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將軍作品簡介
05-29
-
- 劉亞洲將軍作品簡介
- 2008-02-17 22:12:33
- 批評劉亞洲的人或帖子有一個同性:說話都缺少一份冷靜和理智,太多的是憤怒和衝動,一件事的是非,並不是謾罵就可以分清的。應該通過論辨,理越論越明。否則靠罵,本身就是理虧的表現。
- 我對劉亞洲將軍的態度:欣賞或敬佩.我並不完全知道劉亞洲將軍曾說過多少?或說過哪些高論,但我就認定他是一個敢於講真話的高官,實屬難得.
- 劉亞洲將軍 [轉帖]
-
- 每次站在指揮所窗前,映入眼帘的總是對面軍博大樓頂端的銅鑄標誌。遙想78年我軍所走過的艱辛歷程,不免思緒難平,感慨於懷。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作為軍人,我想到了千千萬萬為國戰死沙場,魂聚不散的中國軍人,想到了29軍,想到了張自忠將軍、楊靖宇將軍、左權將軍…… 同時也想到了皖南事變的新四軍,血染河西走廊的西路軍。我讀軍史,是讓自己記住——中國軍人到了我們這一代,不單單去懷念、感傷,重要的是轉變觀念,研究和構架適合未來戰爭的新軍事思想。只有這樣,中國軍人才會少一些憂傷,多一些強悍。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到了劉亞洲將軍。
- 劉亞洲,中將軍銜,籍貫,安徽宿縣。1952年10月19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父親劉建德,時任解放軍21軍187團政治委員,母親陳於湘,於21軍解放溫州時參軍,在187團任職。劉出生不久,21軍即赴朝鮮前線。 朝鮮戰爭停戰之後,21軍家屬們紛紛入朝。隨母親入朝,住魚隱里附近。1958年隨最後一批志願軍返國,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小學學習。(育英小學為軍隊幹部子弟學校,於1948年在河北平山縣成立,第一任校長為羅瑞卿夫人郝冶平。)1966年9月,升入育英學校初中部,旋即爆發文化大革命。1967年21軍由山西移防陝西,父親時任63師副政委,進駐寶雞。當時學校停課混亂,劉亞洲卻利用這段時間攻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1968年3月,被父親送到步兵187團「英雄八連」鍛煉。(「英雄八連」是由國防部命名的連隊,曾在淮海戰役中狙擊邱清泉兵團,戰剩6人。)4月,「英雄八連」赴陝西延安制止武鬥。烽火連天,道路中斷,由21軍報請蘭州軍區批准,正式參軍。從戰士當起,爾班副,班長,排長。197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被部隊送到武漢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學習。1974年產生文藝創作的衝動,於課餘時寫了不少「手抄本」在同學中傳播。開始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陳勝》。1975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民航北京管理局(首都機場)宣傳處工作。當時民航隸屬空軍。1979年民航與空軍脫離,調入空軍,在聯絡部一處任幹事,從事對外空軍調研工作。1983年報告文學《惡魔導演的戰爭》以新穎的題材、犀利的筆觸,尖銳的思想,震動文壇。9月,空軍報社羅軍、王哲偉流氓團伙案件發生,因借過兩盤錄相帶給羅軍,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984年行政級別由正營降為副營。在受處分降職的次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兩代風流》。8月,老山戰爭爆發,隨總政組織的作家代表團赴雲南前線。中途車翻負傷,仍堅持前住,受到前指表彰。年底,在意義十分重要的全國第四屆作家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協理事。1985年以前線為題材的小說《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出版,引起極大爭議。許多報刊參與討論。米家山根據故事拍攝了電影,遭電影局否決。3月,應美國國務院新聞出版署邀請,與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一道訪問美國,歷時一月。1986年由聯絡部調入空軍政治部文化部文藝創作室,專事文學創作。在周鶴官副部長關懷下,由副營直接提到副團。5月,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並講學。1987年在美國曆時一年,在特定的場合下維護了國家尊嚴,受到中國駐美大使館的表揚,回國後立三等功,晉陞為正團。年底,率中國筆會代表團赴瑞士參加第51屆國際筆會大會。1988年八月,調中央軍委辦公廳政治部任幹事,晉為副師職,授上校軍銜。9月,率中國筆會代表團出席了在南朝鮮漢城舉行的第52屆國際筆會大會。受總政聯絡部岳楓部長委託,開展對南朝鮮的秘密工作。1989年5月,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金堅范一道出席了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舉行的國際筆會第53屆代表大會。正值北京學潮,西方同攻中國代表團。作為團長,做了義正辭嚴的駁斥,中途退出筆會。中國與國際筆會的交流至1997年才正式恢復。1990年8月,調總參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任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因對南朝鮮秘密工作成績突出,立二等功一次。1991年重要作品《廣場》出版,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在許多國家出版。1991年秘密訪問台灣。回大陸後,此行在台灣曝光,引起台灣朝野極大震動。1993年1月,調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任副主任,軍銜晉陞為大校。1996年六月,軍銜晉陞為少將,1997年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後任成都軍區空軍政委,2004年3月提拔為空軍副政委。
- 現年53歲的劉亞洲將軍,一直被外界視為具有革新精神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其作品以先進的思想理念,分析預測了國際間的爭端與突變,並被後來的實事佐證。劉亞洲在80年初就以一批描寫新軍事變革的戰爭作品著稱。他的《惡魔導演的戰爭》、《那就是馬爾維納斯》、《攻擊攻擊再攻擊》等充滿陽剛之氣的作品,為剛剛走上改革之路的中國軍隊開啟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各大軍事院校紛紛將這幾部作品視為教材。因其思維敏銳,觀察視角獨特,他的作品一度引發爭議。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人的思維有了質的轉變,人們關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對描寫外軍動態和未來戰爭模式的作品給予了理解和支持。一些呼籲新思想、新作品的文章也顯露出來,人們開始接受了這位帶有國際視角和前衛思想的中國將軍。
- 回首20世紀的1984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第5個年頭,思想領域似乎一夜換了季節。改革浪潮席捲全國,九州一掃十年陰霾。中華文明要復甦。中國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對象,人們開始修補曾被自己民族撕裂的文化。在文學界,一批作家開始檢討曾經流逝的青春,傷痕文學堂而皇之成了主流作品,文化反思成了當年流行的時尚。一時間,禁錮已久的思想,失去了政治載體,人性中的憂怨彙集到了文藝領域,傷痕文學彷彿與愛不愛國牽扯在一起,文學的功能又一次不情願地披上了外衣。在批評和喧鬧聲中,劉亞洲未被染指,而是開始了另一種探尋。這一年距他的長篇歷史小說《陳勝》發表已過去八年。八年前,劉亞洲24歲,是武漢大學外語系的學生。小說《陳勝》的出版年代,時逢中國思想蹣跚階段,當時流行一種不成文的社會認同感,只要你意識到什麼是「主流」,社會就會很快地接納你。權威文化造就了一批作家。劉亞洲不在此列。32歲的他沒有逗留在這樣的氛圍中,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遠渡重洋,放眼世界。短短几年時間,一批帶有國際觀察視角的《攻擊攻擊再攻擊》、《惡魔導演的戰爭》等作品在中國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 古有諸子百家的思想氛圍,昔日我們卻有意無意地認同了一家之言。這是文化倒退。慶幸的是這種現象在中國沒有延續很長時間。「爭議作品」的出現,使人們看到了大國的希望。這期間,劉亞洲的前衛思想給一部分人帶來了深思。中國在摸索中又走過了三年。這一年是中國農曆的兔年,此時的南方改革如荼。始於戰略考慮,中越老山鏖戰轉入冷戰階段。劉亞洲以作家身份深入前線。當國內民眾情系前線將士的時候,劉亞洲卻用政治家的視角反思了此役。通過調研,他果斷向決策層進諫,一篇《老山作戰應當立即停止》的內參引起了中共高層關注。6個月後,老山作戰停止。12年後,已是少將軍銜的劉亞洲寄情昔日戰友,相繼寫出了《二馬》、《王仁先》等紀實作品,又一次回應了老山之役。讀者嘩然。
- 1988年,劉亞洲利用國際筆會第52次代表大會在漢城召開之機,與韓國外交官員進行了接觸,並將與韓建交的意義寫給決策層,引起共鳴。劉亞洲的外交新思維,得到了中共高層認同。兩年後,劉與葉選寧(葉劍英之子,時任總政聯絡部部長)陪同一位國務院副總理會見了南韓特使,為中韓建交奠定了基礎。同年12月,劉亞洲寫給軍委高層的《中國軍隊必須進行改革》一文受到廣泛關注,新華社《內部參考》分兩期刊載此文。其中一些觀點被半年後的政治風波所證實。這時的他早已超越了作家身份,劉亞洲沉穩的行事作風和睿智的思維方式被中共高層圈定,為日後步入高級軍官行列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對劉亞洲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階段。他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的痛苦過程,終於以其特有的雄健奔放的文筆,深邃犀利的思維和縱觀世界風雲的胸懷,在大陸文學領域裡獨樹一幟。1992年4月,劉亞洲以其雙重身份訪問台灣。開創了中共黨員訪台的先河,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當時兩岸的堅冰。事後,港台媒體喧囂報道中共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劉亞洲秘密訪台經過。國民黨大佬郝柏村傳過來兩句話:一、只要開放大陸黨政軍人員赴台,第一個就邀請劉亞洲。二、劉來台後,我一定見。如他不來,通過他安排的人,我也一定見。可見劉亞洲訪台意義重大。
- 十年間,劉亞洲以其前衛的思想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從一位知名的作家轉變成了中國軍隊的高級軍官。其間的辛酸與坎坷難以言表,誤解與攻擊隨時跟來。有人曾引用「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來評價歷史人物。中國百年近代史人才輩出,國之大幸。我認為,在社會變革階段,志士仁人能愛國也能賣國,愛國方法只一種;賣國方式千百種。志士、君子能改變歷史;流氓、阿飛也能影響歷史。我心餘悸。如果說中國的崛起是必然,那麼,軍隊的改革是必須。劉亞洲近十年提出的一些戰略從另一種層面上講是不給那些變容沒變節的人提供產房。中國軍隊將軍不少,但「生活將軍」居多。真正能夜以繼日研究戰法,一心為國的人如數家珍。
- 回看中共黨史,能把心境留於後人評說的人應屬瞿秋白,他是中國共產黨開創者之一。就義時年僅36歲。60年後,劉亞洲將軍思想通幽,用自己的心境來悼念瞿秋白。今將劉亞洲將軍的原文轉錄,與大家共勉。
-
-
- 瞿秋白的夢境
-
- 進九寨,臨長海,暗雲低垂,飄起雪花。下五花池,漫步熊貓海,細雨霏霏。湖水晶瑩。層林盡染。山戀排闥而來。浮雲如輕紗,將青山半遮掩,尤顯嫵媚。我深深凝望,忽如受劍刺:此情景我彷彿在什麼地方見過。緊張地思索。一生中屢遇此情景:一件明明是剛發生的事,卻似曾相識。但今天的情景不像,它的確發生過!終於,我記起來。這是瞿秋白的夢境,也是我的夢境。數十年前讀史,讀到瞿秋白就義前一夜,至為感愧。蔣介石槍斃其命令已下,第二天就要行刑,於瞿秋白而言,這是最後一夜了。這一夜,他睡得特別香。他夢到了人世間最美麗的山水。青山隱隱。流水淙淙。小路蜿蜒曲折。夕陽依偎著親吻著額頭。小鳥在歡唱。百囀千聲隨意移。醒來後秋白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唐人的絕句,遂用唐詩湊成一闋:
- 夕陽明滅亂山中,(韋應物)
- 落葉寒泉聽不窮,(郎士元)
- 已忍伶俜十年事,(杜 甫)
- 心持半偈萬緣空。(郎士元)
- 我驚愕不已。明天就要處極刑,前一夜竟平靜如此。瞿秋白文弱,可他羸瘦的身軀內竟蘊藏著這麼偉大的力量。他是真正洞穿了生死的。早就聽他講:人生有兩大快樂:睡覺是小休息,死亡是大休息。小休息是小快樂,大休息是大快樂(大意)。過去只當他一時豪邁而言,現在,方知他真是個不怕死的種。看看自己,當是羞得不能自容。死亡倒也不懼,可每逢有事,睡覺總成折磨。不是輾轉,就是噩夢連連。清晨醒來,雙眼皮腫成單眼皮。不過也就是為處分、愛情、文采、別人的隻言片語和一時挫折而苦,統統是些雞零狗碎。瞿秋白是高山,我連平崗都算不上。我曾設想,我如他般就義,走向中山公園時,像他那樣高歌《國際歌》、《紅軍歌》,在草地盤腿而坐,獨斟獨飲,而後含笑道:「此地很好!」從容飲彈,這是可以做到的,但像他前一夜那般寧靜安詳,恐不能夠。行為可以強撐,思想卻是無奈。騙別人可以,騙自己不行,騙心靈尤不行。我羨秋白,願為秋白捧一掬淚。他的生命定格在三十六歲上,可他的靈魂必將千秋萬代徘徊在中國上空。萬事就怕想得通。他想得通。一件事,想通即達天堂,想不通就沉落地獄。他的軀體進了地獄,他的心靈進了天堂。我反覆吟哦他的詩,昏昏睡去。我竟來到了他詩中描繪的場景中。就是今日九寨溝這片山水。難怪熟悉如斯。我凝眸,再凝眸。我成了瞿秋白。時光倒流六十年。我一襲白衫,手捧唐詩,款款行於曲徑。思想通幽,萬事皆空。天地間空無一人一物。我在向這多情的山水告別。明天將遠行。我的眼睛濕潤了。
-
- 通過研讀劉亞洲20年間的著作,不難發現其作品都在強烈的表達一種思想。前期作品以國際軍事領域為主,後期涉及歷史、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思想的表達之強烈是罕見的。尤其近幾年推出的《劉亞洲戰略文集》更是立意新穎,寓意深刻,話語空間極為深廣,充滿了思想與智慧。讀後令人生髮出一種激情,使人更加理智地面對現實以求發展。從劉亞洲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思想的張力與激情都是源自一個愛國將軍的情懷。他對中國未來戰略構架與評估遠遠超越了軍事領域,構成了戰略思想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他將外軍的戰略思想進行了剖析和總結,提醒中國軍隊應該從中吸取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改變以往的思維定式,用全新的作戰理念來縮小與外軍的差距。為此,他也招來了一些人的不理解。人的思維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正如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對小平同志也是不理解的。任何先進的理念和革新的思維都是通過實踐來推廣的。香港鳳凰衛視《時事開講》節目就劉亞洲的戰略思想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中國需要軍事改革新思維,而劉亞洲的作品恰恰代表了解放軍作戰思維的轉變。外軍思想庫和美軍一些機構,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劉亞洲軍事戰略作品。他們發現中國的思想庫已拋棄以往冷戰時期對美國的戰略研究領域,而是直接觸及美國的最新戰略構想,給美國軍事戰略和新的軍事部署帶來了挑戰。過去20年,中國軍隊歷次體制編製調整都在以減少軍隊員額為主導,部隊內部機構改革行動遲緩,加上解放軍戰略思想過於守舊,使得軍隊的訓練作戰效率提升受阻。美軍擔心的就是劉亞洲的戰略思想和解放軍戰略調整的步幅在逐漸縮小,如劉的戰略思想進入主導,解放軍的作戰思想和治軍方略將進一步躍升,從而會直接影響美軍戰略部署的預期目的。
- 劉亞洲將軍有一句名言,軍隊的現代化和軍隊的改革是在脖子以上,不是在脖子以下。就是說你肌肉練成再大的塊頭,拳頭練的再硬沒有用,首先你要有一個高智能的大腦,然後由大腦向四肢輸送神經,這樣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他列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戰例,為什麼每次伊軍與美軍交鋒必敗,俄軍在車臣數年不果,蘇軍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而美軍一去就擺平了?關鍵是美軍掌握了信息戰,首先將你的通訊設施和首腦掐住毀掉,讓對方潰不成軍。劉亞洲講到,中國是用戰略防守,如果是等你放進來打的時候,不宜形成戰鬥力。而是覺得中國應該和美軍一樣,不是思考明天的戰爭,而是思考後天的戰爭。中國應該走出去,就是以進攻為防守,以攻為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劉亞洲將軍說,中國應該走出蘇式的戰略思想的墳墓。
- 回顧歷史,從新民主主義時期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中國思想變革已近百年。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政治與思想永遠是孿生兄弟,密不可分。過去我們讀史喜歡關注戰爭與人物,而恰恰忽略了文化與思想。春秋百家一閃而過,秦漢文化獨統著稱。中國文化從漢武帝開始突出儒家為首的思想體系。農耕文化代表著皇權至上,子民安生思想的形成。明末,多爾袞入關,清軍開始強制推行異族文化,一下捅了小農經濟的馬蜂窩。中國亂作一團。清軍剛卸甲,便悟出民生的最佳方式便是農耕,不是游牧。農耕能使人集群結親以求安逸;游牧卻使人不斷擴張帶來掠奪。於是乎,崇儒、尚佛便被統治者賦予新的內涵而沿承下來。
- 劉亞洲在《農民問題》一書中,分層次、分階段來闡述農民與國家間的血緣關係。文中把歧視農民觀念形成的根源追溯到文化層面上來理解,找到了歧視農民的原因和教訓。作為後輩,我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不泛談愛國。因為愛國是要付出感情和精力的,只有了解中國歷史,我們才能從心靈上去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翻閱歷史,我發現自古以來,統治者都把土地和人口看成是功績卓劣的唯一標準。農民少時,怕外夷掠奪土地,於是鼓勵多生,過分強調人口基數。農民多時,又產生了恐慌,生怕人多義起,不利於江山社稷。於是出現了愚民文化鏈。一鎖就是幾千年。鎖出了傳統,鎖成了美德。封閉鎖國的根源就是思想滯後;民族性格的弱點就是不敢袒露心聲。劉亞洲文中所舉事例,深刻說明了農民問題的本質特點。引人深思,令人警醒。在觀念更新的提法上,不是一味強調思想創新,而是在舊的做法和新的觀念中尋求符合中國國情的黃金分割線。
- 劉亞洲寫的《大國策》從地緣、政治、思想等領域闡述了未來十年中國的國家戰略與策略。回答和預見了中國為何苦悶百年?在識清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在制定國家戰略所犯通病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戰略思維。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敢於檢討自己,把人民在看待國際事務時所持的抗衡心態剖析澄清。提出了「一個大國不能為發展而發展。國家的戰略目標是具體的、可觸摸的。歷史發展不可能等到所有條件都準備好了才向前邁進。我們需要戰略產業。」中國大,中國窮,我們說了何止百年。面對清政日下,國民愚鈍,孫文啟蒙檀香山,遊走日本海。武昌首義先取名譽,後取民心。大國覺醒。清政退位。西方國家做了37年中國夢,中華民國37歲即夭折。國民黨輸得糊塗。共產黨贏得明白。我認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大戰略,可惜國父謝世,「三民」變味,加上黨內人才單一,匪氣太重,精於山頭,國民黨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戰略了。而共產黨的戰略框架一直沒變,馬恩主義凈魂。朱毛樹旗。紅軍敗北復活靠的就是大戰略。回看我黨歷史,軍隊壯大一次,戰略迭出一回;民心聚散一次,理論升華一回。每個時期都有精闢的戰略出爐,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提出不長時間,戰爭態勢突變,我軍大捷。歷史猶新,只有制定大戰略,國家才能大發展。聚我心亂他心的辨證關係是需要我們再思考的問題。求索歷史,不如務實今天。
- 劉亞洲將軍在《金門戰役檢討》一書中,第一次披露了解放軍在1949年10月攻打金門失敗的經過。反思和總結了戰役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為未來攻台之戰提供了新思維,使美軍更加了解和認識到解放軍軍事理念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創新。美軍研究越戰失敗的原因與解放軍反思金門之戰的目的相同,意義相近。劉亞洲將軍寫的《對台作戰:戰略評估》不同程度地對美國戰略發展構成了影響,尤其在對台評估和對美分析中,直接觸及美國戰略底線,是美軍最不想看到的戰略思想勁敵。其《關於伊拉克戰爭》一書,以地緣戰略的眼光和獨特的戰爭視角分析和總結了美軍在伊戰中的軍事理論、技術運用的特點和不足,提出了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空軍的作用和未來信息戰的發展空間,該理論引起了各國軍方的極大關注。
- 啟蒙思想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有其光輝絢麗的一頁。啟蒙運動最早是由西歐逐漸波及全球的現代化運動的思想步驟。清末的戊戌變法,民初的孫文五權學說,內戰時毛澤東思想的生成,「文革」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都給中國的發展注入了動力,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中國人民站起來,啟蒙思想功不可沒。創辦於1915年,作為啟蒙思想路標的《新青年》雜誌,在1923年改刊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同年,文化界發生「科學與人生觀」論戰,凸現了現化中國自由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對立衝突的意識形態格局,這兩個事件代表著啟蒙運動的分裂和新文化運動的落幕。中國思想領域沉寂、泛起,又沉寂、又泛起,已過去了60餘年。中國的先知們發起的啟蒙運動濃縮了二百多年的近代西方思想史。洛克、盧梭、尼采、馬克思、易卜生、托爾斯泰、杜威、羅素等歐洲不同時代思想家的理論匯聚中國,這些歐美哲人的啟蒙、反啟蒙、批判啟蒙的思想學說,共同構成了中國新文化的外域現代性資源。在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啟蒙學者的思想帶動下,中國終於迎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於政治佔據了思想多樣性,人們的思維一時很難適應帶有多元化的思想。「五四」並非一場純粹的啟蒙運動,其中包涵著啟蒙與反啟蒙的思想衝突。中華民族的性格由誰培育而成,我認為首先是人們的思想。其次才是政權、戰爭。縱觀中國百年史,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是先由思想始發的。滿清後期,康樑上書變法求新,孫文「三民主義」救國,都是確立了強國富民的思想觀,才推動了歷史車輪。只有先進的思想才能讓人民意識到民主的重要性。因孫中山以「三民主義」為號角,使封建與革新思想集一身的袁世凱即便竊取了革命果實也不得不悔恨而終。孫中山、宋教仁說了真話,奠定了民國基礎;毛澤東講了真話,才有了「三灣改編」,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奠定了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鄧小平總結歷史,結合實際,講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中國才有今天。
- 在中國敢於講真話的人多如鴻毛,可惜大都集怨於心,真話出口又輕如鴻毛。歷史上有兩個人既講真話又得公心。他們是三國魏臣郭佳,唐朝名相魏徵。赤壁敗北,曹操馬上哭郭佳;高麗戰敗,李世民立碑吊魏徵。昨日,中華民國37歲即夭折;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56歲正當年。中國百年一夢多慷慨,靠得是那些輕生死,重興衰的愛國志士。自古以來,敢言者大都是上層頂端與下層末稍,中間沉默部分是思想與生活的受用者——人民大眾。頂端的敢言者大都為士大夫,為國獻策,胸懷坦蕩。末端敢言者多為市井民眾,伸張正義泄發怨氣。兩者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處是敢言者尊重事實以理悅人。不同的是大人物敢言掣肘較多,壓力很大,如沒有為國捨身的勇氣與忠心是不敢言語的。相比,小人物敢言如舉石投江,瞬間平息,作用甚微,壓力較小。可見劉亞洲將軍身居要職,卻憂患成文,力諫敢言,其心為公、為國情懷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人的思想都能以開放包容的態勢去發展,革新精神就會融入到民族性格里,受益中華。像劉亞洲將軍這樣的敢言者,思想啟蒙的繼承者就不會被看成一個異數,而是新啟蒙者的代表。他用全新的思維理念,給國人帶來了鮮活的思想,拉近了東西方意識形態的距離。實踐證明,中國要崛起,離不開實事求是的主導思想。敢言者必將得到人民的贊同和支持。中國發展到今天,如果不是擁有一批敢言者,改革開放能堅持到今天嗎?正如90年代初,改革改到了經濟體制上,人們困惑不前,在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問題上,小平同志解答了這一難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難怪俄國人說,「中國人有福氣,遇見了鄧小平,而我們蘇聯卻沒有出現一個鄧小平。(大意)」1979年我黨實踐改革開放。十年後,成績驕人,但問題接踵而至。何去何從,又是一次挑戰。1992年1月小平同志南巡講話,10月「十四大」定音,中國走上了「特色」路,國力大增,世界驚嘆。今天,又一個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平穩發展,令世界矚目,但問題和困難相繼而來。經濟體制改革動力受阻,究其原由是部分政體機構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黨又面臨新的挑戰。為此,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 中國在這樣一個急待發展的階段,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障。從劉亞洲的作品中可以意識到中國軍隊已開始了跨越式發展:轉變軍事思想、裁減軍隊員額、研發新型武器。其中軍事理論和作戰思維的轉變迫在眉睫。解放軍下一步要做的不僅僅是怎樣苦練精兵,為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奠定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思維的重組,觀念的更新,心態的平穩。只有理智地反省自己,正視不足,不斷更新觀念,才能應對未來戰爭。中國軍人應牢記一條千古明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我們既不能像過去那樣時刻處於「盤馬彎弓箭不發」的臨戰狀態,也絕不能認為現在是「無敵外患」的「太平盛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每逢看運動會,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 近年來,民間思潮在對待國是、國際爭端時缺乏的就是理性的思維,開啟國人新思想的人,簡單定位於愛不愛國,是不理智和不全面的。把推動改革之士說成是空想者,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再也不能打壓新思想了。國人想的應是如何運用新思想去構建中國的未來。舊思想在部分國人中造成的輻射,污染亦如漫天塵埃,至今未能落定。有人說劉亞洲戰略思想以西方的思維模式為主幹。其言論過於僵化,如果劉亞洲的作品,一味複製理想、避病頌歌,這樣的作品多如牛毛,更談不上啟蒙與思想了。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多少啟蒙者在人們的聲討中沉寂下去。為此,在中國接受新思想首先要具有審視啟蒙思想的良好心態,學會包容和審視現代啟蒙思想,對爭鳴思想要更加珍惜和愛護。由理解到支持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中華民族要復興,首先是國人的觀念要轉變,拋棄守舊之源,引進新思想,以勇於革新的勇氣和坦蕩的胸懷去迎接未來,這才是我們走向成熟的標誌。我們要從思想啟蒙者的作品中,吸取營養,然後再以覺醒者的智慧和勇氣來面對未來。
-
- 劉亞洲將軍作品簡介
- 2008-02-17 22:12:33
- 批評劉亞洲的人或帖子有一個同性:說話都缺少一份冷靜和理智,太多的是憤怒和衝動,一件事的是非,並不是謾罵就可以分清的。應該通過論辨,理越論越明。否則靠罵,本身就是理虧的表現。
- 我對劉亞洲將軍的態度:欣賞或敬佩.我並不完全知道劉亞洲將軍曾說過多少?或說過哪些高論,但我就認定他是一個敢於講真話的高官,實屬難得.
- 劉亞洲將軍 [轉帖]
-
- 每次站在指揮所窗前,映入眼帘的總是對面軍博大樓頂端的銅鑄標誌。遙想78年我軍所走過的艱辛歷程,不免思緒難平,感慨於懷。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作為軍人,我想到了千千萬萬為國戰死沙場,魂聚不散的中國軍人,想到了29軍,想到了張自忠將軍、楊靖宇將軍、左權將軍…… 同時也想到了皖南事變的新四軍,血染河西走廊的西路軍。我讀軍史,是讓自己記住——中國軍人到了我們這一代,不單單去懷念、感傷,重要的是轉變觀念,研究和構架適合未來戰爭的新軍事思想。只有這樣,中國軍人才會少一些憂傷,多一些強悍。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到了劉亞洲將軍。
- 劉亞洲,中將軍銜,籍貫,安徽宿縣。1952年10月19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父親劉建德,時任解放軍21軍187團政治委員,母親陳於湘,於21軍解放溫州時參軍,在187團任職。劉出生不久,21軍即赴朝鮮前線。 朝鮮戰爭停戰之後,21軍家屬們紛紛入朝。隨母親入朝,住魚隱里附近。1958年隨最後一批志願軍返國,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小學學習。(育英小學為軍隊幹部子弟學校,於1948年在河北平山縣成立,第一任校長為羅瑞卿夫人郝冶平。)1966年9月,升入育英學校初中部,旋即爆發文化大革命。1967年21軍由山西移防陝西,父親時任63師副政委,進駐寶雞。當時學校停課混亂,劉亞洲卻利用這段時間攻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1968年3月,被父親送到步兵187團「英雄八連」鍛煉。(「英雄八連」是由國防部命名的連隊,曾在淮海戰役中狙擊邱清泉兵團,戰剩6人。)4月,「英雄八連」赴陝西延安制止武鬥。烽火連天,道路中斷,由21軍報請蘭州軍區批准,正式參軍。從戰士當起,爾班副,班長,排長。197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被部隊送到武漢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學習。1974年產生文藝創作的衝動,於課餘時寫了不少「手抄本」在同學中傳播。開始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陳勝》。1975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民航北京管理局(首都機場)宣傳處工作。當時民航隸屬空軍。1979年民航與空軍脫離,調入空軍,在聯絡部一處任幹事,從事對外空軍調研工作。1983年報告文學《惡魔導演的戰爭》以新穎的題材、犀利的筆觸,尖銳的思想,震動文壇。9月,空軍報社羅軍、王哲偉流氓團伙案件發生,因借過兩盤錄相帶給羅軍,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984年行政級別由正營降為副營。在受處分降職的次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兩代風流》。8月,老山戰爭爆發,隨總政組織的作家代表團赴雲南前線。中途車翻負傷,仍堅持前住,受到前指表彰。年底,在意義十分重要的全國第四屆作家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協理事。1985年以前線為題材的小說《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出版,引起極大爭議。許多報刊參與討論。米家山根據故事拍攝了電影,遭電影局否決。3月,應美國國務院新聞出版署邀請,與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一道訪問美國,歷時一月。1986年由聯絡部調入空軍政治部文化部文藝創作室,專事文學創作。在周鶴官副部長關懷下,由副營直接提到副團。5月,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並講學。1987年在美國曆時一年,在特定的場合下維護了國家尊嚴,受到中國駐美大使館的表揚,回國後立三等功,晉陞為正團。年底,率中國筆會代表團赴瑞士參加第51屆國際筆會大會。1988年八月,調中央軍委辦公廳政治部任幹事,晉為副師職,授上校軍銜。9月,率中國筆會代表團出席了在南朝鮮漢城舉行的第52屆國際筆會大會。受總政聯絡部岳楓部長委託,開展對南朝鮮的秘密工作。1989年5月,與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金堅范一道出席了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舉行的國際筆會第53屆代表大會。正值北京學潮,西方同攻中國代表團。作為團長,做了義正辭嚴的駁斥,中途退出筆會。中國與國際筆會的交流至1997年才正式恢復。1990年8月,調總參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任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因對南朝鮮秘密工作成績突出,立二等功一次。1991年重要作品《廣場》出版,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在許多國家出版。1991年秘密訪問台灣。回大陸後,此行在台灣曝光,引起台灣朝野極大震動。1993年1月,調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任副主任,軍銜晉陞為大校。1996年六月,軍銜晉陞為少將,1997年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後任成都軍區空軍政委,2004年3月提拔為空軍副政委。
- 現年53歲的劉亞洲將軍,一直被外界視為具有革新精神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其作品以先進的思想理念,分析預測了國際間的爭端與突變,並被後來的實事佐證。劉亞洲在80年初就以一批描寫新軍事變革的戰爭作品著稱。他的《惡魔導演的戰爭》、《那就是馬爾維納斯》、《攻擊攻擊再攻擊》等充滿陽剛之氣的作品,為剛剛走上改革之路的中國軍隊開啟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各大軍事院校紛紛將這幾部作品視為教材。因其思維敏銳,觀察視角獨特,他的作品一度引發爭議。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人的思維有了質的轉變,人們關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對描寫外軍動態和未來戰爭模式的作品給予了理解和支持。一些呼籲新思想、新作品的文章也顯露出來,人們開始接受了這位帶有國際視角和前衛思想的中國將軍。
- 回首20世紀的1984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第5個年頭,思想領域似乎一夜換了季節。改革浪潮席捲全國,九州一掃十年陰霾。中華文明要復甦。中國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對象,人們開始修補曾被自己民族撕裂的文化。在文學界,一批作家開始檢討曾經流逝的青春,傷痕文學堂而皇之成了主流作品,文化反思成了當年流行的時尚。一時間,禁錮已久的思想,失去了政治載體,人性中的憂怨彙集到了文藝領域,傷痕文學彷彿與愛不愛國牽扯在一起,文學的功能又一次不情願地披上了外衣。在批評和喧鬧聲中,劉亞洲未被染指,而是開始了另一種探尋。這一年距他的長篇歷史小說《陳勝》發表已過去八年。八年前,劉亞洲24歲,是武漢大學外語系的學生。小說《陳勝》的出版年代,時逢中國思想蹣跚階段,當時流行一種不成文的社會認同感,只要你意識到什麼是「主流」,社會就會很快地接納你。權威文化造就了一批作家。劉亞洲不在此列。32歲的他沒有逗留在這樣的氛圍中,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遠渡重洋,放眼世界。短短几年時間,一批帶有國際觀察視角的《攻擊攻擊再攻擊》、《惡魔導演的戰爭》等作品在中國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 古有諸子百家的思想氛圍,昔日我們卻有意無意地認同了一家之言。這是文化倒退。慶幸的是這種現象在中國沒有延續很長時間。「爭議作品」的出現,使人們看到了大國的希望。這期間,劉亞洲的前衛思想給一部分人帶來了深思。中國在摸索中又走過了三年。這一年是中國農曆的兔年,此時的南方改革如荼。始於戰略考慮,中越老山鏖戰轉入冷戰階段。劉亞洲以作家身份深入前線。當國內民眾情系前線將士的時候,劉亞洲卻用政治家的視角反思了此役。通過調研,他果斷向決策層進諫,一篇《老山作戰應當立即停止》的內參引起了中共高層關注。6個月後,老山作戰停止。12年後,已是少將軍銜的劉亞洲寄情昔日戰友,相繼寫出了《二馬》、《王仁先》等紀實作品,又一次回應了老山之役。讀者嘩然。
- 1988年,劉亞洲利用國際筆會第52次代表大會在漢城召開之機,與韓國外交官員進行了接觸,並將與韓建交的意義寫給決策層,引起共鳴。劉亞洲的外交新思維,得到了中共高層認同。兩年後,劉與葉選寧(葉劍英之子,時任總政聯絡部部長)陪同一位國務院副總理會見了南韓特使,為中韓建交奠定了基礎。同年12月,劉亞洲寫給軍委高層的《中國軍隊必須進行改革》一文受到廣泛關注,新華社《內部參考》分兩期刊載此文。其中一些觀點被半年後的政治風波所證實。這時的他早已超越了作家身份,劉亞洲沉穩的行事作風和睿智的思維方式被中共高層圈定,為日後步入高級軍官行列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對劉亞洲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階段。他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的痛苦過程,終於以其特有的雄健奔放的文筆,深邃犀利的思維和縱觀世界風雲的胸懷,在大陸文學領域裡獨樹一幟。1992年4月,劉亞洲以其雙重身份訪問台灣。開創了中共黨員訪台的先河,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當時兩岸的堅冰。事後,港台媒體喧囂報道中共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劉亞洲秘密訪台經過。國民黨大佬郝柏村傳過來兩句話:一、只要開放大陸黨政軍人員赴台,第一個就邀請劉亞洲。二、劉來台後,我一定見。如他不來,通過他安排的人,我也一定見。可見劉亞洲訪台意義重大。
- 十年間,劉亞洲以其前衛的思想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從一位知名的作家轉變成了中國軍隊的高級軍官。其間的辛酸與坎坷難以言表,誤解與攻擊隨時跟來。有人曾引用「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來評價歷史人物。中國百年近代史人才輩出,國之大幸。我認為,在社會變革階段,志士仁人能愛國也能賣國,愛國方法只一種;賣國方式千百種。志士、君子能改變歷史;流氓、阿飛也能影響歷史。我心餘悸。如果說中國的崛起是必然,那麼,軍隊的改革是必須。劉亞洲近十年提出的一些戰略從另一種層面上講是不給那些變容沒變節的人提供產房。中國軍隊將軍不少,但「生活將軍」居多。真正能夜以繼日研究戰法,一心為國的人如數家珍。
- 回看中共黨史,能把心境留於後人評說的人應屬瞿秋白,他是中國共產黨開創者之一。就義時年僅36歲。60年後,劉亞洲將軍思想通幽,用自己的心境來悼念瞿秋白。今將劉亞洲將軍的原文轉錄,與大家共勉。
-
- 瞿秋白的夢境
-
- 進九寨,臨長海,暗雲低垂,飄起雪花。下五花池,漫步熊貓海,細雨霏霏。湖水晶瑩。層林盡染。山戀排闥而來。浮雲如輕紗,將青山半遮掩,尤顯嫵媚。我深深凝望,忽如受劍刺:此情景我彷彿在什麼地方見過。緊張地思索。一生中屢遇此情景:一件明明是剛發生的事,卻似曾相識。但今天的情景不像,它的確發生過!終於,我記起來。這是瞿秋白的夢境,也是我的夢境。數十年前讀史,讀到瞿秋白就義前一夜,至為感愧。蔣介石槍斃其命令已下,第二天就要行刑,於瞿秋白而言,這是最後一夜了。這一夜,他睡得特別香。他夢到了人世間最美麗的山水。青山隱隱。流水淙淙。小路蜿蜒曲折。夕陽依偎著親吻著額頭。小鳥在歡唱。百囀千聲隨意移。醒來後秋白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唐人的絕句,遂用唐詩湊成一闋:
- 夕陽明滅亂山中,(韋應物)
- 落葉寒泉聽不窮,(郎士元)
- 已忍伶俜十年事,(杜 甫)
- 心持半偈萬緣空。(郎士元)
- 我驚愕不已。明天就要處極刑,前一夜竟平靜如此。瞿秋白文弱,可他羸瘦的身軀內竟蘊藏著這麼偉大的力量。他是真正洞穿了生死的。早就聽他講:人生有兩大快樂:睡覺是小休息,死亡是大休息。小休息是小快樂,大休息是大快樂(大意)。過去只當他一時豪邁而言,現在,方知他真是個不怕死的種。看看自己,當是羞得不能自容。死亡倒也不懼,可每逢有事,睡覺總成折磨。不是輾轉,就是噩夢連連。清晨醒來,雙眼皮腫成單眼皮。不過也就是為處分、愛情、文采、別人的隻言片語和一時挫折而苦,統統是些雞零狗碎。瞿秋白是高山,我連平崗都算不上。我曾設想,我如他般就義,走向中山公園時,像他那樣高歌《國際歌》、《紅軍歌》,在草地盤腿而坐,獨斟獨飲,而後含笑道:「此地很好!」從容飲彈,這是可以做到的,但像他前一夜那般寧靜安詳,恐不能夠。行為可以強撐,思想卻是無奈。騙別人可以,騙自己不行,騙心靈尤不行。我羨秋白,願為秋白捧一掬淚。他的生命定格在三十六歲上,可他的靈魂必將千秋萬代徘徊在中國上空。萬事就怕想得通。他想得通。一件事,想通即達天堂,想不通就沉落地獄。他的軀體進了地獄,他的心靈進了天堂。我反覆吟哦他的詩,昏昏睡去。我竟來到了他詩中描繪的場景中。就是今日九寨溝這片山水。難怪熟悉如斯。我凝眸,再凝眸。我成了瞿秋白。時光倒流六十年。我一襲白衫,手捧唐詩,款款行於曲徑。思想通幽,萬事皆空。天地間空無一人一物。我在向這多情的山水告別。明天將遠行。我的眼睛濕潤了。
-
- 通過研讀劉亞洲20年間的著作,不難發現其作品都在強烈的表達一種思想。前期作品以國際軍事領域為主,後期涉及歷史、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思想的表達之強烈是罕見的。尤其近幾年推出的《劉亞洲戰略文集》更是立意新穎,寓意深刻,話語空間極為深廣,充滿了思想與智慧。讀後令人生髮出一種激情,使人更加理智地面對現實以求發展。從劉亞洲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思想的張力與激情都是源自一個愛國將軍的情懷。他對中國未來戰略構架與評估遠遠超越了軍事領域,構成了戰略思想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他將外軍的戰略思想進行了剖析和總結,提醒中國軍隊應該從中吸取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改變以往的思維定式,用全新的作戰理念來縮小與外軍的差距。為此,他也招來了一些人的不理解。人的思維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正如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對小平同志也是不理解的。任何先進的理念和革新的思維都是通過實踐來推廣的。香港鳳凰衛視《時事開講》節目就劉亞洲的戰略思想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中國需要軍事改革新思維,而劉亞洲的作品恰恰代表了解放軍作戰思維的轉變。外軍思想庫和美軍一些機構,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劉亞洲軍事戰略作品。他們發現中國的思想庫已拋棄以往冷戰時期對美國的戰略研究領域,而是直接觸及美國的最新戰略構想,給美國軍事戰略和新的軍事部署帶來了挑戰。過去20年,中國軍隊歷次體制編製調整都在以減少軍隊員額為主導,部隊內部機構改革行動遲緩,加上解放軍戰略思想過於守舊,使得軍隊的訓練作戰效率提升受阻。美軍擔心的就是劉亞洲的戰略思想和解放軍戰略調整的步幅在逐漸縮小,如劉的戰略思想進入主導,解放軍的作戰思想和治軍方略將進一步躍升,從而會直接影響美軍戰略部署的預期目的。
- 劉亞洲將軍有一句名言,軍隊的現代化和軍隊的改革是在脖子以上,不是在脖子以下。就是說你肌肉練成再大的塊頭,拳頭練的再硬沒有用,首先你要有一個高智能的大腦,然後由大腦向四肢輸送神經,這樣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他列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戰例,為什麼每次伊軍與美軍交鋒必敗,俄軍在車臣數年不果,蘇軍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而美軍一去就擺平了?關鍵是美軍掌握了信息戰,首先將你的通訊設施和首腦掐住毀掉,讓對方潰不成軍。劉亞洲講到,中國是用戰略防守,如果是等你放進來打的時候,不宜形成戰鬥力。而是覺得中國應該和美軍一樣,不是思考明天的戰爭,而是思考後天的戰爭。中國應該走出去,就是以進攻為防守,以攻為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劉亞洲將軍說,中國應該走出蘇式的戰略思想的墳墓。
- 回顧歷史,從新民主主義時期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中國思想變革已近百年。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政治與思想永遠是孿生兄弟,密不可分。過去我們讀史喜歡關注戰爭與人物,而恰恰忽略了文化與思想。春秋百家一閃而過,秦漢文化獨統著稱。中國文化從漢武帝開始突出儒家為首的思想體系。農耕文化代表著皇權至上,子民安生思想的形成。明末,多爾袞入關,清軍開始強制推行異族文化,一下捅了小農經濟的馬蜂窩。中國亂作一團。清軍剛卸甲,便悟出民生的最佳方式便是農耕,不是游牧。農耕能使人集群結親以求安逸;游牧卻使人不斷擴張帶來掠奪。於是乎,崇儒、尚佛便被統治者賦予新的內涵而沿承下來。
- 劉亞洲在《農民問題》一書中,分層次、分階段來闡述農民與國家間的血緣關係。文中把歧視農民觀念形成的根源追溯到文化層面上來理解,找到了歧視農民的原因和教訓。作為後輩,我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不泛談愛國。因為愛國是要付出感情和精力的,只有了解中國歷史,我們才能從心靈上去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翻閱歷史,我發現自古以來,統治者都把土地和人口看成是功績卓劣的唯一標準。農民少時,怕外夷掠奪土地,於是鼓勵多生,過分強調人口基數。農民多時,又產生了恐慌,生怕人多義起,不利於江山社稷。於是出現了愚民文化鏈。一鎖就是幾千年。鎖出了傳統,鎖成了美德。封閉鎖國的根源就是思想滯後;民族性格的弱點就是不敢袒露心聲。劉亞洲文中所舉事例,深刻說明了農民問題的本質特點。引人深思,令人警醒。在觀念更新的提法上,不是一味強調思想創新,而是在舊的做法和新的觀念中尋求符合中國國情的黃金分割線。
- 劉亞洲寫的《大國策》從地緣、政治、思想等領域闡述了未來十年中國的國家戰略與策略。回答和預見了中國為何苦悶百年?在識清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在制定國家戰略所犯通病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戰略思維。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敢於檢討自己,把人民在看待國際事務時所持的抗衡心態剖析澄清。提出了「一個大國不能為發展而發展。國家的戰略目標是具體的、可觸摸的。歷史發展不可能等到所有條件都準備好了才向前邁進。我們需要戰略產業。」中國大,中國窮,我們說了何止百年。面對清政日下,國民愚鈍,孫文啟蒙檀香山,遊走日本海。武昌首義先取名譽,後取民心。大國覺醒。清政退位。西方國家做了37年中國夢,中華民國37歲即夭折。國民黨輸得糊塗。共產黨贏得明白。我認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大戰略,可惜國父謝世,「三民」變味,加上黨內人才單一,匪氣太重,精於山頭,國民黨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戰略了。而共產黨的戰略框架一直沒變,馬恩主義凈魂。朱毛樹旗。紅軍敗北復活靠的就是大戰略。回看我黨歷史,軍隊壯大一次,戰略迭出一回;民心聚散一次,理論升華一回。每個時期都有精闢的戰略出爐,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提出不長時間,戰爭態勢突變,我軍大捷。歷史猶新,只有制定大戰略,國家才能大發展。聚我心亂他心的辨證關係是需要我們再思考的問題。求索歷史,不如務實今天。
- 劉亞洲將軍在《金門戰役檢討》一書中,第一次披露了解放軍在1949年10月攻打金門失敗的經過。反思和總結了戰役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為未來攻台之戰提供了新思維,使美軍更加了解和認識到解放軍軍事理念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創新。美軍研究越戰失敗的原因與解放軍反思金門之戰的目的相同,意義相近。劉亞洲將軍寫的《對台作戰:戰略評估》不同程度地對美國戰略發展構成了影響,尤其在對台評估和對美分析中,直接觸及美國戰略底線,是美軍最不想看到的戰略思想勁敵。其《關於伊拉克戰爭》一書,以地緣戰略的眼光和獨特的戰爭視角分析和總結了美軍在伊戰中的軍事理論、技術運用的特點和不足,提出了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空軍的作用和未來信息戰的發展空間,該理論引起了各國軍方的極大關注。
- 啟蒙思想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有其光輝絢麗的一頁。啟蒙運動最早是由西歐逐漸波及全球的現代化運動的思想步驟。清末的戊戌變法,民初的孫文五權學說,內戰時毛澤東思想的生成,「文革」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都給中國的發展注入了動力,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中國人民站起來,啟蒙思想功不可沒。創辦於1915年,作為啟蒙思想路標的《新青年》雜誌,在1923年改刊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同年,文化界發生「科學與人生觀」論戰,凸現了現化中國自由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對立衝突的意識形態格局,這兩個事件代表著啟蒙運動的分裂和新文化運動的落幕。中國思想領域沉寂、泛起,又沉寂、又泛起,已過去了60餘年。中國的先知們發起的啟蒙運動濃縮了二百多年的近代西方思想史。洛克、盧梭、尼采、馬克思、易卜生、托爾斯泰、杜威、羅素等歐洲不同時代思想家的理論匯聚中國,這些歐美哲人的啟蒙、反啟蒙、批判啟蒙的思想學說,共同構成了中國新文化的外域現代性資源。在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啟蒙學者的思想帶動下,中國終於迎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於政治佔據了思想多樣性,人們的思維一時很難適應帶有多元化的思想。「五四」並非一場純粹的啟蒙運動,其中包涵著啟蒙與反啟蒙的思想衝突。中華民族的性格由誰培育而成,我認為首先是人們的思想。其次才是政權、戰爭。縱觀中國百年史,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是先由思想始發的。滿清後期,康樑上書變法求新,孫文「三民主義」救國,都是確立了強國富民的思想觀,才推動了歷史車輪。只有先進的思想才能讓人民意識到民主的重要性。因孫中山以「三民主義」為號角,使封建與革新思想集一身的袁世凱即便竊取了革命果實也不得不悔恨而終。孫中山、宋教仁說了真話,奠定了民國基礎;毛澤東講了真話,才有了「三灣改編」,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奠定了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鄧小平總結歷史,結合實際,講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中國才有今天。
- 在中國敢於講真話的人多如鴻毛,可惜大都集怨於心,真話出口又輕如鴻毛。歷史上有兩個人既講真話又得公心。他們是三國魏臣郭佳,唐朝名相魏徵。赤壁敗北,曹操馬上哭郭佳;高麗戰敗,李世民立碑吊魏徵。昨日,中華民國37歲即夭折;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56歲正當年。中國百年一夢多慷慨,靠得是那些輕生死,重興衰的愛國志士。自古以來,敢言者大都是上層頂端與下層末稍,中間沉默部分是思想與生活的受用者——人民大眾。頂端的敢言者大都為士大夫,為國獻策,胸懷坦蕩。末端敢言者多為市井民眾,伸張正義泄發怨氣。兩者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處是敢言者尊重事實以理悅人。不同的是大人物敢言掣肘較多,壓力很大,如沒有為國捨身的勇氣與忠心是不敢言語的。相比,小人物敢言如舉石投江,瞬間平息,作用甚微,壓力較小。可見劉亞洲將軍身居要職,卻憂患成文,力諫敢言,其心為公、為國情懷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人的思想都能以開放包容的態勢去發展,革新精神就會融入到民族性格里,受益中華。像劉亞洲將軍這樣的敢言者,思想啟蒙的繼承者就不會被看成一個異數,而是新啟蒙者的代表。他用全新的思維理念,給國人帶來了鮮活的思想,拉近了東西方意識形態的距離。實踐證明,中國要崛起,離不開實事求是的主導思想。敢言者必將得到人民的贊同和支持。中國發展到今天,如果不是擁有一批敢言者,改革開放能堅持到今天嗎?正如90年代初,改革改到了經濟體制上,人們困惑不前,在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問題上,小平同志解答了這一難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難怪俄國人說,「中國人有福氣,遇見了鄧小平,而我們蘇聯卻沒有出現一個鄧小平。(大意)」1979年我黨實踐改革開放。十年後,成績驕人,但問題接踵而至。何去何從,又是一次挑戰。1992年1月小平同志南巡講話,10月「十四大」定音,中國走上了「特色」路,國力大增,世界驚嘆。今天,又一個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平穩發展,令世界矚目,但問題和困難相繼而來。經濟體制改革動力受阻,究其原由是部分政體機構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黨又面臨新的挑戰。為此,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 中國在這樣一個急待發展的階段,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障。從劉亞洲的作品中可以意識到中國軍隊已開始了跨越式發展:轉變軍事思想、裁減軍隊員額、研發新型武器。其中軍事理論和作戰思維的轉變迫在眉睫。解放軍下一步要做的不僅僅是怎樣苦練精兵,為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奠定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思維的重組,觀念的更新,心態的平穩。只有理智地反省自己,正視不足,不斷更新觀念,才能應對未來戰爭。中國軍人應牢記一條千古明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我們既不能像過去那樣時刻處於「盤馬彎弓箭不發」的臨戰狀態,也絕不能認為現在是「無敵外患」的「太平盛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每逢看運動會,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 近年來,民間思潮在對待國是、國際爭端時缺乏的就是理性的思維,開啟國人新思想的人,簡單定位於愛不愛國,是不理智和不全面的。把推動改革之士說成是空想者,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再也不能打壓新思想了。國人想的應是如何運用新思想去構建中國的未來。舊思想在部分國人中造成的輻射,污染亦如漫天塵埃,至今未能落定。有人說劉亞洲戰略思想以西方的思維模式為主幹。其言論過於僵化,如果劉亞洲的作品,一味複製理想、避病頌歌,這樣的作品多如牛毛,更談不上啟蒙與思想了。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多少啟蒙者在人們的聲討中沉寂下去。為此,在中國接受新思想首先要具有審視啟蒙思想的良好心態,學會包容和審視現代啟蒙思想,對爭鳴思想要更加珍惜和愛護。由理解到支持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中華民族要復興,首先是國人的觀念要轉變,拋棄守舊之源,引進新思想,以勇於革新的勇氣和坦蕩的胸懷去迎接未來,這才是我們走向成熟的標誌。我們要從思想啟蒙者的作品中,吸取營養,然後再以覺醒者的智慧和勇氣來面對未來。
推薦閱讀:
※匠心傳承,再研新亞洲建築之美
※亞洲風光(十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三)
※真正的面膜排行榜 來自亞洲生活雜誌
※起底亞洲代表——芮成鋼
※觸燃音樂--- 2018一起相約 —燃.亞洲少年音樂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