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美,美在姿態
點擊題目下方"中國茶文化之旅" ↑免費訂閱,走進茶葉的世界,感受中華茶文化的淵源情懷
白茶是種極簡單自然的茶,產地也比較固定,所以白茶的品種也簡單明了。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究其工藝,白茶算一款輕微發酵茶,選用白毫特多的芽葉,以不經揉炒的特異精細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鮮葉要求「三白」,即嫩芽及兩片嫩葉均有白毫顯露。又因茶樹品種、採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如白毫銀針)和葉茶(如貢眉)。採用單芽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為芽茶,稱之為銀針;採用完整的一芽一、二葉具有濃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為葉芽,稱之為白牡丹(大白茶品種樹,以采自春茶第一輪嫩梢者品質為佳)。
白毫銀針,白茶中的仙子
白衣白裙,亭亭裊裊,在水中緩緩的舒展自己,悠悠然釋放縷縷仙香,清亮亮的茶湯如山坡上晨起的朝陽,罩著跌入凡塵的仙子,或回首或眺望,她們輕輕吐著芳蘭氣,滿心歡喜,這裡有晨霧!有甘露!一定還有早春的月光!
這就是白毫銀針,一款美麗而仙雅的茶。
白毫銀針,亦稱「銀針白毫」、「銀針」、「白毫」,是白茶中最名貴的品種。它不僅形優美,茶味更是毫香宜人。白毫銀針是肥壯針樣的白芽茶,其單芽披白色絨毛,又因其色白如銀,外形似針,也因此得「白毫銀針」的美名。
白毫銀針產於福建省福鼎、政和兩縣。
據記載,1796年清嘉慶元年,福鼎縣首用當地有性群體茶樹——菜茶壯芽創製。1885年改用選育的「福鼎大白茶」品種。1889年政和縣開始用選育的「政和大白茶」品種壯芽制銀針。
現在的白毫銀針的茶芽均系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種茶樹,因其芽肥壯,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南方茶樹「今茶之美者,其質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則新芽一發則長寸余」的原因。福鼎大白茶芽肥壯,多酚類、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鮮、香清、湯厚。
採制白毫銀針的茶樹,每年秋冬要加強肥培管理以培育壯芽。翌年採制以春茶頭一、二輪的頂芽品質最佳,到三四輪後多系側芽,較瘦小。夏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銀針原料要求,一般不採制。
白毫銀針原料採摘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一芽一葉即將其採下,然後用手指將真葉、魚葉輕輕的剝離。剝出的茶芽均勻的薄攤在水篩上(一種竹篩),不能重疊,放置於微弱的日光下或通風處,晾曬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籠以30℃—40℃文火焙至足干即可,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籠曬至全乾的,稱為毛針。毛針經篩取肥長長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稱銀針腳),並篩簸揀除葉片、碎片、雜質等,最後再用文火焙乾,趁熱裝箱。
白毫銀針芽頭肥壯,便披白毫,挺立如針,色白如銀。福鼎所產茶芽絨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白毫銀針的泡飲方法和綠茶其本相同,但由於銀針製作不做揉捻,故沖泡時茶汁不易浸出,一般3克銀針沖入200毫升的沸水,開始茶芽浮在水面,靜置5分鐘後,部分茶芽始從水面陸續沉入杯底,部分懸浮茶湯上部,此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茶里世界,茶里江山,蔚為奇觀,約10分鐘後,茶湯泛黃即可品飲,塵俗盡去,茶意悠然。
正所謂「杯掬黃杏色,塵蘊白毫香」!
白牡丹,白茶中的舞娘
在茶中翩翩起舞的一定是她,一襲綠舞裙在水中跟著水的旋律舞蹈,時起時落,只見,如影如練,是白牡丹的影。她就是白牡丹,白茶中的舞娘,一朵奇葩。
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產於福建建陽、政和、松溪、福鼎等縣的葉狀白芽茶。
1922前後研製。原料採用「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品種兩葉抱一芽鮮葉,兼采一些水仙品種茶樹芽葉共拼合。只經萎凋和烘培製成。形態自然,呈深灰綠或暗青苔色,遍布白色絨毛。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青灰色,香氣清,味鮮醇。遠銷港澳地區,外銷東南亞。
白牡丹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而制,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白牡丹的飲泡方法和綠茶無異,但是比綠茶更耐泡,而且久泡不會有苦澀味。一般為觀其形,會採用玻璃杯沖泡,可以觀色、觀形、聞香兼而有之。
壽眉,白茶中的隱者
如秋天掃起來的落葉,若午後收集起來的散陽,透亮的茶湯也似秋光,相似那片片茶葉收集來的春夏暖陽都釋放出來,浸在茶湯里,湯味也是太陽的味道,暖暖的,有芳草氣。其貌不揚的壽眉每一次總會給人一種驚喜,一種啟迪。
壽眉,是福建建陽、建甌、浦城等地的白葉茶。製法基本同「白牡丹」,唯鮮葉原料為有性群體茶樹——菜茶(福建茶區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取一芽二三葉,經萎凋焙乾而成,毫芯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味醇爽,香鮮純。主銷香港澳門等地。
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製成的白茶,稱為「貢茶」和「眉茶」。貢茶的品質優於眉茶。
其它地方的白茶:灕江春白茶和仙台白茶。灕江春白茶,亦稱「灕江象牙」。產於廣西桂林的白茶,主銷桂林,試銷香港地區。仙台白茶產於江西上饒周圩茶場,酷似「白毫銀針」,主銷江西全省各大城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