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解密十三篇》有感
祝大彤先生雖然演練的是吳式太極拳,但正如拳論所言,雖門派各異,「而理為一貫」。太極拳的根本是一樣的,都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則。
合上書閉目思量,浮現在腦海里的一些詞語是:中國傳統文化,易,醫,道,儒,佛……等;繼而是肢體太極拳,心腦太極拳,九松十要—虛靈,太極腳,太極手,八方線,揉手藝術,太微學……等。
越深入學拳、練拳,越是感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健身是習練太極拳看得見
的直接結果,但一個練拳人的肢體動作僅僅是外在的表象,而真正要達到的是道德修養的一步步提升,是心靈的凈化,是逐漸培養、磨練出一種恬淡、大度、虛懷若谷、上善若水的品質。這應該是練拳人要努力達到的目標,也應該是我們普通練拳人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
但萬事開頭難,不經過入門階段肢體的艱苦磨練,不做到起始階段(學練架
子階段)一絲不苟的模仿,無從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而我們大多數的習拳者正是這第一步就沒有真正入門。祝大彤先生把打拳分為四個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我倒認為,還不止這四個階段,大學之後還有碩士、博士、博士後,一言以蔽之,太極拳的研習沒有止境,沒有終點。惟有先把小學、初中做好,這是基礎,如祝大彤先生言,做好「外求學階段」,才有可能一步步深造。我願把在此書中感受最深的提出來和大家共勉。
一.九松十要一虛靈
(一)九松:松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
松下肢
祝先生講,練太極要以一個「空瓶子」之身作為載體.即心神意氣要鬆弛下來.安靜下來.排除雜念.以安靜無為的心態去學練太極拳。對身體的要求是.從腳到手、踝、膝、胯、腰、肩、肘、腕九大關節全部放鬆。松腳不松踝.管道不通,影響周身放鬆。要松腳的同時踝不著力,有熱脹感。(若腳尖翹得很高.踝是否放鬆了7)坐步或弓步,膝不過足大趾的甲根部。臀部尾間「坐」在後腳跟,要收腹股溝,形成腳、腹股溝、頂三點成一線,膝有上提之意,以松腳自然提為準(勿跪膝)。松胯的方法是兩邊胯尖意往兩側突出,然後意往下鬆開一條線。松胯要與提膝、擴踝、松腳貫穿在一起,同時放鬆才有效果.切忌技擊時閃腰移胯。隨意扭動雙胯,左右旋轉,貌似靈活,實則是僵滯.易受人制。(由此我想到做楊式太極拳的雲手時,傅老師要求大家坐在凳子上來做,體會胯不動的感覺。做攬雀尾的捋時,傅老師十分強調右膝尖不要左移,而要和腳尖保持一個方向。現在我明白了.這個毛病的根源在於胯先動了。在行拳中,扭動雙胯是很容易產生的問題。)
松上肢
祝先生講.少用意,自然松肩,手心、手背鬆開.要空.腕骨均應鬆開,要虛靈活.還要虛松,不能著力。腕不能孤立鬆柔.要配合松肩、垂肘,展指松腕。指不展腕不好松。(這如何理解?楊式太極拳講究「坐腕」.也是手指要舒展開,手腕微坐.意達指尖。.這時.腕是松的么?為什麼說「展指松腕」?這如何理解?)前臂要松、空,意把肘和肩放在地上來行拳。即使是手過頭的式子.如十字手、白鶴亮翅.肘仍有下垂之意.不可著力。有一說:一肘松到腳,巨力難進身。肩松很難。肩緊全身滯。打拳時要式式松肩。如在預備式時,從夾脊左
右意松至肩。要經常注意動則松肩。(我也注意到.在做熱身十三功法的鴛鴦戲水時.把整隻手臂放鬆下來.馬上就感覺到十指膨脹、發熱。)
松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我原來有一些可能不正確的概念:四肢如同長在腰上,尤其是上肢的運動要在腰的帶動下運行.不主動.要被動。所以我過去打拳總是先動腰。
而祝先生講,有拳論「命意源頭在腰隙」。腰是隙.是間,是空無。拳家行拳只有五個點.即頂、雙手、雙腳。軀幹呢?按照拳理拳法要求.沒有軀幹。準確地形容.肩以下、膝以上.胸腹部位要空。練拳者感覺沒有軀幹對方觸摸也確實摸不著東西。
祝先生還說,我不練腰帶手腳,我的腰是空的。腰是主宰,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動之則分,從腰分。腰是坐標點,上松到手.下松到腳.全身都鬆了。
具體怎麼練呢?祝先生講,首先,練拳時不想腰,不要腰。在遇有上下、左右、轉身的動作時,不要以腰帶手腳.而是以松腳、松腰解之。若轉身時不轉腰轉不過去,請不要轉.松腳轉身,在重心上找問題。松腰轉胯周身就靈活了。要敲開鬆柔功夫太極之門.不從松腰、松腿求之.難以進入太極之門。其次,腰應有隙.下以溜臀上脊椎.節節往上升松,是空腰修鍊的必由之路。祝先生還告知一些很具體的方法來松腰:以坐姿站立,以站姿坐下。如此經常練習也許會摸到松腰的拳法。
為了習練全身自然鬆柔.祝先生講不妨以起床穿衣系紐扣、吃飯拿筷子、織毛衣之手去找感覺。在家中方便的地方掛上一件衣服.經常扶推.或是推窗帘等。在室外扶推彈性比較好的樹枝,也是出功夫的好辦法。我們不妨一試。
十要一虛靈
十要:收臀(或日溜臀).襄襠,收腹,吸收(兩側)腹股溝,空胸,圓背.內吸(兩)肩胸窩,馳項。
一虛靈:周身安舒中正.(頭)頂上虛靈。
1.溜臀、裹襠、收腹
祝先生講.溜臀、裹襠、收腹是緊密相聯的。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臀部下收,會陰部位自然上提。臀部也稱為「後中心」。臀部的修鍊會直接影響松腰、圓背、拔背、裹襠等修鍊。祝先生還說溜臀還分陰溜、陽溜。陽溜直下.陰溜臀部有一個向前彎曲的小小的前曲。(我想知道的是.行拳中有沒有單純的陽溜?)祝先生講,溜臀並不難.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動則臀下溜,手扶有下滑感。(我想起傅老師做倒攆猴時腹部的那種摺疊.的確可以看得見。但行拳中.有沒有單純的溜臀?是否必須要配合裹襠才有意義?)
襠是任督兩脈的交會處,在會陰穴兩側。會陰與百會上下呼應相對。行拳中的虛實變轉.要圓襠松胯自然變轉.襠不可著力.以虛為要。似裹嬰兒用的三角巾從臀部兩胯自上而下,從左右而中包住,而完成溜臀、裹襠的動作。
關於腹部.祝先生提出來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概念。他不同意「氣沉丹田」,而我原來以為這是不容置疑的。
祝先生講,先賢太極拳家有」氣卸到足底」之說。近代拳家有「其根在腳」「上下相隨人難進」之說.都論及到氣到腳。楊禹廷大師還有「用腳呼吸」的教導。他的腹部是一個深洞。(我不明白)
我想.這是不是說.氣不能滯留在胸部,而要先下到腹部.繼而「氣遍周身不稍滯」,再直接下到腳部.腳下,入地?
2.空胸.圓背.內吸(兩)肩胸窩.馳項.頂虛靈
關於左右胸肩窩,祝先生講,胸部放鬆與松肩關聯。含胸動作往往把握不準確,會影響背部的放鬆。他認為空胸為佳。空胸與松肩、垂肘同時進行。這裡祝先生教給一個辦法:要收小腹,胸窩必須空.走路一抬手就吸氣.輕吸胸肩之間的胸問窩部位.胸部自然展松。
背與空胸關聯。空胸.背部自然圓活。空腰,脊椎自然節節上拔.是用意不用力,節節上引.是督脈從會陰向百會的自然走向。所謂「力從脊發」。若脊椎有脹熱的感覺.脊柱有粗大的感覺.你的背部功夫就已經顯現出來。
祝先生還提醒我們:圓背是練拳過程中周身九松十要而得,不是單找此功。
十要的上端是松頸部。祝先生講,不要刻意「豎腰立項」.頸部以自然虛松為好。收下頜.兩眼平視為準。他不大讚同「虛靈頂勁」.他說一個」頂」字容易讓人產生偏差.他提「虛靈神領」「猴頭馳項」」想像頭上方有一個太極圖.或將精神意念虛靈地想像在頭頂上就夠了」。
3.吸收腹股溝
祝先生講的是在吳式太極拳中.腹股溝對身形、重心的變轉十分重要。其弓坐步「三尖相對」(腳尖、膝尖、鼻尖}。尾間坐於後腳跟.腹股溝就出來了。
我對吸收腹股溝感到很難理解。吸收與放鬆在此有何關聯與區別?弓步或坐步,虛腳是完全不著力嗎?難道所有的弓步、坐步.都是單腿支撐全部?虛腿可以任意提起來嗎?當你從弓步要轉變成獨立步時.前支撐腿的膝蓋仍要對著腳尖、而不能超過大趾甲根部?那如何起得來呢?
最近我在認真考慮「三尖相對」問題。吳式拳的立柱式身形一定有它的道理。楊式太極拳強調拳論中的「內三合.外三合」(心、神、意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以弓步為例.鼻尖與腳尖肯定不在一個立面上。但我發現.在任何一個虛實變轉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一個三尖相對的瞬間。或者說,當你是完全用一條腿來支撐重心的時候,往往你的身法是」立柱式」身形。比如說,所有單腿支撐的獨立步肩、胯、肘、膝、腳似乎都是在一個立面上.這時,才會站得穩。
二.太極腳.太極手與八方線
1.太極腳
腳是周身十大關節之根基。拳論有」其根在腳」.「勁起於腳跟」。祝先生講.練拳光練上肢.很難成功。不練太極腳.焉得太極拳?不練太極腳,哪裡有太極功?腳下沒功夫,周身怎麼松?習拳者首先要有一雙太極腳。但何為太極腳?祝先生說.不是」足背要弓.五趾抓地」的傳統腳法.而是按照太極的陰陽學說,腳下陰陽變化是根本。放鬆要起於五趾的鬆弛舒展.要雙腳平松落於地面(不是踩).從跟、掌、趾各個小關節一一鬆開.一點兒不掛力。腳分實腳和虛腳。實腳,從後跟向前舒展;虛腳,從大趾逐漸向二、三、四、小趾,漸漸向腳跟虛松。兩腳如大樹深深扎在地下之根。這種腳下的虛實變化是漸變.絕非突變。不管是出步、前進、後退、並步、虛步等都要遵循這樣一個從實到虛.從虛到實的漸變過程.而且要貫穿整套拳的始終。
祝先生有一訣:站上厚毯找虛腳.腳下離虛入仙境。松腳就是松全身。
我原來一直對拳諺「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不是很明白。究竟差在什麼地方7這次在祝先生的書中找到了答案。他講:差之毫厘,差在什麼地方7在腳下!
但我仍然不明白.這種差,是指腳下的重心點的位置,還是腳踩八方線的位置7而且.我在做分腳或蹬腳的動作時,大腳趾如果不抓地的話.似乎很難站穩。
2.太極手
祝先生講:手、腕、肘、肩四部分組成太極手。拳論中有「形於手指」「妙手空空」」曲中求直,蓄而後發」等等。
「形於手指」.我輩練拳人尚能理解.但「妙手空空」.我們遠未達到這個境界,但我們總可以,而且應該努力去修鍊吧!
如何修鍊呢?祝先生又一次提到:太極修鍊一定要循規蹈矩.按照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規範自己的動作。這是道理.是修鍊成功的唯一途徑。
他講,大拇指指自己的重心i中指是指對方重心,在對方身上.想多遠走多遠:無名指是往前去的動作上的引領,最無力:小指.要放鬆.任何時候都要松小指;實手的食指要輕輕扶著架子盤拳,要「輕扶八方線」.即扶著套路的圓型圈.松、柔、緩、勻地運行。
祝先生還講,形於手指.不是力於手指。手指要像樹上的葉片不著一絲力。你什麼時候摸它.用力便翻,只能去輕扶。什麼時候你練的拳,在別人看來,似乎你的手在空中飄蕩,不是在掄拳.你的陰陽變化功夫就相當可以了。
我體會了—下,小指一緊,似乎整隻手臂都緊了;小指一松,連肩也鬆了。要時時有意地放鬆小指。這裡祝先生還告訴大家一個防止摔跤的辦法一一走路時.翹大拇指.會有助於平衡.能防止中老年朋友摔跤。
這裡.祝先生談到要用心腦練太極拳。在盤架子之初.要先排除雜念.做好預備勢,等心神慢慢安靜下來,手腳四肢空松.也就是說,心安靜.手凈.胸部虛靈,無思無意,無我無他.安舒中正,身上不帶拙力.方可往下盤拳。他還講.陰陽是拳母.鬆柔是拳魂。不知陰陽.沒有鬆柔,拳是練不好的。陰陽就是虛實。陰為虛,為靜.為吸,視線收回.陽是實.是動.是呼,視線外放。這是始終不變的拳理。
祝先生還提到.在虛實的介面處.虛變實要再虛一虛.陽變虛要再實—下.所謂的「實中實,虛中虛」。
這是不是說.在一動的定式時,如摟膝拗步的前推掌.這時是陽.是實手,要接下一個動作時,前推掌的擁勁不要馬上丟掉,而要在轉換的當口,再順勢前推二三厘米.然後才隨拳勢變虛,並吸一口氣.接下一動?
3.八方線
「八方線」教學法是祝先生的老師,原京城鬆柔太極大師楊禹廷先生所創.意在解決太極拳根基訓練中如何防止腳下出現「病變」。祝先生教導練拳人「學練八方線.輕扶八方線,手腳不離八方線.頭腦中有八方線。如此腳下不謬誤,身上有功夫」。
何為八方線?太極講究八門五步十三勢,即:南(擁).西(捋).東(擠),北(按).西北(采),東南(捌).東北(肘),西南(靠);五步(亦稱五行):進(火).退(水).左顧(木),右盼(金).中定(土)。以身分步(我不懂),五行在意.支撐四正四隅八面。楊禹廷先生以樸素的幾何學「外接圓」原理,將八角八平面的八卦太極圖以弧線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360。的圓形圖。練拳人的實腳立在八方線的中心點上,另一隻腳圍繞軸心畫一圓環。再小的點也是360。.也要走弧線。功夫越深,點越小。
怪不得.拳架有大、中、小之分。
由此.我想到」米」字形。在東西南北各90。和四個隅角之間的45。夾角可以再分出三個l 5。夾角。我在想,八方線僅指腳下和手上么?是否在一個太極的球體之中,有無數個八方線?並非僅平面之中的、上下左右,各個方向的八方線?但中心點只有一個?
三.關於推手
我還有一點不大明白。祝先生說,太極功夫在拳里.要一絲不苟認真盤拳。他還談到楊禹廷大師每日盤拳不輟,直到96歲無疾而終。楊大師留下的金玉良言是:不要到外邊瞎推.要好好練拳。太極拳就是一陰一陽.一通百通。
而我原來的理念是.只打拳不推手,等於瞎胡走。所以我在考慮,別管你的拳架有多漂亮,或者說.多麼「規範」.大概一定要通過推手才能夠來檢驗拳架是否合乎拳理拳法.是否正確。那麼我們又如何來學習推手呢?(祝先生說揉手.不說推手)
祝先生說要提高推手技藝,不要去推手.而要去推「腳」。高手知陰陽明虛實,高手極柔軟又極虛空.你感覺不到高手手上有力.是因為其根在腳下,腳變動,反映在手上。
另外.祝先生還對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有令人折服的解釋.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是指太極高手周身松靜透空.渾身汗毛立起(皮毛要攻),輕如羽毛、蠅蟲般的力也加不進去。個人練拳時,亦是羽不能加:加羽毛之力,將破壞自身的平衡和穩定。
我原來對此「拳論」一直心存疑惑.不大明白究竟是指什麼,直到最近在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上看到一個家庭主婦用一根彎形的、一米多長的棍子挑起一根毛,然後逐漸地、十字交錯地一根一根加相同的棍子.支點只有一個.要保持平衡,同時保證那根羽毛不能掉落。全場一片寂靜(生怕聲波會影響到她)。最後她大概加了有十幾根棍子然後把這個已成了環形的、頂著一根羽毛的造型放到一個支點上。全場人鬆了一口氣。但接下來的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她輕輕地走到羽毛跟前,從第一根棍子上拿走了那根羽毛。頃刻問,所有的棍子轟然散落一地!喔!這大概就是「一羽不能加」,同時也不能去的道理吧!很神奇!一根羽毛競然有如此的作用!
祝先生還有一些言論非常值得一提:
武德是練拳人的本分。
真正的功法、拳藝.不僅在動作上.而且在修心修德上。
要用心腦練太極拳。
如果太極拳練家連拳論也不讀,實在令人遺憾。
多讀書。不妨讀些中醫藥學、解剖學、人體科學、經絡學、心理學、哲學、天文學、邏輯學、美學.以及老子、莊子、孔子、孟子、佛學、道學、易經、孫子兵法等古典文獻。
練功習武不管是哪家哪派,以養生為宗是上乘之功。
太極功夫在腳下。
太極拳講究四功四法。四功手、眼、身、步。四法:心、神、意、氣。
三動三不動:腳動手不動(胯和肩永遠不是動力源.重心變在隅位上);手動腳不動:手腳齊動。
體能:關節要松.皮毛要攻.力點退去,虛靈在中。
僅僅看看書,看看錄像,算是了解了一點皮毛。只是一點感悟,不是體悟。若今年的太極大講堂能請到祝大彤先生來講座,用內功靜立和武林大會的高手們搭一搭手。看一看四兩是如何撥千斤的,那將是何等精彩呀!
推薦閱讀:
※6款Windows超好用的ZIP密碼解鎖軟體
※在網上看到的一張比較火的圖,解密啊什麼的,密碼學跟數學好的大大能來滿足一下我這求知的慾望么?
※【解密】美國《戰士》網站披露中國殲20戰鬥機根本目的
※探秘恐怖食人族:骷髏取水,人肉為餐吃到底?
※924321637243216241 一層加密,解密成漢字,是對人的稱呼,有哪些解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