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植子女人生福基

  【從小接受聖賢教誨】

  

  「福田靠心耕」,當一個孩子從小所培植的就是一種善願善念時,那他的起心動念都是在增加自己人生的福分。很多人認為,人的一生是要工作才會對社會有幫助,人老了以後,就無法對社會盡自己的心力了,一個人從二十歲到六十歲這四十年,才是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其實,當一個孩子從小就接受聖賢教誨,那他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絕對不只四十年的光景。

  

  有一個孩子才兩歲,他學完第一節《弟子規》的課回到家裡,爸爸媽媽就問他:「你今天學了什麼?」孩子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孝順父母」,這四個字鏗鏘有力,父母聽了很高興。第二次回來,父母都沒有叫他,他馬上去倒水給爸爸媽媽喝,這是他第二節課學到的東西。所以,一個接受聖賢教誨的小孩,從小就在利益家庭,也在利益社會。

  

  一個孩子假如從小接受聖賢教育,他的生命絕對不是從二十歲才開始發光。從幾歲開始?如果這位媽媽懷孕的時候,就知道給他播放《弟子規》,給他聽這些聖賢經典,這個孩子從出生就可以弘揚聖教,他的生命可以從小就有價值。從小讀聖賢書的孩子,長大造福社會,他的智慧會與日俱增,他會愈老愈值錢。走到哪裡,很多的後生晚輩都要親近他,因為親近他可以得到人生的啟示,減少很多無謂的摸索。所以,接受聖賢教誨的人,他的生命不是六十歲結束,而是無論多老都很有價值。

  

  我們的老師釋凈空教授,今年已經八十三歲,走到世界各地,都有一大群的學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不只是我們中國人希望得到他的教誨,現在世界各個宗教、種族都非常希望能親近這位長者。所以,他的生命不會結束,因為他的教誨是從真誠心中發出來的,真誠心超越時空。《中庸》說:「誠者,物之終始」,真誠一定可以成就事情,而且至誠如神,至誠可以感通。用真誠心所表現出來的言語、行為,不會因為時空而改變影響力。因此,孔老夫子是否離開了世間?沒有!他的精神長存,垂範後代。

  【家長要有正確的認知】

  

  范仲淹還活著嗎?在二零零二年,大陸舉辦了一場全球華人讀經的活動,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印尼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都來到了山東曲阜。其中邀請了一位特別嘉賓,他就是范仲淹的嫡傳後代,八百多年以來,范仲淹的後代代代都很有成就。我在演講中結識了這位范仲淹的嫡傳後人,他的臉大大的,耳朵耳垂很大,一看就是富貴相。范仲淹的教誨,八百多年來還影響著他的後代子孫。這位長者在山東曲阜的活動中,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譜成一首歌,而且上台演唱,當他唱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相信范仲淹在天之靈,也會覺得他這一生真正有價值,沒有白來。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聖賢教誨,就知道用真誠、愛心去經營人生,相信他這一生的價值會永垂不朽。

  

  當你是為人父母、為人長輩,你究竟要讓孩子經營出什麼樣的人生格局,這個很重要!你是希望他能垂範後世,還是希望他不要餓死就好了?我們的思想觀念會直接影響後代子孫。做人要有志氣,當我們知道中國文化可以解決這個社會跟世界的問題,我們應該責無旁貸,要勇敢走出來。勇敢走出來也不用拋頭顱灑熱血,從哪裡開始?從自己修身開始做起,很多大事業都是從小處著手,一步一步做出來的。《大學》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誨,「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就是說,無論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販夫走卒,要想把國治好、把家治好,下手之處何在?修養自己的道德、學問。當你有道德、學問,就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使是很複雜的事,你把它抽絲剝繭,其實很簡單。

  

  孩子從小有這樣的存心,他已經在為家庭、為社會樹立很好的典範,所以他的生命是從小開始產生價值。一個孩子從小知道「讀書志在聖賢」,要把所學的道德學問奉獻社會,當他有這樣的做人處世的態度,那他一踏入社會就不會為自己著想,而是為社會付出,貢獻他應盡的本分。量大福就大,有這樣的心量,福一定大,等他進入晚年,福自然就來了。

 

  【相觀而善】

  

  有個孩子才兩歲多,他第一天上課,看到老師請了很多同學上台分享,在這周做了哪些孝順父母的事情。學問貴在力行,學了以後,回到家裡就要好好落實,所以很多同學說,他幫父母端洗腳水,削水果給父母吃。這位兩歲多的小朋友,看到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做到了這些孝行,讓他生起效法之心。所以,大人教小孩是一個方法,小孩教小孩又是另一個好方法,所謂「相觀而善」,他會互相觀摩。這個孩子回家後,馬上拿著茶杯去端開水給父母喝。

  

  他兩歲多就有這樣的存心,他已經在培植自己的福分。而他這樣的行為是修身,也會感動他的父母,連兩歲的孩子都知道端茶給父母喝,都知道處處為父母設想,相信他的父母也會感覺連孩子都這樣,我自己更加要積極力行孝道,所以這個孩子已經開始在齊家。這個事例,我在中國大陸已經講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於還揚名海外,講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因為有這個孩子真實的修身功夫,我們才能推廣這些事例,讓更多人、讓天下人都能引以為效法。

 

  【福田靠心耕】

  

  很多朋友說:我又沒錢,如何種財布施的因?財布施絕對不只是錢而已,財布施有「內財」布施與「外財」布施兩種。我們工作很努力,這是內財布施;勞力、經驗、智慧,都屬於內財布施。外財布施指金錢跟物品的布施。錢財的布施是不是捐的錢財愈多,福報就愈大?不是!我曾經看過一則報導,有一對農民夫妻,年紀很大,剛好他們家附近要蓋醫院,他們就把一生的積蓄捐出來買了一台救護車。大企業家捐幾十萬,他們也捐幾十萬,哪一個福報大?農夫是把一生的積蓄布施光了,他那一分愛心可以造福多少人的生命?而企業家的幾十萬,對他來講只是零頭而已。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當我們能盡心儘力去布施,無論錢多少都可以種無量的福分。

  

  古代有一位女子,經過一座佛寺時,她就進門很虔誠的禮佛,而她身上只有兩文錢,就完全奉獻出來。方丈看了很感動,親自出來為她念佛祈福,幫她迴向。她後來成為皇妃,她富貴了,就拿著幾千兩銀子來布施給這個佛寺,結果方丈沒有出來,而是找了他的徒弟出來幫她念經迴向。這位女子很好奇,就向方丈請教說:「以前我捐兩文錢,方丈親自幫我懺悔迴向,現在我捐了幾千兩銀子,何以叫徒弟出來幫我念經迴向?」方丈告訴她:「你以前供養的兩文錢是發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來幫你迴向,對不起你。這一次你雖然供養了幾千兩銀子,但是你的心已經沒有前一次那樣真切,所以請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一個人的福田根源在於他的存心,只要有這一分真心,懂得常常舍財來救濟他人,福報點點滴滴都在積累,自然果報就會現前。   

 

 

 
推薦閱讀: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5_取法乎下,了無所得;中西方不同的人生規劃
二十多歲該做什麼,將來才不後悔?
2017.3.21 算是開篇記錄
父母應該為了孩子而付出全部嗎,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

TAG:人生 | 子女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