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積月累話中醫--藏象學說的形成
藏象學說的形成
藏象學說,《內經》中已基本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藏象學說的形成基礎,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古代解剖學的認識
追溯藏象理論的形成之源,可發現古代解剖知識不僅為藏象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形態學基礎,而且古人還在這些形態學知識的基礎上,認識了內髒的某些功能。
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對臟腑的形態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應用於醫療實踐,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上古時期的名醫俞跗已能對人體實施割腹治疾:「割皮解肌,決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臟」,反映了當時已積累了一定的解剖學知識。《內經》對解剖人體觀察臟腑更有詳細的描述,如《靈樞·經水》說:「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靈樞·腸胃》說:「咽門……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難經》更詳細論述了臟腑的形態、重量、容量、色澤等,如「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腎有兩枚」,「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等,且有「七沖門」(自口唇至肛門的消化道的七個器官的名稱)的記載。中醫學對人體一些較為簡單的臟腑生理功能的認識,如心主血脈、肺主呼吸、胃為水谷之海、大腸主傳化糟粕等,大都是在形態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的。
(二)長期生活實踐的觀察
古代解剖學是比較粗淺的,對人體複雜深奧的生理病理現象還難以作出明確的解釋。因此,古人採用了「有諸內,必形諸外」、「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以及「取象類比」思維方法來認識人體臟腑的機能。通過對人體生命現象的整體觀察,分析人體對不同環境條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來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規律,這是藏象學說形成的主要依據。如在已知肺主呼吸的基礎上,發現人體體表受寒時,會出現鼻塞、打噴嚏、咳嗽等癥狀,從而得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的推理;在已知脾胃主運化水谷的基礎上,發現幾天不進食或每日食量不足,就會出現消瘦、四肢乏力等現象,從而推理出「脾主四肢肌肉」之說。又如觀察分析人在悲哭時出現抽泣,大喜時心胸舒暢,發怒時面紅目赤,思慮過度時食慾減退等現象,推理得出五志分屬五臟等理論。
(三)古代哲學思想的滲透
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代表的古代哲學思想滲透到中醫學中,對藏象理論的形成及系統化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哲學的精氣學說對中醫學臟腑精氣理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精為宇宙萬物本原的思想,對中醫學建立以精為臟腑形體官竅生成之源的理論,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氣無形而運行不息的概念,促使中醫學產生了各臟之氣不斷運動以推動和調控其生理機能,維持各臟之間協調的理論。
陰陽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用以說明人體的部位、功能等多個方面。在藏象學說中,分臟腑為陰陽,分氣血為陰陽,分精氣為陰陽。尤其是近些年來關於精化為氣,氣分陰陽而建立的「五臟精氣陰陽」理論模型,充實與發展了藏象理論,對臨床辨證論治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五行學說對中醫學最重要的影響在於它促進了五行藏象體系的建立。五行藏象體系是古代醫家藉助五行,運用取象比類、推演絡繹方法建立的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宏觀模式。它將複雜的人體組織結構劃分為五個功能系統,每個系統都以五臟為核心,聯繫六腑、五官、九竅、五體、五志,體現了人體整體功能的統一、形神的統一。並將人體內部的五個系統與外部自然界的五方、五時、五氣、五化、五色、五味等相聯繫,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五行藏象體系的建立,使中醫學臟腑的概念逐漸由形態學實體演變為功能態模型。
(四)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
臨床經驗的大量積累,可升華而形成理論。通過臨床療效來探索和反證臟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充實和修正完善。如食用動物肝臟可治夜盲,多次重複的經驗則產生了「以臟補臟」的原則,並佐證了「肝開竅於目」的理論;根據「血氣者,人之神」的原理,用養血安神的方法,能治療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寧之證,從而佐證了「心主神志」等。同樣,對臨床實踐無指導意義的理論,則被淘汰或修正。如臟與髒的關係中,按照五行之間遞相資生次序,火生土是指心火溫煦脾土,但是,從命門學說興起以來,多認為命門之火有溫煦脾土的作用,故臨床上溫腎陽以健脾的治法廣為運用。
總之,藏象學說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生活醫療實踐中,以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認識了內髒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礎上,運用察外知內、取象類比、整體觀察等方法,觀察到內在臟腑反映於外的各種徵象,經過概括、抽象、推理,逐步歸納出來的。藏象理論正是古人將客觀所見的形態與主觀推理所得的認識結合在一起而構築的理論體系。
中醫公益講堂官方微信ZYGYJT
您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輕點右上角,轉發到朋友圈,幫助更多人獲得健康!
關注—聰明選擇,健康資訊每日到!
方法一: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賬號—關注(最快方式)
方法二:點擊通訊錄右上角「+」—搜號碼「ZYGYJT」-- 點擊關注
這裡,每天為您分享最傳統中國文化,最專業的中醫知識,最實用的中醫資訊,最接近實戰的創業理念,是您學習成長的理想之家!
K?????N控其生理機能,維持各臟之間協調的理論。
陰陽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用以說明人體的部位、功能等多個方面。在藏象學說中,分臟腑為陰陽,分氣血為陰陽,分精氣為陰陽。尤其是近些年來關於精化為氣,氣分陰陽而建立的「五臟精氣陰陽」理論模型,充實與發展了藏象理論,對臨床辨證論治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五行學說對中醫學最重要的影響在於它促進了五行藏象體系的建立。五行藏象體系是古代醫家藉助五行,運用取象比類、推演絡繹方法建立的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宏觀模式。它將複雜的人體組織結構劃分為五個功能系統,每個系統都以五臟為核心,聯繫六腑、五官、九竅、五體、五志,體現了人體整體功能的統一、形神的統一。並將人體內部的五個系統與外部自然界的五方、五時、五氣、五化、五色、五味等相聯繫,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五行藏象體系的建立,使中醫學臟腑的概念逐漸由形態學實體演變為功能態模型。
(四)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
臨床經驗的大量積累,可升華而形成理論。通過臨床療效來探索和反證臟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充實和修正完善。如食用動物肝臟可治夜盲,多次重複的經驗則產生了「以臟補臟」的原則,並佐證了「肝開竅於目」的理論;根據「血氣者,人之神」的原理,用養血安神的方法,能治療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寧之證,從而佐證了「心主神志」等。同樣,對臨床實踐無指導意義的理論,則被淘汰或修正。如臟與髒的關係中,按照五行之間遞相資生次序,火生土是指心火溫煦脾土,但是,從命門學說興起以來,多認為命門之火有溫煦脾土的作用,故臨床上溫腎陽以健脾的治法廣為運用。
總之,藏象學說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生活醫療實踐中,以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認識了內髒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礎上,運用察外知內、取象類比、整體觀察等方法,觀察到內在臟腑反映於外的各種徵象,經過概括、抽象、推理,逐步歸納出來的。藏象理論正是古人將客觀所見的形態與主觀推理所得的認識結合在一起而構築的理論體系。
推薦閱讀:
※排濁、祛濕、補氣三步做完,輕鬆祛濕氣,年輕十歲不成問題!
※中醫小達人|說點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濕氣重」里的忽悠與智商稅
※10大類中醫技能,憑此可考中醫專長證
※五味子的副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