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當趙堡太極拳秘笈

圖解武當趙堡太極拳秘笈時間:2009-09-12 21:03:14  來源:[!--befrom--]  瀏覽: 298

點擊查看大圖作  者:何俊龍 著出 版 社:華夏出版社I S B N : 9787508046174出版時間: 1206979200 印刷時間: 0包  裝: 平裝 紙  張:版  次: 1 印  次:開  本: 16開 頁  數: 183定   價:¥45.00 噹噹價:¥38.50去噹噹購買該書編輯推薦武當趙堡太極拳是由武當丹士張三丰所創,是我國太極拳中最優秀的拳種。武當趙堡太極拳又稱尺寸架,其要旨在走弧、轉圈、滾圓時所生的勻。本書是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何俊龍先生傾情奉獻290餘幅彩色照片圖解武當趙堡太極拳75式拳架,100餘幅彩色照片圖解武當趙堡太極拳技擊奧秘,附帶75式拳架分解視頻教學光碟。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何俊龍先生傾情奉獻,290餘幅彩色照片圖解武當趙堡太極拳75式拳架,100餘幅彩色照片圖解武當趙堡太極拳技擊奧秘,附帶75式拳架分解視頻教學光碟。內容簡介武當趙堡太極拳的發祥地是河南溫縣城東約十五華里的趙堡鎮,是太極拳中最優秀的拳種。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何俊龍為了推廣這套「武林中難得之貨」的太極拳,以照片的形式圖解權架七十五式,並以照片的方式圖解實戰時每招每式的用法,使太極拳的愛好者通過此書能很好地學習使用此太極拳。目 錄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概述一 張三丰秘訣精選二 張三丰列傳三 武當趙堡太極拳簡介四 預備要領1. 服裝要求2. 環境要求3. 心態要求五 靜止要領1. 虛領頂勁2. 含胸拔背3. 沉肩墜肘4. 正腰落胯5. 松膝吊襠6. 收腹六 運動要領1. 心與意合2. 姿勢緩慢3. 動作松勻4. 不撇不停5. 勢斷意連6. 上下相連7. 保持三直8. 五順相隨9. 隨勢借勢10. 遵循軌跡七 呼吸要領1. 自然呼吸階段2. 順呼吸階段3. 逆呼吸階段4. 潛呼吸階段八 拳架要領1. 整體形2. 陰陽動3. 三節明4. 六合融5. 六進整6. 身法精九 二十五勁要領1. 沾粘勁2. 聽勁3. 收勁4. 走勁5. 化勁6. 引勁7. 拿勁8. 發勁9. 借勁10. 開勁11. 合勁12. 提勁13. 沉勁14. 擁勁15. 捋勁16. 擠勁17. 按勁18. 采勁19. 捌勁20. 肘勁21. 靠勁22. 長勁23. 截勁24. 鑽勁25. 凌空勁十 疑問解答1. 太極拳為何取名為太極豢2. 太極拳在疲倦時習練為何越練越不疲倦3. 武當趙堡太極拳功深的人為什麼在夏天習練時越練越涼爽4. 武當趙堡太極拳功深的人為什麼能不知不覺把人跌出數丈遠5. 太極拳四正、四隅是怎麼理解第二章 拳論選錄張三丰太極拳論王宗岳太極拳論鄭悟清太極拳論第三章 拳架第一式 預備式(無極式)第二式 金剛三大對第三式 懶扎衣第四式 右白鶴亮翅第五式 單鞭第六式 斜金剛三大對第七式 左白鶴亮翅第八式 斜形第九式 高探馬第十式 搖步第十一式 斜形第十二式 高探馬第十三式 搖步第十四式 金剛三大對第十五式 伏虎第十六式 擒拿第十七式 串捶第十八式 肘底藏捶第十九式 倒碾肱第二十式 左白鶴亮翅第二十一式 斜形第二十二式 閃通背第二十三式 右白鶴亮翅第二十四式 單鞭第二十五式 雲手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馬第二十七式 右插腳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馬第二十九式 左插腳第三十式 左卷腳蹬跟第三十一式 搖步第三十二式 青龍探海第三十三式 二起插腳第三十四式 分門樁抱膝第三十五式 右卷腳蹬跟第三十六式 分馬掌第三十七式 掩手捶第三十八式 抱頭推山第三十九式 右白鶴亮翅第四十式 單鞭第四十一式 前後照第四十二式 野馬分鬃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第四十四式 右白鶴亮翅第四十五式 單鞭第四十六式 雲手第四十七式 童子拜觀音第四十八式 掃堂腿第四十九式 左金雞獨立第五十式 右金雞獨立第五十一式 雙跌腳第五十二式 倒碾肱第五十三式 左白鶴亮翅第五十四式 斜形第五十五式 閃通背第五十六式 右白鶴亮翅第五十七式 單鞭第五十八式 雲手第五十九式 高探馬第六十式 十字單擺腳第六十一式 吊打指襠捶第六十二式 金剛三大對第六十三式 懶扎衣第六十四式 右砸七星第六十五式 擒拿第六十六式 回頭看畫第六十七式 右白鶴亮翅第六十八式 單鞭第六十九式 左砸七星第七十式 擒拿第七十一式 跨虎第七十二式 雙擺腳第七十三式 彎弓射虎第七十四式 金剛三大對第七十五式 收式(合太極)後記書 摘第一章 概述九二十五勁要領1. 沾粘勁沾粘,粘住甩不掉。沾粘勁就是粘住、粘住往前進,不丟的意思,是太極拳中最基本的內勁,是從太極推手中演化而來的。初練時兩手就像木棍一樣沒有什麼感覺。時間長了就開始有感覺了,先是從手到手臂,再到胸、背,乃至全身皮毛都有感覺。有感覺才可沾粘,有了沾粘才可將對方吸住、粘住,使對方想甩都甩不掉。這種沾粘必須有名師指點引領。就像給蓄電池充電的過程,名師就像是發電機,學生就像是一塊蓄電池,引領就像給蓄電池充電的過程。引領成功就像給蓄電池充滿了電,自身帶了電,俗稱帶功、給功。所以,在練習沾粘勁到一定程度後,皮膚上有一種似雲似霧的氣,一遇到敵手就如膠似漆,不丟不離。不但手是這種感覺,練到一定程度全身都是這種感覺。功夫越高氣越厚,沾粘的面積就越大。但這種氣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感覺到,或者是高手相遇相互是可以感覺到的。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在太極推手時,行家感受對手的功夫深淺程度,在於彼此沾粘圓圈的面積大小。這種沾粘勁非常重要,初學者一定要練習沾粘勁,否則,研究其他的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2. 聽勁聽勁,感覺用皮毛。就是用全身的皮毛感覺去聽,並不是用耳朵去聽。所以在沒有練習聽勁之前。必須先練習沾粘勁。若不明白沾粘勁,就不可能知道什麼是聽勁。聽勁就像說話一樣,不能夠聽懂對方說的什麼就不知道對方的來意,這樣肯定不可能達到收發自如。所以,要先將自身的呆力、滯力拋掉,放鬆全身,憑藉全身的皮毛聽對方的勁。如果不聽就不可能收;不收就不可能走;不走就不可能化;不化就不可能發。由此可見,太極拳中的聽勁極為重要。3. 收勁收勁,退合進開意。懂得了聽勁,就可以運用收勁了。初學者有時只能收一小部分,不能夠全收。所以,收勁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收勁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必須有名師指點。在太極推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收勁之前,易犯頂、偏、丟、抗等病,所以,在收勁後又不能全收,往往容易犯斷、結、俯、仰等病。真正的收勁是能懂得閃、還、了、轉、換、進、退,行動自然,隨心所欲,能夠達到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之效。就是指見入則開,見出則合,看來則讓,就去即升的高境界。太極拳論中這樣說收勁後,愈練愈精,此之謂也。在未收勁之前,不要先追求尺、寸、分、毫。必須在收勁後才能明白,自然可以量尺、量寸、量分、量毫。能量,然後能節、拿、抓、閉。到這種境界,又分為自己收勁與為人收勁兩種。自己收勁,能夠反探自己身中的陽中之陰。俗謂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汞,性命保真矣。此乃修道中要訣。若為人收勁,能反探對方身中的陰中之陽。自得太極之妙。此即技擊中之要綱。上述兩種收勁,是太極拳之大成。所以,習練太極拳者,必須懂得收勁,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只有太極拳習練者才能感受得到。4. 走勁走勁。落空避重力。走勁就是不頂勁,主後退。由收勁而來的,不收勁如何能走勁呢?比如對方來勢,或高或低,或橫或直,或左或右,或長或短。原本沒有一定標準。如果不收其勢,怎麼能走。走勁,就是避對方的重力,不與對方相抵。所以,在太極推手時,手部一感覺到對方有重力之意,立即變為虛,瀉去對方的力,使其處處落空,不能得力。這就是拳經所說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然初學者往往是遇到大勁才走,帶有抵抗的意思,走勁的關鍵全在於腰腿。腰腿無功,走勁無用。5. 化勁化勁。腰腿順勢變。化勁是由粘勁與走勁而來的。不丟不頂,隨感隨化,前進後退,左顧右盼,相濟不離。化勁的要點在於我順人背。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對方就是有千斤之力,也沒有任何用。所以,化勁在太極拳中非常重要。然而,化勁在使用中略含搠勁,沒有擁勁就沒有化勁。化勁全用腰腿化,而不是用手或肩化,如果用手或肩化勁,實際上是硬撥,而不是太極拳真正的化勁。化勁就是順人之勢,不管對方是高低、左右、上下、橫直的來勢,應隨機應變,使對方的勁路變更方向。必須要注意的是進退須有轉換,使對方不知道自己的勁路,直到對方勢背為止,這才是真正的化勁。化後可拿可發。要注意的是化勁千萬不可化盡,勁如果化盡自己的沾粘勁容易斷,但又不能化不到位,不到位就不能前進。至於化勁後發勁必須在對方勁將出而沒有全出時發勁,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至於化勁時化的圈的大小,功夫越高的人化的圈越小,反之,就越大。藝高的人化勁後即前進,看上去上身好像往後化退,但下身步伐同時已經前進了,奧妙無窮。反之,初學者大多是以退步為後化,實際上這是在逃避,不是真正的化勁。功夫練到上層時出現外柔內剛,自然增長了內勁,真正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神效。6. 引勁引勁,彼動引入圈。就是對方不動的時候,引對方動,並使其進人自己的路線。等對方的來勢不能順自己的心意時,就必須用引勁。引勁必須在對方來勢之勁沒有盡時才可引之,假如對方是高手時,又必須用假引的辦法了。比如引高打低,引直打橫,或者故意出一虛拳引之,使對方重心不穩,出其不備先拿後發,在引之前一定要有化,先化後引。這種引勁並不是初學者可以運用自如的,必須經過多年的習練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因為引勁並不是單一用手引,同時也必須用身法、腰法、步法等。把對方引得越長,在發勁時就越得力。太極拳論中說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就是這個意思。引勁時始終不離沾、粘二字,且不可忘記。7. 拿勁拿勁。低拿活節抓。拿勁比引勁、化勁更難學,並且在太極拳中極其重要。不能拿就不能發,能拿才可發。先拿後發,不能拿準就不能發中。拿到對方發獃頓時立即發勁,沒有不中的。一定要動作輕靈,拿人於不知不覺之中,拿勁如果動作笨重則容易被人發覺。拿人必須拿其活節,如腕、肘、肩等處,否則容易被人脫去。雙手拿人,必須穩定自己的重心,尾閭中正,頂懸步穩。正所謂拿人不過膝,過膝不拿人。拿人並非單一用手拿、用力拿,關鍵要用腰腿,步法、身法、方向也同樣重要,這點是要言傳身教的。功夫深的人拿人,一搭手對方就身不由己,隨其所欲,制服對方後拿而不發也是君子之道,不要置人於死地。拿又分為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者,拿的圈越小,其功夫越深;反之,拿的圈越大其功夫越淺。無形者,在兩人皮膚相粘各自旋引勁、拿勁時,往往功夫淺者的圓圈被功夫深者的圓圈遮蔽。這種奇妙的用法有名師指點才可有所體會。8. 發勁發勁。斷根勢機打。在太極拳技擊中想擊倒對手必須發勁,不懂得發勁怎麼能擊倒人呢?對於太極拳養生的人來說發勁只需要了解而已。但是,如果想防身也必須知道怎麼發勁。因為太極拳只知道化勁而不知道發勁的人也就是只知道防守而不知道攻擊。必須知道化勁中不能每次都能夠化得全部成功。就是說一旦有失手就會牽連到全身。進一步說就是哪怕不取勝也不能一敗塗地。所以,必須學到一守一攻才可。只有這樣才能使對手不能全力對自己發勁,同時對手也必須顧及自己的防守。武林高手發人有出手見紅的說法,就是指已出手必須徹底制服對手,絕對不能使對手還有反擊之力再攻擊自己。太極拳中的發勁。分有截勁、長勁、沉勁、鑽勁、寸勁、分勁、冷勁、斷勁、抖跳勁等。其中截勁比長勁猛,鑽勁比沉勁厲害,分勁比寸勁狠。分勁發人能使人雙腳離地騰空飛出。如果分勁發人不能使人雙腳離地而拖泥帶水,表明功夫還是沒有練到家或技巧掌握得不好。至於冷勁就更加厲害,可以發人於不知不覺。一般高手不會輕易使用冷勁發人,有損於君子之道。什麼是斷勁呢?斷勁是引人得勢後使自己的內勁稍斷蓄全身的力量直發於人,這種斷勁發人非常猛烈異常,用於不懂得太極勁或對太極勁一知半解的人最為靈驗。發勁中除借勁、鑽勁外,其他的各種勁在未發之前一定要先化勁、引勁、拿勁。一旦拿住對方立即使用發勁,不然的話發也沒有什麼效果。初學的人覺得很困難,然而一旦精通一種勁後其他的勁也自然明白,這叫一通百通。一定要懂得人身的根、枝、葉三部分在哪兒?人的全身足為根、身為枝、頭為葉;人的上身肩為根、肘為枝、手為葉;人的下身腿為根、膝為枝、足為葉。所以,拿人發人必須出其不意斷其根。發人的三要點(1)機勢;(2)方向;(3)時間。機勢,是指對方重心偏移自己順勢的時候接勢方向。不管是前後、左右、上下必須向對方背勢的方向發勁時間,必須是在對方舊勁已用完,新勁還沒有蓄成時或後退之時發勁最為佳,三者缺一不可,不可早發勁也不可晚發勁。只知道機勢而不知道方向容易犯落空或與對手相頂的毛病。然而,知道機勢與方向而不知道時間也容易犯頂抗,只有三者同時掌握好時機才可使用得得心應手,無往不利。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就是與對手的距離,距離過遠勁不能發到位,距離過近勁又不能發出。至於發勁的高低、上下也有關係,人高我高,人低我低。人過低我發其上部,人過高我發其中部或下部。總之,虛虛實實,先使對方意氣散亂,穩固自己的重心,破壞對方的平衡,隨機運用。功夫高的人自己的漏洞很小,而會引出對方很多漏洞,藉機在一剎那間隨引隨發。發勁時必須做到周身一致,發人於不知不覺。發勁就像射箭一樣曲中求直完全吐出,使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發勁中的內氣運用有兩種一是氣沉丹田,再由丹田逼出貫於四肢一是氣貼脊臂,再由脊臂而出貫於四肢。發勁就像拋物一樣,千萬不要有拋不拋的疑慮,如果有疑慮意氣必斷髮人必敗。所以,在發人時一定要斂氣凝神,一定不要看地面,往地下看則勁也往下,太極拳中所謂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低就是這個意思。必須知道眼神的重要性,眼到手到,手到意到,意到氣到。雖然勁已發出,但意氣依然不斷。俗稱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太極拳高手能夠隨化隨發,其中只需要一個小圓圈,功夫越深圓圈越小,半圈化就能半圈發。因此。高手出手不見手,有道是無形無象,全體投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這些都是上層功夫發勁的奇妙之處。9. 借勁借勁,四兩撥千斤。借勁是太極拳中非常奧妙的一種勁法,藝淺的人是不能應用的。因為借勁發人的用法根本沒有用引勁與拿勁,只用了少許的化勁而已。其速度快如閃電,乘人之勢隨到隨發,不假思索,高來高往,低臨低去。發人於不知不覺。更出奇的是對方來勢越大,借力打力對方被擊得就越兇猛。在太極拳打手歌中說的牽動四兩撥千斤就是指借勁的意思。能夠借勁就能夠以小力挫大力,弱者擊強者。如果能夠運用自如,則人的任何部位都可借力同時,自己的身體任何部位都可發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發力時要做到腰腿一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用意氣發出。尤其要注意的是時間要恰如其分,就是在對方的勁將發出又沒有全部發出,或者是對方的勁將要到又沒有全部到時的一剎那發勁才是最有效的。就像人進門的時候,一腳剛踏進門時門突然關閉,使人不但不能人內反而被門卡住或者是在人正要開口說話時嘴被捂住而不能將話說出。由此可見、借勁的時機掌握是何等的關鍵,並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10. 開勁開勁,彼力難進身。就是見人勁來時將其化開的意思。開勁的用法非常兇猛,用時手、眼、身法、步同時到位,有開展的意思。開勁的距離不能太遠。距離太遠不好運用。開勁在使用時要用腰腿勁,同時也要全神貫注,用意氣,並不是只用手臂。如果只用手臂硬開,就會出現呆鈍。開勁使用的程度要恰到好處,不宜太過,太過勁容易斷,就失去了開勁的效果。開勁不足就很容易被對方反制。總之,必須開到己順人背時為止。如果開得得勢就會逼得對方不知所措。但是,藝高的人往往故意打開自己的門,引對方進入。乘時機反制對方。開勁不但可以化人又可以發,開勁在發人時有擁勁的存在。所以,開勁後必須發勁,如果不發勁就失去開勁得來的良機了。11. 合勁合勁。敵退閃電發。開勁的反意為合勁。開為陽,合為陰。有開必有合,有合必有開。所以,開合兩個字有著連帶關係。在使用上要使用腰腿勁,必須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氣貼脊背,乘對方在收或退時,立即用合勁。合為圓勁,合勁在太極拳中極為重要,發勁時一定要一鼓作氣,聚焦發勁點。太極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道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就是指發勁時周身的氣聚集到一點,一下發出去,就像九珠合而為一。12. 提勁提勁,借勢連根拔。提,是指提升拔高的意思,把對方連根拔起,使對方重心偏移。這種用法要注意的是對方比自己體重要輕者可以使用。否則就會受制於人。提勁是一種很巧妙的用法,就是乘人不備時使用腰腿勁向上沾提,使人不知不覺間重心傾斜。沾提的要點全在腰腿,並不是用手提。手提時自己重心不穩,容易被人發覺。所以,使用提勁時必須氣沉丹田,自己的下盤一定要穩,眼睛要注視著對方,要有拔山提嶺的氣勢。此時,手、眼、身法、步要一步到位,運用者還要隨機應變。提勁得勢後要加以後引,這時,無論什麼勁都可以發出。在打手歌中說的引進落空合即出就是這個意思。提勁初學者不可輕易用,不然會弄巧成拙。13. 沉勁沉勁,意氣丹田出。沉與重好多人以為是一回事,實際上區別很大的。重是有形的,而沉是無形的,重力比較獃滯,沉勁比較靈活,有似松非松、似緊非緊的形態,與重是絕對不同的。初學者在太極推手時,對於沉、重、輕、浮大部分都不了解,所以,很容易誤人歧途。鑒於此,特將沉重輕浮四個字陳述如下,以供大家研究(1)雙沉不是病,雙沉能夠靈活多變(2)雙重則是病,雙重在使用上氣閉力呆;(3)雙輕不是病,雙輕能夠自然靈活(4)雙浮則是病,雙浮身體飄渺下盤不穩。要注意的是半輕半重不是病,但偏輕偏重就是病了。因為半輕半重是有著落的,然而偏輕偏重是沒著落的,在使用中有著落就是有方圓,沒著落就是沒方圓。另外,半沉半浮與偏沉偏浮都是病,在使用中容易太過或不及而失去重心處於被動。半輕偏重與半浮偏沉也是病,很容易虛實部分陰陽顛倒。拳經中說雙輕不進於浮,是乃輕靈。雙沉不進於重,是乃離虛。此二者,斯為最佳也。總之,必須做到內輕靈外清明。發勁如果能沉,氣從丹田發出通過背臂到手,意氣集於一身,發出一定能使對方騰空躍出。就像打籃球一樣,打得越急球就升得越高。沉勁在發勁中非常重要,一定要慎重使用。太極拳論中說的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拋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就是上述的意思,初學者不可不注意。14. 搠勁棚勁,猶如水浮舟。在水中的舟再重,水也可以將其浮起。擁勁在太極推手中極為重要。推手中如果沒有擁勁,一搭手就被對方壓癟,沒有辦法與其相抵抗。最重要的是掤勁並不是只用手臂,關鍵是要用意氣腰腿去搠,使對方不能夠攻人,這是防守的方法。如果要想發勁時,必須在沒有擁之先往後引勁誘導對方進入,然後趁機借力發勁。擁勁的位置要在人體的活節或凹陷處最好,這樣使對方不容易化脫,搠勁在適當時機必須發勁,時機掌握不好而不能發勁則搠就失去了意義。擁勁在發人時,必須做到凝氣斂神,眼神一定要注視對方,千萬不要搠東視西,否則就沒有效果了。15. 捋勁捋勁。引導舟行走。就像水中的舟用捋勁引導舟在往前進的感覺,一隻手沾在對方的手腕部,另一隻手粘住對方的臂,將對方捋到自己的身後,捋勁是補充其他發勁的不足。其他的發勁對方一般都是向後跌出。捋勁就是用引勁使對方前傾或對方自己重心偏移而前傾時,即刻用引勁順勢將對方向前捋倒自己的後方。如果不懂得用沾粘勁是不可以用捋勁的,如果用得不得當就會被對方乘虛而入使自己陷於被動。就是懂得使用沾粘勁而捋勁用得不得法,也是不容易制服對方的。想要比較容易地制服對方,需要懂得兩點一是要懂得引進落空。就是在沒有用捋勁之前一定要先用掤勁,有掤勁對方必然有抵抗勁,這時就可以借力發捋勁。
推薦閱讀:

太極梅花螳螂摘要拳詳解(第一段)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楊式太極拳的「正舒松慢勻穩」
丹田運太極
陳氏太極拳四十二發勁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