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四十二品因果經

第四十二品 香女勸夫修行

  昔日江南池州青陽縣,有一李百萬長者,夫婦持齋修行。僅生二女,長女名曰:春雲,次女名:秋月。家中設立女堂。

  有一日,佛祖壽誕之辰,大眾登堂拜佛。時屬秋天,春雲、明月隨班拜佛,有一到人課誦經卷,忽然風移花氣,道人聞花味清香,回頭一觀,見春雲容貌美麗,二人相顧有愛慕之心,被佛祖謫貶轉世道人,投在馬家出世,名曰:馬玉。長成至十六歲之時,盡日學習弓馬,春雲投在謝家出世,名曰:香女。父母二人開鋪酒店,香女自幼持齋戒殺,勸父母同進玄門持齋,將酒店改為茶坊。

  有一日馬玉游山射獵回來,看見茶坊清靜幽雅,遂入茶店中買茶止渴。看見香女容貌十分雅色,隨托冰人求聘。香女對冰人曰:【彼欲娶我為妻,須著從我五常事,我方肯嫁他人。】

  冰人問曰:為何五常事,願聞其詳?

  香女答曰:【一不殺牲害命,別做生涯,捨棄弓馬,與四生結業。二不偷盜,有恩思報為義,廣行方便,莫作非為。三不妄行非道,無禮之事,長幼有序,四恩總報。四不痴迷為智,必須持齋修行,求明師妙訣,脫離生死。五退武略為信,盡除妄想。修十善好事,始終如一。】

  冰人遂作別香女,來到馬家。馬玉就問起親事如何?媒人就將香女所言,要從他五件事,一一說了一遍。馬玉曰:五件具是好事,我今從他,遂許了親事。馬玉就棄了弓馬,勤苦讀書。後擇吉日迎娶香女為妻。馬玉勤苦讀書後,出任官拜池州府,一家欲上任,香女乃不貪富貴,自願守靜,翁姑看見香女持齋,心中不悅,將香女趕出鄉間居住。

  有一日,馬玉回家。欲帶著家眷隨任,聞知香女在鄉間居住,遂親往到鄉間見香女。馬玉曰:【吾今為官,你同吾上任,作了一品夫人,豈不富貴榮華,何苦在此修行。】

  香女作偈曰:挑水煎茶並種菜,你說榮華不愛我,其中滋味少人知,世上無物堪比止。

  馬玉聞得此偈,心中思曰:【婦人常能守靜,我盡日為官,勞勞碌碌,反為功名所累。俗云:半世功名百世冤,陽間由我作,罪業何人當,都不如同香女持齋修行,學道求佛懺悔,勝為官也。馬玉不貪痴愛,心開悟知前因。

  馬玉做偈曰:

  昨夜人家作道場,賽緣佳人可主張,嬌妝休到玄牆走,自身造業自身當,

  害了如來親赤子,永墬幽冥苦慘傷,僧若誦經休走過,失他一字受災殃。

  香女做偈曰:

  持齋修行進道場,悟知前因自主張,做福不如來避罪,景可別處逞風光,

  暇(火旁)煉修成舍利子,勤參道德證金身,這是人間走一過,永在西方離災殃。

  馬玉與香女加進修行,其後夫婦二人修成正果。

  因果報應與六道輪迴

  一前、言

  由於物質文明進步、科學發達,人類的之事隨著教育、技能、地位、價值觀的不同而暴漲,所有的覺知都在,【已知】、【求證】、【證明】的過程中被設限了。人類在各種專家的告知中跟著團團轉,他們學會了【思考】,卻失去了感覺,只會用那個【分別對錯、根據理論】的邏輯方式來做判斷。將原本存在於自然界的現象都給抹殺了,因為他們沒有用那個靈知靈覺的感覺、清靜靈敏的良知去生活、去感受,所以,很容易就會否認了自然存在的因果輪迴問題,而無知造下了無邊的罪過錯。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怎麼可以用科學來論斷,證明呢?科學是研究【形而下者謂之器】的範圍,然而,對於研究最細微的【粒子】間所結合的能量,卻仍有【測不準定律】存在,這並不是科學家所能測知的。

  我們說:【形而上者謂之道】,道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這怎麼能透過物質的研究所可以得知的呢?為了讓我們人類的生活更加幸福、平安,我們更應該了解生命輪迴的因果與奧秘,才能解開生命中重重的煩惱,困惑與險境。

  二、何謂因果?

  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結果,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便是因果的循環,這是一種自然律,並非宗教性的論調。例如:因果在數學上的說法是→一加一(因)等於二(果);因果在物理上的說法是→三杯下肚(因),往另一個地方跑(果);因果在化學上的說法是→作用力愈大(因)反作用力也愈大(果);因果在心理上的說法是→刺激(因),反應(果)。

  俗云:一分耕耘(因),一分收穫(果);殺人(因),償命(果);欠債(因),還錢(果);少壯不努力(因),老大徒傷悲(果);平時不燒香(因),臨時抱佛腳(果);吃得苦中苦(因),方為人上人(果);人友善願(因),天避從之(果);犧牲享受(因),享受犧牲(果);愛人者(因),人恆愛之(果);敬人者(因),人恆敬之(果);物必自腐(因),而後蟲生之(果);人必自侮(因),而後人侮之(果);鐘不打(因),不響(果);路不行(因),不到(果);種瓜(因),得瓜(果),種豆(果)。以上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沒有一項是離得開因果循環的,諸如:吃飯→拉屎,喝水→尿尿,皮膚代謝、花開花謝、春夏秋冬等等都是。

  以上所比喻的都是因果的定律。凡是必定有其自然的循環,這是必然現象。重善因得善果,重惡因得惡果,若種菩提因必得菩提果,這是一定的道理。若將此道理延用於前世今生,我們可以說:【欲得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是佛說三世因果經理的說詞。因果必有其不滅的定律,佛經有云:【雖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果報還自受。】縱然經過累劫的輪轉,甚至廣大神通力,因果的循環依舊不會因之消滅或擺脫的。菩薩怕因,凡夫怕果,正因如此,才惹得凡夫的累劫輪迴呢!

  三、何謂報應?

  報是回報,應是反應。孟子梁惠王篇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著也。】凡是都有他的因果報應,但有些人對因果報應的說法卻不以為然。為什麼呢?有些人做了善事而不得好報,壞人做惡事卻逍遙法外,這些都是令人憤憤不平的事,可知他原因嗎?我們將他分做三種因果型態:

  現果:此生所做的善惡之因,在這一生成熟招果。

  來果:這一生所做之善惡因,在來生才成熟招果。

  後果:這易生所做之山惡因,在後多生中才成熟招果。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同的果報?因為,因的力量有遲早。一個西瓜只要一年可成果,而龍眼卻要五年的時間才能成果,這是因為因的力量有遲早所致。緣的力量也有強弱,諸如雨水、陽光、土壤的多寡與肥脊,便影響著果的成熟度。詩云: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上或自身有餘殃,殃盡乃昌。

  為惡必殃,為惡不殃,祖上或自身有餘昌,昌盡乃殃。

  所以報應有:

  現世報:今世現受果報。

  次世報:來世受報。

  後世報:三世或好幾世以後才報。

  雖然如此,因果之間必定有兩大定律存在,那就是:因果不會消滅,以及善惡不相抵銷。所以遲早都會還給公道的。知道因果的人便會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前途的快樂與悲哀都會由自己來負責。俗言:【夫妻是緣,善緣惡緣,應緣相報: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呢!一切的報應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都是來自於一念的無明(惑),然後造下身、口、意三【業】,而得苦報。以下經典對於業報的解說:

  四、跳脫因果輪迴的方法

  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報,今生作者是。】

  因果與輪迴的關鍵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決定了輪迴與否。如何跳脫呢?紹康節曰:【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大廈千間,夜卧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升合。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

  只要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自然不落因果輪迴的圈子而不得解脫。

  城隍廟的對聯也寫著這樣的句子:【陽報、陰報、遲報、速報、終必有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熟謂無知?】

  做了一百件善事,只要有一件回報,就享用不盡;做了一百件壞事,只要有一件回報,也就吃不消了,何必等到事事都報呢?因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凡事皆是從小處而壯大的,怎麼可以忽略這細微的事呢?中庸云:【甚心物於隱微,機意惡於動機。】這隱為與動機之處,都是一切輪迴的種子,所以才有【菩薩怕因,凡夫畏果】的說法;而這往返於六道的原因,便是這個【妄心】,也就是第八識的阿賴耶識、含藏識。這個阿賴耶識也是無明(惑、妄心),由於一念的無明、妄心,便造下了無邊的業力,惑、業、苦便成了困住自我的鎖鏈。【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是間所有的財富當然是帶不走的,但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善惡,卻會隨的生命的轉換而做適當的清算。因此,【假如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必然的定律。

  該如何跳脫因果的輪迴呢?首先,要明白修行人不但要明因果,更要轉因果。將【煩惱轉為菩提】,菩提是覺心,煩惱是啟發覺心的善知識,它必須透過【慈悲心】而增長。當我們遇到逆境有拂心時,就須要以慈悲心來看帶待、體會,才能夠跳出人我的執著煩惱,從自心的苦惱中,去感受眾生的苦惱,自然慈悲心流露無遺。

  以下是跳脫因果輪迴的方法:

  一、.忍辱為先,不與計較

  識透一切順逆境都是因緣和合,要秉持隨緣消業莫再造新殃的信念,才是最好的方法,退步忍讓、吃虧包容,不但可以避免造下業力、惹禍,還可以感化對方、化解怨恨。要忍辱,首先必須在發生衝突或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時,離開現場,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對方要如此的責備我?批評我?老想不出正面的達答案,就不要再接觸這樣的人、事、物,直到轉化為止。另外,還要避免殺食動物,以免冤冤相報的糾纏。

  當你正火氣上揚或在蘊釀時,就趕緊離開現場,躲進自己的房間,坐在鏡子前面看著自己怒火中燒的模樣。你會感覺到一股氣不斷地往上升,並看到那個面紅耳赤的臉粗硬的脖子以及瞪大的眼睛,每條筋都開始變粗變硬;這時,你千萬不要想去做什麼,但也不要壓抑,就看著它自然演化,直到你所有的氣到達極點,然後,你會驚訝地發現,憤怒不會永遠停在那兒,它不是一個實體的東西,它只是暫時的現象,這時您會轉化為平靜與智慧。這整個過程都是必然的,也都必須從宣洩之後才會開始。要記住,宣屑留給自己,歡笑留給別人。

  二、懺悔前過,認己不是

  要有勇氣與真誠的心去認錯,並且坦誠地向最可敬、最可恨的朋友、長輩去認錯,並向大眾公開自己的錯誤。最重要的是必須徹底、仔細地去發現犯錯的原因,並且不可遺漏任何的一絲毫。

  三、慎獨要真,守戒必清

  自己是最好的審判官,所以君子要慎其獨,不愧於屋漏,要將道實現在任何的場所,並且要絕對做到心口合一,里外一致,不論在佛堂或家中,獨處或大眾相處時,都能夠誠實不虛,這就是敬神如神在的表現。若人人都能以理制欲,做到非禮勿視、聽、言、動,當然就不會犯到因果的牽纏了。

  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杜絕種子惡因的好方法。只要對他人有好處的,都應該勇敢去做,若稍有一點令人不悅得的地方縱然是微不足道,也不要做,包括不好的念頭,即使還沒做出來,沒人知道,也不可以。要有【做惡如探湯】的精神,凡事都以同理心去面對,自然不會犯錯。

  五、發大弘願,立志渡眾

  雖有以上的自我反省功夫,那只是利己功夫與些微的善事而已,那還是不夠的。為了讓心志堅定、智慧明朗、慈善善良,我們還得發個大心愿,不斷地做利益眾生之事,才能完全忘記過去的惡習,就譬如杯中的濁水,您只要不斷地注入清水,那濁水自然外溢,換成乾淨的水。投胎轉世可以說是個造界的情境,也可以說是磨鍊與成就的情境,但看自己如何使用,而發願渡眾正是消業與讓眾生成就自己的最好方法,透過渡人成全人時,便可以間接地砥礪自己、督促自己。

  財、法、無畏三施並進,不論是渡人、辦道、開佛堂、開荒、當講師講道、幫助道務、財施等等,都是行功了願的方法。我們要借著聖道成聖業,勿因凡福成凡夫。犧牲、奉獻,不要因貪圖享受而造下無邊的罪業。以下的願立若能精進完成,必定可超脫輪迴的束縛。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渡,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試願成。】

  五、結,論

  因果與輪迴都是心念的表徵,人類在輪迴的道上輾轉不停,無奈與束縛就緊緊地圈住人們的身心不得自在。我們今天已經得受天命明師指點了,只要能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再加上積極地行功了願,必定能夠一世修一世成,不受輪迴的苦處楚,縱然仍有身體的輪迴,也不受其苦。

  完
推薦閱讀:

陰宅案例(四十二)
子平真詮評註 > 四十二,論傷官取運
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九章
子平真詮評註:四十二、論傷官取運
李天飛講西遊|第四十二講:唐僧師徒與五行

TAG:因果 | 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