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圓滿前行》第19課筆錄

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現圓滿三身游舞力,

離障本來怙主龍欽巴,祈請無垢光尊常護我。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

發了菩提心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華智仁波切所造的殊勝論典《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主要宣講的是修持大圓滿正行之前的前行修法,是非常殊勝、了義的修法,非常高深。為了讓我們的心能夠達到真實修持、接受大圓滿法的法器的程度,前面必須要學習大圓滿前行。前行中有很多的理論,也有很多的竅訣。在了知大圓滿前行修法前,必須知道佛法的智慧、修行的次第、原理、方式等。不單是學習,還能引導我們的心逐漸成熟。因為現在我們的心充滿了輪迴的習氣和煩惱,這種心相續的狀態沒法和大圓滿法本身相應。

必須通過共同的外加行,調伏我們耽著輪迴的分別念;通過內加行讓我們的心逐步走向成熟:如皈依(對上師三寶產生殊勝的信心)、發起菩提心、通過百字明清凈無始以來在阿賴耶上很多的習氣、煩惱的種子、通過曼扎的方式來累積資糧、通過上師瑜珈讓我們的心得到成熟。如能這樣修持,我們的心逐漸就能成為殊勝的法器,再來學習大圓滿正行的竅訣就非常殊勝,大圓滿竅訣就會成為調伏煩惱的殊勝方式。

很多地方都講到大圓滿法是九層之巔,是九層佛法中最圓滿、最殊勝的妙法。如果沒有通過前期的修行,即便這個妙法在我們手上,我們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用。自相續成熟後,這些妙法就非常殊勝。就像現在電腦的一些頂級軟體,如果電腦專業的水平達到某個高度時,這些軟體就非常便利,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對電腦盲,不知電腦程序、不知操作電腦的人,就談不上殊勝。所以必須要通過不斷學習,把專業知識提升到能和軟體相應的高度,才能知道殊勝性,才可以做很多事情。

大圓滿法對於我們來講也是一樣,它本身非常的殊勝,但有一些修行者不太著重前行,非常注重大圓滿實修的竅訣、正行等。對這些法有興趣,也說明有善根、有福德。但單這一點福德善根要去相應大圓滿還不夠。對佛法雖有因緣,但因緣也分深淺。對大圓滿法有信心、有興趣說明我們有因緣,到底是什麼因緣?是接觸到法的因緣還是使用這個法,讓法成為調伏相續的殊勝利器的因緣?這方面要分的。福德分深淺,因緣也分深淺,我們有因緣能夠遇到大圓滿法,對大圓滿產生嚮往之心,也是值得慶幸的事。但如要讓相續和大圓滿法本身相應,還需要更深的因緣、更多的福德。前期的準備是讓心達到和法相應的層次,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前行的修行是讓我們的心相續和法完全相應的真實的引導。

通過一步步腳踏實的聞思修行,對於四加行學習後認真地觀修,內心中生起界限的驗相,對不共加行也是反覆修持。當真正佛法智慧、福德上升到一個階段時,我們就不會單純地認為五加行就是個計數,代表五十萬數字。我們在修五加行時狀態、能力、智慧都不一樣,對有些人來講就是五十萬數字,而對有些人則意味著相續成熟和在五十萬數字中不斷累積資糧,和實相靠近的過程。

所以在學習時,就看福德的深淺以及對佛法領悟的程度。有些人於前世精進努力過,在今生中很容易相應;有些人前世可能沒有做過很多努力,今生中是一般的根基,但也可以轉變。如果我們非常精進,或者對上師能夠產生信心,在這個基礎上鍥而不捨地學習,我們的根基也可以轉。大圓滿前行中從鈍根轉為利根的很多修法,如果重視就能把我們的根基從鈍根轉為中根,從中根轉為利根,這方面是絕對可行的。

第一方面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因緣,第二是要值遇對加行法非常重視的上師善知識。現在我們很幸運,大恩上師非常重視前行,批評了很多不重視前行的修行者,也批評了一些不重視前行的善知識。絕大多數眾生都需要前行的修持讓相續成熟,極少部分人可能由於前世的因緣非常殊勝,修行中不需要前行就能夠相應正行的也有。但在末法時代,我們既然流落到這種狀態中,普遍情況都不是上根利智,需要以前行方式次第地成熟自相續,所以非常重視前行。因為上師很重視前行,在他座下學習的弟子們,有些人已對前行法的重要性產生了定解,有些人正在產生定解,有些人即將會產生,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緣。

如果我們遇到的上師沒有對前行修法很重視,那麼我們的根基無法自動地從鈍根調整到利根。法很殊勝,我們能不能接受、消化還要觀待很多情況。能夠按部就班地次第性學習、修行前行法非常重要。既然在學習、在修行,就應該重視。正行雖然很重要、很殊勝,但當前我們相續和法之間的距離還長、還遠。不能夠從現在這種根基出發,拋棄前行的修行直攀密法、直攀大圓滿,利益不會特別大。

反過來,如果我們首先把基礎打好,再逐漸去接受密法大圓滿,就會知道法很殊勝,能非常直觀地了解、接受。而不是從法本中、別人口中說密法很殊勝。如學好了前行,內心中對佛法的深廣教義真實通達,對於密法、大圓滿的殊勝性,就會有更加不共的了知和覺悟。

比如我們最初到學院的時候也學了很多密法,但因為沒有基礎,學了之後並沒有什麼感覺。從上師、道友們的口中說的時候,是最高、最殊勝的法。當時在學這些法的時候,也是沉浸在「我得到了最高的法要」這種沒有什麼根據的沾沾自喜當中。到底殊勝在哪裡?內心當中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後來逐漸學習了很多基礎的法要,若干年之後才漸漸知道,密法的確很殊勝。這時再說密法殊勝是有感受的、是發自內心的讚歎。

有些道友沒有得到密法之前特別地稀求,想方設法都要得到,一旦聽到之後就覺得好像沒什麼感覺,沒感覺哪裡很殊勝,有時候又聽不明白。所以那個時候容易產生很大的落差,也容易退失。在最初追求密法的熱情消失之後,就沒有動力再支撐他繼續追求殊勝的法要了。

如果首先把加行部分學好,再學習密法的竅訣,有了堅實的基礎,就知道從哪些方面來講密法的確是很殊勝的。而且,密法當中的生圓次第、大平等、大清凈等方面的教理,他能夠完全聽懂,並能夠從心底接受,也知道如何著手去觀修。所以下面的基礎打好之後,不管是從教理的智慧理論上打好基礎,還是加行的修持(四厭世心、五加行、出離心、菩提心),這些都能修得很好。有了基礎在這,一旦去修更高的正行就容易修,也容易和殊勝的法相應,那時就知道密法調伏煩惱的力量的確非常大。

沒有修過加行,或者加行的基礎沒有在相續中打牢的人,雖然有很多時間去追求密法,但是效果不大。如果不知道原因就會責怪上師和法,不會去反觀是不是自己相續中的條件不夠。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了解這些情況,把基礎打好,這樣修上去絕對是相應的。這部法很深、很殊勝、力量特別大,我們自己也需要殊勝的智慧去駕馭它。如果沒有殊勝的根基、智慧去駕馭它,那麼這部法對我們來講作用並不大。

現在我們要學習的是前行中的共同加行。真實的共同加行在修法方面分了四個,但在科判當中有六個,現在我們學習的是前面的共同四加行中的第一個:暇滿難得。暇就是閑暇,離開了八無暇;滿就是十種圓滿(五種自圓滿和五種他圓滿),合起來叫做暇滿,暇滿的人身。難得:這樣暇滿的人身是很難得的。

暇滿的人身是修習殊勝解脫道、修行佛法最好的所依,但這種所依其實並不容易得到,現在我們得到了就要珍惜它。現在我們得到了暇滿人身是源於前世的努力,今生中我們繼續努力,後世還能夠得到暇滿人身,就能成為殊勝佛法的所依,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地修行。

如果在今生得到暇滿人身的時候沒有修行,第一是浪費暇滿;第二,我們就再沒辦法持續性地得到暇滿,就會失去修行佛法的機會。如果在輪迴中沒有把佛法作為最殊勝的所緣、最重要的事情進行修鍊,那麼還會同無量無數的普通眾生一樣,毫無自主地在輪迴里隨波逐流,沒有自在地跟隨輪迴的習氣而流轉。

我們後面要一步一步地觀察無常、輪迴痛苦、業因果,真正觀察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輪迴不能再待下去了,非常的痛苦。今生當中我們只是感受一點點的小痛苦,其實在輪迴中還有非常可怕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它無始無終。假如我們人生中只有這麼一點點短暫的痛苦,我們也可以忍受,但關鍵這種痛苦去了又來、來了又去的模式,就像魔咒一樣,是沒辦法自動打破的。所以,輪迴最可怕的就是時間特別長、不會自動終止。因此我們就會在輪迴里翻來覆去,一而再再而三、無始無終地感受身心的痛苦。

在講到這個問題時,有善根的人就會心生疲厭,覺得輪迴的確沒有真實的意義,不管怎樣一定要獲得解脫。如果思維到了這一點,他的出離心就會引發,覺得不需要再這樣下去了,應該找一個解脫之道,徹底地解脫輪迴。而不是只考慮今生中要去掙錢,錢花完了又去掙。像這樣並不是一個真實的解決之道。

身處輪迴中,各式各樣的安樂與痛苦,去了又來、來了又去,變著花樣地感受著,但這一切的一切最後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所以我們要通過學習,尤其通過不斷地觀修,讓問題浮現出來,在內心中對它產生非常清晰的認識,並逐漸深入到骨髓中去,那時我們才會真實地願意從心底深處拋棄這個輪迴的模式。

必須要反覆觀修,不是說了解了、知道了、考試考了九十幾分、得了一等獎就可以了。考試考得好並不能說明什麼,有些人有考試的天份;有些人有這方面的福報和運氣;有些人可能的確下了功夫,在詞句上面有所了解。但這些都是學習的第一步,我們不能說沒有用,但是真正來講是通過考試、學習,讓我們內心對法義本身有所掌握。我們要將所學的法義印在心上、融入心中,變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這就必須要反覆觀修、使用它。觀修得越多,和我們的心就越容易融合,法就變成我們自己的一種狀態了,會自然而然對輪迴生起徹底的厭離,想追求真實的解脫道。所以要不斷地觀修,讓法義融入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相續、我們的想法,這是很重要的。

有人覺得:「是不是我永遠沒辦法生出離心了?」不是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努力過。法有它的作用、它的加持力,只要我們努力地、真實地、長時間地去觀修,法一定會起到作用,一定能改變我們的心相續。當法融入到自己的相續、威力一旦浮現出來,我們的想法自然就變了。以前非常貪戀的、執著的、放不下的東西自然就會放下,沒有什麼放不下的理由。因為我們的心改變了,以前放不下的就自動放下了,就會以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利利他的佛法的修學中去,這方面是改變我們心相續的殊勝引導。

所以暇滿人身很難得,我們必須要珍惜,最好的珍惜方法就是在暇滿人身的基礎上,繼續不斷地修行。這才是珍惜難得暇滿人身的最好的方法,保養暇滿人身的方法也就是這個。如果沒有通過正法來保養暇滿人身,我們修習正法所依的身體就會被世間八法的病毒侵入,暇滿人身就會腐爛掉,就不想修行了。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在這個人身的基礎上不斷地修行。

聞思修行第一個步驟是四厭世心,也就是四轉心法。通過四厭世心,我們逐漸地認識輪迴的自性,認識到我們在輪迴當中是什麼,應該做什麼。這樣就可以確立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並且通各過種修法轉變心相續。

現在我們學的是圓滿。前面學習完了五種自圓滿,現在學習的是第二個科判,五種他圓滿。五種他圓滿是在修行佛法所依的這個人身的基礎上,前面五種條件是自己具足,這裡的五種條件是觀待助緣。修行佛法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的,必須要觀待很多其他的因緣,來自於自己之外的助緣叫做他圓滿。主要歸納起來有五種,叫五種他圓滿。

戊二(五種他圓滿)分五:一、如來出世;二、佛已說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聖教;五、師已攝受。

這裡是遞進的關係,一環扣一環,前前是後後的基礎。如果前前具有了,還看有沒有後後,如果最後都具有了,那麼自己的因緣圓滿了,他方的因緣也圓滿了,這個人身就是最殊勝的人身,得到了之後就要精進。這樣的人身並不好得到,下面還要講這個問題。

我們下面就學習他圓滿是怎樣安立的,首先有一個略說,後面展開廣說。

如云:「如來出世與說法,佛法住世入聖教,為利他故心悲愍。」

這是龍樹菩薩講的教言,也講到了五種他圓滿:第一是如來出世;第二是說法,如來出世之後已經說法了;第三是佛法住世;第四是入聖教;第五是為利他故心悲愍。和這裡所講的是完全可以對應的。

首先講如來出世這個問題。

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麼連正法的名稱也全然無有,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賢劫,所以為導師殊勝圓滿。

這是從整個劫來觀察的。當然我們分析時,總的來講現在是光明劫,因為明劫當中才會有佛陀出世。但是下面我們還會看到,即便在光明劫中,還有佛陀在這個階段出世,那個階段不出世的情況。如果我們只是站在當前的情況來看,不會覺得佛陀出世有多困難;但是把這個範圍拉長擴大之後,就知道這的確不容易。下面華智仁波切就要引導我們的心一步步深入,一步步看清楚給我們傳遞出來的真實的如來出世多麼困難。

後面還要講有佛陀出世的劫叫光明劫。光明就是智慧,佛陀的光明智慧出現在世間的時候,叫做明劫;沒有佛陀出世,叫做暗劫。如果出生在暗劫中,連正法的名稱也全然無有。法是佛陀覺悟之後宣講的,是佛陀證悟的等流。如果佛陀出世,佛陀就會講法。如果佛陀不出世,世間也不可能有正法的出現,又談何修行呢?雖然得到人身,但是對解脫輪迴、修學佛法來講沒有用,不是真實的暇滿人身。

「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賢劫」,我們現在身處有佛出世的賢劫當中,第一個觀待他方的因緣圓滿了,如來出世就是導師殊勝圓滿;如果佛陀不出世,就不圓滿,導師殊勝這一點就沒有了。沒有導師引導我們,通過自己的分別念是永遠沒辦法發現真實義的。完全在輪迴的模式中,永遠沒辦法打破分別念,打破輪迴的模式。

一般的眾生,依前世輪迴的習氣,不斷地追求飲食、名利、財富。有些眾生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不是真實的究竟之道,想要探求解脫之道,所以在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修道者。印度有婆羅門,中國有很多修仙的人、修道者。他們也得到一些禪定,發展出神通,得到一些智慧,但是因為沒有真實地觸及到無明的根本,還是在輪迴裡面轉。只不過層次比追求粗大的欲妙的一般的世間人,要深一些;追求的深度是從物質到精神,從享受欲妙到享受禪定的安樂。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

世間人為了世間八法而奮鬥;修道者為了解脫而奮鬥,雖然真正的解脫目標並沒有確定下來,畢竟還是為了解脫奮鬥,這是差別。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根本沒有找到解脫之道,仍然還會輪迴。世間人為了追求世間八法,身心感受很多逼迫,像現在的世間人,身心俱疲。苦行者、修道者為了得到所謂的解脫,身體修苦行、離群索居,也感受到了很多壓力和疲憊,但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沒辦法找到殊勝的解脫之道。

有沒有人想要解脫?有。但是畢竟沒有遇到真實的解脫輪迴的導師,沒辦法解脫。如果佛出世,就有引導者了,這個叫導師殊勝圓滿。我們想要修道,導師殊勝這一條不圓滿,我們也會像外道修行人一樣,雖然有這個想法,每個普通人也想快樂,永遠離開痛苦,但是找不到一個究竟之道。沒有導師的引導,永遠沒有辦法憑自力或者憑其他沒有解脫輪迴的人的幫助而出離輪迴。

佛陀出世,對我們修行佛法來講,這個條件就圓滿了,這是非常殊勝、非常重要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有了,才可以談下面的條件;如果第一個條件都沒有,下面就免談了。這是先決條件、基礎條件。真實來講要引導眾生出離輪迴,引導者非常殊勝。引導者對我們來講就是佛——已經現證法界光明,從輪迴當中出離的殊勝的導師。

佛陀在世間出世,就是導師殊勝圓滿;如果不出世,導師殊勝圓滿就不具有。其他的不能作為導師引導我們趨向於解脫。但是佛陀出世了,就是導師殊勝圓滿。對我們來講,修行佛法第一步的暇滿人身就已經具有了。

儘管佛陀已現身於世,但如果沒有宣講正法,我們眾生也得不到受益,而如今佛陀已經循序漸進轉了三次法輪,因此佛教正法圓滿;

佛陀出世之後如果沒有講法的話,眾生也得不到受益。一般來講佛陀出世一定會講法的,不會無因無緣出世。如果這個佛陀示現的是八相成道或者十二相成道(在漢地講是八相成道,藏傳佛教來講是十二相成道),就一定會講法。因為在八相或十二相當中就有轉法輪。

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分析呢?因為真正的佛,他現身於世有很多種情況。這裡所講的佛陀出現於世,主要是指以圓滿的方法證道的佛陀。還有其他的不是以這樣八相或十二相成道而出世的佛陀。比如說佛陀有可能化現成一般的人如國王、大臣或者富翁等,通過這些方式來利益眾生。這樣化現的佛陀是不會講法、不會示現轉法輪的。既然佛陀會降生於世,這是不是就是說佛陀出世呢?我們說在這個意義上分析不行,因為畢竟這種出世的佛陀只顯現成一般的人出世,佛陀雖然出世但不會講法。

所以這裡所講的佛陀出世,一定是指八相或十二成道的佛陀出世。就像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金剛座出世的釋迦牟尼佛一樣。即使佛陀出世、證悟成佛了,如果不講法,眾生也沒辦法得到利益,就和佛不出世一樣的。因為佛陀出世對眾生最有利的就是講法:講解取捨之道、講解現證法界的因緣,讓眾生去修行、取捨。這才可以真實地調伏煩惱。所以佛陀如果沒講法,眾生也得不到利益。

而如今釋迦牟尼佛已經循序漸進地轉了三次法輪:在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在靈鷲山等地轉第二相般若法輪,在廣嚴城等地轉第三次善分別法輪。所以說佛陀循序漸進轉了三次法輪,對我們修行佛法來講,佛教正法這個條件已經圓滿了。

第一個導師出世這個條件圓滿。要修行佛法才叫暇滿人身,觀待我們來講,第二個他方的因緣就是佛教正法,這個必須要圓滿。如果沒有佛教正法那就不是圓滿,因為沒有正法可修。但是現在佛陀已經三轉法輪,說明佛教正法是圓滿的。對我們來講,他方的因緣,就是我們要修的佛法本身,這個條件是具有的,所以叫佛教正法圓滿。

雖然佛已講經說法,但佛法如果已經隱沒,也對眾生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圓滿,所以時間圓滿;

第三個條件就是時間圓滿。雖然佛陀出世,已經轉了三次法輪,但是如果佛法隱沒,那對眾生也沒辦法起到作用。對我們現在的眾生而言,現在佛法還在住世,還有高僧大德在不斷地出世,在住持、宣講佛法,眾生也有想要修行佛法的心態。這說明佛法的住世期還沒有隱沒,還沒有圓滿,佛法還在住世期間。所以說時間對我們來講也是很重要的。雖然佛陀已經出世過、也講過法,但是如果時間過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生在佛法住世的時間,那對我們而言和沒有佛法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出世的時間,佛法還沒有隱沒、還在世間。雖然有些地方佛法興盛,有些地方佛法衰敗,但總體來說,這個時間還沒有過去。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講也是圓滿的。

如果說佛法已經隱沒了,對我們來講,時間這個條件就不圓滿了。怎麼樣體現圓滿?就是作為我們要修行佛法的機緣,時間的圓滿也是很重要的,這個時間還沒有過期,對我們來講還可以受用。就像食物如果過期變質了,我們就沒辦法吃。如果佛法隱沒了,我們就沒辦法接觸,也沒辦法聞思、修行。只要佛法隱沒了,居士、出家人、上師、經典所有的都會沒有了。那個時候哪裡去找佛法?根本找不到。從這方面講,佛法住世的時間還沒有過去,所以說時間是圓滿的。

雖然佛法住世,但假設自己沒有皈入佛門也無濟於事,如今我們已步入佛門,因而自之緣份圓滿;

雖然時間還沒有過,但是如果和佛法之間的緣分沒有,自己沒有皈入佛門,也是無濟於事的。雖然現在佛法還在住世,但很多人對佛法沒有信心,沒有學習的緣分,佛法對他來講起不了什麼作用。而我們已經步入佛門,對佛陀生起了信心,對修行佛法有興趣,這個就是「自之緣分圓滿」。

這一條看起來很像是自圓滿,因為自己要皈入佛門。但大恩上師在講記中講了,這一條其實主要是觀待佛法住世,這裡的重點是放在我們所皈入的佛門本身。也就是說如果有佛法,我們可以皈入;如果沒有佛法就沒辦法皈入。雖然這裡面有自己的因素,但重點是放在所進入的佛門本身的。皈入者是我,所皈入的是佛門,佛門和我之間的因緣是圓滿的。雖然也有我自己的因素,但主要是佛法在住世期間,佛法和我之間的緣分已經成熟了。

世間上的這些不學習佛法的人,生在佛法住世的時間段中,我們敢肯定地說,這些沒有學習佛法的人的相續中沒有善根、沒有緣分嗎?不能這樣說,只能說他的緣分還沒有成熟。佛法雖然住世,但是他和佛法之間沒有建立起一種因緣,他的種性、善根沒有成熟。所以說佛法雖然住世,但對他來講緣分沒有圓滿。這裡講的是我和佛門之間的緣分圓滿了。「自之緣分圓滿」,就是說自己方面有一定的條件,還要所修的法和我之間的緣分是圓滿的。主要是觀待他方而安立的,因為有佛法住世,我才能趨入佛門。如果沒有佛法安住的話,我就沒辦法趨入佛門。

前面講導師、法還有時間都是具有的,我和佛法之間的緣分也是圓滿的。因為有了佛門,我們才可以步入。所以說一定要觀待佛門本身的他緣,佛門本身的他緣具有了,並且我也進去了,這個緣分就圓滿了。因為這個緣分是兩方面的,既要有我自己的善根,也要有佛門本身的外緣存在。此處主要是強調這個外緣是存在的。那麼我的這個因緣,也是在這裡面成熟的。所以說我和佛門之間連上了這個緣分,這方面叫做自之緣分圓滿。看起來很像自圓滿,但是理解重點是放在他圓滿、放在我們所入的佛門、有佛門我們才可以入。可以這樣去理解自之緣分的圓滿。

即便已經進入佛門,可是如果沒有被順緣的善知識所攝受,那麼對正法的真理也將一無所知。如今已承蒙善知識慈悲攝受,所以為殊勝悲心圓滿。

雖然我們已經和佛門之間已經建立這樣殊勝的緣分,已經皈依了,但是不是所有條件已經圓滿了呢?皈依之後還不能說所有條件圓滿,還要看有沒有辦法被順緣的善知識攝受。如果進入佛門之後沒有遇到殊勝的善知識、或者沒有被順緣的善知識攝受的話,我們沒辦法知道佛法到底是怎麼樣建立的真理。

所以過去也有,現在也有,未來還會有這樣的人,對佛法有興趣,皈依的儀式也參加過,也取了法名,但是只是頂頂禮、供養一下、朝拜一下寺院、做一點義工、做一點事情等等,僅此而已。不知道佛法中講的內容,不知道自己所皈依的三寶是怎麼回事,不知道自己皈依佛門到底是要幹什麼,佛法所講的主要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樣即使皈依之後也沒辦法得到殊勝的利益和受用,所以這個條件其實是不圓滿的。雖然他已經進入佛門,但是真正來講要用佛法調服相續,要有完全的、圓滿的機會修學佛法,這個條件其實並不圓滿,這個「暇滿人身」還有缺陷。

所以被善知識攝受很重要。後面我們講第六品以及大恩上師現在在講的《心性休息》中的「依止善知識」中也講了上師的法相、是怎麼樣安立為善知識等。真實的善知識一定是有悲心來攝受弟子逐漸邁向解脫的。善知識自己對於佛法的教義要有所領悟、要非常熟悉,也願意去引導弟子一步一步地接受修行佛法。作為善知識只有自己對佛法有了體會、有了解,才會把佛法的殊勝內容傳授給弟子。如果沒有人講解,沒有善知識攝受的話,我們對正法的真理將一無所知。即便是通過自學的方式了達一點點佛法的概念,學習到佛法的知識,但是如果要想實修調服煩惱,沒有善知識的竅訣也是很困難的。後面在廣說的時候還要引用一個公案來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上師攝受,我們會對正法的真理一無所知。現在已經承蒙善知識慈悲攝受,尤其是在菩提學會,大恩上師已經攝受了道友們。經常能夠聽聞上師的教言,不斷地接受上師對我們修行的建議、糾正我們在修行過程中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這其實是在依止上師。

依止上師是不是一定要二十四小時或者長期跟隨上師身邊?這個不確定。很多上師都講了這個問題,現在是網路時代,通過網路完全可以依止上師。我們在依止上師的時候定位一定要在上師身邊如何如何。當然有些人有因緣在上師身邊安住,有些不一定,其實待在上師身邊的時間長短和解脫也沒有必然的聯繫。法王如意寶依止根本上師六年,只在上師身邊待了六年時間。無等塔波依止密勒日巴尊者也就十三個月,但是他們的成就、他們的事業是不可思議的。

很多時候上師講法、在攝受弟子的時候,不一定要在每一個弟子身邊說說話、吃吃飯、聊聊天。但有些人很喜歡這樣的,這可能是根基還沒有完全成熟吧。有的人還是覺得依止上師就應該熱熱鬧鬧地和上師一起說話、聊天,上師顯現上很關心自己等等。當然這也是依止上師的一種行為,但真實來講主要是應該依止上師所傳的法,而且要依教奉行去改正、調整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錯誤的觀念。所以說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即便是長時間沒有見到上師又怎麼樣呢?其實你的相續在進步、內心在調整,這個就是依止上師、善知識攝受之後的必然現象。

否則的話即使經常能夠見到上師,但上師讓你修這個不修,上師讓你聽法不聽,對自己解脫有意義的事啥都不做,這對自己解脫不是直接的因,這方面我們要分清楚。當然能夠如果見到上師,在上師座下聽法也是非常好的。咱們不能走極端,不能說反正只要聽法就行了,見不見都無所謂;也不能說天天待在上師身邊就一定能解脫。

把主要的抓住其它能具有的就具有,如果具有不了那也沒什麼,這個方面也需要觀察、改變、調整。雖然說上師攝受了殊勝悲心圓滿,但是如果沒有遇到上師,上師沒有攝受,殊勝悲心圓滿這一條就不具有了。並不是說上師的悲心不圓滿,而是如果你沒有依止、沒有遇到殊勝上師,那麼被上師殊勝的悲心攝受這個條件就不圓滿了。如果沒有被殊勝的上師攝受的話,誰來指導你來修行呢?誰來指導你法義?沒有辦法去了解修持,這個條件就不圓滿,我們修行要獲得解脫還是很困難的。

這裡面的條件一環扣一環,說明我們修行佛法的條件都已經圓滿具備了,就看你精不精進,怎麼樣利用這樣暇滿人身去修行。基本條件都有了,當然我們細分的話,可能還不具有,但是粗分來講的話就已經具有了。從暇滿人身來講很多修行道路都是圓滿具有的,按照後面無垢光尊者老人家的教言中分的時候還不確定。

下面還要引用《如意寶藏論》當中的觀點,就有一點嚴格了,但是從十八暇滿來講基本上現在很多道友條件都是具有的。具有了之後我們看如何去利用它。不是說在暇滿人身這裡講這個問題,也不是說觀察一下、對照一下有就行了。我們要刻意去了解觀想,就知道的確很難得,雖然現在得到了又怎麼樣?前因是怎麼樣?現在我們應該怎麼樣使用它?如果修了會怎麼樣?不修以後會怎麼樣?都要全盤地觀察思維。只有這樣非常刻意地、深入地觀察之後,對暇滿難得、得到之後去高效地使用暇滿人身,這些意義才會浮現出來。

暇滿這麼難得,如果我們沒有認真地思維得到就得到了無所謂,不知道它的價值、不知道它的難得,得到就放棄了。就好像以前一個故事當中的小孩不認識如意寶,得到的時候不識貨,你問他得到了么,他說得到了,但是不知道這個價值。來個騙子對他說:「你看這又不能吃啥都沒有用,我給你三塊糖,你換了還可以吃」小孩子很高興,換掉之後他就上當了。

雖然擁有了如意寶,但是不知道使用、不知道價值。現在我們的人身也是超勝如意寶的,一條一條對照下來,看是擁有了,但擁有之後你知道它的價值嗎?當前來講是個基礎條件,關鍵問題還在得到之後怎麼辦?這個要左右我們以後的思想、走向和格局,這個時候深入去觀察和不深入地觀察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深入觀察,你得到了無所謂;深入特意觀察之後,要用人身做最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最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修行佛法。特意觀察之後思想會變的,就會從以前耽著輪迴逐漸轉變成追求解脫道。以前大把的時間用暇滿人身去追求世間八法,特意觀察完之後,就會用暇滿人身追求出世間道,放下對輪迴的耽著反而趨向於解脫。

從內心生起這樣覺受,心態就會變化,通過思維暇滿難得把這些相關的內容讓心轉變,從以前耽著世間八法轉變成追求解脫道。有人說難得又怎麼了?沒有深入去挖掘要義,認為天天就坐在這一條條觀了又能怎麼樣呢?感覺沒有什麼必要性。這個是轉心法,宗喀巴大師的竅訣中,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能打破對今生的執著。暇滿人身的思維怎麼樣打破對今生的執著?暇滿的人身很難得,得到之後不能夠追求世間八法。就像不能用如意寶換三塊糖,我們不能用暇滿人身做世間八法,那樣只是得到世間名聞、小小的收穫而已。要拿它做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修行佛法,當你的心轉向修佛法的時候,自然對今生的這些就放下了,就不耽著了。從這個角度體現轉心的,把追求世間八法的心轉為求解脫道,也是四種轉心法其中之一,也是生起厭離之心的修行方法。這個方面叫轉心法。

這五種圓滿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因此稱為五種他圓滿。

這五種他圓滿都應觀待他人,第四個看起來好像在自圓滿當中,但是必須觀待所入佛門的他緣而具足的,所以稱之為他圓滿。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個他圓滿沒什麼問題,第四個他圓滿剛才講了可能稍微有點疑惑。那麼這五種圓滿主要就是觀待他緣具足的,所以稱之為五種他圓滿。這是略說,下面再看廣說;

己一、如來出世:

如來出世對我們來說是很難有的情況的,這個圓滿很難得。

世間的成住壞空四期稱為一劫,其中圓滿如來正等覺出世之劫稱為明劫,佛陀沒有現身於世的劫稱為暗劫。

那麼這個世間的成、住、壞、空就是一個劫,我們說在劫難逃,但是實際上劫是時間單位,一個劫當中分了成、住、壞、空。每一個成劫里有二十個小劫組成的。住劫也由二十個小劫組成的,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安立方式。成、住、壞、空每一個當中都有二十個小劫,安立為一個中劫,合起來就是八十個小劫組成一個大劫,其實這個時間是非常長的。

首先是我們先看成劫,這個劫慢慢地形成之後安住,安住之後就壞,壞了之後就空。空劫的時候,下面講輪迴痛苦的時候還要講,首先是通過眾生的業力開始著火,有七個太陽出來,水烤乾了開始著火把地本身燒著了。往下燒地獄、往上燒天空,把無間地獄到初禪天都通過大火燒毀了,須彌山就全部燒毀之後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了,這叫做空劫。這個空劫安住二十個小劫。

安住完之後開始成劫,首先是吹風,之後開始攪拌水慢慢地形成天界、須彌山、地獄,就形成了成劫。成劫之後就安住了,安住就像現在我們這個時候是住劫,但住劫完了之後就會毀壞,就像剛才講的那樣全部燒毀掉。燒毀完叫空劫,都是這樣循環的。雖說火燒一次到初禪,然後再形成,形成之後再燒,燒了七次之後再來次水,把世界毀壞到二禪,這樣逐漸地風把三禪摧毀。

《俱舍論》等很多地方都講成、住、壞、空。整個看起來很穩固的世界,其實是無常的。我們的世界不斷地在改變,幾十年前的城市和現在的城市,幾十年前的世界和現在的世界,很多地方已經改變了。像這樣都是在改變的,這方面是階段性的無常。真的大無常出現時會壞、壞完會空,空之後又形成,就是這樣成、住、壞、空,不斷地輪迴。這是輪迴的特性,眾生的業沒有消盡之前,這種、住、壞、空的輪迴方式不會中斷。

一個劫到底是怎麼樣呢?我們算劫的時候,是從人壽最早的八萬四千歲開始,就是說在最早開始形成的時候人壽是大無量歲。無量也是有量的無量,不是沒有邊際、是非常長的意思。但很多是從八萬四千歲開始算。從無量歲或者從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一百年減一歲,就這樣逐漸減到八萬四千歲,然後減到八萬歲、四萬歲、兩萬歲、一萬歲,減到一千歲、一百歲。

減到百歲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出世,現在我們大概就是人壽七十五歲左右,然後還是會往下減。減到時候人壽十歲就不往下減了,這個時候因為業越來越重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也的的確確是這樣的,眾生造業的這種方式,還有造業的時候的羞恥感是越來越差。尤其是上網看一些消息,很多人心態越來越惡劣,導致他造業越來越不知道羞恥。以前還是很羞恥的事情,現在還公開化談論,還有很多人支持,這方面特別多。

現在還有一些所謂的正能量,再往下走的時候,這些正能量慢慢地也會消失。最後業越來越重,人們的壽命會越來越短,短到十歲的時候大家就蘇醒了,這時候(有種說法是)佛菩薩的化身會出世,教導他們修行善法,人們蘇醒之後開始修善法,人壽會慢慢地增,增到八萬四千歲,接著又開始減。從無量歲減到十歲,又從十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個最初的一個劫比較長。第二劫到第十九劫中間就比較穩定,都是從八萬四千歲開始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減一增就叫一個劫。這樣往返二十次就是一個住劫。空劫、壞劫大概計算的時間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當然會有疑問說,現在人有壽量可以說一百年減一歲,但如果是空劫怎樣算呢?大概也是這樣的。通過人的業力,雖然沒有人掐時間,但他在空劫時安住的時間也就是那麼長。大概比照現在的人壽,每一百年就會減一歲。總之對於這些時間跨度大家基本上都已達到了共識。比如,六十秒一分鐘,六十分鐘一個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個月三十天,一年十二個月,一百年就這樣算。這裡面算的時間不是固定的,而是大概這樣計算。即以一百年為一個單位,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增一歲,如此一增一減是一劫。這個劫的時間是特別長的。這樣我們大概知道了劫的安立方式。

其中圓滿如來正等覺出世之劫稱為明劫,佛陀沒有現身於世的劫稱為暗劫。

有佛出世的劫就叫明劫。佛陀出世一定是在住劫,不可能在壞劫當中出世,因為壞劫已經開始毀壞了。而根據《俱舍論》中的觀點,劫毀壞時世界上的人或者眾生早就搬遷了,已經沒有眾生了。整個器世界火燒的時候是空空蕩蕩的,沒有一個有情。這些有情眾生要麼通過法性力修到禪定、升到天界;要麼轉生到其它世界去;地獄當中受苦沒有受盡的,通過自己的罪業轉到其它地獄當中去繼續受苦,這方面是特殊情況。

所以說壞劫是沒有有情眾生的;空劫佛不會出世;成劫時劫正在形成也不會有;真正佛出世的時候就是在住劫當中。如果有佛出世的劫就叫做明劫。所謂「明」是佛法光明的意思。相對的如果佛陀沒有出世的劫就叫暗劫。這樣就知道了明劫和暗劫的概念。

下面我們分別就明劫和暗劫的情況,做一個縱向對比。通過對比就可以知道暗劫是大大多於明劫的。我們把時間軸拉長之後才能看到差別來。否則如果只盯著時間看,不會覺得佛陀出世有什麼困難。反正現在到處都是寺院,到處都是法,好像法多得都沒地方放這樣的感覺。但是把時間軸拉長之後就會覺得,能夠在這個時間當中修行佛法,絕對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越觀察得長,越會對現在的機緣產生珍惜感。

過去的現喜大劫中有三萬三千佛出世,隨後出現一百個暗劫,

過去有一個劫叫現喜劫,出世了三萬三千尊佛。在一個住劫當中出現三萬三千尊佛,從出世佛的數量來講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當這個現喜大劫過後,連續一百個劫都是暗劫,都沒有佛出世。連續一百個劫,你說這個時間有多長?如前所說,單單一個劫都需要這樣連續成、住、壞、空,這樣一個過程我們都覺得很長了。更何況一百個這樣的狀態都沒有佛出世,都是完全沒有佛法光明的。想想看都是非常恐怖的。

後於具圓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隨即又有一百個邊鄙劫,

一百個暗劫過去之後,出現一個具圓劫,有八十俱胝佛出世。俱胝是印度的數量單位,一個億叫一俱胝。有說一千萬也有說一百萬或者十萬叫一俱胝的,反正就是說很多的數量。在這個具圓劫當中八十俱胝佛出世。但是隨後馬上又有一百個邊鄙劫。邊鄙劫就是暗劫的意思。為什麼邊鄙劫會稱為暗劫呢?我們以前講過,邊鄙就是邊地,是沒有佛法光明的地方。所以邊鄙劫就是沒有佛法出世的劫,也叫暗劫。像這樣,又出現了一百個邊鄙劫。

其後具賢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後又有五百暗劫,

一百個暗劫後有個具賢劫,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但馬上緊接著有五百個暗劫。五百個暗劫當中,眾生的根基沒辦法感招佛出世,他們的根基沒辦法修行佛法。我們說佛這麼多,為什麼眾生度不完呢?佛的慈悲心那麼強烈,為什麼沒辦法恆時出世呢?佛陀恆時都想出世,但關鍵是佛陀出世要相應眾生的根基。如果眾生根基的確是大範圍的不成熟,或者造惡業很嚴重,那麼佛不會出世的,這是因緣法。

接著在見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後又出現七百暗劫。

這個裡面就有一千四百個暗劫,真正的明劫只有五到六個,是非常少了。

隨之具喜劫中有六萬佛出世,隨後此賢劫便出現了。

這個是很少見的情況,明劫出現之後馬上又跟著明劫。前面講過,明劫出現之後馬上就是暗劫,而且暗劫的時間特別長。這個地方前面是具喜劫,有六萬佛出世,具喜劫之後馬上就是咱們的賢劫。這是過去的情況。

大恩上師在講記中講,一千四百個暗劫都沒有佛出世。像這樣是很長很長的時間,如果我們轉生到這個暗劫當中,哪裡去找佛法的光明?三寶都沒有。如果我們把這些內容拿來觀想,就會體悟到佛陀出世的確非常不容易,現在我們遇到佛出世一定要珍惜。以下描繪現在賢劫的情況。

在此劫形成之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蓮花。凈居天的眾天人以神通觀察其原因,結果得知在此劫中將有一千尊佛出世,他們不禁感嘆說:「如今的此劫可謂是賢妙之劫。」於是便將此劫取名為賢劫。

在這個賢劫形成之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了一個沒有陸地、什麼都沒有的大海洋,範圍非常廣。海中生出了千朵非常巨大的千瓣蓮花。「凈居天的眾天人以神通觀察」,凈居天是什麼天?實際上是色界天,在第四禪天當中有五種凈居天。第四禪天主要都是聖者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第三果(即阿那含果、不來果)的聖者們會居住在凈居天當中。由於凈居天都是聖者,所以叫「凈」居,「凈」就是清凈的意思。凈居天的聖者們觀察情況就知道,在這次劫中將會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非常感嘆說:「如今的此劫可謂是賢妙之劫」。賢妙之劫,故稱之為『賢劫』。」這就是「賢劫」名稱的由來。下面就分析在賢劫當中佛陀出世的情況。

從人壽八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直到最後人壽無量歲時勝解佛出世之間,有一千尊佛來到位於此娑婆世界南贍部洲中央的金剛座現前成就圓滿正等覺果位,隨即轉妙法輪,所以此劫是光明劫。

我們現在這個賢劫是光明劫。光明劫是從人壽八萬歲到人壽無量歲。人壽八萬歲時是拘留孫佛出世,這個是賢劫千佛的第一尊佛。到人壽無量歲時是勝解佛,勝解佛是賢劫千佛當中的最後一尊佛。

「人壽八萬歲到人壽無量歲之間」看似這麼簡單一句話,大恩上師講記中把這個問題分析得很清楚。因為中間的住劫有二十個這樣的劫,即二十個增減。首先從第一個中劫到第八個之間都沒有佛出世,中間是空的。然後從第九個中劫開始,也就是我們這個地方人壽八萬歲是從第九個劫開始算的。二十個劫中,也不是說每個劫當中都有佛出世的。前面第一到八劫都沒有,第九個劫當中有。而且這些佛出世都是在「減劫」的時候,即是往下減的時候,不是往上增的時候。

從人壽八萬歲往下走的時候,八萬歲的時候第一尊拘留孫佛出世;人壽四萬歲的時候,第二個拘那含牟尼佛(有的時候叫其它的名字)出世了;到人壽兩萬歲的時候,迦葉佛出世;在人壽一百歲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出世。也就是說在第九劫當中有四尊佛出世,我們就是在這個人壽百歲的時候出世了。再往下走,佛陀入滅了我們這個佛法會衰敗,最後會隱沒,然後在第九劫中就沒有佛出世了。第十劫當中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彌勒佛出世了,第十劫的時候就彌勒佛一尊佛出世。

有這樣的講法說,在釋迦牟尼佛遺教下的弟子,如果是受了五戒的,曾經聞思修過的,在彌勒佛出世時候都會得到解脫。有些時候說,最後一尊勝解佛出世的時候,這些眾生都會得到解脫。只要是在佛法當中結過一點點緣的人,如看過一點佛像的都會解脫。雖然有這說法,但如果罪業太過於深重了也不敢保證,一般來講都可以解脫。

第九劫的時候有四個佛,第十劫的時候,彌勒佛出世。然後從第十一到十四之間又是空的,到第十五劫的時候,剩下的九百九十四尊佛都會在這第十五劫出世。從第十六到十九之間又是空的。第二十劫也就是最後一個劫的時候勝解佛出世。

所以說,即便是賢劫(整個劫是有佛出世的緣故叫賢劫),但是在佛和佛之間,也有沒有佛出世的時候,這個叫教空之世,也是類似於一種暗劫。從深層意義上講,假如我們在這期間轉生,就恰好錯過了,比如釋迦佛入滅了,彌勒佛還沒有出世期間我們降生了,這個時候佛法早就隱沒了啥都沒有。或者說我們在第一到第八劫之間降生,這個時候就是空的,沒有佛。或者在第十一到第十四劫之間也是空的,也沒有佛。然後從第十六到第十九劫之間也還是沒有佛。所以即便賢劫裡面,其實還是有很多沒有佛出世的階段的。

我們在這個劫裡面,在人壽百歲的時候遇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我們要精進,為什麼要精進?因為真正把時間拉長之後,發現一個劫的時間很長,人壽一百年增一歲或者減一歲為一劫。能夠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遇到釋迦牟尼佛出世,而且在佛法逐漸走向衰敗的時候遇到大恩上師,並在上師的悲心愿力攝持下,有傳法、學習教義、修五加行的機會,其實是非常難得的。

假如說這一機會錯過,或者說在這個期間沒有修法錯過了,我們也有可能墮旁生、或轉成一個普通人身、也有可能墮地獄。這個時間很長的,當我們出來的時候有可能又趕上空劫。趕上空劫的時候又沒有佛法,即便是賢劫當中,趕上中間這幾個沒有佛出世的劫,那我們怎麼辦?也還是沒有正法的光明。

現在遇到這二十個劫當中第九個劫的最後一尊佛——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我們剛好得到人身,剛好遇到大恩上師的攝持,剛好能夠學習這麼好的教法,的確應該非常非常的珍惜。這些機會如果一旦錯過了,再遇到空劫就非常的麻煩。所以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個機會本來是很難得到的,我們要珍惜它,認認真真去觀修,修學佛法積累資糧,要珍惜這樣修學佛法的機緣。

每個眾生都有他的習氣、都有煩惱,但是不要讓我們的這個煩惱、習氣成為障礙我們學習佛法的因緣。如果不障礙佛法的話,一方面可以不斷地修習佛法,一方面就可以讓煩惱習氣現形,然後盡量去化解它,盡量不要讓煩惱習氣變成我們修習佛法的違緣。有些人一旦生起煩惱就不學了(雖然他們有非常好的因緣),這種情況見到很多,不管哪個地方,寺院也好、菩提學會也好,有些時候一個小小的因緣他就放棄不學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有這個因緣了。如果我們不去詳細地學習、沒有很深地去觀想這些教義,我們就覺得修行隨隨便便,得到佛法又怎麼樣?失去了又怎麼樣?學了又怎麼樣?學了兩三年不學了又怎麼樣?其實這個因緣真的很難得。不知道我們錯過之後什麼時候才能夠重新再有。

剛剛講為什麼要去刻意觀想?因為只有刻意去觀想,對它的珍貴性才有一個很深很圓滿的認識。如果泛泛地知道但不去觀想,不去把這個教義滲入到骨髓當中去,生起「如來出世很難,我就是值遇明劫、值遇在明劫當中佛陀出世的這個階段」的確很困難。尤其是現在人壽本來就短,還有這麼多的違緣障礙,再不小心謹慎地修學佛法的確是非常危險困難的。從這方面觀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個光明劫。

這一劫過後有六十惡種邊鄙劫,

這個是六十個暗劫。就是說在賢劫過完之後,緊接著就是六十種暗劫。

再後於具數劫中有一萬佛出世,

後面又有一個劫叫具數劫,具數劫當中出世一萬尊佛。

其後又有一萬惡種劫......

但是,一萬尊佛出世之後的一萬個劫都是暗劫,時間太長了。

暗劫和明劫就這樣輪番交替出現。

雖然是輪番交替出現,但是很明顯地看到,暗劫是遠遠佔上風的,明劫出現的時間很少,而暗劫特別長。所以說輪番交替出現是沒錯的,但這是總體輪番交替,不是說一個明劫一個暗劫,然後再一個明劫再一個暗劫這樣輪番交替,不是這樣的。暗劫過後是明劫,但暗劫時間有時有一萬個劫那麼長。

如果遇到了暗劫,就連三寶的名號也不復存在。

那個時候想修也修不了,也沒有人和對境去讓你蘇醒種姓。有些人以前不學習佛法,但是現在有很多寺院存在,看得到佛像、有僧人、有經書,看到後內心當中本來就有善根種姓,就比較容易因為這個對境的緣故蘇醒起來。內心中雖然有善根,但是上師沒講法、沒有佛像、也沒有這些寺院,沒有外境做提示和顯現,你也沒有辦法去蘇醒種姓。所以說如果真生到暗劫當中,那才是真正的可悲,什麼辦法都沒有了,連三寶的名號都沒有了。現在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不管困難再大再多,還是要認認真真珍惜這個機會來學習佛法。

前面是總的佛法的情況,下面講一下金剛乘。因為現在要學習大圓滿密乘的法要,金剛乘尤其難得。

尤其是密咒金剛乘的佛法,只是偶爾出現於世。

如果不學密乘的話也無所謂,但是要學習密乘的人就要知道,值遇密法的因緣更難得。以前講為什麼佛法在世間當中不興盛?為什麼學習佛法的人這麼少?就是因為相續當中的善根難得,真正要學習和值遇佛法需要很強大的善根,沒有善根而隨隨便便對佛法生出信心,隨隨便便皈依和修學是很困難的。所以不學佛法而去學外道的人多,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從佛弟子的感情角度來講,覺得佛弟子太少了,如果佛教徒在七十億人當中佔六十五億,那該多麼的幸福啊,實際情況不會是這樣的。因為修學佛法是需要很大的福報,沒有這個福報怎麼可能值遇佛法又隨隨便便生起信心的呢?從感情和人數的角度來講,佛教相對於其他宗教,好像勢力和影響範圍不是很大。但是從反面,換個思維來講,我們能夠遇到佛法,這麼少的人當中居然有我一份,說明我的因緣很殊勝。

為什麼暗劫多?明劫少?說明情況也是這樣的,只有真正的大眾的因緣都成熟了,才能感召佛出世。大眾的因緣都不成熟,根本沒有辦法感召佛出世。所以說,暗劫多明劫少,它也是從一個角度說明,真正的暇滿人身難得、佛法難遇。既然遇到了就應該好好努力地修行。比較起來的話,金剛密法是很高深的法,要修行它對根基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現在有機緣值遇密法,應該更加珍惜,因為金剛乘密法只是偶爾出現於世的。

正如鄔金蓮花生大士所說:「往昔初劫普嚴劫時,先生王佛的聖教中已廣弘密法。

在這段教言當中,只有三尊佛的教法當中有密法。「往昔初劫的普嚴劫」,前面這些劫當中都沒有提到普嚴劫,可能還要往前推不知道多遠才能找到。普嚴劫當中有一尊佛——先生王佛的聖教中曾經廣弘密法。

現在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中也有密法出現。

又過了很多劫之後,我們遇到了這樣一種明劫,遇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密法。首先釋迦牟尼佛本身宣講過密法,像《時輪金剛》《密集金剛》《文殊真實名經》等等。其次佛陀入滅之後,佛法傳承當中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和傳承上師們也在講密法。雖然有些人對密法的傳承抱著懷疑的態度,但其實密法是純正的佛法。密法雖然有很多佛弟子,但其中能夠對密法生起信心的也不多。從某個角度上講,能夠接受密法的根基其實也不是很多的。

再經過千萬劫以後,

千萬劫就是非常長的時間,不一定是一個定數。

到了華嚴劫時,與現在的我姿態一致的文殊師利佛出世,他將廣泛弘揚密法。

這裡說文殊師利佛會以「我」的姿態出世,這個「我」是指蓮花生大士。因為這個授記是蓮花生大士講的,「文殊師利佛和我的姿態一樣。」蓮花生大士是從蓮花化身,不斷地弘揚密法,說明文殊師利佛也是這樣的。

因為只有這三劫的眾生才堪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它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密法,因為眾生不能作為密法法器。」

為什麼這麼多劫當中,只有這三個劫中各有一尊佛有密法出世呢?因為只有這三個劫中的眾生堪為密法的合格法器。從這個側面講,像我們這樣的有情還是很幸運、福德還是很深厚的。居然在這個僅有的三個劫當中,能夠遇到其中的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並且成為密法修學者,真的是非常幸運的。其它任何時候不會出現密法,因為眾生不能作為密法法器的緣故。

這方面的緣起很深奧,有的時候覺得密法沒什麼,但是從這些教言和蓮花生大士的金剛句來看,眾生能不能成為密法的法器,這個不是說我們覺得應該能成為就成為的,不是這樣的。眾生的根基情況非常的隱秘,只有像蓮花生大士這些(上師)能夠觀察到三個劫才有。現在有很多人在修大圓滿前行,之後還可以值遇金剛上師,金剛上師還為我們宣講非常殊勝的《光明藏論》、《心性休息》等等密法。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機緣,好好地修加行和去祈禱,讓自己的因緣儘快成熟。

而如今在此賢劫中人壽百歲之時,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出世,所以現今正逢光明劫。

我們正處在光明劫當中並有機會修學佛法,看起來這好像沒什麼,世間當中到處都是寺院、佛像,到處都是僧人學會,沒覺得什麼稀有的,好像現在錯過之後還有機會,其實這是不確定的。為什麼在這麼多劫當中只有短短的時間段里才會有那麼少的佛出世?這都是要觀待眾生根基的成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為什麼要把時間拉長去看呢?因為這樣才能非常珍惜,尤其是密法的時間拉長看後,這麼多劫只有三個劫中三尊佛宣講過密法,彌勒佛出世都不會講密法的,賢劫千佛當中剩下的九百九十六尊佛都不會講密法的。所以說現在能夠有機緣修學密宗,真正是非常殊勝的。

這些都是我們在上座的時候,需要去反覆深入觀想思維的。然後就會知道,哦,這些的確是很困難,佛陀出世很困難,因為暗劫太多、明劫太少。大恩上師講記當中講觀察的一個要點:在二十個劫當中,只有第九、第十、第十五、第二十個劫當中有佛出世,其它的十六個劫當中都是空的,沒有佛出世,所以說出現明劫是很困難的事。我們要去思維,放在心上反覆想。這之後內心當中的出離心就會生起來,覺得修學佛法的機會真的是很難得,現在得到之後應該精進地去修學佛法。

「如來出世」這點,我們上座觀修的時候,是作為觀修內容的;「佛已說法」也是有它的觀想內容。我們學的時候,先把這裡面內容搞清楚之後再去觀照重點。重點就是出離心,四轉心來轉變我們的心,往哪方面去轉?轉到思維人身很難得。然後慢慢一步一步去觀察,這時就能相應華智仁波切或者佛法當中的要義,內心當中真實通過觀修得到覺受,有了覺受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就不會懈怠,就能夠使用更多的時間、主要的方式去修學佛法。其它輪迴的世間法,不得不做的時候就做一些,可以丟掉的就丟掉了,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浪費自己的暇滿人身。所以這樣觀想完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在正法方面精進。這些方面我們要不斷地去了解,去觀修。今天的課程就學到這個地方。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推薦閱讀:

法律人,你不能不懂心理學(大圓滿)
大手印和大圓滿的區別
大圓滿與禪宗的區別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課

TAG: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