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捨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1)「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你捨得用,孩子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價值所在,這會讓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你捨得用,孩子不再紙上談兵,而在實幹中得到鍛煉,加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對於一個孩子,如果希望他將來對祖國負責,對人民負責,那麼從小就要培養他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對自己負責。而這種崇高的責任感的產生,是需要動力的。這動力便是父母的需要。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干,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從小給文弱的男孩起女孩的名字,穿女孩衣服;對淘氣的男孩,非打即罵,很少有肯定和鼓勵。不少媽媽還常常當著兒子的面對外人講:我的兒子「膽小」、「怕黑」、「像女孩」、「什麼都不行」、「笨得要命」等等,久而久之,膽小無能且沒有責任感的男孩就被她塑造出來了。其實,母親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兒子可以創造奇蹟,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為勇敢的男子漢。那麼,父母該如何使用孩子呢?我在許多書中都表達了感受:享受兒子,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我也是一個男孩的母親。從小就常對兒子說這句話。兒子3歲時,有一次我抱他擠公共汽車,不料腿下一軟,我沒擠上車,差點摔在路邊。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媽媽,您怎麼啦?」我認真地對兒子說:「媽媽下鄉插隊時,把膝蓋摔壞了,抱著你上不去車。」兒子一聽,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為我捶腿。我撫摸著他的頭,欣慰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兒子十分得意,以後再也不讓我抱了,而且經常為我捶腿。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個盛夏,一天我下班回來,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我為您倒的。」茶已經涼了,我胃不好,不愛喝涼茶,但我仍一飲而盡,然後知足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兒子倒的一杯熱茶。父母的「享用」,讓孩子體驗到他為我們提供服務的價值,於是,他的服務意識會大大增強。兒子上四年級時,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兒子高興了,我卻為難地對他說:「你高興了,我可慘了,下了班還得急忙回家為你做飯。」誰知,兒子拍著胸脯,神秘地說:「爸不在,還有我呢!」看他那樣子,我彷彿有了「依靠」,馬上「恍然大悟」:「對!對!還有你,你也是個男子漢!」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學後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兩盤菜,放在盤子里,還用碗蓋上。我一回家,兒子馬上說:「媽,您快去洗手,我給您盛飯去!」我特別「聽話」,洗了手,就在飯桌前坐著。兒子盛來飯,我大口大口吃起來。兒子在旁邊看著,用電視廣告里的語氣問:「味道怎麼樣?」「味道好極了!」我也用了「廣告語」。「和我爸做的菜比怎麼樣?」「比你爸炒的菜強多了!」我誇張地說。其實,他的手藝比他爸差遠了,菜還有點不熟呢!但幾年以後,兒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兒子上大學了,每次陪我出去買東西,大包小包全是他拎著,什麼都不讓我拿,他說:「您把錢包拿好就行了!」媽媽走在前邊,兒子拎著東西跟在後面,感覺真好,好像在向人們顯示:「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兒子工作了。一年過春節,爸爸回東北了。兒子住在10層,我住在13層,初一那天,給我打電話:「12點下來吃飯。」我準時去赴約。兒子做了一桌好吃的,我吃得很開心,兒子問:「吃飽了嗎?」我說:「吃飽了。」兒子問:「好吃嗎?」我說:「非常好吃。」兒子說:「那你可以上去休息了,我來收拾。」我說:「那太好了。」我擦擦嘴就走了,心想,一個女人兩個男人愛,多幸福呀!一次我在溫州講學,當地團市委一位女書記帶著9歲的兒子來聽。我講了上面所說的故事。第二天,這位書記對我說:「我兒子長到9歲,從未幫我做過任何一件事。昨天兒子破天荒地幫我背書包,一路上,他一邊走一邊不停地朝我看。我問他:『你怎麼老看我?』兒子說:『你還沒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呢!』」你看,不是孩子不願、不會替父母做事,而是孩子從未受到過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從未體驗過幫助父母做事的快樂。就像前文所說的,一個人只有被他人需要時,才會產生動力,產生真正的快樂。
推薦閱讀:

父母要為孩子的教育拚命么?
八字結婚及生孩子規律總結
什麼樣的父母就決定了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不可不思考的問題 父母、孩子

TAG:孩子 | 才能 | 捨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