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掌
05-29
五行掌據說是從五台山傳下來的養生祛病功法,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運用於臨床,證實確有一定療效。五行掌功法的氣功功理完全依據中醫的五行學說,其五節正功對應於五臟及其經絡,非常有利於辯證施功,還可以與六字訣配合練習,以增強療效。故五行掌是一種具有代表意義和典型意義的醫療氣功功法。五行掌屬動功,初學時,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調身為主,自然呼吸,不用意念,練好架勢,上體要中正安舒,不可前俯後仰,抬臂要肩、肘、腕端平,翹掌、立掌、勾手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獲得麻脹等氣感,出腳保持四正八隅的方向,弓步有重心的虛實變換,馬步要重心中正。第二階段加入調息的內容,動作熟練後,重點放在呼吸與動作的同步配合,呼吸應細靜勻長,默念六字訣。第三階段加入調心的內容,意守經絡是重點,開始可把意念放在一側,當產生氣感後,同時意守兩側,注意不要刻意追求氣感,做到似有似無,以免出偏。練功運動量大小,可按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每法可按3、5、7、9的次數遞增運動量,最多不過9次。總之,要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以自然舒適為標準,不要練至疲勞再收功。五行掌的鍛煉重點在腕、掌、指,年輕人可以以此做為訓練發放外氣的方法。一、功法1.預備功(1)自然站立,寬衣解帶,全身放鬆。
推薦閱讀:
(2)如咀嚼狀,輕輕叩齒36次,赤龍攪海36次,漱津36次,分3次吞津,用意念送至臍下丹田。
(3)揉耳輪36次,點耳門36次,鳴天鼓48次。(4)以手指梳頭36次。(5)雙掌搓熱,乾洗面36次。操作提示:功前預備活動是由靜到動的過渡,非常必要,要象做正功一樣認真對待。2.推法推法屬木,行氣肝經,默念「噓」(xu)字,春天宜練,面向東方。(1)起式自然站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臂下垂,屈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靠近下丹田,如托物狀。(2)以鼻緩緩吸氣,暗示清氣從兩足大趾沿大腿內側的肝經上升至兩脅,同時兩手如托物狀,緩緩上移至胸前,與肩、肘、腕平時吸氣盡。(3)隨呼氣默念「噓」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由兩脅沿大腿內側肝經降至足大趾;同時反掌立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隨呼氣緩緩向左前方推出,兩肘微屈,左腿隨之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呈弓步,重心在前屈的左腿上,右腿伸直。(4)至呼氣盡時反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向下收回至小腹前;同時伸左腿,屈右膝,重心移至右腿。
再開始吸氣如2式,如此重複3~9次,換右腿,向右前方推手,也重複3~9次。操作提示:做推法時,動作宜緩慢,配合柔和自然的呼吸,目光注視雙手,屈腕立掌稍用力,使指尖有麻酥酥的得氣感,吸氣時大趾微微上翹,可意守大敦穴,這樣容易得氣。3.拓法拓法屬火,行氣心經,默念「呵」(he)字,夏天宜練,面向南方。(1)起式同推法1、2,只是意念不同,拓法要求吸氣時暗示清氣從小指內側沿上肢內側後緣心經路線至胸中。(2)呼氣時默念「呵」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心經散至小指,同時推出的雙掌由左前方向右前方緩緩平移,如拓碑貼狀,身體也由左前方轉向右前方,雙腿由弓步變馬步,重心在中間。(3)至此恰好呼氣盡,如推法4,反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雙手向下收至小腹前,同時直腰下蹲。(4)再開始吸氣時,臂、腿一起上升,呼氣時轉向左前方推出,呈弓步,轉向右前方,變馬步,如本法2式。重複3~9次,收回右腿還原成預備式,換右腿,從右向左拓3~9次。操作提示:練習拓法除默念「呵」字外,要意守掌心「勞宮」穴和小指內側爪甲根處的「少沖」穴,並使手指伸直上翹,以產生酥麻的氣感;腰要正直,軀幹隨雙手左右轉動。
4.雲法雲法屬土,行氣脾經,默念「呼」(hu)字,長夏宜練,面向南方。(1)起式同推法,隨吸氣左腿上提屈膝,足尖向下,暗示清氣從足大趾內側沿大腿內側的脾經上升至腹部,同時左手屈肘,掌心向上,四指併攏伸直,拇指張開,虎口撐圓,以肘為軸,從小腹內側向上,向左劃弧,目視左手,至與視線平時吸氣盡,掌心向面。(2)隨呼氣默念「呼」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脾經下降至足,左掌轉向前方,向左、向下劃弧,降至小腹又反掌向上,疊於右手下;同時左腳隨左手下落,(3)再吸氣時換右手、右腿,如此交替做3~9次。如不受場地限制,也可前後行步。操作提示:學練拓法,手、眼、頭、腿、呼吸、意念要配合好,初練較難,可分解動作逐一練習。如先取站式或坐式,練手、眼、頭與呼吸的配合,目光隨手轉,頭隨之也轉動,吸短呼長,吸快呼慢,默念呼字,熟練後再配合邁步,注意重心變換,掌握平衡,吸氣時盡量抬腿,暗示清氣上升,足尖向下用力,意守「隱白」穴容易得氣,呼氣時落腿宜輕,暗示濁氣盡出而清氣下降。動作要輕靈如猿猴。5.捏法捏法屬金,行氣肺經,默念「呬」(si)字,秋天宜練,面向西方。(1)起式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前弓後箭,左臂向左前方平伸,掌心向上,五指伸直收攏如捏物狀,使肩、肘、腕平;右臂抬起,向後屈肘,掌心向下,五指如捏物狀,手置胸前,使肩、肘、腕平。(2)隨吸氣伸直左腿,屈右膝,重心後移至右腿,臀向後坐,同時左臂屈肘收回,右臂在左臂上方向前伸出,兩手相對經過時翻掌,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上,暗示清氣從拇指經臂內前緣的肺經吸入肺中。
(3)隨呼氣默念「呬」字,暗示濁氣盡出,右臂屈肘收回,左臂向左前方平伸,胸腰隨之轉動,還原成起式。如此反覆3~9次後,再左右調替換做3~9次。操作提示:做捏法時,軀幹的前後平移、左右轉動,應緩慢輕柔,兩臂盡量前後伸展以擴胸,呼吸時靠指捏攏的力量使「魚際」、「太淵」穴產生氣感。初練手腳配合不好,可單練手或腿的分解動作。6.摸法摸法屬水,行氣腎經,默念「吹」(chui)字,冬天宜練,面向北方。(1)起式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前弓後箭,兩臂自然下垂,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置於小腹左前方,肚臍以下。(2)隨吸氣,暗示清氣從足心「湧泉」穴沿大腿內側後緣的腎經上升至腰部兩腎;同時左腿伸直,右膝屈曲,重心後移右腿,左足尖微上翹,雙手隨吸氣由左向前、向右收回,順時針劃圓,至右下腹吸氣盡。(3)隨呼氣默念「吹」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降至「湧泉」穴,同時雙手向左、向前摸出,意守掌心「勞宮」穴,手指微微上翹,以產生氣感;同時屈左膝,伸右腿,重心前移至左腿,至呼氣盡時還原成起式。如此往複3~9次後,再換右腿向右前方邁步,也做3~9次。操作提示:練摸法時,雙掌與地面平行劃圈,如磨豆腐一般,手高不過臍,軀幹要正直,腰部隨雙掌轉圈,應加強對「腎俞」、「命門」等穴的意守;吸氣時足尖用力上翹,呼氣時手尖用力上翹,以加強氣感。
7.收功收功屬相火,與三焦相應,行氣於任督二脈,默念嘻(xi)字,四季可練,面向南方。(1)起式同推法,雙手至中丹田時合掌向上,拇指到眉心的「印堂」穴時吸氣盡,吸氣時收腹提肛,引氣沿督脈上升到上丹田。(2)呼氣時合掌沿任脈下降,引氣至下丹田時雙手向兩側分開,再翻轉掌心向上。重複做3次,最後雙手撫于丹田,男左女右,引氣歸元,自然呼吸9次,即可收功。操作提示:收功動作和預備功、5節正功同樣重要,不要忽視。二、應用用於養生保健者可以全套按順序練習,也可以按照五行相生原理或按春、夏、長夏、秋、冬的四季養生法依次單練。用於康復醫療者,可按五行生剋原理,依臟腑辨證施功如下:⒈推法有疏肝理氣、平肝潛陽的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噁心嘔吐、胸脅脘腹脹痛、腹痛疝氣、泄瀉、遺尿、小便不利等。用於神經衰弱、高血壓、青光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肝炎、婦女月經不調及更年期綜合症等病治療。⒉拓法有清心瀉火、養血安神的作用,可治療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口苦咽干、尿黃淋痛以及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喜笑悲泣無常、掌心熱、沿心經循行部位疼痛等。用於神經衰弱、心血管神經官能症、心律失常、泌尿生殖系統及婦科的慢性炎症等病治療。⒊雲法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可治療食少、脘腹脹滿、噫氣、嘔惡、泛酸、腹痛、腸鳴、瀉痢、痰飲、水腫、肢倦身重、舌根強痛、黃疸、小便不利等。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肝炎、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病治療。⒋捏法有宣暢肺氣、降氣除痰的作用,可治療項背強痛、咳嗽、咽癢、咽痛、口乾、氣逆、哮喘、痰多、寒熱、無汗、胸悶脹痛、呼吸氣促、尿頻黃赤、沿肺經循行部位疼痛等。用於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結核(恢復期)及頸、肩、背、腰、骨關節等疾病治療。⒌摸法有溫陽祛寒、益陰瀉熱的作用,可治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眼瞼浮腫、小便不通、陽痿、遺精、早泄、精冷、不孕不育、眩暈耳鳴、潮熱、盜汗、心悸、失眠、口乾、咽痛、咳痰帶血、喘息、背痛、黃疸、腹瀉、嗜睡等。用於神經衰弱、肺結核、肺心病、腎病、高血壓、低血壓等病治療。⒍收功有通利三焦,協調五臟,調暢氣機,平秘陰陽的作用,虛實均可用,無病保健康。推薦閱讀:
※此定六親法與六爻八卦定六親法、陰陽五行的旺相取用、奇門遁甲的旺相取用截然不同,為筆者所獨創...
※歸秀法:看八字抓最旺五行,重視反生法的運用
※江公(江心泉)正五行擇日法
※五行的歷史淵源有什麼?
※二十八宿五行轉變(A)
TAG: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