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億到百億 產業化改革打造中國「電影大國」

從10億到百億 產業化改革打造中國「電影大國」

 

《辛亥革命》以全明星陣容使主旋律題材成為這個「十一」黃金周的絕對重點影片時,人們正在等待它能否超過6月《建黨偉業》3億的票房成績。

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56.9837億元票房成績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29.32億元人民幣,過億影片超過8部,其中《建黨偉業》以3.0469億元位居首位。如果加上剛剛過去的暑期檔和歷來大片雲集的賀歲檔,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將輕鬆過百億。

而這距離中國啟動電影改革不過18年,距離中國電影產業化也不過10年。

1993年,當時的廣電部發布3號文件啟動了電影機制改革,承擔影片進口業務的中影公司在1994年初接到「每年進口10部外國影片」的硬性任務,從此中國電影開始了「狼來了」的激烈競爭。在引進分賬大片的頭幾年,10部大片佔據中國電影市場近80%的票房。

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承諾「將在現在每年進口10部左右影片的基礎上提高到20部」。在嚴峻的條件下,國產電影開始絕地反擊。2002年張藝謀《英雄》開創大製作、大導演、大明星、大宣傳市場化營銷模式,中國電影市場化之路初見曙光。

廣電總局資料顯示,自2003年全面推進電影產業化以來,國產電影從2002年的100部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年票房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人民幣增至2010年的超過百億,增速全球第一,票房擠進全球前10。在全面推進產業化後的次年即2004年,國產影片票房就首次超過進口大片,以後年年如此。

在電影產量、票房、觀眾人次等各項指標上,中國電影都顯示出蓬勃發展勢頭。電影產量連續9年穩定增長,2010年全國故事片總量526部,產量接近美國,居全球前三。2010年影院觀眾接近3億人次,票房、海外收入、電影頻道廣告收入等各項綜合收入接近1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全年票房過億影片達17部。此前「億元俱樂部」的導演長期只有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幾人,如今寧浩、徐靜蕾、張一白等年輕導演都躋身其中。從2004年《十面埋伏》1.5億、《功夫》1.25億,到2010年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6.7億,姜文的《讓子彈飛》超過7億,「億元俱樂部」的高度已達到「一億美元」。

過億影片類型也從單一的武俠片逐漸多樣化。《十月圍城》、《讓子彈飛》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開創了主旋律影片商業路線,《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發掘了「黑色幽默」的廣泛市場,《杜拉拉升職記》《將愛情進行到底》開拓了都市愛情片的盈利模式。「講好故事」正成為中國電影人花重金打造特效吸引觀眾進影院之外的努力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8月16日發布的《文化藍皮書》預計,今年中國電影票房仍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隨著視頻網站、移動終端等新媒體消費市場的形成,電影的網路和新媒體版權收入等將出現爆髮式增長。

儘管《辛亥革命》有全明星陣容賣力宣傳,但與《變形金剛》4天4億的吸金神話相比,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相比差距仍然明顯。《文化藍皮書》也指出,在世界文化市場中,中國文化產業所佔比重不足4%,而美國則佔43%,歐盟佔34%。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必須謀求跨越式發展,而未來5到10年將是關鍵時期。

推薦閱讀:

中國的改革開放受到了哪些外部因素什麼影響?
論文大燜鍋:NBER 金融市場與中國漸進型改革 by Xion
工業4.0——變革
如何看待商鞅變法中的重農抑商?當今中國需要重農抑商嗎?
楊恆均:為何改革?不改又如何?

TAG:電影 | 中國 | 改革 | 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