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羅漢的含義與十八羅漢的尊稱

                           羅漢的含義與十八羅漢的尊稱

 

   《羅漢的含義》

     羅漢—梵名(Arhat)即「阿羅漢」的簡稱,又稱尊者、應真。羅漢是佛弟子得道的至高境界,在佛教中,羅漢修行所證的果位僅低於佛和菩薩,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羅漢的含義有三: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斷除一切煩惱; 二曰無生,即已達不生不滅無欲無求的境界,不再受六道輪生死之苦的束縛;三曰應供,謂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學佛向善的業力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據佛經中記載,羅漢們皆為釋迦牟尼佛的隨身弟子,佛陀在臨涅槃(滅度成佛)時,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得以弘揚光大,使世間有情眾生有聽聞佛法棄惡向善離苦得樂的福緣,囑託眾羅漢永不入涅槃(成佛的境界),分住世間各方,弘揚佛法,隨緣教化,護持正道,降妖伏魔,保佑信眾,普度眾生。

   兩千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初始信眾主要是供拜各樣佛像,因此早期的佛教也稱「像教」,在中國,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佛教造像的大量施造,也就難有佛教的傳播。十八羅漢(唐代之前多為十六尊者)之名,自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譯出佛經《法住記》一書始在中國廣傳,成為僧眾及藝術家爭相創作的題材,各種材質工藝的羅漢造像多做為豎三世佛(過去的燃燈佛、現世的釋迦牟尼佛和未來的彌勒佛)的近前侍衛, 或專設羅漢堂供奉,同佛菩薩一樣為寺廟法場供奉的重要法寶。

    羅漢的形象原本沒有規儀定型的模式,是後來歷代信徒、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敬畏與想像描繪和塑造出來的,但多為圓頂壽額凹眼深邃道骨仙風的印、尼比丘(聖僧)原型,歷史上一種比較流行的題材,就是「十八羅漢渡海圖」。

  雕塑的精妙在於人物表情的瞬間凝固,《佛寶齋》收藏如此純銅塑造的十八羅漢共同渡越滄海的情景,造型非常生動,但見海水翻騰,波濤洶湧,眾羅漢身披袈裟,分別站在龍、虎、魚、鱉、蝦、蟹、龜、螺之上,或威武洒脫、或歡喜慈祥、或深邃沉思,表情傳神,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富有佛神仙聖的神秘氣息和濃郁的浪漫藝術色彩,其宗教信仰和藝術價值是無限的。我國有些著名寺廟如北京廣濟寺明代塑造的銅十八羅漢、雍和宮中陳列的「紫麻脫紗」工藝塑造(清乾隆)和雲南筇竹寺泥彩塑(清光緒)十八羅漢像,不僅成為「佛界之寶」,也成為舉世無雙的「國之瑰寶」

              《十八羅漢》的尊稱

1. 歡喜羅漢—迦諾迦伐磋尊者

2.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

3.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

4. 坐鹿羅漢—賓頭盧突羅奢尊者

5. 靜坐羅漢—諾矩羅尊者

6. 沉思羅漢—羅骺羅尊者(佛陀的親子)

7.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惰奢尊者

8.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

9.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10.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

11.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

12. 挖耳羅漢—那伽犀那尊者

13. 看門羅漢—注荼半托迦尊者

14.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

15. 笑獅羅漢—伐奢羅弗多羅尊者

16. 芭蕉羅漢—伐那娑斯尊者

17.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乾隆御封)

18.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乾隆御封)

 

              【歷史記載】

             十六與十八「之爭」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這個數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加上另兩位而形成的。公元二世紀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複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直到清代乾隆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議定降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而伏虎羅漢應該為彌勒尊者,由於是皇帝欽定,所以此後,這樣的十八羅漢便成了正宗經典。

 

                   拿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       

                拿摩阿彌陀佛!!!

                拿摩大悲觀世音菩薩!!!

                 拿摩大願地藏王菩薩!!!

                           羅漢的含義與十八羅漢的尊稱

 

   《羅漢的含義》

     羅漢—梵名(Arhat)即「阿羅漢」的簡稱,又稱尊者、應真。羅漢是佛弟子得道的至高境界,在佛教中,羅漢修行所證的果位僅低於佛和菩薩,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羅漢的含義有三: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斷除一切煩惱; 二曰無生,即已達不生不滅無欲無求的境界,不再受六道輪生死之苦的束縛;三曰應供,謂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學佛向善的業力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據佛經中記載,羅漢們皆為釋迦牟尼佛的隨身弟子,佛陀在臨涅槃(滅度成佛)時,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得以弘揚光大,使世間有情眾生有聽聞佛法棄惡向善離苦得樂的福緣,囑託眾羅漢永不入涅槃(成佛的境界),分住世間各方,弘揚佛法,隨緣教化,護持正道,降妖伏魔,保佑信眾,普度眾生。

   兩千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初始信眾主要是供拜各樣佛像,因此早期的佛教也稱「像教」,在中國,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佛教造像的大量施造,也就難有佛教的傳播。十八羅漢(唐代之前多為十六尊者)之名,自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譯出佛經《法住記》一書始在中國廣傳,成為僧眾及藝術家爭相創作的題材,各種材質工藝的羅漢造像多做為豎三世佛(過去的燃燈佛、現世的釋迦牟尼佛和未來的彌勒佛)的近前侍衛, 或專設羅漢堂供奉,同佛菩薩一樣為寺廟法場供奉的重要法寶。

    羅漢的形象原本沒有規儀定型的模式,是後來歷代信徒、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敬畏與想像描繪和塑造出來的,但多為圓頂壽額凹眼深邃道骨仙風的印、尼比丘(聖僧)原型,歷史上一種比較流行的題材,就是「十八羅漢渡海圖」。

  雕塑的精妙在於人物表情的瞬間凝固,《佛寶齋》收藏如此純銅塑造的十八羅漢共同渡越滄海的情景,造型非常生動,但見海水翻騰,波濤洶湧,眾羅漢身披袈裟,分別站在龍、虎、魚、鱉、蝦、蟹、龜、螺之上,或威武洒脫、或歡喜慈祥、或深邃沉思,表情傳神,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富有佛神仙聖的神秘氣息和濃郁的浪漫藝術色彩,其宗教信仰和藝術價值是無限的。我國有些著名寺廟如北京廣濟寺明代塑造的銅十八羅漢、雍和宮中陳列的「紫麻脫紗」工藝塑造(清乾隆)和雲南筇竹寺泥彩塑(清光緒)十八羅漢像,不僅成為「佛界之寶」,也成為舉世無雙的「國之瑰寶」

              《十八羅漢》的尊稱

1. 歡喜羅漢—迦諾迦伐磋尊者

2.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

3.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

4. 坐鹿羅漢—賓頭盧突羅奢尊者

5. 靜坐羅漢—諾矩羅尊者

6. 沉思羅漢—羅骺羅尊者(佛陀的親子)

7.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惰奢尊者

8.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

9.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10.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

11.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

12. 挖耳羅漢—那伽犀那尊者

13. 看門羅漢—注荼半托迦尊者

14.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

15. 笑獅羅漢—伐奢羅弗多羅尊者

16. 芭蕉羅漢—伐那娑斯尊者

17.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乾隆御封)

18.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乾隆御封)

 

              【歷史記載】

             十六與十八「之爭」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這個數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加上另兩位而形成的。公元二世紀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複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直到清代乾隆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議定降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而伏虎羅漢應該為彌勒尊者,由於是皇帝欽定,所以此後,這樣的十八羅漢便成了正宗經典。

 

                   拿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       

                拿摩阿彌陀佛!!!

                拿摩大悲觀世音菩薩!!!

                 拿摩大願地藏王菩薩!!!

推薦閱讀:

陳小春兒子jasper大名陳胤捷有什麼含義 ?
詳解十神含義
十神含義在四柱中的體現_qiuzi
??藏式佛珠 計數器的含義及用法??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是什麼含義呢?

TAG: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