如何正確卧推,我很早寫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芭蕾舞蹈#芭蕾基本功訓練之腳背練習,終於更新了,有些童
肩胛骨翼狀突出矯正訓練: 6個動作矯正肩背不良各種姿勢

TAG:藝術 | 歌唱 | 訓練 | 音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