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鑒賞訓練九

56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暑  旱  苦  熱  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注釋】①崑崙:傳說中的仙山。②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島。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4分)

(2)劉克莊稱此詩「識度高遠」,結合詩歌,請簡要說明此詩的「高遠」。(4分)

【參考答案】

(1)分兩層。前四句寫因酷熱而想像天上人間酷旱,後四句寫雖有清涼世界卻因不能與人們同往而不忍獨游其間的感想。

   (2)詩人憎惡暑熱乾旱,但詩歌並不囿於個人狹隘的情感,而是憂慮天下人們處於暑天旱熱之中;詩人個人雖有清涼之處避暑,但他的願望卻是讓天下的人們都能躲避暑天旱熱之苦: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詩人的高尚胸襟。

562.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註:此詞寫於作者罷職閑居江西上饒帶湖時。

(1)本詞最後兩句採用對比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2)作者大膽、巧妙地用「寒」「點」來描述景物,這樣是否與整個畫面協調,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答案:一方面表現了作者對田園朴的喜愛和讚美(或: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1分);另一方面又表達了作者對朝廷不滿(或:對不屈精神的讚美)(1分)。【換為:一方面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讚美(或:對不屈精神的讚美);(1分)另一方面又表達了作者對朝廷不滿(或: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1分)】

(2)答案:協調。(1分)用易於產生傷感凄迷的「寒」描繪出山林朦朧,顏色深暗,(1分)與「斜」「暮」一起寫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點(1分)。傍晚的樹林朦朦朧朧(顏色深沉),使黑色的烏鴉在林外歷歷可見(1分),用「點」字,使畫面不但不粗疏空曠,而且具有了動態美(1分)。這樣,與詞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農村美景相協調(考生此題分析如無總起,但有總結,此處亦可得1分)。【本題意在考查學生對本詞藝術技巧的理解。學生在答題時如果將答題重點偏向「寒」「點」所表達的情感,而沒有對「寒」「點」描寫的內容與「畫面」的關係進行分析,即沒有對其藝術表現力的分析,則「寒」「點」處不予給分。改題時要特別落實題干中「大膽」「巧妙」以及「寒」「點」的分析】

563.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1).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麼?(5分)

(2).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對這首詩作一賞析,寫一段鑒賞文字。(不超過80字)(6分)

【參考答案】

(1).客中久滯、思鄉情切(可從頷聯得到答案);年華漸老、感時傷逝(可從尾聯得到答案)。(5分,每點2分,表達1分)

(2).作者見景生情,(1分)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此勾起鄉「念」;(2分)由夕陽落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想到自己年華老去,生出無限傷感。(2分)聯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1分)

564.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霜天曉角·儀真江上夜泊     黃  機

    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水底魚龍驚動,風卷地,浪翻屋。

    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

註:①儀真:今江蘇儀征市,處長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線。②黃機:南宋愛國詞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樣的景象?這樣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2) 請說說下片的「淚」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上片寫詩人夜泊江灣,描繪了一幅水底魚龍翻動,狂風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洶湧翻騰的景象(2分)。以江水洶湧烘托內心無法派遣的憂憤,為下片的抒情作鋪墊。(2分)。

(2)詩人個人功名無成的傷感之淚;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無心抗敵,作者為國立功、收復失地的遠大理想無法實現,「淚」中蘊含著心繫天下興亡而又報國無門的憂憤痛心之情。(3分)。

565.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頷聯主要運用哪些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試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鍊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一聯主要運用了通感、比喻、擬人手法。(答出其中兩種得2分)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寫出了分別的傷感。(2分)。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抒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能將兩個字結合詩歌準確分析即可得分)

566.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詞作於被貶黃州後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所作。

   (1)「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蘇軾「別」什麼地方,別後有沒有人來?詞人對自己的提問所作回答有怎樣的妙處?

   (2)「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詞人為什麼不用「一蓑煙雨」,而用「一犁春雨」?

【參考答案】

(1)辭別黃州東坡,之後蘇軾想沒有人再去東坡。詞人用「雪壓小橋無路」這句景語作答。這個回答富於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鋪直敘,表現了詞人對黃州東坡的無限思念之情。

   (2)用「一蓑煙雨」既可表現漁人,也可表現農人;既可表現勞動,也可表現行路:仍不具體。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過後的耕作,與前「東坡」相應,而且飽含詞人歸耕農畝(或:黃州東坡)的輕鬆愉悅的情感。

567.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1)這首詩的首聯除了「今」與「昔」對比以外,還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2分)

   (2)秋天的一景一物無不觸動著詩人的情懷。請結合「動」「開」二字分析這首詩的頸聯,說說詩人在其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懷?(4分)

【參考答案】

(1)還運用了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答對一種給1分)

(2)頸聯描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睡眼,顧盼著萬里青雲,這一「動」一「開」,極為傳神地刻畫出駿馬一展驥足,賓士疆場和鷙雕展翅藍天,搏擊長空的形象。(2分)它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還顯示出一種潛藏的力量,(1分)集中地抒發了詩人不服老,還想為國立功的昂揚鬥志和積極進取的豪情。  (1分)

568.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邊詞                               涼州詞

        張敬忠                           王之渙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①張敬忠:唐監察御史,分管軍事,寫作此詩時在朔方軍幕任職。②五原: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縣。

⑴《邊詞》第一句中哪個字總攝全詩?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

 ⑵有人認為,《邊詞》中的「二月垂楊未掛絲」與《涼州詞》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5分)

【參考答案】

(1)(3分)「遲」字。第二句寫已到二月,垂楊還未掛綠;第三、四句對比寫出邊地河面上的結冰剛剛融化,長安的春花已經凋謝。整首詩表現了邊地春天來得「遲」的特點。(答出「遲」字給1分,分析得當給2分)

(2)(5分)答題示例:同意。兩句都寫出了邊塞的春天來得遲,「二月垂楊未掛絲」直接描寫景物,「羌笛何須怨楊柳」以樂聲虛寫景物,用了擬人手法,二者都借邊塞風物表現了邊地的荒涼和寒冷,抒發了邊塞將士因戰地的艱辛產生的思鄉之情(內心的悲苦)。

不同意。雖然都寫了邊塞的春天來得遲,但「二月垂楊未掛絲」 對邊地風物的介紹,更強調邊地的荒寒;「羌笛何須怨楊柳」更突出了鄉思離情,卻也蘊含了豁達樂觀的情懷。(答出「同意與否」給1分,從形象、抒情的角度分析分別給2分)

569. 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途中見杏花  吳  融

一枝紅艷出牆頭, 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①,澹煙籠日暗神州。

【注】①帝鄉,此指長安。長安多杏樹。

(1)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有怎樣的表達特色。(4分)

(2)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分)首聯運用了反襯的藝術手法(或:以樂景襯哀情)。(2分)早春時節,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伸出牆頭,昭示著春天的生氣,可是作者面對這美好的景象,卻感到憂愁、苦澀。(2分)(樂景的介紹為1分,作者的感受為1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觸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2)(6分)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卻無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無法等到花朵開盡(1分)。

②流離之苦(或:身世之嘆)(1分)。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悅目之景也難停留(1分);杏花獨自盛開於早春,無蝶欣賞,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1分)。

③故國之思(1分)。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想到當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這幅長安杏花圖代表著作者深心憶念著的長安生活(1分),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飄零,卻依然心系朝廷(1分),點出了自己的愁懷所在。(三點任意答出兩點即可給6分,但每點必須附帶分析。具體到每點,答出情感給1分,分析給2分)

570.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寄陳伯璣金陵  (清)王士禛

東風著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瀟瀟。

註:①蕪城:在金陵附近,作者當時在揚州為官。

⑴作者在詩中巧妙的採用了「東風」「楊柳」等意象,請問表達了何種情懷?(3分)

⑵本詩的表現手法較為突出,請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賞析。(不超過60字)(5分)

【參考答案】

⑴作者通過寫景抒情的方式表達了對友人深沉的思念之情。(3分)⑵(示例)①象徵手法:楊柳歷來是傳統文化中的寄寓情思之物,「梅花落」之類的笛曲也常用來表達相思相憶,「楊柳」「殘笛」實際是情誼的象徵。②聲色兼具:楊柳綠遍大江南北,柳綠瀰漫開來,恰如詩人的思念也瀰漫開來,加以訴諸聽覺的「殘笛」,聲色交感,尤讓詩人不堪思念感懷。③角色的轉換:既寫自己折柳寄情,也寫到隔江傳來的「殘笛」,讓鑒賞者覺得那是友人在彼岸的呼喚。角度的變化使得意境更豐富。④界的營造:東風、楊柳、殘笛、瀟瀟湘雨、開闊的江面,這些意象整合起來,烘托出詩人的悵惘和思念。(5分)

571.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龍門山色  (明)翟廷蕙

翠削芙蓉列畫屏, 水分雙影蘸秋清。

炎涼物態隨時變, 獨爾高寒不帶情。

①洛陽南郊東西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隋唐時遙對皇宮南門,又稱龍門。②芙蓉:蓮花的別名之一。

本詩第三、第四句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請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6分)

【參考答案】

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在一、二句描繪龍門山色的基礎上,三、四句寫自然萬物的形態隨著寒暑季節的推移而變,突出龍門山始終保持著高峻清寒的特點,表達了對炎涼世態的鄙視,對不隨時世而變的高潔人格的讚頌。(手法2分,答「象徵」或「雙關」亦可;思想感情2分;分析及語言表述2分)

572.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春晴懷故園海棠①     楊萬里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只欠翠紗紅映肉②,兩年寒食負先生。

注釋:①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八年,時作者離家宦遊,正在廣州任內。

②翠紗紅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紅淺暈。

(1)中間四句寫「春晴」向來為人稱道。這四句寫了哪些景緻?各具什麼特點?(3分)

(2)詩題是「春晴懷故園海棠」,詩人是怎樣表達懷想之情的?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中間四句寫景,寫了柳、花、小徑、鳥聲。(1分)各具特色,寫柳,重在姿態,柳枝低垂;寫花,重在形色。花影朦朧;小徑,幽寂,主於靜;鳥聲清脆歡悅,主於動。(2分,指出特色,大意相同即可。)

(2)詩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1分)詩人寫景,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1分)漫步於水榭亭邊的幽徑,柳條、花影、幽徑、鳥鳴,淡晴之景迷濛幽寂,烘託了詩人宦遊異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對故園海棠的懷想之情。(2分)(如果認為詩中所寫是美麗的春景,但樂景哀情,如此美麗的春景,徒增詩人的煩惱,從而襯託了詩人此時孤寂的心情以及對故園海棠的無限懷念也可)。

57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註:御苑,皇家宮苑,指京城。

   (1)此詩中以長於鍊字為後人稱道,第三聯中的「催」「向」二字更見推敲之功,請你選擇其中一字分析其妙處。(4分)

   (2)尾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4分)

【參考答案】

(1)「催」字運用擬人手法,(1分)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1分)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象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1分)「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對,暗含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1分) 

    「向」:將近、臨近之意。(1分)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詩人不描繪城關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只突出「向晚」砧聲,(1分)把內心離別的酸楚和悵惘形象表達出來。(1分)「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對,暗含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1分)

   (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分)作者純然用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表明詩人旨意: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2分)   

57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海      鄭 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晉形容海棠曰:「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本詩中那兩句表達了這種意思?並寫出海棠怎樣的風韻美?(4分)

(2)本詩的第三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本詩中三、四句表達了這種意思。(1分)  海棠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於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海棠顯得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3分)(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詩人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1分)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於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3分)(意思對即可)

575.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興八首(之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今望苦低垂。

【注】昆吾、渼陂,皆在今陝西境內。詩人少年時曾與詩友暢遊渼陂。

(1)第二聯兩句把「香稻」「碧梧」放在句首,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2)這首詩表現了杜甫什麼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樣寫把描寫的側重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舉鸚鵡、鳳凰來形容「稻」「梧」之美的作用,寫出了昔日長安景物的美盛。詩人慾抑先揚,為後文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勢。

(2)表達了詩人對長安昔盛今衰的感傷,對國家命運的慨嘆。前三聯詩人回憶了昔日暢遊長安時所見景物的美好和春遊的盛況;最後一聯「昔曾」「今望」遙遙相對,昔日親身遊歷,今則望斷神傷,在對比中突出表現了自己的感情。

576.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金陵懷古   王珪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詩歌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全詩表現「凄涼」之情。請簡析頸聯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4分)

【參考答案】

(1)(3分)①開篇點題,點明時間和地點。(1分)②「悠悠」「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1分)③與尾聯中的「故國凄涼」「誰與問」形成首尾呼應。(1分)

   (2)(4分)用「蕭蕭」「慘慘」疊音詞修飾「暮吹」與「寒雲」,摹聲繪色,寫出了晚風凄緊,寒雲慘淡之景,也寫出了作者的凄涼心緒;「驚」運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蕭蕭」「慘慘」「驚」「壓」,每處賞析1分)

577. 讀下邊一首元曲,回答後邊的問題。(8分)

[雙調]大德歌  春        關漢卿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1)這首元曲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這首元曲哪一句起到了反襯作用?請指出並作簡要解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元曲表現了閨中少婦(少女)在丈夫(戀人)道是春歸人未歸時,對丈夫(戀人)的期盼、思念之情。(2)這首元曲的末句「則見雙燕斗銜泥」起到了反襯作用。一對春燕比翼雙飛,為築愛巢而忙碌著,比賽著銜泥,這令孤居獨處、落落寡歡的少婦(少女)無比羨慕,更增添了她對丈夫(戀人)的期盼、思念之情。

578.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各題(6分)

江上早秋 明   袁凱

靡靡菰蒲已滿陂,菱花菱葉更參差。即從景物看身世,卻怪飄零枉歲時。

得食野鷗爭去遠,避風江鸛獨歸遲。干戈此日連秋色,頭白猶多宋玉悲。

註:①此詩為袁凱於丙申年(公元1356年)所作,此時詩人正好四十歲,人到中年,時局動蕩,戰亂綿綿。

②宋玉,戰國時詩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辯》,其中有「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等語。

(1).詩人用        和         作為意象來點明江上早秋之景。(2分)

(2).指出「悲」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尾聯在寫法上的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2分)⑴菰蒲 菱(花、葉)(一空1分)

(2)(4分)內容:①身世飄零之苦;②窮途落魄,光陰蹉跎、功業無成之傷感;③戰禍連年、社會動蕩不寧之憂患。(答出其中兩點給2分)寫法特點:①觸景生情,以眼前的秋景聯想到戰禍連年,個人生活不安定之嘆惋;點明了江鸛所避之「風」。②用典,以「宋玉悲」點明題旨。(只要答出其中一點,且有適當分析,即給2分)

579.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6分)

山雨  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溪雲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1)詩人是以一個山雨的親身體驗者的身份寫山雨的,詩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後的情感有何變化?(3分)

(2)請對詩中的「任」和「放」字進行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雨前,詩人野行,心曠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後,直抒了目睹奇景的驚奇和讚美之情。

(2)①遇雨時詩人任由雨水打濕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動地表現出詩人輕鬆、自由的心態,委婉地表達了遇雨而喜雨之情。②經山雨的洗禮,雨過天晴時的山峰更為青翠, 「放」字把山雨寫活了,彷彿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現在才放它出來一樣。

580.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端   居【唐】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雨中愁。

註:「端居」,即閑居之意。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2).第二句中的「敵」字換成「對」字可否?二者相較,哪一個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6分)

【參考答案】

(1)(6分)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滯留異鄉,思念家人的愁苦心情。(2分)久別家鄉,家書是客居異鄉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沒有見到它的蹤影了。短暫的夢中相聚,也難慰鄉思。「悠悠」兩字,寫出了一種綿長的愁苦無奈之情。次句寫中宵醒後寂寥凄寒的感受。凄寒的「素秋」引動愁緒,對於毫無慰藉的心靈來講是一種不堪忍受的重壓。然而,詩人可以用來和它對「敵」的卻「只有空床」而已。(2分)三、四兩句移情入景,階前青苔,顯出寓所的冷寂。紅樹,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滿懷愁緒的詩人眼裡,「雨中」與「月中」的「階下青苔與紅樹」呈現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清冷寥落的意態,進一步渲染了難以排遣的「寥落」和「愁」。(2分)

 (2)(5分)不可換成「對」字,「敵」字更加準確、貼切地表現出詩人當時的心緒。(2分)「對」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於客觀描繪。(1分)而「敵」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那種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於主觀精神狀態的刻畫。(2分)

581. 閱讀下面的一首清詩,完成文後問題。(6分)

三閭祠  查慎行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

    【注】這首詩作於康熙十九年。詩人雖已逾而立之年,只是一介書生。毅然應貴州巡撫楊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參與平定「三藩之亂」。本詩就是查慎行隨軍人黔途經湖南常德府武陵縣時,憑弔屈原祠時所作。

    (1)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3分)

    (2)最後兩句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色,請簡要分析其妙處。(3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知己難求」與「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1分)詩人在憑弔屈原時,正處於滿懷壯志而前程莫測之際,屈原舉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於朝廷,被讒言中傷,敢逐沅、湘。行吟澤畔。不能為國儘力,眼睜睜看著楚國為虎狼之秦所滅,最終投江自盡的遭遇和命運引起了他強烈的共鳴。(2分)

  (2)最後二句作者觸景生情,產生奇妙的聯想。(或者虛實相生,超越時空的交流)(1分)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復一年,綠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辭賦中常見的賢人君子的象徵嗎?崩原的不滅的靈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間徘徊往來。想像與現實融為一體。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情懷,使得詩人能夠實現不同時空的交流對話,一種志士才人被壓抑的苦悶得到宣洩,同時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2分)

582. 閱讀下面這首寧詩,然後回答問題。

祭常山回小獵  蘇  軾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雲生翠讞,歸來紅葉滿征衣。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注釋:①詩作於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詩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來路上和同官在常山東南的黃茅岡舉行了一次習射會獵。②翠讞:蒼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涼薄:晉將軍謝艾,本書生,善用兵,勝仗無數。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將所持。

(1)此詩頸聯寫景有什麼作用?尾聯用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6分)

(2)詩人在頷聯剪取兩個獵射場面進行精細描寫,請從鍊字的角度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①白雲、綠嶺、紅葉,色彩對比鮮明,更增強了詩情中的畫意;(1分)映襯了詩人雄姿英發、豪氣勃發的人物形象。(2分)②以謝艾自許,說朝廷如果委予邊任,亦不減謝艾,定能麾兵敗敵,抒發了自己渴望馳騁疆場、為國報效的昂揚壯志與激越情懷。(3分)

⑵(4分)上句,尤妙「弄風」二字。駿馬於一馳一驟、一騰一躍之間,揚起陣陣勁風,風因馬起,馬鼓風勁,一「弄」字,境界全出。(可給2分)

下句,掠地,足見其訓練有素,又見其兇猛異常。蒼鷹以「掠地飛」的震撼姿態追捕逃兔,場面宏大,動態十足。(可給2分)

此聯遣詞用字尤見功力,寫得既警動有勢,又形肖神似。(這種答案,只是從整體上泛泛而談,最多給2分)

583.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雲行。

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蕭吹一聲。

[注]施肩吾,字希聖。北宋道士.自號華陽子。生卒年不詳。少年習佛,博學經史,工詞章,後轉而學道,隱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學仙。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境?(2分)

 (2)這首詩寫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靜的特點,詩人是怎樣來表現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2分)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淡遠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採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寫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詩第二句寫手攀松桂在浮雲中行走,側面表現了四明山山高的特點(2分);(2)用以聲襯靜的手法寫出四明山的幽靜(1分);本詩三、四句寫在「無人境」聽到不知何處傳來的一聲簫鳴,反襯出山的幽靜(2分)。

584.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客中九日   [明]王燦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

    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

  (1)詩歌的後兩句哪個字運用非常巧妙,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

  (2)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請結合這首詩歌談談情景的妙用。(3分)

【參考答案】

 (1)「笑」字運用非常巧妙。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黃花以人的情感。黃花笑關山客在家人團聚齊登高的重陽日卻獨自在異鄉登高,此句從黃花的視角看關山客,反映了他一種無可奈何遠涉關山離鄉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輕鬆」筆調巧妙地寫思鄉懷親之情。(3分)

 (2)這首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前兩句先是以細膩的描寫點出了重陽節的景象,「細雨」、「陰雲」、「寒塘」、「夕陽」、「飛閣」,境界迷茫卻不盡孤寂;後兩句寫異鄉登高滿目黃花,讓人生出淡淡的鄉愁,至此景與情交融為一體。(3分)

585.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臨江仙    [南宋]  陳與義

夜登小閣,憶洛陽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註:作此詞時,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什麼手法?描繪出「舊遊」中怎樣的美好情境?請作簡要分析。(4分)

(2)全詞如何圍繞「閑」的心緒,發出怎樣的感慨?(6分)

【參考答案】

(1)①動靜結合(1分)。② 借月色迷濛、疏影斑駁和豪英坐飲、流水無聲、笛聲陣陣來構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美遊樂圖。(3分)

動靜結合:碧空中,月色迷濛;花叢中,樹影斑駁(靜);午橋上,豪英坐飲(動);長河中,流水無聲(有動有靜);杏花里,笛聲陣陣(動)。構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美遊樂圖。

(2)從洛陽舊遊到現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閑」,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2分);從昔日與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閑」,感慨個人知交零落(2分);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閑」,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2分)

586.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自    敘   杜荀鶴

    酒瓮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於貧。寧為宇宙閑吟客, 怕作乾坤竊祿人。

  詩旨未能忘救物, 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無言處,白髮吾唐一逸人。

註:①杜荀鶴: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才華橫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

(1)此詩首聯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4分)

(2)這首詩在謀篇布局上構思精巧,結構層層推演,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請根據提示分析中間兩聯。(4分)

首聯:「樂於貧」,帶出頷聯「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表明「樂於貧」的心跡;

頷聯:      

頸聯:      

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又與開頭「酒瓮琴書伴病身」相呼應,滿篇皆活,渾然一體。

【參考答案】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處事態度。(2分)是一個整日以酒澆愁,以琴書為伴,不得不安於貧窮的,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憤的知識分子形象。(2分)

(2)頷聯「閑吟客」帶出頸聯「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1分)點出「吟」的內容和造成「閑吟」的原因;(1分)

頸聯「不容真」,帶出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白髮吾唐一逸人」,(1分)說明「不容真」的結果。(1分)

587.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登樂游原①  杜牧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②無樹起秋風。

    【注]①樂游原:在長安東南,地勢高曠,是漢唐時期的登臨勝地。漢宣帝時建有樂游廟,故名。②五陵:漢朝時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墓。

(1)詩中的「銷沉」是什麼意思?詩人為什麼說「萬古銷沉向此中」?(4分)

(2)前人欣賞這首詩,尤為讚賞末句的「無樹」一詞。請簡析詩人用這一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這一詞的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

(1)「銷沉」就是銷蝕衰敗的意思,這裡指像漢朝這樣在長安建都的政權的衰敗。長安城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周、漢等朝代都曾在這裡建都。千百年來,這裡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就是今天的大唐,也已出現近黃昏的夕陽景象。所以作者說「萬古銷沉向此中」。 

 (2)古詩中表現敗亡景象,往往喜歡借用深秋的高樹涼風的衰颯蕭瑟之景。但是在作者筆下,昔日皇帝的凌寢,大漢貴族聚居的地方,連供人憑弔的樹木都消夷凈盡。這就更加讓人感到砭入骨髓了。該詞表達了作者面對唐朝走向衰亡所表現出的深深的憂患意識和蒼涼心緒。

588. 閱讀下面二首詩歌,完成各題。(6分)

春    雪  韓 愈

新年都未見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新    晴  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1).試分析「都」「驚」在韓詩中的表達效果(3分)

(2).兩詩都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其中一首詩簡析其妙處。(3分)

【參考答案】

(1)①突出了新春已到卻還沒有芳華的情景,透露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②描摹出好不容易才見到草芽從而感受到春的消息,因此極為驚喜的神情

(2)、擬人。韓詩:三、四句描寫白雪飄飛穿過庭樹的景象,「卻嫌」「故穿」刻畫了雪通人心的美好可愛,賦予白雪人格化特徵,其實是巧妙地展示了對春花浪漫望眼欲穿的渴盼心理。    劉詩:三、四兩句將「南風」人格化了,通過對南風的一系列動作及神態的描寫,顯現了南風調皮活潑可愛的形象,化無形為有形,流露出對久違的南風滿懷親切喜愛之感,表現了久雨初晴後詩人寧靜恬適之情趣。

589. 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要求,完成賞析。(7分)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  軾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注釋】

①、這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居於黃州(今湖北黃岡)。 

②、平山堂:歐陽修於仁宗慶曆年間所建,址在今揚州市瘦西湖蜀岡法靜寺內。

③、蘭台公子: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他曾任蘭台令。其《風賦》中有"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之語。

(1)詞的上片描寫快哉亭周圍的風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

(2)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評價這首詞「其精微超曠,真足以開拓心胸,推倒豪傑」,這句評語中的「超曠」表現在那些方面?(4分)

【參考答案】

(1)答: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1分)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台相映的優美圖景,接著五句是回憶鏡頭,作者聯想到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詞人把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以虛襯實,用實寫虛,表現出快哉亭上所覽之景的高遠空濛的意境。(2分)

或答:運用了聯想的表現手法。(1分)作者由眼前快哉亭之景憶起自己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風景:江南煙雨、杳杳孤鴻,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作者藉此來比擬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緻,突出二者相同的意境。這種憶景寫景的筆法,新穎別緻,令人耳目一新。(2分)

(2)答:①這首詞在藝術構思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縱橫捭闔的特點。

②這首詞寫景意境開闊高遠,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在其中貫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

③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格調豪邁雄健。尤其是結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和豁達豪邁的情懷,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以上三點任答兩點即可得4分,每點2分)

   賞析:

本詞作於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作者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台相映的優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知君為我新作」兩句,交待新亭的創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係,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台窗戶塗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乾,頗為傳神。

「長記平山堂上」五句,是記憶中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想像式側面描寫。作者用「長記」二字,喚起他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高遠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他又以此比擬他在 「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緻,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美獨特的意境。這種以憶景寫景的筆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蘊藉的情致,而且加強了詞境的空靈飛動。以上五句新穎別緻,引人入勝,通過作者昔日的淋漓興緻,傳達出今日快哉亭前覽勝的欣喜之情。上片是用虛實結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

下片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並由此生髮開來,抒發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凈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描寫。「忽然」兩句,寫一陣巨風,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一個漁翁駕著一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的著重點—— 一位奮力搏擊風浪的白髮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徵。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國時楚國蘭台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在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 「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鍵在於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詞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在其中貫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

590. 閱讀下面的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註:①閶門:蘇州的西城門,也稱吳門。②逐樓船:樓船,古代戰艦。逐樓船,從軍。③新煙:寒食節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這兩首詩,同是寫蘇州清明節的,作者所描繪的情景有何不同?試作簡要分析。(4分)

(2)這兩首詩同為即景抒懷詩,但抒發的情感迥然不同,試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張詩:耕夫被征,造成城外萬頃良田野草叢生,城內炊煙稀少,少有人跡。(2分)吳詩:春風徐徐,人們紛紛出城踏青。日暮時分,遊人散去,黃鶯重又在楊柳間歡叫。(2分)

 (2)(4分)張詩:表達了對統治階級「召募百姓」的不滿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2分)吳詩:表現了對民俗民生的關注,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59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臨江仙   [南宋]  陳與義

夜登小閣,憶洛陽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註:作此詞時,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什麼手法?描繪出「舊遊」中怎樣的美好情境?請作簡要分析。(4分)

(2)全詞如何圍繞「閑」的心緒,發出怎樣的感慨?(6分)

【參考答案】

(1)①動靜結合(1分)。② 借月色迷濛、疏影斑駁和豪英坐飲、流水無聲、笛聲陣陣來構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美遊樂圖。(3分)

動靜結合:碧空中,月色迷濛;花叢中,樹影斑駁(靜);午橋上,豪英坐飲(動);長河中,流水無聲(有動有靜);杏花里,笛聲陣陣(動)。構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美遊樂圖。

(2)從洛陽舊遊到現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閑」,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2分);從昔日與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閑」,感慨個人知交零落(2分);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閑」,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2分)

592.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草 (俞紫芝)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注】①金谷園,晉代富豪石崇的別墅。趙王倫派孫秀抄其家而殺之,奪其愛妾綠珠,綠珠不從,墜樓身亡。②王孫,古代貴族的別稱。③金釵十二,指美女。                   

   (1)有人評論該詩的頷聯比白居易的「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有意境,從語言的角度簡要分析好在哪裡?(4分)

   (2)頸聯寫到金谷園的草和石頭城的草,用意何在?(4分)

【參考答案】

(1)「綠水」和「斜陽」,不但更具體,而且更富鮮明的形象;(1分)「隨」和「帶」這兩個動詞也比「侵」「接」好,(2分)更富擬人的韻味,更富動感。(1)

(2)寫金谷園、石頭城的荒草繁盛,以今日之衰敗反襯往日的盛況,(2)對比反差極為強烈,寫出了豪富的衰敗,繁華的不在,同時隱含草枯可以榮,人敗不再盛的意思。(2)

593.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各題。(6分)

菩薩蠻  盆梅  [元]劉敏中

纖條漸見稀稀蕾,孤根旋透溫溫水。但得一枝春,誰嫌老瓦盆?   寒愁芳意懶,移近南窗暖。卻怕盛開時,香魂來索詩。

(1).這首詩歌吟詠的對象是        ,表達           之情。(2分)

(2).有人評論說這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麼?(4分)

【參考答案】

(1)梅花(盆梅)  對梅花的喜愛 (摯愛、十分喜愛)

(2).同意。詞的開頭兩句寫景敘事,語言淺顯如話,後兩句「一枝春」與「老瓦盆」對舉,同樣不是深奧之語,卻寫出了詞人對梅花的脈脈溫情。下片「移近南窗暖」「卻怕盛開時」等句,也是「淡語」「淺語」,卻見出詞人對梅花的憐惜之情,也寫出詞人微妙的心理活動,富有情致。〖同意「有味」「有致」。不同意「淡語」「淺語」之說。語言看似「淺」「淡」,其實詞人用語精妙。如上片用疊詞「稀稀」和「溫溫」,很細膩地表達出詞人關注喜愛梅花之情。後兩句用反問,更突出對傳遞春天消息的梅花的喜悅。下片用擬人手法,巧妙刻畫梅花的情態,表達憐惜梅花之情,而寫梅花來索詩,怕它開了又很快凋謝,生動地寫出詞人的矛盾心理。〗(考查對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語言特點和表達的情感兩方面各2分,鑒賞時要以重要的詞句為例。言之成理即可。)

594.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6分)          

西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 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灘  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注)若解:如果能夠。宰嚭:吳國太宰嚭。

(1)簡要分析這兩首詩在選材、立意上的異同。(4分)

(2)兩首詩的議論各具特色,請分別對這兩首詩的三、四句作簡要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選材:兩首詩針對的是同一歷史事件:吳國滅亡。立意:相似:反對將吳亡國的責任強加在西施身上。不同:羅詩認為吳國滅亡「自有時」,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崔詩認為承擔亡吳罪責的應該是佞臣宰嚭,不應該讓西施充當「替罪羊」。

(2)羅詩把對「西施亡吳」觀點的尖銳批駁,通過含蓄委婉的疑問語氣表述出來,發人深思;崔詩運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西施灘的春水好像在為西施訴說世事的不平,把議論、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象生動。

595.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⑴詩題為「早行」,詩人是如何表現「早」的?請作具體說明。(3分)

⑵詩人寫「啼鳥兩三聲」,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3分)

⑶詞的下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⑴作者描寫了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等來表現「早」。(答出其中三點可得滿分)

⑵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

⑶詩人的心境是輕鬆愉悅的。有直接表現:儘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鬆,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

596. 閱讀下面這首晏幾道的詞,然後填空。(8分)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此詞從寫作順序上說,採用的是  ①  手法。上片寫景,卻又由景及情。既寫眼前的實景,也抒發出自己今日   ②    的心情。作者所夢何人,以至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聯繫下片,可知是夢見久別的 ③  (從本詞中選兩字填)了。 「落花」兩句寫作者所見的   ④  (填時令)景象。雨中嬉戲的雙燕, ⑤ (填表現手法)出愁人獨立。

下片敘事點明了作者「   ⑥  」(從本詞中選兩字填)的原由。作者不直接寫其   ⑦     而是用服飾來襯托其妍美。結尾兩句,寫懷念但不直說,而是選擇了一個特定情境,既寫其飄逸之美,亦隱含彩雲易散、美好的情感易消逝之意。全詞表現了一種    ⑧   的情感。

【參考答案】

①倒敘 ② 空虛、孤獨、冷清 ③ 小蘋 ④ 暮春

⑤ 反襯 ⑥春恨 ⑦容貌  ⑧悵惘、孤寂。

597.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秋江  宋·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有人說該詩是詩中有畫,請你說說該詩從哪些角度描寫了一幅漁人夜歸圖。

【參考答案】

此詩從顏色上描寫了赤葉楓林、青白酒旗、白沙洲渚、夕陽漸微,從聲音上描寫了槳聲欸乃,以色彩對比,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刻意描繪了一幅色彩絢爛的漁人夜歸圖。

598.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邊詞                               涼州詞

張敬忠                       王之渙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①張敬忠:唐監察御史,分管軍事,寫作此詩時在朔方軍幕任職。②五原: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縣。

⑴《邊詞》第一句中哪個字總攝全詩?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

⑵有人認為,《邊詞》中的「二月垂楊未掛絲」與《涼州詞》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5分)

【參考答案】

(1)(3分)「遲」字。第二句寫已到二月,垂楊還未掛綠;第三、四句對比寫出邊地河面上的結冰剛剛融化,長安的春花已經凋謝。整首詩表現了邊地春天來得「遲」的特點。(答出「遲」字給1分,分析得當給2分)

(2)(5分)答題示例:同意。兩句都寫出了邊塞的春天來得遲,「二月垂楊未掛絲」直接描寫景物,「羌笛何須怨楊柳」以樂聲虛寫景物,用了擬人手法,二者都借邊塞風物表現了邊地的荒涼和寒冷,抒發了邊塞將士因戰地的艱辛產生的思鄉之情(內心的悲苦)。

不同意。雖然都寫了邊塞的春天來得遲,但「二月垂楊未掛絲」 對邊地風物的介紹,更強調邊地的荒寒;「羌笛何須怨楊柳」更突出了鄉思離情,卻也蘊含了豁達樂觀的情懷。(答出「同意與否」給1分,從形象、抒情的角度分析分別給2分)

599. 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後面的問題。(7分)

虞美人        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①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②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注】①柳眼:指早春初生的柳葉。柳葉初生時,猶如人還沒有完全張開的睡眼,故稱。

②尊罍léi:尊和罍都是古代的盛酒器。

(1)詞的上片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對此詞人有怎樣的感受?(3分)

(2)清代學者譚獻評價這首詞說:「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你認可這一  評價嗎?請以「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與李白「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為例,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略作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詞人抓住回蕩的東風、泛綠的小草、吐芽的柳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盎然生機的春景圖。面對盎然之景,詞人沒有欣喜激動,反而倍感失落、惆悵、痛苦。

(2)認可。李白和李煜都用「白髮」寫愁,化無形的愁緒為有形的白髮,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形象鮮明。李白「白髮」句用誇張手法,通過寫白髮之長抒發內心深長的愁緒;李煜「滿鬢」句則用比喻,把白髮比喻成霜雪,用頭髮之多來表現愁恨之多,用「思難任」來愁恨之重,寫出了處境的凄涼。

不認可。雖然李白和李煜都用白髮寫愁,但李白運用誇張的手法,以白髮之長寫愁之深長,寫得極有氣勢,有臨高呼嘯、一吐為快之感;李煜雖然寫出了愁的深重和處境的凄涼,但意境不夠開闊,不能和李白詩相比。

600.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  宋·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西湖:此指安徽穎州的西湖。

(1).本詞首句在全詞中起什麼作用?結合全詞分析「好」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2).全詞表達的感情有異於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是什麼?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首句是全詞的綱領。上片,「狼藉」、「飛絮」二句寫落紅零亂滿地、翠柳柔條斜拂於春風中的姿態,表現群芳凋謝後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下片,首先寫從繁華喧鬧消失後清醒過來的感覺,繁華喧鬧消失,感覺獲得寧靜的暢適。接著,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4分)

(2).對潁州西湖的熱愛讚美之情,對大自然的熱愛眷戀之情。西湖花時過後,群芳凋零,殘紅狼藉。常人對此,當覺索然無味,而作者卻面對這種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春空之後的閑淡胸懷別具一格。(4分)

60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註:清溪,流經安徽貴池城,與秋浦河匯合,出池口入長江。

(1)詩的頷聯、頸聯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描寫清溪水色的?請簡要分析。(4分)

(2)詩的尾聯描繪了什麼情境?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領聯運用襯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襯托出清溪水更清。頸聯運用比喻手法,以明鏡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寫出了水的清澈。(答「側面描寫,正面描寫」,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2)詩的尾聯描繪了凄涼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詩人內心的一種寂寞抑鬱的情緒,(意思對即可)

602.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清乎樂·春晚  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注]①王安國:王安石之弟,為人耿直,不肯憑藉兄長勢拉獵取高官。後呂惠卿上台,借故將他罷歸田裡,一生很不得意。今存詞三首,「品格自高」(譚獻《譚評詞辯》)。

②宮錦:為宮廷特製的錦緞,比喻落花鋪地。

③小憐:北朝馮淑妃,名小憐,慧黠,善彈琵琶,工歌舞。此處泛指歌女。

(1)詞人將所要表達的感情寓於「鶯兒」、「小憐」、「楊花」等物象中,請從中任選兩個進行簡要分析。(4分)

(2)試分析這首詞是如何交叉地運用聽覺與視覺形象,從音響和色彩兩個方面來勾勒出這幅暮春圖畫的。(4分)

【參考答案】

(1)「鶯兒」:借鶯兒費盡口舌,勸春迴轉的啼唱,表達詞人「無計留春」的苦悶。「小憐」:借小憐演奏傷春哀歌,表達詞人年華虛度之感。「楊花」:借楊花自由自在的飛舞,表達詞人脫離官場,棄絕俗情的原望。

(2)開篇運用聽覺描寫,從鶯聲寫起,描寫多情的鶯兒無計留春之苦。轉而運用視覺描寫,寫出風雨過後滿園殘紅敗蕊的飄零狼藉景象,如同美好宮錦被污損。下闕又迴轉到聽覺上來,寫遠處傳來的歌女彈奏琵琶之聲,進一步牽動詞人傷春的情思。最後再運用視覺描寫,寫漫天飛舞的揚花始終不肯落入有著彩繪的殿堂和紅色大門的權貴人家的情景,抒寫作者耿直純真的個性氣質。

[賞析]

此詞交叉地寫聽覺與視覺的感受,從音響與色彩兩個方面勾勒出一幅殘敗的暮春圖畫,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情懷,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融情於景,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生活,寫出了自己的性情與風骨,堪你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

詞題為《春晚》,顧名思義是寫殘春景象。「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作者一起筆就寫由於「昨夜雨疏風聚」,南園今朝滿地殘紅了。詞人面對這萬花凋謝的景象,自然不勝傷感。此時耳邊傳來了黃鶯兒不停的啼唱,他彷彿感覺到多情的鶯兒也正為落花發愁,苦勸春天不要歸去呢。「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好像詞人嘆息。寫鶯語的「費盡」,實是襯托出詞人的失落感,因為花開花謝,春去秋來,是自然規律,與鶯兒無頭。詞人賦予禽鳥以人的感情,不直說自己無計留春之苦,而是借鶯兒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饒有韻味。

開頭從聽鶯聲寫起,轉而便訴諸視覺。一夜風雨過後,園花凋謝,殘紅敗蕊,滿地飄零,狼藉不堪。百花盛開時,燦爛本如宮錦,可惜如今給糟塌得不成樣子了!「滿地殘紅」自是殘春時節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宮錦之被污損,詞人痛惜之情可見。

下面又從視覺轉到聽覺上來:正當詞人目睹這如花似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無限惆悵之時,彷彿從遠處傳來歌女小憐之輩彈奏琵琶的聲音,「弦弦掩抑聲聲思」,那弦弦聲聲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憐,即北齊後主高緯寵幸的馮淑妃,因她「慧黠,能彈琵琶」,後代詩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本詞中「小憐初上琵琶」,是從李駕《馮小憐》詩「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句化出。這琵琶之聲哀婉動人,當此即將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閨中佳人長夜不眠,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飛越千里關山,追尋天涯遊子。這裡,作者抒寫的是由春天匆匆歸去而引的年華虛度之感,隱隱寄託著一種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後,詞人寫到眼前觸目皆是的楊花——這一暮春特有的風光:只見那如雪的飛花飄揚,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始終不肯飛入那權貴人家的畫堂朱戶。

古來傷春愁秋的詩詞多得不可勝數。這類被人嚼爛了的題材,卻在歷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遠有新鮮之感。王安國這道《清平樂》就是這樣的。

60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採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1)上篇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麼?上片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

   (2)請從「靜」與「動」的角度對下片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1)上片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讚美之情。上片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構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圖。

(2)一、二句寫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拂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詩人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現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境。

604.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柳梢青    春感   劉辰翁①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輦下②風光,山中歲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詞人。南宋滅亡以後,曾參加抗元鬥爭,晚年隱居故鄉山中,從事著述。②輦下:京師。③海上:漢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於北海上,矢志守節。

(1)詞的上闋從哪些方面表現「城」之「愁」?(3分)

(2)聯繫全詞,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3分)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現作者的憂愁。視覺: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渲染了全城處於元軍鐵蹄蹂躪下凄慘陰森的氛圍。聽覺:那異域的「番腔」「鼓

戲」在南宋遺民聽來根本不是「歌聲」。

  (2)(3分)「輦下風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風光不再,表現亡國之痛;「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現身在山中報國無門的憾恨;「海上心情」則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蘇武牧羊矢志守節之典,進一步表明自己守節不仕的志向。

605.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商歌   (宋)羅與之

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

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

【注】《商歌》是一個古老的詩歌題式。春秋時的寧戚就曾唱過兩首自鳴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國古代五音中象徵蕭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屬秋,可是羅與之的《商歌》,講的卻是春天裡的事。

(1)作者巧妙地運用傳統詩題作反面文章,詩言春,而題卻言秋,請簡要說明作者的用意。(3分)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dyr232

(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對窮苦人家來說,無異於秋天的蕭瑟凄涼。

(2)(3分)這首詩多用烘托對比的手法。(1分)一方面渲染春天無處不在,一方面又用「獨無春」來表示並不屬於所有的人;寫「貧家獨無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寫「負薪」,同時又寫「花下」,這就使對比鮮明,動人心魄。(2分)

606. 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落日悵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1)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麼?(4分)

(2)請從語言、表達技巧方面任選一個角度進行鑒賞。(4分)

【參考答案】

(1)A客中久滯、思鄉情切,可從頷聯得到答案;B年華漸老、感時傷逝,可從尾聯得到答案。(2分,每點1分)

(2)角度舉例: A、作者見景生情,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聯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對比,雲、鳥行去之快於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 C、比興,首聯、頸聯既興且比,「孤雲」「歸鳥」既引起鄉情,又是自比;由夕陽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陽自喻。表現了自己離家的孤寂與老去的傷感。 D、鍊字潛詞形象傳神,「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託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 E、「不敢照」的心理描寫,明抑暗揚。照了才愁,是原本無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寫,層次鮮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時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角度選對2分,結合詩句分析到位2分)

607. 閱讀下面的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1]   李益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2]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注釋:[1]飲馬泉:指鵜泉,鵜泉在豐州城北,胡人飲馬於此。[2]漢使:作者自指。

(1)首聯和頷聯寫自己經過五原的所見所聞,綠楊拂水,景色美麗,月夜聞笳,壯士戍邊。四句之中,關鍵是「舊是」二字,試分析其傳達的信息。(4分)

(2)頸聯今昔比較,喜悅之中傳達出一種希望。尾聯筆鋒一轉,勸告行人不要臨水照鏡,以免看到自己的憔悴面容。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舊是」表示以前此地為胡兒所佔,今已收復,透露出詩人欣喜之情。(收復1分,欣喜1分)

(2)表達出對邊防將士的同情(1分)和對邊防的憂患(1分),也有對朝廷的希望與勸告(2分)。

608. 閱讀下面—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桂州臘夜  戎昱①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②。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注釋】①戎昱在唐廣德至大曆年間,先後在荊南衛伯玉、湖南崔瑾幕下任職,大曆後期宦遊到桂州(州治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禦觀察使李昌夔的幕賓。此詩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歲暮寫的。②賒,長、遠。

   (1)頸聯中的哪兩個字用得妙,為什麼,請結合全詩主旨作簡要賞析。(4分)

   (2)這首詩是按什麼過程來敘寫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分」「孤」用得好。(1分)「分」是從聽覺上的不同,反映時間上的劃分,說明了詩人夢斷以後直到聽見角聲以前,一直眼睜睜地躺在床上耳聞更聲,其凄苦之情可知。(1分)「孤燈落碎花」寫所見,「孤」字既實寫詩人環境的冷清,又傳達出了他主觀感受上的寂寞。(1分)此聯通過一聞一見,將詩人的鄉思表現得含而不露,意在言外。(1分)(如果答「落」字用得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2)這首詩敘寫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夢、由夢至醒的過程,(2分)暗示出主人公長夜難眠、悲涼落寞、為思鄉情懷所困,(1分)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1分)

609.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畫鷹  [唐]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蒼鷹   [清]侯方域

斜日催寒樹,蒼鷹獨野征。飛揚愁歲暮,遲頓為毛輕。

自具風霜氣,終非燕雀情。來去須任意,湖海尚獨清。

【註解】①愁胡:猢猻,猴子。②絛鏇(tāoxuàn):絛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

(1)請簡要分析這兩首題材相同的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4分)

(2)侯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杜詩通過對畫幅上鷹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嫉惡如仇的激情;(2分)侯詩以現實中的鷹自況,表現了對庸人的蔑視,也流露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淡淡愁緒。(2分)

(2)對比襯托。(1分)作者用秋冬的寒冷蕭索來襯托鷹的「風霜」(英雄)之氣,(1分)用燕雀與鷹對比來表現鷹的孤高與逍遙,(1分)以此來表現自己身處逆境,而不願與庸人為伍的高尚節操。(1分)(答成「托物言志」也可)

610. 古代詩歌閱讀(6分)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歲暮到家  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請從思想內容與藝術手法方面賞析兩首詩歌的異同。

相同點(2分):

不同點(4分):

【參考答案】

相同點:兩詩都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都通過細節描寫刻畫母親的愛心,都選擇寒衣針線這一母愛的典型寄託物來抒情。都運用了心裡描寫手法,前者寫母親對兒遠行的擔憂,後者寫歸兒內心的慚愧。

不同點:孟詩把母愛比作春天的陽光,兒子如寸草,比喻貼切生動,又以反問句結尾,讓人思考小草怎麼能報答得了陽光的哺育,提升了母愛的崇高。

蔣詩則通過刻畫母子重逢的喜悅,用針線密,墨痕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用憐清瘦,問苦辛,寫出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又細寫兒子的慚愧心裡,不敢訴說風塵的艱辛,直抒胸臆,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表露無遺。

61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問題。(8分)

行舟憶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掛吳帆不計程,幾回系纜幾回行。天寒有日雲猶凍,江闊無風浪亦生。

數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長年忽得南來鯉,恐有音書急遣烹

【注】①長年:是古時對船工的稱呼。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詩句。

(1)詩人在詩中寫了生活中的那個細節?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4分)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作賞析。(4分)

【參考答案】

(!)詩中描寫的細節,船工捕得一條鯉魚,作者就診斷它是從家鄉游來的,立即烹者鯉魚,從魚肚中出出家人的來信。(2分)表達了作者盼望家書的急切心情,傳遞出作者一番思鄉的心意。(2分)

(2)頷聯描寫的是陰冷的天色和洶湧的水勢,表現了詩人離鄉遠行時黯淡、凄涼的心境,頸聯描寫的已從視線中消失但還在詩人眼前時時浮現的「數點家山」和正飛向詩人家鄉的「寒雁「,表現了詩人滿懷難以排遣的鄉思鄉愁。這兩聯都是情景交融。

612. 閱讀下面的《詩經·風雨》,然後回答問題。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①。既見君子,雲胡不夷②?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③。既見君子,雲胡不瘳④?

風雨如晦,雞鳴不己。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雞叫的聲音。 ②夷:通「怡」,喜悅。 ③膠膠:雞叫聲。 ④瘳(chōu):病癒。

   (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表達作用?

   (2)詩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現主人公情感變化的?

【參考答案】

(1)主要運用賦、興的手法,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烘託了主人公相思、惆悵之情。

   (2)詩人變換了三個表心理狀態的動詞——「夷」「瘳」「喜」來表示思婦一霎那間感情的變化。

【賞析1】這首詩寫妻子乍見到久別的丈夫時的喜悅心情。在一個風雨大作、天色陰沉的日子裡,她的周圍除聽見雞叫聲外,一切是那麼沉寂,那麼悲涼。可怕的寂靜使她更加懷念闊別的丈夫。誰能想到就在這當兒,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間她的一切憂愁煩惱,化為烏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癒,高興得叫她沒法說。詩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個字,便把這個思婦一霎那間感情的起伏變化傳達出來了。使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無名詩人「善於言情,又善於即景以抒懷。」

【賞析2】這是一首情景描述詩,在一個風雨漂搖,天氣很不好的日子,一個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這種日子裡懷念親人,心情很難好起來。但詩人沒有描寫不好的心情,而是通過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突然的出現,描寫了她驚喜的心情。透過驚喜,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平時相思的憂愁和痛苦。使人難過的天氣沒有變化,而她的心情卻有了根本的轉變。這種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使讀者也能產生深深的同感。

613. 閱讀下面這首詩,寫一篇短評。

         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參考例文】詩的前四句簡略敘述了精衛填海和刑天爭帝的動人故事。從描述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精衛和刑天的讚美之情。詩的後四句是說,我堅持著像精衛、刑天那樣的雄心壯志,至死不悔,因為死後既然不會思慮,也就沒有什麼後悔可言,遺憾的是時不我待,良辰美景的逝去,使我的志願化成幻影。精衛填海的神話反映了人與大自然的鬥爭精神,刑天爭帝的神話則反映了古人反抗統治者的行為,作者讚美精衛倒還罷了,但不好理解的是,他還讚美刑天!如果細讀全詩,就可發現:原來作者是借刑天之事,表明他對晉宋統治者的極端憤慨之心。

總之,全詩以精衛填海、刑天爭帝的神話故事起興,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感慨。短短几句詩,卻有巨大的容量。我們由此可見陶淵明恬淡閑適背後的猛士風骨。

    【賞析】本詩原為《讀〈山海經〉》詩的第十首,詩中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的堅強鬥爭精神,寄託著詩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願。詩中所寫的「精衛」和「刑天」是《山海經》中的兩個動人的故事。

陶淵明對工業東晉的滅亡十分惋惜,對恭帝被弒痛心疾首。他不僅引用歷史故事,抨擊劉裕代晉,而且利用古代神話傳說,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緒。

詩的前半部分,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衛是炎帝少女死後化為的精靈,雖然身小力薄,卻常西山之木以填於東海。「微木」與「滄海」是一組多麼強烈懸殊的對比,以微木填海何時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擔一石之移山。但詩人歌頌的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與矢志靡它的決心,只要有這種精神與決心終有成功勝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講的是刑天操斧執盾不甘失敗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斷首,仍然揮舞牌,剛毅的精神長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這個「固」字點明刑天的「猛志」本為其生來所固有而永不衰竭,無論失敗還是死亡終不能使其消減。詩人在「精衛」與刑天身上看到他們這種共有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從而加以讚頌謳歌,就隱含著詩人自身也時時以這種精神自策自勵。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進一步讚揚這兩個英雄頑強的鬥志。儘管良機已失,徒懷雄心,但他們也不存憂慮,毫無悔意。通過精衛和刑天的行動,寄託了自己的悲憤。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前二句寫「精衛」與「刑天」如此剛毅的緣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變化而言。生與死不過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過是生的另一種形式而已。女媧變成精衛,刑天變成乳目臍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無論銜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敵,都能無慮而不悔。詩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學觀點激勵自己無慮不悔的鬥爭意志。最後二句是詩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嘆精衛與刑天徒然存在著昔日猛志,但如願以償的時機豈能等到?實際上是詩人慨嘆理想的無法實現。前人認為此二句是詩人的自白之語。

由於家庭出身的影響,陶淵明和已死去的晉朝,感情上有割不斷的萬縷千絲。劉裕上台後誅殺異己,的行為更使他不滿於劉宋政權。因此,不能正確認識劉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歷史上起的積極作用。這正是詩人的局限。但他反對劉裕代晉和憎惡時代黑暗、政治殘酷是緊緊相聯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批判劉宋政權,也是批判腐朽的東晉社會的繼續。

這首詩寫法曲折,意義較為隱晦,風格和情調與以上所選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詩人托物寄興、精練含蓄,說理議論自然妥帖的特點。

614. 閱讀下面這首詩,寫一篇賞析文。

讀山海經    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賞析示例】

《讀山海經》是陶淵明隱居時所寫13首組詩的第一首。詩的前6句向人們描述:初夏之際,草木茂盛,鳥託身叢林而自有其樂,詩人寓居在綠樹環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耕作之餘悠閑地讀起書來。情調顯得是那樣的安雅清閑,自然平和,體現出世間萬物、包括詩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來描寫讀書處所的環境。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而去。他獨自高興地酌酒而飲,採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干擾,是多麼的自在與自得啊!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詩的最後4句概述讀書活動,抒發讀書所感。詩人在如此清幽絕俗的草廬之中,一邊泛讀「周王傳」,一邊流覽《山海經圖》。「周王傳」即《穆天子傳》,記敘周穆王駕八駿游四海的神話故事;《山海經圖》是依據《山海經》中的傳說繪製的圖。從這裡的「泛覽」「流觀」的讀書方式可以看出,陶淵明並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只是把讀書作為隱居的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託。所以詩人最後說,在低首抬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藉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這難道還不快樂嗎?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615.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陳子昂

    蘭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釋】 ①蘭若:香蘭和杜若。這是《楚辭》裡邊屈原最讚美的兩種花。②蕤(ruǐ):花下垂的樣子。

⑴ 請簡析詩人在詩中所詠之物的特點。

⑵ 試賞析詩人主要運用什麼手法,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⑴這首詩所詠之物是香蘭和杜若,它生長於春夏,凋零於秋天,花紅葉綠莖紫,幽雅清秀,獨具風采。

⑵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或象徵)的手法,詩人以香蘭杜若自喻,前半首的文字表面上以其「幽獨空林色」著力讚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藉此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後半首通過「白日晚」「秋風生」「盡搖落」等語句借寫蘭若芳華盡失最終枯萎凋謝的變化,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

【賞析】  這首五言詩通篇詠香蘭杜若。香蘭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麗芬芳。蘭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麗,但好花還須綠葉扶。花葉掩映,枝莖交合,蘭若才顯得絢麗多姿。所以作品首先從蘭若的枝葉上著筆,迭用了「芊蔚」與「青青」兩個同義詞來形容花葉的茂盛,中間貫一「何」字,充滿讚賞之情。

如果說「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襯托花色之美的話,那麼「朱蕤冒紫莖」則是由莖及花,從正面刻畫了。這一筆著以「朱」、「紫」,濃墨重彩地加以描繪,並下一「冒」字,將「朱蕤」、「紫莖」聯成一體。全句的意思是:硃紅色的花下垂,覆蓋著紫色的莖,不但畫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紛披的情態。

蘭若不象菊花那樣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濃妝艷抹,富麗堂皇。蘭若花紅莖紫,葉兒青青,顯得幽雅清秀,獨具風采。「幽獨空林色」,詩人讚美蘭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來反襯蘭若的卓然風姿。其中對比和反襯手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特下「幽獨」二字,可見詩中孤芳自賞的命意。

詩的前四句讚美蘭若風采的秀麗,後四句轉而感嘆其芳華的零落。「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由夏入秋,白天漸短。「遲遲」二字即寫出了這種逐漸變化的特點。用「嫋嫋」來形容秋風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傳神。然而「嫋嫋秋風」並不平和。「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芬芳的鮮花自然也凋零了。

《感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組詩,共三十八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託了個人的身世之感。陳子昂頗有政治才幹,但屢受排擠壓抑,報國無門,四十一歲為射洪縣令段簡所害。這正象秀美幽獨的蘭若,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枯萎凋謝了。

此詩全用比興手法,詩的前半著力讚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後半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充滿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借花草之凋零,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凄婉,寄慨遙深。從形式上看,這首詩頗象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為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手法,托物感懷,寄意深遠。和初唐詩壇上那些「采麗競繁」、吟風弄月之作相比,它顯得格外充實而清新,正象芬芳的蘭若,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61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⑴~⑵小題。

又呈吳郎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注】杜甫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充饑。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個姓吳的親戚。這姓吳的一來就在棗樹四周插上籬笆。老婦人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勸告吳郎。

(1)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勸告吳郎的?你覺得詩中的勸告有什麼特點?

(2)從這首詩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參考答案】

(1)第一問:①我的做法:撲棗任西鄰。②女人的處境:無食無兒,貧到骨。③婦人撲棗的心理:心懷恐懼,反而正應該體貼。④你插籬笆的影響:她會懷疑你真不讓打棗。⑤當時的社會背景:官府剝削加上兵荒馬亂,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第二問:現身說法,措辭委婉,入情入理。(2)繫心黎民、憂時傷世。

    【賞析】大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分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於接受。

詩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從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撲棗」就是打棗。這裡不用那個猛烈的上聲字「打」,而用這個短促的、沉著的入聲字「撲」,是為了取得聲調和情調的一致。「任」就是放任。為什麼要放任呢?第二句說,「無食無兒一婦人。」原來這位西鄰竟是一個沒有吃的、沒有兒女的老寡婦。詩人彷彿是在對吳郎說:對於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

三四兩句緊接一二句:「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困窮」,承上第二句:「此」,指撲棗一事。如果不是因為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裡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正由於她撲棗時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情,所以我們不但不應該干涉,反而還要表示些親善,使她安心撲棗。這裡說明杜甫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陝西民歌云:「唐朝詩聖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以上四句,一氣貫串,是杜甫自敘以前的事情,目的是為了啟發吳郎。

五六兩句才落到吳郎身上。「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這兩句上下一氣,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要聯繫起來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備,其主語是寡婦。「遠客」,指吳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說過慮。下句「插」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是說,那寡婦一見你插籬笆就防你不讓她打棗,雖未免多心,未免神經過敏;但是,你一搬進草堂就忙著插籬笆,卻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點太不體貼人。她本來就是提心弔膽的,你不特別表示親善,也就夠了,為啥還要插上籬笆呢!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太生硬,教訓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

最後兩句「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結穴,也是全詩的頂點。表面上是對偶句,其實並非平列的句子,因為上下句之間由近及遠,由小到大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上句,杜甫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寡婦的、同時也是當時廣大人民困窮的社會根源。這就是官吏們的剝削,也就是詩中所謂「徵求」,使她窮到了極點。這也就為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脫。下句說得更遠、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又一社會根源。這就是安史之亂以來持續了十多年的戰亂,即所謂「戎馬」。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杜甫竟聯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於流淚。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點醒、開導吳郎的應有的文章。讓他知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苦難的人還有的是,決不止寡婦一個;戰亂的局面不改變,就連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見得有保障,我們現在不正是因為戰亂而同在遠方作客,而你不是還住著我的草堂嗎?最後一句詩,好象扯得太遠,好象和勸阻吳郎插籬笆的主題無關,其實是大有關係,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想得開一點,他自然就不會在幾顆棗子上斤斤計較了。我們正是要從這種地方看出詩人的「苦用心」和他對待人民的態度。

這首詩的人民性是強烈而鮮明的,在通常用來歌功頌德以「高華典雅」為特徵的七言律詩中,尤其值得重視。詩的藝術表現方面也很有特點。首先是現身說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對方,用顛撲不破的道理來點醒對方,最後還用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儘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運用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作轉接。象「不為」、「只緣」、「已訴」、「正思」,以及「即」、「便」、「雖」、「卻」等,因而能化呆板為活潑,既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

617. 閱讀下面的詩歌,進行賞析。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賞析】這首詩寫在詩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時候,表現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強飲」不僅說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著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這個起句為詩中寫景抒情,安排了一個有內在聯繫的開端。第二句刻畫舟中詩人的孤寂形象。「鶡冠」傳為楚隱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首聯中「強飲」與「鶡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時的身世遭遇,也包蘊著一生的無窮辛酸。

第二聯緊接首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憑几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居觀景的實際,讀來倍覺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象難明么!筆觸細膩含蓄,使讀者不能不驚嘆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力的精湛了。

第三聯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故曰「過閑幔」。第二句「片片輕鷗」是舟外遠景,故曰「下急湍」。這裡表面看似乎與上下各聯均無聯繫,實則不然。這兩句承上,寫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閑幔」的「閑」字回應首聯第二句的「蕭條」,布幔閑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於對比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作了十分自然的過渡。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朱翰語云:「蝶鷗自在,而雲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也是看出了第三聯與尾聯在景與情上的聯繫。

尾聯兩句總收全詩。雲而曰「白」,山而說「青」,正是寒食佳辰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餘里」將作者的思緒隨著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為結句作一鋪墊。「愁看」句收括全詩的思想感情,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浦起龍說:「『雲白山青』應『佳辰』,『愁看直北』應『隱几』」,這只是從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應。其實這一句將舟中舟外,近處遠處的觀感,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凝縮在內,而以一個「愁」字總綰,既凝重地結束全詩,又有無限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詩鏡銓》說「結有遠神」。這首七律於自然流轉中顯深沉凝鍊,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鬱的特色。

618.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下列問題。

采  桑  子  晏  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就其中兩種作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因時光的流逝而驚夢。②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④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⑤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⑥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⑦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

    評分建議:4分,答對四點即可,每點1分。

    (2)①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西風、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②運用襯托的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託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託人未歸。③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說「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

    評分建議:4分,三種手法任意答出兩種即可。手法1分,具體分析1分

619.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精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1)詩中塑造的「精衛」形象有哪些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2)結合全詩,請簡析最後兩句「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外形特點:一寸身,嬌小。(1分)內在特點:鍥而不捨、雖死不改、信念堅定、矢志不移(1分)。抒發了作者對精衛鳥以渺小的一寸之身而填海不止的崇高精神的禮讚和謳歌(2分)。

(2)詩人借「鵲」「燕」喻指無遠見、無大志,只關心個人利益得失的人(1分)。這與前文塑造的「精衛」形象形成鮮明對比(1分),一方面諷刺那些只顧「自成窠」的「眾鳥」貪私利己行為(1分);另一方面,更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對精衛矢志不渝、信念堅定的精神的崇敬和讚美(1分)。

620.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注】掛席:又做「掛帆」。遠公: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處。

(1)簡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達效果。(3分)

(2)從全詩看,作者嚮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始」字自然寫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1分)在千里江面上揚帆而下,一路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潯陽城下,那秀拔的廬山突然出現在眼前,詩人有相見恨晚之感。(2分)

(2)詩人流露出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2分)詩人遠望清幽的廬山,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此時東林禪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隱約傳來陣陣鐘聲,隱逸之情漸生。(3分)

621.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8分)

【中呂】 普天樂張養浩

楚《離騷》,誰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魚蝦蟹,這先生暢好是胡來。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飲,其樂無涯。

(1)這首小令在語言的運用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對屈原寄寓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內容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 語言清新活潑,通俗易懂(2分),而且還雜用了諸如「快活」「胡來」等口語辭彙,很適合民間傳唱(2分 )。

(2) 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達了寄情山水的消極低沉的情緒(2分),而實際上,確是迂迴曲折地表達了一個飽經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無處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讀書人的無可奈何而又悲憤怨恨的心情(2分).

622.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⑴詩題為「早行」,詩人是如何表現「早」的?請作具體說明。(3分)

⑵詩人寫「啼鳥兩三聲」,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3分)

⑶詞的下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⑴作者描寫了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等來表現「早」。(答出其中三點可得滿分)

⑵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

⑶詩人的心境是輕鬆愉悅的。有直接表現:儘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鬆,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

623. 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後面問題(6分)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   江  總[注]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注】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  參[注]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作此詩。

(1)兩詩均作於我國傳統的_______佳節,根據詩的內容可知,這一節日有______、_______的習俗。(3分)

(2)兩詩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異,它們的異、同之處分別在哪裡?請作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重陽(1分)  登高(1分)  賞菊(1分)

(2)同:兩詩均抒發了思鄉之情。(1分)異①江詩還流露了歸隱田園的情懷,這從詩的第三句用陶淵明「採菊東籬」的典故可以看出。(1分)②岑詩表現了對故園遭到戰亂的痛苦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渴望。(1分)

【詩歌鑒賞】: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

作者: 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按】詩為江總晚年從長安回到揚州途中所作。王維「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與此神似。

【南雲】南去的雲

【北雁】北來的雁。大雁秋季由北南回,所以和詩人歸途一致。

江山改易、故土遠離,作為南朝舊臣的詩人江總,其入仕隋朝之後的心境自不必說。細品詩文,由「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可看出詩人居外為官多年,身心俱憔,一旦踏上南下的歸途,身心舒展。詩中的一「逐」一「隨」足以看出其歸心之切。由於國家的變遷,自己離家多年,現在家中究竟是怎樣一個光景?親人是  否安在?故園是否猶存?時值九月初九,這所有的思緒與擔憂,都凝聚在了文中  最後的兩句「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中,詩人也恰是通過對故鄉籬下的菊花的懷想,流露出了對故園的思念,感情含蓄而真摯。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賞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並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這首詩的原注說:「時未收長安。」唐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九月唐軍收復長安,詩可能是該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劈頭一個「強」字,則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裡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象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正因為此處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們種種的聯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第三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作者寫思鄉,沒有泛泛地籠統地寫,而是特彆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想,具有重陽節的節日特色,仍貼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詩寫到這裡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鍵的最後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像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樸實無華,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624.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後面的問題。(8分)

題春晚  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1)聯繫全詩,第三句中詩人「小立」時見到的景象有哪些?這些景象組成的畫面有哪些特點?(5分)

   (2)題目的「晚」字在詩中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⑴所見景象:近處:①落花②柴門③夕暉;遠處:④昏鴉⑤林⑥樵漁(2點1分)

特點:靜謐、和諧、(1分)有生氣(1分)。

⑵「花落」點明春之晚(暮春),「夕暉」「昏鴉」「路歸」點明天之晚,春晚三景,景景都是扣住詩題目中的「晚」字來寫的。(3分)

625.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6分)

[雙調]折桂令·客窗清明   喬  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1)本曲「三千丈清愁鬢髮」一句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3分)

(2)最後三句「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的寫景有什麼作用?(3分)      

【參考答案】

⑴本句運用誇張的手法,說明自己白髮因愁而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愁思和感愴。(3分) 

⑵這三句寫窗外人家門前的楊柳給這家人帶來了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反襯出遊子天涯漂泊的孤獨之感。(3分)

626.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天仙子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1)請根據全詞簡要分析「午醉醒來愁未醒」之「愁」的含義。(3分)

答:

(2)「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向來為前人稱道,請你說說其中哪兩個字最見詩人的語言功力?試品析。(5分)

【參考答案】

(1)(3分)①因春光逝去而感傷。②感慨年華易老,往事難堪回首。「幾時回」問的不僅僅是春天,還是在向自己的青春發問。當詞人臨鏡自照,便痛感年華永逝,更產生了往事成空、後期難憑的感嘆。③形影相弔,孤寂之愁。鴛鴦水鳥雙棲並宿更襯出自己之孤獨。(答出其中兩點即給全分)

(2)(5分)「破」「弄」二字(1分),運用擬人手法(1分),生動細緻地描寫出雲散月開,原來未能盡情顯現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時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搖曳生姿的景緻(2分)。打破了上闋的憂傷苦悶氣氛,把作者在一天將盡時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的欣悅之情傳達出來了。(1分)

627.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6分)

                            [正官] 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象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徵,而白雲意象則給人以             的感受。(2分)

(2)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流水;飄逸渺遠。(2)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

628.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8分)

鷓鴣天  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醾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淺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註:酴醵(tú   mí):一種觀賞植物。

(1).詞的上片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試作簡要分析。(4分)    

(2).結合詞的下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2分)「嫩綠」與「紅英」對比.靜態的嫩葉及小紅英與動態的蜂兒及燕子相襯。(2分)     

(2)面對春的離去,作客在外的詞人只好借酒漁愁.混過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來,2分表達了詞人的傷春之情和飄零之感.(2分)   

629.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早發竹下   范成大

結束晨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彎。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注】①竹下:在今安徽省休寧西。②結束:穿著。③穗:用絲線或布條等紮成的掛起來往下垂的裝飾品。

(1)頷聯描寫了詩人清晨跨馬山行的見聞和感受。哪兩個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4分)

(2)頸聯和尾聯描寫了詩人路過農莊的見聞。請問描繪了哪些畫面?結合全詩來看,抒發什麼樣的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一:「薄薄輕輕」和「重重疊疊」這兩個疊詞用得妙。「薄薄輕輕」寫出了霧的虛無縹緲,「重重疊疊」寫出了山的連綿不斷,這兩個疊詞寫出了山間清秋黎明特有的朦朧美。(答出兩個疊詞給2分,分析恰當給2分,意思對即可)

  答案二:「沖」和「放」用得妙。詩人跨馬在輕霧中穿行,恍若沖開輕紗似的幃幔,連綿不斷的青山從輕霧中一座接一座地閃出,寫出了詩人坐在馬背上看山中霧、霧中山的獨有情趣。(答出兩個動詞給2分,分析恰當給2分,意思對即可)

  答案三:「沖」和「放」用得妙。「沖」,使流動的霧化動態為靜態;「放」,使靜止的山化靜態為動態。兩者相生相映,構成一幅撲朔迷離、奇趣橫生的畫面。

   (答出兩個動詞給2分,分析恰當給2分,意思對即可)

(2)碧穗般的炊煙從樹頂垂直升起,綠綢般的溪水從小橋下彎彎流過,林間的百鳥迎著詩人歡呼歌唱,詩人描繪了一幅秀美的山村畫面,表達了詩人(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到郊野散步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答出具體的畫面給2分,答出「輕鬆愉快」給2分,意思對即可)

630.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註:此詩作於1682年,當時抗清運動已告敗落。

(1)此詩頸聯中「故國」、「人物」分別指什麼?此聯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全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故國」指「明朝」,「人物」指「抗清志士」,此聯表現了作者對明朝的眷戀和抗清失敗的悲愴之情。

(2)①襯托。以天氣陰冷和落花、啼鳥之無知無情襯托出自己的內心愁苦。(答融情於景也可)②比喻。「龍蛇」喻指隱伏草野,待時而起的志士。③用典。借寒士節紀念介子推的故事,慨嘆自己在明末時期連一個歸隱之所都沒有。

631.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①:本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在後面橫線上寫出,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五言古詩還是五言律詩:   (1分)

②「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這兩句詩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作用?(3分)

③全詩以「寂寞將何言」作結,作者為什麼感到「寂寞」,請談談你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1分)五言古詩

(2)(3分)以動寫靜(或反襯、襯托)。(1分)用泉和鳥的聲響來反襯環境的幽靜。(2『分)

(3)(4分)謫居僻遠之地,環境凄清(2分);被貶孤獨愁苦,無人理解。(2分)

632.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選)     王維                      夜  深   周弼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4分)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景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夜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4分)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託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註。 (4分)

633.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後回答各題。(7分)

[雙調] 殿前歡夏   薛昂夫

  柳扶疏,玻璃萬頃浸冰壺。流鶯聲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畫不如。迷歸路,又撐入荷深處。知他是西湖戀我、我戀西湖?

  【注]冰壺:指月亮。

(1).曲中作者為什麼對西湖的夏日景象產生出了「有丹青畫不如」的感受?(3分)

(2).宋代詞人李清照《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與薛昂夫曲中「迷歸路,又撐人荷深處。知他是西湖戀我、我戀西湖?」都有表現留連忘返,樂而迷路的相似之處,但在表達這種感情的寫法上有所不同。試簡要說明這種寫法的不同。(4分)

【參考答案】

(1)(5分)  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萬頃、月影沉璧、流鶯啼鳴、笙歌婉轉、青年男女互喚嬉戲的景象,感到難以用筆畫出;或: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實有虛的美麗動人景象,所以感到難以用筆畫出。(西湖夏日柳、水、月、鶯、歌、青年男女景象即可得滿分5分。若答成動靜、聲色、虛實特點的動人景象亦可得滿分5分。)

(2).(6分)  李詞運用了反覆手法表現出的是擔心和「驚起一灘鷗鷺」的驚喜,而薛曲則運用了擬人方法表現出對西湖喜愛的感情。(反覆手法所表現的擔心與驚喜3分,擬人手法所表現的喜愛3分,共6分)

634.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  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判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1).具體說明一下這首詩突出運用了哪種手法來表現環境的「清」的,請簡要分析。(5分)

(2).頸聯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2分)

【參考答案】

(1).(5分)反襯手法。(襯托手法)(2分)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境的清幽;蝴蝶飛舞,蜘蛛織網,反襯白天的清靜;風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3分)(三種情況答出兩種則可)

(2).(6分)「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的一樣;「納」字展開想像,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4分,每一點給2分)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對月影、溪聲的喜愛之情,清閑的心境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間的願望。(2分)(意思對則可)(三)(6分)

635.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溪橋晚興   鄭 協

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閑立,滿袖楊花聽杜鵑。

 [注]1、鄭協:南宋遺民。2、芊芊:草木茂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寫景主要運用了哪種手法?請具體分析。(4分)

(2)有人說詩中的「閑」字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亭基、渡口、春流、春草、晚照、楊花、杜鵑啼鳴(1分);動靜結合,反襯(以聲襯靜)(1分)。前三句從靜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無人,春流、春草、晚照、楊花(1分)。後一句從動(聲)的角度描述,杜鵑啼鳴。透露出環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獨(1分)。

(2)不同意(1分)。本詩表面上表現了詩人悠閑、恬淡無所事事,閑立觀賞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實內心卻是無比的凄涼、孤獨和悵惘(2分),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血,再加上詩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遺民,因而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自不待言(1分)。

636.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寒食①     孟雲卿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於這天禁火寒食。

②杜陵:位於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係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4分)

(2)兩首詩所寫內容都與「寒食」相關,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孟詩        

韋詩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了詩人在他鄉過寒食節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2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韋詩抒發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637.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7分)

寄   遠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詩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悠悠」,寫出了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襯情,暗透出客子羈旅的孤獨(孤寂)。

 (2)正當旅人心境孤寂時,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憑欄眺望,於是聯想到家人盼望自己歸來,而更增添了思鄉之情。(紅袖的悠閑與客心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越發襯托出遊子的凄涼,進而觸發詩人的思家之情。)

638.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5分)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鬥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局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639.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後面問題。(7分)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註:①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

②秋山,詩人《登樓》詩有「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句,此處化用。

(1)本詩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析。(3分)

(2)繪畫藝術中有所謂「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之說。詩歌的表現同樣有疏密的問題,有些東西不是表現的重點,就應從略,使之疏朗;有些東西是表現的中心,就應詳寫,使之細密。疏密相間,詳略適宜,才能突出主體。請談一談你對本詩疏密特點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7分)【(1)(3分)詩中表達了詩人一種悲喜交集的情緒特點。(1分)喜的是闊別重逢,舊情仍在;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養性。(2分)悲的是漂泊流轉,歲月蹉跎。(1分)

(2)(4分)疏的地方:詩的首聯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頷聯「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表現的時間最長,表現的空間最寬,表現的人事最雜,但只用了疏朗的筆墨,就起到了鋪墊、陪襯的作用。(2分)密的地方:頸聯和尾聯細膩地描寫了今日的相聚、痛飲和歡笑,突出了故交情篤,也寫出了自己的心跡,這是全詩的重點和主體,能給人留下真切的印象。(2分)意思對即可】

640.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  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 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本詩首句提及的遷客指西漢賈誼,作者借他來表達自己怎樣的心情?(4分)

(2)《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江城五月,恰逢初夏,當然無梅,可是耳聞笛聲吹寒,不覺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飄飛。作者運用的是什麼手法?有何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4分)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抒發了詩人遷謫之感、去國之情(2分)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含有自我辯白之意。(2分)

(2)(4分)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運用了通感(移覺)修辭手法,(2分)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1分)從而有力地烘託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1分)

64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遊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2分)

(2)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的活動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1分)「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1分)

(2)(6分)這首詩前兩句用誇張手法寫祖國河山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並為進一步抒情作了鋪墊;(3分)第三句「淚盡」二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3分)

642.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蘭  竹  詩   鄭板橋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

(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暮春景象的?(4分)

(2)上面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點題(1分),又用「黃鳥稀」「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花落鳥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3分)。(2)兩首詩都通過對「不改清陰」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讚美。(2分)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凋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643. 閱讀下面兩首古代詩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每小題4分)

題金陵渡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註: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變亂髮生,他經江西逃往兩廣,在嶺南流落一個時期。

(1)兩首詩詞中都寫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見的景色,但觀察的視角和描寫的手法卻各不相同,請結合作品具體說明。

(2)前首唐詩以「愁」為詩眼,後首宋詞以「悲」為詩眼,請簡要分析兩首詩詞不同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前首唐詩一、三聯寫景,由近及遠,先寫金陵的渡口和江邊的樓閣,再將鏡頭逐漸拉遠,依次寫出江水落潮,波動的月影,再遙望寥廓的星空,三兩個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閃爍。(1分)側重以動寫靜。(1分)後首宋詞前半部分寫景,從城樓寫起,再寫天邊夕陽如血,從天際而來的大江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側重動靜結合。(2分)

(2)前首唐詩通過靜謐的夜景,抒發了作者內心孤獨的羈旅之愁(2分)

後首宋詞通過涌動的夕陽衰景和凄清的秋意,抒發了自己國破家亡、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思。(2分)

644. 古代詩歌閱讀(9分)

塞    上   柳開

 鳴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

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②向雲看。

注釋:①鳴骹(qiāo),一種響箭。②金勒:飾金的馬籠頭。

(1). 請簡析「天靜無風聲更干」一句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4分)

(2). 本詩在描寫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請結合詩句進行具體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①「天靜無風」交代現時的天氣狀況,「聲更干」形容響箭的鳴聲在遼闊寧靜的塞外草原上顯得格外乾脆爽利,格外尖峭響亮。②乾濕本是形容物體含水份多少的狀態,這裡借用來形容聲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聲音詞更耐人尋味。

(2)、①畫面感強,靜中有動。「鳴骹直上」和「盡提金勒向雲看」有強烈的動感,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力。②形中有聲,形聲並茂,引發人的想像。「天靜無風聲更干」用反襯手法凸現了響箭之聲的尖銳,後兩句則在描寫眾多胡兒一起勒馬駐足、仰頭觀看的動作。

645.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10分)

月    杜 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臉懸。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1)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4分)

(2),分別簡析「萬里」、「時時」、「夜久」這三個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主抒發了杜甫遭逢戰亂後漂泊流離、思鄉懷歸的感情。

(2)萬里,表示空間的距離,寓含作者離家萬里的漂泊之感。「時時」,表示動作的頻率,字面意思是「常常」「屢屢」,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歸的期盼。夜久,表示時間的延續,暗示作者因思鄉懷歸而夜深難寐。

646.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己亥歲感事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①;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注釋】①打柴為「樵」,割草為「蘇」。

(1).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請簡要賞析(3分)

(2).詩的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鈞,令人感動,成為警世名句,請從表現手法上加以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人民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的戰亂圖景。(3分)(戰亂圖景,2分;民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1分)

(2)最後一句,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1分)以「一」與「萬」 「榮」(成)與「枯」的對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將封侯,萬人喪生的現實本質,(1分)表達了作者感嘆戰爭無情,並諷刺一些功成名就,黷武好戰的將軍。(1分)

647. 古典詩歌鑒賞題(共7分)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1)有人說詞句「夜寂靜、寒聲碎」中的「寒」字下得極妙,請加以分析。(3)

(2)本詩下片以「愁」為核心,請你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參考答案】

(1)「寒」字一方面寫黃葉飄落香階上發出的細碎的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由物境寫了心境,借靜夜寒聲抒寫了詞人內心的孤寒寂寞。

(2)①誇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誇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的愁態。③融情於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獨白抒情:「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附錄】《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

《御街行》詩歌翻譯夜深人靜,四野寂寂,秋葉紛紛飄墜,落在台階之上,那聲音凄涼而有瑣碎。珍珠的簾幕高高捲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卻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潔白的素練,而人卻相隔千里。  受著相思的煎熬而滿懷愁緒,愁到深處,已無法靠喝酒來麻醉。酒尚未到唇邊,已先化著了眼淚。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獨自憑欄斜倚,嘗盡這孤眠的滋味。這種苦苦相思的滋味,看來無論如何也無法迴避,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在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並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在階上,沙沙作響。這裡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在空寂的高樓之上,捲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這裡寫在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捲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在《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卧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在這裡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於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於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愁,在內為愁腸愁心,在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於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648.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3—15題。(8/分)

踏莎行  宋·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註:回塘:意即曲折迴環的池塘。別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從詩句的字面內容看,這首詞吟詠的對象是(    )(填入一種花卉名)(1分)

(2).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前兩句中用「楊柳」、「鴛鴦」來渲染,岸上、水中,一綠一紅,色彩鮮艷。

    B.因為「綠萍」,所以「蓮舟」不能來,美麗不能被人發現。詩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於被人阻礙。

    C.「騷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歷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詩歌借景抒情,寄託個人身世的感情,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

(3).「斷無蜂蝶慕幽香,線衣脫盡芳心苦」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分)荷花

(2).(3分)C.(A.不是「渲染」,是襯托。  B..不是「綠萍」,是「漲斷」。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詩人藉助對「蜂蝶」、「紅衣」的描寫,想像能飛的蜂與蝶該是可以來的吧,但是不幸的是,這些蜂和蝶,卻不知幽香之可愛慕,斷然不來。這裡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斷然不來,比統治者對自己的不欣賞,到頭來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結局。(藝術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對即可)

649.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各題

漢城子  蘇拭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出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惰,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蜂青。

(1).對這首詞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從全詞來看,「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既是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笑蓉比喻彈箏女子的美麗。

  B.「如有意,慕娉婷」的意思是說如果白鷺有意的話,也可以來欣賞這優美婉轉的樂曲。

C.「忽聞江上弄哀箏」一句中的「弄」字意為「彈奏」,「哀」字寫出了彈箏女彈奏的樂曲總的旋律特點。

D.「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是說樂曲哀傷,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動容,人們彷彿見到湘水女神在彈奏。

(2).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從全詞來看,詞的前三句以湖光山色作為彈箏女子的背景畫面,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樂音與山水相融,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B.「人不見,數峰青」兩句,是從「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而來,作者化用自然、貼切,意象動人,留給人們豐富的想像。

  C.詞的上闋,作者通過寫景抒發了對壯美河山的喜愛之情;詞的下闋,作者通過描繪樂音,抒發了惆悵感傷的情懷。

  D.這首詞巧用典故,善用比喻;語言清新,首尾呼應,狀景與抒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讀來餘味無窮。

【參考答案】

(1)B【解析】「如有意,慕娉婷」意思是白鷺似乎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際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2)C【解析】詞的上闋,作者通過寫景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的下闋,重點寫音樂,抒發了惆悵感傷的情懷。

650. 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各題(8分)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註:山房春事共兩首,作於安史之亂後。這是第二首。梁園,漢梁孝王的宮苑

(1)(1分)岑參與高適齊名,皆為盛唐            詩派的代表詩人。

(2)(3分)首句「梁園日暮亂飛鴉中亂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3)(4分)詩的後兩句頗受世人推崇,請從表現手法角度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邊塞

(2)用亂飛的烏鴉,點染出梁園日暮蕭條冷落的景象

(3)擬人寫出庭樹的無知,寄寓作者傷時感慨

開花的庭樹反襯出梁園的荒蕪,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悲情。

651.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秋日    【明】高翥

庭草銜秋自短長,悲蛩傳響答寒螿。豆花似解通鄰好,引蔓殷勤遠過牆。

(1)、古人說:「一葉而知秋」,作者開篇就抓住了對秋天的到來最敏感的小草來寫,你認為哪個字能寫出秋天小草的神韻?請作具體分析。(4分)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三、四兩句。(4分)

【參考答案】

(1)銜。作者通過一個「銜」字,把無形的秋具體化了,彷彿是小草伸長脖子首先銜住了秋的衣角,而後秋天才會張開它金色的翅膀去擁抱整個庭院乃至世界。(4分)

(2)長長的豆莢藤蔓上綴著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彎彎曲曲地越過牆頭,伸向隔壁鄰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寫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現了平時與鄰居之間的和睦相處、友好往來的情形,飽含著詩人滿腔的感激之情。(4分)

652.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2分)

(2)「春江正渺茫」與「征帆何處泊」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3)詩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4分)

【參考答案】

(1)「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是描寫眼前景: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1分)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必然若失。(1分)

(2)「春江渺茫」與「征帆何處泊」形成強烈的對比,闊大的背景襯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點擔心那征帆晚來找不到停泊的處所,表現出詩人對朋友一片殷切的關心。(1分)同時,揣度行蹤,可見送者的心追逐友人東去,又表現出一片依依惜別之情(1分)。

(3)前三句主要寫景,飽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鏈碼跟蹤則卒章顯意,「斷人腸」直抒別情(1分)。前三句蓄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句點破,將惜別之情上升到頂點。(2分)

65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根據要求,完成賞析。(7分)

謁金門   韋莊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註:①謁金門,詞牌名。②羽玉,白鷗。③高軸,高卷。

(1)上闋描寫了生機盎然的春景,試結合詩歌概括其具體表現。(2分)

(2)詩歌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1)春水漲滿小溪;(2)春雨染綠溪邊新柳(3)春雨初霽後白鷗雙雙戲水。(答對1個要點給1分,答對3個要點給2分。)

(2)詩歌表達了深閨女子盼遠懷人的情懷。(2分)翠簾高卷,欄杆倚遍,寫出了少婦殷切盼望之態;以眼前所見「雲淡水平煙樹」等蒼茫渺遠之景,烘託了女子盼人而未見的惆悵失落之感;「千里目」藉助想像,進一步抒發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2分。答出1個要點給1分;3個要點任答2點,給2分)上闋繪生機盎然之春景,反襯出女子的春愁閨怨。(1分)

654.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8分

鷓 鴣天?送 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參考答案】

(1)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難,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鬱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14.(1)「剪」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陽光寫得富有動感(1分),營造了老人展示糖藝的溫暖氛圍(1分)。

(2)「凝滯」有凝固停止的意思(1分),傳神寫出了作者被古鎮那些充滿古代文化氣息的情景深深吸引的驚喜(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解答時,一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做到詞不離句,從所在及相關語句中去尋找答題的依據;二要注意詞語的多義性(如虛實義、雙關義、象徵義、比喻義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等),必要時還要結合文章的主旨來答題;三要從準確性、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等方面著手賞析其妙處。

655.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官多誤身

【注】①耒陽,湖南省耒陽縣;張處父,詞人好友;推官,官職名。

②招魂,《楚辭》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詩句「紈袴不餓死,儒官多誤身」。

(1).詞的上闋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5分)

(2).下闋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描繪了怎樣的形象?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上闕營造了昏暗、蕭瑟、凄冷的意境。(2分)

「山前燈火欲黃昏」寫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頭來去雲」寫出了作者的飄然不定的凄苦,「鷓鴣聲里數家村」以「鷓鴣」表明作者對前途的憂慮,意境凄冷。(而「瀟湘逢故人」傳達了作者內心淡淡的欣喜,答出這一點也可給分)(3分,每句1分)

(2).①使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2分)寫出了一個少年時期風流瀟洒、意氣風發而現在漂淪憔悴、落魄江湖的詩人形象。(少年時期1分,現在1分)②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與鬱憤。(2分)

656.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共7分)

江城子   唐 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台上月, 如西子鏡,照江城。

雙調·沉醉東風  元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餞行杯,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   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1)這兩首詩歌都寫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一個經典意象「月亮」。請你根據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概括這兩首詩歌所寫的「月亮」各自的特點。(3分)

(2)請具體分析這兩首詩歌中的「月亮」各自蘊含的不同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歐陽炯的《江城子》中的月亮的特點是圓滿、明亮、亘古不變。

關漢卿的《雙調·沉醉東風》中的月亮的特點是殘缺、多情。(3分)

(2)歐陽炯的《江城子》是對古城金陵的詠嘆。金陵城曾是古時候六個朝代的都城,當時的繁華簡直難以盡說,可是如今除了天上亘古不變的月亮之外,還有誰知道這一切呢?該詩借月亮表達一種物是人非,今昔不同的慨嘆。

關漢卿的《雙調·沉醉東風》用月缺花飛來喻情人的分別,從咫尺變為天涯,借殘缺月亮來表達情人離別的傷痛。(感情2分,分析2分,可酌情給分)

657. 閱讀下面一首清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參加抗清鬥爭,後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復。

⑴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突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3分)

⑵本詩的頷聯和尾聯表現出怎樣的語言風格?請任選一聯簡要賞析。(4分)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思想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參考答案】

 (1) 主要抒發了作者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2分)融情於景(或:比喻、對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2分)

頷聯: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2分)

尾聯:「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寒食節的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2分)

【詩歌賞析】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標誌著凋零的嚴冬過去,煦暖的春天來臨。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是祭奠和懷念親人、朋友、同志的一個日子。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作為遺民詩人的屈大均,在這天觸景生情,將時節與自己的奮鬥聯繫起來,抒發了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

  首聯寫環境氛圍,暗示鬥爭的情況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飄飛的輕雲到了傍晚就陰沉沉的了,在憂愁中的人全然不覺時間已進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寫實際的天氣,又是寫內心的感觸:清廷的力量漸漸滲透,已把天下遮掩。環境描寫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後一句,點出一個「愁」字,流露出鬱悶和時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頷聯用對比手法寫眼前的現實。「有淚」,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這樣的寫法,情感愛憎分明,而表達委婉含蓄。

  頸聯感情強烈,飽含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將恢復理想成為空想的感傷、志士仁人白白消殞的沉痛表達得淋漓盡致。

  尾聯流露出失望之情。「龍蛇」這裡比喻志士。「龍蛇四海歸無所」,指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這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感,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全詩處處寫亡國之恨和難以回天之感,這是特定時節和特定環境觸發的情思;而字裡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鬥志,令人震撼。

658.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10分)

齊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注]①齊安郡,即黃州。此詩為杜牧受權貴排擠,謫任黃州刺史時作。

(1)詩題為「齊安郡晚秋」,詩中是怎樣表現「晚秋」的?(2分)

(2)頷聯和頸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3)尾聯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詩人的用意何在?(4分)

【參考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葉凋落);北雁南飛。(每點1分)

(2)頷聯中詩人游賞山水,吟嘯抒懷,看似閑適自得;但頸聯中雨夜人散,酒醒聞雁,詩人倍感孤獨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

(3)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卻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意。(藝術手法2分,只答「對比」或「用典」或「虛實結合」,不作解說,得1分。用意2分)

659. 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後面問題(5分)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李商隱

(其一)

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其二)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註:無憀,即無聊。

張采田評第一首曰:「驚心動魄,真千古之名篇。」該詩先言暫且憑酒相送,莫要折柳相別,然而「人世死前唯有別」,就是「春風爭擬惜長條」也要非折不可,通過前後態度的陡然轉變,寫盡了惜別之意。

紀昀評第二首曰:「情致自深,翻題殊妙。」請就「情致自深」做具體闡述。

第二首先鋪寫楊柳依依之景,暗寓(折柳)依依惜別之情,但「休折盡」一轉,折一半留一半,既宛轉地表達了對行人遠行的惜別,又巧妙的表達了對行人回歸的盼望,通過對回歸盼望的急切來表達惜別之深。

660. 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6分)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畫地。徘徊愛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風池荷卷,病雨山果墜。誰伴予苦吟,滿林啼絡緯。

註解:絡緯:昆蟲名,即紡織娘,善鳴。

(1)頸聯「病雨山果墜」一句中「病」字,也有選本寫作「疾」字。請你談談「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3分)

(2)詩中描寫的景色有何特點?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擬人。山果以雨為病,形象地寫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達出山林的幽靜。而「疾」字則僅能傳達雨大雨急的特點,與詩境不合。

(2)這首詩描繪了高松、月影、蟲唱、風荷、果落等景色,寫出山中月夜初晴後的幽美、寂靜、清爽。表達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靜、愉悅之情。

661.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從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面兩句寫了幽靜清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遊子形象,詩人的心境是孤寂凄涼的。(每點1分,共3分)

(2)後兩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4分)

662.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文後的問題。

積雨輞川庄①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②。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③,松下青齋折露葵。野老④與人爭席⑤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①輞川庄:王維在終南山中隱居之地。 ②.餉東菑: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菑,本指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③朝槿:即木槿,落葉灌木,夏季開花,朝開暮落,故又稱朝槿。④.野老:自稱。⑤.爭席:爭座位,表示彼此融洽無間,不拘禮節。

(1) 清人沈德潛說: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陰陰」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樣領會他說的「妙」與「死句」的含義? (4分)

(2) 通過這首詩,詩人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4分)

【參考答案】

 (1) 清人沈德潛說: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陰陰」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樣領會他說的「妙」與「死句」的含義?(4分)

答:「漠漠」、「陰陰」寫出「水田」與「夏木」的情狀。「漠漠」形容水田薄霧蒙蒙,在這樣的氛圍里「飛白鷺」景色才美;「陰陰」形容夏天樹林茂密,在這樣的密林中黃鸝的色彩才顯得悅目,聲音才顯得動聽。

(2)通過這首詩,詩人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4分)

答: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和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緻。

663.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史》其二   ﹝西晉﹞左思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注釋:

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後,逐漸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門閥制度,西晉時期,出現了世族大族獨佔仕進之路的現象。

②金張籍舊業:指漢代金日磾和張湯家的子孫,自武帝時起,到平帝止,七代為內侍。

③珥漢貂:漢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為飾。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2).全詩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請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這首詩表達出作者對「唯門第是舉」的政治時弊(西晉門閥制度)的抨擊。(2分)②抒發了對門閥制度下庸碌世族子弟竊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賢才埋沒屈沉這一社會不公的憤懣不平和悲嘆。(3分)

(2)①全詩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2分)②先以澗底之松對比山上之苗,後以世家庸碌子弟對比屈沉下僚的寒門才俊,再以世代顯赫的金張子弟對比壯志難酬、白首浩嘆的馮唐,引賢才以自況。(2分)③三層對比環環相扣、層遞深入,情感也自沉鬱而至悲憤,從而鮮明地揭示出主題,抒寫出懷抱。(2分)

664.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早 梅  齊 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①這首詩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個性特點?(4分)

②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詩人鄭谷讀後說:「未若『一枝』佳。」 你認為這樣改的好處是什麼?請具體說明理由。(4分)

【參考答案】

⑴頷聯從兩個角度客觀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參差」句從空間著眼,寫落花四處紛飛,連接曲陌;「迢遞」句從時間著筆,寫落花連綿不斷,無休無止。

⑵這是一首借落花隱喻自己現實處境的詩。花朵用生命裝點了春天,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終卻落得個凋零殘破、沾人衣裾的凄涼結局。詩人素懷壯志,極欲見用於世,卻屢遭挫折,報效無門,最後只有悲苦失望,淚落沾衣而已。詩人在體貼物情的同時,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跡,表現自己的情思。

665.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10分)

送柴侍御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有人認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正說」,王昌齡的「明月何曾是兩鄉」是「反說」。結合全詩,談談你對「反說」的理解。(5分)

(2).為什麼說本詩的關鍵字是「同」字?(5分)

【參考答案】

(1)「反說」是指表面上說自己沒有離別之苦,但實際上恰恰從反面道出了異地相思之情。(5分。答出表面意義得2分,答出實際意義得3分)

(2)因為「同」字表面是指與朋友風雨同行,實則凸顯了內心對朋友遠離的牽掛。(6分。能指出字面意義得2分,說明深層含義得4分)

666.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咸陽城西樓晚眺  (晚唐)許 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    頷聯中描寫的景物給人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    請問尾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 壓抑、沉悶、凄涼、傷感(2分)

(2) 賞:行人啊,不要問起當年的興亡舊事吧,秦漢舊地,如今只剩下滔滔渭水,滾滾東流。流水依舊,人事已非。(2分)析: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古今興替、國家盛衰的悲涼之感。(2分)

667.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1)通觀全詩,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產生「春半如秋」的感覺?(2分)

(2)有人說三、四句將「在物之境」與「在我之情」融合無間,請以「亂」字為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時節,加之大雨過後,落葉滿庭,讓人錯以為秋風掃落葉。二是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心中凄迷惆悵,故雖是春日,卻感覺「春半如秋」。

(2)—個「亂」字,既是寫鶯啼,更足寫詩人的心亂,詩人正是借鳥的亂啼表現出他此時凄迷煩亂的心緒。

668.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九日   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⑴ 頸聯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麼作用?(4分)

⑵ 結合尾聯,簡要分析這首詩表現出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 「玄猿」——他鄉日暮,一聲聲黑猿的啼鳴,凄清哀怨,詩人漂泊異地,思鄉情濃,難免淚下沾襟。「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來,更容易觸發詩人思親懷鄉的感情。用他鄉和故園的物候作對照,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內心的隱秘:鄉愁撩人啊!

(2)上句念想起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嘆自己身遭戰亂,衰老多病。尾聯以佳節思親作結,遙憐弟妹,寄託漂零寥落和傷時憂國之感。

【賞析】

此詩是大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詩人聯繫兩年來客寓夔州的現實,抒寫自己九月九日重陽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藝術造詣,都遠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聯表現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一時興緻勃發,抱病登台,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便在詩行中活現。

頷聯詩筆頓轉。重九飲酒賞菊,本是古代高士的傳統,可是詩人因病戒酒,雖「抱病」登台,卻「無分」飲酒,遂也無心賞菊。於是詩人向菊花發號施令起來:「菊花從此不須開」!這一帶著較強烈主觀情緒的詩句,妙趣神來,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證明詩人既喜飲酒,又愛賞菊。而詩人的任性使氣,顯然是他艱難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這一聯,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對(亦即沈德潛所謂「真假對」),借「竹葉青」酒的「竹葉」二字與「菊花」相對,「蕭散不為繩墨所窘」(《詩人玉屑》),被稱為杜律的創格。菊花雖是實景,「竹葉」卻非真物,然而由於字面工整貼切,特別顯得新鮮別緻,全聯遂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

頸聯進一步寫詩人矚目遐思,因景傷情,牽動了萬千愁緒。詩人獨身飄泊異地,日落時分聽到一聲聲黑猿的啼哭,不免淚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來,更容易觸發詩人思親懷鄉的感情。詩中用他鄉和故園的物候作對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內心的隱秘:原來他對酒停杯,對花輟賞,並不只是由於病肺,更是因為鄉愁撩人啊!

尾聯以佳節思親作結,遙憐弟妹,寄託飄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來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嘆自己身遭戰亂,衰老多病。詩人一邊詛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連發生,一邊惋惜歲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對造成生活悲劇的根源——「干戈」,發泄出更多的不滿情緒。這正是詩人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詩由因病戒酒,對花發慨,黑猿哀啼,白雁南來,引出思念故鄉,憶想弟妹的情懷,進而表現遭逢戰亂,衰老催人的感傷。結尾將詩的主題升華:詩人登高,不僅僅是思親,更多的是傷時,正所謂「杜陵有句皆憂國」。此詩全篇皆對,語言自然流轉,蒼勁有力,既有氣勢,更見性情。句句講詩律卻不著痕迹,很象在寫散文;直接發議論而結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寫景、敘事又能與詩人的憂思關合很緊。筆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頗能顯示出杜甫夔州時期七律詩的悲壯風格。

669.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1)詩的第三聯精妙傳神,請加以賞析。(4分)

(2)關於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藉助聯想和想像,運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意境高妙。(本題4分。答出表達技巧1分,結合詩句解說2分,答出表達效果1分)

(2)①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的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回應題中的「招客」。②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邀請。③說全詩以「夕望」來統領全篇,亦可。

(本題4分。說明看法,1分;答對理由,3分。要求結合每一聯具體分析,意思對即可)

670.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8分

鷓 鴣天?送 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    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參考答案】

(1)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難,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鬱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

671.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共6分)

己亥歲感事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①。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注釋】①打柴為「樵」,割草為「蘇」。

⑴ 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請簡要賞析。(2分)

⑵ 詩的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鈞,令人感動,成為警世名句,請從表現手法上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 (共2分)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人民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的戰亂圖景。

(2)(共4分)最後一句,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以「一」與「萬」 「榮」與「枯」的對照(1分),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將封侯,萬人喪生的現實本質,(1分)諷刺了一些黷武好戰而功成名就的將軍(1分),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無情感嘆(1分)。

67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1).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5分)

(2).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抒發情感的?(6分)

【參考答案】

(1)「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2分)

(2) 襯托或對比。(2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673.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咸陽城西樓晚眺  (晚唐)許 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頷聯中描寫的景物給人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請問尾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 壓抑、沉悶、凄涼、傷感(2分)

(2) 賞:行人啊,不要問起當年的興亡舊事吧,秦漢舊地,如今只剩下滔滔渭水,滾滾東流。流水依舊,人事已非。(2分)析: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古今興替、國家盛衰的悲涼之感。(2分)

674.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各題。

                         詠籠鶯       (清)納蘭性德

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

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雲路翼,緘恨在雕籠。

[注釋]①鶯:黃鶯,別名金衣公子。

(1)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法,請做分析。(6分)

(2).本詩最後一聯的「空」字歷來為人們稱道,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運用反襯的手法(1分。要點「反襯」或「襯托」、「對比」),突出了籠中鶯對燕子和鸞鳥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2分。要點「嚮往」或「羨慕」),托物言志(象徵)手法(1分),作者以籠中鶯自比,表達了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點「渴望自由」)。意思對即可。

(2)「空」字意為「白白地」,(1分)生動地寫出了黃鶯雖然長著一雙可以直衝雲霄的翅膀(1分。要點「長翅膀」),卻被囚禁籠中,不能展翅高飛(1分。要點「不能展翅高飛」),表達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無奈和痛苦(2分。要點「無奈」或「痛苦」,意思對即可。)

675.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6分)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 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3分)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676.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7分)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注] 此詞為南唐破國後所作,詞作者當時作為「違命侯」被囚於汴京。

(1).詞中的「鎖」用得十分傳神,請加以品味。(2分)

(2).「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其中的「滋味」具體指:           

(3).對「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一句展開想像,寫一段能體現這首詞意境的描述性文字。(60字以內)(3分)

【參考答案】

(1)「鎖」字明寫深院清秋與世隔絕的景色,暗寓身被囚禁的處境,表達了詞人寂寞凄苦的心情。(2分)

(2).這裡的「滋味」包含著亡國的痛苦、對昔日奢華生活的留戀等複雜的情感。(2分) 

(3).景(突出「月缺不圓」)1分,人(突出「無言」和「獨」)1分,語言1分。

677.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7分)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注)本詩是王禹偁於淳化二年被貶為商州團練副史時所作。

① 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 頷聯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請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角度賞析。

【參考答案】

(1)初秋晚景,盎然生機中透著凄涼,斑斕色彩中蘊含哀傷。抒發了漂泊異鄉思念家鄉的凄苦悲涼,並暗寓被貶的失意。

(2)運用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將無情之景賦予人的靈性,顯得形象生動。又以聽覺寫動景,以視覺寫靜景,動靜結合,上下映襯。

678.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詠  風  王  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戶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風聲。

(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兩個字?請作簡要分析。(2分)

(2)這首詩寫「風」,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詩眼」是「有情」二字。全詩扣住「風」的「有情」二字來寫。前面從「有情」寫它帶給林壑以清爽,後面又由「有情」讚美它「為君起風聲。」

(2)這首詩以「風」喻人,主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首句描寫風起,次句用一「加」字彷彿風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動。下面寫風的活動,用「驅」、「卷」、「尋」、「出」、「為君」等字眼,對風進行擬人化的描寫,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著意讚美了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679.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10分)

齊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注]①齊安郡,即黃州。此詩為杜牧受權貴排擠,謫任黃州刺史時作。

(1)詩題為「齊安郡晚秋」,詩中是怎樣表現「晚秋」的?(2分)

(2)頷聯和頸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3)尾聯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詩人的用意何在?(4分)

【參考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葉凋落);北雁南飛。(每點1分)

(2)頷聯中詩人游賞山水,吟嘯抒懷,看似閑適自得;但頸聯中雨夜人散,酒醒聞雁,詩人倍感孤獨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

(3)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卻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意。(藝術手法2分,只答「對比」或「用典」或「虛實結合」,不作解說,得1分。用意2分)

680. 閱讀下邊一首宋詩,完成後邊題目。(6分)

午 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1)詩歌第二句點明了夢醒的時間,請說說「催」字表現詩人什麼感受?(4分)

(2)有人說三四兩句很有藝術表現力,請說說詩人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4分)

【參考答案】

(1)①他完全沒有想到一覺睡了那麼長時間,表達了詩人驚異之情;②感覺到時間流逝得很快,表明詩人睡得很香很甜。(大意對即可,答對一點得2分)

(2)①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鳥和山都人性化,表達了作者的憂愁。②採用了對比和反襯,以窺人鳥的無情來反襯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揚」「宛轉」,前者是雙聲,後者是疊韻,因聲見情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纏綿不絕的情愫。④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語意連貫:詩人鳥喚而夢醒,夢醒而見山,見山而人愁,展現了一個相當複雜的心理過程。(四點中答對兩點給滿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同標準給分)

 

 

 


推薦閱讀:

詩歌鑒賞最後一題賞讀
語文詩歌鑒賞最新模擬題彙編
如何鑒賞蘇軾的《阮郎歸.初夏》?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怎樣鑒賞?
如何鑒賞鄭愁予的詩《錯誤》?

TAG:詩歌 | 古詩 | 訓練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