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五史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①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②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③司馬氏世典周史。④惠襄之閑,司馬氏去周適晉。⑤晉中軍隨會奔秦,⑥而司馬氏入少梁。⑦ 注①索隱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張晏雲「南方,陽也。火,水配也。水為陰,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職」。臣瓚以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揚雄﹑譙周並以為然。案:國語「黎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賦雲「黎淳曜於高辛」,則「火正」為是也。 注②集解應劭曰:「封為程國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據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遷意欲合二氏為一,故總雲「在周,程伯休甫其後」,非也。然*(後)*案*[後]*彪之序及干寶皆雲司馬氏,黎之後是也。今總稱伯休甫是重黎之後者,凡言地□舉天,稱黎則兼重,自是相對之文,其實二官亦通職。然休甫則黎之後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稱重耳。 正義括地誌云:「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 注③正義司馬彪序云:「南正黎,後世為司馬氏。」 注④索隱案:司馬,夏官卿,不掌國史,自是先代兼為史。韂宏雲「司馬氏,周史佚之後」,不知何據。 注⑤集解張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頹﹑叔帶之難,故司馬氏奔晉。」 注⑥索隱案左氏,隨會自晉奔秦,後乃奔魏,自魏還晉,故漢書雲會奔秦魏也。 注⑦索隱古梁國也,秦滅之,改曰少梁,後名夏陽。正義案春秋,隨會奔秦,其後自秦入魏而還晉也。隨會為晉中軍將。少梁,古梁國也,嬴姓,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里,是時屬晉。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韂,或在趙,或在秦。其在韂者,相中山。①在趙者,②以傳劍論顯,③蒯聵④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⑤錯孫靳,⑥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⑦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⑧葬於華池。⑨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始皇之時。蒯聵玄孫卬⑩為武信君將⑾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⑿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無澤,⒀無澤為漢巿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⒁喜生談,談為太史公。⒂

注①集解徐廣曰:「名喜也。」 注②索隱案:何法盛晉書及司馬氏系本名凱。正義何法盛晉書及晉譙王司馬無忌司馬氏系本皆雲名凱。 注③集解服虔曰:「世善傳劍也。」蘇林曰:「傳手搏論而釋之。」晉灼曰:「史記吳起贊曰『非信仁廉勇,不能傳劍論兵書』也。」索隱服虔云:「代善劍也。」 按:解所以稱傳也。蘇林雲傳作「搏」,言手搏論而釋之,所以知名也。 注④正義五怪反。如淳云:「刺客傳之蒯聵也。」 注⑤集解蘇林曰:「守,郡守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一作『蘄』。」索隱上音七各反,下音紀釁反。漢書作「蘄」。 注⑦集解文穎曰:「趙孝成時。」 注⑧索隱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陽西」。按三秦記,其地後改為李里者也。 注⑨集解晉灼曰:「地名,在鄠縣。」索隱晉灼雲在鄠縣,非也。案司馬遷碑在夏陽西北四里。正義括地誌云:「華池在同州韓城縣西南七十里,在夏陽故城西北四里。」 注⑩索隱案:晉譙國司馬無忌作司馬氏系本,雲蒯聵生昭豫,昭豫生憲,憲生卬。 注⑾集解徐廣曰:「張耳傳雲武臣自號武信君。」索隱案漢書,武臣號武信君。 注⑿索隱漢書雲項羽封卬為殷王。 注⒀索隱漢書作「毋擇」,並音亦也。 注⒁集解蘇林曰:「長安北門也。」瓚曰:「長安城無高門。」索隱案:蘇說非也。案遷碑,在夏陽西北,去華池三里。正義括地誌云:「高門原俗名馬門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十八里。漢司馬遷墓在韓城縣南二十二里。夏陽縣故城東南有司馬遷頉,在高門原上也。」 注⒂集解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瓚曰:「百官表無太史公。茂陵中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雲「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作,其實亦遷之詞,而如淳引韂宏儀注稱「位在丞相上」,謬矣。案百官表又無其官。且修史之官,國家別有著撰,則令郡縣所上圖書皆先上之,而後人不曉,誤以為在丞相上耳。正義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又雲「卒三歲而遷為太史公」,又雲「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又雲「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觀此文,虞喜說為長。乃書談及遷為「太史公」者,皆遷自書之。漢舊儀雲「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韋昭﹑桓譚之說皆非也。以桓譚之說釋在武本紀也。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①受易於楊何,②習道論於黃子。③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閑,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④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注①正義天官書雲「星則唐都」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菑川人。」 注③集解徐廣曰:「儒林傳曰黃生,好黃老之術。」 注④正義布內反。顏云:「悖,惑也。各習師書,惑於所見也。」 易大傳:①「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②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③而觽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④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⑤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⑥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⑦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⑧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⑨絀聰明,⑩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注①集解張晏曰:「謂易繫辭。」正義張晏雲「謂易繫辭」。案:下二句是繫辭文也。 注②索隱案:六家同歸於正,然所從之道殊塗,學或有傳習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注③集解徐廣曰:「一作『詳』。」駰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葉也」。 索隱案:漢書作「大詳」,言我觀陰陽之術大詳。而今此作「祥」,於義為疏也。 正義顧野王云:「祥,善也,吉凶之先見也。」 注④正義言拘束於日時,令人有所忌畏也。 注⑤正義韋云:「墨翟之術也,尚儉,後有隨巢子傳其術也。」 注⑥索隱篃音遍。篃循,言難盡用也。 注⑦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必也正名乎」。案:名家知禮亦異數,是儉也;受命不受辭,或失其真也。 注⑧索隱贍音巿艷反。漢書作「澹」,古今字異也。 注⑨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去羨也。」 注⑩索隱如淳曰:「『不尚賢』,『絕聖□智』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①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注①集解張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蓺為法。六蓺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①土階三等,茅茨不翦,②采椽不刮。③食土簋,④啜土刑,⑤糲粱之食,⑥藜霍之羹。⑦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⑧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注①索隱案:自此已下韓子之文,故稱「曰」。 注②正義屋蓋曰茨,以茅覆屋。 注③索隱韋昭云:「采椽,櫟榱也。」正義採取為椽,不刮削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一作『塯』。」駰案:服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注⑤正義顏云:「簋,所以盛飯也。刑,所以盛羹也。土謂燒土為之,□瓦器也。」 注⑥集解張晏曰:「一斛粟,七崗米,為糲。」瓚曰:「五斗粟,三斗米,為糲。音剌。」韋昭曰:「糲,壇也。」索隱服虔云:「糲,麤米也。」三倉云:「粱,好粟。」正義糲,麤米也,脫粟也。粱,粟也。謂食脫粟之麤飯也。 注⑦正義藜,似藿而表赤。藿,豆葉也。 注⑧正義以桐木為棺,厚三寸也。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①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注①索隱案:禮,親親父為首,尊尊君為首也。 名家苛察繳繞,①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②此不可不察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繳音近叫呼,謂煩也。」如淳曰:「繳繞猶纏繞,不通大體也。」 注②集解晉灼曰:「引名責實,參錯交互,明知事情。」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①其實易行,②其辭難知。③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④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⑤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⑥有度無度,因物與合。⑦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⑧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⑨髃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⑩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⑾光耀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⑿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注①正義無為者,守清凈也。無不為者,生育萬物也。 注②正義各守其分,故易行也。 注③正義幽深微妙,故難知也。 注④正義任自然也。 注⑤集解韋昭曰:「因物為制。」 注⑥正義因時之物,成法為業。 注⑦正義因其萬物之形成度與合也。 注⑧索隱「故曰聖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綱」,此出鬼谷子,遷引之以成其章,故稱「故曰」也。正義言聖人教夡不朽滅者,順時變化。 注⑨正義言因百姓之心以教,唯執其綱而已。 注⑩集解徐廣曰:「音款,空也。」駰案:李奇曰「聲別名也」。索隱窾音款。漢書作「款」。款,空也。故申子云「款言無成」是也。聲者,名也。以言實不稱名,則謂之空,空有聲也。 注⑾正義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氣*(神者)*之蝄也。 注⑿集解韋昭曰:「聲氣者,神也。枝體者,形也。」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①耕牧河山之陽。②年十歲則誦古文。③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④窺九疑,⑤浮於沅﹑湘;⑥北涉汶﹑泗,⑦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困鄱﹑薛﹑⑧彭城,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⑨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馮翊夏陽縣。」駰案:蘇林曰「禹所鑿龍門也」。正義括地誌云:「龍門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里。其山更黃河,夏禹所鑿者也。龍門山在夏陽縣,遷即漢夏陽縣人也,至唐改曰韓城縣。」 注②正義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龍門山南也。 注③索隱案:遷及事伏生,是學誦古文尚書。劉氏以為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是亦名古文也。 注④集解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閑雲禹入此穴。」 索隱越絕書云:「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張勃吳錄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上有孔,號曰禹穴也。」正義括地誌云: 「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槵也,在會稽縣東南十八里。 吳越春秋雲『禹案黃帝中經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夢見繡衣男子自稱玄夷倉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於黃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發石。」禹乃登宛委之山,發石,乃得金簡玉字,以水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史遷雲『上會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注⑤索隱山海經云:「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泉,在營道南,其山九峰皆相似,故曰九疑。」張晏云:「九疑舜葬,故窺之。」尋上探禹穴,蓋以先聖所葬處有古冊文,故探窺之,亦搜采遠矣。正義九疑山在道州。 注⑥正義沅水出朗州。湘水出道州北,東北入海。 注⑦正義兩水出兗州東北而南歷魯。 注⑧集解徐廣曰:「嶧音亦,縣名,有山也。鄱音皮。鄒﹑鄱﹑薛三縣屬魯。」 索隱鄱本音蕃,今音皮。案:田篋魯記雲「靈帝末,有汝南陳子游為魯相。子游,太尉陳蕃子也,國人諱而改焉」。若如其說,則「蕃」改「鄱」,鄱皮聲相近,後漸訛耳。然地理志魯國蕃縣,應劭曰邾國也,音皮。正義鄒,縣名。 嶧,山名。嶧山在鄒縣北二十二里,地近曲阜,於此行鄉射之禮。括地誌云:「徐州滕縣,漢蕃縣,音翻。漢末陳蕃子逸為魯相,改音皮。田篋魯記曰『靈帝末,汝南陳子斿為魯相,陳蕃子也,國人為諱而改焉』。」 注⑨集解徐廣曰:「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 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①不得與從事,②故發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於河洛之閑。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③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注①集解徐廣曰:「摯虞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陽。」索隱張晏云:「自陝已東,皆周南之地也。」 注②正義與音預。 注③集解駰案:年表魯哀公十四年獲麟,至漢元封元年三百七十一年。 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①紬史記②石室金匱之書。③五年而當太初元年,④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曆始改,建於明堂,諸神受紀。⑤ 注①索隱博物志:「太史令茂陵顯武里大夫司馬遷,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 注②集解徐廣曰:「紬音抽。」索隱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徐廣音抽。小顏云:「紬謂綴集之也。」 注③索隱案: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 注④集解李奇曰:「遷為太史後五年,適當於武帝太初元年,此時述史記。」 正義案:遷年四十二歲。 注⑤集解徐廣曰:「封禪序曰『封禪則萬靈罔不禋祀』。」駰案:韋昭曰「告於百神,與天下更始,著紀於是」。索隱虞喜志林云:「改歷於明堂,班之於諸侯。諸侯髃神之主,故曰『諸神受紀』。」孟康云:「句芒﹑祝融之屬皆受瑞紀。」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①『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②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③ 注①索隱先人謂先代賢人也。正義太史公,司馬遷也。先人,司馬談也。 注②索隱按:孟子稱堯舜至湯五百餘歲,湯至文王五百餘歲,文王至孔子五百餘歲。按:太史公略取於孟子,而楊雄﹑孫盛深所不然,所謂多見不知量也。 以為淳氣育才,豈有常數,五百之期,何異瞬息。是以上皇相次,或有萬齡為閑,而唐堯﹑舜﹑禹比肩並列。降及周室,聖賢盈朝;孔子之沒,千載莫嗣,安在於千年五百乎?具述作者,蓋記注之志耳,豈聖人之倫哉。 注③索隱讓,漢書作「攘」。晉灼云:「此古『讓』字,言己當述先人之業,何敢自嫌值五百歲而讓也。」 上大夫壺遂①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②『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③之中,以為天下儀錶,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④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⑤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⑥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經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秋辯是非,故長於治人。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 ⑦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⑧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⑨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一一]夫不通禮義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⑿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 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注①索隱案:遂為詹事,秩二千石,故為上大夫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仲舒也。」 注③索隱案:是非謂曪貶諸侯之得失也。 注④索隱案:孔子之言見春秋緯,太史公引之以成說也。空言謂曪貶是非也。 空立此文,而亂臣賊子懼也。 注⑤索隱案:孔子言我徒欲立空言,設曪貶,則不如附見於當時所因之事。 人臣有僭侈篡逆,因就此筆削以曪貶,深切著明而書之,以為將來之誡者也。 注⑥索隱公羊傳曰「善善及其子孫,惡惡止其身」也。 注⑦集解張晏曰:「春秋萬八千字,當言『減』,而雲『成數』,字誤也。」駰謂太史公此辭是述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經傳凡有四萬四千餘字,故云「文成數萬」也。不得如張議,但論經萬八千字,便謂之誤。索隱案:張晏曰「春秋萬八千字,此雲『文成數萬』,字誤也」。裴駰以遷述仲舒所論公羊經傳,凡四萬四千,故云「數萬」,又非也。小顏雲「史遷豈以公羊傳為春秋乎」?又春秋經一萬八千,亦足稱數萬,非字之誤也。 注⑧索隱案:弒君亡國及奔走者,皆是失仁義之道本耳。已者,語終之辭也。 注⑨集解徐廣曰:「一雲『差以毫釐』,一雲『繆以千里』。」駰案:今易無此語,易緯有之。 注⑩正義其心實善,為之不知義理,則陷於罪咎。 注⑾集解張晏曰:「趙盾不知討賊,而不敢辭其罪也。」 注⑿正義顏云:「為臣下所干犯也。一雲違犯禮義。」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①不然。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曪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②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③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臣下百官力誦聖德,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 注①集解晉灼曰:「唯唯,謙應也。否否,不通者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受天命清和之氣。」正義於音烏。顏云:「於,嘆辭也。 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教化清也。」 注③集解應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門來服從也。」如淳曰:「款,寬也。 請除守塞者,自保不為寇害。」正義重譯,更譯其言也。 於是論次其文。七年①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②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③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⑤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⑥自黃帝始。 注①集解徐廣曰:「天漢三年。」正義案:從太初元年至天漢三年,乃七年也。 注②正義太史公舉李陵,李陵降也。 注③索隱案:謂其意隱微而言約也。正義詩﹑書隱微而約省者,遷深惟欲依其隱約而成其志意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在湯陰。」 注⑤正義即呂氏春秋也。 注⑥集解張晏曰:「武帝獲麟,遷以為述事之端。上紀黃帝,下至麟止,猶春秋止於獲麟也。」索隱服虔云:「武帝至雍獲白麟,而鑄金作麟足形,故云『麟止』。遷作史記止於此,猶春秋終於獲麟然也。」史記以黃帝為首,而雲「述陶唐者」,案五帝本紀贊雲「五帝尚矣,然尚書載堯以來。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故述黃帝為本紀之首,而以尚書雅正,故稱「起於陶唐」。 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①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台;②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③第一。 注①集解徐廣曰:「顓頊,帝嚳,堯,舜。」 注②索隱台音怡。悅也。或音胎,非也。 注③索隱應劭云:「有本則紀,有家則代,有年則表,有名則傳。」 維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際,德流苗裔;夏桀淫驕,乃放鳴條。作夏本紀第二。 維契①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說,乃稱高宗;帝辛湛湎,諸侯不享。作殷本紀第三。 注①正義音薛也。 維□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實撫天下;幽厲昏亂,既喪酆鎬;陵遲至赧; 洛邑不祀。作周本紀第四。 維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義,悼豪之旅;①以人為殉,詩歌黃鳥;昭襄業帝。作秦本紀第五。 注①索隱案:豪□「崤」之異音。旅,師旅也。正義穆公封崤山軍旅之屍。 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①維偃干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二世受運,子嬰降虜。作始皇本紀第六。 注①集解徐廣曰:「嚴安上書,銷其兵鑄以為鍾鐻也。」索隱下音巨。鐻,鍾也。 秦失其道,豪桀並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殺慶救趙,①諸侯立之;誅嬰背懷,天下非之。作項羽本紀第七。 注①集解徐廣曰:「宋義為上將,號慶子冠軍。」 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 作高祖本紀第八。 惠之早霣,①諸呂不台;②崇強祿﹑產,諸侯謀之;殺隱幽友,③大臣洞疑,④遂及宗禍。作呂太后本紀第九。 注①正義音殞。 注②集解徐廣曰:「無台輔之德也。一曰怡,懌也,不為百姓所說。」索隱徐廣音胎,非也。案:一音怡,此贊本韻,則怡懌為是。 注③集解徐廣曰:「趙隱王如意,趙幽王友。」 注④索隱案:洞是洞達為義,言所共疑也。 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蠲除肉刑,開通關梁,廣恩博施,厥稱太宗。作孝文本紀第十。 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第十一。 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維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本於茲,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厲之後,周室衰微,諸侯專政,春秋有所不紀;而譜牒經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強國相王;以至於秦,卒並諸夏,滅封地,擅其號。作六國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發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閑,天下三嬗,事繁變觽,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漢興已來,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強弱之原雲以世。①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雲已』也。*(天)*漢序*[傳]*曰:『敞﹑義依霍,庶幾雲已』。」索隱案:踵謂繼也。「以」字當作「已」,「世」當作「也」,並誤耳。雲,已,也,皆語助之辭也。正義言漢興已來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能明其嗣,有司無所踵繼其後,乃雲強弱之原雲以世相代,*(相)*不能有所錄紀也。 維高祖元功,輔臣股肱,剖符而爵,澤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殺身隕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閑,維申功臣宗屬爵邑,作惠景閑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征伐夷蠻,武功爰列。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諸侯既強,七國為從,子弟觽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其埶銷弱,德歸京師。 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維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不賢者彰其事。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樂者,所以移風易俗也。自雅頌聲興,則已好鄭韂之音,鄭韂之音所從來久矣。 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①比樂書以述來古,②作樂書第二。 注①集解徐廣曰:「樂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則遠方殊俗莫不懷柔向化也。」 注②索隱案: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 非兵不強,①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②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③太公﹑孫﹑吳﹑王子④能紹而明之,切近世,極人變。作律書第三。 注①索隱案:此律書之贊而雲「非兵不強」者,則此「律書」既「兵書」也。 古者師出以律,則凡出軍皆聽律聲,故云「聞聲效勝負,望敵知吉凶」也。 注②索隱黃帝有版泉之師,湯﹑武有鳴條﹑牧野之戰而克桀﹑紂。 注③正義古者師出以律,凡軍出皆吹律聽聲。律書雲「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敵知吉凶,聞聲效勝負」。故云「司馬兵法所從來尚矣」乎? 注④集解徐廣曰:「王子成甫。」 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更相治,閑不容翲忽。①五家之文怫異,②維太初之元論。作曆書第四。③ 注①索隱案:忽者,總文之微也。翲者,輕也。言律歷窮陰陽之妙,其閑不容絲忽也。言「翲」,恐衍字耳。正義翲,匹遙反,今音匹沼反。字當作「秒」。 秒,禾芒表也。忽,一蠶口出絲也。言律歷相治之閑,不容比微細之物也。 注②索隱怫音悖,一音扶物反。怫亦悖也。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異不同也。正義五家謂黃帝﹑顓頊﹑夏﹑殷﹑周之歷,其文相戾,乖異不同,維太初之元論歷律為是,故曆書自太初之元論之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論,一作『編』。」 星氣之書,多雜禨祥,不經;推其文,考其應,不殊。比集論其行事,驗於軌度以次,作天官書第五。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①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作封禪書第六。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答應』。」 維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決瀆通溝。作河渠書第七。 維幣之行,①以通農商;其極則玩巧,②併兼茲殖,爭於機利,去本趨末。 作平準書以觀事變,第八。 注①索隱維獘之行。上獘音「幣帛」之「幣」,錢也。 注②索隱杬巧,上五官反;下苦孝反。 太伯避歷,江蠻是適;文武攸興,古公王跡。闔廬弒僚,賓服荊楚;夫差克齊,子胥鴟夷;信嚭親越,吳國既滅。嘉伯之讓,作吳世家第一。 申﹑呂肖矣,①尚父側微,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髃公,繆權於幽;②番番黃髮,③爰饗營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田闞爭寵,姜姓解亡。④嘉父之謀,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注①集解徐廣曰:「肖音痟。痟猶衰微。」索隱案:徐廣注肖音痟,痟猶衰微,其音訓不可知從出也。今案:肖謂微弱而省少,所謂「申呂雖衰」也。正義肖音痟。呂尚之祖封於申。申﹑呂后痟微,故尚父微賤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繆,錯也,猶雲纏結也。權智潛謀,幽昧不顯,所謂太公陰謀。」索隱案:繆謂綢繆也,音亡又反。又謂太公綢繆,為權謀於幽昧不明著,謂太公之陰謀也。正繆音武彪反。言呂尚綢繆於幽權之策,謂六韜﹑三略﹑陰符﹑七術之屬也。 注③集解番音婆。毛萇雲「番番,威勇武貌」也。案:黃髮,言老人發白而更黃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闞,一雲『監』。解,一作『遷』。」 依之違之,周公綏之;憤發文德,天下和之;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是獨何哉?三桓爭強,魯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東土。燕*(易)**[噲]*之禪,①乃成禍亂。嘉甘棠之詩,作燕世家第四。 注①索隱謂王噲禪其相子之,後卒危亂也。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殺鮮放度,①周公為盟;大任十子,②周以宗強。嘉仲悔過,③作管蔡世家第五。 注①索隱案:系家雲管叔名鮮,蔡叔名度,霍叔名處也。 注②索隱太任,文王妃。十子,伯邑考﹑武王﹑管﹑蔡﹑霍﹑魯﹑韂﹑毛﹑桞﹑曹是也。 注③正義蔡叔度之子蔡仲也。 王后不絕,舜禹是說;維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陳□,楚實滅之。 齊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陳□世家第六。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及朔之生,韂頃不寧;①南子惡蒯聵,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戰國既強,韂以小弱,角獨後亡。喜彼康誥,作韂世家第七。 注①索隱韂頃公也。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傷於泓,①君子孰稱。景公謙德,熒惑退行。剔成暴虐,②宋乃滅亡。喜微子問太師,作宋世家第八。 注①正義泓,水名。公羊傳云:「宋與楚人期戰於泓之陽,宋師大敗,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禮,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一雲『偃』,宋剔成君生偃。」索隱上音帿成。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①卒滅武公。驪姬之愛,亂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專權,②晉國以秏。嘉文公錫珪鬯,作晉世家第九。 注①正義謂晉穆侯太子名仇,少子名成師也。 注②正義智伯,范,中行,韓,魏,趙。 重黎業之,吳回接之;殷之季世,粥子牒之。周用熊繹,熊渠是續。庄王之賢,乃復國陳;①既赦鄭伯,班師華元。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並於秦。嘉庄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注①正義楚莊王都陳。 少康之子,實賓南海,①文身斷髮,黿釧②與處,既守封禺,③奉禹之祀。句踐困彼,乃用種﹑蠡。嘉句踐夷蠻能修其德,滅強吳以尊周室,作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注①正義吳越春秋云:「啟使歲時祭禹于越,立宗廟南山之上,封少康庶子無餘于越,使祠禹,至句踐遷都山陰,立禹廟為始祖廟,越亡遂廢也。」案:今禹廟在會稽山下。 注②索隱蚖釧﹑元鼉二音。 注③集解徐廣曰:「封禺山在武康縣南。」 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祭仲要盟,鄭久不昌。子產之仁,紹世稱賢。三晉侵伐,鄭納於韓。嘉厲公納惠王,作鄭世家第十二。 維驥騄耳,乃章造父。趙夙事獻,衰續厥緒。①佐文尊王,卒為晉輔。襄子困辱,乃禽智伯。主父生縛,餓死探爵。王遷辟淫,良將是斥。嘉鞅討周亂,作趙世家第十三。

推薦閱讀:

張慶利:《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太史公曰」發微
八字格局專旺,犯之必應災!(案例) – 楊易德算命史記
《史記》(魏連科 註譯)
史記.天官書-白話正史天文志- 天文知識 - 牧夫天文論壇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TAG: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