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太極拳到底能不能打!解密太極的前世與今生
好了,說了那麼多,那麼老三本里的這篇《太極拳小序》到底是怎麼說的呢?全文如下: 《太極拳小序》 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我郡南關楊某,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餘年,備極精巧。旋里後,市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伊不肯輕以授人,僅能得其大概。素聞豫省懷慶趙堡鎮有陳姓名清平者,精於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豐癸丑,年二十餘,始從母舅學習此技,口授指示,不遺餘力,奈予質最魯,廿余年來,僅得皮毛。竊意其中更有精巧,茲僅以所得筆之於後,名曰「五字訣」,以識不忘所學雲。光緒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謹識。 上圖為太極拳小序原稿影印件: 我們重點看第一句: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 說的很清楚:「。。。。。。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就是說在當時(1800年代)的共識就是,太極拳早就有了,是後來才傳到陳家溝的。。。。所謂的陳王廷創太極拳說完全是子虛烏有了,起碼在光緒年間,都普遍承認,太極拳是從外面流傳到陳家溝的,這篇老三本的《太極拳小序》就是鐵證。那麼張三丰創拳說呢?只能說還沒有確鑿的考古證據。據郝家的傳人說,當時李亦畲寫《太極拳小序》時本來是想寫:太極拳為張三丰所創的。但是也是感覺沒有確鑿的證據,沒有確切的把握,所以就改成了「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可見李亦畲寫這篇文章時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但是目前的太極拳界除了陳氏太極拳,大部分都是拜張三丰為祖師爺的,比如楊氏太極拳的傳人,就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親口承認這一點。 那麼這陳王廷創拳說是怎麼來的。始作俑者是兩個人,唐豪和顧留馨,唐豪在1932年去陳家溝一趟,經過一番考察,得出了一個陳王廷創太極拳的說法,其實提出的史料證據並不充分,影響也不大,當時沒有什麼人承認他。但是這兩個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們既是武術界的人物,唐豪還是個律師還和GCD有很深的聯繫,顧留馨本身就是個GCD,他被捕入獄還是唐豪幫做的辯護律師。所以49年以後,這兩個人搖身一變成了官方人物,特別是顧留馨直接就是主管體育的官員。顧還經常去給黨中央的領導人教授太極拳,甚至還被外派到越南,給越共領導人胡志明教授太極拳。 大家知道屁股決定腦袋,誰的權力大,誰就掌握真理,所以陳王廷創太極拳這個唐豪、顧留馨個人的觀點,變成了官方的觀點。遺毒至今!據說顧留馨臨終前曾經懺悔地對人說,我可能真的錯了,陳王廷創太極拳說恐怕是錯的,但是大錯已經鑄成。 而現在的太極拳起源之爭就完全是利益之爭了,一個太極拳發源地的說法,每年給陳家溝帶去的滾滾財源數都數不盡。 好了,我們簡略還原一下太極拳流傳的可能經過。 太極拳可能是張三丰(這個張三丰也有幾個說法,一說是武當山的道士張三丰,還有一說是一個做豆腐的也叫張三丰,在做豆腐的過程中琢磨出太極拳的)創立的,然後教了徒弟叫王宗岳,王宗岳呢是文化人寫了《太極拳論》這篇太極拳的理論著作。後來太極拳的一支流傳到了河南省趙堡鎮陳家溝村一帶。大家知道河南比較尚武,陳家本來就是歷代習武,所以在陳家溝不僅有外面傳來太極拳,也有他們自己祖傳的拳術--炮錘(陳王廷創拳創的應該是陳家炮錘而不是太極拳)。在1800年代,有兩個太極拳的高手---住在趙堡鎮陳家溝村的陳長興和住在趙堡鎮鎮上的陳清平。楊露禪學太極拳於陳長興,後面往下傳播就是--楊式太極拳,而武禹襄先學太極拳於楊露禪,再學太極拳於陳清平,往下傳播就是武式太極拳。 而陳式太極拳呢,是陳家祖傳的炮錘,融合了一部分太極拳的東西,形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陳氏太極拳,而且這個融合應該是在楊露禪進京,把太極拳打出名氣以後的事情了。融合的程度也不深,所以陳式太極拳有很濃重的外家拳的痕迹。 所以這裡糾正一個想當然的錯誤 ,就是大家都知道楊露禪在陳家溝村這個地點學拳,想當然地認為他學的就是大家看到的這種「陳氏炮錘太極拳」,其實不然。當時的陳家溝有兩種拳,祖傳的炮錘和外來的太極拳,楊露禪學的外來的太極拳,而不是陳家祖傳的炮錘。 當然這是從考據來說,如果深入練習過陳氏、楊氏、武氏太極拳的話,從拳架、拳理上也能分辨,陳氏拳和楊氏、武氏完全不是一回事,楊氏、武氏不可能是從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種陳式太極拳繼承來的。 其他幾支太極拳怎麼來的呢? 楊氏太極拳的一個傳人,吳鑒泉自己開宗立派,出現了吳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呢,是武式太極拳的傳人郝和(郝為真)把武式太極拳傳給了孫祿堂,孫祿堂在學拳的時候當已經是個武術大家了,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他學了武式太極拳以後,融合太極、形意、八卦創立的孫氏太極拳。但是很可惜,孫氏太極拳基本失傳了。為什麼呢?孫祿堂的把拳傳給了他的兒子孫存周,和女兒孫劍雲,其中孫存周的到了真傳,功夫也很好,但是49年後,孫存周的很多師兄弟都被當做反革命槍斃了,孫心灰意冷,說寧願把拳帶到棺材裡去也不傳拳了。 還有個趙堡太極拳,其實趙堡鎮的地理概念是大於陳家溝村的,也是太極拳和當地拳種融合的一個產物。 2.太極拳和中華武術的根本---「氣」的概念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中成拳很晚的一個拳種,現在說起中華武術大家想到的是凌厲瀟洒的武術套路,和虎虎生風的散打,這些究竟能不能代表中華武術?中華武術和其他搏擊術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大家熟悉的功夫明星--李連杰,等非常漂亮動作和套路是不是中華武術呢? 其實這已經不是中華武術,只能叫中華「舞術」(跳舞的舞)。其實在民國時期大力提倡國術,有個發展的高峰期,各種武術,包括太極拳都出了一大批宗師級別的高手。這種到處都有各種門派的拳場子。 但是49年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你們知道周恩來其實是學過很長時間的傳統武術的,功夫還不差,他當然深知傳統武術的殺傷力。一幫會殺人功夫的人聚集在一起,這個......想想都不踏實啊。於是,後來各種武術場子都被以反動會道門的名義關閉了,很多武術家被當做反革命、惡霸槍斃,中華武術全面向表演套路改變,取消了對抗。直到80年代,國外的搏擊術來一交流,才發現中華武術已經完全不能打了,所以才搞了個散打,其實就是拳擊 腿 摔,和傳統中華武術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個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應該說氣是一種能量的流體,是推動人體內循環的一種能量,通過正確的訓練,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並控制和利用他,我太極拳師傅的說法是,身體里有個像水銀一樣流動東西。 舉個例子,我老師說怎麼樣才算太極拳功夫入門呢,就是隨便往那裡一站,讓人用力推胸口,怎麼推也推不動,一開始我覺得奇怪,因為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啊。
大家看這個圖,人這麼直立站著,也沒有擺出弓步的架子來支撐,是不可能頂住橫向的推力的。 但是我老師說,他不是頂我,而是用氣的流動,把我的力量引導向了地面,我其實是在推地面,所以不管多大力都沒用。 看來前面這個把人體當做剛體的物理模型是不準確的,必須加入流體的概念,大家知道流體確實可以傳遞力,並改變力的方向的。這就很好理解氣的概念。(看下圖) 為什麼說氣是中華武術的核心呢? 只要真正接觸傳統的中華武術流派,不管是偏外家的少林拳、八極拳、還是內家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練到較高的層次都離不開氣的概念。只是對氣的應用有些區別。 中華武術,他不是一個以骨骼肌為主要動力的搏擊術。而是將全身的骨骼、經絡、內氣、肌肉統一調動的一個搏擊術,而氣又是其中的核心。 以少林拳為例,我老師-翟玉海老師小時候跟狄玉貞先生學少林拳時,他是絕對禁止進行靜止的肌肉力量訓練的,一開始練沖拳,也是用放鬆不用力的方式沖拳,就是打通經脈,讓內氣通暢。最後的效果是怎麼樣呢?就是全身的經脈非常通暢,用內氣貫穿、充滿全身,你的全身是個整體。你打人的時候,雖然只是你的局部,比如拳頭打到對手 ,但是傳遞出去是你全身的力量,打擊能力大大加強。而別人打你的時候,就好像打到一個充滿氣的輪胎,等於是你用全身對抗對方局部的一個拳頭,抗擊打能力又大大加強。所謂的鐵布衫功夫,就是這個東西。等於是你永遠用的你的整體對抗對手的局部,勝算就大大增加了,對手胳膊肌肉再有力,沒有你整個身體有力。 而太極拳呢,對氣的應用方式有些區別,少林拳的內氣基本是運行在經絡,練出內氣就可以用了,增加擊打能力和抗擊打能力,而太極拳呢又先練出內氣,但又不追求內氣,再把內氣練沒了,內氣到哪裡去了呢?就是「斂氣入骨」。那就又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了。任何攻擊都都會被化於無形。 3.太極拳真的能「打」嗎?太極拳是否能用於搏擊實戰? 大家影響中太極拳就是公園裡的「老人拳」,最多是推推手,和搏擊視乎沾不上邊?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真正的太極高手搏擊是怎麼樣一個場景? 很多人會有個疑問,中華武術這麼厲害,但是在世界搏擊的擂台上,並沒有打出什麼名堂啊?為什麼不去UFC、MMA去顯顯身手呢?很多所謂的民間武術大師,連一個省隊的專業散打運動員都打不贏啊?這是為什麼呢? 我這裡先分析一下,「能打"的要素是什麼! 一個人」能打「的要素無非是這麼幾個,1.本身天賦(如:身體素質、領悟力、氣感); 2.所學搏擊技術的先進性 3.搏擊技術的訓練水平 4.實戰經驗 5. 規則的有利性 我們一個一個說。 1.本身天賦(如:身體素質、領悟力、氣感);身體素質很好理解,畢竟搏擊是身體的對抗,一個NBA的籃球運動員,沒練過任何搏擊術,但是那身體素質擺著呢,一般練過點搏擊術的人,也不一定能贏人家。 2. 你學的搏擊術越先進,你就越有技術優勢, 3.但是你的訓練水平也關係很大 而且2、3點往往是有矛盾的,就是越先進的搏擊術,往往越難,武術行里有很多俗語:當年的拳不如當年的跤,十年的拳勝過百年的跤。就是拳,比摔跤其實是有技術優勢的,但是摔跤上手快啊,練一年就能用了,而練拳的人一年時間還在練基本功呢,但是10年以後,就完全一樣了。 還有一句俗話: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不是說太極比形意高明,而是技術特點不一樣。 4,交手的經驗不可逾越。那種深山苦練十年,出山名震江湖,這種事情只有在武俠小說里有。必須在實際的交手中積累經驗。以前有個散打教練介紹他找隊員的經驗,他說你要不到什麼運動隊去找,就找街上那些經常打架、喜歡打架的皮孩子,你再教他幾招,就能去比賽了,而且成績還不錯。 民國時很多太極拳大師,也是經常交手了。民國時候有很多拳場子,都是有交手對抗的,像武式太極拳的大師郝少如,他一天至少下三次場子和人交手。楊澄甫更是高薪僱傭了非常強壯的陪練,天天和他對抗。 5.規則也非常重要。大家可能有個誤解,把實戰等同於搏擊比賽。 中華武術的出發點是實戰,實戰是什麼,就是要人命。高手的對抗,基本就是電光火石之間就能分出勝負的。失敗方非死即傷。那些什麼大戰幾十回合、幾百回合的,只是武俠小說的描述。 但是搏擊比賽呢,基本是要害部位都是不允許擊打的,有的還帶了護具,你打不死我,我也打不死你,最後就變成拼體力、拼耐力了,這個對傳統搏擊術也是非常不利的規則。 我們只能從技術角度分析太極拳能不能打,如果真的要培養出優秀的實戰派太極拳高手,其他幾個條件也必不可少,如果能有足夠資金投入,挑選一大批有天賦的少年兒童,經過10年以上的專業訓練,是絕對可以去和世界上任何搏擊術對抗的。 其實搏擊術的根本問題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力量問題,第二個是速度問題。我們看看太極拳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 太極拳練到斂氣入骨的階段以後,整個人體,就成了一個全自動的探測防禦攻擊系統。 首先他的靈敏度非常高,以我老師翟玉海為例,我如果想進攻他,我只要一接觸到他,甚至還沒接觸他時,他就能感覺到我身體的重心在哪裡,準備怎麼發力,發力的路線是怎麼樣(在太極拳術語里:接觸到了知道對方叫聽勁;還沒接觸到就知道對方叫懂勁)。所以他要打我就非常簡單了,就像戰爭雙方還沒開戰,已經把對方的情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當然就很容易取勝了。 所以太極拳解決速度問題,是靠聽勁和懂勁。你提前知道對方了,當然比對方快了,所以太極拳解決速度問題的技術比其他搏擊術可以說是質變了,是革命性的改變了。當然這種好的技術練出來很難。 那麼力量問題呢?太極拳也不是選擇對對方對抗的,而是用「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他能夠通過身體內部的調整和變化,把對方的勁蓄起來,然後再還給對方,或者順著對方力的方向給對方一個加速度,讓對方飛出去。 我來描述一下和太極高手過招的情景,對手一出手剛接觸到他,就已經把對方扔出去,或者彈出去了。對方用力越大,被彈的越遠。彷彿在打一個很大的充滿氣的皮球。而且還是個智能的,能判斷你方向的皮球,想把你往哪個方向彈都可以。所以和太極拳對抗叫做「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4.太極「凌空勁」「雀不飛」是否存在? 閆芳,這個名字,引起了全國人民對於「太極凌空勁」的空前熱情,那麼太極凌空勁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其實講到這裡對於「雀不飛」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聽勁和卸力,鳥類要起飛時必須要用腳蹬一下地面,借著這個力再起飛,如果這下蹬空了呢,它就很難起飛了。那麼太極高手首先能聽勁,他很靈敏,能感覺到小鳥起飛時下蹬的那裡力,再通過手的變化,把這個力卸掉,可憐的小鳥就一直處於蹬空的狀態,就飛不起來了。這就是我前面講的太極拳處理力量問題的方法。 「凌空勁」這個問題就有點玄乎了,首先閆芳表演的那個東西絕對不是凌空勁。如果不是有意騙人的話,應該是和她的徒弟的一種長期的默契和心理暗示。 我所了解的關於「凌空勁」的描述是這樣的,是聽我的正骨醫生--黃宗隆醫師說的,他從小跟隨南懷瑾先生學拳,後來又拜過很多的武術老師。他有個楊氏太極拳的師叔叫蔡肇祺,蔡是楊澄甫的徒孫,鄭曼青的得意弟子。黃醫生在蔡肇祺的身上體驗過凌空勁,黃醫生背對著蔡肇祺站立,約幾米遠,注意是背對著,排除心理暗示的可能,然後蔡一個太極起勢的動作,黃就不由自主的往前撲出去了。 黃醫生就介紹我看了,蔡肇祺些的一本奇書《我所認識的太極拳》,當然這本書除了太極拳還說了一些別的東西,非常非常毀三觀,很多人看過以後說蔡肇祺是個瘋子。我也給翟玉海老師看著這本書,僅就裡面對太極拳的描述,翟老師認為是非常靠譜的,除了凌空勁部分,翟老師無法驗證(因為翟老師還沒有練出凌空勁)其他對於太極拳的描述和翟老師練拳的感受基本都是不謀而合!所以對於蔡肇祺有太極拳凌空勁還是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當然,我分析這個凌空勁並不是一種「力」很大的可能是一種對別人意識神經的影響,黃醫生被影響後用自己的力量撲出去的。這個凌空勁只對人起作用,不能對沒有生病的物體起作用,而且越是練過武術的人,越容易被影響。 5.解碼真正傳統的太極拳-- 絕非我們日常所見。和太極操的區別 公園裡老頭老太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奧運開幕式上專業冠軍運動員飄逸柔美的太極拳競賽套路,這個和真正的傳統太極拳到底有什麼區別? 「太極操」和「太極拳」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身法。那什麼是身法?身法就是身體的姿態,而決定身法的就是骨架的位置。 武式太極拳大師郝少如說過:「身法是組織的內氣的基礎」。 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提頂、吊襠、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 騰 挪、 尾閭正中、分清虛實」,這麼說大家會覺得聽不懂, 我們來看個圖,一個是孫祿堂大師的(號稱民國第一手、武聖)無極式,一個是立正。 立正的要領: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兩臂自然下垂,中指貼於褲縫,拇指貼於食指第二關節處,兩肩微向後張,頭要正,頸要直。做到這些要領,就是立正。 而幾乎外形差不多。我們把要領改成:尾閭正中、涵胸拔背等身法的要領,就是無極式樁功了。
這身法正確的狀態下,再配合心法,安靜下來,放鬆下來。人體氣血的運行就會大大加快,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稍稍敏感的人,只要按正確的要領站上十幾二十分鐘,就會有各種感覺,比如手指發張發麻,身上發熱等所謂的氣感。 而太極操是沒有這些本質性的東西的,沒有身法,心法的配合,沒有氣血的運動,自然也達不到太極拳練習的效果。更壞的是,太極操盲目模仿太極拳的外形動作,看太極拳彎著腿,它也彎著腿,很容易把力用到膝蓋上,時間長了膝蓋就傷到了。健身不成反傷身。 6.為什麼練習傳統太極站樁可以強身養生? 當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環境污染嚴重,我們能否從太極拳中得到幫助,帶來身體的健康?太極拳如何帶來健康? 那麼我們怎麼入手練習太極拳呢,外面的太極操顯然是不能學的,我建議是從太極樁功開始。 太極樁功既是太極拳 的基礎,也是增長太極功夫的修鍊方。具有很好的 開通經絡, 調氣活血的作用,從而實現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對各種慢性病、亞健康、腰椎問題、頸椎問題、排毒養顏、減肥等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前面我們講了太極拳的核心就是身法,找到身法,氣血就會暢通,身體自然也就健康了。 而太極樁功是在外形相對靜止的情況下,更容易專心尋找身法的感覺。 而決定身法的骨骼的位置,而骨骼中最重要的就是脊柱了,所以太極拳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調整脊柱的姿態, 所以太極拳的最大的秘訣就是以脊柱行拳。把尾巴骨微微往前翻,消除腰部的脊椎彎度,再下巴微收消除頸部的脊椎彎度,有網上頂的意念,向上下伸展脊柱,盡量把脊柱拉成直線而且這時,是最利於氣血流通的狀態。我們通過樁功來尋找正確的骨骼得位置,正確的身法。 這種運動對身體的益處顯而易見,有腰椎病,頸椎病通過這種脊柱的伸展和放鬆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緩解,同時大家知道脊柱兩側就是最最重要的經絡大通道---督脈,所有內髒的腧穴,也都在脊柱兩側,所以這個運動對所有內髒的氣血流通、排毒幫助極大!
推薦閱讀:
※內部人揭秘加盟內幕,騙子是怎樣忽悠你上當的?
※《小黃人大眼萌》耐人尋味的細節有哪些?
※【S.忒修斯之船】挑戰燒腦神書!
※兒子十五歲生日,要塑料鸚鵡,到死也要塑料鸚鵡,為什麼呢?
※中國有哪些曾經的機密目前已經被「依法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