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三)(《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三)

(《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已有 27 次閱讀2012-3-26 09:57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

       作為修行者,要得見真佛,當向何處尋覓呢?向自心尋覓,見性即是佛。《金剛經》是很好的教證:「若有人以色身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佛是自心做得,非有外相,故見性即是見佛。若執著佛有三十二相,以為實有者,則不能見到真佛。因若以三十二相為佛之相,則轉輪聖王亦具足三十二相,以及天魔鬼神都可以變現成佛的形相,那這些都是佛嗎?不是的,真正的佛是自心,本來清凈的自心。所以要想見佛當向自心中見,見性即是佛。

       在小說《西遊記》中,唐僧和孫悟空成佛,是由釋迦牟尼給封了個佛位,這很有意思。成佛不是其他佛封的,而是自己證得的。

【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欲成就佛道的人,若不見性,僅通過念佛、誦經、持齋持戒是不能成佛的。說到這兒,有人會想:看來我們現在所做的事都不是成佛之事,統統要扔掉了?此處需要辨別一下:念佛、誦經只是方便,而不是根本,要想真正獲得成佛的正因,須得見性。但是現在有很多的同修搞錯了,認為念佛、誦經、持齋持戒就是根本。錯了!錯了!這完全地錯了!不管修持任何一個法門,除了見性之外,沒有第二個成佛的正因,任何宗派都不例外。但是依念佛、誦經、持齋、持戒這樣的方便,能消除我們往昔所造下的種種惡業,令惡業之力減弱,善業之力增上,當我們的智慧和福德增上的時候,因緣成熟了就容易得見自性,這僅是一個方便,千萬不能捨本逐末。見性是成佛的根本,我之所以要強烈地聲明這一點,是因為現在百分之八十的修行人都搞錯了。成佛的根本是覺悟自性,而其它是為我們覺悟自性作準備或積累資糧,是積資凈障的一種方便,這種方便在沒有覺悟的凡夫位中是不需要捨棄的,但我們不能執著它為根本,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如是則走了彎路了。

       唐朝時期,漢地有一個禪宗和尚,在藏地被稱為支那和尚或支那堪布,或大乘摩訶耶。這個和尚是傳禪宗教法的,可是他並不了解禪宗的真實義趣。因此他不管見到任何人,都說念佛、誦經等一切善法都沒有用,只需要空去一切念頭安住就好了。像摩訶耶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雖然在勝義的抉擇中善法等都屬於有為法,但這並不代表學佛之人就不需要行持善法了。雖然成佛的根本是以見性為正因的,但在見道位之前,資糧道和加行道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積資凈障等法都需要有的。在地前凡夫來說資糧道和加行道是必須要行持的,但千萬不要將資糧道等方便執著為成佛的根本。達摩大師在此處所宣講的究竟義趣,並非是說修行佛道的人善法等都不做,而是讓我們了解到成佛的根本,念念間向自心尋覓。在自己沒有見性成佛之前,我們要作積資凈障等法,讓自己儘快成熟這個因緣,這樣來修才是一條正道。

       欲明心見性的人,若不具足一點點的根基,或積資凈障等法一點都沒修持,如是之人亦很難獲得見性之成就。當今佛教界未現量證悟佛性的一些狂妄之輩,在理上獲得一些相似的了解後,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了,自己就是佛了。如是狂徒實不解佛意,彼等一切所行非是正行,已入邪道歧路了。

       雖然地前凡夫須行持積資凈障等法,但須知何為成佛之本,不可對有為善德起執著心。如今另一類修行者,他們每天不悟自心,將有為等方便誤認為是成佛之根本而起倒執,如是雖精勤行持但不見道體,只能得有漏德業。念佛、誦經、持戒、持齋皆是有為德業,而明悟心性才是唯一的成佛正因,故《楞嚴經》中云:「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要想求果地的無修無證,那因地也當以無修無證而悟入,並不是說因地有一個造作修持,而果地就能得無修無證,這樣的話因和果並不相應。所以『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這句話說得非常好。

       成佛不離自性,覺悟自性才能成佛。既然成佛的果是覺悟自性,那麼離了這個見自性的正因之外,必然沒有別的成佛之因!因此達摩大師特彆強調指出:『成佛的正因唯是見性,若不見性,欲成就佛道而行念佛,誦經,持齋持戒等法,則於佛道無究竟利益。

       愚僧在此申明一下,並不是要大家現在什麼都不用做,而是要講明成佛的正因是什麼,使大家分清什麼是成佛的正因,什麼是輔助修持的法。若不了解就會捨本逐末,而無量劫都成不了佛。所以這是一個必須具備的正知正見。

       有一些狂妄之輩不了解禪宗究竟義趣,就去謗持咒、謗念佛、謗誦經、謗持戒,見任何修行者都勸其不行善法,不積資凈障,這是極其錯誤的。禪宗並非主張凡夫修行者現在不需要做這些,而是告訴我們這些是修道之輔助,非是成佛的正因。而是說明若欲見性當放舍一切善惡分別,法及非法等分別,如六祖云:「妄念盡處是真如。」但並不是說修行佛道之人堅決不能行持善法。

       凡夫眾生由於往昔之顛倒造了種種的業,因此在沒有見到自性之前,沒有真正地認識回家的路之前,是需要積資凈障等方便來輔助的。雖然念佛誦經等是方便,但彼等諸事亦是行菩提道之資糧,如行道者之盤纏路費。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就如同忘失了回家道路的迷人,所以在自己還沒有想起回家之路時,還是需要別人指導,以及為尋找到回家之路做種種準備的。修行者一旦覺悟了心性,就已經就路還家了。若在這時還要去準備什麼方便事物,那就屬於多餘的了。

       修行佛法的人是要回歸覺性之家的,我們迷失的本來清凈圓滿的家,在這個家中是沒有生死煩惱的。每一個眾生都具足這樣的家,但是久在輪迴中流轉,智慧被深重的業力習氣所障蔽,因此很難覺悟回家之路,故需要行積資凈障等事消除業障習氣,最終才能獲得覺悟之契機。但是在尋找回家之路時,沒有盤纏路費能行嗎?所以,念佛也好,誦經也好,持戒也好,這些輔助和方便皆是安立在我們得見自性之前。而且,縱然得見自性了,當境界不穩固時,還需要持戒修定,只是在修持覺性保任聖胎的時候,這些雜亂諸事都要統統放下。這裡也不是說明心見性的人就不用念佛誦經了,而是指見性之人雖行如是等事,但並不著其相,不為彼等有為方便所轉。

       有的人不清楚這些道理,墮落到一切都不需要的狂妄自大的見解當中,造下了謗法的惡因;有的人則認為誦經就是成佛的正因,如此永遠不能成佛。佛弟子必須清楚,在得見自性之前,雖然回家之路需要積資凈障,但這並不是成佛之根本,只是方便而已。如能如是了知就不會對積資凈障等產生實有的執著,如是則不會障礙自己的真如自性。

【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念佛得因果】念佛所得的一個因果是往生極樂世界,從一個濁惡的世界到了佛國剎土,可是這並非最終成佛,要成佛還要得見自性,念佛是往生佛國的方便,雖然往生佛國後有足夠的時間修行,但並不意味著到了那個地方就不需要得見自性,任何一個眾生都需要由自性而證得成佛。凈宗行者發心求生極樂世界,於濁世中以念佛與彌陀相應。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所以這是得了一個念佛往生的因果,但還沒有圓滿成佛。往生以後還需要精進地修行,最後得見自性而成佛道。

       【誦經得聰明】此處說『誦經得聰明』而不是說開智慧,是說明誦經若不悟自性則只能得世間有為之聰智,而不能得出世之無為本智。所以但誦經而若不向自心體悟,縱然獲得一點聰智也沒有什麼大用,只不過是增長了一些見聞而已。

       【持戒得天福】嚴守凈戒是往生善道的因,守持戒律,由戒德所感必能往生天道,而享勝福。雖有如是殊勝,但終是有漏福德,並不究竟。

       【布施得福報】廣行布施救濟貧苦,這樣的善行能獲得大福報,將來由福報所感能做富人、大臣、長者、國王等。但若是在行善積德時不持戒,雖有大福報,只能是當個鬼王,或者當個大力鬼,有財鬼。舉個例子,愚僧曾經對某位居士就說過:你下輩子應該轉個有財鬼,或者做個鬼王。他問為什麼呢?我答:不修行,不注重戒律,光行善法,那隻能是做個有財鬼,當個城皇爺或者是城皇奶奶而已。行善不持戒之人,由破戒之故當墮惡道,但由於具足福報之故,當於鬼道中做大力鬼以及有財鬼等。

       【覓佛終不得也】若不見性,則無成佛之正因,故縱然遍處覓佛終不可得。如果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無有益處。這是就究竟成佛而言,並不是說這些不是善法,不是利生的方便,但此等並非是成佛之正因。所以本論中,達摩大師是要強調成佛的正因,而不是在講有漏之方便。必須是得見自性才是成佛正因,任何其它有為之行持都不是成佛之正因。

       關於上面所抉擇的這個道理,務必要抉擇明白。若不清楚這一點,看到達摩大師如是之言說後,不了解是從什麼角度講的,然後就去詆毀誹謗念佛、持戒、誦經等,必然會造下謗法之罪業。

       其實,不僅是達摩大師講成佛之正因唯是見性,本師釋迦牟尼在諸多經論中亦有如是廣泛的宣說,《楞嚴經》云:「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又云: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阿難尊者多聞第一,能完全憶持宣講佛陀所講的法,尊者在顯現上只求多聞,不行實修,在遇到摩登伽女時,被邪咒所攝,差點破了戒體。在他被佛文殊菩薩救回來後,他才知道自己以前只慕多聞不修禪定是錯誤的,因此他舍己之長,而求佛陀告訴成佛之道。尊者之所以如是殷勤請法,是因為知道這些都不是成道的正因。而且尊者也明白成佛需自己努力,而不是每天和佛在一起自己就不用修行了,《楞嚴經》中云:「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唯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成佛是向自心而成的,是自證的,不是別的佛給你一個佛果。所以,不管你如何行念佛,誦經等方便,如果不與自心本性相應,皆非成佛正因。因此修行佛道的人,不管幹什麼都應當學會與自心相應,能這樣行持的話,終有一天會豁然開悟,趨入成佛的正因了。

       念佛者若不向自心覺悟,不知所念佛之原在自心,則成佛遙遙無期矣!所謂念佛得因果,發心出離娑婆是一個因,然後得往生極樂的果,可是往生極樂還沒有成佛,最終成佛還得得悟自性。如果懂得這個道理,能向自心用功的話,在娑婆世界就有可能成佛,不論歲數大小;很多經論都這樣講過。只要喜歡向自心去參悟,就很容易,不喜歡向自心參悟,縱然能背得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沒有用,所有祖師都這樣宣說。實際上佛法就這樣簡單,是我們自己太複雜,分別心太重,不向自心尋覓。

       一個修行者的根基的好壞,也是要看你向不向自心觀照,能在自心中作文章的人,肯定能得悟諸法的實相。這個心是幻化輪迴諸法的根本,若能如是向自心尋覓觀照,則必然能了解諸法實相。如果執著言說和戲論不悟自心,則雖然行誦經、講法、持戒等事,也不能成佛,不能超越生死輪迴。如二祖慧可的故事就很說明這個問題,他能講法講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但仍不免生死啊!所以若不悟自心,讀經典讀得很熟又有什麼用啊?因此修行者不管幹什麼都要向自心來觀照,而欲見心性當遠離分別思量,入無分別境界方能得見自心。自心不可思量,諸佛境界亦不可思量,故當遠離戲論分別方乃能入,如《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諸佛境界經》里講:「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有辯才,善能開演。汝今應為菩薩大眾宣揚妙法。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說何等法?佛言:童子!汝今應說諸佛境界。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聲境界;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觸境界;非意境界,非法境界。無如是等差別境界,是乃名為諸佛境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諸行者欲成就佛道,當知何者是佛境界,既然諸佛境界不可思量,不以有為造作而得,就當如此經中言『以無所入為方便』而入之。由此當知,一切念佛、誦經、持戒等事皆當攝歸自心,勿以此等方便而為成佛之正因。

       我引用《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諸佛境界經》中的話,目的是說明佛的境界,以便引發相應的業。不可思議非思議是佛的境界,即離一切言說戲論,一切造作取捨,如果我們落在造作取捨當中,當然就不是成佛的正因!因和果是相應的,既然想獲得非思量的佛境界,那麼就要與非思量的自心而相應,向自心當中體悟才行。如果以造作的心去做,雖欲免墮輪迴,但終在輪迴當中,這是南轅北轍。所以《永嘉證道歌》說:「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為什麼不除妄想不求真?因為有除妄想以及求真之心,就已經落入到取捨和顛倒當中,說明還是不了解自心是佛的道理。所謂的妄是從真心而起,真心只不過是自心的本面,一個是水一個是浪,何需除以及求呢?有除的概念,有求的執著已經迷失了自心。真正的修行者是悟入自心以後,無修而修,無證而證。無論持戒、念佛,凡造作之事皆不可能安立為成佛的正因。心中空無一物,自心的空寂就是法身的本體,如永嘉禪師云:「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真心本具光明是報身,它能幻化一切是大悲周遍的化身。

       此段主要是在說明,修行者若不了悟自心則已失成佛之正因,縱然行念佛誦經等事,亦非是成佛之根本。丙三辯成佛不由修得竟。

推薦閱讀:

我最害怕的就是懺悔,每次想到懺悔就害怕的不行。這樣要怎麼辦?
圓滿的成佛之境
人可以無師自通,覺悟成佛嗎?
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那楞嚴能成佛嗎?
師心歌

TAG:大師 | 法師 | 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