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知識體系考點及注意點

考綱要求1.《考試大綱》在「古代詩文閱讀」中對該考點提出的要求是「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鑒賞評價)。2.《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歌鑒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具體闡釋:①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詩歌中的詞語多是內涵豐富、文學性很強的詞語,正確理解這些詞語在詩歌中的含義,對於正確分析綜合併鑒賞詩歌,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對詩歌中詞語的含義不能正確理解,也就很難談得上對於整首詩作分析和鑒賞。②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詩歌都表達一定的思想,通過對概括詩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視考生的整體概括能力。③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詩歌是作者思想的產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觀不同,處境不同,審美情趣不同,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就不同。古代詩歌閱讀,就是要透過詩歌的語言外殼,發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④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詩歌是藝術地運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高考通過對詩歌形象、語言和藝術技巧鑒賞的考查,可以評估出一個人的文學品位。⑤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對文學作品思想內容的評價屬於創造思維的範疇,不但需要調動考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要開動考生主觀思維的機器,因此,科學地評價一首詩的思想內二、整體鑒賞方略解答古詩鑒賞題,一定要品味語言,披文入境。藝術創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我們在鑒賞時,應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在反覆誦讀中把握作品的表現技巧及意境的閱讀習慣。「詩言志」,詩歌中既然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賞析時就要善於「體其情」,從而「知其意」。披文觀詩,不僅在於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藝術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內涵。為提高答題的準確率,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注意題目。古詩的題目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戴復古的愛國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三要注意注釋。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如2003年全國卷的試題),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如2005年山東卷的試題),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四要注意題材。一般而言,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讚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後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弔,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邊地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現對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不滿。思鄉詩(如張籍的《秋思》)、閨怨詩及羈旅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詩歌優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六要注意細節。透過細節,可以挖掘詩中蘊含的情感。七要注意「情語」。古詩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徵手法)等。這裡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觸摸到詩人的情感脈絡。古代詩歌鑒賞知識體系(二)——詩詞鑒賞的術語及運用類別概念說 明例 句賞 析表達方式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首聯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修辭手法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髮,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講,四聯八句,句句對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落葉聲對「滾滾」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氣吞萬里如虎」寫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杜牧詩,表現往日揚州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今日所見的凄涼,是實寫。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昔盛今衰的感慨。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寫作手法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錦瑟》)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聯想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想像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襯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烘托是較大規模的襯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頷聯、頸聯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渲染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象徵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後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裡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正側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後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託作者的心志。「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托物言志,寫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抒發人才被埋沒的感慨。古代詩歌鑒賞知識體系(三)——答題思路及步驟考點一:形象鑒賞考點闡釋古典詩歌中的形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託著複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文學作品的形象對詩歌來說就是意境,既傾注著詩人的審美傾向,也包孕著詩人的感情。即其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共同構成了極富美感的「形象」。它對敘事詩歌來說,「人」「事」就是形象;對於抒情詩來說,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對於寫景狀物的詩歌來說,詩歌中的「景」「物」就是詩歌的形象。1、敘事詩中人物形象鑒賞的思維切入點和答案組織落腳點(1)切入點①知人論世,關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2)答案組織範式①明確詩中的形象是什麼;②形象的基本特徵有哪些;③形象的意義是什麼(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2、寫景詩歌形象鑒賞的思維切入點和答案組織落腳點(1)切入點①抓住並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徵(2)答案組織模式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考點二:古代詩歌語言一、鍊字型鑒賞題如何解答鍊字型試題?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二、語言鑒賞題這種類型設題方式是:(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麼特色?(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鬱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遊的悲壯愛國(孟)郊寒(賈)島瘦            「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其答題思路是:(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題格式是:總體評價+結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內容上的藝術效果+所表現的詩人的感情。三、關鍵字詞賞析題一詞領全詩型鑒賞題設題方式:(1)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考點三:思想內容思想內容主要是指詩歌的立意;古人云:詩言志。「志」是指志向、報負、願望、情懷等。一般地說,唐詩重情,宋詩重理。(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詞》、白居易《賣炭翁》。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建功報國1、建功立業的渴望   如:曹操《龜雖壽》、陸遊《書憤》2、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4、山河淪喪的痛苦   如:陸遊《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詞頭·赤壁懷古》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鄉懷人1、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2、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3、邊關思鄉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生活雜感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2、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3、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4、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5、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詞頭·明月幾時有》6、告慰平生的喜悅   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長亭送別1、依依不捨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2、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二)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像,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三)鑒賞古代詩歌的一般步驟。A.描寫了什麼形象B.構成了什麼意境C.抒發了什麼情感表(現了什麼人格)考點四: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指詩人在藉助語言文字塑造藝術形象時,靈活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手段。主要考查藝術特色和表現形式。(1)抒情手段。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還有融情於景、懷古傷今和即事感懷等。(2)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1、創作方法:賦、比、興;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3、構思技巧:以動寫靜,樂景寫哀、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徵寄託等。在這三個方面中,第三方面為其重點。(3)用典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1、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在唐以後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4)風格風格是由創作個性決定的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總的特色。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分。從詩詞曲的總體風格來講有詩庄、詞媚、曲諧(俗)之說,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別。1、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特徵: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誇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像瑰麗神奇。代表的詩人有屈原、李白、李賀、蘇軾、龔自珍等。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了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與追求。代表的詩人有杜甫、辛棄疾、陸遊等2、許多詩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風格:蘇軾、辛棄疾:豪放  柳永、李清照:婉約 李煜、劉禹錫:雋永謝朓、謝靈運:自然  李白:清新飄逸   杜甫:沉鬱頓挫屈原:雄渾悲壯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淵明:淡遠閑靜王維:恬淡優美王昌齡:雄壯豪邁   李賀:雄渾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3、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鬱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5)修辭: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種修辭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辭的藝術手法,分析修辭的藝術效果。這在各種參考書中述說詳備,茲不贅述。【常用方法】因為表達技巧所涵蓋的內容較為蕪雜,在考查時考生一時不易把握,所以命題者一般不會籠統地要求「鑒賞這首詩的表達技巧」,而是問得較為詳細,如「鑒賞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對「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的分辨還不夠清楚)。如果遇到問得比較籠統的題目,考生一定要熟記上面知識網路中的六個方面,在寫短評時,選擇重點進行評論。具體的行文辦法還是先「蓋帽」,然後具體的條分縷析。
推薦閱讀:

如何吸引12星座暗戀對象的注意
新手選購寵物蛇的注意事項【圖】
租房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接吻注意這9個細節, 讓女人慾罷不能!
iPhone7/7plus購買都應該注意什麼?

TAG:詩歌 | 知識 | 古代 | 知識體系 | 鑒賞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