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三體式練法——劉樹春 | 孫祿堂武學文化網

眾所周知,形意拳中的三體式是形意拳重中之重,「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之說,筆者習練形意拳多年,對此深有體悟,現將孫祿堂所傳三體式練法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孫氏三體式練法:

  一、預備式:身體直立,眼向前看,舌頂上齶,口唇虛合,下頜微收,兩肩垂平,兩臂自然下垂,兩手五指併攏自然下垂,手心靠在腿上,兩腿直立,膝蓋後挺,左足尖朝正前方,右足足跟外撇45度,朝斜前方,足跟靠攏,左腳跟靠住右腳內踝,此時,身體面向斜前方,頭向正前方,兩眼平視。

  

  二,兩臂慢慢抬起,,兩肩松垂,兩手心朝下,抬至與胸平,左手食指向前,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蓋於左手食指之上。手向上抬時,兩腿徐徐直立下蹲。大腿與小腿的夾角以135度為宜,此式要點:頭往上頂,腰往下塌,抽胯,身體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虛空,排除雜念,切不可有絲毫怒氣。此式謂之:一氣含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

  雞腿:有金雞獨立之型。

  龍身:身體三折,有龍之盤疊曲折勢。(大腿根折,膝蓋折,腳腕折)

  熊膀:兩肩下垂與頂頭豎項

  虎抱頭:兩手相抱,有虎欲離穴之態勢。

  三,、左足向前邁一步,右足不動,此時人體重心在後足跟內側,此謂單重。步子的大小,根據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而定。臀部要與後腳跟上下垂直,左腿膝蓋要與左腳跟上下垂直。前腿暗含有向前搓,後腿有暗含向上,向前蹬勁,兩膝向內扣,腳跟向外擰勁。當左足前邁時,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肘至手腕成水平狀。左手高不過口,五指張開,虎口撐圓,大指橫平,食指直立,掌心內縮,肘尖下垂,兩肘有向內裹抱之意,坐腕,大魚際向外撐。右手拉至小腹處,大指跟緊靠肚臍,食指向上挑,眼平視左手食指尖。 將神氣定住。

  練形意拳要知「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是內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叫做外三合,內外三合共稱六合。這裡的合,就是指協調一致,勁力相合。所以,在站三體式時,身子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後仰。在伸左手,拉右手,出左腿時,三者要做到同起同落,上下協調,整齊合一,心氣平和穩定,呼吸順暢自然,不可憋氣。初學站三體式,腿部都有酸,痛,熱現象,只要堅持下去,日久腿有了功夫,這種現象也就消失了。

    四,三體式的勁力

1三體式之手與勁力

 手形與勁力,食指與拇指撐開、食指向上挑住勁兒,指尖微扣,拇指與食指虎口撐圓、指尖微微向里扣住勁兒,其它三指均分開向里扣勁,這裡特別應指出的是:大指與小指這時也是向外撐的勁兒,這樣,大指、小指與食指、三指之間形成一個很圓的勁兒,然後手腕極力立起(孫祿堂書中手腕是不立起來的,但,晚年改為立掌),塌住勁,也叫塌腕,手的大指一側向外擰勁,手心向回縮勁,這時,塌、擰、扣、挑、縮、五勁齊全。

 2 三體式之腳與勁力

  前腳,腳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劃一條直線,這時,腳的內側應緊靠線的邊緣。

  後腳腳尖與前腳腳尖呈45度角分開,(步子的大小可以根據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具體決定)。前腳後跟對著後腳的踝子骨。

  這時全腳要落實,腳尖抓地,腳後跟往外擰勁,後腳往前蹬勁,前腳往前搓勁。

  重心的分配是:前腳三分,後腳七分。

  這時腳的力量應該是:抓,蹬,搓,擰,扎。(兩腳向下扎跟之力)。

    五,形意演習之九要,三害。

    形意拳演習之九要,

一要塌(塌腰,塌腕),

二要扣(兩肩,兩胯,兩手,兩膝,具有扣的意思。

三要提(穀道內提)

四要頂(手頂,頭頂,舌頂)

五要裹   裹者(包裹),兩肘往裡裹勁,如兩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裡裹勁也

六要松 松者,鬆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七要垂  垂者(也叫墜),兩手往外翻之時,兩肘極力往下垂勁也;

八要縮(縮肩,縮胯。也叫:抽肩,抽胯。),

九起鑽落翻要分明。橫者,起也;順者,落也;起者,鑽也,落者,翻也;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為橫之始,鑽為橫之終;落為順之始,翻為順之終,頭頂而鑽,頭縮而翻,手起而鑽手落而翻,足起而鑽,足落而翻,腰起為鑽,腰落而翻;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勿論如何起落鑽翻往來,總要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此謂形意拳之要意,學者應謹記。

三害是:拙力,奴氣,挺胸疊腹。此三害,學者不可犯,。


推薦閱讀:

武學心傳【精華】
從武學中看丹道的蹤跡
武學門功法教程之星月拳法
內家武學大揭秘
薛顛武學的「虎豹雷音」

TAG:文化 | 武學 | 三體 | 三體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