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類為何愛哭

人類為何愛哭     

電影《悲慘世界》會令許多觀眾落淚,在影片的開頭就有一處「淚點」:芳汀因為有一個私生女而遭到工友的背叛,被老闆解職。心理學家艾弗爾·勒蒙說:「看到不公平、不正義的現象會引發應激反應。它源自本能的、進化決定的大腦層面的反應,而非對事實的邏輯判斷。」為了養活女兒,芳汀賣掉了她的長髮。「頭髮是女人味的象徵。它跟個人有直接的關聯,雖然是她自己選擇了這一做法,我們還是感到那是一種侵犯。我們經常把長發等同於年輕,所以我們感到芳汀變老了。」勒蒙還說,在現實生活中,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逐漸發生於漫長的歲月中,而在電影中它們被壓縮到了幾個小時當中,所以觀眾會一直處於緊張的情感狀態。

     英國神經科學家邁克爾·特林布爾在《人類為什麼喜歡哭》一書中說:「我講解哭泣時,會做一個統計,讓聽眾舉手,看哪一種藝術形式最能令他們落淚。大約80%的人說是音樂,緊隨其後的是小說(74%),但之後數字就開始急劇下降,詩歌下降到43%,繪畫、雕塑和建築下降到22%至10%。經常有人問我為何在調查時沒有把電影包括進去,但電影中動人的通常都是音樂。去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藝術家》是一部默片,單靠其音樂就能引發觀眾強烈的情緒。」

    特林布爾說,哭跟笑一樣常見,但不像笑那樣容易傳染。雖然我們都會哭,但哭的方式不同。女性哭泣的頻率和強度都高於男性。這種差異好像在青春期才會出現,可能跟荷爾蒙方面的變化有關,也受了性別類型的影響。男性不僅比女性哭得短,而且也不太會解釋他們為何流淚,通常都是靜靜地落淚,而且更有可能他們會因為公開落淚而道歉。但是在古希臘時期,充斥著奧德賽、阿伽門農、阿基里斯等經常流淚的英雄。奧德賽聽歌唱家唱特洛伊戰爭時會不由自主地流淚,阿基里斯在好友陣亡時流淚,阿伽門農在冥府中擁抱奧德賽時嚎啕大哭。

    女性和男性在家裡、早上、獨自一人或有女性朋友陪伴時最有可能哭泣。哭泣頻率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無論看什麼電影和小說都會哭,有的人一輩子也哭不了幾次。達爾文猜測,英國人比非西方國家的人哭得少。荷蘭心理學家芬赫胡茨和他的同事在37個國家調查了哭泣,發現美國人、德國人、義大利人比保加利亞人、中國人和秘魯人更容易哭。階層結構越不是等級結構,流的眼淚越多,這可能是因為個人更自主、社會更能接受人們表露自己的感情、接觸藝術品的機會更多。

    因為哭會引發別人的同情,所以人們會有意地利用這一點。在古希臘的法庭上,人們經常會被哭泣的妻子帶過去,試圖從陪審團那裡為她們受審的丈夫謀取照顧。17、18世紀戲劇在法國爆發時,在評論家中間促生了這樣一種觀點:悲劇的首要目標是讓人流淚,流淚的觀眾越多,作品越好。還有人認為,淚水懸置了人們的評判能力,導致平庸的作品被高估。

    美國作家約瑟夫·愛潑斯坦說,他發現現在美國電視上的晚間新聞里,經常出現一些悲傷的當事人被記者問哭的畫面,電視記者經常問的問題是:「災難發生時你在想什麼?」「你有沒有想過你會失業這麼久?」「當龍捲風朝你家吹過來而你3歲的雙胞胎兒子都在家中,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他感到納悶:「電視台都是從哪兒找到如此無禮的記者來問這類問題的?當然,記者從來都不是以他們的善解人意而聞名的。」美國劇作家本·赫特在他的回憶錄中說,他在《芝加哥論壇報》做記者時,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去拍攝剛剛生病的人,為刊登他們的訃告做準備。有一家人為了保護隱私,不理會他。他就爬到那家人的房頂,堵住他們的煙囪,房子里都是煙霧後,那家人被迫往外撤退,赫特就跑進去偷了病人的一張肖像。

    哭泣涉及的身體活動主要是吸氣——跟笑相反,笑需要吐氣,所以哭的時候會牽涉到軟齶、喉頭和咽喉。哭泣會打斷人們的言談,所以哭的時候我們會哽咽。

    說到哭,人們就會聯想到悲傷,但實際上人們都說哭了之後他們會感到更愉快。許多人都說,哭泣能夠緩解緊張、恢復情緒的平衡、提供宣洩、沖刷掉壞情緒。特裡布林寫道:「眼淚好像是唯一不會令人感到噁心的體液。宣洩具有清除邪惡和罪孽的意味,所以聖像畫的往往是流淚的聖徒,宗教儀式也是流淚的主要場合。」


推薦閱讀:

如果「猴」是人類的祖先,那為什麼猩猩沒進化成人?
瘋狂人類進化史:養孩子太難促一夫一妻制?
發現一顆距離地球很遠的類地行星對人類有何意義?
人類起源資料
人類怎樣才能不被動物吃掉?

TAG: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