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說鰲拜3 登上權力頂峰之謎

演講人:紀連海

內容簡介:在輔政體制下,是否就不會發生輔政大臣專權的局面呢?作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為什麼能夠大權獨攬呢?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發生的?鰲拜憑藉什麼竟然能夠越過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從而做到一人專權呢?

全文:

在攝政體制的格局下,攝政王很容易專權,而輔政體制比起攝政體制來,有著很大的優點。那麼在輔政體制下,是否就不會發生輔政大臣專權的局面?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他為什麼能夠做到大權獨攬呢?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輔政大臣是四個人,鰲拜他究竟憑藉什麼,竟然能夠越過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從而做到一人專權呢?其他三位輔政大臣,難道就那麼心甘情願地讓這種局面發生嗎?這當中究竟有著什麼鮮為人知的隱情呢?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級教師紀連海走進《百家講壇》。

紀連海:少年康熙與成年的鰲拜,他們之間一定發生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一定既有鰲拜的原因,也一定會有康熙皇帝的原因。至於康熙皇帝的原因,我們這裡暫且不分析。我們這裡來分析一下鰲拜這個方面。問題在於,為什麼要出現四個異姓大臣輔政的局面?主要是因為順治皇帝和他的媽媽孝庄皇太后,吸取了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主要是教訓,主要是多爾袞攝政的教訓的一個結果。我們只要通過四大臣輔政這種體制,與多爾袞攝政這種體制因為比較,便可以得出四大臣輔政它的優勢治所在。諸位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問題,因為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鰲拜范了錯誤,超越了輔政大臣的許可權,從而讓康熙皇帝和他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想起了當年攝政王多爾袞對於皇權的極大威脅。

解說:這無疑會使人感到非常納悶,因為既然四大臣輔政體制,比攝政體制有著很大優點,那麼,作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他又如何能夠超越輔政大臣的許可權,從而,讓人聯想到當年攝政王多爾袞專權的事情。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四大臣輔政體制,它到底是否真的比攝政體制有著很大優點呢?

紀連海:這個輔政體制與攝政體制相比,它有三個方面的優點。第一方面,兩者的地位不同,截然不同,我們說,此前出現的攝政王,大清朝的攝政王就一個,多爾袞。那麼攝政王,他與皇帝的關係很親近,都是皇室宗親,而且攝政王還是皇帝的長輩,而且這個長輩自己是可以當皇帝的,這個長輩他們家族還控制著八旗中的兩個旗,其權勢之大不能忽視,除了大清朝,我們看看清朝以前歷朝歷代出現的事,也都是這種局面。所以我們說攝政王他的地位是非常強,甚至當時兩黃旗的大臣也要拍多爾袞的馬屁。至於輔政大臣就不然,雖然我們說他軍功顯赫,但是他畢竟是異姓臣子,他們與太后,與皇帝之間,除了本身正常的君臣之別之外,它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本身還是主僕,即使不是君臣,你這個兩旗就歸我領導,你壓根兒就是我的僕人。那麼因此我們說,四大臣他們就得公開地承認,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是他們的女主和幼主,由此我們就派生出了第二種,兩者與皇帝的利害關係。

攝政王他們本身有自己的旗,有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把更多的力量更多的精力,用於發展自身勢力,用於發展自己的勢力,對於朝廷也關注,對於大局也關注,但不會投入全部的精力。而輔政大臣則不同,正像我們前面說的,既是君臣又是主僕,所以他們知道,他們與皇帝之間的關係,一榮懼榮,一損懼損。如果皇帝不出自兩黃旗,那就輪不上他們輔政,那就沒有他們的地位。一旦皇位不保,他們的一切也都會隨之消失。

所以儘管他們是異姓臣子,但論衷心的程度,肯定要比攝政王忠心得多。

那麼第三,職權。輔政,攝政,兩個詞完全不一樣,攝是代理的意思,攝政,就是代君聽政,代行皇權。攝政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管理國家大事,而不必請示皇帝或太后,不必等待他的批准,攝政王時期的所謂皇帝的聖旨,基本上都是反映攝政王自己的意志,而跟皇帝跟太后沒有關係。輔政大臣就不然。

那麼,他的職權只是輔佐,輔助,協助的意思。而且這個協助,為了防止個人專斷,他們四個人之間還達到了這麼一項默契,什麼呢?這四個人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在少一個人的時候,去見皇帝,去見太皇太后,要去,四個人一塊兒去,要不去,四個人都不去。四個人出自上三旗,本身就有矛盾,達到一致就不容易。要再一塊兒去見皇上,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就有效地防止了專權局面的發生。

因此我們可以說,四大臣輔政體制,與攝政王體制相比,更加能夠適合太皇太后和皇帝的想法。

解說:既然有這麼好的一個四大臣輔政體制,那麼為什麼最後還會出現鰲拜超越許可權的情況,從而讓康熙皇帝和他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想起了當年攝政王多爾袞的專權局面。那麼,問題在於,輔政大臣是四個人,鰲拜他又如何能夠越過其他三個人,從而做到大權獨攬呢?其他三個輔政大臣難道就那麼心甘情願地讓大權旁若嗎?看來,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要了解一下當時四個輔政大臣的人員組成情況。

紀連海:那首先,我們說索尼這個人。索尼前面我們給大家介紹過,他出生於1600年,他一生經歷過四個皇帝,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皇帝,也就是福臨,然後聖祖康熙皇帝,就是玄燁,他一生服侍了四個朝。可以說呢他是大清王朝的一個開國的勛臣。那索尼這個人,他在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一直擔任努爾哈赤手下的一等侍衛,那個時候年輕的他也打過一些仗。努爾哈赤也比較看好他,所以就把自己的侄女兒,自己弟弟舒爾哈奇的女兒嫁給了索尼了。那麼皇太極即位以後的1631年,索尼因功升任吏部的啟心郎。這官沒聽說過吧?皇太極這個人太有意思,他繼承汗位以後,仿照清朝的六部,他也設置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也設置這六部,這一個部下面有多少個人呢?一共有這麼幾個人幹活,一個,按我們現在說一個部長,那陣在明朝的時候,它叫尚書。但是清朝這兒它不叫尚書,叫總理部務,派一個貝勒擔任,總理部務這是一個人。下面設四個,我們今天所說的副部長,它不叫副部長,它叫承政,這四個副部長有民族區分的,有兩個滿州人,一個蒙古人,一個漢人,一個部長,四個副部長。下面八個辦事員,叫參政。平級的和這個總理部務,和這個部長平級的設一個官,叫啟心郎。啟心郎官職三品,他的職責是諫,管部的總理部務的貝勒所行不善,就應啟迪他的心靈,教育他,給他上課,讓他能夠隨時忠心耿耿地為國辦事。是這麼一個官。所以呢,他的職責就是監督並負責教育這個部長的。索尼知道哪個人有什麼優點,哪個人有什麼缺點,哪個人有什麼把柄攥在誰的手裡。他的聰明才智在這兒。

所以我們說,在擁立豪格的問題上,他主要的職責就是聰明才智,正像《清世祖實錄》上記載的,順治皇帝即位以後,這個時候的索尼足智多謀,商議大事,無出索尼者,沒有,所有的軍國大使沒有一個跑了他算計的,他怎麼說一般都能夠成功。再康熙皇帝即位之前,順治皇帝指令索尼擔任四個輔政大臣中的老大。為什麼呢?由剛才我們的講述,我們應該知道三點,第一,索尼之所以成為四個輔政大臣中的老大,是因為他的智謀,而不是因為他的功勞。論功勞,他比鰲拜差遠了。再換一句話說,論當時的聲望,他遠遠不如鰲拜,沒法跟鰲拜比。人家鰲拜是全身的傷打出來的功勞,鰲拜說話算數,是因為人家在戰場上的功勞。

第二,他的歲數又比鰲拜大,1661年的時候,他周歲都61了。那個時候的60多歲,純純粹粹一老頭。所以歷史上記載,索尼老病,歲數大了,經常有病,他也沒機會當他這第一去。

第三,他又極不喜歡四個輔政大臣中的蘇克薩哈,這樣的話,他很自然地就會支持鰲拜。這是我們說的索尼。

解說:從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索尼能文能武,是四朝元老,有著很高的地位,所以,在四個輔政大臣當中,他理所當然地排名第一。但問題是,索尼年齡偏大,又經常傷病,在輔政當中,他無法起到這第一的作用。那麼,在四個輔政大臣當中,誰排名第二呢?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索尼不支持他呢?廣告之後請繼續關注。

解說:剛才說到,在四個輔政大臣當中,索尼富有智慧,但由於年事已高,而且又體弱多病,對國家大事 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出於無奈,他只能支持別人。但問題是,他為什麼不支持另外的兩個輔政大臣,而偏偏支持鰲拜呢?這當中究竟有什麼鮮為人知的原因呢?

紀連海:那麼,第二位的是誰呢?就是蘇克薩哈。蘇克薩哈這個人恰恰就是索尼非常討厭的人。說起蘇克薩哈,他的身份要比索尼的身份貴重。為什麼呢?我們看索尼的妻子是誰?是努爾哈赤的侄女兒,蘇克薩哈的父親蘇納,他的妻子是誰啊?他努爾哈赤的六女兒。人家的血緣關係要比索尼近。但是 索尼的輩兒要比蘇克薩哈高一輩。

但是我們要知道,我雖然與順治與康熙皇帝的關係近,但他討得順治皇帝的歡心,卻不是因為這種血緣關係?因為什麼?賣主求榮。蘇克薩哈一直是正白旗的,換句話說,正白旗的頭一直是誰?多爾袞。蘇克薩哈一直是多爾袞的部下,不僅如此,他原來還一直是多爾袞手下最得力的親信,也正是因為如此,那麼在多爾袞去世以後,蘇克薩哈發現,風聲變了,趕忙主動跑到順治皇帝面前,我揭發,我檢舉,主動揭發檢舉多爾袞。這樣才導得順治皇帝的歡心。

但是,明眼人誰都知道,多爾袞對你可不薄啊,你今天如此落井下石,明天你還指不定干出什麼勾當。所以這個人在當時這四輔政大臣當中是最沒有人緣的。

第三位遏必隆,其實,遏必隆這個人他的身份介於蘇克薩哈和鰲拜之間,他兩個人誰都像,說他像蘇克薩哈,你可不要小瞧了他,他的父親叫額亦都,他的母親也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從這個身份血緣關係上來講,我們說他的身份與蘇克薩哈一樣,但是,額亦都什麼人?額亦都是與鰲拜的伯父齊名的那麼一個人,也是努爾哈赤手下的開國五大臣之一。所以你看,從這點上來講,他又與鰲拜比較親近,不過,雖然遏必隆是名將之後,但在政界上他崛起得比較晚,完全沒有乃父遺風,所以平常雖然把他排在第三位,但是他本人沒有主見,沒有主意,經常是什麼呢,追隨同是名門之後的鰲拜,他總不能把自己跟蘇克薩哈換在一塊兒去吧?何況他這個人又比鰲拜還小一點,這樣,肯定歲數差不多的玩兒到一塊兒,你總不能跟一個比自己大十歲的人天天追著索尼,您這麼著,您那麼著。

其實我們說,除了兩黃旗和兩白旗的矛盾之外,我們說,對外,他們的相遇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樣很容易我們就得出下面一個結論,鰲拜的一些主見,鰲拜的一些想法,很容易就代表了其他三個人的想法。這樣就形成了1661年到1669年的鰲拜輔政時期。

解說:經過紀連海先生的上述分析,我們恍然大悟。儘管四大臣輔政體制,比攝政體制有著很大的優點,但由於索尼等三個輔政大臣處於弱勢地位,鰲拜相對處於強勢地位,最終導致了他能夠超越輔政大臣的許可權,從而出現了鰲拜專權的局面。那麼問題是,鰲拜專權的局面,為什麼能夠維持八年之久?而最終又是什麼樣的原因結束了鰲拜專權的局面呢?

紀連海:說起來要永遠這樣,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常言說得好,就患難易共享樂難。當時的局面,為什麼能夠維持八年?八年,這八年,最艱苦的八年,大清王朝不容樂觀。不論是對於四大臣來講,還是對於皇帝來講,還是對於太皇太后來講,都是非常悲觀的。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同心協力,共度難關,才有大清王朝的存在。只有大清王朝存在著,才能有他們可能的美好的未來。

我們知道,實際上順治皇帝留給他的兒子康熙皇帝,是一副爛攤子,在這副爛攤子裡面,有很多很多急於處理的問題,在等待著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四位輔政大臣。

最主要的問題,第一方面,殘存的抵抗力。這些抵抗力量,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殘存於中國雲南,貴州和緬甸地區的南明永曆政權,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余部。第二,殘存於中國最著名的長江三峽地區的李自成的大順軍余部,也叫蘷東十三家。第三,割據福建,金,廈地區,正在準備收復台灣的鄭成功。問題更嚴重的是,這三支抗清力量,居然形成了聯合抗清的局面,南明永曆政權,給了張獻忠大西政權余部的首領孫可望以足夠的權利慾足夠的尊重,命令他一個人可以隨時指揮南明屬下的所有軍隊和他自己的軍隊,還稱他為主。人家南明永曆政權是皇帝,他是主,到底主大還是帝大我們都清不清楚,以足夠的尊重,足夠的權力,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余部蘷東十三家,也完全聽命於孫可望指揮。鄭成功也宣誓服從於南明永曆政權。想一想,他們控制的可是中國南方的大部分領土,更嚴重的還不僅僅是這三支抗清政權,還有三個著名的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漢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不投降,他們懷念故國,拒絕與清朝合作。可不要小瞧了這幾個知識分子,他們的影響絲毫不亞於上述的軍事力量,他們就能夠動員千千萬萬的人去反抗。那麼這是第一。南方不消停,北方更危險。

第二,沙皇俄國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我們知道,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歷代中國中央政權都在這裡設置了一系列的機構,我們這裡不提。那麼我們單說大清王朝。大清王朝滿洲人起家就在東北,1644年清軍入關以後,在這裡設置了盛京章京,管轄整個東北地區。1653年,又在除了今天的遼寧,吉林之外的其他地區,設置了寧古塔建軍轄區。歷史上應該叫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區,就是寧古塔將軍轄區。管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直至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還有尼布楚廣大地區。但是就在這個明清代易的時候,沙俄來了。

那我們說,莫斯科這個村莊是在1147年才形成的,在1146年之前,歷史上就沒有莫斯科這個村子,1147年形成了莫斯科這個村子,1480年出現了莫斯科那公國,當時莫斯科大公國擁有幾百平方公里。1582年,沙俄莫斯科大公國那陣兒已經叫沙皇俄國了,那麼沙俄開始越過烏拉爾山,踏入了亞洲領土。1632天,沙俄建立了雅庫次克城,這樣,中俄兩國開始接壤。1643年,沙俄趁明清交戰之際,中原動蕩的時候,派大軍深入我國東北境內,那麼蠶食我國境內,到已歸順於大清王朝統一的地區。那麼中俄兩國之間的領土紛爭開始出現,當然,這次他們的侵略可恥地失敗了,英勇的達翰爾族人民趕走了侵略者,但是1650年,沙俄再度入侵我國黑龍江領域,當地人民經過了兩年多的頑強抵抗之後,不敵,失敗。沙俄步步進逼,於1654年佔領了我國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尼布楚周圍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後,沙俄侵略者變本加厲,與清軍在這方面進行了多次的廝殺,雙方互有損傷,康熙皇帝即位以後,沙俄侵略軍趁機擴大了在這一地區的戰果,佔領了整個黑龍江領域。這可是滿洲人起家的地兒,除了西南和東北都不消停之外,政府沒錢的。

第三,財政嚴重困難。由於明末清初長達幾十年的割據戰亂,這個割據戰亂如果我們從1627年陝西王二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一直到1661年,康熙皇帝即位為止,我們可以算一下這前後是34年的動蕩,如果我們從1618年努爾哈赤與七大臣誓師,與明朝決裂,雙方正式開戰到1661年,康熙皇帝即位為止,這前後是43年,長期的戰亂,經濟凋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政府的稅收完全收不上來。如何保證政府的稅收恢複發展生產,如何在保證政府稅收的基礎之上,保證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成為統治者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課題。

第四,腐敗的官場吏治。在明清代易的時候,清軍大舉入攻,當時多爾袞面臨著什麼情況?大量的明朝的政府官員,紛紛投降在那個時候,攝政王多爾袞他面臨這種情況,他為了迅速奪取全國江山,迅速地穩定政權,所以採取了一種措施,是什麼呢?對於降官降將,採取全盤接收,官任原職的辦法。問題在於,大明朝為什麼滅亡?不亡就亡在這些官員的手裡嗎?貪污腐化,腐敗成風。結果你將他連窩端下來,官任原職,本來你滿洲入關的軍隊,還不知道什麼叫貪污呢,還不知道什麼叫腐敗呢,這可好,這些人已經教會你了,你看,就這麼一轉,這錢就變成你們自己家的,這麼就能應付皇帝,就能夠騙這個攝政王。

所以,不但剛剛奪取中國江山的大清王朝,他的欣欣向榮的氣象沒有出現,反而大清王朝來自東北的滿洲官員也迅速地腐敗下去,貪污,受賄,中飽私囊黨爭不斷。這一切的一切,都對大清王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脅。

解說:面對著如此嚴重的內憂外患,當時的清朝統治者究竟採取了什麼樣的應對措施?當年,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時,他採取的圈地令,剃髮令,六大政策,究竟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因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年幼的康熙皇帝和鰲拜等四個輔政大臣,他們將怎麼辦呢?廣告之後請繼續關注。

解說:剛才說到,清朝統治者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形勢難堪憂,年幼的康熙皇帝和鰲拜等四個輔政大臣,將如何收拾危局呢?而他們之間的君臣關係,最後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紀連海:由於我們前面所講,睿親王多爾袞在入關以後,出現了什麼呢?六大弊政,六大錯誤政策。這六大錯誤政策,我們說,圈地令,剃髮令,禁關令,屠城令,還有投沖法,逃人法。這六大錯誤的政策,給廣大的漢族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引起了中原地區各族人民的廣泛不滿。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有效地解決的話,勢必會造成新建立的清王朝它的統治的不穩定,甚至隨時有可能失敗,滅亡。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應該知道,歷史交給康熙皇帝,交給鰲拜等人的任務是多麼地艱巨。面對著康熙初年,如此艱難困苦的局面,輔政四大臣之間,輔政四大臣與皇帝之間,他們怎麼能夠產生矛盾?他們知道,我們必須同心協力,沒有大清王朝的鞏固統治,就沒有我們可能的美好的明天。

但是,問題在於,一旦危機過去,他們之間的這些矛盾就一定馬上就會顯露出來。問題在於,輔政四大臣之間,輔政大臣與康熙皇帝與孝庄太皇太后之間,他們究竟有哪些矛盾?這些矛盾是如何產生髮展的?最後,康熙皇帝是如何智擒鰲拜的呢


推薦閱讀:

忠奸難辨:奸黨鰲拜,也曾有過忠勇之時
紀連海正說鰲拜05:鰲拜專權之謎

TAG:權力 | 鰲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