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登陸北美地產市場 一天「吃下」一棟樓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抄底海外樓市一直是投資的熱點,尤其是今年國內樓市屢出調控政策、國內房價膠著的當口,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富豪與華人將炒房的目標轉移到了北美地區。根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7月底公布的數據,華人成為美國第五大買房群體,他們買房的數量已經占外國人在美國買房的5%。經過內地樓市的歷練,咱們炒房可跟老外不一樣。老外沒聽過「學區房」,咱們就炒這個;老外沒見一口氣買下一整棟公寓樓,咱們就組團一天搞定……當大量國內豪客登陸北美地產市場,他們帶去的不僅僅是大把現金,還有屬於自己的「潛規則」。「潛規則」一:學區房,必火!多倫多,一對華人夫婦又一次來到地產中介,目標是William Berczy附近的房子。為什麼偏偏是這裡?答案只有一個,這裡附近有位列全省第一的小學——William Berczy Public School。這家公立學校開設有4年級到8年級的Gifted Program(資優課程),有點類似於中國國內的重點小學的重點班。是的,還沒等老外明白過來,來自中國內地、帶著大量現金湧入多倫多的豪客,紛紛炒起了北美地區的學區房。按說中國的學區房好判斷,加拿大呢?也容易!不少中介會向內地投資客推薦一份加拿大權威研究機構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每年一度出具的《安省小學成績表》(Report Card on Ontario Elementary Schools)。投資客只要根據這份排名按圖索驥,圈出心儀的房產就行。加拿大百利地產的老闆袁先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Pierre Elliott Trudeau High School在約克區高中學校排行榜上是數一數二的,今年約克區Top10學校中的NO.1就是該校。所以,這片區域的房子特別好賣。「有一位來自上海的周女士為她的兒子在這片區域買了一套半獨立帶花園的house。8 年前這座房子僅售37萬加元,今年她買下時就漲到43.5萬加元。」袁先生說,「這位女士對房子很有信心。說因為是學區房,將來還會再漲,就像上海一樣。」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以長島的大頸鎮為例,那裡的中小學以小班製為主,從小學到高中都有校車接送。幾年前以7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一套公寓的冉小姐告訴記者,她10歲的兒子在這裡讀書,長島的交通很便利,無論開車還是坐火車,到曼哈頓都只要半小時車程。現在房價已經漲了8%左右。「潛規則」二:非貴不買,越貴越買讓老外看不懂的,不只有價格逆勢上揚、節節攀升的「學區房」,還有來自中國豪客一擲千金的魄力。「非貴不買,越貴越買」成了華人買房的兩大標籤。在多倫多,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去年7月以1180萬加元買下位於Bridle Path有「小凡爾賽宮」美稱的豪宅。該物業佔地2英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英尺。無獨有偶,同樣在多倫多,大鵬地產經紀韓建國曾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買家在同樣區域以1200萬加元買下佔地6英畝的另一處豪宅——Park Lane 44#。位於勞倫斯路(Lawrence Ave.)與灣景路(Bayview Ave.)東北方的全加拿大最貴、最大豪宅區,目前已成加國知名富豪、猶太裔以及華裔人士三足鼎立搶進的地段,房價不僅叫價近2000萬加元,佔地更超過2英畝。被稱為紐約「第二」唐人街的法拉盛地區,經過各地華人多年來的推進,房價已經升到很高。據了解,10年前的法拉盛,房價只有100多美元一平方英尺,而如今已漲到200多美元了。已在法拉盛購房的任小姐說,華人熱衷於購置房產,因此華人聚居處的房價上升很快。「熟悉國內地產市場的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律,房子買漲不買跌。如今這些中國內地客一擲千金,其實也踐行了這條規律。因為豪宅的地段優越、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社區成熟,所以抗跌性能比較強。」加拿大百利地產的老闆袁先生分析說。「潛規則」三:一天吃下一棟樓溫哥華冬奧會速滑館附近高檔公寓150個單位,從一層的54萬加元到300萬加元以上的頂樓單位,平均價格90萬加元。今年6月,從內部認購到首日發售,其中的142個單位已名花有主,20多個200萬加元以上的單位全部售出,其中九成買家是中國人。這些人買房速度之快讓當地地產經紀目瞪口呆。「幾百萬加元的房子一個星期就搞定,怎麼可能?」而對於來自上海的地產經紀小林來說,這一點也不稀奇,「2003、2004年的時候,溫州人就是這麼在上海買房子的,一天之內吃下一整棟樓,甚至一個小區。只是現在,目的地變成加拿大而已。」在上海,某專業經營美國豪宅物業的地產中介僅今年上半年幾乎以每月一個的速度推出豪華看房團,12天,3.9萬元人民幣/人,看房城市囊括了美國房價最貴的紐約曼哈頓、長島、新澤西、邁阿密、洛杉機、聖地亞哥、舊金山等地,預定火爆。來自中國的買家不僅帶旺了北美市場,更引發了 「中文熱」,要想做地產經紀,普通話是必修課。來自香港,現在在溫哥華工作的地產經紀Andrew Wong告訴記者:「我在努力學習普通話,不然,就會丟掉飯碗。我的加拿大老闆還來不及學中文,馬上聘請了中文翻譯,中國內地人的購買力太強大了。」「潛規則」四:以房養房最保險「沒有人傻到買下幾套房子放在那裡等著升值。」紐約長島房產經紀公司總經理Charles告訴記者,在美國,地產稅相當高,而且繁華地段更是高稅率。一套100萬美元的別墅,一年的地產稅就要付3萬美元,加上護理費用,差不多要4萬美元,美國房價不可能漲得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國國內一線城市一樣快。Charles的判斷不無道理,但他小看了大部分華人買家的抗風險能力。對於這些在中國內地地產市場早就賺得盆滿缽滿的豪客來說,只要房子不大跌,憑藉著這些房子在市中心或學區的區位優勢和北美的低息按揭,以房養房絕對可行。來自福建的林女士幾年前在多倫多買入一幢價值35萬加元的獨立屋,因為房子所在區域內有一所排名第一的Kennedy小學,所以目前的房子已經漲到45萬加元。林女士將地下室稍做裝修,改成三室二廳,出租給三位單身人士,每月僅收租金就足以付銀行按揭。另一位來自北京的長者,在美國7年間相繼買下兩幢別墅,然後將房子裝修成無數個小間,分租給不同的人,樓上樓下,包括地下室全是租客,猶如現代版的「七十二家房客」。而他自己則與在美國的子女擠在一套小公寓里,每個月租金才幾百美元。想想看,他的房租收入除去貸款,將是多麼可觀的一筆數字。「其實,不光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客,在國外的華人、技術移民之類的,都會選擇出租房子來付房貸。」 Charles告訴記者,去年,在美國房價低谷時,他用最低限額的首付5萬美元買下了一套公寓房,每月還貸款1000多美元。節衣縮食還貸的同時,他也當起了房東,租出一個房間,收到租金500美元,還貸壓力就小多了。儘管當房東賺錢也不容易,需要懂得美國的法律,也要過英語關,不然無法和租戶溝通。另外,鋪水管、做泥瓦匠、鋪地毯、刷牆、裝門鎖等雜活,也都要親自動手。不過,這一切在Charles 看來都是小case(事情),「華人的聰明和精明在這方面體現得很好。」
推薦閱讀:
※你還在糾結獨立屋, 康斗, 聯排別墅到底怎樣選嗎?
※北美超馬故事 | 進入夢幻之境
※從小軟體牢騷同志群體的未來
※怎麼看待留學生被老鄉綁架撕票,加拿大隻判誤殺?
※如何評價|陳冠希紐約演講燃爆全場:要向世界證明,中國製造並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