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中的家鄉

 

 

心中的家鄉

 翁武俠

我的家鄉,北碚文星場。一個使人念想又使人迷惑的地方。

它地處華瑩山脈以南一個南北走向的「一山三嶺二槽」地勢里的「前槽」之中,距離北碚大約十公里。

文星場的由來是由文昌閣之緣而得名。相傳文昌閣建造於明代,閣中造有較大的文昌夫子的泥塑,即文曲星,故取名文昌閣。清朝順治初年擴修,改名為文昌宮。清康熙年間,隨著煤業的的興旺,由原僅有的一、二家草房,逐漸形成街一條,街面狹窄。後來改修馬路。清咸豐時正式設場。因有文昌宮便命名文星場。(有說:文星場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文昌宮場,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文星場地屬江北縣。1936年劃歸北碚試驗區。)

這是一個不名和有名的地方。

不名在於它處於深山老林之中,陡嶺石坡,冷沙黃泥,缺水旱頻,自然條件十分的惡劣;上坡下坎,肩挑背抗,包穀紅苕,清湯寡水,山民的生活情況十分的艱辛;土匪橫行,袍哥當道,鴉片遍地,民風鏢悍,是一個崇尚實力,充滿野蠻、蒙昧的「化外之地」。「有女不嫁劉家槽,包穀羹羹篙紅苕。」這句話就表達了當時我的家鄉,即那個叫劉家槽是一個十分糟糕的人們不想淹留的地方。

有名的是隨著1928年至1934年「北川鐵路」的修成,隨著1933年「天府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建,它讓鐵路沿線一個小鄉場由幾戶人家,發展成近千戶的熱鬧市集,在一條破破爛爛一律是兩層穿斗房的老街基礎上又增加了幾條偏街,街上紛紛開設了不少的布店、茶館、旅館、飯店、副食雜等,還修建了不少的供職工住宿的工房。煤業的發展和興旺,給文星場帶來了春天帶來了繁榮。

我們兒時的文星場,是一個充滿溫馨和夢想的地方。慈祥的父母,熟悉的老屋,帶給了我們許多難捨的依戀和不盡的溫暖;長長的街道上和場兩端的上場口和下場口,都留下了不少我們輕鬆的腳步和歡快的喧鬧;在小火車奔跑轟鳴的鐵路上,我們飛車上後峰岩,我們等車掃掉下來的煤炭,自豪過,汗流過;幽靜肅穆的校園,更是充滿了我們朗朗的讀書聲和高飛的夢想希望;蜿蜒的青石板路田間小路和上後峰岩的硬土公路上,都留下了我們不少閑情的放逸和邀伙散步的清趣;還有在兩面的高山樹木中,在兔兒山的兔兒石上,我們採過野蔥,摘過蘑菇,撿過柴薪,也登高俯瞰過山的雄偉,林的翠微,江的縹緲;但在我的心靈中,也在這裡,被瘋狂年代時的造反革命的人們刺傷過……。

現在的家鄉隨著煤炭資源開採後的枯竭,隨著開採礦區的轉移,已顯得精疲力竭顏黃肌衰了。2004年的時候,我隨我大哥、二哥回過一次家鄉,眼中的家鄉已清冷沉寂了許多許多。我們原先的家已不見了,那裡只的一畦泥土,幾株蔬菜,數多凄涼,整個街道,殘垣斷壁,人煙稀少,悲愴頓起。原先鄉政府的大門前,還有兩塊石碑還灰顏地站立在那裡,上面還依稀地看到: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這些字眼是過去的熱詞,可是現在,它已是從前,已是久遠。

家鄉,不見了,去遠了,家鄉,已沒有了過去,也沒有了現在,家鄉,慢慢從人們的眼中和頭腦中消逝了……。

但是,家鄉,可愛的自己的家鄉,我們的心底還有著它的模樣,是美的,還惦念著它的過去,是甜的,還流淌著對它的情懷,是熱的……。歲月凝結的鄉容鄉情仍銘刻在天南海北的遊子心中。

生我養我伴我的文星場,我心中的家鄉,我夢中的嚮往,我喜愛的地方!

 

2018年1月19日

 

推薦閱讀:

如何為家鄉「正名」
我的家鄉——徐聞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家鄉的藍天白雲如此清新自然脫俗,還有必要去西藏接受洗禮嗎?

TAG: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