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月官菩薩著 林崇安教授翻譯】 中華佛典寶庫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月官菩薩著 林崇安教授翻譯】 | 點擊次數: 1144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發行的話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通稱《文殊真實名經》,是一切密續最殊勝的根本經典,為藏密行者所廣泛持誦,其普遍性猶如金剛經於漢傳佛教。 此密續以偈頌體呈現,於宋元兩代曾被譯成中文,後被收入大正藏中的有四種。由於文詞簡約而義函廣翰,向以難解著稱,故乏人問津。 今由於藏傳佛教的普及而漸被重視,各派法王班智達仁波切多有演釋,為了方便學者持誦或對讀,除將經文彙整外,並逐頌繫以月官菩薩的廣釋,月官精準的注釋 加上林崇安教授流暢的譯文,除了訂正古譯本的少數錯誤,更勾勒出藏密的根本理論與修持架構,尤其月官的中觀論述風格,更是耐人尋味。相信熟讀本書,必有助於學者對佛法理與事的掌握。 譯 者 序 本書所翻譯的是印度月官菩薩的《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析採用的藏文本選自台北版《西藏大藏經》(南天出版)。月官菩薩的詞義解釋,精簡扼 要,直接掌握密續的精髓,並且與中觀宗的見解緊密扣合,值得密宗行者細細體會。藏文原本宇詞清晰,除了少數幾字誤刻外,今皆依原文直譯成漢文。由於時間析 限,譯事匆匆,錯誤難免,有待方家指正。 願善妙吉祥 林崇安 二〇〇〇年十月十日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導讀《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是密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在日本東北大學所印的《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中,被列在所有密續的第一部(目錄編號三六〇),站有 顯著而特殊的地位。印度和西藏的歷代密宗大師對這部密續都有所闡釋,並留下一些重要的論著,特別是月官菩薩的《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目錄編號二〇九〇)。以下分別介紹此密續的經文及其解釋。 一、經文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的經文主體共有一百七十頌。此經是由密自在者金剛手啟請後,釋迦牟尼佛所開示。藏文本是由Kamalagupta以及 Rin-chen—bzang—Po所譯,後來又由ShongBlo-gros-brtan-pa所校訂,今日流通的藏文本至少有二種,局部的譯文略有不 同。 此密續的漢譯本收集在《大正藏》中有下列四本(編號依次為一一八七至一一九〇): 1、《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 (二卷),宋施護譯。 2、《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 (二卷),宋金總持等譯。 3、《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 (一卷),元沙羅巴譯。 4、《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一卷),元釋智譯。 以上四種譯文,長短不同,其主要的共通部分,有一百七十頌,前三譯本的頌文譯成每句五字,後一譯本為每句七字。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本的譯者名號為[元講 經律論、習密教、土番譯主、聶崖沙門釋智],表示此譯者釋智法師是精通三藏並且修習密教的西藏(土番)翻譯師,他翻譯時可能是梵文與藏文一起參考,再譯成 漢文。 此經的一百七十頌如下: 1.祈禱十六頌 (一至一六) 2.回答六頌 (一七至二二) 3、觀察六種性二頌 (二三至二四)4.幻網現證菩提次第三頌 (二五至二七) 5,金剛界大中圍十四頌 (二八至四一) 6、清凈法界智二十五頌 (四二至六六) 7. 不動中圍十頌 (六七至七六) 8、妙觀察智四十二頌 (七七至一一八) 9、平等性智二十四頌 (一一九至一四二) 10.成所作智十五頌 (一四三至一五七) 11.贊如來智五頌 (一五八至一六二) 12.結尾八頌 (一六三至一七〇) 此中,第二六及二七頌為密咒,第一六三至一六五頌亦為密咒,唯其中部分可以直譯其義。因此,若將此密咒完全不計入,則整個經文共一六五頌。以下的討論,以釋智法師的七字譯本為主,並依藏文略加訂正,使與月官的《廣釋》一致。 二、經文解釋 在《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中,有關《真實名經》的解釋及修行儀軌很多,其編號為一三九五至一四〇〇,二〇九〇至二〇九八,二五三二至二五五九等。 此中,第二〇九〇號即為月官菩薩的廣釋,其特色是順著經文逐句解釋,並且以全面的觀點,指出密宗的修持方法與各乘的意義。月官於西元六一〇年左右出生,是 印度佛教的顯密大師。 一般對《真實名經》的解釋,大都將注意力擺在[七中圍]的安立,此為生起次第的核心,今略述於下: 1.大幻 化網中圍:依據經文第二十六頌的十二個咒字,生出東方十二天女、南方十二波羅蜜多天女、西方十二天女、北方十二明女:並由首二咒字及末二咒字,生出四方佛 (不動佛、贊生佛、無量光佛及不空成就佛)及其佛母(法界大自在母、忙忙機母、白衣佛母及度母)等等。此中圍的主尊是四面八臂的妙吉祥菩薩。 2.金剛界大中圍:依據經文第二十九至四十一頌,依次代表四佛母、五方佛、十六金剛菩薩、八天女、十六菩薩。此中圍的主尊是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 3.法界體性智中圍:以不空成就佛為主尊。 4、大圓鏡智中圍:以不動佛為主尊。 5、妙觀察智中圍:從經文八十四頌到九十五頌,依次代表五方佛、十六菩薩、釋迦佛、梵寂及金剛持。此中圍的主尊是無量光佛。 6、平等性智中圍:以寶生佛為主尊。7.成所作智中圍:以金剛薩綞為主尊。 以上是依[七中圍]來解說此經。月官菩薩則認為整個《真實名經》在於描寫妙吉祥智慧勇識這一主尊而已,為了度化根器不同的眾趣,智慧勇識以種種中圍、種種方法來引導眾生滅除煩惱,證得三身與五智。在《廣釋》中,月官除了逐句解釋經文外,還開示二個重要的見解: 1.在一三五頌[種種乘者方便理]的解釋中,分析當時內外道的宗派思想,月官認為:(1)外道的見解墮入斷見或常見,故不合理,(2)佛教的聲聞乘、獨 覺乘及唯識宗真假二相的主張皆不究竟,(3)中觀宗的[諸法如幻派]也不合理,只有中觀宗[極無所住派]的宗義才是究竟,(4)密宗的見解完全相同於極無 所住派,(5)密宗與極無所住派的差別在於修行方法上的[無愚、方便多、無難、利根]。 2.在一四五頌[十六半半具明點]的解釋中,月官將當時密宗圓滿次第的修法扼要開示出來:先觀想外為閻魔父母之本尊形相,內為三脈四輪,而後拙火燃起,氣入中脈,明點於四輪融化並領受大樂。故知月官時期已有脈氣點的密法實踐。 許多密宗名相之易受誤解者,在月官的《廣釋》中,都可以得到釐清。因此,凡對密宗有興趣者,值得好好研讀這本《廣釋》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一、禮 贊 敬禮世尊妙吉祥智慧勇識 增益損減空,體性大安樂,持烏巴拉及長劍,(1) 孺童前敬禮,辭廣密續中,甚深之龍品,於此我分辨。此處我從[怙主世自在]如所聽聞而寫出。 二、目的與連繫 對具有通達能力的人,若(覺得此密續)沒有[目的等]將不進入,是故: ㈠此密續的內容為何? ㈡目的為何? ㈢最終目的為何? ㈣連繫為何? (答:) ㈠內容只是妙吉祥智慧勇識。 ㈡目的是通達各種乘的意義。㈢最終目的是能證得三身及五智。(2) ㈣連繫是以方便及方便所生的義相連繫而安住。 此密續是等同虛空的密續一事續、行續、二俱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及一切續的[解說續],此由頌文[一切本續殊勝主]可明顯看出(3),也是一切乘的樞要,此由頌文[種種乘者方便理]可明顯看出(4)。 有很多不同的教典,都從自己的想法方面來解說,彼等對此密續的部份外,並未通達,因為對各自的分別,執為真實之故。 三、攝 義 於此,且先解說攝義:㈠緣起圓滿。㈡密續本身,㈢隨喜。 ㈠緣起圓滿(分三) 1、眷屬 2、大師 3、開示圓滿。 ㈡密續本身 1、是一字的密續,因為[阿]字為主的緣故。(第二十八頌阿者一切字中勝)2、以[外道惡獸皆怖畏]及[諸義三種功德性]開示外道的見解。(分別見第四十七頌及第一四〇頌) 3、以[於彼四諦宣說者、不還之中復不還。]開示聲聞的見解。(第五十頌及第五一頌) 4、以[引導獨覺麟喻理、種種出離中出生。]開示獨覺的道與果。(第五一頌) 5、以[亦種種識具色義、於心與識具相續。]及[具種種色意中生」開示瑜伽行的見解。(第一二三頌及第七九頌)(6) 6、以[於無二中說無二]開示雙運的體性如幻。(第四七頌) 7、 以[二諦理趣住於中] [住於真實邊際中]開示最上安住的意義。(第五三頌、第四七頌。) 8、以[即是真際無有字]開示無上密咒究竟的意義。(第七七頌) 9、以[二種資糧積集者]開示積集福德及智慧資糧。(第五七頌) 10、以[一剎那中正等覺]開示以一剎那憶念圓滿生起本尊天。(第一四一頌) 11、以[金剛吽者吽聲吼、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眾持金剛具金剛]開示用三儀軌生起(本尊天)。(第七一、七二頌)12、以[金剛坐者具無餘]開示生起(金剛)坐。(第一一四頌) 13、以[勝智灌頂具頭冠]開示灌頂的儀軌,及其支分。(第八四頌) 14、以[一切惡趣悉清凈]開示燒屍的儀軌。(第一一九頌)1 15、以[智火熾炎光顯威]開示火供的儀軌。(第一一八頌) 16、以[靜慮支分皆遍知]開示彼等宗義務各的修法。(第一四六頌) 17、以[亦無支分超於數,即四靜慮具初首]開示無相的圓滿次第。(第一四五頌) 18、以[十六半半明點具、普具行相無行相]開示有相的圓滿次第。(第一四五頌) 19、以[大中圍者是廣大]當通達此一切中圍的意義。(第三三頌) 20、以[正覺遍照大事業]指種性的主尊,開示五種性的中圍。(第四二頌) 21、以[徹妙凈住喬答摩]開示釋迦牟尼的中圍。(第九四頌) 22、以[怖畏金剛能怖畏]開示怖畏金剛的中圍。(第六六頌) 23、以[忿怒王者具六面]開示六面童子的中圍。(第六七頌) 24、以[哈拉哈拉具百面]開示百面妙吉祥的中圍。 (第六七頌) 25、以[死主害者障之主別開示害閻摩(大威德金剛)的中圍。(第六八頌) 26、以[五面具有五頂髻]開示妙吉祥容顏的中圍。(第九三頌) 27、以[具祥星宿具中圍]開示具祥星宿的中圍。(第一。四頌) 28、以[自在之天]開示遍入(毗紐天)的中圍。(第一四八頌)(9) 29、以[天中天]開示梵天的中圍。(第一四八頌)(10) 30、以[天中主]開示帶釋的中圍。(第一四八頌)(11) 31、以[非天自在]開示羅怙羅的中圍。(第一四八頌)(12) 32、以[天之師]開示木曜的中圍。(第一四八頌)(13) 33、以[作壞]開示凈心天曜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4、以[作壞] (後者)開示羅剎王楞伽十頸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5、以[自在者]開示摩訶提婆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6、以[智慧為劍持弓箭]開示妙吉祥智慧勇識本身的中圍。(第一五〇頌) 37、從彼積聚資糧者:由地、道及解脫之門,開示對妙吉祥智慧勇識之讚揚。 38、以[具禪定身身中勝、圓滿報身一切勝、化身即是殊勝身]開示果。(第一四六頌,第一四七頌) 39、[彼等]以及[五智]與此所攝,當知是廣大的讚揚。㈢隨 喜(藏文此句略) [尊者我等亦隨喜] (第一六八頌)注1:此段的藏文前二句標出[空樂]。[持長劍]是妙吉祥的名號。 注2:三身是法身、報身及化身。五智是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注3:見本續第一一四頌。 注4:見本續第一三五頌。 注5:藏文為[二諦通達者],今改正。 注6:藏文為[於種種識具相續]。 注7:藏文此二句互換。 注8至13:此處的引文依密續本身的次第調整。本文 1、複次具祥金剛持,難調能調眾中勝,勇猛超勝三世間,金剛自在秘密王。 2、如同白蓮廣大眼,坐於蓮花廣大座,自手執持勝金剛,再三再四作揮舞。 3、忿怒皺紋次第等,無有邊際金剛手,妄猛調伏難調者,極能怖畏具勇猛。 4、於金剛尖出勝光,自手向上令揮舞,有大慈悲及智慧,方便益生極殊勝。 5、具足喜樂安穩心;未有忿怒之形相,覺開事業作依怙,眾皆來集身恭謹。 6、向彼如來簿伽梵,究竟正覺禮敬已,雙手恭敬合掌後,於前端坐而告白。 7、遍主於我作饒益,自事慈悲於我故,幻化網中現圓滿,願我菩提能證得。 8、有諸煩惱亂其心,無知泥中而沒溺,為諸有情作饒益,令獲無上之果故。 9、圓滿正覺出有壞,眾趣上師及導師,亦大誓句達真性,了知根心殊勝者。 10、彼出有壞之智身,是大頂髻言詞主,亦是智身自出生,妙吉祥智勇識者。 11、名號真實誦最勝,是甚深義廣大義,無比大義最寂靜,初善中善及後善。 12、過去正覺等已說,於未來中當演說,現在圓滿諸正覺,再三再四皆宣說。 13、大續大幻化網中,金剛大持持密咒,無邊諸佛如彼行,歌詠宣揚請宣說。 14、怙主圓滿諸正覺,持密願我達成故,直至決定出離間,堅固我思請護持。 15、煩惱無餘令清除,無知無餘斷除故,如同思慮之差別,為諸有情請宣說。 16、密自在寄金剛手,向如來前說是言,告白畢已伸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17、複次釋迦出有壞,究竟正覺兩足尊,於白面門殊勝舌,廣長橫遍令舒演。 18、顯現三種世界內,調伏四魔諸冤敵,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凈現微笑。 19、於其清凈梵音中,遍滿三種世界已,為金剛手大力寄,密自在主而答說。 20、具足大慈悲心寄,汝為利益有情故,具足智身妙吉祥,名號誦讀是大益。 21、能作清凈除罪業,於我精勤應諦聽,善哉吉祥持金剛,手持金剛汝善哉。 22、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汝今一心應諦聽。唯然薄伽梵善哉。 23、複次釋迦出有壞,密咒大性及一切,密咒明咒持種性,於其三種而觀察。 24、世間及出世間性,顯作世間大種性,廣大手印殊勝種,大種大髻應觀察。 25、言詞之主演偈頌,密咒王者具六種,將令顯出於無二,無生法者自宣說。 26、阿啊衣依烏嗚耶愛歐奧暗阿,剃朵些低,良納目帝,拉罕布多,布答喃,牙多哇帝喃。 27、嗡班渣地納,都渴恰答,拔良良納,目答耶,良納尬牙,瓦吉夏啦,阿啦巴夾納牙爹納麻。 28、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 29、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於言說,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 30、大供養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歡喜,大供養各即大嗔,一切煩惱廣大怨。 31、大供養者是大痴,亦愚痴心除愚痴,大供養者即大忿,即是忿恚大冤讎。 32、大供養者大貪慾,一切貪慾皆除斷,大欲即是於大樂,大安樂各大喜足。 33、大境色與廣大身,大色並及大形像,大名及與大廣大,大中圍者是廣大。 34、般若大器執持者,煩惱鐵鉤大中勝,普聞妙聞皆廣大,廣大顯現廣大明。 35、善巧幻化廣大持,大幻化中成利益,大幻化內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術。 36、施主廣大最為尊,凈戒廣大持殊勝。安忍大持堅固者,精進廣大悉調伏。 37、靜慮廣大住禪定,般若廣大持身者,力大方便亦廣大,大願勝智廣大海。 38、大慈自性無量邊,亦是大悲勝智慧,有大智慧具大智,大善巧者大方便。 39、具大神通之大力,大勢及與大速疾,復大神通大名稱,大力令他令摧伏。 40、三有之山廣大壞,堅固執持大金剛,大怒即是大雄勇,於大怖中施怖畏。 41、尊者種性大殊勝,上師密咒大殊勝,住在於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勝。 42、正覺遍照大事業,大寂默尊具大寂,大密咒中令出現,有大密咒自性理。 43、十彼岸到證得者,住於十種彼岸中,十彼岸到是清凈,即是十種彼岸理。 44、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於彼十地中,十智清凈具自性,持於十智清凈者。 45、十種義相義中義,自在寂默十力主,作諸利益無有遺,具有十種大自在。 46、無始離彼戲論主,真如自性清凈主,言說真實不諱句,如其所說而依行。 47、於無二中說無二,住於真實邊際中,無我師子具音聲,外道惡獸皆怖畏。 48、遊行一切有義力,速疾猶若如來心,勝及最勝勝怨中,於轉輪者施大力。 49、集中之師集中勝,集王集主具自在,大力愛護而執持,大理不受他思念。 50、句王句主能言詞,句中自在句無邊,以真實句說真實,於彼四諦宣說者。 51、不還之中復不還,引導獨覺麟喻理,種種出離中出生,廣大出生獨一因。 52、比丘羅漢即漏盡,脫離貪慾調諸根,獲得安樂無怖畏,成滿清涼亦無濁。 53、明解及與具神足,善逝明解世間勝,不執我所不執我,二諦理趣住於中。 54、輪迴彼岸到究竟:所作已畢住露地,於一智中而出現,以智慧器破一切。 55、法王妙法具顯現,於世間中勝明照,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宣說者。 56、有義成就滿誓願,舍離一切諸虛妄,無盡法界實離妄,勝妙法界極無盡。 57、具大福田勝福足,智中廣大殊勝智,具足智告解有無,二種資糧積集者。 58、恆常遍勝相應真,靜慮所慮慧具勝,各各自明皆不動、最上勝者三身持。 59、具足正覺五身性,遍主五種智自性,五部佛主具冠冕,持五種眼離執著。 60、令諸正覺皆增長,正覺尊子勝微妙,勝智有出無生處,法中出現離三有。 61、獨一堅固金剛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現空性中自超出,勝智妙智如大火。 62、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閃耀,是有情燈智慧炬,具大威勢顯光明 63、是勝咒主明咒王,密咒王魯作大益,具大肉髻希有頂,大虛空主說種種。 64、是諸正覺勝自性,具足有情歡喜眼,能令增長種種相,諸大仙等皆供贊。 65、令持三種具密咒,大記句者持密咒,尊者守護三寶故,宣說最勝三乘法。 66、有義罥索真勝利,是大執持金剛索,金剛鐵鉤罥索大,怖畏金剛能怖畏] 67、忿怒王者具六面,六眼六臂力具足,亦具骨相露牙者,哈拉哈拉具百面。 68、死主害者障之主,有力金剛能作怖,名稱金剛金剛心,幻化金剛具大腹。 69、金剛中生金剛主,是金剛心如虛空,不動獨發相嚴身,所著大象生皮衣。 70、大聲呵呵皆哮吼,希希聲吼能作怖,若作笑各有響笑,金剛喜笑大哮吼。 71、金剛勇識大勇識,金剛王者大安樂,金剛怒各大樂喜,金剛吽者吽聲吼。 72、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眾持金剛具金剛,一種金剛能退敵。 73、熾炎金剛施慧眼,金剛頭髮如炎熾,金剛降臨大降臨,具足百眼金剛眼。 74、身中具有金剛毛,金剛毛者獨一身,指甲增長金剛尖,以金剛心皮堅硬。 75、執金剛蔓具吉祥,以金剛蔓而莊嚴,呵呵響笑決定吼,具六種字金剛聲。 76、大柔和聲大音聲,三世界中獨一音,遍虛空界聲哮吼,諸有聲中皆殊勝。 77、真實無我真實性,即是真際無有字,宣說空性眾中勝,甚深廣大聲哮吼。 78、即是法螺具大聲,亦法鍵椎大音聲,超越無住圓寂性,十方法中即大鼓。 79、無色有色中微妙,具種種色意中生,具諸色魯顯吉祥,執持影像使無餘。 80、無能過中大名稱,三界之中大自在,住於最極聖道中,大興盛中之法幢。 81、三世界中一孺童,長老尊者四生主,三十二相具莊嚴,三界所愛於中妙。 82、是世間解善勝師,是世勝師無怖畏,救怙世間意無私,救中救者而無上。 83、盡空邊際悉受用,一切智中智慧海,解散一切無明般,亦能破壞三有網。 84、能滅無餘諸煩惱,輪迴大海到彼岸,勝智灌頂具頭冠,真實究竟令莊嚴。 85、三苦諸苦皆寂息,滅三無邊三解脫,一切障難定解脫,住於如空平等性。 86、超越一切煩惱垢,通達三時及無時,諸有情中即大龍,功德帶中之鬢帶。 87、諸身一切中解脫,虛空道中真實住,持於如意大寶珠,遍主一切寶中勝。 88、圓滿廣大如意樹,勝妙凈瓶大中勝,能作有情諸利益,隨順有情而利益。 89、亦知善惡及時辰,遍主知誓知誓句,知時及知有情根,於三解脫善巧各。 90、具足功德知功德,知法吉祥生吉祥,一切吉祥之吉祥,吉祥名稱善名稱。 91、大出息中大喜筵,大歡喜中大音樂,恭敬承侍悉具足,勝喜名稱主吉祥。 92、具勝施勝是尊者,微妙歸處堪歸敬,於世怨中勝中勝,離一切怖無有餘。 93、頂髻及髻各分垂,頭髮摸搜戴頭冠,五面具有五頂髻,五髻各系花鬢帶。 94、即是圓頂大禁戒,行凈梵行勝禁戒,苦行到邊大苦行,微妙凈住喬達摩。 95、婆羅門梵知凈梵,涅盤圓寂得凈梵,脫離解脫解脫身,解脫寂靜寂靜性。 96、超越悲哀滅悲哀,微妙決定近出離,能除苦樂成邊際,脫離纏縛解脫身。 97、不可比量無與等;非現非顯非朗然,不變遍行周遍主,微細無漏離種子。 98、無塵離塵無垢染,斷除過失無過患,最極寢寤覺自性,遍知遍明正妙者。 99、超越識心之法性、無二智慧持智慧。無有分別任運成;三世正覺作事業。 100、正覺無始亦無終,最初正覺亦無因,獨一智眼無垢染,具足智身即如來。 102、普遍觀察殊勝喜,積聚威勢見入意,熾炎光中吉祥相,手臂光耀令顯現。 103、殊勝大醫即尊者,能離痛刺無有上,亦是諸葯枝茂樹,對治諸病大怨仇。 104、入意三界中殊勝,具祥星宿具中圍,十方一切虛空界,建立法幢極微妙。 105、眾中唯一廣大傘,即具慈悲妙中圍,吉祥蓮花舞自在,廣大遍主大寶傘。 106、具於正覺大威勢,持於一切正覺身,是諸正覺大修習,是諸正覺唯正法。 107、金剛大寶灌頂相;諸大寶性即自在,世間自在諸法性;持金剛者一切王。 108、一切正覺即大心,一切正覺在心中,一切正覺之大身,亦是一切正覺語。 109、金剛曰是具大明,金剛月是無垢光,脫離貪慾大欲等,種種諸色熾炎光。 110、金剛跏跌正等覺,執持正覺眾趣法,吉祥正覺蓮花生,遍智智懸攝持藏。 111、王者種種幻化持,廣大正覺持明咒,明利金剛持大劍,殊勝文字極清凈。 112、是廣大乘除苦惱,廣大兵器金剛法,金剛甚深唧那唧,金剛智慧依義解。 113、詣到彼岸皆究竟:諸地—切具莊嚴。真實清凈無我法;真實智慧妙月光。 114、廣大精進幻化網,一切本續殊勝主,金剛坐者具無餘,智慧諸身持無餘。 115、一切賢善妙智患,以及地藏持眾趣,一切正覺之心大,復持種種之幻輪。 116、一切實事自性勝,一切實事自性持,即無生法種種義,諸法體性能執持。 117、廣大智慧剎那中,解持諸法無遺余,一切諸法現觀番,能仁勝智真實際。 118、不動最極清凈性,持於正覺妙菩提,一切正覺現於前,智火熾炎光顯威。 (以上妙觀察智共四十二頌) 119、隨樂成就微妙義,一切惡趣悉清凈,諸有情中殊勝尊,一切有情令解脫。 120、煩惱戰場獨勇猛,無知敵慢能摧破,具吉祥智而嚴身,執持堅固之惡相。 121、能令動於百種手,舉步相中而作舞,吉祥百手皆圓滿,遍空界中能作舞。 122、大地中圍一界分,以一足跟堅踏之,以足爪甲界分內,凈梵世界盡令押。 123、無二一義法之義,即微妙義無怖畏,亦種種識具色義,於心與識具相續。 124、體義無餘數歡喜,喜空之性貪愛心,舍離三有之貪慾,三有歡喜廣大者。 125、色貌鮮潔若白雲,光明殊勝如秋月,亦如初出妙日輪,爪如赤銅光皎潔。 126、頭冠殊勝尖末青,勝發亦復紺青色,大寶光明具吉祥,正覺化身莊嚴具。 128、菩提分法花朵香,即是如來功德海,明八道支義理故,明了真實正覺道。 129、於諸有情大分著,亦如虛空無所著,一切有情意中入,速疾猶如有情意。 130、知諸有情根與義,能奪有情諸心意,五蘊實事彼性知,清凈五蘊令受持。 131、住決定出諸邊際,善能出於決定中,向決定出道中住。宣說一切決定出。 132、十二支分拔有根,持於清凈十二種,具有四諦之義相,解持八種之心識。 133、十二諦相令具足,十六實性能明了,以二十種成菩提,勝明一切正覺相。 134、一切正覺之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剎那一切皆現觀,心之剎那遍明義。 135、種種乘者方便理,眾趣之事通達者,於諸三乘決定出,住在於彼一乘果。 136、諸煩惱界清凈性,盡能滅除諸業界,江河大海普渡過,加行寂靜中出現。 137、煩惱及與隨雜染,及以習氣皆棄捨,以於大悲智方便,於諸有情作利益。 138、諸想之義悉棄捨,心識事義令滅除,有情諸意境具足,了知一切有情意。 139、住彼一切有情心,隨順一切有情意,滿足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 140、成就究竟無錯謬,一切謬解皆舍離,於三義中無疑智,諸義三種功德性。 141、五蘊義理三時中,於諸剎那能分別,一剎那中正等覺,持於一切正覺性。 142、無身身各身中勝,身之邊際通達者,種種諸色諸處顯,大寶即是大寶首。 (以上平等性智二十四頌) 143、一切正覺所通達,正覺菩提即無上,出密咒處無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種。 144、眾咒諸義出生者,大明點者無文字,大空即是五種宇,明點空者百種宇。 145、普具行相無行相,十六半半明點具,亦無支分超於數,即四靜慮具初首。 146、靜慮支分皆遍知,禪定種性知心續;具禪定身身中勝,圓滿報身一切勝。 147、化身即是殊勝身,持佛化現之心續,種種化現十方中,如法利益於有情。 148、自在之天天中天,非天自在天中主,自在無滅天之師,作壞作壞自在者。 149、三有寂靜令超越,唯一師者有情師,名稱普於十方界,法施之主廣大者。 150、備足莊嚴慈鎧者,以慈愍心為堅甲,智慧為劍持弓箭,煩惱無知戰場滅。 151、勇猛魔怨能降者,兼除四種怖畏魔,亦能退諸魔軍旅,究竟正覺救世間。 152、是堪供贊禮敬處,亦是恆常承侍境,應供詠處最殊勝,真堪禮敬上師。 153、一步能游三世界,如空無邊真鎮押,三明清凈是清凈,具六神通六隨念。 154、菩提勇識大勇識,大神通者超世間,達彼智慧之邊際,亦以智慧證彼性。 155、自明明他一切者,殊勝丈夫利一切,超離一切諸譬喻,能智所智殊勝主。 156、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說四種手印義,有情奉施殊勝住,決定出生三種行。 157、微妙義中凈吉祥,三世間中大勝福。具足吉祥皆成辦,文殊師利勝吉祥。 今者,從五智門以二十句敬禮來稱讚,每贊四句各稱讚一智: 158、勝施金剛我敬禮,真實邊際我敬禮,出現空性我敬禮,正覺菩提我敬禮。 159、正覺貪著我敬禮,正覺欲者我敬禮,正覺歡喜我敬禮,正覺遊戲我敬禮。 160、正覺微笑我敬禮,正覺笑者我敬禮,正覺語者我敬禮,正覺心者我敬禮。 161、出現無者我敬禮,出現正覺我敬禮,出現虛空我敬禮,出現智者我敬禮。 162、幻化網者我敬禮,正覺顯論我敬禮,一切一切我敬禮,彼智身者我敬禮。 以上贊如來智五頌 163、嗡,薩哇答麻,阿巴哇,沙巴哇,比述答,班渣,阿啊,暗阿,拔里帝巴力述達,薩哇答麻,牙都達,薩哇鄉丁塔葛答。 164、良納尬牙,曼殊室利,巴力述帝答,目巴答耶帝暗廬可,薩哇打塔葛答,些答牙,哈啦哈啦,嗡吽些。 165、巴葛灣,良納,目帝,瓦吉夏啦,馬哈巴夾,薩哇達麻,葛葛拿,(阿)麻拉蘇巴哩,述答,答麻答都,良納,葛巴,啊。 166、複次吉祥持金剛,懇分歡喜而合掌,如來尊者出有壞,敬禮究竟正覺已。 167、複次尊各密自性,持金剛之金剛王,所余種種同住處,高聲如是而白言。 168、尊者我等亦隨喜,善哉善哉說善哉,為彼欲求解脫果,有情為無救度各。 169、我等真實救度者,作護菩提大利益,宣說幻化微妙理,此是清凈微妙道。 170、亦是甚深極廣大,大義有情作利益,一切正覺境界者,諸正覺等皆已說。 以上五頌,從隨喜門來稱讚,易懂,不解釋(於此不寫出)。四、詞 義 如是對攝義非常通達後,為了對詞義容易通達的緣故(依次解釋詞義):1、複次具祥金剛持,難調能調眾中勝,勇猛超勝三世間,金剛自在秘密王。 [複次] :指(幻化網>一萬六千品中,說完一萬五千九百九十九品之後。 [具祥金剛持]:指眷屬圓滿——金剛手的解說。 [具祥]:指二種色身(報身及化身)。 [金剛]:指空性,謂法身也。 [持]:指三身不分開,謂自性身也。 [難調]:指所調伏,謂三毒也。 [能調眾]:指能調者,謂三種身也。 [勝]:指金剛手也。 [勇猛超勝三世間]者: [勇猛]:將一切有毒者砍為片段。 [超勝三世間]:從地下、地面、地上三者超勝也。 (地下指龍世界、地面指人世界、地上指天世界。三世間,又指三界。) ; [金剛自在秘密王]者: [金剛]:指空性。 [自在]:指於心悟入彼空性的意義。 [秘密王]:彼意義不共於聲聞及獨覺也。又或: [秘密]:指密咒乘。[秘密王]:指金剛手。 問然而彼金剛手的外貌如何?答: 2、如同白蓮廣大眼,坐於蓮花廣大座,自手執持勝金剛,再三再四作揮舞。 [白蓮]:具有㈠色白㈡根妙㈢香甜㈣有精華㈤有花辦五,同樣,彼金剛手也具有㈠以煩惱不能染,㈡從二資糧成就, ㈢調伏他眾,㈣具足悲心,㈤以五種性作眾趣之事。 [如同白蓮廣大眼]:指如同蓮花不為泥淖的過失所污染,(金剛手)具有無過失的五眼也。 [坐於蓮花廣大座]:指雖處於輪迴而不為過失所染污的意義也。。 [自手執持勝金剛]:表示於心悟入無二智慧的標誌——於心口執持金剛杵。 [再三再四作揮舞]:表示作他事的標誌。 以上開示不共的眷屬。 今將解脫共同的眷屬憤怒尊一千五百位,開示彼等忿怒尊的外貌等 3、忿怒皺紋次第等,無有邊際金剛手,妄猛調伏難調者,極能怖畏具勇猛。 [忿怒皺紋]:指忿怒時額上的皺紋。 [次第等]:指(一)發及須黃色而撩起,㈡眼紅色,㈢舌卷而上牙壓下唇,㈣短而肥壯,㈤大腹,㈥身肢展開,㈦肢端如金剛頂尖,㈧以屍林及毒惡的裝飾莊嚴,㈨兵器熾燃並放光,㈩頭部瓔珞及⑾火熾燃之處,稱作[次第具足等等]。 問:如是於誰具有? 答:[無有邊際金剛手J也。 [綢伏難調者]:即是[勇猛]也。 具有忿怒的外貌,即是[極能怖畏]也。 具有虎裙,指[具勇猛]。 4、於金剛尖出勝光,自手向上令揮舞,有大慈悲及智慧,方便益生極殊勝。 從毛孔[於金剛尖出勝光]者,表示他事也。 [自手向上令揮舞]指自事也。 從[大慈悲]門作他事,以及從大[智慧]門契入自事,如是為[方便益生極殊勝]。 5、具足喜樂安穩心;未有忿怒之形相,覺開事業作依怙,眾皆來集身恭謹。 彼等一切眷屬亦對妙吉祥智慧勇識之事[具足喜樂安穩心]。 [示有忿怒之形相]者,已解說過了。 [覺]:指斷德圓滿。 [開]:指智慧圓滿。(覺與開二字合在一起,即為藏文的佛陀。) [事業]:指息災、增益、懷愛及降伏也。 [作依怙]:;捐以四事業作眾趣的依怙之謂也。 [眾皆來集身恭謹]:指與金剛手一起安住也。 安住後: 6、向彼如來簿伽梵,究竟正覺禮敬已,雙手恭敬合掌後,於前端坐而告白。 [向彼如來薄伽梵究竟正覺]:指大師圓滿,謂釋迦牟尼也。 [如來]:指契入無二之真如後,往赴眾趣之事。 [壞]:指摧壞四魔(蘊魔、煩惱魔、死魔及天子魔)。 [有]:指具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出]:指從斷常二邊超出也。(壞、有、出三字在一起,即為藏文的[世尊]一詞。) [究竟]:指力與無畏等廣大功德,不可思議也。 [正覺]:指三身也。 [禮敬已]:指以身恭敬、語清凈及意勝解禮敬已。 [雙手恭敬合掌後]:指身之所作也。 [於前端坐] :指於圓滿大師釋迦牟尼之前端坐也。 [而告白] :為結合前後文之句子,謂用語說。 7、遍主於我作饒益,自事慈悲於我故,幻化網中現圓滿,願我菩提能證得。 [遍主]:指大悲心遍於眾趣,故稱遍主。(此處指釋尊) [於我作饒益]:指對(我)金剛手也。 [自事慈悲於我故]:為證得無二智慧之故也。 [幻化網中現圓滿,願我菩提能證得]: 謂於具有特殊方便之幻化網門中,現證圓滿菩提,願我能證得之故,祈請(釋尊)解說此密續也。 以上一頌開示[請問自事]也。 今者,開示[請問他事]: 8、有諸煩惱亂其心,無知泥中而沒溺,為諸有情作饒益,令獲無上之果故。 [有諸煩惱]:指五毒或三毒也。 [亂其心]:指以彼等煩惱造作極苦也。 [無知]者,無明也。 [泥中而沒溺]者,於輪迴之泥中而沒溺也。 [為諸有情]:指為六趣眾生也。 [作饒盞]:指證得涅盤之安樂故也。 [令獲無上之果故]:為證得彼法身之故,如是說而祈請也。 9、圓滿正覺出有壞,眾趣上師及導師,亦大誓句達真性,了知根心殊勝者。 若思維:[對何境而祈請耶?] 答:對[圓滿正覺出有壞]也。 [眾趣]:指六趣。 [上別:指佛之密意也。 [師] :指教導、引出、能生彼(佛之密意)也。 [導師] :指從[未通達、邪通達及猶疑]中脫出也。 [亦大誓句]:指不越過彼也。 [達真性] :指如所有智,謂契入真如也。 [了知根心殊勝者]:指盡所有智,謂了知一切所度者根器與心(思維)之智也。 如是之大師(汝),是我所祈請之處也。 10、彼出有壞之智身,是大頂髻言詞主,亦是智身自出生,妙吉祥智勇識者。 11、名號真實誦最勝,是甚深義廣大義,無比大義最寂靜,初善中善及後善。 12、過去正覺等已說,於未來中當演說,現在圓滿諸正覺,再三再四皆宣說。 [彼出有壞之智身] :指妙吉祥智慧勇識法身,謂[意]也。 [是大頂髻] :指[身別之自性,謂菩薩以下所不現見,是不相似且不能映蔽之標誌也。 [言詞主]:指[語]圓滿,謂誰若具有無盡之語,即稱作[主]也。 複次,以因緣不生,故稱[亦是智身自出生]。具有如是身之[妙吉祥智勇識者之名號,真實誦之最勝],請宣說其義; [妙]:指不為相異分別心之刺痛所染,謂法身也。 [吉祥]:指已成為眾趣之吉祥,謂色身也。 [智]:指知道智慧本住之義也。 [勇識者]:指對眾趣之事心識勇猛也。 [名號]:指名相也。 [真實誦]:指無有錯誤也。 [最勝]:指無有對手也。 [是甚深義]:指不是心知之境,謂正見也。 [廣大義]:指如是之義(正見)無不周遍也。 [無比大義]:指如是之義(正見)薰習後,產生自事及他事圓滿,故稱[大義]:[無比]指不是與聲聞及獨覺果相同也。 [最寂靜]:指離二障之身也。 [初善中善及後善]者: 此密續王[過去正覺等已說]:故稱作[初善]。 [現在圓滿諸正覺,再三再四皆宣說] :故稱作[中善]。 [於未來中(諸佛)當演說]:故稱作[後善]也。 複次,「初善]指見,[中善]指修,[後善]指果也。 [再三再四皆宣說]:指勤奮地說也。 13、大續大幻化網中,金剛大持持密咒,無邊諸佛如彼行,歌詠宣揚請宣說。 [大續]:指四密續部中最超勝。 [大幻化網]:為密續之名也。 [中別:指在一萬六千品中,今暫請宣說<龍品>。 [金剛]:指空性也。 [持]:指契入彼(空性)之義也。 [大]:指無有對手,謂報身也。 [持密咒]:指實入雙運之體性,謂法身也。 [無邊諸佛]:指無數化身也。 [如彼行] :指如同彼等諸佛所作,將妙吉祥智慧勇識之意義,[歌詠宣揚請宣說]也。 14、怙主圓滿諸正覺,持密願我達成故,直至決定出離間,堅固我思請護持。 作眾趣之依怙者: [怙主圓滿諸正覺J:指三身也。 [持密]:指三身不分離也。 [願我達成故]:此不分離之事義,析願我能證得之意義也。 [直至決定出離間]:指乃至未證得無住涅盤之間,[堅固我思請護持]之意義也。 15、煩惱無餘令清除,無知無餘斷除故,如同思慮之差別,為諸有情請宣說。 [煩惱無餘]:指煩惱障也。 [舍清除]:指能凈彼煩惱之故。 [無知]:指所知障也。 [無餘斷除故]:指清凈一切煩惱及所知障之故。 [如同思慮之差別] :指如同了知根器之差別,祈請宣說之義也。 [為諸有情]:指為諸煩惱之補特伽羅。 [請宣說]:指祈請宣說<龍品>種種乘之意義也。 16、密自在者金剛手,向如來前說是言,告白畢已伸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密自在者]:指於密咒自在者也,此謂[金剛手]也。 [向如來前說是言]者: [如來]:指無顛倒而來。 [說是言,告白畢已] :指祈請宣說種種乘之意義也。 [伸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指以恭敬之方式坐於釋迦牟尼之前也。(以上為金剛手請問也) 17、複次釋迦出有壞,究竟正覺兩足尊,於白面門殊勝舌,廣長橫遍令舒演。 18、顯現三種世界內,調伏四魔諸冤敵,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凈現微笑。 19、於其清凈梵音中,遍滿三種世界已,為金剛手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說。 [複次]:(此二字承接前文)謂(金剛手請問後)坐於釋迦佛前之當時也。 [釋迦]:釋迦王族也。 [(能仁)] :指釋迦之語默也,又指以十力能伏四魔,故稱為[能仁]也。(此處藏文[能]字,漢文譯為[能仁]。按梵文[牟尼]之義為[寂默]、[能]) [有] :指具有五智,謂具有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及法界(體性)之智也。 [壞]:指摧壞四魔,謂摧壞天子魔、死魔、煩惱魔及蘊魔也。 附註:[出有壞]是梵文[薄伽梵]的漢譯,又譯作[世尊]。其不同解釋如下: 1、羅時憲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第三頁云: [謂具六德,能破四魔,名薄伽梵。六德者: ㈠自在義,永不系屬諸煩惱故。 ㈡熾盛義,炎猛智火所燒煉故。 ㈢端嚴義,具諸相好析莊嚴故。 ㈣名稱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世人無不知故。 ㈤吉祥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 ㈥尊重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 此處以[具有六德,摧壞四魔J來釋[薄伽梵]。 2、蓮華生大士之《密咒道次第寶鬘釋》第三頁云: [摧壞知境,能所二軌。具有觀能析二義之正智。從有無二邊出] ,此中依次解釋[壞] [有] [出]的意義是摧壞二執、具有正智、出二邊。 3、本頌月官菩薩的解釋是以[摧壞四魔,具有五智]來解釋[壞]及[有]二字的意義。在前之第六頌中,月官菩薩解釋[薄伽梵]的字義如下:[壞],指摧壞四魔也。 [有],指具有五智也。[出],指從斷常二邊超出也。 4、《法蘊足論》卷二云:[薄伽梵者:謂[有善法] ,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貪嗔痴等惡不善法,永破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永破當來生老病死,名薄伽梵。]故知薄伽梵的意義是[具有善法,破壞三毒,破除生老病死]。5、《大智度論》第二云: [婆伽婆者,[婆伽]言[德],[婆]言[有],是名[有德]。……[婆伽]名[破],[婆]名[能],是人能破淫怒痴,故稱為[婆伽婆](即,薄伽梵)]。 綜合以上各說,可知[薄伽梵]的意義是: 壞:指摧壞四魔或摧壞三毒煩惱或摧壞二執也。 有:指具有六德,具有五智,具有善法也。 出:指超出有無二邊,超出斷常二邊也。 (以上將出有壞的意義補充說明。在《瑜伽師地論》卷八三、《佛地經》卷十一、《大般涅盤經》卷十八、(攝大乘論無性釋)等也有相似的解釋。) [究竟正覺兩足尊]者: [兩足]:指天與人也。 [尊]:已成為彼(天與人)之最尊者,謂釋迦牟尼也。 [於自面門殊勝舌]者: [自]:指釋迦牟尼也。 [面門殊勝舌] :指顯色與形色圓滿也。 [廣長]:指長度。 [橫遍]:指寬度。 [令舒演]:指從舌放光,[顯現]於欲界等[三種世界內],[調伏四魔諸冤敵]也。 [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凈現微笑]者:其後顯現微笑,[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凈別,指能凈之詞義也。 [於其清凈],指(佛之)六十支清凈之圓音也。 [梵音中],指悅意之語也。 彼[遍滿]欲界等[三種世界已,為金剛手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說]者,對其請問答說也。 20、具足大慈悲心者,汝為利益有情故,具足智身妙吉祥,名號誦讀是大益。 21、能作清凈除罪業,於我精勤應諦聽,善哉吉祥持金剛,手持金剛汝善哉。 22、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汝今一心應諦聽。唯然薄伽梵善哉。 (以上由一七至二二共六頌回答) 問:答說何話? 答:(釋迦牟尼佛)對金剛手稱呼:[具足大慈悲心者]之後,說[汝]金剛手,[為利益有情故],僅[誦讀具足]顯而無自性之[(智)身妙吉祥(真實)名號], [是]能產生[大益],[能作清凈]諸障及[除罪業] ,如是脫離一切垢也。 [於我]:謂對(我)釋迦牟尼也。 [精勤應諦聽]:指無有中斷也。 [善哉吉祥持金剛]:指請問自事,善哉。 [手持金剛汝善哉]:指請問他事,善哉。 [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J:(秘密主!)我為了汝請問此自他事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道及果。 [汝今一心應諦聽別:謂不散亂(專心聆聽)也。 [唯然薄伽梵善哉]:結合前後文之詞也。 23、複次釋迦出有壞,密咒大性及一切,密咒明咒持種性,於其三種而觀察。 [複次釋迎出有壞]觀彼等眷屬一切不同種性,有些為[密咒] :觀本尊合和之種性:有些為[大性]:觀圓滿次第之具緣者:有些為[一切]:觀生起及圓滿(次第)共同之補特伽羅:有些為[密咒明咒特種性]:喜於觀單一 本尊之補特伽羅:又[於其三種而觀察]:指觀察身、語、意之種性。 24、世間及出世間性,顯作世間大種性,廣大手印殊勝種,大種大髻應觀察。 (以上二頌觀察種性) [世間]:指以顛倒識觀察。 [出世間性]:指涅盤,謂斷盡錯誤也。 [顯作世間]:指連續種性之觀察,謂外道種性也。 [大種性]:指從外道退出者,謂觀波羅蜜多乘之補特伽羅也。 [廣大手印殊勝種]者: [手]:指從心識超越,謂空性也。 [印]:指以彼空性無不周遍也。 [廣大]:通達如是(空性)之彼補特伽羅無有對手,故稱[殊勝種]也。 [大種大髻應觀察]者:觀察不可映蔽之補特伽羅,謂觀察殊勝無上之補特伽羅也。 25、言詞之主演偈頌,密咒王者具六種,將令顯出於無二,無生法者自宣說。 [言詞之主別:指釋迦牟尼也。 [演偈頌]:攝集伸展,謂攝集(大幻化網) <龍品>之義也。 問:說何? 答:從[密咒王者具六種]以後之詞即是。 [密咒]:指雙運也。 [王者i:捐不共道也。 [六種]:指[阿]之部類也。 [具]:指方便之字母及阿也。 [將令顯出於無二]:於世俗上,子音與母音無二也:於勝義上,明覺與空性無二也。 [無生]:指勝義諦也。 [法者]:指世俗諦也。 [自宣說]:於無分之理趣,對諸眷屬教誡也。 以此開示緣起圓滿,並解說密續之加行。 今將開示密續本身,此即[種種乘者方便理] (第一三五頌):將解說種種乘的理趣;一般而言,有種種乘之門,且不可思議,然可歸攝為二:波羅蜜多乘及密咒乘。 26、阿啊衣依烏嗚耶愛歐奧暗阿,剃朵些低,良納目帝,拉罕布多,布答喃,牙多哇帝喃。 27、嗡班渣地納,都渴恰答,拔良良納,目答耶,良納尬牙,瓦吉夏啦,阿啦巴夾納牙爹納麻。 (以上幻網現證菩提次第三頌) 且先從波羅蜜多乘之門來解說: [阿啊]:指布施波羅蜜多。 [依依]:指凈戒波羅蜜多。 [烏嗚]:指安忍波羅蜜多。 [耶愛]:指精進波羅蜜多。 [歐奧]:指靜慮波羅蜜多。 [暗阿]:指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彼等並以長短音之差別來指世間及出世間。此中,世間之布施,指於施者、施者之境及所施物有所得而施也。出世間之布施,指三輪完全清凈也。同理,當知凈戒等相同。從密咒之範圍來解說: [阿啊] :指明而無分別,謂大圓鏡智也。 [衣依J:指離一切偏頗,謂平等性智也。 [烏烏J:指了知輪涅二者為無二之智,謂妙觀察智。 [耶愛]:成所作智,謂成辦眾趣之事不費力也。 [歐奧]:指這些智不可分割,謂法界(體性)之智也。 [暗]:指這些智具有空性之意義也。 [阿]:彼智與空性不可分割之意義,為我所修也。 問:彼般若與智慧無二之意義,往何修? 答:[剃朵]:開示住處圓滿,謂吉祥且心喜。 [些低]:指心要。 問:心要者何? 答:[良納]:謂五智也。 [目帝]:指連續,謂這些智連續地修之詞義也。 [拉罕]:指我,謂修瑜伽者之詞義也。 [布多]:指佛陀,謂果也。 [布答喃]:指二種身也。 [牙多哇帝喃]:指三身不可分割也。 [嗡]:彼不可分割之意義具有五智,故稱[陽]也。 [班渣地納]:以彼智切斷一切相異之分別心,故稱 [班渣地納]:謂金剛鋒利也。 [都渴怡答]:切斷煩惱也。 [拔良良納]:般若智慧,謂意也。 [目答耶]:如是之彼智連續不斷,故稱[目答耶],謂連續也。 [良納尬牙]:智身,謂身也。 [瓦吉夏啦]:語之自在,謂語也。 [阿]:如是之身、諼、意,從通達無生之見而產生,故謂[阿]。 [啦]:以薰習大樂而覺受,謂之[啦]。 [巴]:於見與修,以任何過失不染如蓮華,謂之[巴]。 [夾]:如是以生圓共同之行而解說,謂之[夾]。 [納牙]:以明覺了知一切法無生。 [爹]:果離希冀也。 [納麻]:意義無謬也。 以這些開示密續之意義,攝之為咒也。 28、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 [如是正覺出有壞]:指前面已開示之三身。 [究竟正覺阿中出] :阿者,從通達無生而產生之詞義也。 [阿者]:指無生,謂勝義也。 [一切字中]:指世俗之一切法也。 [勝]:指不可分割也。 如是覺受經歷後: [是大利益]:指產生自利(自事)與利他(他事)也。; [微妙字]:指道無謬誤也。 29、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於言說,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 [諸境之內出無生]:於一切法,以法性無生所周遍也。 開示無生是彼(妙吉祥智慧勇識)之自性者: [即此遠離於言脫]:謂不是心之境也。 [是諸說中殊勝因]:從無生中,一切現為生之理趣也。 [令顯一切諸言說]:謂顯現為種種也。 如是從妙吉祥智慧勇識之自性門來稱讚也。 30、大供養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歡喜,大供養各即大嗔,一切煩惱廣大怨。 [大供養] :捐彼妙吉祥智慧勇識是供養之處,故稱大供養也。 [大欲]:指貪於(救度)眾趣之事也。 [一切有情令歡喜]:使一切被調伏者心愿滿足也。 [大供養者即大嗔]:指一切法空而無我也。 [一切煩惱廣大怨]:以彼空而無我,故稱[一切煩惱廣大怨],謂破壞一切煩惱也。 31、大供養者是大痴,亦愚痴心除愚痴,大供養者即大忿,即是忿恚大冤讎。 [大供養者]:前已說過了。 [是大痴]:指般若也。 [亦愚痴心除愚痴]者: [愚痴心]:指大般若。以彼(大般若)去除無明稱[除愚痴]也; [即大忿]:指妙吉祥智慧勇識也。 [忿恚]:指脫離一切相異之分別心也。 [大冤讎]:能除一切相異分別心之詞義也。 [即是忿恚大冤讎]者: [忿恚]:指妙吉祥智慧勇識也。 [大冤讎]:指妙吉祥所摧伏也。 32、大供養者大貪慾,一切貪慾皆除斷,大欲即是於大樂,大安樂各大喜足。 [大貪慾]:指(妙吉祥)智慧勇識也。 [一切貪慾皆除斷]:能切斷一切實執也。 [大欲]:指生信之處也。 [大樂]:指法身也。 [大安樂者大喜足]:能使一切有情快樂,謂二種色身(報身及化身)也。 33、大境色與廣大身,大色並及大形像,大名及與大廣大,大中圍者是廣大。 [大境色與廣大身]:指從大(境)色及大身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大色] :指從白色等種種門,作眾趣之事。 [大形像]:大形,指寬度。大像,指長度。 [大名]:名揚各處,故稱[大名]。 [大廣大]:遍於一切眾趣,故稱[大廣大]。 [大中圍者是廣大] :從一切中圍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34、般若大器執持者,煩惱鐵鉤大中勝,普聞妙聞皆廣大,廣大顯現廣大明。 [般若]:指空性也。 [大器]:以彼(空性)切斷相異之分別心,故稱[大器]也。 [執持者]:具有妙吉祥之義也。 [煩惱鐵鉤大中勝] :從[煩惱]之泥淖中拔引,故稱 [鐵鉤大中勝]也。 [普聞]:名聞於一切所調伏者,故稱[普聞]也。 [妙聞皆廣大] :功德無餘圓滿,故稱[妙聞皆廣大]也。 [廣大顯現]者:報身也。 [廣大明]者:法身也。 35、善巧幻化廣大持,大幻化中成利益,大幻化內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術。 [善巧]:捐善巧於眾趣之事,謂化身也。 [幻化廣大]:指種種方便也。 [持]:指五(種性)也。 [大幻化中成利益] :從生起次第之本尊門,成辦事情也。 [大幻化內喜中喜] :從圓滿次第門(成辦眾趣之事也)。 [大幻化中施幻術] :從生起與圓滿共同門作眾趣之事也。 36、施主廣大最為尊,凈戒廣大持殊勝。安忍大持堅固者,精進廣大悉調伏。 37、靜慮廣大住禪定,般若廣大持身者,力大方便亦廣大,大願勝智廣大海。 今開示:從十波羅蜜多門來稱讚: [施主廣大]:布施有四種:財、無畏、法及慈[施],彼等三輪不可得,故稱為[廣大],謂出世間布施也。 (布施)之[主]者,是妙吉祥智慧勇識,稱作[最為尊]也。 [凈戒]:有三種,謂律儀戒、饒益有情戒及攝善法戒三種也。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凈戒)也。 [持殊勝]:指智慧勇識也。 [安忍]:有三種,謂耐他怨害忍、安受眾苦忍及法思勝解忍也。 [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安忍)也。 [持]:指智慧勇識也。 [堅固者]:指不變也。 [精進] :有三種,謂被甲精進、加行精進及無厭足精進,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精進也。 [悉調伏]:以精進力從輪迴調伏也。 [靜慮]:有二種,謂止及觀也。 止者,所緣一境也。 觀者,補特伽羅及法我空也。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靜慮)也。 [住禪定]:具有智慧勇識也。 [般若]:有二種,謂因般若及果般若也。 因般若者,聞思修三也。 果般若者,義不顛倒也。 [廣大] :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般若)也。 [持身者]:指於智慧勇識也。 [力] :指他人所不能之十力也。 [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也。 [方便]:指具有不可思議乘之門也。 [亦廣大]:指三輪不可得也。 [大願]:指產生眾趣之事。 [勝智] :指具有如所有智及盡所有智之智慧也。 [廣大海]:指具有無盡之智慧也。 今從慈悲、佛業及神變之門來稱讚: 38、大慈自性無量邊,亦是大悲勝智慧,有大智慧具大智,大善巧者大方便。 39、具大神通之大力,大勢及與大速疾,復大神通大名稱,大力令他令摧伏。 40、三有之山廣大壞,堅固執持大金剛,大怒即是大雄勇,於大怖中施怖畏。 [大慈自性無量邊]:大慈無有偏頗,謂無量邊之慈也。 [亦是大悲勝智慧]:指智慧勇識也。 [有大智慧具大智]:亦指彼智慧勇識也。 [大善巧者]:於眾趣之事善巧也。 [大方便]:指從種種乘之門也。 [具大神通之大力]:具有不可思議之神變,謂具有㈠穿過牆、房,㈡以無礙之身通行各處,㈢冒煙且燃火等等(神變)。 [大勢]:摧伏他人之力。 [及與大速疾]:指疾於眾趣之事也。 [復大神通]:智慧勇識也。 [大名稱]:指無敵手也。 [大力舍他舍摧伏]:指調伏所調伏者。 [三有之山]:指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廣大壞]:指(摧壞)無明也。 [堅固]:指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也。 [執持大金剛] :指於心契入(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之義也。 [大怒]:指智慧勇識也。 [即是大雄勇]:指以忿怒之事業調伏也。 [於大怖中]:指我執也。 [施怖畏]:指開示離邊之智慧也。 41、尊者種性大殊勝,上師密咒大殊勝,住在於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勝。 (以上金剛界大中圍十四頌) [尊者]:指能作依怙也。 [種性]:指五(種性)也。 [大殊勝]:指智慧勇識也。 [上]:指佛陀之密意也。 [師]:指驅出彼(佛陀之密意)也。 問:何為佛陀之密意?答: [密咒大殊勝]:謂離邊也。 [住在於彼大乘相]:指菩薩之道及果也。 [大乘相中最殊勝]:對眾趣開示如是之道,故稱[大乘相中最殊勝]也。 42、正覺遍照大事業,大寂默尊具大寂,大密咒中令出現,有大密咒自性理。 [正覺遍照大事業]:標出五種性之中圍也。 [正覺]:斷德圓滿及智德圓滿,謂法身也。 [遍照]:以相好莊嚴,謂報身也。 [大事業]:以十二佛業作眾趣之事,謂化身也。 [大寂默尊]:指釋迦牟尼也。 [具大寂]:指智慧勇識亦具有釋迦牟尼之功德也。 [大密咒中]:指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也。此中,生起次第有外生起次第、內生起次第及甚深生起次第也。外生起次第者,本尊天或多或少皆可,謂修單身本尊天。內生起次第者,修雙身之本尊天。甚深生起次第者,修脈氣也。此等一切知為無自性者,為圓滿歡第也。 [令出現]:指(出現)三身也。 [有大密咒自性理]:指於汝智慧勇識具有生起、圓滿共同之本性也。 43、十彼岸到證得者,住於十種彼岸中,十彼岸到是清凈,即是十種彼岸理。 44、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於彼十地中,十智清凈具自性,持於十智清凈者。 45、十種義相義中義,自在寂默十力主,作諸利益無有遺,具有十種大自在。 今開示從波羅蜜多、十地及功德不可思議門來讚頌: [十彼岸到]:前已解說過了。 [證得者]:指智慧勇識汝已證得者。 [住於十種彼岸中] :住於十波羅蜜多作眾趣之事也。 [是清凈] :謂通達一切波羅蜜多不可分開也。 [理]:對眾趣開示十波羅蜜多也。 [尊者]:指智慧勇識也。 [十地自在者別 :謂於十地得到自在也。 [住在(於彼十地中)] :謂住於第十地後作眾趣之事也。 [十智]:㈠法智,㈡類智,㈢他心智,㈣世俗智,㈤苦智,㈥集智,㈦滅智,㈧道智,㈨盡智,㈩無生智。 [清凈]:指知道聲聞十智為無自性也。 [具自性]:指智慧勇識也。 [十種義相] :㈠執於一,㈡執於因,㈢執於食者,㈣執於能作者,㈤執於具自在者,㈥執於常,㈦執於雜染,㈧執於清凈,㈨執於具瑜伽者,㈩未解脫執為解脫。 [義中義] :指智慧勇識亦契知外道之十種義。 [自在寂默] :能仁自在,謂能伏四魔也。 [十力]:㈠處非處智力,㈢種種勝解智力,㈢靜慮等持智力,㈣解脫等至智力,㈤染凈智力,㈥業及業異熱智力,㈦遍趣行智力,㈧宿住隨念智力,㈨死生智力,㈩漏盡智力。 [主]及[作諸利益無有遺]:謂以如是十力作眾趣之事也。 問:作眾趣之事時,以過失所不染嗎? 答:[具有十種大自在]:十種自在者,㈠壽命自在,㈡業自在,㈢資財自在,㈣勝解自在,㈤願自在,㈥神變自在,㈦生自在,㈧法自在,㈨心自在,㈩智自在。以具足十種自在不為過失所染也。 43、十彼岸到證得者,住於十種彼岸中,十彼岸到是清凈,即是十種彼岸理。 44、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於彼十地中,十智清凈具自性,持於十智清凈者。 45、十種義相義中義,自在寂默十力主,作諸利益無有遺,具有十種大自在。 今開示從波羅蜜多、十地及功德不可思議門來讚頌: [十彼岸到]:前已解說過了。 [證得者]:指智慧勇識汝已證得者。 [住於十種彼岸中]:住於十波羅蜜多作眾趣之事也。 [是清凈] :謂通達一切波羅蜜多不可分開也。 [理]:對眾趣開示十波羅蜜多也。 [尊者]:指智慧勇識也。 [十地自在者] :謂於十地得到自在也。 [住在(於彼十地中)] :謂住於第十地後作眾趣之事也。 [十智]:㈠法智,㈢類智,㈢他心智,㈣世俗智,㈤苦智,㈥集智,㈦滅智,㈧道智,㈨盡智,㈩無生智。 [清凈]:指知道聲聞十智為無自性也。 [具自性]:指智慧勇識也。 [十種義相] :㈠執於一,㈡執於因,㈢執於食者,㈣執於能作者,㈤執於具自在者,㈥執於常,㈦執S》雜染,㈧執於清凈,㈨執於具瓊伽者,㈩未解脫執為解脫。 [義中義] :指智慧勇識亦契知外道之十種義。 [自在寂默] :能仁自在,謂能伏四魔也。 [十力] :㈠處非處智力,㈡種種勝解智力,㈢靜慮等持智力,㈣解脫等至智力,㈤染凈智力,㈥業及業異熟智力,㈦遍趣行智力,㈧宿住隨念智力,㈨死生智力,㈩漏盡智力。 [主]及[作諸利益無有遺] :謂以如是十力作眾趣之事也;。 問:作眾趣之事時,以過失所不染嗎? 答: [具有十種大自在] :十種自在者,㈠壽命自在,㈡業自在,㈢資財自在,㈣勝解自在,㈤願自在,㈥神變自在,㈦生自在,㈧法自在,㈨心自在,㈩智自在。 以具足十種自在不為過失所染也。 46、無始離彼戲論主,真如自性清凈主,言說真實不諱句,如其所說而依行。 47、於無二中說無二,住於真實邊際中,無我師子具音聲,外道惡獸皆怖畏。 48、遊行一切有義力,速疾猶若如來心,勝及最勝勝怨中,於轉輪者施大力。 今從三身門讚頌,先從法身門讚頌: [無始]:指以因空。 [離彼戲論主]:指脫離過失也。 [真如自性清凈主] :指以自性空。 [言說真實]:指報身,謂言說真實者,大乘也。 [不諱句]:指真實諦。 [如其所說而依行] :指眷屬圓滿,謂諸十地之菩薩(皆如佛所說而依行也)。 [於無二中]:指勝義諦與世俗諦不可分割也。 [說無二]:契悟彼(無二)後亦對眾趣開示無二。 [住於真實邊際中] :是開示此密續見地之詞句。 [真實邊際]者,指義不顛倒也。彼之明覺不住於境,不住於一切密續及論典之境,並超越心思也。 [無我師子具音聲]:指化身,謂無有人我及法我之音聲,如同師子(吼聲)。譬如彼獸王獅子僅以吼聲即能壓伏並怖畏一切野獸無餘。 [外道惡獸皆怖畏]:同樣,彼智慧勇識無我之音聲,能使如同惡獸之外道皆怖畏也。 [遊行一切]:行走於一切方向及時間也。 [有義]:行於眾趣之事也。 [力]:以十力作(眾趣)事也。 [速疾猶若如來心] :速疾於眾趣之事也。 [勝]:指聲聞也。 [及最勝]:指菩薩也。 [勝怨中]:指斷盡一切障,謂佛陀也。 [於轉輪者]:如是彼化身作眾趣事之方式,猶如轉輪王之作事。 [施大力]:指從種種方式之門,作眾趣之事。 49、集中之師集中勝,集王集主具自在,大力愛護而執持,大理不受他思念。 [集]:指聲聞也。 [師]:指化身,謂釋迦牟尼也。 [集中]:指獨覺也。 [勝]:指獨覺之師,例如三種性怙主也。 [集]:指菩薩僧也。 [王]:指報身,例如毗盧遮那佛也。 [集主]:指離邊之智,謂法身也。 [具自在] :指彼等一切,於智慧勇識皆具有也。 [大力]:指智慧勇識也。 [愛護]:指(愛護)所度化者。 [而執持]:以悲心不放棄也。 [大理]:指大乘。 [不受他思念] :行(助)於他人而下圖回報也。 50、句王句主能言詞,句中自在句無邊,以真實句說真實,於彼四諦宣說者。 [句]:指不了義之句。 [王]:指化身也。 [句]:指大乘之句。 [主]:指圓滿報身也。 [能言詞]:指於詞句得權勢也。 [句中自在句無邊,以真實句說真實]:謂於自事契悟後,對他人以真實句說真實也。 [於彼四諦] :將解說聲聞之道,謂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也。 [宣說者]:指智慧勇識也。 51、不還之中復不還,引導獨覺麟喻理,種種出離中出生,廣大出生獨一因。 [不還之中復不還]:指四對士夫及八種補特伽羅(謂四句四果),此為聲聞之果也。 [引導] :指引導一切眾趣,謂智慧勇識也。 [獨覺] :以十二因緣起還滅之方式修行之補特伽羅:智慧高、此阿闔黎斷我執,而不樂於作眾趣事之補特伽羅也。又特別具有我慢之種性,以自己智慧考察已,修習止觀者也。 [麟喻理] :指(獨覺)果,如同麟只具一角也。 [種種出離]:謂三十七菩提分法也。 [中出生] :謂如同於鳥雀群中翱翔也。 [廣大出生] :謂於眾趣之事無論如何亦不出生、不勝解者,使廣大出生也。 [獨一因]:指核心之菩提心也。 52、比丘羅漢即漏盡,脫離貪慾調諸根,獲得安樂無怖畏,成滿清涼亦無濁。 [比丘羅漢即漏盡]:謂化出迦葉等不可思議阿羅漢已,作眾趣之事也。 [脫離貪慾]:謂止息內之執著。 [調諸根]:謂調伏外之執著。 [獲得安樂]:指涅盤。 [無怖畏]:指摧毀四魔也。 [成滿清涼]:指脫離貪執之熱惱也。 [亦無濁]:謂離障也。 53、明解及與具神足,善逝明解世間勝,不執我所不執我,二諦理趣住於中。 [明解]:指增上定學也。 [具神足]:為標舉二之詞句,謂戒學及慧學也。 [善逝]:指智慧勇識也。 [明解世間勝]:指了知所度者之心續也。 [不執我所不執我] :謂S:自心續,脫離能取及分別心也。 [二諦]:指勝義諦及世俗諦。 [理趣住於中]:謂通達(二諦)不可分割也。 54、輪迴彼岸到究竟:所作已畢住露地,於一智中而出現,以智慧器破一切。 [輪迴彼岸]:指見道。 [到究竟]:指第十一地也。 [所作已畢]:指圓滿二資糧。 [住露地]:指證得涅盤。 [於一智中而出現]:指從如所有智及盡所有智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以智慧器]:指空性。 [破一切]:指一切有為法也。 55、法王妙法具顯現,於世間中勝明照,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宣說者。 [法王妙法]:無有錯誤,謂見也。 [具顯現別:無有執著之智,謂修也。 [於世間中勝明照]:難顯現種種而無有貪著,謂行也。 [以法]:指輪涅(之法)也。 [自在] :謂於彼(輪涅)獲得自主也。 [法中王J:指智慧勇識也。 [能演]:指對眾趣(宣說)。 [妙道]:謂真諦無二也。 [宣說者J:謂汝(智慧勇識)。 56、有義成就滿誓願,舍離一切諸虛妄,無盡法界實離妄,勝妙法界極無盡。 [有義成就]:指自事。 [滿誓願]:指他事。 [舍離一切諸虛妄]:脫離所取能取也。 [無盡法界實離妄]:無有增減之義也。 [勝妙法界極無盡]:具足功德極無盡也,一切愚痴轉依矣。 57、具大福田勝福足,智中廣大殊勝智,具足智告解有無,二種資糧積集者。 [具大福田勝福足]:謂從積集福德資糧而產生。 [智中]:謂智慧資糧也。 [廣大殊勝智]:謂無上也。 [具足智者]:指如所有智及盡所有智。 [解有無]:指從一切邊解脫也。 [二種資糧]:指福德及智慧。 [積集者]:謂智慧勇識也。 58、恆常遍勝相應真,靜慮所慮慧具勝,各各自明皆不動、最上勝者三身持。 [恆常]:指法身也。 [遍勝]:指從輪迴勝利也。 [相]:指法性。 [應]:指與心配合也。 [具]:謂具足也。 [靜慮]:謂止與觀也。 [所慮]:如是所應思慮也。 [慧]:指般若也。 [具]:謂智慧勇識也。 [勝]:指超勝於底下第九地也。 [各各]:指輪涅也。 [自明]:指於心自明也。 [皆不動]:謂一切輪涅從心不動也。 [最上勝者]:指自明也。 [三身]:指法身、報身及化身也。 [持]:指於智慧尊持有三身也。 59、具足正覺五身性,遍主五種智自性,五部佛主具冠冕,持五種眼離執著。 [具足正覺五身性] :指法身、報身、化身、自性身及大樂身。 [遍主]:遍於眾趣之事。 [五種智自性]: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五部佛主]:指毗盧遮那也。 [具冠冕]:於智慧勇識之頂上作莊嚴。 [持五種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及佛眼五種。 [離執著]:無有貪著也。 60、令諸正覺皆增長,正覺尊子勝微妙,勝智有出無生處,法中出現離三有。 [令諸正覺皆增長]:汝智慧勇識已成三世一切佛之父母,從如是之門稱讚也。 [正覺尊子勝微妙]:汝亦是一切善逝之尊子,從如是之門稱讚也。 或曰:智慧勇識之自性是離一切因緣,而於此稱作[尊子],故有[生處]之濁矣。 答:非也, [勝智]之智慧勇識,於三[有]之自性超[出],稱作[無生處],故無有[生處]之濁也。 或曰:若於三有無生是智慧勇識之自性,則不成為心之對境,故有[實事]之濁矣。 答:非也, [法中]之一切輪涅法,從中[出現]者,一切皆緣起之故,體性無生,稱作[離三有],故無有[實事]之濁也。 61、獨一堅固金剛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現空性中自超出,勝智妙智如大火。 或曰:若一切法是無生,則於各各[有法]各有無生,故有[多]之濁。 答曰:非也,雖眾多[有法]相異,但於體性無生上為一也,故稱[獨一堅固金剛性],因而無有[多]之濁也。 [堅固]指不可分割也。 [金剛]指空性也。[性]指以空性遍於一切之義也。 或曰:作為離多之道,故有[道]或作意之濁。 答曰:非也,所謂[初生已作有情主]:于思擇時,從聲聞獨覺到達佛陀之密意,故無有[道]之濁也。 或曰:所謂[初生],則彼智慧勇識從因緣成就,成為有為法或人為矣。 答曰:非也,所謂[現空性中自超出] :是從因緣不生,故如同虛空。以自生故無有[人為]之濁也。 或曰:若如同虛空,然虛空無心,有無念之部分,故有[斷見]之濁矣。 答曰:非也,所謂廣勝智]者,空性也:[妙智]者,明覺也,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故無有[斷見]之濁也。[如大火]者,以彼(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故燒毀相異之分別心也。 62、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閃耀,是有情燈智慧炬,具大威勢顯光明 或曰:所謂如大火者,以土塒後,成為無有實事,故有[無實]之濁矣。 答曰:非也,所謂[以大光明遍照耀],彼(明覺與空性 )不可分離,無論如何亦顯現,故無有[無實]之濁。 或曰:若無論如何亦顯現,則產生所顯、能顯二者,故無 [無明]之濁矣。 答曰:非也,所謂[以智慧明令閃耀]:譬如星星不為雲覆蔽,光明燦爛而顯現,同樣,彼智慧亦無論如何無有不知,故無[無明]之濁也。 或曰:所謂閃耀者,應有[方向]之濁矣。 答曰:非也,[是有惰燈智慧炬],於此不偏向一方,故無[方向]之濁也。 如是之智慧勇識,唯彼是[具大威勢顯光明]也。 63、是勝咒主明咒王,密咒王魯作大益,具大肉髻希有頂,大虛空主說種種。 [是勝咒]:指[阿]字,謂無生也。 [主]:謂契入無生。 [明咒王]:於一切咒得自在也。 [密咒王者作大益]:本尊天作和合之事也。 [具大肉髻希有頂]:謂不能映蔽之身也。 [大虛空]:指空性也。 [主]:指智慧勇識也。 [說種種]:對眾趣宣說也。 64、是諸正覺勝自性,具足有情歡喜眼,能令增長種種相,諸大仙等皆供贊。 [是諸正覺]:指三世之善逝也。 [勝自性]:指智慧勇識也。 [具足有惰歡喜眼]:具有眾趣歡喜之智慧眼。 [能舍增長種種相]:以種種色相作眾趣之事也。 [諸大仙等皆供贊]:諸仙,指無過失。大,指具足功德。彼等(大仙)亦對汝供養並以語讚歎。 65、令持三種具密咒,大記句者持密咒,尊者守護三寶故,宣說最勝三乘法。 [舍持三種]:指身、語、意也。 [具密咒]:指具足方便與般若也。 [大記句者持密咒]:指進入執持他事也。 [尊者]:謂無有敵手也。 [守護三寶故]:於頂上承載之義也。 [宣說最勝三乘法]:從聲聞、獨覺及菩薩乘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66、有義罥索真勝利,是大執持金剛索,金剛鐵鉤罥索大,怖畏金剛能怖畏] (以上清凈法界智二十五頌) [有義]:指作眾趣之事。 [罥索]:指慈悲之索。 [真勝利]:指從輪迴勝利。 [是大執持]:指執持眾趣也。 [金剛土:指空性也。 [索]:指慈悲也。 [金剛鐵鉤罥索]:標舉出金剛、鐵鉤、罥索本身。 [大]:標出鎖及鈴也。 [怖畏金剛] :從怖畏中圍十三本尊天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能怖畏]:指五毒轉為五智也。 67、忿怒王者具六面,六眼六臂力具足,亦具骨相露牙者,哈拉哈拉具百面。 [忿怒王者具六面,六眼六臂力具足,亦具骨相露牙者]:謂以六面童子之中圍十三本尊天,作眾趣之事也。 [哈拉哈拉]:穿鑿也。 [具百面] :從百面之中圍門,作眾趣之事也。 68、死主害者障之主,有力金剛能作怖,名稱金剛金剛心,幻化金剛具大腹。 [死]:指死之味也。 [主]:指命主也。 [害者]:彼之對冶,謂忿怒也。 又[死]:指三界之有情。[主]:指我。[害者]:指生起及圓滿二者。 [障之主]:謂清除四魔也。 總之,從死主害者(即閻魔敵、大威德)之中圍門,作眾趣之事也。 [有力金剛]:此等一切中圍知為無自性也。 [能作怖]:對輪迴也。 [名稱金剛]:從空性中現出種種也。 [金剛心]:種種與空性不可分割也。 [幻]:指變幻,謂空性也。 [化]:謂現出種種也。 [金剛]:謂不可分割也。 [具大腹]:指忿怒身也。 69、金剛中生金剛主,是金剛心如虛空,不動獨發相嚴身,所著大象生皮衣。 [金剛中生金剛主]:於空性中遊戲空性也。 [是金剛心如虛空]:為譬喻(虛空)與事義(金剛心要)也。 [不動]:堅固也。 [獨發相嚴身]:指發也。 [所著大象生皮衣]:指上部之覆蓋也。 70、大聲呵呵皆哮吼,希希聲吼能作怖,若作笑各有響笑,金剛喜笑大哮吼。 [大聲呵呵皆哮吼]:指以方便及般若對他開示也。 [希希聲吼能作怖] :於自心續薰習也。 [若作笑者]:謂喜也。 [有響笑]:謂極喜也。 [金剛喜笑大哮吼]:謂開示空性也。 71、金剛勇識大勇識,金剛王者大安樂,金剛怒各大樂喜,金剛吽者吽聲吼。 72、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眾持金剛具金剛,一種金剛能退敵。 [金剛]:指空性也。 [識]:指明覺也。 [勇]:指(空性與明覺)不可分割也。 [大勇識]:指他事也。 [金剛王者大安樂]:指報身也。 [金剛怒者大樂喜]:指忿怒身也。 [金剛吽者吽聲吼]:指語之文字門也。 [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指意之標誌門也。 [眾持金剛具金剛]:指身之門也。 [一種金剛能退敵]:謂以空性退出輪迴也。 73、熾炎金剛施慧眼,金剛頭髮如炎熾,金剛降臨大降臨,具足百眼金剛眼。 [熾炎金剛施惡眼]:謂具有智慧之眼也。 [金剛頭髮如炎熾]:謂頭髮(敬語)(莊嚴也)。 [金剛降臨大降臨]:謂極安住也。 [具足百眼金剛眼]:謂具有不可思議之眼也。 74、身中具有金剛毛,金剛毛者獨一身,指甲增長金剛尖,以金剛心皮堅硬。 [身中具有金剛毛]:謂一切毛皆微細金剛安住也。 [金剛毛者獨一身]:謂全身以金剛周遏也。 [指甲增長金剛尖]:謂一切支分及細支皆如同金剛尖頂也。 [以金剛心皮堅硬]:謂具有金剛(心要)之皮也。 75、執金剛蔓具吉祥,以金剛蔓而莊嚴,呵呵響笑決定吼,具六種字金剛聲。 [執金剛蔓具吉祥,以金剛蔓而莊嚴。]:謂不可映蔽之語也。 [具六種字金剛聲:謂阿、啦、巴、夾,納,牙,也。 76、大柔和聲大音聲,三世界中獨一音,遍虛空界聲哮吼,諸有聲中皆殊勝。 (以上不動中圍十頌) [大柔和聲大音聲]:指智慧勇識也。 [三世界中獨一音]:謂於三有彌不聽聞也。 [遍虛空界聲哮吼]:遏於虛空對眾趣宣說深廣之聲也。 [諸有聲中皆殊勝]:成為諸行之最勝也。 77、真實無我真實性,即是真際無有字,宣說空性眾中勝,甚深廣大聲哮吼。 [真實無我真實性]:謂補特迦羅及法之我空也。 [即是真際無有字]:從詞及名言超越,謂掃除見解、退名言、隱息一切宗義也。 [宣說空性眾中勝]:成為一切大師中之最勝者,謂智勇識也。 [甚深]:謂密咒乘也。 [廣大]:謂波羅蜜多乘也。 [聲哮吼]:謂對所度化者宣說也。 78、即是法螺具大聲,亦法鍵椎大音聲,超越無住圓寂性,十方法中即大鼓。 [即是法螺具大聲]:開示甚深乘也。 [亦法鍵椎大音聲]:開示廣大乘也。 問:如是開示之彼智慧勇識之體性如何? 答:[超越無住圓寂性別:離邊之詞義也。 [十方法中即大鼓]:於一切周遍開示也。 79、無色有色中微妙,具種種色意中生,具諸色魯顯吉祥,執持影像使無餘。 [無色]:法身也。 [有色中微妙]:報身也。 [具種種色意中生,具諸色者顯吉祥,執持影像使無餘。]:化身也。複次,[意中生]者,瑜伽行之見解也。 80、無能過中大名稱,三界之中大自在,住於最極聖道中,大興盛中之法幢。 [無能過中大名稱]:無相似且遍於一切之義也。 [三界之中]: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也。 ! [大自在]:於彼(三界)獲得主權也。 [住於最極聖道中]:聖道,指八支聖道也。住於最極,指第十一地也。 [大興盛]:謂增廣,指具有一切功德也。 [法]:指一切輪迴涅盤也。 [幢]:指已成為彼等之頂也。 81、三世界中一孺童,長老尊者四生主,三十二相具莊嚴,三界所愛於中妙。 [三世界中],指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也。、 [一孺童]:指妙吉祥童子也。 [長老尊者四生主]:從聖阿羅漢之門,作眾趣之事。 [三十二相具莊嚴]:指七處充滿相、指纖長相、足根圓相、身廣直相、身毛右旋相、眉間白毫莊嚴等等,以三十二相莊嚴也。 [三界所愛於中妙]:指具有指甲紅銅色等等八十隨形好也。82、是世間解善勝師,是世勝師無怖畏,救怙世間意無私,救中救者而無上。 [是世間解、]:謂了解輪迴無自性也。 [善]:謂了解涅般無自性也。 [勝師]:指智慧勇識也。 [是世勝師無怖長]:已成為眾趣之主。 [救怙]:指涅盤。 [世間]:指輪迴。 [意無私]:對眾趣親護也。 [救中]:指一切所救度者。 [救者]:指能救度者。 [而無上]:無有對等者,謂智慧勇識也。 83、盡空邊際悉受用,一切智中智慧海,解散一切無明般,亦能破壞三有網。 問:作多少所度者之事? 答:[盡空邊際悉受用]:對遍虛空之所度者作事之詞義也。 [一切智中智慧海]:指盡所有智也。 [解散一切無明殼]:作眾趣之事者。 [無明],指不知有業因果、三寶、諸諦等,障礙解脫及涅盤,故如同蛋殼也。 [解散],指清除無明之醫也。 [亦能破壞三有網]:[三有],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者。 [網],指無明。 [能破壞],指能摧毀也。 84、能滅無餘諸煩惱,輪迴大海到彼岸,勝智灌頂具頭冠,真實究竟令莊嚴。 [能滅無餘諸煩惱]:不只是摧毀無明而已。 [輪迴]:指生老病死四者。 [大海]:謂難以渡涉也。 [到彼岸]:謂涅盤也。 [勝智]:指知道從本存在之義也。 [灌頂]:於彼(勝智)得自在也。 [具頭冠]:真正圓滿之佛陀作莊嚴,謂頂戴毗盧遮那佛也。 85、三苦諸苦皆寂息,滅三無邊三解脫,一切障難定解脫,住於如空平等性。 86、超越一切煩惱垢,通達三時及無時,諸有情中即大龍,功德帶中之鬢帶。 [三苦]:行苦、壞苦及苦苦也。 [諸苦]:指八苦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攝一切五取蘊苦。) [皆寂息]:指從彼(苦)解脫。 [滅三]:指身、薯、意清凈也。 [無邊]:無餘。 [三解脫]:謂證得三身也。 [一切障難]:指煩惱障及所知障。 [定解脫]:謂清凈。 [住於如空平等性,超越一切煩惱垢]:謂等引智。 [通達三時及無時]:謂後得智。 [諸有情中]:謂六趣也。 [即大龍]:指佛也。 [功德帶中]:謂十地菩薩。 [鬢帶] :成為彼等(十地菩薩)之鬢帶,謂智慧勇識也。 87、諸身一切中解脫,虛空道中真實住,持於如意大寶珠,遍主一切寶中勝。 88、圓滿廣大如意樹,勝妙凈瓶大中勝,能作有情諸利益,隨順有情而利益。 [諸身]:指色也。 [一切]:指聲、香、(味、觸、法)等也。 [中解脫]:謂從彼等一切(色、聲、香等)中超越也,如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虛空道中真實住] :於空性之義不動也。 如是智慧勇識彼作他事之譬喻者:[持於如意大寶珠,遍主一切寶中勝,圓滿廣大如意樹,勝妙凈瓶別如是相似之門,作眾趣之事,故稱作[大中勝]。 唯作他事為主,故稱[能作有惰諸利益]。 [隨順有情而利益]:謂慈悲心也。 89、亦知善惡及時辰,遍主知誓知誓句,知時及知有情根,於三解脫善巧各。 [亦知善惡]:指了知弟子根器之差別也。 [及時辰]:指了知教法之衣第也。 [遍主]:以慈悲無不遍及也。 [知誓知誓句]:指不超離作眾趣事也。 [知時]:指了知調伏及非調伏之時也。 [及知有惰根]:指了知所度者根器利鈍之差別也。 [於三解脫]:指於聲聞乘、獨覺乘及菩薩乘也。 [善巧者]:指智慧勇識也。 90、具足功德知功德,知法吉祥生吉祥,一切吉祥之吉祥,吉祥名稱善名稱。 [具足功德]:指自事圓滿也。 [知功德]:指他事圓滿也。 [知法]:[法]指輪迴涅盤(之法也)。[知]指知道無自性也。 [吉祥]:指無中晰,謂見也。 [生吉祥]:謂(生出)果也。 [一切吉祥]:謂修也。 [吉祥]:謂行也。 [吉祥名稱]:名聞於眾趣者,指智慧勇識也。 [善名稱] :如何名聞?答:善妙之名稱也。 91、大出息中大喜筵,大歡喜中大音樂,恭敬承侍悉具足,勝喜名稱主吉祥。 [大出息中]:從相異之分別心中出息。 [大喜筵]:於一切所度者產生喜悅及歡樂。 [大歡喜中大音樂別:以種種方便引出也。 [恭敬承侍悉具足]:已成眾趣之供養處也。 [勝喜]:指金剛喻定,謂第十一地也。 [名稱]:從一切教續中名聞也。 [主]:指智慧勇識也。 [吉祥] :以通達契入於自事為[自吉祥]:以憨憫於作眾趣之事為[他吉祥]。 92、具勝施勝是尊者,微妙歸處堪歸敬,於世怨中勝中勝,離一切怖無有餘。 [具勝]:具三十二妙相及八十隨形好也。 [施勝]:[勝]指大乘,[施]指向十地之菩薩開示也。 [尊者]:指已成十地菩薩之主也。 [微妙歸處堪歸敬]:指彼智慧勇識也。 [於世怨中]:指從輪迴中。 [勝中勝]:從輪迴中救護故是微妙歸處。 [離一切怖無有餘]:指從輪迴之法(脫離出來)。 93、頂髻及髻各分垂,頭髮摸搜戴頭冠,五面具有五頂髻,五髻各系花鬢帶。 [頂髻]:謂發繫於頂也。 [及髻]:謂以寶箸釘住也。 [各分垂]:謂發特別下垂。 [頭髮摸搜]:於系發之尖端折壞。 、 [戴頭冠]:種性主戴於頂上也。 [五面具有五頂髻]:謂以妙吉祥五面者之中圍作眾趣之事也。 [五髻]:謂五面之發各別五分髻也。 [花鬢帶];為莊嚴而繫上。 94、即是圓頂大禁戒,行凈梵行勝禁戒,苦行到邊大苦行,微妙凈住喬達摩。 [即是圓頂]:剃除發須。 [大禁戒]:指聲聞與獨覺之頭陀行也。 [行凈梵行]:謂比丘之規矩。 [勝禁戒]:持明之行也。 [苦行到邊大苦行]:十二種也。如是行者是誰? [喬達摩]:謂釋迦牟尼也。住處圓滿,稱做: [微妙凈住]:謂王舍城靈鷲山等等。 95、婆羅門梵知凈梵,涅盤圓寂得凈梵,脫離解脫解脫身,解脫寂靜寂靜性。 [婆羅門]:指善生之色身也。 [梵]:於後妃之中也。 [知凈梵]:第一靜慮天,謂從惡不善法中清凈也。 [涅盤圓寂得凈梵]:第二金剛喻定也。 [脫離]:指從輪迴脫離。 [解脫]:指涅盤。 [解脫身]:指善逝之身也。 [解脫]:指從相異之分別心中解脫也。 [寂靜]:指煩惱障也。 [寂靜性]:指所知障也。 96、超越悲哀滅悲哀,微妙決定近出離,能除苦樂成邊際,脫離纏縛解脫身。 [超越悲哀]:謂菩薩。 [滅悲哀]:謂佛。 [微妙決定近出雕]:謂聲聞與獨覺。 [能除苦樂]:謂從輪迴與涅盤之邊超越。 [成邊際]:謂非心之境也。 [脫離纏縛]:脫離貪慾也。 [解脫身]:未具有漏蘊也。 97、不可比量無與等;非現非顯非朗然,不變遍行周遍主,微細無漏離種子。 [不可比量]:具四無畏。 [無與等]:指離邊法身。 如是之義,於覺知之境[非現],於心之境[非顯],以教書亦[非朗然]。 [不變]:連續恆常。 [還行]:種種現出。 [周遍主]:智慧勇識也。 [微細]:難通達。 [無漏]:脫離煩惱。 [離種子]:脫離無明也。 98、無塵離塵無垢染,斷除過失無過患,最極寢寤覺自性,遍知遍明正妙者。 [無塵]:指法身。 [離塵]:指報身。 [無垢染]:指化身。 [斷除過失無過患創:指智慧勇識。 [最極寢寤]:謂以願力蘇醒。 [覺自性]:於眾趣之事加行也。如何加行? [遍知]:盡所有智。 [遍明]:如所有智。 [正妙者]:不可分割也。 99、超越識心之法性、無二智慧持智慧。無有分別任運成;三世正覺作事業。 [超越識心之法性],指脫離尋伺。 [無二智慧持理趣]:指明覺空性不可分。 [無有分別任運成]:指實事之存在理趣 [三世正覺]:過去、未來及現在(諸佛)。 [作事業]:作諸佛之事業也。 100、正覺無始亦無終,最初正覺亦無因,獨一智眼無垢染,具足智身即如來。 [正覺無始亦無終]:始以生空,終以滅空也。 [最初正覺]:指法身。 [亦無因]:脫離一切因緣也。 [獨一智眼]:指具有慧眼之報身。 [無垢染]:謂宣說大乘也。 [具足智身即如來]:指化身。 101、語句自在廣宣說,演語勝夫語中王,宣陳微妙殊勝處,言語師子無與等。 [語句自在廣宣說]:指善巧於不了義之語句。 [演語勝夫語中王]:指善巧於了義之語句。 [宣陳微妙殊勝處]:指善巧於了不了義二者。 [言語師子]:眾所不能映蔽。 [無與等]:無有敵手也。 102、普遍觀察殊勝喜,積聚威勢見入意,熾炎光中吉祥相,手臂光耀令顯現。 [普邁觀察]:對眾趣(普遍觀察)也。 [殊勝喜]:生起安樂也。 [積聚威勢見入意]:賞心悅意之謂。 [熾炎光中吉祥相]:熊分別之心也。 [手臂光耀令顯現]:對眾趣示出裝扮也。 103、殊勝大醫即尊者,能離痛刺無有上,亦是諸葯枝茂樹,對治諸病大怨仇。 [殊勝大醫即尊者,能離痛刺無有上,亦是諸葯枝茂樹]:指八萬四千法蘊也。 [諸病]:指八萬四千煩惱也。 [大怨仇]:能降伏者也。 104、入意三界中殊勝,具祥星宿具中圍,十方一切虛空界,建立法幢極微妙。 [入意三界中殊勝]:已成三世間之能調伏者。 [具祥星宿具中圍] :從具祥星宿之中圍法門作眾趣之事。 [十方]:相處所。 [一切虛空]:指廣大。 [界]:指時間。盡其時間之廣大: [建立法幢極微妙]:對諸所化者安置於善也。 105、眾中唯一廣大傘,即具慈悲妙中圍,吉祥蓮花舞自在,廣大遍主大寶傘。 [眾中]:眾趣中。 [唯一J:無敵手也。 [廣大]:遍於一切也。 [傘]:從不同之苦熱中救護也。 [慈]:希望一切有情具有安樂。 [悲]:希望一切眾趣脫離痛苦。 [妙中圍]:與彼二(慈悲)不脫離。 [吉祥]:指二種色身。 [蓮花]:過失所不染。 [舞自在] :譬如跳舞,除了身體的動作之外,沒有其他,同理,智慧勇識不斷作事,除了眾趣之事外,沒有其他。 [廣大遍主]:前已說過。 [大寶]:生起所欲。 [傘]:從苦熱中救護也。 106、具於正覺大威勢,持於一切正覺身,是諸正覺大修習,是諸正覺唯正法。 [具於正覺大威勢]:普顯也。 [持於一切正覺身]:具足三身也。 [是諸正覺大修習]:根本不離真諦也。 [是諸正覺唯正法]:無生之唯一體性也。 107、金剛大寶灌頂相;諸大寶性即自在,世間自在諸法性;持金剛者一切王。 [金剛大寶]:頂上大寶莊嚴。 [灌頂相]:具有金剛頭骨。 [諸大寶性即自在]:於生起所欲得到自在。 [世間自在]:以觀自在之色身。 [諸法性]:作度化者之事情。 [持金剛者]:指金剛手。 [一切王]:指妙吉祥也。 108、一切正覺即大心,一切正覺在心中,一切正覺之大身,亦是一切正覺語。 [一切正覺即大心,一切正覺在心中]:解說金剛手之體性。 [一切正覺之大身]:解說妙吉祥之體性。 [亦是一切正覺語]:解說觀自在之體性。 109、金剛曰是具大明,金剛月是無垢光,脫離貪慾大欲等,種種諸色熾炎光。 [金剛日是具大明,金剛月是無垢光]:謂誦讀之方便,解說方便與智慧之髏性。誦讀之方便有二:中圍輪之方式誦讀以及單尊之方式誦讀。中圍(輪)之方式誦 讀者:如同從智慧勇識中圍之產生方式生起,上顎為方便之自性,生起月之中圍;下顎為智慧之自性,生起日之中圍;舌為無漏之自性,生起金剛,從母音與子音之 間誦讀。另外單尊之方式也與此相似。 [脫離貪慾]:指義相乘。 [大欲]:指密咒乘。 [等]:指集合二者之義也。 [種種諸色熾炎光]:以種種乘作眾趣之事也。 110、金剛跏跌正等覺,執持正覺眾趣法,吉祥正覺蓮花生,遍智智懸攝持藏。 [金剛]:空性之意義。 [跏跌]:於空性等引。 [正等覺]:從彼門證得涅盤。 [執持正覺眾趣法]:為眾趣事現出二種色身。 [吉祥正覺蓮花生]:雖住輪迴而過失所不染。 [遍智智慧]:盡所有智也。 [攝持藏]:如所有智也。 111、王者種種幻化持,廣大正覺持明咒,明利金剛持大劍,殊勝文字極清凈。 [王者]:已成輪涅之主。 [種種幻化持]:具足多種方便也。 [廣大]:具足佛之十八不共法、力、無畏等等。如是誰擁有?答曰: [正覺持明咒]:具足斷德圓滿及智德圓滿之智慧勇識所擁有也。 [明利金剛持大劍]:相及義也。相者,右手之標幟為大劍:義者,金剛表空性也。明利者,將分別心無餘斷除。空性之意義如同劍,故稱之為劍。 [殊勝文字極清凈]:亦具相及義。相者,持般若波羅蜜多之經函。義者,殊勝文字,指[阿]字。 [極清凈]:謂無生也。 112、是廣大乘除苦惱,廣大兵器金剛法,金剛甚深唧那唧,金剛智慧依義解。 [是廣大乘]:指菩薩道及果。 [除苦惱]:從輪迴救渡。 [廣大兵器]:指劍。 [金剛法]:指經函。 [金剛甚深]:指意。 [唧那]:指語。 [唧]:指身。 [金剛智慧]:了知空性之般若。 [依義解]:了知一切也。 113、詣到彼岸皆究竟:諸地—切具莊嚴。真實清凈無我法;真實智慧妙月光。 [詣到彼岸]:十地也。 [皆究竟]:契悟於心之意也。 [諸地]:從初地到十一地之間也。 [一切]:聲聞及獨覺之地。 [具莊嚴]:於智慧勇識具有彼等一切也。 [真實清凈]:指勝義諦。 [無我法]:脫離人我及法我也。 [真實智慧]:法界之智也。 [妙月光]:圓滿報身也。 114、廣大精進幻化網,一切本續殊勝主,金剛坐者具無餘,智慧諸身持無餘。 [廣大精進]:具足精進,指化身。 [幻]:指空性。 [化]:指種種呈現。 [網]:無二之意義也。 [一切本續殊勝主]:有二說。第一說: [一切本續]:指詞句續、意義續、二俱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殊勝主]:指彼等一切之根本續也。第二說: [一切本續]:於意義續中分六,即續之體性、釋義、分 類、義中目、異門及業。 [殊勝主]:指於彼等一切得自在者,即智慧勇識。 [金剛坐者] :開示生起本尊坐之儀軌連同支分。金剛指空性。 [具無餘] :具有蓮花、日及月之坐也。 [智慧]:五種(智慧)。 [諸身]:五種性。 [持無餘]:連同眷屬也。如是,從五種性及眷屬之門,彼智慧勇識作眾趣之事。 115、一切賢善妙智患,以及地藏持眾趣,一切正覺之心大,復持種種之幻輪。 [一切賢善妙智慧,以及地藏持眾趣]:今要開示從十地菩薩之門作眾趣之事:一切賢善(普實)及妙智慧(妙慧菩薩 ),指妙吉祥:以及地藏持眾趣,指觀自在。亦以此方式作眾趣之事。 [一切正覺之心]:五種智慧不可分割,謂法界之智也。 [大]:指無有敵手也。從彼如是之智慧: [復持種種之幻輪]:顯現本尊略廣之種種差別以作眾趣之事也。 116、一切實事自性勝,一切實事自性持,即無生法種種義,諸法體性能執持。 [一切實事]:指一切輪涅。 [自性]:指空性。[勝]:指不可分割。 [一切實事自性持]:指以等引執持空性之意義也。 [即無生法]:如是於等引中一切皆無自性。 [種種義]:而於後得時呈現種種事義。 [諸法體性]:指雙運之體性如幻也。 [能執持]:能契悟於心之謂。 117、廣大智慧剎那中,解持諸法無遺余,一切諸法現觀番,能仁勝智真實際。 [廣大智慧]:指智慧勇識。 [剎那中,解持諸法無遺余]:以一剎那契悟一切法無自性也。 [一切諸法]:一切輪涅也。 [現觀者]:亦從執取於無生中解脫也。 [能仁]:能伏四魔也。 [勝智]:了知真如之智慧。 [真實際]:從輪迴中救渡也。 118、不動最極清凈性,持於正覺妙菩提,一切正覺現於前,智火熾炎光顯威。 (以上妙觀察智共四十二頌) [不動]:指從眾趣事中不動搖也。 [最極清凈性]:指眾趣悅意也。 [持於正覺妙菩提]:謂他事圓滿。 [一切正覺現於前]:法性之義現前契悟於心,猶如於掌上安放之生酸果。 [智火熾炎光顯威]:能對治之智慧如火,能燒一切相異之分別心也。 119、隨樂成就微妙義,一切惡趣悉清凈,諸有情中殊勝尊,一切有情令解脫。 [隨樂成就]:成就自事與他事。 [微妙義]:到達第十一地也。 [一切惡趣悉清凈]:使一切眾趣之心續清凈。於此當知實踐之次第:放下遺體、焚屍、勝住及燒施,知道這些,稱作[一切惡趣悉清凈]。 [諸有情中殊勝尊]:能作一切有情之依怙,故稱作[殊勝尊]。 [一切有情令解脫]:此句易懂。 120、煩惱戰場獨勇猛,無知敵慢能摧破,具吉祥智而嚴身,執持堅固之惡相。 121、能令動於百種手,舉步相中而作舞,吉祥百手皆圓滿,遍空界中能作舞。 122、大地中圍一界分,以一足跟堅踏之,以足爪甲界分內,凈梵世界盡令押。 [煩惱]:八萬四千煩惱。 [戰場]:戰爭之地域。 [獨勇猛]:指智慧勇識。 [無知]:無明。 [敵]:貪與嗔。 [慢別:我慢。 [能摧破]:能消滅也。 [具吉祥]:指二種色身也。 [智]:明覺,指法身也。 [而嚴身]:指從輪迴脫出。 [執持堅固之惡相,能令動於百種手,舉步相中而作舞]:以此等忿怒之色身,能動一切百種手者,且以舉步之相隨其所應而作舞也。 [吉祥百手皆圓滿]:指支分之差別。 [邁空界中能作舞]:指能作之差別。 [大地中圍一界分]:指住處之差別。 [以一足跟堅踏之。]:指停留之差別。 [以足爪甲界分內,凈梵世界盡舍押]:指廣大之差別。如是智慧勇識具足此等忿怒色身之差別作眾趣之事。此者,成就者當知止息障礙之儀軌:具有百面忿怒尊之佛慢,並作出忿怒尊之禮讚:右伸、左伸、圓形、氏宿等,而後容易進入儀軌。 123、無二一義法之義,即微妙義無怖畏,亦種種識具色義,於心與識具相續。 124、體義無餘數歡喜,喜空之性貪愛心,舍離三有之貪慾,三有歡喜廣大者。 [無二一義法之義]:謂離四邊之義,即法之義也。 [即微妙義]:離異門之勝義也。 [無怖畏]:輪迴之過失所不染。 [亦種種識]:知所度者之心續也。 [具色義]:於種種調伏,化種種色身調伏。 [於心與識具相續]:了知有情相異之心續,且不只是了知而已。 [體義無餘數歡喜]:唯開示空性之義。 [喜空之性貪愛心]:於空性喜歡者,具足大慈悲。 問:慈悲而未離貪,將處於輪迴矣。 答:[舍離三有之貪慾]:於自心續斷除貪慾也。 [三有]: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之三有。 [歡喜廣大者]:彼等心歡喜也。 125、色貌鮮潔若白雲,光明殊勝如秋月,亦如初出妙日輪,爪如赤銅光皎潔。 126、頭冠殊勝尖末青,勝發亦復紺青色,大寶光明具吉祥,正覺化身莊嚴具。 [色貌鮮潔若白雲,光明殊勝如秋月,亦如初出妙日輪]:開示過失所不染之喻也。 [爪如赤銅光皎潔,頭冠殊勝尖末青,勝發亦復紺青色]:從相好之門稱讚也。 [大寶光明具吉祥]:從譬喻門稱讚也。 [正覺化身莊嚴具]:於百千萬四洲顯示化身也。 127、諸百世界皆令動,而能具彼神足力,唯彼持於廣大念,四念住中靜慮王。 [諸百世界皆令動]:能從輪迴中搖動之義。 [而能具彼神足力]:以勝解定等四神足作眾趣事。 [唯彼]:指智慧勇識也。 [持於廣大念]:具有五種智。 [四念住中]:身念住、心念住、受念住及法念住。 [靜慮王]:指金剛喻定也。 128、菩提分法花朵香,即是如來功德海,明八道支義理故,明了真實正覺道。 129、於諸有情大分著,亦如虛空無所著,一切有情意中入,速疾猶如有情意。 [菩提分法]:七菩提分法,即念覺支等。 [花朵]:美麗之義。 [香]:能滿足心意。 [即是如來功德海]:指具足力、無畏、佛不共法。 [明八道支義理故]:八聖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明,意指契悟於心。 [明了真實正覺道]:於己心契悟不顛倒義。而後: [於諸有情大分著]:對眾趣開示。 [亦如虛空無所著]:雖作眾趣事而不為過失所染。 [一切有情意中入]:現出與眾趣隨順之身。 [速疾猶如有情意]:速疾作眾趣之事也。 130、知諸有情根與義,能奪有情諸心意,五蘊實事彼性知,清凈五蘊令受持。 [知諸有情根與義] :了知所度者之心續與根器差別。 [能奪有情諸心意]:能引導所度者之心意也。 [五蘊實事]:色、受、想、行、識之五蘊。 [彼性知]:了知無常、苦及無我也。 [清凈五蘊令受持]:具足無漏五蘊也。 131、住決定出諸邊際,善能出於決定中,向決定出道中住。宣說一切決定出。 [住決定出諸邊際];指獲得金剛喻定? [善能出於決定中]:指了知一切道。 [向決定出道中住]:謂自己奉行。 [宣說一切決定出]:謂對他人開示如是之道也。 132、十二支分拔有根,持於清凈十二種,具有四諦之義相,解持八種之心識。 [十二支分]:指十二緣起。 [拔有根]:能清凈無明也。 [持於清凈十二種]:指清凈十二緣起。 [具有四諦之義相] :於心契悟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 [解持八種之心識]:指清凈八識聚也。 133、十二諦相令具足,十六實性能明了,以二十種成菩提,勝明一切正覺相。 [十二諦相會具足]:了知四諦十二行相也。 [十六實性能明了]:於心契梧十六空性之意義。 [以二十種成菩提]:於五蘊各有無常、苦、空、非我四種,共成二十種也。 [勝明一切正覺相]:於心契悟輪涅之一切法也。 134、一切正覺之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剎那一切皆現觀,心之剎那遍明義。 [一切正覺之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以單一本尊天、中圍輪、不可思議之靜忿身及種種身對勝解者顯示種種之身也。 [剎那一切皆現觀] :以時間最極一剎那通達法性之義也。 [心之剎那遍明義]:以一剎那契悟一切有情之一切心續也。 135、種種乘者方便理,眾趣之事通達者,於諸三乘決定出,住在於彼一乘果。 [種種乘者]:有不可思議之乘門,若廣分有八萬四千:若中分,有十二分教:若略攝,有三藏、三乘、特別無上乘及外道乘,以上於此當知。 [方便理]:此中,外道之見有二,謂斷見與常見也。於此,阿闍黎(軌範師)之經典涅盤隨順者,將破自性我(此屬於破除常見)。食屑師等主張:[實事我是 勝義。]評問:[彼是有為或是無為?]若是有為,則是無常:若是無為,則實事不能成立(故實事我是勝義之主張不合理)。 其他增上正因者,對伽 毗羅師主張[常我],則將考察:[彼是實事或是無實?]若說是無實,則常我不能成立:若說是實事,則問:[彼能作義或不能作義?]若說是不能作義,則凡不 能作義者如同虛空之花也。若說是能作義,則問: [是漸作義或頓作義?]若說是漸作義,則成為無常。若說是頓作義,則如同力小者亦能作力猛者之事矣(故常我之主張不合理)。 諸斷見者亦不合理,因為斷後有出生之故,前後相續無錯之故;不成為斷之自性故。是故外道不合理。 內道有三種,謂聲聞乘、獨覺乘及菩薩乘。聲聞乘者,人我之垢斷已,主張法我二取為勝義:於此,主張外境是集合眾多不可分割之極微圓卵,成為粗色圓球。 評:應知彼等亦成孩童想法,因為極微是相黏包圍或是可能沒有中間,若以六個方位來分割,一個極微就不存在。一個不存在,則多個亦不存在矣。如是一多不成, 則外境亦不成矣。 獨覺者,於外境以一多妨礙故畢竟無,主張內面能取之覺知為勝義。評:如是亦不真,因為船不存在之境上能取之知,無論如何亦不 合理,譬如白色不存在時,於白色能取之知,不能生起。若士夫天授有棍子,在此差別下稱作[有棍者]為合理:若無棍子,稱天授作[有棍者]則不合理也。 菩薩乘有二,謂瑜伽行與中觀也。瑜伽行有二,謂真相及假相也。此中,真相派主張認知此種種白色、紅色行相之意相是真,並主張脫離人我及法我之識知是勝 義:於此(瑜伽行真相派)又分二種,謂主張顯現多而識知為一之體性是真,以及主張顯現多而識知為多是真,如是二種。評:第一種不合理,因為境與識知二,是 一或是異?若謂是一者,意相有多故,識知應成多。境若異識知,聲聞何不行?第二亦不合,如境以量礙,於知何不礙?於此意相輪,錯識所執取,或無錯所執取? 若以錯所取,真相立宗違;若無錯所取,一切應見真。 假相派之主張,當知有二種,謂凡夫之覺知及涅盤智。於涅盤智,當知有二種,謂有垢及自證清 凈派。有垢教派者,種種意相輪,等引中不顯,許於後得顯。自證清凈派,見道之後得,許無意相輪。評:僅以嘗覺知,如何亦不許,如何皆是識。汝之勝義識,生 不生而有?若生而後有,自生或他生?若說是自生,自性威不成?自性威則不鬚生,自性不成則不能生。若說是他生。是常或無常?若說從常生,不變不成因:若從 無常生,無常攝於時,於過未現三,從何而生起?無過未二者,故不能作因:若說現在生,因果同時故,能生所生不合理,故生而後有之立宗不成立。若不生而有, 無不生而有,譬如虛空花,故魔所執之,許識為實事,無有解脫名,自身唯落敗。 中觀也有二:許諸法如幻,及極無所住。如幻宗不合,幻以量不成,是幻故不真,故如幻有過。極無所住派,所知有二種,謂勝義真諦,以及世俗諦:勝義諦工種,異門非異門:世俗諦二種,正及倒世俗,此是最勝宗,無上密咒乘,此外亦無故。 然則波羅蜜,與咒乘無別?對此思維者,義理無差別,方便及道支,特別不思議。如云:義一然無愚,方便多無難,利根之範圍,故咒乘超勝。 [眾趣之事通達者]:如是從種種乘之門作眾趣之事而通達者,即汝智慧勇識也。 [於諸三乘]:即聲聞、獨覺與菩薩乘也。 [決定出,住在於彼一乘果]:僅初地之諦者,說為三乘所得;究竟十一地之智慧者,唯特別無上乘所證得之故,稱作[住在於彼一乘果]也。 136、諸煩惱界清凈性,盡能滅除諸業界,江河大海普渡過,加行寂靜中出現。 [諸煩惱界清凈性]:能凈輪迴之果。 [盡能滅除諸業界]:能凈輪迴之因。 [江河大海]:指貪慾之河、三有之河、無明之河及我見之河,此等猶如大海難以渡過也。 [普渡過]:從彼等一切解脫也。以何方法渡過? [加行]:指加行之福慧資糧雙運也。 [寂靜]:寂靜處、空性也。 [中出現]:如是從修習二資糧及空性中出現也。 137、煩惱及與隨雜染,及以習氣皆棄捨,以於大悲智方便,於諸有情作利益。 [煩惱]:指貪、嗔、痴、慢、嫉妒、邪見。 [隨]:指二十隨煩惱,即忿、恨、覆、惱、慳、誑、諂、驕、無慚、無愧等等。 [雜染]:指具有煩惱之意識(染污意)。 [及以習氣]:指阿賴耶識也。 [皆棄捨]:從彼等解脫也。 [以於大悲智方便]:如是自事契入於心後,為眾趣事之故。 [於諸有情作利益]:從慈悲與智慧之門來作。 138、諸想之義悉棄捨,心識事義令滅除,有情諸意境具足,了知一切有情意。 [諸想之義悉棄捨]:從執相解脫也。 [心識]:指能執之心識。 [事義]:指外境也。 [舍滅除]:如是從有境之心識解脫也。 [有情諸意境具足]:於所度者之心識上顯現本尊天之身也。 [了知一切有情意]:指契悟無分別智之義也。 139、住彼一切有情心,隨順一切有情意,滿足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 140、成就究竟無錯謬,一切謬解皆舍離,於三義中無疑智,諸義三種功德性。 [住彼一切有情心]:彼無分別智住船一切眾趣之心續。 [隨順一切有情意]:從彼等眾趣之心意差別來開示佛法。 [滿足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成就究竟無錯謬]:謂眾趣之事到達究竟也。 [一切謬解皆舍離]:指斷除邪分別。 [於三義中無疑智]:具有於三時無二意之心也。 [諸義]:作一切眾趣之事,指以宗義能改變心意之菩薩擬下,至外道以上,對彼等作事(度化)也。對能以宗義改變心意者作事,故稱[諸義]。問:如何對外道作事? [三種功德性]:以心力、塵、暗三種作事也。 141、五蘊義理三時中,於諸剎那能分別,一剎那中正等覺,持於一切正覺性。 [五蘊義理]:色、受、想、行、識蘊也。 [三時中]:彼等五蘊於他法安立後,彼等以三時之部分分析,無論如何亦不可得,成為無自性。問難者問:若以三時之部分分析,將有[剎那別存在。答: [於睹剎那能分別]:將[剎那]以三時之部分分析,將成沒有(此剎那),喻如:於極微有方分之過失也。 [一剎那中正等覺]:從十地到十一地之中間,以時間後際之一剎那證悟也。複次,當知本尊天以剎那一念圓滿而生起。 [持於一切正覺性]:指金剛喻定也。 142、無身身各身中勝,身之邊際通達者,種種諸色諸處顯,大寶即是大寶首。 (以上平等性智二十四頌) [無身]:遠離分別之身,即法身。 [身者]:指圓滿報身。 [身中勝]:指化身也。 [身之邊際通達者]:精通於一切身也。 [種種諸色諸處顯]:對種種所度者以種種色身來調伏也。 [大寶即是大寶首]:開示生起所欲目的之譬喻也。 143、一切正覺所通達,正覺菩提即無上,出密咒處無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種。 [一切正覺所通達,正覺菩提即無上]:所應知或當知者,是無住之涅盤也。 問:彼之義相如何? 答:[出密咒處無文字]:謂脫離心之一切境也,從彼[無生]之義,顯現[生]之種種神變: [大密咒者是三種]:意謂顯現於身語意種種也。 144、眾咒諸義出生者,大明點者無文字,大空即是五種宇,明點空者百種宇。 [密咒諸義出生者]:諸義指息災、增益、懷愛及降伏也。此中,息災之業者,將此密續書寫、執持、握持或誦讀,僅此將使一切逆緣(異品)寂息也。增益之業 者,增加受用等。及福德之蘊將完全增廣也。懷愛之業者,種種希欲能穩固及召請也。降伏之業者,斷、切、壓下、逼退之業也。當知彼等諸業亦是幻輪之加行也。 幻輪之次第者如是:於屍布或人皮,以黑翎作筆,刀上血毒為料,密咒者具足閻魔之慢,於夜半南向寫繪圓輪,於四線九支分上,半半分成三十二,繪寫出水牛 肚,於二者之間安入所成物,並且繪寫瑪繞雅。承事之輪亦如是:圓輪輻條有十個,應當寫上十種字,於臍安上所威物。於彼等安立之咒如是繞:雅瑪繞夾沙朵梅 雅,雅梅朵如拿由達雅,雅達由尼繞雅切雅,雅切雅怡尼繞瑪雅,切給謀瑪繞雅呸。嗡些西。里紀大納納吽呸。 彼之次第如是:自身過失所不染之圓形頭蓋相合明顯,召請之業往前,以善妙舞施配合,以承事圓滿,壓伏、切碎、燒施等等當盡量做。複次,生起彼等一切密咒之事者,是汝智慧勇識之事也。 [大明點者無文字,大空即是五種字,明點空者百種字]:明者,正直,即義無謬也。點者,遍於一切也。空者,無自性也。文字(種字)者,標出世俗,指一切有情也。百者,標出差別或眾多之詞也。 145、普具行相無行相,十六半半明點具,亦無支分超於數,即四靜慮具初首。 [普具行相]:指不同之行相,即一切世俗本尊輪。 [無行相]:指圓滿次第,即了知本尊輪無自性也。複次: [普具行相]:指主張真相唯識者。 [無行相]:指主張假相唯識者。 [十六]:指十六脈瓣。 [半]:心口八脈瓣。 [半]:指四輪也。 複次: [十六]:指境之十六空也。 [半]:指有境之八識聚也。 [半]:埃旺瑪雅四個指示輪涅之種字也。 於此,有一阿闍黎認為是外中圍之線次第也。 [明點]:指菩提心也。彼等脈者,如同水道,為血、脂、明點之能依者。彼明點之光者,住於種字之行相也。複次,一時成就者住於閻魔父母之佛慢,而後生起 脈之定者:外為本尊相,內為脈相,謂右脈饒沙納,左脈拉拉納,中脈阿哇都帚 。復又具足四相:白、黃、紅、亮。住處者,稱作命脈。粗細者,空稻桿之量。長短者,從頂大樂至密處。此大脈者,喻如大河,一切小河彙集於彼之內,同理,一 切脈亦集於此之內也。四輪亦如車軸之方式安住。此中,約束下氣,拙火燃起故入於阿哇都帝之內,幻化輪之脈內一切烤熱,明點從熟酥之方式住而融化後,思維密 處大樂熾燃,又從拙火之極熾燃,故心口法輪之一切脈極為烤熱,思維一切明點融化後,領受大樂。此後,思維拙火極熾,頸部報身之一切脈極為烤熱,思維一切明 點融化後,領受大樂。此後,拙火極熾,頂大樂輪之一切脈極為烤熱,思維一切明點融化後,領受大樂。如此,脈氣點依次實踐也。 [具]:指具有六神通及不可思議之神變也。 以上開示有相之圓滿次第。 [亦無支分超於數]:就整體言,此是本密續之修,謂遠離一切算數,任何體性皆不成,亦不可思維,超越相異以及一切心法。故[支分]者,標齣戲論之文字聚。 [超於數]者,錯幻也,泯滅觀察之實事。如是於彼等引者,是大等引也。 [即四靜慮]:指初、第二、第三及第四靜慮也。 [具初首]:從彼等(四靜慮)更超勝,指前面已說之空性也。 146、靜慮支分皆遍知,禪定種性知心續;具禪定身身中勝,圓滿報身一切勝。 147、化身即是殊勝身,持佛化現之心續,種種化現十方中,如法利益於有情。 [靜慮支分]:指勇行等禪定,具足不可思議也。 [皆遍知]:指通達生起遠離計數之義。 [禪定種性]:於心契悟一切世間及出世間之定。 [知心續]:修習禪定之果,了知一切眾趣之心也。 [具禪定身]:誰通達如是之禪定?直接具足智慧勇識者也。 [身中勝、圓滿報身一切勝、化身即是殊勝身] :開示此續之果。複次,三種身是果,屬世俗諦,而體性身是不可分割,屬勝義諦也。 [持佛化現之心續,種種化現十方中]:化身之差別功德。問:具有何種差別?答:[如法利益於有情]作隨順如是眾趣之事也。 148、自在之天天中天,非天自在天中主,自在無滅天之師,作壞作壞自在者。 149、三有寂靜令超越,唯一師者有情師,名稱普於十方界,法施之主廣大者。 [自在之天]:指毗紐天。 [天中天]:指梵天。 [非天自在]:指羅怙羅。 [天中主]:指帝釋。 [自在無滅天之師]:指木曜星。 [作壞]:指非天之主凈心天。 [作壞]:指夜叉之王楞伽十頸。 [自在者]:指摩訶提婆。 於此問難:然則妙吉祥智慧勇識顯現為世間之種種色身,應為三有之過失所染矣。 答:非也,因為所謂: [三有寂靜令超越]:寂靜指三有之法無寅義,亦即空也。超越,指不為三有之過失所染也。 [唯一師者]:無有敵手也。 [有情師]:無有更上者。 [名稱普於十方界]:比智慧勇識更上者無有,敵手亦無有也。 [法施之主廣大者]:開示無漏之義也。 150、備足莊嚴慈鎧者,以慈愍心為堅甲,智慧為劍持弓箭,煩惱無知戰場滅。 [備足莊嚴慈鎧者]:慈者,對一切有情如同獨子之父思維也。鎧者,防護中斷,使嗔恨不起之義也。 [以慈愍心為堅甲]:慈憨心者,希欲一切有情離苦之思維也。堅甲者,覆蓋上身也,如同覆腦之堅甲,使作眾趣之事持續不斷也。 [智慧為劍持弓箭]:手之標幟,易知。 [煩惱]:有八萬四千也。 [無知]:無明也。 [戰場滅]:陶彼等(煩惱熊知)降伏也。 151、勇猛魔怨能降者,兼除四種怖畏魔,亦能退諸魔軍旅,究竟正覺救世間。 [勇猛]:指他人所不能匹敵也。 [魔怨]:指智慧勇識也。 [能降者]:;排除一切中斷也。 [兼除四種怖畏魔]:指徹底滅除天子魔、死魔、煩惱魔及蘊魔。 [亦能退諸魔軍旅]:能毀壞魔及眷屬也。 [究竟正覺]:指智慧勇識。 [救世間]:能救導眾趣也。 152、是堪供贊禮敬處,亦是恆常承侍境,應供詠處最殊勝,真堪禮敬上師。 此頌謂:如是之智慧勇識,是堪供、堪贊,是禮敬處也,亦是恆常作繪承侍之境也,復是應供、詠處之最殊勝者,是真堪禮敬者,是諸上師之極勝者也。 153、一步能游三世界,如空無邊真鎮押,三明清凈是清凈,具六神通六隨念。 [一步能游三世界]:以—剎那於眾趣事能周遍也。 [如空無邊真鎮押]:輪迴之過失所不染。 [三明]:指有、無以及無二也。 [清凈是清凈]:指邊見所不染也。 [具六神通]:指天眼智證通、天耳及他心智證通、死生智證通、神境智證通及漏盡智證通。 [六隨念]:指佛隨念、法、僧、舍、天隨念及師隨念。 154、菩提勇識大勇識,大神通者超世間,達彼智慧之邊際,亦以智慧證彼性。 155、自明明他一切者,殊勝丈夫利一切,超離一切諸譬喻,能智所智殊勝主。 [菩提勇識]:指自事圓滿也。 [大勇識]:指他事圓滿也。 [大神通者]:具足四神足也。 [超世間]:渡過生死也。 [達彼智慧之邊際]:指聞慧及思慧。 [亦以智慧]:指修慧。 [證彼性]:證得金剛喻定也。彼定之義相者: [自明]:有境(指心)。 [明他]:指境。 [一切者]:指境與有境之一切知也。 [殊勝丈夫利一切] :從金剛喻定中,為眾趣事現出色身也。 [超離一切諸譬喻]:離一切敵手也。 [能智]:能量之理也。 [所智]:所量之境也。 [殊勝主]:謂於所知獲得自在也。 156、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說四種手印義,有情奉施殊勝住,決定出生三種行。 [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說四種手印義,有情奉施殊勝住]:已解說過。 [決定出生三種行]:指聲聞、獨覺及菩薩乘也。 157、微妙義中凈吉祥,三世間中大勝福。具足吉祥皆成辦,文殊師利勝吉祥。 (以上成所智十五頌) [微妙義中凈吉祥]:彼等一切契悟於心也。 [三世間中]:欲界,色界,無色界。 [大勝福]:不顛倒而內心富足也。 [具足吉祥皆成辦]:現出能調伏一切眾趣之身也。 或思:[彼是誰?]答: [文殊師利聖吉祥]也。 今者,從五智門以二十句敬禮來稱讚,每贊四句各稱讚一智: 158、勝施金剛我敬禮,真實邊際我敬禮,出現空性我敬禮,正覺菩提我敬禮。 159、正覺貪著我敬禮,正覺欲者我敬禮,正覺歡喜我敬禮,正覺遊戲我敬禮。 160、正覺微笑我敬禮,正覺笑者我敬禮,正覺語者我敬禮,正覺心者我敬禮。 161、出現無者我敬禮,出現正覺我敬禮,出現虛空我敬禮,出現智者我敬禮。 162、幻化網者我敬禮,正覺顯論我敬禮,一切一切我敬禮,彼智身者我敬禮。 以上贊如來智五頌 [勝施]:指法界智也。 [金剛]:指五智不可分割也。 [我敬禮]:敬禮智慧勇識也。 [真實邊際]:非心之境也。 [出現空性]:從無生中出現也。 [正覺菩提]:斷德圓滿及智德圓滿也。 [貪著]:指貪於眾趣之事也。 [欲者]:指希欲於眾趣之事也。 [歡喜]:指歡喜於眾趣之事也。 [遊戲]:顯示種種身也。 [微笑]:指息災之身。 [笑者]:指增益之身。 [語者]:指懷愛之身。 [心者]:指降伏之身。 [無者]:指空性。 [出現正覺]:指法身。 [出現虛空]:譬喻也。 [出現智者]:事義也 [幻化網者]:空樂無分也。 [正覺顯論]:種種憤怒身也。 [一切一切]:一切輪迴也。 [彼智身者]:明而無分別之身也。 [我敬禮]:以身語意三者來敬禮也。 163、嗡,薩哇答麻,阿巴哇,沙巴哇,比述答,班渣,阿啊,暗阿,拔里帝巴力述達,薩哇答麻,牙都達,薩哇鄉丁塔葛答。 164、良納尬牙,曼殊室利,巴力述帝答,目巴答耶帝暗廬可,薩哇打塔葛答,些答牙,哈啦哈啦,嗡吽些。 165、巴葛灣,良納,目帝,瓦吉夏啦,馬哈巴夾,薩哇達麻,葛葛拿,(阿)麻拉蘇巴哩,述答,答麻答都,良納,葛巴,啊。 今者,解說咒義: [嗡]:五智也。 [薩哇答麻]:一切法。 [阿巴哇]:無生。 [沙巴哇]:以自性清凈也。 [比述答]:清凈。 [班渣]:金剛。 [阿啊]:無生也。 [暗阿]:於自存有。 [拔里帝巴力述達]:自性遍凈也。 [薩哇答麻牙都達]:一切法無生也。 [薩哇打塔葛答]:一切如來。 [良納尬牙]:智慧身。若思:誰具有彼智慧身?答: [曼殊室利]:妙吉祥也。 [巴力述帝答]:遍凈也。 [目巴答耶帝暗阿] :於自隨之住入。 [薩哇打塔葛答]:一切如來。 [些答牙]:心要。 [哈啦哈啦]:散施。 [嗡吽些]:身語意。 [巴葛灣]:世尊。 [良納]:智慧。 [目帝]:頭頂。 [瓦吉夏啦]:語自在。 [馬哈巴夾]:大法。 [薩哇答麻]:一切法。 [葛葛那]:如虛空。 [(阿)麻拉蘇巴哩]:無垢且離垢。 [述答答麻答都]:法界遍凈也。 [良納]:智慧。 [葛巴]:心要。 [啊]:無生也。 一一如是本續之意義完全圓滿。 166、複次吉祥持金剛,懇分歡喜而合掌,如來尊者出有壞,敬禮究竟正覺已。 167、複次尊各密自性,持金剛之金剛王,所余種種同住處,高聲如是而白言。 168、尊者我等亦隨喜,善哉善哉說善哉,為彼欲求解脫果,有情為無救度各。 169、我等真實救度者,作護菩提大利益,宣說幻化微妙理,此是清凈微妙道。 170、亦是甚深極廣大,大義有情作利益,一切正覺境界者,諸正覺等皆已說。 以上五頌,從隨喜門來稱讚,易懂,不解釋(於此不寫出)。 出有壞妙吉祥智慧勇識所誦真如之真實名經,出有壞釋迦如來所說已畢。 . 一切密續最勝主,名聞有如日與月,出生所欲之大寶,章品一萬六千中,極為甚深之龍品,其釋顯現為此作。三界輪迴有情眾,智慧勇識面見已,以種種乘方便 理,無餘作諸眾趣事。大眾心昏多分別,各自想法種種說,對此續義未擊中,予乃造此明燈釋,願速斷諸邪分別。 (真實名經廣釋),大軌範師月宮所造圓滿。譯 者 簡 介 林崇安教授 一九四七年生,台灣台中縣人。 美國萊斯大學太空科學博士。 一九七四年起,歷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大氣物理及大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共二十六年。曾任[中國金剛乘學會]理事長。 又任[法光文教基金會]及[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 一九七五年起,從凈空法師聽聞(金剛經)、(華嚴經);從劉銳之上師學習西藏密宗寧瑪派佛法;從歐陽無畏喇嘛學習西藏格魯派顯教論典十五年。 一九九二年起,接觸北傳禪觀及南傳內觀。參力。惟覺法師、葛印卡老師、蘇諦南法師、隆波通禪師的靜態與動態的禪修營。 一九九五年起,於國內各地長期舉辦靜態及動態的內觀禪修營。 不定期於法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圓光佛學研究所授課,教因明、經論、止觀學等。 佛學著作: 一、(佛教教理的探討){1990,慧炬) 二、(佛教因明的探討)(1991,慧炬) . 三、(西藏佛教的探討)(1993 ,慧炬) 四、(印度佛教的探討)(1995,慧炬) 五、(基本漢藏梵英佛學術語)(199l,慧炬) 六、(藏文拼音教材)(1994,諦聽) 七、(佛教的生命觀與宇宙論)(1994,慧炬) 八、(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 (2000,大千) 九、(生活即禪修)(2000,內觀教育) 一九九九年編輯[佛法與內觀系列]叢書十冊,介紹南傳多種禪修方法。此中,編譯(定慧禪修法)、(正確的修行)、(觀呼吸及觀四界)(1999,內觀教育)。 由藏譯漢:(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2001,諦聽) |
推薦閱讀:
※無線版《天梯》三大爭議 真實版感動
※還原一個真實的「滿州第一勇士」鰲拜
※真實披露,關於IS語音
※瑪雅預言的真實嗎?為何末日預言還未成真
※英媒:真實的軍情六處特工啥樣?反正不是詹姆斯·邦德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