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字母
Brāhmī(婆羅米系列字母),Brāhmī意思是「來自大梵天的」,傳說是由大梵天(Brahma)創造的,婆羅米系列字母是印度半島最早的書寫符號,一般學者認為出現於公元前三世紀。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梵字轉化為笈多字體 Gupta,六世紀出現悉曇字體 Siddham,至十一、二世紀時,天城字體 ???????? Devanāgarī 取代了悉曇字體使用至今。
定義
一、婆羅米系列字母:歷史上梵文曾用多種婆羅米系列字母拼寫,理論上凡是屬婆羅米系列字母的文字皆可稱為梵字。
正在載入天城體梵文字母表
二、悉曇體:唐朝時悉曇文由印度傳到中國,再由中國傳到日本,傳說空海法師受到悉曇文拼寫的啟發而創造了日本字母假名,古代的日本所指的梵文字母一般是指悉曇文字母。
三、蘭札體:ranjana的字義翻譯是『喜悅』,據說蘭札之名是緣於這種字體穩重大方,易使人生起喜悅之心。蘭札體原是西藏對印度梵文字母的總稱。蘭札體(Ranjana)是在十一世紀從婆羅米文派生出來的母音附標書寫系統。它主要用於書寫尼泊爾的尼瓦爾語,從尼泊爾地區傳入西藏後,主要被當作裝飾字體使用,如在寺院門楣、棟樑、壁畫、轉經輪、經文的封面題字等。西藏人民在一般的場合不用蘭札體字母而是使用藏文字母,蘭札體字母與藏文字母是兩種不同的文字,不要混淆。中國自元代以後開始流行從西藏傳入的蘭札體梵文字母,一直到清代的佛教文獻中,所使用的梵字都是以蘭札體書寫的,如《同文韻統》以及《造像度量經》等。《乾隆大藏經》有關梵字資料的字體都是蘭札體。元、明、清時所指的梵字是蘭札體梵文字母,視情況而定,有時亦可指悉曇文字母。
四、天城體:天城文是對城文的優化及標準化而成,優化後的城文為彰顯其神聖加多了個梵文「天」字(???/deva)成為天城文
,天城體在眾多的婆羅米系列字母中流傳最為廣泛最為強勢的字母,在印度有數種語言原本不是用天城體字母拼寫現今都改為用天城體字母拼寫,尼泊爾的尼瓦爾語原用蘭札體字母拼寫也改用天城體字母拼寫,世界人民所說的梵文字母幾乎毫無疑問地指天城文字母。
天城體字母有符號48個,其中14個代表母音,34個代表輔音;此外還有??????? visargā、???????? anusvāra、???????? anunāsika等符號,從左到右書寫(字母表參見圖片)。母音字母只在句首或部分詞頭出現,在字中則使用母音符號;每一個輔音字母在不跟母音字母拼合的時候,本身都帶有短母音a。當需要書寫兩個或是三個連續的輔音時,天城體採用輔音的合字,比如?(sa)和?(ka)合併為???(ska)。在形體上,天城體的顯著特點是以「T」形的筆畫作為字母的骨架,字母頭頂有一條橫線。
字母形態
正在載入三種梵文字母的字母形態對照
悉曇體:圓潤美觀字母形態類似中國的大篆
蘭札體:筆畫直,稜角尖,稜角尾筆向後拖拽,適於刻寫字母形態類似德語字母中的哥特體
天城體:沒有蘭札體的直尖稜角,更適於書寫的模式字母形態類似中國的行楷
拼寫規則
正在載入19世紀手抄梵文《梨俱吠陀》
·所列的拼寫規則以最通用的天城體為例
·每個輔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母音a音,輔音與其它母音拼寫的時候,將母音符號分別寫在字母的前面、後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純輔音、鼻音或呼氣音的時候使用符號表示。
·當母音出現在單詞前面的時候使用獨立的母音字母。
·每個梵文字母頂部都有一條橫線,拼寫的時候把字母連在一起。
·正統的梵文寫法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見右圖19世紀手抄梵文《梨俱吠陀》。
推薦閱讀:
※二廠開工——自繪方塊字/假名風格偽拉丁字母一套
※中華文字千千萬,哪個詞語深得你心?
※霧霾了一天所以寫一篇奇怪的心事
※漢語句法成分問題:為什麼它是中心語?
※詞藻華麗的文筆與拙劣的文筆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