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水田園詩(二)

範文一:山水田園詩

《秋風辭》

西漢

劉徹

原文: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鑒賞:

全詩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層: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第一層,點出季節時令特點,秋高氣清,天上飄飛著幾團白雲,那一行行的大雁鳴叫著向南歸去,大地上樹葉凋落,草木枯黃,是深秋的時候了。這兩句狀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動感,念來自然平易,而句式結構又十分緊促幹練,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的組合,直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此後曹「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鑒關係。

三、四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為第二層,是作者的因景聯想和中心情思,蘭草的秀麗,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蘭秋菊自有盛時,作者觀賞的情趣和心態可以相見。接著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起對佳人的懷念,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懷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的追求心愿。

五、六、七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為第三層,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漢武帝與群臣祭祠后土之後,坐著樓船渡過汾河,但見河中心翻滾起白色的鱗鱗水波,這時樓船上宴飲正酣,簫鼓齊鳴,樂工歌伎們唱著舞著,與那艄公划船的聲音上下相應和,不絕於耳。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依次泛、濟、橫、揚、鳴、發的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並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為第四層,是作者本次行幸河東,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過分的歡樂之後,又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青春難再,老之將至,因而不得不及時行樂了。這一描狀自然景物後的思想歸結,仍沒有擺脫了古代騷人墨客的低沉情調。正象漢武帝本人一樣,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崇儒術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請方士,因橫徵暴斂至使「流民愈多,盜賊分行」的過錯(見《漢書》卷四十六《石慶傳》),所以這首《秋風辭》既有不少自然流暢,使人成誦難忘的秀句,又有嘆息人生短暫的虛無色彩。

劉徹在文學上曾提倡辭賦,重視收集各地的民歌、民謠,給我國文學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他這帶有民歌格調的《秋風辭》就象一株秀麗芬芳的奇葩,開放在中國文學發展史的苑囿里。

範文二:山水田園詩

第一章 詩歌題材篇

第一節 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概述】

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能夠藝術地再現自然之美,它將自然風物作為一個獨立

的審美對象。在盛唐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山水田園詩人,諸如王維、孟浩然、祖詠、常建、裴迪、纂毋潛、儲光羲等。而中唐則以柳宗元、韋應物為代表。「清淡」成為該詩派風格的主旋律。明代詩評家胡應麟《詩藪》:「張子壽(張九齡)首創清淡之派,盛唐繼起, 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澹, 而益以風神者也。」也就是說山水田園詩較之一般的山水詩是有區別的,它是通過田園隱逸的淡泊情懷與眼光,來觀察、欣賞田園山水的。在此過程中,詩人們摘取田園山水的柔美清淡的特徵,而此種柔美清淡又於詩人的閑適恬靜有效地勾連、熔鑄起來。

唐朝山水田園詩的興起與儒釋道思想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道教講求

返璞歸真、守靜去欲。而王維、常建等詩人汲取佛教思想,在山水田園詩中寄予了禪意。儒家思想也一直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欣賞與熱愛的情懷,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吐露的就是此種心緒。儒道思想雖然相異,但是在對待自然山水得態度方面,兩者尋求到了契合點,正如孟浩然所言:「儒道雖異門,雲林頗同調。」另外,唐朝的行旅、隱逸之風也對山水田園詩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陳貽焮《唐詩論叢》有言:「隱逸、漫遊既是一時風尚,那麼,反映到詩壇上,就必然會促使山水田園詩的大量產生。」以上是唐朝山水田園詩產生的動因的略論。

【知識點】

1. 寫景角度:視聽結合、遠近結合、動靜結合、色彩對比、虛實結合等等。其中,在山水景物描寫中,一般來說,凡是有聲音描寫的,我們第一反應就是看它是否是運用了「視聽結合」、「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有了一組明顯的色彩反差的形容詞,我們考慮它是否有「色彩的對比」。有了想像的、非現實的刻畫,我們看看是否有「虛實結合」藝術手法的存在。

2.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等高考重點考察的九種修辭手法。

3. 景物描寫的作用:點明時間與地點,渲染某種氣氛,烘托某種心情,奠定了全詩某種感情基調。

4. 語言特點:自然質樸、清新洗鍊。

【品味寄託】

筆者依據實際教學經驗,學生可以根據這十六個字充分理解,把握山水田園這一類題材的思想主題。只要學生對山水田園詩情感內容的術語有了基礎,再用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分析陌生詩歌,其效果顯然要比「一頭霧水」、「無從下手」的狀態好很多的。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另外,筆者將山水田園詩的畫面特徵總結為:閑適恬

1.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例如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寫出了瀑布的激流。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明月」、「清泉」、「修竹」、「碧蓮」營造了幽靜閑適的意境氛圍,作者也沉醉其中,表現為心態的閑適。再如王維的《山中即事》(2008年天津高考題):「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2. 渴望歸隱之情:其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詩人厭惡官場生活,與

之格格不入。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組詩,「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希望自己遠離污濁官場,滌盪品德,進而不失其本心。另一方面是詩人對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嚮往。例如王維《新晴野望》(07全國卷II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裡忙於耕作的景象。或者兩者兼有,例如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 范成大《步入衡山》:「應有人家住隔渙,綠陰亭午但聞雞。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最後一聯寓意著:對官場喧囂(城市生活的喧囂)、排場的厭倦;對自然山水(閑適生活)的追求。

3. 淡泊名利:走出官場,以出世心態處事就可以實現淡泊名利的情懷。例如

程顥《游月陂》(2012·西安八校聯考)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詩人通過對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這些意象的描寫,營造了寧靜幽雅(或靜謐、幽靜等) 的意境。全詩通過景物描寫和「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現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 、隨遇而安、不計得失的淡泊情懷。再如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劉眘虛《闕題》:「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詩句描寫了一幅靜美的春景:對著山路的門無人打擾,讀書堂坐落在柳蔭深處。這樣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閑適淡泊的情懷。

4. 樂觀豁達:古人面對挫折,或者借酒澆胸中之塊壘,或者悠遊山水、尋幽

探勝,在此過程中得到心緒的釋然。也就是雖遭貶謫(註解多有提示),但是不頹廢、不消沉,固守著人生的精神高地,進而化短暫的愁苦為恆久的「樂觀豁達」。人的情感是多元化的,也有故作豁達,而內心實際落寞孤憤。例如(2014年江西八校聯考)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高考真題彙編】

(2014年全國大綱卷)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1. 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麼? 請簡要說明。

2. 請分別對第三聯中「過」和「隨」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2014年四川卷)

秋暮吟望

趙執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注],閑吟了不為秋悲。

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

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

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

[注]「一枝」語出《莊子 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

問題: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013年江蘇卷)

醉眠

唐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註:唐庚,北宋文學家,此詩為其謫居惠州時所作。

1. 說明「山靜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一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境?

3. 《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

(2013年湖南卷)

釣船歸

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1. 「鱖魚肥」三字讓人聯想起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_______」句 。

2. 簡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

3. 探究本詞的思想感情。

(2012年廣東卷)

餘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餘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②。

【注】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門關:從蠶孵出到結繭期間,養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終日緊閉門戶。

問題:「一晴生意繁」是什麼意思?體現在詩中哪些地方?請簡要分析。

(2012年重慶卷改編)

鷓鴣天

[金]王寂

秋後亭皋①木葉稀,霜前關塞雁南歸。曉雲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機②,沙鷗相對不驚飛③。柳溪父老應憐我,荒卻溪南舊釣磯。

[注] ①亭皋:水邊的平地。②忘機:消除機心。機心,巧詐之心。③沙鷗相對不驚飛:白居易詩云「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

問題:有人說「久忘機」是這首詞的關鍵,你是否同意?結合詞的內容說明理由。

(2012年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魚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①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選自《御選歷代詩餘》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問題: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繫詩句簡要談談。

(2011年湖南卷)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問題: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 á):這裡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問題: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010年浙江卷)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岩上衾。

但留雲對宿,仍②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於金陵(今南京)。作者罷官後常到此遊憩。 ②仍:又。

問題:詩人為什麼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010年福建卷)

訪隱者

[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雲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1. 在詩句中,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______。

2. 結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形象。

3. 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

A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B.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C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2009年海南、寧夏卷)

鷓鴣天·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註:①這首詞作於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問題:詞的上闕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高考模擬題精選】

(河南省開封市2014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過楊村

楊萬里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①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注]①清和:農曆四月。

1. 請從「繪色」「立意」兩個角度對詩歌的中間兩聯進行賞析。

2. 詩歌的最後一聯是什麼意思?它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願望?

(河北衡水中學2013屆高三模擬)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1. 頸聯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

2. 這首詩是如何表現環境的" 清" 的?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高考真題彙編】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1. 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雲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雲、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

2. 「過」字把雨後松樹翠綠的顏色丞相了出來。「隨」字形象的表現了山道峰湖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

《秋暮吟望》詩人看似曠達、閑淡,實則落寞、惆悵。首聯即說「了不為秋悲」,詩人心境看似曠達、閑淡;中間兩聯寒山,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調,透露出內心深處的憂傷與落寞,尾聯在燭光下飲酒的情景,流露出終老山林的惆悵。

《醉眠》1. 用遠古時期的寧靜寫出山中的幽靜。

2. 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

3. 「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余花」、「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一種簡樸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釣船歸》1. 桃花流水鱖魚肥

2. 聯繫「春深」「染衣」,「凈」字巧妙展現了暮春時節芳菲凋盡,「綠」成了自然的主色調的情景,委婉道出詞人內心的純凈。

3. 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餘杭四月》雨後生機勃勃。體現在櫻朱、豆青、草綠、水滿、蠶動。

《鷓鴣天》同意。「久忘機」說明作者的機巧之心已蕩然無存,體現了作者淡泊恬靜的超然情懷。上片景物描寫烘托出作者對恬美寧靜的大自然的讚美與喜愛;下片通過寫與沙鷗為伴,與柳溪父老為友,表達了自甘恬淡的情趣。

《望江南》「雲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閉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鯿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春暮西園》(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鍊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繫詩中意象做具體分析;也可聯繫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琅琊溪》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定林》詩人罷官後,寄情自然,認為只要超越凡塵,便能隨處尋到自己的快樂,即使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訪隱者》1. 踏

2. 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3.A

《鷓鴣天·代人賦》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高考模擬題精選】

《過楊村》1. ①從繪色的角度看,綠色的楊柳、葡萄架,紅白相間的鮮花,金黃的麥田,碧藍的天空,色彩鮮明,構成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圖景。②從立意的角度看,田園美景如畫,田園生活充滿樂趣,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2. 最後一聯的意思是,在農曆的四月天,我還在趕往異地做官的路上,農村是這樣的美,何不回家種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為了誰呢? 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辭官歸隱的願望。

《夏日三首(其一)》1. 「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一樣;「納」字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

2. 這首詩運用的是反襯的藝術手法表現環境的" 清" 的。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境的清幽;蝴蝶飛舞,蜘蛛織網,反襯白天的清靜;風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對月影、溪聲的喜愛之情、清閑的心境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間的願望。

範文三:山水田園詩(1)

注釋:

①書:書寫,題。 ②湖陰先生: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時的鄰居。③茅檐:茅屋檐下,這裡指庭院。④無苔:沒有青苔。 ⑤成畦:成壟成行。⑥護田:這裡指護衛、環繞著園田。⑦排闥:開門。闥:小門。⑧送青來:送來綠色。

譯文: 茅草房庭院因經常打掃,所以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像推開的兩扇門送來一片翠綠。

鑒賞: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彎彎的河流環繞著蔥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護」字,「繞」字顯得那麼有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詩人以神來之筆,留下千古傳誦的名句。 山水本是無情之物,可詩人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有一種護措之情,山對人有一種友愛之情,這就使本來沒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顯得柔婉可愛,生動活潑。本來水是環繞著綠色的農作物,但詩人沒說具體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來代替,說「將綠繞」,環繞著綠意;青色,也是虛的,是沒法送的,詩人卻說山要「送青來」,這就化實為虛,詩意盎然。事實是湖陰先生的房屋與山距離很近,主人開了門,就會看見青蒼的山峰。可如果寫成開門見青山,那就全無詩味了,詩人換了個說法,從對面落筆,讓山做了主語,化靜為動,頓成佳句,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絕。

1、本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情趣?

2、「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

感?

4、 這首詩最後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描寫自然景物?試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5、「一水護田將綠繞」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2分)

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答案:

1、庭前優美的自然風景 熱愛田園生活、熱愛自然

2、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3、院內 院外

4、擬人,把山水寫成富有生命情感的親切形象:水繞農田,彷彿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青山排闥,彷彿是爭相前來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5、答案:運用擬人手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水以靈性,生動寫出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

6、答案:表現了詩人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譯釋文: : ①白滿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著天光。②才:剛剛。③了:結束。④蠶桑:種桑養蠶 。 山陵、原野間草木茂盛,遠遠望去,一片蔥鬱。稻田裡的色彩與天光交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榮。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活兒,村裡沒有一個人閑著。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開始插秧了。

鑒賞:

整首詩突出了鄉村四月的勞動繁忙。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讚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的喜愛,對勞動生活的讚美之情,因此,翁卷有鄉村詩人的美稱。 揮墨了一幅農民豐富、繁忙的鄉村田園生活。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注釋:

①村居:在鄉村裡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鑒賞: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緻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裡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鍊。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1、這首詩,前面兩句描寫景物,後面兩句描寫人物。請發揮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詩歌第一二句展示的畫面。(2分)

2、賞析「忙趁東風放紙鳶」中「忙」字的妙處。(2分)

參考答案:

1

、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發,黃鶯飛舞;碧綠柔長的柳條隨風搖曳,輕輕地拂著堤岸,就像沉醉在煙霧般的春色之中。

2、一個忙字,把下學的孩子們一心想著趕快趁著春風放風箏,跑著、跳著、呼喊著的樣子都表現了出來。天真活潑的兒童,還有他們放的在晴空飄飛的紙鳶,把江南春光點綴得更加生機盎然。

注釋:

①中斷:指東西兩山之間被水隔開。②楚江:即長江。③開:開掘;開通。④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⑤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

鑒賞:

這首詩通過對天門山雄偉壯麗景色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望天門山》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僅點明了山與水的關係,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結尾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1.(2分)詩人用【 】、【 】兩字寫出了江水的浩大聲勢,用【 】、【 】兩字寫出了江流迴旋激蕩之態。

2.(2分)請藉助詩中表示色彩的詞語加以想像,用簡明的語言描繪出詩中的圖景。

答:

3、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天門中斷楚江開」的「開」字看似平淡,其實很妙,請賞析「開」字妙在何處?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斷、開、流、回。

2.提示:答案須扣住「青」、「碧」、「日」、「帆」四字,描繪出佳木蔥寵,澄江如練,紅日、白帆相映成輝的圖景。

例1: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把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展現在讀者面前!

例2: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本詩描寫了天門山的美景,令人回味無窮。

3、這一「開」字,描寫一瀉千里的長江,勢如破竹,撞開「天門」,表現出大自然雄偉壯麗的景

4、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注釋:

①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② 白鷺:一種水鳥。③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④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⑤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鑒賞:

《漁歌子》描繪了春田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漁翁形象,讚美了漁家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淡泊名利的情懷。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注釋:

①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篇。② 耘田:除草。③ 績麻:把麻搓成線。④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⑤ 未解:不懂。⑥供:從事,參加。

鑒賞: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乾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幹完別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注釋:

①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②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譯文: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鑒賞:

全局,

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譯文:

正值豐年,樸素的農家自釀臘酒,殺雞宰豬殷勤待客,可別笑話那酒漿渾濁,酒香中溢出的農家熱情早已使人心馳神往。尋尋覓覓,山巒重重疊疊,溪流迂迴曲折,似已無路可走,繼續前行,忽然柳樹茂密,山花鮮艷,又一村莊出現在眼前。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裡吹簫打鼓的熱鬧起來了,農家人布衣氈帽,淳厚的古風猶存,好一派清新古樸的鄉村風貌!從今後,若是您(農家)同意我隨時來拜訪,閑來時我將會拄著拐杖,踏著月色,前來叩門。 鑒賞: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製的米酒。豚,是小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儘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頷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詩人置身山水環繞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難辨,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

頸聯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春社,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遊在這裡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尾聯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 名句賞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藝術:對偶,朗朗上口,易於誦記;②意境:前一句寫山重水複無路可尋的無奈,後一句寫出披花拂柳發現另一村莊的喜悅;③寓意: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鑒賞:

詩人融情入境,不僅寫出環境的幽深清凈,而且體現出詩人內心的旨趣,表達出詩人忘卻塵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首聯中「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陽,正照著寺院中高聳的樹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寧靜。 頷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通向遠方,一座禪房在花木叢中若隱若現。用詞準確,「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頸聯: 「山光」山中的景色。「悅」,用作動詞,使??歡悅。「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這兩句對仗工整,情景交融,採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景中的情趣,傳達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緒。「悅」寫出了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暢的情態,「空」寫出詩人見到後禪院的優美景色而內心寧靜平和的感受。

尾聯以動寫靜,以鐘磬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 「萬籟俱寂」。 1、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鍊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那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2分)

答:

2、詩的頷聯後來簡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於題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黃龍洞等,你認為這成語隱含了什麼哲理?(2分)

答:

3、詩的最後兩句隱含的一個成語是 ,由這兩句,我們很容易想起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王維的詩句

1答:「詩眼」分別是「悅」「空」。「悅」是說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歡悅。「空」是說潭水清澈,臨潭顧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雜念)消除凈盡。「悅」「空」兩字表現了環境的幽靜,寫出了人的心情與山光水色相應。(不脫離文本,言之成理即可)(2分)

2、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2

分)

3、萬籟俱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2分)

鑒賞:詩人通過對歸田後樸實的勞動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喜愛田園、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語言平淡而意境醇美,體現了陶詩的獨特風格。

首聯: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頷聯:詩人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月夜歸耕圖,把平凡的勞動生活寫得這般美好而有有情趣,讀來親切,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也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強烈願望。

頸聯: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後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尾聯: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嚮往田園生活,不願與世同流合污的意願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1)卒章顯志的詩句是:

(2)寫詩人早出晚歸、欣慰自足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淵明《歸園田居》中表示辛勤勞作,熱愛勞動的詩句:

(4)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最能突現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歸返自然志願的詩句是: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說明什麼?

(6)「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

1、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5、[答]說明了作者辭官歸田,雖耕作不佳卻樂在其中,可見其本意在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適。

6、[答]表達了詩人寧可歸隱田園,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問示例:歸隱遁世是他消極逃避現實的表現或當時社會現實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

11.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淡遠。東籬下採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鑒賞:

這首詩是《飲酒》20首詩中的第五首。全詩圍繞歸復自然的宗旨,依次抒寫了遠離塵世的喧鬧,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獲得自由的歡快心情。詩的前兩句寫自己雖然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清靜得感覺不到有車馬聲的喧鬧。為什麼會這樣呢?關鍵是自己的心志高遠,離開了官場,所以所處的地方就自然覺得偏遠了。「車馬喧」是借指沒有政事來往,車馬就不會采採去去。接下去四句是寫農村的生活。其中一個特寫鏡頭是千古傳誦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面賞菊一面採菊,這已夠味了,但無意中又看見青翠高聳的南山,更是—飽眼福。這些美景,在官場哪能見到!詩人既以欣慰、寧靜的心情描寫自然景色,又以這些美麗的景色反映悠閑自得的心境,從而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總結:作者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但這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無需用言語表達的啊! 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1)、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 (1分)

(2)、「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3).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麼?(3分)

(4).賞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賞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參考答案:(1)、心遠地自偏(1分)

(2)、「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3)、不能。「見」表現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採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帘的狀態。(3分)

(4)「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則很好地體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5)實際上是說,由於詩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因此讓人只顧得上去細細觀賞,卻忘記了用語言表達出來。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詩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他的眼前。

鑒賞

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詞的下片以輕雲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遊之地的突然出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

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

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確實是令人玩味無窮。

1.賞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3.「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4.《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中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1、採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指明月、清風驚動了喜鵲和蟬兒,使它們鳴叫起來了。「驚鵲」和「鳴蟬」兩句以動寫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2、通過嗅覺和聽覺來捕捉夏夜景物特徵,給人印象鮮明而深刻。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也透露出對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著力表現詩人陶醉在累累碩果的歡樂之中。

3、「忽見」二字,流露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樣大雨將至而終得「茅店」的驚喜之情。

4、烏雲驟起,月光消逝,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心裡是何等高興呀!

範文四: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山水景物和田園風光以及人文景觀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多用白描手法。 主題:①歸隱田園、嚮往自由,鍾情山水的閑適、恬淡之情;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④遠離世俗,超脫凡俗的心志和嚮往;⑤流露懷才不遇惆悵。隱居(閑適)類(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意象:明月、竹林、松樹、風聲、鳥鳴、綠樹、菊花、夕陽、落花、

繁花、流水、燕子、雞鴨牛羊、桑麻、青山、綠水、城郭、村夫、村婦、老人、孩子、炊煙、禪院、鐘聲、1. 五柳、陶淵明。 2. 東籬。

3. 三徑。 4.漁樵 、漁父 5.山林 6、 鸚鵡洲 7、滄 洲 ( 「滄洲」,水邊綠洲,古時常用來指隱士居住的地方。)8、滄 浪(往往借用「滄浪」來表達意欲歸隱的想法或看破生活、不以為意的態度。)

9、東 皋(後來詩文中多借指隱居地,以寄託隱居之意。)

景物特點(意境):恬靜優美、生機勃勃、幽靜、幽美、寧謐、朦朧、閑適、生機盎然、明麗、絢麗、雄渾壯麗、幽清明凈、和諧靜謐、高遠遼闊、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雋永優美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對優美山水和田園風光的喜愛。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注釋:接輿:春秋楚隱士,裝狂遁世。

(山水田園詩,表現詩人的安詳閑居生活的滿足和對友人裴迪的欣賞、喜愛。)

《溪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註解】:

1.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

2.榜:用棍子敲打。此指用船篙點石划船。

3.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山水田園詩,主題:詩人故作曠達、強作閑適、借田園勞作和山水勝景消解憂憤不平之氣。

杜荀鶴《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寫農民勞作的艱辛和苛捐雜稅,關

注民生疾苦。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於此時。

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

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2012年安徽卷

最愛東山晴後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後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中的一 首。

範文五:山水田園詩

詩歌鑒賞一:山水田園詩

一、題材特徵:

山水田園詩分為山水詩和田園詩。山水詩是指以山水花草蟲魚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通過記游山水以表現對美不勝收的山水景物的熱愛和流連,如李白《望廬山瀑布》;田園詩是以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營造出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氛圍,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如陶淵明《歸園田居》。

二、常用意向及情感(更多內容參看《600分700分》)

1、①意象:炊煙、桑麻、桑榆、桃李、麥苗、豆苗、菊花、雞、犬、禽雀、眠蠶;情感:表現對閑適恬淡的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閑自在、輕鬆愉悅的心情。

②意境特點:清新優美、寧靜和諧、富有生活氣息。

2、①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孤雲、禪房、古寺、暮鍾、接輿、伯夷、叔齊、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

②意境特點:遠離塵俗,清幽靜謐、清冷荒僻

三、內容情感 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緻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闊景象的讚歎之情。

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或懷才不遇的苦悶;抒發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表達對歸隱生活、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嚮往。如: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詩篇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和鄉居的樂趣,從而表現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願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3、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賞析】整首詩由上而下:先樑上燕子,再寫水中的鷗鳥。表現了燕子和鷗鳥那「自去自來」和「相親相近」的閒情逸緻生活。頸聯對偶句的運用,通過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通過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專心致志,表現出農家人恬靜的生活情態,以此表現出詩人經過戰亂後而感受到的

愜心快意。「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麼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

4、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託。如: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5、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的深厚情誼。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賞析】「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 「才了蠶桑又插田」,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這首詩全篇語言樸實生動,風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氣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讚美之情。

6、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農村生活的艱辛以及農民的痛苦。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賞析】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四、常用手法

1、描寫手法:

(1)感官角度

①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等。如「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視聽(嗅)結合、以聲襯靜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松為視覺描寫,山泉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是聽覺描寫,以聲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③色彩搭配、明暗對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翠綠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感傷,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如「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明暗對比。

④點面結合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

⑤觀察角度(上下、俯仰、高低、遠近、) 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虛實結合、想像、聯想。 「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②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③設想的未來之境,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等

3、表現手法:

①對比:「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②襯托:「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③烘托:「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4、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觸景生情、寓(融)情於景、樂景襯哀情

五、典例展示 1、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2、 春中田園作 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臨觴忽不御,惆悵思遠客。

註:①覘(chān):察看

詩人在前六句中藉助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3、 暮春歸故上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1)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極具特色,請你選兩點作簡要的賞析。

(2)「畫有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同樣,詩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請你說說這首詩的言外之意。

4、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1)整首詩沒有一句正面寫樓高,卻又處處寫樓高,請你對此作簡要分析。

(2)「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種更好?請作簡要分析。

5、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越中山色鏡中看」極具韻味,請你作簡要賞析。

(2)詩的前兩句主要寫蘭溪的景色之美,後兩句主要寫的是什麼?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

6、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作者是採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捨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2)古人寫詩很講究鍊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7、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一、二句與三、四句各從什麼角度描寫鹿柴風光的?用了怎樣的手法?分別表現了鹿柴的什麼樣的特點?

參考答案:

1、【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烘托出幽靜、悠遠的冷清氣氛。作者融情於景,借景抒情,表現願意遠離世俗慾念的隱士情懷。

2、【答案】詩人藉助斑鳩、杏花、泉脈、歸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動)等意象,描繪出一幅欣欣向榮、愉快歡欣的春天景象。屋上喜鳩在鳴叫,村邊大片杏花盛開,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屋裡的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曆。詩中無論是人還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啟動下,滿懷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會生活安定,人們精神面貌健康、飽滿的景況。

3、答案:(1)①採用了對比的手法,用黃鳥、辛夷花、杏花的「改」與竹的「不改」相對比,突出了我對竹的喜愛之情。②採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西窗竹以人的思想感情:不改清陰,為的是迎接它的主人的歸來。

(2)詩人對不改清陰的「西窗竹」情有獨鍾,讚美的是竹的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品格,由此寄託自己的情趣與節操。

4、答案:(1)①首聯,寫從樓上可以看到渺遠遼闊的景象,這是用襯托手法表現樓高; ②頸聯,說在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是用誇張手法寫樓高; ③尾聯,寫涼風四起,衣袖翩翩飄舞,也是在暗示樓高。

(2)「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首先,運用擬人手法,寫雁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帶有濃郁的感情色彩。其次,與下一句「銜好月』對仗,內容上也相映襯,從而使行文流暢,形象生動,又自然的表達了詩人的心情。「雁別秋江去」純粹寫景,沒有原文好。

5、答案:(1)這是個極其新穎別緻的比喻,「鏡」比喻溪水,既寫了月光的皎潔,又暗示了蘭溪水面的平靜,還表現了溪水的清澈。同時,她還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的空間: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朧而飄渺,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恬靜而淡雅的畫面。

(2)三、四句主要表現漁人之樂。運用的以動襯靜的手法,用魚的來「上灘」襯托蘭溪的恬靜之美,進而表現漁人由衷的喜悅。

6、答案:(1)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7、答案:① 一、二句是聽覺,三、四句是視覺。②都運用了反襯手法,前者是以聲襯靜,用人語響表現山中的空寂;後者是以明襯暗,用有限的日光,表現大片的無邊的幽暗。③一二句表現的是鹿柴的空寂,三四句表現的是鹿柴的幽暗。

推薦閱讀:

這些山水畫能提升你的事業,財運!
掛在辦公室的字畫?山水畫裝飾辦公室景色更舒適!
山子與山水,無數能人志士也傻傻的分不清
畫家宋唐手繪山水國畫作品賞析!
鳳城市山水華府業主問責訴求書

TAG: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