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
終於走到了大唐的邊境,這裡有一座當年掉下來的五行山,因有如來的壓貼而瑞氣千條,孫悟空這個妖怪幾乎是如來內定的取經成員,他的一身本事,傲慢無知、狂妄自大的品質都是面對西遊道路上道家勢力的不可缺少的東西,所以觀音在此突然詩性大發:
【原文】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前四句喚起猴王對前事的記憶,然後用「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吹捧一番,最後用「何日舒伸再顯功」發出自由的誘惑,這就是觀音的招賢藝術,聲音剛好讓壓在山下的孫大聖聽了個清清楚楚:
【原文】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只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面前。看時,他原來壓於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么?」
好個「姓孫的,你認得我么?」!孫悟空當年做過些什麼觀音是知道的,孫悟空也許還沒聽出觀音這句話里「看看老子是哪個!」的意味(推薦吳閑雲兄博文《看看老子是哪個!》),但是觀音菩薩對這隻野猴子的小覷之情可見一斑。這句話在《西遊記》中一共出現三次,孫悟空在這裡聽了第一次,可能沒什麼感覺,所以只說我當然認識你,表示「承看顧」的謝意,還問觀音「你從哪裡來?」,後來的孫悟空在西行的路上被觀音菩薩收拾得服服帖帖,一點脾氣都沒有了,才知道這個話里所蘊含的深意,彌勒佛對著孫悟空說「悟空,認得我么?」嚇得孫悟空:「行者見了,連忙下拜道:『東來佛祖那裡去?弟子失迴避了,萬罪,萬罪!』」,可以說,這個傲慢無禮的猴子能有這樣謙卑的表現,是西行無情的鬥爭與血的事實教育了他的成長,此是後話。
被觀音的詩點中心事,孫悟空是主動請求菩薩救他的,觀音反而賣起了關子,說「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激得孫悟空認錯知悔,主動投誠,表示願意入門修行。於是,如來給出的三個收徒指標,觀音菩薩經過倒走西遊路一次,選到了三個較為滿意的人選,沙僧和八戒都屬天宮棄將,本事也不差,面對後面的複雜道家勢力會有微妙的作用,至少開始的時候觀音是這麼構想的,有了他們,開山破路都有保障;而孫悟空毫無疑問是個勇猛的打手,實力雖然一般,但是前有鬧天宮的業績,心理上是不畏懼任何道家勢力,又不牽扯任何派系,給這個待罪之身以自由,他就只有前進唯一的一條生路。所以在孫悟空身上,觀音開出的條件最少:自由,入門以後再修正果。「再修正果」即孫悟空完成這件保鏢的差事,只能得到入佛門的資格,至於正果,還要慢慢在修行。這也正是孫悟空的處境:在西遊的隊伍中他起點最低,一切都只有靠拼,他入伙以後唯一擁有的是肉體的自由,要想奔個前程,找回齊天大聖的威風,只能拚命去殺、去立功、去「修」自己的功績,天庭沒得混了,在佛家能有什麼地位,全看西遊路上自己怎麼表現了。至此,觀音菩薩連收三人一龍,沒有用到一個如來給的金箍,第一步收工,副手的組建工作順利完成,寶貝挪為私用。接下來她就需要好好動動腦子,如何找到並能讓金蟬子順利上路。
【原文】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菩薩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
這裡我想也值得一說,觀音菩薩是知道猴子姓孫的,但是卻不清楚名字叫「悟空」,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名諱現象。
名諱是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一種語言現象。遇到君主或尊長者時,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書寫的時候也不能使用這些字,於是只能用改字、改音或減少字的筆劃等方法予以迴避,也稱避名諱。《公羊傳"閔公元年》書云:「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所以,當孫悟空官封大聖,他的名字就成了忌諱,大家會說「孫大聖」,但不能直呼悟空,了解了這個,當我們在書中看到有把猴子叫成「悟空」的角色,那他一定是仙界長輩,或者官級高出大聖很多的人物。同時也就解釋了另一件事:豬八戒被判了死刑,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下玉帝饒了天蓬死罪,太白金星就是豬八戒的救命恩人,但是在黃風嶺一戰金星出面指點孫悟空和豬八戒時留下了帶名字的頌子,八戒卻不知道李長庚是誰。
【原文】行者執了帖兒,轉身下路。八戒道:「哥啊,我們連日造化低了。這兩日懺日里見鬼!那個化風去的老兒是誰?」行者把帖兒遞與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長庚是那個?」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號。」八戒慌得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豬若不虧金星奏准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作甚的了!」
有人通過豬八戒的這個表現推導出了很多結論,認為豬八戒當年的案情有許多複雜的內情,其實我認為這裡沒有別情,豬八戒不知道李長庚這個名字很正常,金星的表現一看就是天宮的內臣,深得玉帝寵信,他的名字自然是諱而不提的,只有孫悟空這種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才會和眾仙不分高低稱兄道弟,直呼名字,所以豬八戒不曉得李長庚就是太白金星,其實是很正常的。
好了,收完悟空,觀音就以自己非凡的智慧手段完成了取經隊伍的初期組建工作,開了些條件,不用自己出資,啟用別人的棄將,變廢為寶,還省下了法寶私用,這個CEO就是放在今天,也絕對是個超級人才。接下來觀音走過大唐邊境,還有幾個小妖盤踞雙叉嶺,需要在取經人路過的時候做些安排,除此之外,一切還基本盡在掌握中。
終於來到了大唐長安,結合我前文《偽善與智謀的完美融合》,觀音以她特有的方式緩緩拉開了西遊計劃的序幕,圍繞的主角,卻不是金蟬子,而是唐王李世民。
五、BT的西遊導讀大綱
我確實在前期高估了自己的寫作速度,同時低估了自己平時的工作壓力。導讀《西遊記》的總體思路在我心中分了五步,我本想隨著博文慢慢發出,大家就清楚了,沒想到寫到現在,大家對於我寫博文的總體映像還是模糊的,這不能不說是BT的失敗,為了修正這個錯誤,今天在這裡把我的總體寫作計劃告訴大家,希望能對理解我的博文有所幫助,再次感謝各位博友的意見!
第一部分:從《經典國學之<西遊記>》到《推理的基石二》為第一階段,目的在於由一個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真假美猴王故事入手,推導出《西遊記》的故事表象下埋藏有很深的伏筆,但是要這個推理成立,需要證明孫悟空、觀音菩薩、如來佛及李天王有著豐富的人物內涵,在順著作者的文字得出了這些人物不是過去臉譜化的經典形象以後,為開展導讀《西遊記》做了一些基礎推導,為解讀打下堅實的根基。中間的這些文章,都是準備工作。接下來,我的論證主線是:玉帝才是整個故事的終極策劃者,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扶持如來崛起以制衡老君,達到治世稱王的最終目標。或許有人會疑問玉帝本就是世界的最高主宰了,還策劃這些幹什麼,那麼我將回在第五部分解釋《西遊記》故事產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從《猴王得道》至《五百年的前前後後》為第二階段,論述《西遊記》前七回的內容,基本圍繞大鬧天宮的故事展開,有了前面的推導基礎,這個部分就比較明晰的看出玉帝與如來在聯手合作塑造一個草根官員孫悟空,並利用這個狂妄無知的猴子打破了天庭的千年頑空,達到了各自的政治目的,如來開始崛起治世,玉帝開始平衡自己手中的兩張牌——佛與道。在此之前我有一篇博文《平衡——治世之道》被我拿掉了,因為我覺得放在那個階段不太合適,我會在下一篇重新發出來,因為隨著故事的發展,西遊計劃最大的敵人一直還沒露出本來面目,放在這裡,對第四階段的分析會比較有用。
第三部分:從《倒行西遊路》寫到唐僧出發為第三階段,我目前的三篇博文才只寫了原著的第八回,一直到第十二回唐僧出發是西遊計劃的籌劃和初期實施階段,觀音為此做了大量的籌備,奠定了西遊最後能成功的基礎,我希望能跟隨原著的順序把這些事梳理出來,因此這個階段以後我不會再突然跳到後文去論證不相關的章節,我的導讀順序就是按照原著的時間順序展開,有原著的讀者也方便隨時印證。
第四部分:從唐僧出發後突然由一個高僧墜為一個徹底的俗人開始,順著原著的推進一直寫到車遲國鬥法,《西遊記》的整個鬥爭脈絡和敵對較勁的雙方就都出來了,導讀完這個部分,原著想表達的主旨就已顯出十之七八,之後的推理,就簡單了。
第五部分:從通天河到《西遊記》的結束,主線條再沒太多變化,主要是作者圍繞故事照應前文的伏筆。除了故事本身以外,主要再論述以下幾個問題:1、師徒四人微妙的感情、心裡變化過程;2、孫悟空的心智成長;3、唐僧肉的長生之謎;4、佛教內部的派系鬥爭;5、作者想在《西遊記》中融入的民間傳說因素;6、《西遊記》中的代筆現象;7、《西遊記》故事的產生土壤是明朝中期的政治現狀。
由於目前我的第三部分才剛開頭,後面博文的名字都還沒想好。也正如有博友所說,《西遊記》太長了,為了使我的後期解讀能夠輕鬆,我在前期做的鋪墊確實冗長了些,不如吳、游兩位可讀性與娛樂性兼備,但既然決定在他們兩位之後還要寫《西遊記》,我就只能堅持自己的特色。制衡——天下大道
我今天先把《西遊記》的主體思路擺出來。
《西遊記》以神怪寫人,以天地陰間寫人間百態,以天宮喻皇城。開天闢地之前,各路神仙就在各自修行渡劫了。《西遊記》第一回就寫明天地萬物產生的時間和順序,然後形成了這樣一種格局:神統治萬物,地滋養萬種生物,萬物死後陰間輪迴。神高高在上,但是追求長生,需要人的供養和信仰;人弱小而卑微,生死都在神的系統控制之內,但是他們的信仰和香火決定了神的地位和價值。在普天之上,統管一切的神仙,就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這是符合作者的時代觀念的,在君權時代中期,作者還憑空構想不出另一種社會制度,在作品中也沒有關於其他社會體系的具體體現,因此,在一個君權時代天下所期望的,就是一位有道明君。那麼,這個「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是一位明君嗎?是的,這就是《西遊記》的構架:
在開天地時代,如來這個人物和道家的仇恨就結下了,如來親自安排了一顆「摩尼珠」這個佛家至寶在東勝神洲待用;之後道家一統天下,老君親臨西牛賀洲「化胡為佛」培植親信,安插佛教勢力中的親道勢力,到某個時期,道家天下獨尊,恣意妄為,以太上老君為首的道家橫行無忌、為禍人間。老君更以自己煉丹術和非凡的制寶能力受到玉帝寵信,安插親信,干預朝政。獨佔蟠桃之秘而統領眾神的玉帝終於有所動作,想收拾天下局面,他以「制衡」之道,重新平衡天下時局,扶持佛教而壓制道教,重劃天庭勢力格局,當然這一切是宮廷之變,自有中國古代官場的特色。於是,玉帝選中了如來這個遠離天庭勢力體系的人才,決意讓如來崛起成為天庭外的「藩王」,以遠水解近火而壓制老君,制衡天下。《西遊記》一書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大鬧天宮;2西遊計。
三、大鬧天宮
從「摩尼珠」蹦出石頭的那一瞬間,玉帝的大計就拉開了序幕,在玉帝和如來的合作下,孫悟空得道成精,順利闖禍;玉帝成功扶持起一支親兵:李天王,然後和自己的親信太白金星一唱一和把孫悟空在妖和仙之間轉化兩次,轉移了所有神的視線,之後,天庭的親皇勢力已有十萬,如來有了抗衡的本錢,玉帝有了「安天」的底氣。大鬧天宮事件順利達成,玉帝直接宣了如來上天,如來一戰成名,以「安天大會」暗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雄心,拉攏了天庭一批牆頭草勢力,榮歸西方;玉帝則利用「大鬧天宮」事件瓦解舊勢力,對天庭基層勢力進行了整頓,老君在這個回合中毫無防備,吃了暗虧,仇恨的視線集中在了孫悟空身上,孫悟空卻被如來和玉帝光明正大地保護起來了。這期間過了631年,如來和玉帝又合作演了好幾齣戲,玉帝藉機清理了身邊的卧底,如來藉機發展了在西天的勢力,穩住了自己在西方的腳跟,和佛教內部的親道勢力達到了平衡,利用這631年慢慢消除了老君的戒心,準備和玉帝開展下一步計劃。
四、西遊計
當如來終於算定一切之後,啟用了一個同樣擁有野心但是不夠大才的人物——觀音菩薩,這是一趟可以謀私利的差事,她主動請纓,但是走過一遍西天路,她才略窺這其中的奧妙,腦子一轉,明白這樣事關天下大計的事情若想辦成,必須搞定兩個人: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和世間萬物的最高統治者!所以長安城出了人命,天庭也犧牲了一位龍王,換來了人間、天庭雙料「奉旨辦差」的「西遊計」。整個西遊的道路,就是一出宮廷明爭暗鬥在人間的具體呈現,一將功成萬骨枯,死人無數,死妖無數。聖旨當頭,老君只能暗中破壞;民意所向,如來有恃無恐;打著支持人間皇帝之意的幌子,玉帝心知肚明,卻又分寸拿捏恰到好處。玉帝、老君、如來在西遊路上展現了各不相同的智慧氣度;加上觀音菩薩在其中搜羅黨羽,擴張勢力,野心謀私,西遊的十萬八千里路眾生百態,回味無窮。
《西遊記》最後造就的格局是什麼呢?分幾個方面小結如下:北俱蘆洲勢力不變;東勝神洲有花果山殘餘勢力滲透,不影響東勝神洲原來的勢力格局;西牛賀洲經西遊隊伍走過,無疑達成了四個字的局面——蔑道興佛,如來順利收復地盤,去除天塹,光復西、南大道,剪除異己,真正做到了西方獨大。佛教大乘三藏經綸順利傳入南贍部洲,佛道兩家在「南」平分天下,相互制衡,老君失勢,在如來佛的牽制下黨羽銳減,親人受制。玉帝通過「西遊計」,真正做到了「坐南面稱孤」,彰顯王者之道。
五、「大龍」的劫爭
《西遊記》的作者才思橫溢,知識廣博,從時代特徵來講,一定善於圍棋,在《西遊記》第十回作者有如下描述:
【原文】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
法曰:
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
由此可知作者對於圍棋博弈之道有深刻的理解,玉帝和如來步步為先,捨棄丟子,犧牲了眾多神怪、凡人,終於達成天下平衡之道,這個棋局料敵先機,出奇制勝。如果說天下是一盤大棋,西遊的四個人就是一條大龍,由南至西圍繞這條大龍是一場血腥的劫爭,最後以如來的大龍底厚而少浮棋,獨活升天;老君擒殺大龍失敗,黯然失勢。最終棋局的受益者,是如來和玉帝。因此,套用作者在第十回的詩句:「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說明
1、 以上的說法絕不是憑空臆斷,《西遊記》中有足夠的文字和情節來印證我的觀點,將在其後的博文中逐一論證。
2、 「西遊」的搏殺不在唐僧而在天下,所以抓住唐僧而不急著吃掉是有原因的。
3、 西遊隊伍的四個參與人員關係複雜,情感變化微妙,是一條清晰的主線。
4、 每一個妖怪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有的清晰,有的含糊,我們可以儘力挖掘,但不隨意編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