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題材創作變「流水線生產」 作家被「挾持」

回歸到人性的塑造才有出路

「諜戰劇的末日已現。」對於熒屏上泛濫成災的諜戰劇,麥家如此斷言。其他幾位編劇也基本同意這一說法「如果諜戰劇再這麼良莠不齊地泛濫下去,最多再火個兩三年,便會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對於麥家的「末日論」,《黎明之前》編劇黃珂則表達了不同意見:「存在即合理。不僅在中國,從國際上來看,諜戰劇存在了一百多年長盛不衰。只要有國家的存在,觀眾就有對間諜故事的嚮往。」

在黃珂看來,諜戰劇只是電視劇的一層外衣,要打動人必須回歸到人性的塑造上。黃珂說,寫作劇本實際上包括三個部分:人物、故事和靈魂,而諜戰只是故事層面或者說是人物職業身份的一種。「像《黎明之前》,大家說他好看是因為它有兄弟情,諜戰是我最終想表達的「靈魂」的一個部分但不是全部。」黃珂強調,不管什麼類型,最終還是要落到對人性的討論上。

而錢濱則認為「慢下來」應該成為諜戰劇編劇目前最重要的功課「當年我們是以非常嚴肅的心態去創作《誓言無聲》的。」錢濱回憶,2001年4月,他與易丹帶著寫了長達一年的劇本第一稿赴京,請已退休的我國第一任反間諜局局長審查,他閱後對兩位編劇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寫得不錯,裡面一些細節跟真的一樣。你們以前在我這干過嗎?」但即使這樣,初稿還是被斃了:劇本的故事框架不符合實際情況,必須推翻了重寫。就這樣,反覆審查修改了6次,才有了後來的《誓言無聲》。

如今,錢濱與易丹又再次聯手寫作諜戰劇《策反者》。「光是提綱就寫了一年,反覆修改最後才定稿。」錢濱說,因為現在品質不高的諜戰劇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於是便想寫一個有分量的東西,最後才有了《策反者》。

專訪麥家:作家應捫心自問是不是寫諜戰劇的料

南方日報:您為什麼在微博上說「現在諜戰劇的恐怖級別已和日本大地震一樣」?

麥家:大家蜂擁而上地創作一個電視劇種是不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有的觀眾愛看諜戰劇,肯定也有一部分觀眾不愛看。但是現在打開電視不論哪個台都是諜戰劇。且不說這其中濫竽充數的有多少,就算部部都是精品觀眾也會覺得厭惡。就好比我們喜歡吃魚翅燕窩,可也不能頓頓都是魚翅燕窩吧!

南方日報:那您認為當下諜戰劇如此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麥家: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諜戰劇的投資成本小,對於投資人而言它的風險又相對較低。但是我覺得做文化生意的人不能僅僅看重市場利潤,更重要的是肩負重塑人民審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的責任。

南方日報:那您覺得諜戰劇還能火多久呢?

麥家:諜戰劇的末日已經顯露,現在每個電視台都在播諜戰劇,而且良莠不齊,久而久之觀眾和創作者都會產生審美疲勞,一旦如此這個市場就會隨之萎縮。南方日報:在您看過的諜戰劇中有很多「爛」的嗎?

麥家:太多了,包括我自己寫的《風語》都有很多讓你氣憤的情節。打開電視看了45分鐘卻看得心裡窩火。有些諜戰劇的製作甚至粗糙到明明拍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卻出現了80年代的東西。這是對觀眾的不尊重。電視劇、電影跟原著有出入很正常,當然可以改,但是別往壞里改。這一點我明白沒有用,就連《風語》的劇本我都只能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製片方手裡。

南方日報:您如果不寫諜戰題材了,那下一部作品是什麼題材呢?

麥家:我想換題材想了兩年都還沒有換。因為每一個作家都有自身的局限,我就沒辦法寫出穿越劇。所以每一個作家都應該捫心自問是不是寫諜戰劇的料,不能因為諜戰火,就什麼人都來寫,這樣容易寫壞。在寫諜戰劇上,我自認是比其他作家要高明一些。不過現在即使別的題材寫不出來,我寧願不寫諜戰,在一個人人都拎著LV的年代,我就以不拿LV為榮。

我之前說過想寫愛情加武俠的題材,不過目前還是無從下筆。現在市場上流傳的我寫的諜戰劇都是過去寫的,今後再也不寫了。


推薦閱讀:

故鄉的流水線
IE的一天(2)學習曲線研究

TAG:創作 | 作家 | 生產 | 流水線 | 流水線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