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法華經)(白話)(11-20)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時在釋迦牟尼佛前面,現出七寶之塔,高五百由旬,寬二百五十由旬。此塔從下湧出,慢慢上升,最後停住在虛空之中。在寶塔上面,有種種無價寶物裝飾著。在寶塔的四周,有五千欄杆,千萬個龕室以及無數幢、幡作為莊嚴之飾。在寶塔上面還垂掛著珍貴的瓔珞和億萬個寶玲。寶塔的四面皆發出多摩羅跋·檀香味,香氣隨風飄散,充滿了整個世界。塔上所有的寶幡、寶蓋皆用黃金、白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等七種寶物合成,這些寶幡、寶蓋個個高聳雲霄,直達四大天王的宮殿。天主帝釋率三十三天神降下曼陀花,供養這座寶塔。其餘一切天眾、龍眾、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以及人非人等億萬天神,用其所有一切妙花、妙香、瓔珞、寶幡、寶蓋以及種種伎樂供養寶塔,並盡情禮拜、讚頌這座寶塔。這時,寶塔中發出了宏亮的聲音,讚歎道:「善哉!善哉!世尊能以最平等的大智慧來教化菩薩,十方諸佛保護你為大眾講說《法華經》。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世尊所說之言皆是真實不虛的。」

這時,法會中的比丘、比丘尼以及男女居士看見這座巨大的寶塔停留在空中,又聽見塔中發出的聲音,都感到十分歡喜,也覺得非常奇怪,他們從來出沒有見到這樣的情景。於是,四眾弟子們從各自座位上站起來,恭恭敬敬地合起雙掌,退到一旁等待解釋這個問題。就在這時,有一位名叫大樂說的大菩薩,明白所有天神、人類和阿修羅等眾生心中所懷疑的問題。於是他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為什麼會有些寶塔從地下湧出而留住於空中?為什麼會從寶塔之中發出這種聲音?」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樂說菩薩:「這座寶塔之中有如來佛的全身舍利。這位如來佛是過去世東方無量個世界之外一個名叫寶凈佛國中的一位佛,名號多寶。該在未成佛之前修行菩薩道時,曾發下宏大的誓願:『我若能成佛,在滅度之後,於十方所有國土之中,凡是有佛演說《妙法蓮華經》地方,我的塔廟因為聽聞這部經的緣故,會從地下湧出而現於說法者的面前,為他作證,為他讚美。』這位多寶佛後來證果成佛,在他臨入涅盤時,當著天神和人類大眾的面,對所有比丘們說:『我滅度之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建起一座大塔。』多寶如來佛以其不可思議的神通和願力,在十方世界任何一個有講說《法華經》的地方,他的寶塔都會從地下湧出,現於其前,而他則置身塔中,稱讚這位宣說《法華經》的佛:『善哉!善哉!大樂說,今天,多寶如來佛的真身寶塔因為聽到我在宣說《法華經》,所以從地下湧出,並讚歎道:『善哉!善哉!』」

這時,大樂說菩薩因為以如來神力加持的緣故,故而代表大眾向釋迦牟尼佛清法,說道:「世尊!我們大家都希望能瞻仰多寶如來佛全身寶相。」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樂說菩薩:「這位多寶佛大往昔未成佛以前還發過一個深重的大願:『假使我的寶塔為聽《法華經》的緣故,出現於諸佛面前時,有哪位佛想將我的全身示現給法會中的四眾弟子的話,這位佛就必須將他在十方世界中說法的所有分身佛全部集合在一處,然後,我的全身才出現於四眾面前。』大樂說,我所有的分身佛如今都在十方各個世界中講經說法,現在應當召集他們都來這裡。」大樂說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也很想見到您的分身諸佛,以使我們能禮拜、供養這些分身佛。」

這時,釋迦牟尼佛從兩眉之間放出一道白毫相光,即刻照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條恆河中所有沙數之多的國土諸佛。所有這些國土皆玻璃為地,以各種寶樹和寶衣作為裝飾,到處掛著寶幔,上面覆蓋著羅網,非常莊嚴和華麗。各國均有無數億菩薩。這些國土上的分身如來佛都以其宏亮微妙的生聲音演說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中,大家還看見無數億菩薩遍滿諸國,他們都在為眾演說佛法。東方諸佛國如此,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方、下方,凡是釋迦牟尼佛白毫相光所照耀的地方也都是如此。這時,十方一切佛各自對其座下的菩薩們說:「善男子!我現在應該去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那裡,並且供養多寶如來的舍利寶塔。」

就在這時,充滿惡濁的娑婆世界,因釋迦牟尼佛的巨大神力而頓時變得無比清凈。整個大地全由玻璃鋪成,行行七寶之樹將大地點綴得莊嚴華麗,條條大道四通八達,大道兩側攔著黃金作成的繩子。既沒有聚落、村營、城邑,也沒有大海、江河、山川、林藪。到處燃燒著巨大的寶香,遍地開放著曼陀羅花,花上還蓋著寶網、寶幔,並懸掛著寶玲。唯獨留下在法華會上聽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大眾,其餘的天眾和人民全轉移到其它國土去了。這時,釋迦牟尼佛所有分身的十方諸佛,各帶一位大菩薩作為侍者,一同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各自在菩提樹下止步。這些菩提樹每個均高五百由旬,菩提樹的枝葉和花果均非常茂盛。每個樹下都有獅子座,座高五百由旬。這些寶座也都用各種名貴的七寶裝校一新。十方分身佛來到菩提樹下後,便都在獅子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一樹連一樹,一座接一座,布滿了整個大千世界。即使如此,在釋迦牟尼佛所住的東方世界中分身諸佛尚有未能入座者,何況其它九方諸國土中的分身佛呢!

這時釋迦牟尼佛見大千世界已坐滿諸佛,而許多分身佛依然無座可坐,於是,為了全部容納所有的分身佛,釋迦牟尼佛便運用其巨大的神通之力,在寶塔周圍八個方向各變出二百萬億那由他個國土,並使這些國土清凈莊嚴,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以及阿修羅等四道眾生,其它兩道眾生即天是以琉璃為地,用各種寶樹來作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和花果依次嚴飾,美觀大方。每棵樹下均有一獅子寶座,座高五百由旬,不但高大雄偉,而且全裝飾著各種各樣的珍寶,顯得十分華麗。這些國土之中,也沒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各種高山峻岭,所有國土均連成一片,相通無阻,成為一個完整的佛國大地,極其平坦,極其規正。眾寶交絡的露幔覆蓋在這無邊無垠的大地上。除此之外,到處還懸掛著各種寶幡和寶蓋,燃燒著各種巨大的寶香,還有天神們所散的寶花更是鋪天蓋地,非常美麗壯觀。

釋迦牟尼佛為了使十方所有分身的化佛來到後有座位可坐,又在八方各變化出二百萬億那由他個國土,個個聖潔而清凈,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種惡道眾生,也沒有多怒好鬥沒有天福的阿修羅眾,其它兩道眾生即各種天神和人民都被搬到其它國土去了。這次新變化出的國土也是以琉璃為地,寶樹來作莊嚴點綴。這些寶樹高五百由旬,皆用珍寶精心裝飾,珠光寶氣,十分美觀。這些國土上也沒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高山峻岭,所以,各國連成一片,成為一個佛國世界。整個大地平坦規正。眾寶交織而成的露幔覆蓋在大地之上,寶幡、寶蓋到飄懸,大寶之香遍地燃燒,諸天神所散下的寶花鋪天蓋地。

這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身的化佛,在成百上千以至億萬那由他條恆河之沙數那麼多的國土中說法教化眾生,他們皆辭別大眾來到釋迦牟尼佛這裡集會,坐在寶塔的八方。這時,每一方各有四百萬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每一國土之中都充滿了釋迦牟尼佛分身的化佛。

這時,十方分身諸佛各在菩提寶樹下面坐於獅子寶座之上,他們都派遣侍者去問候釋迦牟尼佛。諸佛手捧寶花交給侍者,囑咐他們說:「善男子!你到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代我這樣說:『世尊!近來身體健康吧!心情愉快吧!氣力充沛吧!安穩舒適吧!世尊痤下的菩薩及聲聞大眾也都好吧!』問候完之後,你再將這些寶花奉獻於佛,作為供養,並對釋迦牟尼佛說:『某某佛願您打開這座塔,瞻仰多寶如來的德相。』」十方諸佛都是這樣派遣使者的。這時,釋迦牟尼佛看見自己所分身的所有化身都已集合而來,個個坐在獅子寶座上,也聽到所有這些佛都想打開多寶佛塔的心聲,於是,他立即從座位上起來,住立於虛空之中。這時,所有四眾弟子都站起身來,恭敬合掌,一心觀看著釋迦牟尼佛。

接著,釋迦牟尼佛用他的右手指打開七寶佛塔的門戶,只聽一聲巨響,猶如卻關鑰打開大城門一樣。頓時,所有大眾都看見了多寶如來。多寶如來坐在寶塔之中的獅子座上,佛身完整無缺,安然無恙猶如入定一般安詳自在。這時,又聽見多寶如來說道:「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請你快點宣說《妙法蓮華經》,我就是為了聽你說這部經才來到這裡的。」這時,四眾弟子看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前已經滅度的多寶如來說出這樣的話語,莫不慨嘆這般景象的稀奇難得,他們將各種天寶和天花散在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身上。這時,多寶佛在寶塔中將他所坐的獅子座讓出一半給釋迦牟尼佛,說道:「釋迦牟尼佛!你可以坐到這個獅子座上。」於是,釋迦牟尼佛進入多寶佛塔之中,同多寶佛共坐一座,盤腳打坐。這時,大眾看見現兩位如來佛同坐七寶塔中的獅子座上,結跏趺坐,非常親近,於是都產生了這種念頭:「二位如來佛坐在又高又遠的寶塔之中,我們看不清楚,聽不清楚,惟願如來慈悲,用大神通之力,將我們這些參加法會的大眾都接到虛空中去。」 釋迦牟尼佛了知大眾之心,他立即以其神通之力,把眾人全接到虛空之中,並以其宏亮深遠的嗓音普告四眾弟子們說:「誰能在這個惡濁充滿、眾苦煎熬的娑婆世界中廣泛宣說《妙法蓮華經》,現在正是時候。因為我釋迦牟尼佛不久將入涅盤,我想將這部《妙法蓮華經》託付於人,希望有人能擔此大任,使這部微妙之法永遠流傳於世!」

這時,釋迦牟尼佛想複述其義,便又以偈頌形式說道:

「多寶如來是眾聖之主和一切世間最尊貴的人。他雖然已在無量劫前就已滅度,住在多寶佛塔中,可是為了聽這部《妙法蓮華經》,他尚且來到耆闍崛山的法華會上,諸位怎麼就不精勤修持佛法呢?多寶佛自從滅度以來,已有無數無量劫了,可是由於《法華經》確實是太遭遇了,所以,他仍到處聽法。這位在往昔時曾發過大願:『我滅度以後,無論何處佛講 《妙法蓮華經》,我都會去聽法,並作為證明。』另外,我分身的無數化佛多如恆河之沙,他們為了聽聞《法華經》,並瞻仰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各自都捨棄了自己的妙土和眾弟子,捨棄了天眾、人民和龍神的各種供養,來到了這裡,以使佛法永遠流傳世間。我釋迦牟尼佛為了給我的分身諸佛安置座位,用神通之力將無量眾生轉移到其它國王,使這個國土變得極為清凈。十方諸佛各到菩提寶樹下,這些菩提樹個個精心裝飾,美觀華麗,如同清澈明凈的水池有蓮花作為莊嚴一樣。在每棵菩提寶樹下面,都有一個獅子寶座,分身諸佛都坐寶座上面。每個寶座都用七寶裝飾,閃閃發光,猶如黑暗之中燃起了巨大的火炬。分身諸佛的身上皆發放出一種微妙的香氣,這種香氣芬芳撲鼻,瀰漫了十方所有的國土。這些國土上的眾生幸蒙這種香氣的熏染,個個喜不自勝,由此都下定了追求佛道的決心。分身諸佛利用這種權巧方便之法,以使佛的正法永久流傳於世。」

釋迦牟尼佛又以偈語形式告訴所有大眾說:「在我滅度之後,誰能發願受持此經、讀誦此經、宣說此經、現在應當在多寶如來座前和分身諸佛座前,自我宣誓。這位多寶佛雖然久已滅度,可是仍以他的大誓願在寶塔中作大師子吼。你們今日發誓,多寶如來和我以及聚在此的我的化身佛都會知道你們所發誓願的意思,並將護持你們專心修道。各位佛的弟子!誰能有護法之心,就當發下最大的誓願,令《妙法蓮華經》的法恆久流傳於世。假使有人能護持此經妙法,就等於是供養我和多寶如來。這位多寶如來雖然身處寶塔之中,可是為了聽聞《妙法蓮華經》並為此經法作證,他時常游於十方世界。你們若能發心供養《妙法蓮華經》,就等於供養我所分身的一切化佛,也就等於莊嚴一切國土,光飾一切世界。假使能解說《妙法蓮華經》,就能見到我身和多寶佛身以及我的一切分身化佛。」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各位善男子!你們各自都要認真地想一想,受持、講說《妙法蓮華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們各位應當發下宏大的誓願。除《妙法蓮華經》外,其餘的經典多如恆河之沙。即使演說這麼多的經典,也不算是一件難事。假使舉起須彌山,將其拋擲到他方無數個佛土之中,也是不難的。即使以腳趾來挪動大千世界,將其踢到遙遠的他國,這也是不難的。假使站立在三界之中最高的有頂天中,為眾生演說其餘無量無數的經典,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在佛滅度之後的惡濁世界中,能為眾生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假使有人神通廣大,手把虛空到處遊行,這件事還不算出奇,可以辦到。可是如果有人在我滅度之後自己書寫、受持這部《法華經》,或者令人書寫此經,這便不容易作到了。假若有人將整個大地放在腳指甲上,然後飛升到大梵天中,這也不算太難。而在佛滅度之後,如果有人能在這個惡濁的世界中,短暫地讀一讀這部《妙法蓮華經》,這就難了。假使在劫燃燒的時候,有人背著乾草進入熊熊大火而不被火所燒,這也是不能作到的。如果有人在我滅度之後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為另外一個人講說,這便是很難的事了。假使有人受持八萬四千法藏,以全部的十二種經為眾人演說,使聽法者獲得六種神通,即使如此,這也不算太難的事。但在我滅度之後,如果有人聽聞、受持此經,尋問此經的微妙義趣,這便是一件很難的事了。假若有人講經說法,使無數恆河之沙數那麼多的眾生都獲得阿羅漢果位,具備六種神通之力,雖有這麼大的功德,可還不算是難事。如果有人能在我滅度之後奉持《妙法蓮華經》,這才是一件很難的事。

「我釋迦牟尼佛為了教化眾生皆成佛道,所以,從開始到現在,我於無量佛國之中,廣說各種經典,但在所有這些經典之中,只有這部《妙法蓮華經》才是至高無上的經典。如果有人能受持此經,就是受持佛的真身。各位善男子!在我滅度之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現在就應當在佛的面前,親自宣誓。這部《妙法蓮華經》很難受持,若有人能暫時受持,我便會非常高興,其它諸佛也會十分歡喜的。這樣的人將受到諸佛的讚歎,如是之人就勇猛精進不懈怠,就是嚴持戒律不放逸,就是修行十二種頭陀苦行,他們必將很快證得至高無上的佛道。若有人能在來世讀誦、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此人便是真正的佛弟子,便是達到了最純淳的善地。在佛滅度以後,誰能理解《法華經》的妙義,誰便是諸天神和人類的眼睛。在邪惡恐懼的世界中,如果有人能在須臾之間講說《法華經》,那麼,一切天神和人民都應當供養他。」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各位菩薩以及天神和人間的四眾弟子們說:「我在過去無量劫中,為追求《法華經》的妙理,而精進不息,始終未生出絲毫懈怠和疲倦之心。在許許多多劫中,我常轉生為人間的國王,但我不貪俗世之欲,誓願求證至高無上的智慧,毫不變心,毫不後退。為了圓滿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守、般若等六種度脫法門,我勤行布施,心無吝惜。無論是象、馬、七寶,還是國家城池;無論是妻子兒女,還是奴婢僕從,甚至連自己的頭、眼、髓、腦、身子、肉、手、足等都願拿出布施,毫不吝惜自己的身軀性命。那時的人民,壽命無邊無量。我為了追求正法,捨棄王位,把所有的權力交給太子,然後擊鼓宣布:「我要到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佛法,我就終身侍奉他,供養他、跟著他。」那時,有一位仙人來對國王說:「我有一部大乘經,名叫《妙法蓮華經》,你若能不違於我,我就會為你宣說。」身為國王的我,一聽此言,歡喜跳躍,便方即跟隨仙人,供給他的一切所需。在那些時日里,我采果、挑水、拾柴、做飯、甚至以自己的身體當作仙人的床座,毫無厭倦和疲憊之感。如此長達一千年,為了求得正法而殷勤奉事、供養這位仙人,使其豐衣足食,要啥有啥,毫無匱乏。」

講完這個故事後,釋迦牟尼佛又以偈頌形式複述道:

「回想起我過去劫時,為了追求無上大法,所以雖身居國王之位,但無意於五欲之樂,於是用椎擊鐘普告四方說:『哪位有大乘之法,若能為我解說,我將終身作他的奴僕。』當時有一位阿私仙人來對大王說:『我有一部最微妙的法,是極為稀奇難得的。你若能依我所教,如法修行,我就為你解說。』國王一聽,心中充滿喜悅,便方即跟隨仙人,供給他的一切所需,砍柴、摘果、采瓜,隨時恭敬侍候。因為一心一意要追求無上妙法,所以,身心毫無懈倦。我是為了普度一切眾生才精勤求法的。我不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利益,也不是要求得五欲之樂,所以,即使我身居國王之位,卻依然辛勤求法,終於獲得了這無上妙法,從而證果成佛。也正因為如此,我今天才能在此為你們演說這無上的妙法。」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比丘說:「那時的國王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那位仙人就是今天的提婆達多。正是因為提婆達多這位良師益友,才使我具足了六波羅蜜之法;具足了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四無量心;具足了三十二種殊妙身相和八十種非凡的細微特徵,身體可以放出一種最殊勝的紫磨金色;具足了十種智力和四種無畏;具足了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攝受眾生之法;具足了不與聲聞、緣覺、菩薩共有的十八種不共之法,具足了無量的神通道力,成就了至高無上的正覺,從而普度眾生,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初跟隨提婆達多這位良師益友精勤習法的緣故。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四眾弟子說:「這位提婆達多再過無量劫當會證果成佛,名號叫天王如來,同時具足十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的世界名叫天道。屆時,天王佛將住留於世二十中劫。在此期間,天王佛將廣為眾生宣說無上妙法,使恆河沙數那麼的眾生得到阿羅漢果位,無量眾生髮心求緣覺果位,又有恆河沙數那麼的眾生髮誓求證至高無上的佛道,從而得到無生忍法,體悟到無生無滅的真如實相,達到了永不退轉的境界。天王佛進入涅盤之後,他的純正無缺的佛法繼續行世二十中劫。佛的全身舍利放於七寶做成的佛塔之中。塔高六十由旬,長寬均四十由旬。所有天神和人民以雜花、末香、塗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等各種方式和各種供具供養這座七寶妙塔。由此,又有無量眾生得到阿羅漢果位,無量眾生悟得辟支佛果位,還有不可思議多的眾生髮心求證無上菩提,終於達到不退轉的境界。」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比丘說:「在未來之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聽聞《妙法蓮華經》的提婆達多品,並心清意凈,恭敬信受,毫不疑惑,這樣的人將不會轉生於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之中,必將轉生於十方佛的面前,他們所轉生的地方,也將常聞此經。如果這些人轉生於人間或天上,他們就會享受各種殊勝而微妙的快樂。若轉生於佛前,那將是由蓮花而來化生,以九品蓮花作為父母。」

就在這個時候,來自下方的多寶佛的一位隨從菩薩名叫智積,對多寶佛說:「我們該返回本土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智積菩薩說:「善男子,請稍等!這裡有一位菩薩名叫文殊師利,你可和他見面,相互論說《妙法蓮華經》的道理,然後再回去吧!」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坐在一朵大如車輪的千寶蓮之上,與他同來的其它菩薩也坐在寶蓮花之上,他們從大海之中的娑謁羅龍宮自然湧出,浮在虛空之中,來到靈鷲山法華會場。他們從蓮花上下來走到佛的面前,以自己的頭面向兩位世尊的雙足敬禮。行此極敬大禮之後,他們又去智積菩薩之處,互相問候,退坐一旁。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道:「仁者!你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眾生呢?」 文殊師利回答說:「我在那裡所教化的眾生無量無數,不可計算,非口所能說出,非心所能測量。暫且稍等一會兒,你將自我證知。」還沒等文殊師利說完,有無量無數的菩薩坐在寶蓮花之上,從大海之中湧出來,直奔靈鷲山,個個都停浮在虛空中。這些菩薩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海龍宮之中教化出來的,他們個個具足菩薩之行,都在一起討論大乘六種度脫法門。他們原本都是小乘聲聞弟子,所以他們在虛空中宣說聲聞的修行。可是,他們如今都已回小向大,修行大乘一切皆空的真如實相法義。文殊師利對智積說:「我在海中教化眾生的情況,就是如此。」

這時,智積菩薩以偈語稱讚道:

「尊敬的文殊菩薩,你不愧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勝的尊者,您教化度脫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現在,這法會中的一切眾生以及其它能看見的眾生都已看到了您的教化成果。您能暢演實相奧義,開示一乘妙法,廣泛引導化一切眾生,令他們快速成就無上的菩提妙果。」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大海之中,經常只宣說《妙法蓮華經》。」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道:「這部《妙法蓮華經》極為深奧,極為微妙,是一切佛經中的珍寶,是整個世間最稀奇少有的東西。如果有眾生依此經典勤奮、精進地修行,能不能很快證果成佛呢?」 文殊師利說:「娑謁羅龍王有一位女兒,年方八歲,聰明伶俐,富有智慧。她了知眾生的前因後果,得到十八種陀羅尼之法,對於諸佛所說的一切深奧玄秘的法藏都能信受持行。她還能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在一剎那間,發心求證無上智慧,達到永不退轉的境地,獲得了圓融無礙的辯才。這位八歲的女子慈悲關懷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猶如赤子。他具足了一切功德,心裡念法,口中說法,所說之法既微妙又廣大。她還具足慈悲仁讓之心地,富有柔和雅善之意志。像龍王之女這樣的眾生必能速成菩提之道。」 智積菩薩說:「我見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行難行的苦行,不停地積功累德以求菩提之道。看看這大千世界,甚至就是像芥子那麼大的地方,無不是他為眾生而捨棄身命的處所。經過長期的修行,釋迦牟尼佛才得以證成菩提之道。所以,我不相信這位龍女能在須臾間就立地成佛。」

文殊、智積二人的辨論尚未結束,這時,龍王之女忽然出現在眼前。她恭敬地頂禮膜拜諸佛菩薩,然後退坐一旁,以偈語讚頌道:

「如來佛深達明了一切眾生的罪福果報,這種聖智的光明普照於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如來佛微妙的法身,表現在外則具足三十二種非凡的大人之相。如來佛還以八十種細微身相來莊嚴自己的清凈法身。所以,對於如來佛,所有的天神和人類都頂戴敬仰,所有的龍神也都恭敬備至,總之,無論是哪類眾生,沒有不宗奉如來佛的。我又聽說證得菩提成就佛果的境界,只有佛才能證知。所以,我現在闡揚大乘教理,欲救度一切受難的眾生。」

這時,法會中的舍利弗尊者對龍女說:「你說自己不久當成就至高無上的佛道,這真令人難以置信。為什麼呢?因為女身垢穢不凈,不是成佛的法器,怎麼會得到至高無上的佛智呢?何況成佛之道極其遙遠廣闊,只有經過無量無數之劫的勤苦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之行樣樣俱通,條條圓滿,如此才可成就佛道。另外,女人之身還有五種障礙:一是不能作大梵王;二是不能作帝釋;三是不能作魔王;四是不能作國王;五是不能成佛。如此說來,女身怎麼會很快成佛呢?」這時,龍女將一顆價值大千世界那麼寶貴的寶珠拿出呈獻給佛,佛便接受了。龍女對智積菩薩說:「尊者!從舍利弗以言到我獻寶珠,世尊納受,這是不是很快的嗎?」 智積菩薩回答說:「是很快的。」龍女接著說:「依你的威神之力來觀察我的成佛,將比這還快!」

當此之時,法會中的大眾都看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之身,並圓滿具足了菩薩的一切行門,隨即前往南方的無垢世界,端坐於寶蓮花之上,成就了至高無上、唯佛具有的正覺,從而即身成佛,具足三十二種非凡身相和八十種細微妙相,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無上妙法。這時,身處這個娑婆世界中的菩薩、聲聞、天龍八部神、人與非人等都遠遠看見這位龍女證果成佛,並普為當時法會中的人和天神說法,故而皆大歡喜,全都遙相敬禮。有無量眾生聽聞龍女說法而得理解開悟,達到不退轉的境界,又有無量眾生得受成佛之記。當時,無垢世界出現了震、吼、擊、動、涌、起等六中震動。娑婆世界的三千眾生得住不退轉的果位,又能三千眾生髮心求證無上菩提而得受成佛之記。面對這種奇妙的景象,智積菩薩、舍利弗以及法會中的一切眾生無不默然信受。 勸持品第十三

這時,藥王大菩薩和大樂說大菩薩與其兩萬菩薩眷屬,一起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宣誓說:「惟願世尊不要擔心憂慮,我們在佛滅度以後,當會奉持、讀誦、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在以後的惡濁世界中的眾生,善根逐漸轉少,傲慢無知的人不斷增多。他們貪圖利益貪圖供養,日益增加其不善之根,離成佛解脫越來越遠。雖然這些眾生很難教化,但我們仍將以巨大的忍耐之力,讀誦此經,受持、講說、書寫此經,以種種供具供養此經,不惜捐棄自己的生身性命。」 這時,大眾中有五百剛得受記的阿羅漢,他們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五百羅漢也自我發誓在其它國土之中,廣泛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又有小乘有學位和無學位上的八千位剛得到受記的弟子,也從座位上站立起來,向佛合掌致禮,並發誓說:「世尊!我們這些人將在其它國土廣泛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娑婆國土中的人,大多數性情邪惡,傲慢浮淺,功德淺薄,多惱好怒,污濁不凈,諂媚折腰,虛偽奸詐,沒有一點誠實之心。」

這時,釋迦牟尼佛的姨母摩訶波·波提比丘尼和小乘初果、二果、三果等有學位和四果無學位上的比丘尼共六千人,從各自的座位上起來,一心一意合掌致禮,目不轉睛地看著釋迦牟尼佛的尊顏。這時,釋迦牟尼世尊對他們當中的·曇彌說:「你為什麼面帶憂鬱之色看著我呢?在你的心中是不是認為我沒有說出你的名字,從而沒有為你授無上聖智之呢?·曇彌,我一開始先總說一切聲聞,他們都已得到我的授記了。現在你想知道自己的成佛之記嗎?那我就告訴你。將來之世,你當在六萬八千億個佛的說法之中為大法師,還有這六千位有學位和無學位上的比丘尼與你一起都作為法師。如此經過在六萬八千億個佛那裡供養侍奉、說法教化,你漸漸具足了菩薩之道,從而最終成佛,名號叫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同時具足十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曇彌,這位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和六千菩薩依次相互授記,依次得至高無上的如來佛智。」

這時,羅睺羅的母親、釋迦牟尼佛未出家前的妻子耶輸陀羅比丘尼,心中暗想:「世尊對這麼多的比丘、比丘尼授記,怎麼就不提我的名字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耶輸陀羅說:「你於來世,將在億萬個佛那裡修持菩薩行,作為大法師,從而漸漸具足成佛之道,從而在善良國土中即身作佛,佛號為具足千萬光相如來,同時具足十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該佛壽命無量阿僧·劫。」

這時,摩訶波·波提比丘尼和耶輸陀羅比丘尼以及她們的眷屬,都充滿了巨大的歡喜,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欣慰。她們便在佛前誦偈道:

「世尊啊!我們偉大的導師!您能使天上的眾生的人間的眾生得到安穩和快樂。我們這些比丘尼大眾聽了您給我們的授記,心中充滿了巨大的安慰。」

諸比丘尼說完這道偈語之後,又對佛說:「世尊,我們這些人也能在其它國土之中,廣泛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這時,釋迦牟尼佛又將目光注視到八十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大菩薩身上。這些菩薩都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上的大菩薩,他們轉不退法輪,永無止息地講經說法,獲得各種陀羅尼神咒。這些大菩薩同時從各自的座位上站立起來,一起來到佛前,一心合掌致禮,心中這樣想道:「假若世尊命我們受持、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我們將一定遵從佛的教誨,廣為一切眾生宣講這部寺乘經典的微妙之法。」接著,他們又想:「佛現在默然不語,未見下敕傳旨,我們該怎麼辦呢?當時,這些大菩薩們只好恭敬順從佛的心意,並欲滿足自己原本所發的大願,於是,他們將在如來滅度之後,周旋往返於十方諸世界之內,使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此經,並解說其義理,然後再根據經義去修行和正確無誤地回憶、背誦。所有這些都賴於佛的威神之力,所以,但願世尊在遙遠的地方,大發慈悲,守護我們和一切眾生。」接著,所有這些菩薩同時發聲誦偈道:

「世尊啊,請您放心!在你滅度之後的恐怖邪惡之世中,我們將擔負起說法的重任,為眾生廣泛宣講這部甚深微妙的經典。如果遇到那些沒有智慧的人,無論是惡口漫駡,還是刀棒相加,我們都應當忍受。惡世中的比丘,心懷邪智邪見,善於諂媚,缺乏坦誠。未得道時卻自稱已得,充滿了自傲自大之心。有的修阿練若行的比丘,穿著百衲衣,身處空閑處,自認為是修行真道,輕視人間講《法華經》的法師。他們貪圖利益,為在家人說法,好像自己很受世人恭敬,猶如具足六種神通的羅漢一樣。這類人懷著邪惡之心,總是關懷世俗的名利和爭鬥。他們打著修阿練若行的晃子,攻擊我們有諸多過錯,說什麼:『這些比丘貪圖利益而說外道觀點。他們自己作出這部《妙法蓮華經》,以欺騙迷惑世人。為了求名,他們才分別講說這部自作的經典。』這些惡性比丘總想在大眾之中毀謗我們,所以,他們在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其它比丘大眾面前誹謗我們是邪見之人,說的是外道的理論。我們因為恭敬佛的緣故,全都忍受了這些惡意的攻擊。可是,這些人又諷刺我們說:『你們都是佛,』這種輕慢的言語,我們都將忍受。在這五濁惡世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怖之事來擾亂我們的身心。惡鬼會附上人身而作祟,肆意漫駡毀辱我們。我們是敬信佛法之人,應當穿上忍辱的鎧甲。為了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我們要忍受如此眾多的困難。我們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但卻愛惜無上的道法。我們大眾將在未來世中,遵守佛的囑咐,護持這部經典。世尊,您一定知道,濁世中的惡性比丘不知佛所說的方便法門乃是隨順眾生之機宜而說的法。他們惡口毀謗,皺眉作態,常常把善性比丘擯出塔寺之外。像這樣的各種惡事,我們念著佛的告敕,而當默默忍受,在所有的村落或城鄉之中,只要有人求法,我們便會來到他的面前,演說佛所咐囑的妙法。我們是世尊的使者,在任何大眾之中都是毫無畏懼的。我們將不遺餘力地認真說法,願佛安安穩穩地住在常寂光凈土中,不要擔心《法華經》的後世弘宣問題。我們在釋迦牟尼世尊和來自十方的一切佛面前,發下如此誓言,佛自當知道我們的心愿。」 安樂行品第十四

這時,佛法王子、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世尊,這些發大誓願的菩薩是非常難得的。他們敬重順從於佛,而發下了宏大誓願,要在以後五濁惡世中,護持、讀誦、講說這部《法華經》。世尊,這些菩薩、大菩薩們怎樣才能在以後的五濁惡世之中講說這部經典呢?」

佛告訴文殊師利說:「如果這些菩薩、大菩薩們在以後的五濁惡世之中要講說這部經典,應當安住於四種方法:首先,安住於菩薩修行的地方,和菩薩所親近境界,如此,才能講說此經。文殊師利,什麼叫菩薩、大菩薩的修才處所呢?如果菩薩、大菩薩從事忍辱修行,柔和善順而不暴躁,內心平穩而不驚懼,同時對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執著,所以,行而不行,即不執著於修行之相,如此而觀悟萬事萬物背後的真如實相,即本性空寂,無所分別的湛然清凈之相,如此,行而不行,毫無分別,這就叫大菩薩安樂之行。

「什麼叫菩薩、大菩薩的親近之處呢?菩薩、大菩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長官,不親近不屬佛門的外道出家人如尼犍子等,不能編造低級趣味的世俗文學作品,不閱讀贊詠外道的書籍以及教人造惡之論和背逆常理之論,不觀看各種有暴力兇殺情節的戲劇以及相互打鬥、力士角逐、魔術表演等,不親近專門從事屠宰之業的·陀羅以及畜養豬羊雞狗和打豬捕魚的人,不親近以各種邪惡不善的法則為規範的人。諸如此類人,如果他們有時也來聽講,那也可為他們說法,但不能存有希求或攀緣之心,此外,還不能親近小乘四眾,即小乘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就是見了面,也不能合十問候。如果在房屋內,在房屋外,在講堂上,不與他們共處同行。若他們要求聽法,那就為他們隨緣說法,但不能存有希求和攀緣之心。

「文殊師利,另外,菩薩、大菩薩不能對女人之身產生慾望,不能出於對女人的慾望而為她們說法,也不能樂意見到女人。如果到了別人家中,不能與幼女、姑娘、寡婦等說話,也不能親近五種似男非男之人,即生來無男根者、後天男根被除者、即妒忌男又妒忌女的人、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半月是男半月是女的人。對於這些人,不但不能親近,而且更不能深交厚結。為了避免嫌疑,修菩薩行的菩薩、大菩薩們也不能單獨一人到別人家去。如果確實因某事需要必須一個人到別人家中去時,就應一心念佛,不存雜念。如果為女人說法,則不能露齒而笑,不能袒胸露腹。像這樣為了說法都不親近深交,何況因為其它事情呢?菩薩、大菩薩 還不能樂意收年少弟子,不樂意留下小沙彌和小孩子在自己身邊,也不能樂意與小沙彌一同隨師修習。應於平時愛好坐禪,尤其是在空閑寂靜的地方坐禪修定,以消除心的散亂。

「文殊師利,以上所述說是菩薩,大菩薩的第一類親近之處。

「其次,菩薩、大菩薩觀悟到萬事萬物的空幻假有,就像這假有背後的真如實相一樣清凈自在,不顛倒妄想,不為外境所動,不退失正法、不受生死輪迴,就像虛空一樣,沒有自在之本性,超言絕象,非任何概念所能表達,無所謂生,無所謂出,無所謂起,即無名稱,也無外相,一無所有,但卻無量無邊,無障無礙。萬事萬物只是一定條件下由諸多因素臨時湊合而成的假相,人們不明白觀悟實相的般若聖智,所以妄生執見,認為萬事萬物實有,並由此而給予各種虛妄不實的說明。經常樂於觀察這種非實假有的法相,體悟法相背後的清凈實相,這就是菩薩 、大菩薩的第二種親近之處。」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以上義理,便以偈頌格式說道:

「若有發大菩提心的菩薩,於將來的五濁惡世中,無恐怖畏懼之心,欲為眾人演說這部法華經,就應該進入身所行之安樂之所以及應該親近之處。要時常遠離國王、王子、大臣、長官、作兇險演戲者、屠宰牲畜者及一切修外道之法的出家者,也不能親近傲慢之人、貪者小乘三藏經典而不發大乘心的人,不守戒律的比丘、冒名偽稱的所謂羅漢以及好戲笑的比丘尼。對於那些深深貪著於色、聲、香、味、觸或財、色、名、食、睡五欲,只求今生今世獲得滅度的女居士,也不能親近。如果這類人以善意的求道之心來到菩薩的修行之所,欲聽聞佛法,菩薩則應以無所畏懼之心,不懷任何貪求供養等企圖,而為他們說法。

「寡婦、姑娘以及似男非男者,皆不能與之親近或深交厚結。也不要訂近屠宰牲畜之人、狩獵捕魚之人、為圖私利而殺害眾生之人或販賣肉類為生之人,以及出賣色相的女人。以上這幾類人都不要親近。」

「兇險搏鬥之人、各種雜耍嬉戲之人以及各種淫亂之女,均不可親近。不要在屏障背後單獨為女人說法。若說法時,不得戲笑。進入市中乞食,應偕另一比丘同行,若無比丘相伴,入他人家乞食時則應一心念佛。」

「以上即是修行菩薩道者的行處和親近處。安住於這兩種處所,就可安穩快樂地為大眾講說《法華經》。」

「另外,修行菩薩道者也不修行上中下法、有為法和無為法以及實法、不實法,也不分別是男是女。不認為自己真實得到了什麼法,不知、不見一切法相,這就叫菩薩的修行處。一切事物和現象從本質上看都是空幻的,其內部並由永恆的主宰,所以,它們是不生不滅的。如此觀悟萬法,就是智者所應親近的地方。不要不顛倒妄念所蒙蔽。人為地分諸法的有與無、實與虛以及生與不生。應該在空閑幽靜之處修習禪定,收攝心念,像須彌山一樣安住不動。觀悟萬事萬物空無所有,猶如虛空,沒有堅固常存之自體。觀悟清凈之實相,不生不出,不動不退,經常住於這種微妙之實相,就叫作菩薩修行的親近處。」

「若有比丘在我滅度之後,進入如是菩薩修行的處所及菩薩親近和處所,演說這部《法華經》時,沒有怯弱,或者若有菩薩有時入於靜室之中,以正念思維佛法之道理,然後從禪定中起來,為各位國王、王子、大臣、人民或婆羅門等開講這部《法華經》,作到心中平穩安樂,無所恐懼。文殊師利啊,這就叫作菩薩安於初步法門,他們若能如此修行,將來末漢時,就能演說這部《法華經》。

釋迦牟尼佛又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啊,我滅度之後,在末法時代中,修菩薩行的大菩薩們要演說這部《法華經》,就應住於上面所說的安樂行門。如果用口宣講或讀誦此經時,不要樂意訴說他人的過錯或經典的過錯,也不要輕慢其它各位法師,灑談論他人之好惡長短。對於聲聞小乘之人,不能高傲無禮,直呼其名,訴說他們的過失,也不能讚歎他們如何的美。同時還不能產生怨恨、嫌棄之心。若能善修這種安樂之心性,那麼,對於一切前來聽法者,就不要違逆其來意。若對方質問,則勿以小乘佛法答之,而應以大乘之法為他們進行解說,令他們獲得大乘神妙之智,即一切種智。」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這種義理,便以偈頌格式說道:「修行菩薩道的菩薩總是樂於安穩說法,為此,他們就應在清凈之地安置床坐,以香油塗身,洗凈一式塵穢,穿上新鮮潔凈的衣服,里外皆十分清凈,然後安安穩穩地坐在法座之上,隨聽法者之間而為他們講說佛法。若遇到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國王、王子、群臣、百姓,應該以微妙的佛法義理,和顏悅色地為之講說。若有疑難和質問,應該隨順大乘義理而來答覆,並以各種因緣與譬喻的方式,為他們敷演分析,藉助於這種權宜之計,使他們發起大乘菩提之心,由此日益增長,最終成就無上的佛道。應該克服懶散之心及一切懈怠之情,遠離一切憂愁與煩惱,以慈悲之心為眾生演說大乘佛法。如此夜以繼日地講說無上道法,以各種因緣和譬喻的方便法門開示眾生,使他們皆大歡喜,但絕不能因此而希望眾生施行衣服、床具、飲食、醫藥的供養,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著為眾生隨機說法的事情,想著自己如何成就佛道,如何令眾生也成就佛道,如此,才是大利眾生、安樂眾生之清凈供養。

「我滅度之後,若有比丘能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內心沒有嫉妒和·怒等各種煩惱障礙,對於責駡不擔憂,對於刀杖之危不懼怕,相互忍耐,融洽共處。有智慧的人就應該這樣去修鍊其心,安住於如上所述的安樂行門。這種人的功德之大,即使千萬年中以各種算度量,以各種譬喻衡量,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另外,文殊師利,菩薩、大菩薩在未法時代佛法將滅時,凡是能受持讀誦為部經典者,都不能懷有嫉妒、諂媚、欺誑之心,也不能輕慢辱駡學習佛道的人,對他們吹毛求疵。無論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還是追求聲聞乘、辟支佛乘和菩薩乘等三乘的人,都不能惱怒上述之人,使他們心有疑慮而後悔並生退轉之心。例如,就不能這樣對他們說:『你們這些人距離佛道還差得太遠,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無上神妙的一切種智。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是些放縱沉溺、安逸享樂之人,修行道法時會鬆懈和怠慢。』

「還有,就是不能對各種佛法隨意妄論褻玩,彼此爭執,各持異見。應當對一切眾生懷有大悲之心,對於諸如來佛心想他們就像自己的慈父,對於諸菩薩要心想他們都是自己和大師,對於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菩薩始終誠心恭敬,虔誠禮拜。對於一切眾生要一視同仁、無所分別地講說佛法,根據佛法的深淺與眾生的根機,適時應機地說法,不該多說則不多說,不該少說則不少說,就是遇到深深敬信佛法的人,也不能不適宜地為他們多說佛法。

「文殊師利啊,這就是菩薩、大菩薩在未來末法時代佛法將滅時,所要成就的第三種安樂之行。若能如此,他們在講說這部經典的妙法之時,心志就不會煩惱散亂,就能夠獲得同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修學,大家一起讀誦這部經典。 同時,還能吸引大眾前來聽聞,聽聞後接受,接受後讀誦,讀誦後還能為他人解說,除了解說外還能書寫或請別人書寫,與此同時便是把這部經典供養起來,並對恭敬、尊重、讚頌。」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再次說明這種道理,便以偈頌格式說道:「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若想講說這部經典時,應當捨棄嫉妒、·怒、諂媚、欺誑等邪偽之心,經常修行質樸、直率的心性,不輕視他人,也不褻玩佛法。不要使他人對佛道產生疑惑後悔之心,說他們不可證成佛道。這些佛子們說法時,能常懷柔和之心地,常持忍辱之修行,以大慈大悲之胸懷對侍一切眾生,不生懈怠之心。十方的大菩薩因為憐憫眾生之故而發心修行菩薩道,所以,對他們應生恭敬之心,視其為自己的大師。對於諸佛,則視其為無上慈悲的父親,破除驕慢之心,從而毫無障礙地說法,這就是第三種安樂行。有智慧的人堅持並護衛這種修行之法,一心一意地住於這種安樂之行,這樣的大菩薩必然得到無量眾生的敬仰。」

釋迦牟尼佛又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啊,菩薩、大菩薩於將來的末法時代佛法將要滅亡之時,凡是奉行受持這部《法華經》的,對於佛門的居家弟子和出家弟子要生令其快樂的大慈之心,對於非佛門的其它人也要生救拔其苦的大悲之心,應該這樣想:『這些尚未皈依佛門的人,他們真是損失慘重,如來為眾生大開方便之門,根椐不同眾生之根機而隨宜應機講說妙法,可他們這些竟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這些人雖然不詢問、不理解、不信從這部經典,但是,只要我們一旦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那麼,不論我們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要運用神通之力和智慧之力,引導這些人悟入此經的神妙法義之中。』

「文殊師利,這就是菩薩或大菩薩在佛滅度之後,所要成就的第四種安樂之行。若能這樣,他們講說此經妙法時,就不會產生過失,而且還會常常受到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國王、王子、大臣、民眾、婆羅門居士等的供養與恭敬、尊重和讚頌。空中的各位天神為了聆聽這種妙法,也常會隨行侍奉。如果在村落、城鎮或寂靜的山林中說法,有人前來質疑責難,諸位天神便會晝夜不離地守護在旁邊,以不使佛法受損,並能使前來聽法的人皆大歡喜。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經典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之中一切如來佛的神力所保護的。

「文殊師利,這部《法華經》在無量無數的年代中,連其名字都湮沒無聞,更何況見到並受持、讀誦此經的人,那就更為稀有了。文殊師利,譬如力量強大的國王,想以威武之勢降伏各國,而各小國之王卻不順從其命令,這時,大王就諸兵其發,前往討伐。大王若發現眾兵之中有戰功的人,便會非常高興,並根據其戰功的大少而給予賞賜,如有的給予田園家宅、村莊、城鎮等封邑,有的給予衣服或其它裝飾之物,有的給予各種珍寶和金銀、玻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以及象、馬、車乘和奴婢、屬民。總之,什麼都可以拿出來賞賜,只有自己頭上髻中的一顆明珠卻從來不給別人。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大王頭上有這樣一顆明珠,如果把它拿來賞賜,大王的隨從與部下一定會十分驚異。

文殊師利,如來佛也是這樣,他運用禪定和智慧的力量,獲得了佛法國土,作為法王統領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但魔王並不肯順從臣服,法王如來來各位賢聖將帥與魔王交戰。若有誰從中立下戰功,如來也會非常歡喜,於是便在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當中,講說各種經典,使他們內心感到喜悅。通過講經,賜予禪定之法、解脫之法信斷盡煩惱的五根之力等各種佛法財寶,賜予涅盤之城,說他們獲得了滅度解脫,引導其心,使之皆大歡喜。但是,如來佛就是沒有這他們講說這部《法華經》。

「文殊師利,譬如國王看見士兵立下大功勛,心中萬分歡喜,那顆難以置信的珍貴明珠,即使久藏於自己的頭髻之中,從不輕易地贈予他人,這時還是賞賜給了士兵。如來佛也是這樣,他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之中的大法王,以佛法教化三界之內的一切眾生,看見自己手下的賢聖之軍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之魔作戰,與煩惱魔、死亡魔互戰,取得了很大的功勛,消滅了貪慾、·怒、愚痴等三毒,超出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衝破了魔王的羅網,這時,如來佛也會十分歡喜。這部《法華經》是一部能使眾生獲得無上之智的經典,所以,也是一部世人大多會抱怨其難以信奉的經典。如來佛先前從未說過,現在方為眾生演說。文殊師利,這部《法華經》是所有如來佛的第一說法,是所有佛法中最深奧微妙的,所以,直到最後才賜予眾生,就像力量強大的國王,長期守護著自己的明珠,到了最後才賜予士兵一樣。文殊師利啊,這部《法華經》是所有如來佛的秘密寶藏,居於所有佛經之首。在漫漫長夜之中,如來佛小心守護,從不輕易宣說,直到今天,才向你們敷演講說。」

這時,釋迦牟尼佛想重宣這種義理,便以偈頌格式說:「修行菩薩行的諸位菩薩或大菩薩應常行忍辱之法,哀憫一切眾生,才能演說這部諸佛讚歎的經典。將來的未法時代,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對皈依佛門的在家和出家信眾以及尚未皈依佛法的人,均應懷抱一片慈悲之情。那些不聽聞、不信從這部經典的人,的確有很大的損失,將來我們一旦獲得佛道,將以各種方便之法門,為他們講說此經妙法,使他們也能沐浴於這種妙法之中。

「譬如力量強大的國王,對其士兵中作戰有功者賞賜各種寶物,如象、馬、車乘、裝飾之物、田園家宅、村莊、城鎮,或衣服、各種珍寶、奴婢、財物等。假若有勇健之將,作了一般人所不能作的事,這時,國王便拿下自己頭髻中的明珠,賜予這位健將。如來佛與國王一樣,他是法國之王,具備忍辱等無畏之力和無盡的智慧寶藏。他以大慈大悲之胸懷,依法教化世間,看見一切眾生遭遇苦惱,欲求解脫,從而與魔作戰,於是,佛便為這些眾生賞賜種種妙法,先以方便法門,演說諸經之理,當得知眾生已從中獲得了力量,最後才為他們講說這部《法華經》。就好像國王拿出自己頭髻中的珍珠來賜予士兵,這部經典乃是至尊之經,眾經中無上之品,我長期以來謹慎守護,從不輕易開示,可如今正是時候,所以便為你們講說。

「我滅度之後,追求佛道的諸位菩薩、大菩薩,要想安安穩穩演說此經,就應當親近如上所述的四種安樂之行。讀誦此經的人,常無憂愁煩惱,沒有各種病痛,紅光滿面,皮膚白嫩,不會成為貧窮、卑賤、醜陋的人,眾生樂意見到,就好像思慕聖賢一樣,天上的諸位童子他會聽其使喚,刀杖不會加害其身,鴆毒不會為害其身。若有人想惡意誣罵時,卻總是難開其口。外出行路時,毫無畏懼,就好像獅子王一樣。他的智慧之光,明遍法界,就像日光普照大地一樣。

「如果在夢中遇到吉祥之境界,看見諸佛坐在獅子座上為眾多環列周圍的比丘說法;以看到神龍、阿修羅等各類天神如恆河沙一樣眾多,他們都恭恭敬敬地合掌致禮,而自己正在為他們說法;又看到諸佛,身現紫金色,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大千世界,佛以清凈梵音,演說諸法,而當夢到佛如此向四眾弟子說無上妙法時,也看到自己置身其中,合掌贊佛。

「聽聞佛法之後,十分歡喜,便對佛進行供養,進而得到總持法門,證得不退之智。佛知其人之心業已深入佛道,便為其授予成就無上正覺的記·,佛這樣說:『你這位善男子,將於未來世中,獲得無量智慧,證成佛道,你的佛國莊嚴清凈,廣大無比,其中也有四眾弟子向你合掌禮拜,聽你講經說法,還在夢中看到自己身處山林之中,修習善法,證得實相之境,在禪定中看見自己十方世界中的所有佛。諸佛身相呈金色,具足百福之相,十分莊嚴。聽聞佛法之後又為他人講解,就會時常作到這樣的好夢。還可以夢見自己作了國王,捨棄了富麗堂皇的宮殿以及三宮六院的妃嬪,捨棄了世欲人間美妙的五欲享受,走到修行的道場,在菩提樹下,坐於獅子座,修道歷時七日,便證得諸佛之智。成就了這種至高無上的佛道之後,起來再轉法輪,為四眾弟子說法,經過億萬年,演說清凈妙法,救度無量眾生。然後將入涅盤,就好比煙盡燈滅一樣。

「若在將來的五濁惡世中,有誰能演說這部至高無上的妙法,那麼,此人必將獲得大吉大利,猶如以上所述的各種功德。」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這時,從其它國土來到法會上的菩薩、大菩薩,其數量已比八條恆河的沙粒總合之數還要多。他們在大眾中站立起來,合掌禮拜,對佛言道:「世尊,請您允許我們在您滅度之後,在這個娑婆世界勤奮修行,精進不息,護持、讀誦、書寫、供養這部經典,並在這個國土上廣泛演說此經法義。」這時,佛告訴諸位菩薩、大菩薩說:「不必了吧!各位善男子,不需要你們來護持這部經典。為什麼呢?因為我娑婆世界已經有六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每一位菩薩又各有六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這些人能在我滅度之後,護持、讀誦、廣泛演說這經典。」

釋迦牟尼佛說此話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上,大地全都震動開裂了,從裂縫中,同時湧出了無數千萬的菩薩、大菩薩。這些菩薩,身皆金色,具足三十二種殊妙之相,身放無量光明。他們原先都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的下邊,即下方世界的虛空之中。這些菩薩聽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音聲,便從下面一涌而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教化眾生的導師各自率領自己的眷屬,有的有六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有的有五萬、四萬、三萬、二萬或一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還有的則只率領了一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或者半條恆河沙數、四分之一恆河沙數、直至千萬億兆分之一恆河沙數的眷屬,還有一些菩薩的眷屬有千萬億兆,億萬、千萬、百萬、直至一萬。另一些菩薩則只帶了五個、四個、三個、二個、或一個弟子。當然也有那些單身獨行、樂於遠離的菩薩,他們則沒有眷屬。總之,從地中湧出的菩薩及其眷屬,無量無邊各種算數數之,各種譬喻譬之,都是不能知曉其數量之浩大的。

這些菩薩從地下湧出後,都到那虛空中的七寶塔處,即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所在之處。抵達之後,他們便向兩位如來佛頂禮膜拜接著又到從十方而來的菩提寶樹下的獅子座前,向坐在上面的諸佛一一作禮,右向繞佛三周,雙手合掌,恭恭敬敬,用菩薩的各種讚歎之辭讚歎如來佛。然後,退立一旁,歡喜欣悅地瞻仰著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這兩位世尊。這些菩薩、大菩薩從初由地下湧出到以種種菩薩的讚歎之法讚歎如來佛,其間所經歷時間,達五十小劫之久。在此期間,釋迦牟尼佛默默而坐,其它四眾弟子也都默默無語。五十小劫那麼漫長的時間,經過釋迦牟尼佛神力的作用,使大家感到只有半天的時間。與此同時,四眾弟子也藉助於釋迦牟尼佛神力,看到諸菩薩遍布在無量百千萬億國土的虛空之中。

在所有菩薩眾當中,有四位導師:第一位名叫上行,第二位名叫無邊行,第三位名叫凈行,第四位名叫安立行。這四位菩薩是所有菩薩大眾中的上首菩薩,是化導眾生的導師。他們在大眾面前,一起合掌致禮,看著釋迦牟尼佛,佛問候說:「世尊啊,您沒有病痛,沒有煩惱吧?您身心安穩快樂吧?所應該度化的眾生都容易接受教法吧?他們沒有使世尊感到疲勞吧?」

接著,四大菩薩又用偈頌格式問安道:「世尊啊,您很安樂吧?沒有疾病、煩惱吧?教化眾生辛苦吧?諸眾生接受您的教化還容易吧?他們沒有使您感到疲勞吧?」

這時,釋迦牟尼佛在大眾之中說道:「是這樣!是這樣!各位善男子,如來我很安樂,無病無憂,所有眾生也很容易教化,所以我並不感覺疲勞。為什麼呢?因為所有這些眾生,他們生生世世,一直到今世以來,時常接受我的教化,同時,他們在過去的諸佛面前恭敬皈信,尊重禮佛,從而種下許多善根。所以,這些眾生一開始見到我的身相,聽到我的說法,便立即信從接受,從而證入如來的無上聖智,除非那些原先修習小乘的眾生。不過,對於這些眾生,我現在也要讓他們所聞這部經典,以便證入佛的智慧。」

這時,諸大菩薩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善哉!善哉!佛啊,您是偉大的聖雄,世間最尊貴者非您莫屬。諸眾生在您的神力加庇下,變得容易教化,從而使他們有幸聽到諸佛深妙的智慧,並在聽聞之後信受奉行。我們這些菩薩對此非常高興,也願隨喜這種功德。」

當此之時,釋迦牟尼佛讚揚這幾位大菩薩說:「善哉!善哉!各位善男子,你們大家能在如來面前以隨喜之心,真是難能可貴啊!」

這時,彌勒菩薩和八千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都這麼想:「我們從往昔以來,從來沒有見到,也沒有聽過這麼多的菩薩從地下湧出,一下子都站在世尊面前,合掌致禮,恭敬供養,並向如來問候請安。」 這時,彌勒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已曉得了八千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他們心中所懷疑的問題,並且他自己也想解決這些疑問。因此,彌勒菩薩便雙手合掌,向佛致禮,以偈頌格式問道:

「從地下湧出的無量大菩薩有千萬億那麼多,我們過去從未見到過,願福慧具足的世尊為我們講一講,他們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到底以什麼因緣而聚集在此法會當中?他們皆現巨身,有很大的神通之力,所具備的智慧更是不可思議。他們的心志與信念十分堅固,具有很大的忍辱之力。眾生樂意見他們,但卻不知他們從何而來。另外,每一位菩薩所率領的眷屬,其數沒有限量,如像恆河沙數那麼多。其中有的大菩薩率領著六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

弟子。這些大眾皆是一心一意地追求佛道。這些六萬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大師一同來供養佛,又發願護持這部《法華經》。有的大菩薩率領著萬恆河沙甚至更多的眷屬,有的大菩薩率領的眷屬則有四萬、三萬、二萬、一萬、一千、一百、一直到一恆河沙或半條三分之一條、四分之一條直至億萬兆分之一恆河沙數那麼多,有的菩薩的眷屬則是千萬億兆,億萬直到半億或更多一些的弟子。還有的菩薩,其眷屬一百萬直至一萬、一千、一百、五十、一十再到三、二、,一個相互不等。有的大菩薩單獨一人,沒有眷屬,因為他們樂於獨處,不願收徒弟。現在,這些菩薩也都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中。以上所說的菩薩之數量,假使有人設法計算,就是經過恆河沙數那麼多年代,也不能完全知道他們的數目。

「這些具有大威德、精進修行的菩薩眾,最初是誰為他們說法,教化他們而得成就如此功德的呢?他們是從誰發心修道的?他們稱揚何種佛法?受持奉行哪一部經典?修習何種佛道?這些菩薩神通廣大,神智無邊,弄四方在地震裂,他們從中全都一涌而出。世尊啊!我從昔來,從未見到這種事情,願您為我們說說他們從何而來以及他們所在國土的名號。我經常遊歷諸國,可從未見到過這些菩薩大眾,他們當中,我連一個也不認識,如今忽然從地下湧出,請求世尊為我們說說其中的因緣。在今天的大法會之中,有無量百千億個菩薩都想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敬祈具有無量功德的世尊講釋這些菩薩的來龍去脈,以消除眾人的疑惑。」

這時,釋迦牟尼佛的各種化身佛,從他方無量無數的國土中來到法會現場,他們在遍布八方的各種寶樹下的獅子座上,結跏趺坐。這些佛的侍者,也都見到了上述菩薩大眾在大千世界的四方從地下湧出並住於虛空的情景,於是,他們各自對其所侍奉的佛說:「世尊,這些無量無數的菩薩大眾到底從何而來?」

這時,釋迦牟尼佛的分身的諸佛各自告訴他們的侍者說:「各位善男子,請稍等片刻,有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名叫彌勒,是釋迦牟尼佛業記授記將隨其之後作佛的菩薩,他已提出了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現在就要答覆他,你們自當因此而聽到佛的解釋。」 

此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善哉!善哉!阿逸多啊,你能問佛這樣大的問題,你們大家應當共同一心,披上精進的鎧甲,立下堅強的意志,如來今天要顯示宣說諸佛的無上智慧,以及諸佛的自在神通之力,諸佛獅子般的奮迅之力,還有諸佛的威猛大執之力。」

這時,釋迦牟尼佛想重申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諸位應當勇猛精進,專一其心,我將要說明此事,你們切勿有什麼懷疑。佛的智慧是玄妙而不可思議的。你們現在都拿出了信心和力量,修習忍辱之行,滋養諸善之根,過去,你們沒有聽過這種佛法,今天,你們就要聽到了。我現在安慰你們,不要心懷疑惑和恐懼,佛所說的法,真實不虛,佛的智慧,不可稱量。佛所獲證的第一妙法,猶如大海,深不可測。這些,我現在就要給你們講說,你們應當專心致志地來聽。」

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上偈語之後,告訴彌勒菩薩說:「我現在對你們這些參加法華盛會的所有大眾宣告。阿逸多啊,這些無量無數的大菩薩,從地下一涌而出,你們大家在往昔的時候從未見過。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之後,成為這個世界的教主佛陀,我教化、指導這些菩薩,調伏其心,使他們發下了求證無上妙道的誓願。這些菩薩都居住在娑婆世界的下方,即十方世界中的下方世界的虛空中,他們對於一切佛經,或讀或誦,非常流利,並在此基礎上,認真思索分析,正確地記憶和回味。阿逸多啊,這些善男子們不喜歡在大眾喧囂的地方有所多說,而樂於在清幽寂靜的地方精進修行,一刻不息。他們既不住於天上,也不住於人間,他們總是喜歡深奧的智慧,沒有任何障礙。對於諸佛之法,他們也愛不暫舍,一心一意地修習,精進不息,以求獲證至高列上的智慧。」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便以偈語形式說道:「阿逸多啊,你們應當知道,這些大菩薩從遠古時代以來,就一直修習佛的智慧。他們都是經過我的教化而發下了上求佛道的大願。他們就像我的兒子一樣,總是離不開這個世界。他們常修苦行,安於寂靜,遠離大眾的昏昧與吵鬧,沉默寡言,一心修道。這些弟子為了求證無上的佛道,晝夜六時,精進不息地學習我的道法。他們住在這個娑婆的下方虛空中,意志和信念十分堅強,恆常勤求佛的智慧,演說種種微妙之法,內心沒有任何畏懼。我在摩揭陀國伽耶城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成為如來佛,此後開始轉無上法輪,弘揚佛法,那時,我便教化這些人,使他們發下了求證佛道的誓願。始今,他們都達到了不再退轉的修行階位,未來都將證果成佛。我今天所說的都是真實之語,你們應當專一其心,相信我從久無以來就一直教化這些菩薩大眾。」

這時,大菩薩彌勒和無數菩薩聽了釋迦牟尼佛的話,內心產生了疑惑,覺得很奇怪,怎麼從未聽說過,他們在想,為什麼世尊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化這樣多的菩薩,使他們都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 於是,彌勒菩薩對佛說:「世尊,您當年作為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時,為求解脫之道,走出釋家的王宮,在距離提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在菩提樹下的道場中,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從那時以來,到現在只不過四十多年。世尊,您怎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大作佛事,運用佛的勢力、佛的功德,教化如此無量無數的菩薩,並使他們有把握在將來也證成至高無上的聖智呢?世尊,這些菩薩的數量之多,即使有人在億萬年中地直去數,也是數不完的。這些菩薩從很久以來,在無數個佛世界中,種下了許多善根,成就了菩薩之道不停地清凈修行。世尊,這等事情。世人難以置信。譬如有人,他的面貌佼好,頭髮烏黑,年紀二十五歲,竟指著一位業已百歲的老人說:『你是我的兒子。』那位百歲老人指著這位年輕人說:『你是生我養我的父親。』像這樣的事情,簡直太難以置信了。佛也是這樣,自從您證成佛果以來,時間的確並不太長,但這些菩薩大眾已在無量千萬億年前,為了求證佛道而精勤修行,他們善於入定,善於出定,也善於住於定中,對於各種各樣的定,甚至億萬種定,都是這樣。他們獲得了巨大的神通,長期修清凈行的法門,善於依次修習各種善法,又善於巧妙地回答所有的問題。他們不愧是人類之中最尊貴的菩薩,在任何世界之中都是極其少有的。今天 ,世尊卻說您在證成佛道之後,才使他們發菩提之心,規律性化示導他們趨向於無上聖智。然世尊證得佛果的時間並不算久,竟能作出如此具有巨大功德的事情。我們雖然相信佛根據眾生根機而隨宜所說的佛法,我們知道,佛所說的話從來都是真實不虛的,佛所知曉的事情絕對是通達無誤的。但是我們擔心將來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在佛滅度之後,若是聽到這種說法,會有人不相信,不接受,從而產生破壞佛法這種罪業的因緣。正因為如此,請世尊您為我們作進一步解釋,以消除我們的疑惑,也好讓未來之世的各位善男子在聽聞此事之後而不會產生疑惑。

這時,彌勒菩薩為了重申其義,又以偈頌格式說道:「佛昔日從釋迦種族出生,後來出家來到伽耶城附近,坐於菩提樹下開悟成佛,從那時至今,時間並不長久。再看這些佛弟子,他們的數量多得難以稱計,很久很久以來,這些人就已修行佛道,擁有巨大的神通之力,善於修學菩薩道,不受世俗的污染,就好像出水芙蓉一樣清凈。現在,他們從地下湧出,站在佛的面前,無不心懷恭敬。這等事情更是不可思議,難以置信。因為佛得道的時間很近,而此間所成就的眾生又如此眾多。請您為我們如實而分別地解釋其中緣故,以消除眾人的疑惑。我再舉一個例子,譬如有個年少力壯的人,年紀剛剛25歲,可他卻指著一位百歲老人,說是他的兒子。這位老人已是鬢髮花百,滿面皺紋。年輕人卻說他是自己親生兒子,而那個老人也說,年輕人就是自己的父親。這等父少子老的事情,全世界的人都不會相信的。世尊也是如此,得道成佛以來並沒有多少時間,而這些菩薩,志向堅強,毫不怯弱,他們從久遠的年代開始,就修行菩薩道,善巧答問,心無畏懼,忍辱頑強,相貌端正,道德高尚,受到過十方諸佛的稱讚。他們善於分別說一切法,平時,不喜歡在鬧市人群中周遊,而喜歡坐禪入定,為了求得佛道,他們居住於下方世界的空中,我們親耳聽佛講說,對此事不應有懷疑,但為了未來的眾生對此能夠理解,請佛演說其中的道理。假使有人對《法華經》產生懷疑而不相信,那麼這些人就會墮於三種惡道之中,所以,還請世尊大發慈悲,對《法華經》中的這一說法進行解說。也就是說,這些無量無數的菩薩,為什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您的教化,以至發下求佛道的誓願,從而達到了不退轉的修行階位。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諸位菩薩和法會上所有其它聽眾說:「各位善男子,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接著佛又告訴大眾說:「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此後,佛又第三次告訴大眾說:「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這時,菩薩大眾以彌勒為首,恭敬合掌,對佛言道:「世尊,請您開講吧,我們一定相信、接受佛所說的一切。」這樣說了三次,佛仍是默默不語,彌勒菩薩又說「請您開講吧,我們一定相信、接受您所說的一切。」

這時,釋迦牟尼佛見諸菩薩三次請法而不止,就對他們說:「你們都仔細聽著,如來佛有秘密的神通之力。一切世間的天神、人類和阿修羅都認為,現在的這位釋迦牟尼佛,從釋迦族的王宮中出走,在離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於菩提樹下的道場中,證得了至高無上的聖智而成佛。 但是,善男子們,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已過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兆劫的時間。舉個例子來說,譬如有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大千世界,假使有人將這麼多的世界全部磨碎為微塵,然後又拿著這些微塵一直向東走,經過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國家,便扔下一粒微塵,這樣一直向東走。直到把這些微塵扔完。諸位善男子,在你們看來,這下所涉及的世界究竟有多少?能用思惟、算數得知其數目嗎?」

彌勒等眾生同時對佛說:「世尊,這些世界無量無邊,既非算數所知,也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修行者,以其斷盡煩惱的清凈智來思惟,也不能知道這些世界的最終數目。我們這些菩薩乘的修行者雖然已達到了不退轉的階位,但對這些世界的數目也是不能了達的。世尊,這些世界的確是無量無邊啊!」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諸菩薩說:「各位善男子,我現在應當對你們明確宣示,所有這些世界,不論它投有一粒微塵,還是未投有一粒微塵,全都粉為微塵,假若一粒微塵代表一劫那麼長的時間,那麼,我自成佛以來所經過的時間,已經超過這個數目百千萬億兆阿僧·劫。自從那個時候以來,我常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也曾在其它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國土內教導、利益眾生。

「各位善男子,從我成佛到現在這段極其漫長的年代中,我曾說過燃燈佛等諸位如來的事情,還談到他們涅盤的情況,這些都不過是以方便法門而隨機講說的。各位善男子,假使有眾生來到我的處所,我就用佛眼來觀觀察他們的信、進、念、定、慧等五根,看他們的根性是伶俐還是愚鈍,然後,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手段教化他們。人在不同的地方,說自己的名字均不相同,表現出的年紀大小也不一樣。我也曾說我將要涅盤,還曾以種種方便法門,隨機演說微妙的佛法,能使眾生心生歡喜。各位善男子,如來佛見有些眾生喜歡小乘法,這些人道德淺薄,煩惱垢重,如來便對他們說:『我在年少時出家修道,最後證得了至高無上的佛智慧。』可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所歷年月已如上面所說了那麼久遠,只是為了以方便法門隨機教化眾生,使他們導入於佛道,所以才這樣說。

「各位善男子,如來佛所演說經典。都是為了救度眾生脫離苦難而演說出來的。佛教化眾生時,有時說自己的身,有時示現自己的身,有的示現他佛的身;有時開示自己的三世因緣,有時開示他人的三世因緣。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不虛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如實地觀察到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此岸三界的真相,既沒有生,也沒有死;既不退於內,也不出於外;既不住世,也不入滅;既非實有,也非虛無;即非一如,也非相異,不像三界的眾生,見到三界,就認為有個三界。諸如此類的事相,只有如來佛才能明見無誤。因為眾生有各種各樣的習性、各種各樣的慾望、各種各樣的業行、各種各樣的憶想和分別,所以,佛為了讓眾生都能種下善根,便以各種各樣的因緣、譬喻、言辭,演說各種各樣的佛法。佛的教化事業從未有一時一刻暫廢。就這樣,我自成佛以來,時間極為久遠,我的壽命已有無量阿僧·劫,我常住於世,並未滅度。各位善男子,我在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所成就的壽命,至今猶未到頭,這種壽命的長久,比我現在已有的壽命要大好多倍。這麼說來,我現在說要入涅盤,並非真實的滅度,而只是方便說法,假設將要滅度,以便教化眾生罷了。

「為什麼呢?因為,佛如果一直住於世間,不入涅盤,那麼,福德淺薄的人就生起依賴之心,不想去種善根。貧窮下賤的人眾生就會貪著於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欲樂,不知不覺墮落在顛倒憶想的妄見羅網之中。他們如果見到佛常住於世,不入滅度,他們便會生出驕傲放縱的心性,從而感到厭倦,逐漸懈怠,不能生起如來佛難以遇到的想法,也難以生起對佛的恭敬之心。所以,如來佛以方便法門,隨宜應機地說道:『各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諸佛出世,太難遇到了。』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一些福德淺薄的人,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那麼長時間,有的見到了佛,有的沒有見到佛,所以,我才這樣說:『各位比丘,如來佛是很難見到的。』這些眾生聽到這樣的話以後,必會產生如來佛很難遇到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心懷愛戀、仰慕,渴望見到佛陀,這樣,他們便種下了善根。所以,如來雖然沒有真正的滅度,但仍用方便法門權且說如來將要滅度。另外,各位善男子,所有的如來佛都是這樣說法的。他們為了教化救度眾生而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妙法。

「舉例來說,譬如有一位良醫,睿智聰穎,熟悉各種方葯,善治各種疾病。此人子女眾生,比方說十個、二十個或者甚至上百個子女。這位良醫因某些事情而遠走他國,家中的兒子慌悶狂亂,在地上滾來滾去。正在這時,他的父親從遙遠的外國回到家中。這些兒子已經中了毒,有的已失去了知覺,有的還算清醒。他們遠遠望見父親之後,都感到非常高興,於是跪拜在地,向父親問候道:『父親,您平安歸來,別來可好吧!我們兄弟太愚痴了,不小心把毒藥給吃了,願您為我們治療,再給我們一次生命吧!』父親看見自己的兒子們如此痛苦悲傷,便根據醫經中的方法尋求解毒最好的藥草,既顏色好看,又味道甜美,可謂色、香、味俱全。然後拿來對兒子們說:『你們把這些藥草服下,即可速除病痛,不會再有任何危險。』他的兒子們當中,有些人神志清醒,看見這般色香俱好的良藥,便立即服了下去,他們的病痛便痊癒了。但那些中毒太深業已昏昧的兒子,看見父親回來,雖也歡喜問安,求父治病,可是,父親給他們的解毒藥,他們卻不肯服下。為什麼呢?因為毒氣深入,使其原本清凈的心識喪失了,對於這種色香味美的好葯,卻不認為是好葯。

「這位父親心想:『這些兒子真是可憐,他們中毒太深,理性已經迷亂顛倒,所以,雖然看見我回來也很高興,也求我治病救命,但我給他們配出這麼好的葯,他們卻不肯服下。看來,我現在只好採取方便權宜之法,使他們服下此葯。』於是,這位父親就對兒子們說:『你們應當知道,我如今已經老了,身體衰弱,死期已到。這些上好的良藥,現在就留在這兒,你們可以取而服之,不要擔憂這病不會痊癒。』留下這番教誨之後,這位父親又到其它國家去了,接著他又派一位使者回來,對兒子們說:『你們父親已經去世了。』這時,諸位兒子聽說自己的父親死於他鄉,風心十分憂傷,心想:『若父親在世,他老人家慈悲為懷,憐憫我們,我們能夠得到他的救護。如今,他老人家撇下了我們,命喪他鄉。我們現在孤苦零仃,再也沒有依靠了。』兒子們因為心中悲傷,感嘆不已,反而慢慢地清醒過來,覺悟到父親所留之葯,色香味俱全,於是拿來服下,所中之毒即祛除。他們的父親聽說兒子們都已痊癒,便立即從國外歸來,使孩子們又全都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各位善男子,在你們看來,是否有人會說這個良醫犯了虛妄之罪呢?眾人齊聲回答說:「不會,世尊。」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我也是如此,自成佛以來的無量無邊阿僧·劫當中,為了救度眾生,以方便法門權且而說將要滅度,也同樣不會有人說我犯了妄語之過。」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這種義理,便又以偈頌形式複述道:「自從我證得佛果以來,所經歷的劫數有無量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在此期間,我說法教化了無數億眾生,使他們都入於佛道。自從那時以來的無量劫時間裡,為了救度眾生,我以方便法門,示現涅盤之相,但實際上並未滅度,而是常住此世間,說法度眾生。我雖然常在此法會之處,以各種神通之力為眾生說法,但為愚痴所顛倒的眾生即使離得很近,卻還是見不到我。眾生信仰並得到調伏之後,個性變得直率而樸實,心意民變得溫柔而順服。他們一心一意想見到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這時,我與一切僧眾一起出現於靈鷲山的法會中,我對眾生說:『我一直在此,永遠不滅。』在其它國土中有些眾生恭敬信仰佛法,我在他們之中演說無上妙法。你們沒聽說過這種事情,只認為我滅度了。我見諸眾生沉沒於苦海之中,所以不為他們示顯身相,使他們生起渴望與敬仰。因為他們內心對佛產生了戀慕,所以我才現身為他們說法。我具有如此神通之力,在阿僧·數那麼漫長的歲月中,一直住在靈鷲山和其它各種住處。眾生見到劫盡的時候,發生大火災,世界毀滅,可佛居住的地方卻非常安穩,天神與人類充滿其中,園林樓閣以各種寶物裝飾起來,寶樹所結的花果也非常繁盛,眾生在此間遊樂,諸天神擊響於鼓,作著伎樂,散下天花,落在佛及大眾的頭上。

「我的凈土永不毀壞,但眾生卻看見了燒盡一切的景象,故而充滿了憂愁、恐怖等苦惱之情。這些眾生因為有往昔的惡業因緣,所以,經過無量無數的漫長歲月,也聽不到佛、法、僧三寶的名號。一切修行而有功德的人,其性情柔和率直,這些人都可見到我的佛身在此說法。有的時候,我為這些眾生說佛壽命無量,對於長久見佛的眾生說佛難遇到。我的智力就是這樣,智慧之光能照耀到無邊的地方。我的壽命有無量劫那麼長久,這都是長期修持善業的果報。

「你們都是有智慧的菩薩,切勿對此產生懷疑,應當將懷疑心斷盡,相信佛語真實不虛。就好像那位良醫,善於使用方便法門,為了救治癲狂的兒子,雖然自己確實在世,但卻說自己死了,這不能說他打了妄語,我也是世人的父親,所以想救護一切受苦受難的眾生。因為凡夫顛倒妄想,所以,儘管我確實在世,但卻說是滅度了。這些眾生因為經常看見我的緣故,產生了驕傲放縱的心情,從而貪著於五欲,將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之中。我知曉眾生的根性,知道誰行道誰不行道,所以,我能隨各人的具體情況,根據其應該能夠救度的方式,為他們說各種不同的佛法。也正因為如此,我經常私下考慮,以什麼辦法使眾生得入無上佛道,儘快成就佛果。」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這時,法華會上的大眾聽到釋迦牟尼佛說如來壽命的劫數如此漫長,這些無量無邊阿僧·那麼多的眾生均獲得了巨大的教益。此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我在說如來壽命如此長遠時,有六百八十萬億兆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眾生由此證得了無生法忍的階位;又有比此多千倍的菩薩、大菩薩獲得了總持法門;又有將一個世界粉為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得到了樂說佛法的無礙辨才;又有同上一世界微塵數的菩薩、大菩薩獲得了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的旋轉無量法門的旋陀羅尼門;又有將三千大千世界粉為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能勇猛精進,大弘佛法,即能轉不退法輪;又有將中千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能摧破煩惱,清凈說法,即轉清凈法輪;又有將一小千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八次轉生將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四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四度轉生將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三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三度轉生將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兩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兩次轉生將最終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一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一次轉生就可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而最終成佛;另外還有將八個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眾生由此發下了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最終成佛的宏大誓願。」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菩薩、大菩薩獲得何等巨大的法利益時,天空中猶如下雨一樣,降下了小曼陀羅花和大曼陀羅花。天花飄落在無量百千萬億棵寶樹下獅子座上各位如來佛的身上,飄落在七寶塔中獅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和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的身上,也飄落在所有的大菩薩和四眾弟子的身上。天空中還像下雨一樣撒下了·檀香、沉水香的細末。與此同時,虛空之中,天鼓自鳴,妙聲悠遠。接著,虛空中又飄下了上千種天衣,天衣上垂掛著各種各樣的瓔珞,如珍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這些華麗的天衣繽紛而落,遍布四面八方和法會的中心地帶。各種各樣的寶香爐中,燃燒著無價的上品妙香,香味自然飄散,瀰漫各個角落,以供養這次法華大會。大每一位釋迦牟尼佛化身的如來佛上邊,都有很多菩薩,手執寶幡和寶蓋,依次飄然而上,直至梵天之境。這些菩薩以其微妙的聲音,唱出無量的偈頌,讚歎這些如來佛。

這時,彌勒菩薩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身披袒露右肩的袈裟,向釋迦牟尼佛合掌致禮,然後以偈頌格式說道:「佛說如此少有之法,我過去從未聽過。世尊有巨大的神通力,壽命不可計量。無數佛弟子聽到世尊分別講說獲得法利益的情況,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歡喜之情。根據世尊剛才所說,聽您說此妙法之後,一些菩薩住進不退轉的修行階位,有的菩薩得到了總持法門,有的菩薩獲得了無礙樂說的才能,有的菩薩得到萬億種旋轉總持的法門。另有大千世界微塵數的菩薩由此能轉清凈之法輪;還有小千世界微塵數的菩薩由此能轉生八次就可最終證成佛果;還有四組、三組、二組四部洲微塵數的菩薩也由此只經過四次、三次、二次轉生之後,便可最終證成佛智而成佛。另有一組四部洲微塵數的菩薩由此只經過一生即可證成佛智而成佛。以上所說的這些菩薩,聽到佛說如來壽命長久,故而得到了無量無數的清凈果報。此外還有八個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眾生,聽到佛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都發下了求證無上佛智的誓願。世尊,當您說這極其不可思議的佛法時,有大量的眾生從中受益,利益之廣,猶如虛空一樣無邊無際。

「天空飄雨般下起了曼陀羅、大曼陀羅等各種天花,釋提桓因和大梵天王就像恆河沙數那麼多,紛紛從無數個佛國世界來到這裡。·檀、沉水等名貴的香末如飛鳥一樣從天空中繽紛飄墜,散於諸佛面前,作為對佛的供養。天鼓在虛空中自然發出微妙的聲音,千萬種天衣從空中旋轉而下,各種美妙的香爐,焚燒著無價的名香,香氣自然飄散,周遍法界,來供養所有的如來佛。那些大菩薩們,各執用七寶裝飾的寶幡和寶蓋,華麗無比,氣象萬千,依次徐徐上升到梵天之中。他們在每一位佛的面前豎起寶幢,懸起寶幡,並以千萬種偈語歌頌如來佛。各種各樣的盛事是過去從未有過的。凡是聽到如來佛壽命無量的,無不充滿歡喜。佛的名號傳遍十方,為眾生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使他們都種下了善根,幫助他們發起求證無上佛道的心愿。」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若有眾生聽說如來佛的壽命如此長久,能在一閃念間產生信奉理解的心意,那麼,他所獲得的功德就沒有限量了。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子為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在長達八十萬億兆劫的歲月中修行五種從此岸度脫到涅盤彼岸的波羅蜜法,即: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不包括六波羅蜜中以智慧度彼岸的般若波羅蜜。由這種持所得到的功德與聽聞如來壽命長久而一念間產生信解所得到的功德相比,此功德的百分、千分、甚至百千萬億分不及彼功德的一分,就是用算數來推算,用譬喻來形容均無法探知彼功德的巨大程度。如果善男子、善女子具備了這樣的功德,那麼,他們絕對能夠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而證果成佛。」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複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若有人追求佛智慧,在長達八十萬億兆的劫數中,修行五種波羅蜜法,卻不如一念間信解如來壽命長久所得到的功德大。具體來說,他們在如此長的劫數中,以珍異的飲食、上好的衣服、卧具以及園林環繞的、以·檀木建立的精舍等種種微妙的布施,來供養佛以及緣覺乘弟子和菩薩大眾。諸劫之中始終如此,以求證無上佛道。同時,他們還嚴持各種禁戒,既清凈無染,又圓滿無缺,以此上求佛道。受到諸佛的稱讚。他們還修行忍辱法門,處於調順柔和的心理狀態,假使受到各種惡意對待,他們心裡也不會生氣。假使受到那些傲慢無理的所謂得法者的輕視和擾亂,他們也能夠忍受。他們還勤修精進法門,志向與信念始終堅不可摧,無量億劫的時間裡,沒有一時一刻的懈怠與停息。他們還修禪定法門,在無數劫的歲月中,住在寂靜的地方,或者坐禪,或者行走,都要攝心收念除過睡覺之外。由此他們能夠生出各種禪定,在長達八十萬億劫的時間裡一直安住禪定之中,心裡無一絲散亂。他們把這種由禪定達到攝心一處的福德,用於追求無上佛道,以誓在窮盡一切禪定之後,獲得至高無上的聖智。綜上所述,這些修行 五波羅蜜法的眾生,在百萬億劫的漫長歲月中,的確積下了許許多多的功德。但是,如果有善男信女聽我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能於一轉念間產生信仰之心,那麼,此人的福德比他們的功德還要多。如果有人排除了一切疑惑,在須臾間產生了深深的信心,他的福德就是這麼巨大。

「有些菩薩從無量劫數以來,修行菩薩道,當聽到我講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便能信奉接受。這些人頂戴信受這部經典,並發願希望我將來一直長壽不滅,以便救度眾生。就像現在的世尊,是釋迦族的法王,坐在道場之中,如獅子一般毫無畏懼地說法。他們希望未來之世,自己受到一切眾生的尊敬,像現在一樣,坐在道場中,並像今天如來佛講說壽命長久一樣講說自己壽命的長久。假使有人心境深沉、清凈無染、質樸直率、多聞強記並獲得了總持法門,他們對於這種說法就不會有任何懷疑。」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聽到如來壽命長久,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那麼,此人所獲得的功德是沒有限量的,他必會由此證悟佛的無上智慧。何況有人能聽聞此經的全部,並教別人聽聞,自己依之修持,並教別人修持,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還以鮮花、妙香、瓔珞、寶幢、寶幡、寶繒、寶蓋、香油燈、酥油燈等供養這部經典,那麼,此人的功德更是無量無邊,他由此將會成就如來佛的無上聖智。阿逸多,假如善男子、善女子聽我說如來壽命長久,內心深信不疑,並了解其中義趣,那麼他就能夠看見佛常在靈鷲出上,同大菩薩和聲聞乘弟子一起,在他們的環繞下,演說《法華經》。他還能看見,這個娑婆世界的大地用琉璃鋪成,到處平整坦蕩,四面八方的大道由閻浮提河的檀金作界,七寶之樹,排列成行,所有的樓閣和觀台皆用七寶作成。諸大菩薩們都住在其中。假若有人能觀察到這種景象,應當知道此人已有了深信《法華經》的信解相。

「還有,在如來佛入滅度之後,若有人聽到此經,不加誹謗,並隨順經義而產生歡喜之心,應當知道,這也是深信《法華經》的信解相。何況如果有人能讀誦、受持,那他就是在頂戴如來。阿逸多,這些善男子、善女子已不必再為我建立塔寺,不必再建造僧房,也不必再以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四事供養僧眾。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這部經典,本身就算是建立佛塔、僧房和供養眾僧。這也算是為供養佛舍利而建起七寶塔,這塔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直達梵天。塔上懸掛著各種幡、蓋以及寶玲、鮮花、妙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從鼓、伎樂、竹簫、銅笛、箜篌,演奏種種的舞戲和微妙的音樂,來歌詠、讚歎、頌揚。這種供養持續無量千萬億劫那麼長時間,而受持、讀誦這部經典,就等於完成了這種供養。阿逸多,若我滅度之後,有人聽到這部經典能夠信受持行,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那他就等於是建立了僧房。這僧房用紅色的·檀木材,共有殿堂三十二棟,有八棵多羅樹那麼高,寬敞雄偉,富麗堂皇。成百上千的比丘住在其中。這裡還有園林、浴池、散步的路徑、坐禪的洞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及其它樂器也是一應俱全。這樣的僧房和堂閣達百千萬億座,數量之多,無法統計。受持《法華經》就等於建造了這麼多的僧房並把它們拿來供養我和僧眾。所以,我說在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此經,自己抄寫或教他人抄寫,供養經卷,那麼,此人就不必再建起塔廟、修造僧房、供養僧眾。」

「何況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在受持此經的同時,還能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種波羅蜜之法,這些人的功德最為殊盛,可說是無量無邊,就像虛空一樣,找不到它的邊際,就像東西南北、四維和上下等十方一樣,不可限量。這些人的功德如此巨大,他們很快就會達到無所不知的佛智果位。如果有人讀誦、受持此經,為他人解說,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與此同時還能建起佛塔、興建僧房、供養並讚頌聲聞的僧眾,並以百千萬億種讚歎的方式讚頌菩薩的功德;另外,還能根據其它人的其體情況,隨順經文義理,機動靈活地講解這部《法華經》;並且,他還能清凈持戒,與溫和者同處,忍辱無怒,意志堅強、常習坐禪,深入妙定,勇猛精進,行善利人,天性聰明,富有智慧,善於答辨。阿逸多,如果我滅度之後,善男子、善女人們能在受持、讀誦此經的同時,還能有這樣的善良功德,應當知道,這些人已經走向道場,接近至高無上的佛智,已坐在了菩提樹下,快要悟道成佛了。阿逸多,凡是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坐、立或散步的地方,均應建起高塔,所有天神和人類都應像供養佛塔一樣,供養這些寶塔。」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複以上義理,便又以偈語格式說道:如果我滅度之後,有人能奉持此經,這人的福德已如以上所說,便大得無以稱量。能奉持此經,就等於作了一切的供養,如為供養舍利佛而建起寶塔。寶塔由七種珍寶裝飾,塔的外形與塔的剎竿,十分高大,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直達梵天。塔上寶玲成千上萬,隨風吹動,傳出妙音。不光建起這樣的寶塔,而且於無量劫的時間裡一直供養此塔。如用鮮花、妙香、瓔珞、天衣、伎樂供養,用香油燈、酥油燈在周圍照明。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凡能受持此經的人,就等於具足了如上這種供養。假若有誰能受持《法華經》,那就等於他已建造了如來佛現在所處的這種以牛頭·檀為材料的僧院,作為對佛和僧眾的供養。他所建造的僧院中有三十二座殿堂,每座殿堂高達八棵多羅樹。上好的食品、精妙的衣服,坐床、卧具等應有盡有。成百上千的僧眾居住在這裡。有園林、浴池,有散步的小道,有坐禪的洞窟。種種設備,可謂十全十美。

如果有人對此經起信解之心,並受持、讀誦、教人抄寫,以鮮花、末香供養經卷,以悅意色花、金色花、胡麻籽等制油,在《法華經》所在之處,燃燈熏之,以為供養。這種供養能得到無量的功德,就好像虛空一樣,無邊無際。何況有人能在受持引經的同時,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種波羅蜜法門,對一切眾生不生·怒心,不惡言相加,對塔廟恭敬,對比丘謙下,遠離妄自尊大的心理,時常體悟佛的智慧。遇到有人質問責難,也不發怒,隨順機緣,詳細為其解說。若能如此修行,此人的功德將不可恨量。遇見成就如此功德的法師,就應以天花、天衣散向其身。像對待如來佛一樣對他頂禮膜拜,心中還應這樣想,這位法師不久就會到達成佛的道場,證得清凈微妙的智慧,並將為所有的天神和人類帶來益處。在他所住的地方、散步的地方、坐卧的地方,甚至在他只說過一句經文的地方,都應該建起寶塔,並以各種方法裝飾,使其非常美麗莊嚴;用各種供物供養,以示恭敬。這位法師作為佛的弟子,住在這裡,如同佛一樣享受這裡的一切,在這裡散步、打坐、安卧,一直不離開這個道場。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這時,彌勒大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了這部《法華經》之後,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那麼,他們能得多少福呢?」 彌勒又以偈頌格式說了一遍:「世尊滅度經後,若有人聽到此經後能身心順從,歡喜信奉,此人能得多少福?」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阿逸多,如來滅度之後,若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及其它有智能的人,不論其年齡大小,聽到此經之後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於是從講經的法會上出來,到其它地方,如僧院、空地、城鎮、街巷、村落、田間等,把自己所見到的,根據自己的能力,向父母、宗族、親戚、好友、熟人講說。這些人聽聞之後,身心順從,喜歡信奉,又向其它人講說。其它人聽了之後,也能身心順從,喜歡信奉,並再向另外的人傳授到北五十位。阿逸多,這等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喜歡信從《法華經》的功德,我現在就為你講一講,你應當仔細聽。」

「在四百萬億阿僧·那麼多的世界裡,有分別處於天界、人類、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種境界的四種形態的眾生,即:從卵殼中出生的眾生,由母胎中生出的眾生,水中或濕氣中出生的眾生,無所依託而僅憑業力化出的眾生。這四類眾生,不論其有無物質性形體,若其無物質性形體,又不論其有無思想活動,或者是無所謂有無思想活動;若其有物質形體,又不論其無足,還是二足,還是四足或者多足。有人為了求取福德,根據所有這一切屬於眾生範圍之內的眾生的慾望,給予他們所喜歡的享樂用品,如對每一位眾生,分別贈予遍布人間世界的金、銀、琉璃、硨磲、珊瑚、琥珀等各種美妙的珍寶以及象、馬、車乘和用七寶所建成的宮殿、樓閣等。這樣的大施主一直這樣布施,長達八十年,然後,心中暗想:『我已為這些眾生布施了各種享樂用具,算是隨順了他們的願望。但這些眾生如今年過八十,均已衰老,頭髮斑白,滿面皺紋,死期將近。現在,我應當以佛法來訓導他們。』於是,他便召集這些眾生,宣布佛法,指示、教導他們,使他們得到佛法利益而感到歡喜。這些眾生很快便得到小乘四聖的果位,即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羅漢果。從此,這些眾生便根除 了一切煩惱,深入於各種禪定之中,無不逍遙自在,獲得了八種排除世俗貪愛與系縛的解脫之道。在你看來,這位大施主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彌勒菩薩說:「世尊,此人的功德極多,多得無量無邊。如果這位施主只布施給眾生各種享樂用具,功德已是無量,何況讓他們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那功德就更大了。」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我現在明確對你說,此人以各種享樂之物布施給四百萬阿僧·世界中的六道眾生,又說法教化使他們都證得阿羅漢,他由此獲得的功德,不如上述第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法華經》一句而信從所獲得的功德,就是其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也不及這種功德的一分,甚至用算數推算,用譬喻來說明,也無法知道這種功德的巨大程度。阿逸多,這第五十位輾轉得聞《法華經》從而隨順其義而喜歡信奉的人的功德,尚且無量無邊阿僧·這麼巨大,何況最初於法華會中聽聞此經而胡順其義、歡喜信奉的人,其功德比這就更大了,縱使無量無邊阿僧·數,也不能相比。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為了聽聞這部經典,專程到僧院中去,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只要能在很短時間內聽講、領受,那麼,因為這個功德,他轉生來世時,便會得到非常漂亮的象、馬、車乘,或者生在帝王之家,乘坐珍寶裝飾的帝王輦·,或者轉生天上,乘坐天神的七寶宮殿。如果另外有人在講說《法華經》的地方坐著,這時又來了一人,他便勸此也坐下聽講,並把自己的座位分出一部分讓他坐,那麼,他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轉生於天帝的坐處,或梵王的坐處,或國王的坐處。

「阿逸多,如果有人對其他人說:『有一部經名為《法華經》,我們一同去聽講吧。』其它人便接受其指教,甚至只在須臾間聽聞此經,那麼,此人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與總持佛法的菩薩同生一處,獲得六根聰利的智慧,在百千萬世之中,始終不得·啞之症,口中不會吐出臭氣,永遠不患舌病和口病,牙齒不垢,不黑、不黃、不疏,也不缺落,不參差,不彎曲;唇不下垂,也不縮蹙,不粗澀,不生瘡,不缺、不壞,不歪斜,不厚大,不發黑,總之,就是沒有令人討厭的地方;鼻子正直,不塌陷,不彎曲;臉色不黑,臉形不狹長,不凹陷,沒有任何讓人不喜歡的外相。總之,他會長得唇、舌、牙齒結實好看,鼻子高直,面貌圓潤豐滿,眉高而長,額寬而平,具備了一切美好的相貌。不光相貌堂堂,而且世世轉生,都能看見佛陀,聆聽佛法,信仰並接受佛的教誨。

「阿逸多,你且看看,勸一人前往聽法,功德尚且如此,何況自己能一心一意地聽講、讀誦,在大眾中為大家分別解說,並根據經文所說而修行。」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如果有人在法會聽到這部經典,甚至只是一句,從而隨順其義,欣喜地向他人講說,如此輾轉傳授,到第五十個人,這最後的第五十個人的福德,現在我為你們分別說明。譬如有一個施主,為無量眾生提供布施,滿八十年,隨眾生所願供給一切。後來,發現這些眾生呈現出衰老之相,頭髮斑白,滿面皺紋,牙齒松疏,形容枯竭,心想:『他們離死不遠了,我現在應當教化他們,使他們證得道果。』於是,就以方便法門為這些眾生演說獲證涅盤的真實之法,告訴眾生:『世間的一切都是不牢固的,就像水上的泡沫,轉瞬即逝;又像大地上的陽焰,似有似無。你們都應當趕緊生厭離之心,切莫再貪戀如夢空幻的紅塵了。』這些眾生聽到這種說法以後,最終都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具備了說種神通、三種通達無礙的智明和舍卻對三界貪戀的八 種定力。上述第五十位聽聞《法華經》的人,哪怕他只聽了一句,只要能隨順經義,歡喜信奉,那麼,他的功德比這位八十年中供養從生並說法教化眾生獲得羅漢果所得的福德還要更大,甚至大得不可譬喻。如此輾轉得聞《法華經》者的福德尚且無邊無量,何況於法會中最初聽聞後隨順經義而歡喜信奉者,其福德就更大了。

「如果有人勸導一個人,要把他領去聽聞《法華經》,對他說此經深奧微妙,千萬劫中難以遇到。那人便接受教誨,跟他一同去聆聽,哪怕只聽很短一會兒,這人有福德果報,我現在就分別說一說。此人以後,世世沒有口腔疾病,牙齒不松疏,不黑不黃,嘴唇不肥厚,不縮不缺,沒有令人厭惡的相狀。舌頭不幹燥,不發黑,不短小;鼻子又高又直,額頭又寬又平,面目無不端莊俊美,人見人愛。口中無臭氣,常放優缽花的香味。如果有人想聽《法華經》,專門到僧院中去,在須臾之間聽聞,從而歡喜信受,現在說講講此人的福報。此人來世轉生天界或人間,能獲得非常美妙的大象、駿馬、車乘或珍寶製成的帝王輦·,還可乘坐自由往來的天神宮殿。如果能在講經說法的地方勸人坐下來一同聆聽,由於這種福德的緣故,來世得以往生到帝釋、梵王和國王的寶座上,何況能一心聆聽,講解經中義趣,根據經中所說修行,這種福德大得不可限了!」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常精進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朗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講解,還是抄寫,那麼,此人將會有到八百種眼功德,一千二百種耳功德,八百種鼻功德,一千二百種舌功德,八百種身功德,一千二百種意功德。以這些功德來莊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六根清凈無染。這位善男子、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凈肉眼,就能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所有山林與河海。向下可以看到最下層的無間地獄,向上可以看到三界最高一層的有頂天,也能看見其中的一切眾生,對於這些眾生的業行及報應轉生的去處等,也悉見悉知。」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如果有人在大眾之中以無所懼之心講說這部《法華經》,你且聽聽我說此人的功德。此人能得八百種殊勝的眼功德,由此莊嚴其眼,所以其眼非常清凈,雖然只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但已能全部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如彌樓山、須彌山、鐵圍山,還有其它各種山林、大海、江河等,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一切眾生都能看見。雖然此人尚未獲得天眼,但卻具備了如此的神力。」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由此獲得一千二百種耳功德。憑這種清凈的耳根,他就可以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的一切語言音聲,如象聲、馬聲、牛聲、車輛聲、啼哭聲、哀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說話聲、男人聲、女人聲、童男聲、童女聲、如法聲、非法聲、痛苦聲、歡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悅聲、悲哀聲、天神聲、龍神聲、夜叉聲、干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睢羅聲、摩睢羅迦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間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總而言之,雖然他沒有獲得天耳,但僅以父母所生的平常而清凈的耳根,對於三千大世界中無論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的一切聲音,他都能聽到。如果分別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卻不會破壞耳根。」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父母所生之耳,清凈而無濁穢,以此平常之耳,能聽到三千大世界的一切聲音。如象、馬、車、牛聲,鍾、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竹簫、銅笛聲,能聞但不執著的清凈妙歌聲,聞後皆能分辨知曉的無數種人聲,諸天神的聲音,微妙的歌聲、男人女人聲,童男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烏鳥、共命鳥等鳥鳴聲,地獲中受苦眾生的種種慘烈哀叫聲,集聚在大海邊的阿修羅相互談話時所發出的巨大音聲。這位講說《法華經》的人,安住於此地,卻能遙聞以上各種聲音,而其耳根,並不會為這些聲音破壞。在十方內的一切世界中,所有飛禽走獸互相爭鳴呼叫,這位說法人都能聽到。大梵天、光音天、遍凈天直到有頂天,其中所有的天神言談之聲,這位法師在此都能聽到。一切比丘、比丘尼無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這位法師此都能聽到。又有所有的菩薩不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或者在撰寫、彙集解釋經義的作品,所有這此聲音,位法師也都能聽到。作為大聖尊的諸位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在大眾中演說微妙的佛法,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就能完完全全地聽到。總而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所有聲音,無論是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這位法師都能聽到,而且還不會損壞耳根。由於他的耳根特別聰利,所以,對聽到的聲音都能分辨明了。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天耳,但他只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耳功德。」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皆能成就八百種鼻功德。憑藉這種清凈的鼻根,就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的各種香氣,如:「悅意花香、金錢花香、茉莉花香、金色花香、重生花香、赤蓮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花樹香、果樹香、·檀香、沉水香、霍香、根香以及千萬種合香,或者為末香,或者為丸香,或者為塗香。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住在這裡,完全能分別出這些香氣。這位法師還能分別嗅到各種眾生的香氣,如象香、馬香、牛香、羊香、男人香、女人香、童男香、童女香以及草木叢林的香氣。所有的這些香,不論其遠近,這位法師都能嗅到並能正確辨別,不會出錯。

「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雖然住在這裡,也能嗅到天上各種天神境界的香氣,如:圓生樹香、遊戲樹香、小白花香、大白花香、小紅花香、大紅花香、·檀香、沉水香、各種末香。各種雜花香。所有這些天界之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的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知。同時,這位法師還能嗅到諸天神身上的香氣,如:天帝在勝殿享受五欲之樂和嬉戲時的香氣,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中的所有天神說法時的香氣,在各個花園內遊戲時的香氣,還有其它天神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他們身上散發的香氣,這位法師也都能嗅到。另外,他還能嗅到諸天神所燒的香,以及四種聖人即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身上的香氣。這些香氣雖然在很遙遠的地方,但這位法師都能嗅到,而且知道這些香氣的所在地。雖然嗅到這麼多的香氣,但對鼻根卻沒有任何損壞,也不會發生任何錯亂。如果想為別人分別解說,他便會清楚無誤地回憶起這些香氣的情形。」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鼻根清凈,這個世界中的各種香氣、臭氣,他都能嗅到。須曼那花香、提花香、多摩羅香、·檀香、沉水香、桂木香、各種花果香,還有各種眾生身上的香氣,無論其是男人或女人,這位說法者即使住在很遠的地方,他都能嗅到這些香氣,並知道各種香氣的所在。大國王、小國王及王子、群臣、宮人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知道他們在何處。身上所戴的珍寶,地下的寶藏,國王的寶貝女兒,這位法師一嗅其香,即知道其所在之處。人們用來裝飾身相的飾物以及衣服、瓔珞、各種塗香,經這法師一嗅,便知其是什麼。各種天神不論行走、安坐,還是遊戲、神變,這位法師通過聞香,皆能知曉。各種樹木、花果。以及酥油香氣,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住在這裡也完全知道其所在。在深山險峰處,·檀樹開花,若有眾生來到這裡,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曉。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上一切的眾生,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道他們的所在。阿修羅的男女及其所有眷屬,以爭鬥發怒為消遣娛樂時,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知曉他們的情形。在荒野或危險狹隘的關口,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分辨清楚。因為有嗅聞得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它們的所在。假設有女人懷了孕,尚未辨清所懷之胎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還是怪胎,經這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道孕婦初懷胎時的情形,也知道孕婦生產時機是否成熟,從而使孕婦能夠安全而快樂地生下有福報的兒子。又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世間男男女女們想的是什麼,既知道誰有貪慾、愚痴、·恚等三毒之心,也知誰有一心向善、修持善行的心。大地之下埋藏的寶礦,不論是黃金白銀,還是其它珍寶,就是銅器里所裝的東西,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曉。各種各樣的瓔珞,無人能識別其價值,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知道它的貴賤、出產地和現在的位置。

「天界的各種花,如小白花、小紅花以及圓生樹花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天上的各種宮殿分上、中、下三等,都用各種珍寶的各種奇花裝飾。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天上花園中的勝殿、觀台和妙法堂,天人在其中娛樂。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它們的情形。各種天神聽聞佛法或享受五欲時,無論是來是去,是行是坐,是立是卧,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便完全知道。天女所穿的衣服,用美麗的花和上好的香來裝飾。穿著這種漂亮而芬芳的衣服,天女們周旋嬉戲,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就完全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由忉利天輾轉向上,直到梵世,在這裡,不論是正在坐禪的天神,還是已經出了禪定的天神,這位法師一嗅他們的香氣,就完全知曉他們的情形。在光音天、遍凈天直至有頂天之中,無論是最初投生而來者,還是最後衰退將要轉生他處者,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曉。

「出家修行的比丘大眾,對於佛法總是精進修行,不論他們在坐著還是走著,不論在讀誦經典還是在樹下專精坐禪,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便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菩薩的志願非常堅強,不論他們在坐禪還是在讀誦經典,或者為他有說法,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十方世界中任何一方任何世界的如來佛,是一切眾生恭敬的世尊,他們憐憫眾生,故為眾生說法施教。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何方何佛在演說何等佛法。眾生在佛的面前聽聞佛演說經典,從而皆大歡喜,如法修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曉這種情形。

「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證得菩薩清凈法下的鼻根神通,但由於受持了這部經典,所以便率先得到了這種清凈鼻相。」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舌功德。有了這種舌功德,那麼,諸味當中不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美的還是不美的以及其它各種苦澀之物,一直到這位法師的舌根上來,就全變成上等妙味,就像天降的甘露,無不甜美清香。若以這樣的舌根在大眾中演說佛法,則可發出渾厚微妙的聲音,這音聲能深入大眾的心田,使他們皆大歡喜,快樂無比。另外,各位天神的兒女、帝釋天、大梵天以及諸天的天主,他們聽到這種渾厚微妙的聲音在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演講佛法,便全都前來聆聽。天龍八部神中除了這些天神外,還有諸龍神和龍女,夜叉和夜叉女、干闥婆和干闥婆女,阿修羅和阿修羅女,迦樓羅和迦樓羅女,緊那羅和緊那羅女,摩·羅伽和摩·羅伽女,這些天神為了聽聞佛法,都來親近這位受持《法華經》而獲得微妙舌功德的法師,並對他表示恭敬和供養。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神聖國王、大神聖國王、各神聖國王的一千個兒子,里里外外的眷屬等,都乘其宮殿,一同前來聽法。因為這位法師是菩薩法師,善於說法,所以,婆羅門和居家修道的居士以及國內的人民,都跟隨侍奉法師,供養法師。另外,各位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佛等四種聖者也都喜歡見到這位法師。這位法師不論在什麼地方,諸位如來佛都會向其所在的地方說法。這位法師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教法,又能講出深奧微妙的佛法之音。」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舌根清凈,始終不會受到惡味的侵害即使吃到了惡味之物,也會使其全都變成甘露,此人以深沉、清凈、微妙的聲音,在大眾中說法,用各種因緣、譬喻的方法,引導眾生以菩提心。聽聞其說法的人無不欣樂歡喜,為其設上各種高級的供養。諸天神、龍神、夜叉以及阿修羅等八部龍神都以恭敬之心同來聽他講經說法。這位說法的人,若想使微妙的法音遍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法音將隨其意願,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大小國王及國王的千子和眷屬們,都雙手合掌,以恭敬之心,常來聽聞、領受佛法。諸天神、夜叉、羅剎、毗舍·等諸鬼神也產生了歡喜之心,常來供養這位法師。大梵天王和魔王,自在天和大自在天等諸天的天神常來法師所住之處。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聽到這位法師說法的聲音,便時常憶念並守護這位法師,有時還現身來見這位法師。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此人便可獲得八百種身功德。得到清凈的身體,如同明凈的玻璃一樣明凈光亮,眾生都喜歡見到他。由於此人的身體清凈,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眾生,或者生和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或者相貌美麗,或者相貌醜陋,或者轉生善處,或者轉生惡道,所有這一切情況,都會在此人清凈的身體中呈現出。還有,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各種山及其中的眾生,也都在此人清凈的身體中呈現出來。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所有諸天及其中的眾生,都能在此人清凈的身體中呈現出來。如來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等四種聖者講經說法,那麼,他們的色身之相皆可在此人清凈的的身體中呈現出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法華經》的人,其身極為清凈,就像明凈的玻璃,眾生都喜歡見到。這種清凈的身體又如清凈的明鏡,各種色像都能在上面顯現出來。這位菩薩在其清凈身中,看到了世間的一切,只是唯獨自己明了,其它人並看不見。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即天神、人類、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類眾生,他們的色身之像都可在此人的清凈身體中顯現出來。諸天神的宮殿直至有頂天中的宮殿,以及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還有各個大海等,都能在此人的清凈身體中顯現出來。諸位如來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四種聖者,不論單獨自居還是在大眾中說法教化,他們都可在這位法師的清凈身體中顯現出來。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卻能以父母所生的清凈而平常的肉身之體,映現出所有的一切。」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如來滅度之後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意功德。有了這種清凈的意根,就是只聽一首偈頌、一句經文,也能通達無量無邊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之後,哪怕只演說一句經文、一首偈頌,也能演講一個月、四個月甚至一年時間,所講的佛法,都能隨順經文的義趣,與實相之理不相違背。如果講說俗世間的經書,如治理國家的文字及錢財生計行業等,也都能隨順佛法,使之與佛法不相違背。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的六道眾生,他們心中所想的行為,所起的動作,所生的虛妄而不嚴肅的言論,這位具有清凈意根的法師也能完全知曉。雖然這位法師尚未獲得聖潔的佛智慧,可是他的意根已如此清凈無染。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的一切,都是佛法,無不真實可靠。它們也是原先諸位如來佛在經中所說過的道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此人意根清凈,明澈伶俐,沒有濁穢。以此微妙的意根,可知上、中、下各類佛法,就是只聽聞一道偈頌,也可通達全部佛法的無量妙義。按照佛法原義,有條不紊地演說,長達一個月、四月甚至一年。這個世界內外的一切眾生,如天神、龍神、人類、夜叉、鬼神等,他們都處在六道輪迴之中,內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位法師,由於受持《法華經》得到報應,所以,一時間便完全知曉這些紛繁的念頭。十方之內的無數位如來佛,有百福莊嚴起來的妙身相,他們為眾生演說的佛法,這位法師全能聽到並能信受奉行。這位法師所思惟的義理無量無邊,所演說的佛法也是無量無邊,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會忘失,不會出錯,這都是國為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這位法師完全知曉有關法相的義理,能隨著這種義理而依次認識了別,通達法相不可執著的道理,於是便知道世間的各種名稱與語言吸不過是虛假的施設。根據所悟到的法相非相、體悟實相的義理,這位法師又能為眾生演說這種妙法。這位法師所說的一切,都是原來諸佛所講的教法。因為他演說這種妙法的緣故,所以在大眾之中沒有任何畏懼。

「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的意根就是這麼的清凈。雖然他尚未獲得斷盡煩惱的聖智,但卻提前得到了這樣的清凈之相。這位法師受持此經,安住在難得的寶地,一切眾生見了他都會生歡喜之心,從而對其愛戴和尊敬。他能以千萬種巧妙的語言,分別為眾生講經說法,這都是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勢至菩薩說:「你現在應當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那麼,若有誰對他們惡言相加、辱駡誹謗,如前面所說,誰便會獲得很大的罪報,而受持《法華經》者因此所提到的功德,卻如剛才所說,能獲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凈。大勢至,從現在嚮往昔過無量無邊不可勝數阿僧·劫的漫長歲月,在這個極其遙遠的時代里,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所處的劫,名叫離衰;所居住的國,名叫大成。這位威音王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為天神、人類和阿修羅等三善道中的眾生說法。其中為求聲聞果的人說苦、集、滅、道的四諦之法,以救度他們的生、老、病、死諸苦,達到終極的涅盤境界,為求辟支佛果的人講十二因緣之法;為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的菩薩們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之法,使他們最終成就佛的智慧。

「大勢至菩薩,這位威音王佛的壽命長達四十萬億兆恆河的所有沙數那麼多的劫數。這位佛的正法存在於世的劫數相當於一個閻浮提洲粉為微塵總數。這位佛的像法存在於世的劫數,相當於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的微塵總數。這位如來佛使所有的眾生受到教益、得到救度之後,便進入涅盤,自我滅度。此佛的正法、像法完全消亡之後,在他的那塊國土上又有一佛出世,此佛的名字也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像這樣依次輾轉,一共有二萬億個佛先後主持教化,他們的名號完全一樣。

「最初的那位威音王如來滅度之後,直到他的正法也消滅無聞的像法時代中,輕狂傲慢的比丘擁有強大的勢力。那時,有一位修菩薩法門的比丘,名叫常不輕。大勢至菩薩,你知道他為什麼叫常不輕呢?因為這位比丘對凡是他所遇到的人,不論其是比丘還是比丘尼,不論是男居士還是女居士,都要施行叩拜,稱揚讚歎,並對他們說:『我深深地敬仰你們,不敢對你們有半點輕慢,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修行菩薩之道,將會成為如來佛。』而這位常不輕比丘,並不專一地讀誦經典,只是遍行禮拜甚至遠遠看見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他也要特意走上前去,對他們施行禮叩拜,稱揚讚歎,並且說道:『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四眾弟子中有的人心地不凈,產生·怒,惡言惡語地罵道:『這個沒有智慧的比丘,從什麼地方跑到這裡,自言自語什麼我不輕慢你們,甚至為我們授記作佛。我們不需要這種虛妄的授記。』這樣,經歷了好多年,常不輕經常被罵,但他從不生氣發怒,始終這麼說:『你將成佛。』說這種話時,眾人有時用手杖、木條、瓦塊、石頭等打他。他只好躲避,跑到很遠的地方,但嘴裡依然高聲大呼:『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因為這位比丘經常說這樣的說,所以,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便給他取了一個名號叫常不輕。

「這位比丘年老臨終之時,從虛空中完全聽到威音王佛先所說的《法華經》二千萬億句,並對此完全能夠受持,於是他便獲得了如上所述的眼根清凈以及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凈。獲得了廣泛為眾人演說這部《法華經》。

「這個時候,那些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特別是輕賤此人並為他起名常不輕的人,見他獲得了巨大的神通之力以及樂說雄辨的演講能力和身心善良的忍辱能力,於是,他們聽了這位比丘的說法,便全部信受拜伏,隨從他一起修道。這位常不輕菩薩又教化了千萬億個眾生,使他們都獲得了至高無上的聖智。命終之後,他又多次轉生,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日月燈明。他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繼續演說這部《法華經》,由於這個緣故,他又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作自在燈王佛。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他依然受持、讀誦並為四眾弟子演說這部經典。由於這個緣故,他又獲得了眼根清凈、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凈,所以,他在四眾弟子中說法,心中沒有任何怖畏。大勢至菩薩,這位常不輕大菩薩供養了這麼多的如來佛都非常恭敬,非常尊重,並進行了稱頌讚嘆,從而種下了很多善根。此後,這位常不輕菩薩又遇到了千萬億個佛,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他還是演說這部經典,終於成就了所有的功德,應當就要作佛了。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的常不輕菩薩是旁人嗎?其實,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如果我在前世不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不為他人演說,那麼,我就不會這麼快地得到至高無上的聖智。因我在原先的如來佛那裡,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並為他人演說,所以,我才很快地得到了至高無上的聖智。大勢至菩薩,那時的四眾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以·怒的心態輕視我、卑賤我,因此,他們在二百億劫的歲月中,一直遇不到佛,聽不到法,看不到僧。他們無緣遇到佛、法、僧三寶,所以在長達一千劫的時間裡,他們轉生於無間地獄中遭受巨大的痛苦。等受完了這些罪報之後,他們又轉生人世,再次遇到常不輕菩薩,受其教化,走上了求證至高無上的聖智的道路。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四眾弟子中經常輕視這位菩薩的人難道是旁人嗎?其實,他們就是今天法華會上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男居士。他們如今已在求證至高無上的聖智的道路上,全部達到了不退轉的階位。

「大勢至菩薩,你應當知道,這部《法華經》對所有的菩薩、大菩薩都是有巨大的益處,能使他們成就至高無上的聖智。所以,一切的菩薩、大菩薩在如來滅度之後都應該時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經典。」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過去有位佛,名叫威音王,此佛的神通無量、智慧無量。他接引並指導一切眾生,受到天神、人類和各種龍神的共同供養。此佛滅度後,佛法將滅時,有一位菩薩,名叫常不輕。那時,四眾弟子執著於法相,故而滋生了輕狂傲慢的心理。常不輕菩薩來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對他們說:『我不輕視你們,你們都在修道,都會成佛。』這些人聽了之後,對他輕視、誹謗、辱駡,常不輕菩薩皆能忍受。這位菩薩之所以受到如此輕視與毀罵,都是前世所造罪業的緣故。當這種罪業寵畢之後,常不輕菩薩得以聽到這部《法華經》,獲得六根清凈的神通之力,從而延長了壽命,又為其它人廣泛講說此經。原來執著於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都蒙這位菩薩教化,有所成就,從而進住於無上的佛道。常不輕菩薩此生命終之後,又多次轉生,生生世世之中遇到無數個佛。由於他繼續演說此經,所以獲得了無量的福報,逐漸具足了功德,從而迅速成就了佛道。

「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的前身。那時執著於法相的四眾弟子,因為聽到常不輕菩薩說:『你當作佛」,所以他們後來曾遇到無數字佛。現在法會中的五百位菩薩及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如今正在我的面前聽聞佛法,他們就是當時執著於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我在前世曾勸這些人聽受此經的第一妙法,不斷地開示教化他們,使他們能夠進住於涅盤解脫的境界,並生生世世受持這部經典。

「經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才能夠聽到這部《法華經》。經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諸佛才講這部《法華經》。所以,修行者在佛滅度之後,若能聽到這部經典,就不要產生疑惑,應當一心一意地廣泛演說此經。果能如此,那麼,他們生生世世都會遇到如來佛,從而能夠很快地成就佛道。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三)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妙法蓮華經卷二 妙法蓮華經語譯譬喻品第三
《妙法蓮華經》是諸經之王,根據何在?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十八集)

TAG:白話 | 法華經 | 妙法蓮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