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運用人際交往黃金法則
05-29
陽光小屋裡,一個情緒低落的女孩正對我訴說著她的苦惱: 我和她在一個寢室,我們每天都在一起玩,關係特別好。我們經常在一起訴說心中的秘密。我有什麼事情都告訴她,有什麼好吃的都第一個想著她,和她一起分享。我把她當成最好的朋友,可是今天她卻和別的同學在一起悄悄的說秘密話題,當我走過去的時候她們就故意不說了,怕我聽見。我對她這麼好,她卻對我這樣。為什麼?現在我特別傷心,好幾天都沒心情聽課…… 聽完女孩的訴說,我知道女孩的苦惱來自於她的認知:「我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你必須也把我當成最好的朋友。」很顯然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思維。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有一條「黃金法則」,就是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這是一種理性觀念,有利於個人的人際交往。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多人誤用這一法則,把它變成「我對別人怎樣,別人必須對我怎樣」、「別人必須喜歡我、接受我」等等不合理的、絕對化的要求。當這些要求不能被滿足時,就容易產生憤恨、敵意、失落等情緒。這實際上已經違反了「黃金法則」,構成了「反黃金法則」。女孩的苦惱就是「反黃金法則」造成的。要想幫助女孩擺脫苦惱,可以通過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式,使她認識到「反黃金法則」的不合理性,學慣用理性的思維來代替它。
下面是我和女孩談話的部分片段:
師:剛剛我們已經認識到,情緒往往不是由某事件直接導致的,而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才決定了我們有那樣的情緒。你的情緒不好,不是因為好朋友和別的同學交往密切,訴說心事。而是因為你認為這件事說明你在朋友心中的地位不是最重要的,是這樣嗎? 生:是的。我一直對她那麼好,她卻沒把我當成最好的朋友。 師:為什麼她一定要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呢?生:因為我把她當成最好的朋友啊!
師:即便是這樣,她最好的朋友就非得是你嗎? 生:這…… 師:假設你現在的朋友中有一個小A,她一直在心裡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可你卻沒把小A當最好的朋友。你怎麼解釋呢? 生:……師:你看,我們常常無法做到別人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的事情,那麼我們也無權要求別人必須為我們做到什麼。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可以先那樣對待別人。我們把這種交往方式稱為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但也有很多人把它誤解成「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必須如何對待我。」這就成了「反黃金法則」,是不合理的要求。當這個不合理要求達不到的時候,就容易給自己造成心靈困擾。
生:好像我就是用了「反黃金法則」…… 師:為了避免心靈的困擾,我們可以把「必須」換成「希望」。這樣,當我們的願望不能實現時,我們就不至於太強烈的情緒反應。 生:看來我真該換個想法了。她把我當不當最好的朋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能夠開開心心的。 師:說得好!很高興你能有這樣的領悟。再換個角度說,友情深也不一定通過交換秘密來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覺得沒必要把什麼事情都告訴對方,我們應該尊重對方的不是嗎?對方願意傾訴的時候自然會告訴你。友情也是需要距離的啊!中國不是有句老古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嗎? 生:(笑)陽光姐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許她覺得這件事情沒必要讓我知道吧。經過溝通,女孩對自己的認知誤區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建立起了較為理性的思維。離開陽光小屋的時候,她的笑容是那麼輕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