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在孩子身上,根子在父母身上

  

  梁欽元

  在心理諮詢與輔導中,我常常見到「問題少兒」的父母們,求助的著眼點都是「請幫助我們糾正孩子身上的諸多問題和毛病」。打個比喻:父母陪伴孩子來找我,就如同是把自家的愛車開到4S店送修。幾乎沒有父母意識到「毛病在孩子身上,根子在父母身上」。

  我這樣說,絕非信口開河;而是有充足的心理學的科學理論和豐富的臨床諮詢案例可以證明的。尤其是如下幾種類型的父母格外要當心,如果父母的思維和言行模式不糾正,根本就沒辦法讓孩子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特質的(即俗話說:性格)。

  在臨床上中,我發現不少「問題少兒」的父母們,都只是僅僅盯著孩子言行中問題與毛病不放,從未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的根由。

  寡言型父母與「乖」孩子

  有些父母照顧、關心自己的孩子可謂無微不至,可是很少用清晰的言語表達父母對子女的憐愛和呵護,更少用言語闡述自己內心真情實感。久而久之逐漸地家中的孩子便會認為,人與人彼此間無需要坦率、清晰地表達、交流情感,同時孩子也無法學會去說明白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欣喜、悲傷、惱怒等等情感體驗。看上去他們會顯得很平靜,絕少情緒、情感的顯露。父母反而會讚賞地認為,這樣的孩子很乖,很老實;讓人既省心又放心。

  不幸的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人際交往的衝突、矛盾等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僅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更習慣於否定、掩飾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壓抑自己和隱忍來應對挑戰和壓力。因為,在這樣的孩子內心深處會認定:「坦率、真摯地闡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是脆弱的、是很矯情的、甚至是可恥的」。而當這類父母意識到自家孩子「有問題」時,往往都很嚴重了,對孩子的心靈傷害都特別慘重了。

  焦慮型父母與緊張的子女

  還有一些父母和孩子言語交流並不少,可是其內容卻多是父母對子女講述父母自己對孩子有多擔心、多焦慮;或是父母一味地傾述自己對生活中的不滿或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的憤懣和無奈感。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未成年的子女耳濡目染的都是負面、灰暗的印象和情緒,幼小的心靈對外界的認知和立場容易被扭曲,進而在孩子內心裡不斷滋生出緊張不安、焦慮恐慌的心態;讓孩子的心態趨於負面和悲觀。會極大地消弱孩子的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喪失進取心和發展上進的心理動力。

  嚴苛型父母與謹小慎微的孩子

  不少父母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一旦開口和孩子說話,就是批評、挑剔、指責孩子,而很少鼓勵和讚賞孩子,更絕少傾聽孩子。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既會非常謹小慎微地做每一件事情,又因唯恐自己出錯或失誤被「逮住」,而導致孩子細節格外關注、戒備、提防,不願意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喜歡隨大流,特別缺少創新的膽量和氣魄。在長大成人之後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們不僅會過於嚴格要求自己與他人,一旦遇到挑戰和挫折時,他們首先就想著如何躲閃、逃避。而當自己陷入困境時,更容易被絕望和悲觀的情緒所籠罩,更習慣於掩飾問題和徹底放棄努力。

  強勢的父母與多動症孩子

  在心理諮詢中,我見到不少的「多動」的孩子。父母、老師無論如何糾正、勸說孩子,其效果大都很差,孩子的「多動」不僅絕少改善,反而會愈演愈烈;令父母深感焦灼和煩躁。其實這類問題的根由恐怕還在父母身上,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往往脾氣比較暴躁和對孩子的干涉、管束、限制過多,尤其會激發孩子的「多動」與注意力難以穩定(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即便是「開小差」,他也是全身灌注地在「開小差」!不是嗎?)。通常在14歲之前,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仍處於高速發育的過程之中,這就會使得孩子對自身言行和情緒把握與調控力不從心,這個時段,如果一味地用簡單粗暴的強迫、懲罰的手段去「徹底消滅」孩子的「多動」現象,甚至採用打罵或其他體罰的方式來解決,結果肯定會是非常糟糕的。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存在「多動」的行為,首先要積極求救助於專業心理幫助和支持,尤其要以藥物治療為輔,心理矯治為主。若經治療方法仍未有明顯的改善,父母就更要先從自己的改變做起——改變與孩子的交往互動方式,給孩子更多的積極、正面的關注,和孩子共同協商、探討消弱(絕不要想著去「消滅」)其「多動」行為的新方法。關鍵在於,父母要徹底改變自己的「過於強勢」和管束、限制過多的的傾向。本人就曾按照上述思路與方法,在父母們的全力配合下,有效地消弱,進而逐漸消除了不少個孩子的「多動」行為。

  憂鬱型媽媽與暴躁孩子

  我本人曾接訪過若干位神情憂鬱的媽媽,她們通常自身就有很多生活、工作中的煩惱、憂愁;哀傷和焦慮;故此,這些媽媽把轉而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儘管鄰居和幼兒園的老師都說她的孩子很聰慧、機敏,可她們仍覺得孩子不是很笨、就是特別調皮,每當見到孩子的日常表現和行為,與其自己內心的期望不一致,這些母親就會歇斯底里大爆發,她們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你怎麼這麼渾!你幹麼那麼蠢!」天長日久,原本頭腦很靈敏、且活潑開朗的孩子,就變得開始常常無故地發火、生氣。一旦父母批評或糾正孩子,孩子很容易就著耳朵大聲地喊:「你別再說了!」而且孩子的膽子也變得很小,且特別敏感而暴躁,這會嚴重影響孩子人格發育和心靈成長的。


推薦閱讀:

父母要求外地男朋友到我的城市買房,才允許我們結婚?
有兩個強勢的父母怎麼辦?
辱母案:我可以死,但我媽的尊嚴,比我的命更重要!
已經被父母的控制逼瘋,有1萬元存款,打算偷偷離家租房子找工作,可行嗎?
父母的債與孽

TAG:孩子 | 父母 | 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