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
|
考向預測 |
[真題回顧]
例1.(2015·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台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台: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審題立意】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級。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閱讀,考生可通過《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景物描寫手法與本詩的景物描寫手法的對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所寫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見實景,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屬於實寫。而本詩由題目「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可知是留別詩,乃出發之時所寫,作者還沒有到塞外。另外,詩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寫之景是「聞說」,因此本詩所寫之塞外景物皆是想像之景,屬於虛寫。
【參考答案】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並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於想像。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於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後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
【審題立意】此題考查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級。這是一道賞析詩歌情感的題目,探究詩歌情感要注意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詞語。像本詩題目中的「將赴」「留別」(離開某地時贈送禮品或作詩詞贈給留在那裡的朋友),就有可能暗示詩歌表達的是將遠別時的留戀不舍之情。詩的最後兩句中「敢」(怎敢、不敢)和「私」(私自)兩詞傳達的情感看似矛盾,實際上把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故鄉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答題時注意題干是問「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要答「借景抒情」之類的手法。雖然這首詩是一首留別詩,但作者不僅表現了對前方道路艱險的隱隱憂慮和對家鄉的深深留戀,在尾聯還表現了他把國事放在首位的愛國熱忱。尾聯卒章顯志,升華了主題。詩歌情感題,解答時需要聯繫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詩歌的寫作背景等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第一問: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第二問: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於流於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例2.(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後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8. 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審題立意】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意境的鑒賞與分析能力。分析時要抓住「萬里」「九龍盤」等表現其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後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寫出了江水泛濫中國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偉,「飛迅湍」表現江水之波濤洶湧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觀聯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體描繪江水之浩瀚與奔騰,這種宏大的景象暗示當時盛唐氣象的象徵性,其主要目的是為後四句的議論抒情鋪墊與蓄勢。
【參考答案】第一問: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第二問: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於突出詩的主旨。
9. 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審題立意】本題考查對詩歌藝術手法的鑒賞與分析能力,具體分析典故的作用。最後兩句緊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統一天下、無為而治的盛況」的意思反用典故。當年的任公子因為水中有巨魚而釣,如今水中無巨魚,任公子也無所作為了。依據注釋,「水中無巨魚」表示世無巨寇,顯然對大唐王朝的讚頌,同時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為,卻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樣「罷釣竿」,有失落之感。
【參考答案】①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幹,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詩歌鑒賞】本詩主要描繪出了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最後反用「任公子東海釣巨魚」的典故,來表達作者「喻言江漢寧靜,世無巨寇,則王者之徵伐可除也」的理想。
前四句寫作者眺望長江遠去及感想。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江水四溢,泛濫於中國,波濤洶湧迅疾奔流。前兩句寫出了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寫出了遠去的長江氣勢浩大、一派雄壯的氣象。後兩句用江水泛濫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來寫近古的國運不興,為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
後四句歌頌盛世,一派祥和安寧,也透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後,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聖明之君統一天下,垂衣拱手無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需滄海垂釣而罷竿了。
例3.(2017·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怡人的環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考生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審題立意】從詩中可知,考試時間是在初春時節。首聯著力渲染了禮部試的考場環境――群英畢至,貢院里肅穆幽雅,試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異味,且能增添祥瑞肅穆的氣氛。頷聯重點描繪士子答題情況,考生們大清早就入場了,沒有一點喧鬧嘈雜之聲試題下發後,考生奮筆疾書,一片沙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頸聯表明考試意義,詩人對此景象不禁發出感慨,濟濟多士,儘是天下英才,國家的棟樑。尾聯自謙衰病,諄諄囑託同僚,作為選拔人才的考官,應當具有慧眼認真鑒別。詩中說自己衰病,精神不濟。閱卷挑選人才之事要拜託同仁,那是謙遜之辭。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選出真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B項「表現考生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士」說法錯誤。E項「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說法錯誤。
【答案】BE
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審題立意】「下筆春蠶食葉聲」,先點出其修辭手法,比喻:把考生們在紙上答題寫字的聲音比喻成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寫了考場上考生們緊張嚴肅答題的場景,也顯示出來考生的才華橫溢,答題速度快。
【參考答案】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2015-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古代詩歌鑒賞考點分析一覽表
卷別 |
體裁 |
考查內容 |
考查角度 |
命題特點 |
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 |
唐詩 |
岑參《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
①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
①題型。2015、2016兩年都是兩道主觀題,2017年換成一道5選2的選擇題和一道主觀題。②時代和題材。所選詩歌體裁以唐宋詩為主,在備考中全面涉獵各朝代的各題材詩歌作品的同時,仍要加大對唐宋詩歌備考的力度。③作家作品。不傾向名家名作,多選擇名家較生僻的作品。④考點。對形象、思想情感、表達技巧的考查是詩歌鑒賞命題的重點,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會涉及,因此在依據考綱考點備考的過程中,要側重對這幾個考點的備考。 |
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Ⅱ |
唐詩 |
韓偓《殘春旅舍》 |
①鑒賞詩歌的語言;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
|
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Ⅰ |
唐詩 |
李白《金陵望漢江》 |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鑒賞表達情感的技巧 |
|
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Ⅱ |
唐詩 |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選)》 |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鑒賞表達情感的技巧 |
|
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Ⅲ |
宋詩 |
曹翰《內宴奉詔作》 |
①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和作用;②分析比較詩歌的思想感情、評價思想內容 |
|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Ⅰ |
唐詩 |
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鑒賞表達情感的技巧 |
|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Ⅱ |
宋詩 |
蘇軾 《送子由使契丹》 |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鑒賞表達情感的技巧 |
|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Ⅲ |
唐詩 |
白居易《編集拙詩,成十一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
①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鑒賞表達情感的技巧 |
知識與技巧的梳理 |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鑒賞人物形象
鑒賞人物形象,是古詩詞常考考點之一。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古代詩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變化顯示出來。而作者在詩歌中塑造、刻畫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詩化了的作者自我」,從作者對詩歌中人物或隱或顯的態度傾向、理解評價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設問方式]
1.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詩中刻畫的某種形象有怎樣的特徵?請簡要分析。
[答題技巧]
1.在回答人物形象類題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區分詩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還是詩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來說,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往往綜合運用描寫手法,如語言、動作、肖像、環境,特別是細節描寫,還有正面、側面描寫等。(3)要結合作者對於人物的描寫,概括出人物的特點。(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義。(5)對於詩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結合作者的處境、寫作背景,要知人論世。
2.答題步驟:
(1)結合詩(詞)題、注釋等確定詩歌所描寫形象的基本身份(將軍、英雄、隱士等)。
(2)結合詩(詞)句分析並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徵(外貌儀錶、性格品質等)。
(3)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或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情感。(這一步需不需要,要視題目要求而定)
(二)鑒賞景物形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為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節、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語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外」,詩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觸目所見之物之景,均會染上強烈的主觀色彩。這種客觀之景物(山川、草木等)與詩人主觀情感結合在一起便是意象。可以說,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鑒賞這類抒情詩,要善於體會詩歌由意象所創設的生活畫面而呈現的藝術境界,即意境。一般來說,詩歌意境或雄渾壯麗,或清幽明凈,或沉鬱孤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
[設問方式]
1.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2.試描繪詩中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3.詩中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4.簡要賞析詩中的景物描寫。(簡要賞析詩中景與情的關係)
[答題技巧]
1.做鑒賞景物形象題,要注意的是,景物形象在寫景詩和抒情詩中都是用來表現主觀感情的,詩中的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讀這類詩,要善於由景及情,由各類景象觸摸詩人內在的情感脈動。
(1)注意捕捉景物的色彩色調,把握住意象特徵。具體有兩方面:
①關注時令色彩,即不同季節的景物,感受詩人所投射的不同的感情,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以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如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榮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悅;而暮春表現的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表現的則是凄清、肅殺和悲涼。
②關注冷暖色調。古詩中的景物有冷暖之分。暖色調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悅和歡快的,冷色調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憂鬱和愁苦的。
(2)關注虛實,把握住畫面內涵。古詩中的景,分實景與虛景。有的詩,既有實景,又有虛景。由實到虛,可激發讀者的想像,豐富畫面的內涵。
(3)關注動靜,把握住抒情方向。古詩中景象、畫面常常有靜有動,靜動結合,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4)關注傳統審美心理,把握住意象的特殊含義。古詩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不得志時寄情山水,仕途失意時回歸自然」,諸如此類審美心理與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繫,在歷史的積澱中被賦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就拿「悲愁」這一情感來說,在古詩中就有這樣一些表現:「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離別」的,愛情的離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暫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國衰敗使人愁等。明白這些,我們就能抓住詩歌的常見意象的特殊含義,進而把握住詩歌的思想感情。
2.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時切忌空洞,要回答具體。
(三)鑒賞事物形象
詩人經常把具有某種內涵的事物作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徵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徵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高考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針對其象徵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分析形象所寄託的詩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設問方式]
1.××指什麼?試分析詩中某事物的形象。
2.詩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題技巧]
1.事物形象題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不僅要知道事物形象的特點,還要知道事物形象所包含的(與人有關的)精神品質。
事物形象題的解答,需要注意如下兩方面:
(1)熟知一些常見物象的象徵義。如「善鳥香草」喻的是忠貞,「惡禽臭物」比的是「讒佞」。「青松」示高潔,「竹」表氣節,「琴」代隱士、知音,等等。
(2)知人論世,尤其要關注詩人的精神與品質。考生除了要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所處時代的特徵,還要注意了解詩人的政治、文學主張,詩歌的創作背景,從精神上貼近詩人。
2.答題步驟:
(1)總結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
(2)結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①提煉表現特徵的語句,觀其形、色、味、聲;②分析修辭和表達技巧,如比喻、擬人、象徵、托物言志等;③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3)結合詩人自身經歷、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託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鑒賞詩歌的語言
(一)鑒賞「鍊字」
高考詩歌題,常常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特別講究分析鍊字。當題干要求品評某一個字眼的藝術效果時,就是考析詩眼或析鍊字。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住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歌的意境、傳達詩人的情感上所起的作用。鍊字,指錘鍊詞語,指詩人經過反覆推敲,從辭彙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帖、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鍊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體會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設問方式]
1.詩中的某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麼?或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2.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3.簡要賞析某聯中某詞的妙處,或請分別對某聯中某字作簡要賞析。
4.詩中的「詩眼」(關鍵字)是哪一個?為什麼?
5.這個詞與另一個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麼?
[答題技巧]
1.準確找到詩眼字,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明確答題方向,點出該字的具體效果,也就是詩人鍊字的目的。這裡可以從三個角度回答:(1)為形象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要刻畫某個事物的形象的,那該字的作用就應該是可以讓該形象更加生動。(2)為意境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寫景的,其目的是營造某種意境,那該字的運用就可以收到營造某種意境的效果。(3)為情感服務。不管是刻畫形象還是營造意境,鍊字的一個核心效果就是抒情,因為「詩言志」「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鑒賞「鍊句」
古典詩歌十分講究鍊句,有時是出於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規語序而收到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有時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而藉助於一些藝術手法,使詩句變得更凝練,更精美,更生動,更深刻,從而產生賞心悅目、意境深遠的藝術魅力。
高考對鍊句的考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淺層面上對句意的理解,二是較深層面上對句子藝術技巧和意蘊的挖掘和評析。
[設問方式]
1.某句對錶情達意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請鑒賞某句詩。
[答題技巧]
1.首先要遵循「句不離篇」的原則,從整體上著眼把握詩句的內涵;其次要能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語,正確辨識詩句的藝術手法,進而對此加以分析;最後用準確的語言、規範的步驟組織出答案。
2.答題步驟:
(1)著眼全篇,理解詩句的表層義。回答此類題時,要著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評析某一詩句。
(2)概括內容,分析詩句的深層意思。細讀全篇之後,看這關鍵句寫了什麼內容。
(3)揭示該句的句式特點或寫法特點。
(4)分析作用,點明藝術效果。結合表達技巧去分析各句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三)品味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是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詩人、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現出不同的風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進行賞析。
[設問方式]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
3.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技巧]
1.理解並掌握詩歌語言風格的常見類型,注意比較它們的區別:
(1)樸素與綺麗
綺麗詩風的語言特點:婉媚、浮華、艷麗、纖巧。
樸素詩風的語言特點:清淡質樸、洗鍊暢達、不事雕琢、言簡意深。
(2)直白與含蓄
直白詩風比起一般的樸素詩風,更顯樸素、平淡。詩歌中運用了近乎口語的語言,並且有的詩還融入了俚詞俗語、民歌之類,所以這種詩又被稱為白話詩(近乎打油詩)。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淺易如話、素樸真率、通俗凝練。
含蓄詩風中所慣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委婉、蘊藉、精練、耐人尋味,但也不失樸素之風。
(3)沉鬱與豪邁
在眾多詩人中,有憤世嫉俗者,有報國無門者,有屢試不第者,有屢遭貶謫者,有為民請命、哀嘆民生者,他們的詩作表達自我的哀怨,切中社會現實,反映階級現象。代表詩人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等。沉鬱詩風的語言特點:沉鬱蒼涼,節奏舒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且近於生活(多用俗語和對話)。
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包括唐代的邊塞詩),這類詩歌的語言特點往往與詩人的心胸抱負有很大的關係。詩人們或因生活在政治清明的盛世時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懷滿腔熱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國難當頭而主動請纓效死疆場。所以他們所寫的詩歌充滿豪言壯語,顯示了一種豪情。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鏗鏘有力、筆力豪健、節奏明快、音調高昂。
2.用某個形容詞準確概括出詩歌的語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委婉含蓄、簡練生動、明白曉暢……
3.結合有關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和效果。
4.寫出這樣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包括各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選用,又包括藝術構思上的巧妙運用。
[設問方式]
1.請結合詩句,對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作簡要的分析。
2.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3.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
4.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答題技巧]
1.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從表現手法、篇章結構角度,還是兼而有之進行鑒賞,必須準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概括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現手法(襯托、渲染、象徵、對比等)、修辭手法(比喻、比興、擬人、誇張、對偶、反覆、互文、雙關等)、謀篇布局的技巧(鋪墊、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以小見大等)。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在古代詩歌中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虛實相生、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白描等。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表達感情,而是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於物、寓情於景、觸景生情等方式來抒發感情。
2.對相關表達技巧進行具體鑒賞。要結合相關詩句來說明這種手法的內容,以及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語言表述必須將詩歌的意境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力求做到流暢優美。
四、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一)概括詩歌的思想感情
詩歌的思想內容一般指詩歌的畫面反映的狀況或現象、詩歌的主題、作者寄託的情感等。在高考中分析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設題較多,有時就整首詩歌設題,有時只要求概括詩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幾句的思想內容,真正評價性的題目較少。
[設問方式]
1.請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3.請歸納這首詩的主旨。
[答題技巧]
解答思想感情類試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答案。
1.學會看類別,了解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及其常見的思想內容和感情。我們將詩詞分為山水田園、詠物、詠懷、送別、羈旅思鄉、懷人、邊塞、民生、懷古等不同類別,每種類別的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有區別。羈旅思鄉詩多抒發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閨怨詩多抒發思念戀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詠懷詩吟詠抒發詩人的抱負情志和詩人對於現實世界的體悟,對於生命存在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把握,對未來人生的設計與追求。
2.學會知人論世。命題者之所以給出注釋,就是為了從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給考生一些提示:介紹寫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創作動機和詩歌的思想內容;介紹作者,用以暗示詩歌的寫作風格、感情基調等。
3.解讀形象。從詩歌表現的人、景、物等生活圖景中體味思想感情,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
4.品析語言。從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味語言的重點:(1)抓題目,抓住題目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中的「喜」;(2)抓詩眼,特別是那些集中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詞和詩句,如《阮郎歸》中的「諱愁」,《含山店夢覺作》中的「惆悵」,《宿漁家》中的「笑」,《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中的「春愁」。
5.藉助表達技巧,揣摩詩歌內容和情感。有些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態度主要是藉助某些特定的表達技巧來表現的。《阮郎歸》主要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含山店夢覺作》主要通過「襯托」的手法來表現作者的情感,「等閑揮袂客天涯」是說作者早已把漂泊天涯當作一般的事情來看待,從不放在心上。可是詩的最後一句卻說:「惆悵起來山月斜。」「惆悵」就與「等閑」形成了一種反差,作者借「等閑」來反襯「惆悵」之濃厚。
6.熟悉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評價情感和主旨,可先用一兩個詞表明自己的立場,再結合詩詞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的這種感情、態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
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觀點和作者態度的基礎上,對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做出自己的評價。如文章的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論述是否透徹,感情是否健康,對讀者是否有有益的啟示,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等等。有時還需要對別人的評價進行分析比較,做出正確的判斷。
[設問方式]
1.詩人對××的評價客觀嗎?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3.這首詩體現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全詩予以分析。
[答題技巧]
1.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詩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對社會,對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的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的態度,總是與作者對特定歷史事實的感悟有關。聯繫詩歌背景,再結合作者在詩中給我們創設的意境,不難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2.把握詩歌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態度。
讀詩要把握詩情,把握了詩情,才能走進作者的心靈,才能準確地領悟作者的態度觀點。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前提。
3.從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強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作者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於把握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
4.分析詩句的含蓄義或深層義,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大多古詩詞的作者並不是直接地在詩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態度的,而是通過寫景或寫事來含蓄地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現實的情緒態度。對這樣的詩,鑒賞時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點,把握其含蓄義,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態度。
5.從涵詠詩的意境著手,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6.解答評價觀點態度題的四個注意點。
(1)體悟要深入。詩人寫詩都不可能單純地為了敘事、詠物,而是要「賦詩言志」,要抒發某種主觀情感、人生體驗或對家國世事的認識與感悟。因此,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一定要由表及裡,透過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外在形式,結合標題、注釋、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體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是分析評價的前提條件。
(2)分析要細緻。第一,要緊扣原詩的內容。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必須引用原詩中的相關詞句來具體分析,千萬不能脫離原詩泛泛而談。第二,要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面上的整體把握,又要有點上的細緻剖析,避免架空分析。第三,要注意把觀點態度的評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結合起來,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達了什麼,又要分析是怎樣表達的。
(3)歸納要全面。有的詩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不是單一的,這要求我們在分析概括時能理清思路,把握要點,逐一分析,不能遺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評價要恰當。一要避免先入為主,用固有的認識代替對具體詩歌的解讀。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用正確的歷史觀去分析評價,而是想當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結果要麼無限拔高,要麼片面否定,這對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45分鐘) |
限時訓練 |
經典常規題 |
一、(2015·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裡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1.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裡,並簡要賞析。(5分)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級。此題考查的重點是詩歌的語言,一般稱作「鍊句」題,可從表達技巧、內容、作用等三方面切入分析。首先,讀懂詩句大意。頷聯承接「憶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著像是吹著柳絮遊玩。其次,根據題干「巧在哪裡」的提示,找出詩人匠心獨運之處。頷聯中「抱」「吹」兩個動詞的使用「極雕琢而又自然」,此為巧妙之一;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一經與「蜂抱」「魚吹」聯繫,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此為巧妙之二。最後,整理要點,分條作答。
【參考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繫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
2.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級。此題考查的重點在於詩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題,首先,通讀全詩,找出關鍵點(題目、意象、注釋),初步把握詩歌傳達的情感;其次,鎖定題干所設範圍(後兩聯),深入探究,重點突破。全詩由「旅舍」「殘春」總起,三、四句承「殘春」,五、六句承「旅舍」,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心中無聊,只好用詩抒寫心境,用酒沖盪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消愁愁更愁」,醒來之後,將是更大的悲傷。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產生了信心和希望:「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詩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煩悶。七、八句寫作者保存好官帽不使它遭受污損,擦拭凈朝簪等待大唐復興。言外之意是決不做異姓之臣,寧肯終生潦倒,也不改變自己的氣節。
【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於大唐、心繫故國之情。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願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
二、(2016·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①(節選)
杜甫
先帝天馬玉花驄②,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③,迥立閭闔生長風④。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⑤,一洗萬古凡馬空。
[注]①曹將軍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將軍。②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③赤墀:宮殿前的紅色台階。④閭闔:傳說中的天門,這裡指宮門。⑤斯須:一會兒。
8. 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5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本題為兩問,第一問是「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在詩中找出描寫馬的特徵的詞語即可。第二問「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詩中找出作畫的準備,及作畫時的狀態。
【參考答案】第一問:曹霸所畫玉花驄神奇雄俊,如飛龍躍出,其他人畫的「凡馬」在此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問:曹霸先凝神構思,苦心布局,然後落筆揮灑,頃刻間一氣呵成。
9. 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題干問的是「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表達技巧,但題中已經指出是「鋪墊」,所以難度就降低很多,學生只要能夠讀懂詩歌,正確理解詩歌內容就能夠寫出答案。
【參考答案】①畫工如山貌不同:寫曹霸要畫的馬已有眾多畫工畫過,但畫的都不成功,強調此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馬難畫的印象;②迥立閭闔生長風:寫真馬昂頭站立,給人萬里生風之感,進一步點出畫家要捕捉住此馬肥東的神采尤其不易。
三、(2017·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4.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傑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解題思路】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於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而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辱使命。C項推理錯誤,不是「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而是告誡子由作為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失大國風範。E項感情有誤。不是「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而是鼓勵蘇轍要不辱使命,在契丹統治者面前,顯示出朝廷的尊嚴和自己非同尋常的人格。
【答案】CE
15.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解題思路】蘇軾此詩,諄諄囑咐,勸勉有加,壯愛國之行色,見兄弟之親情。
首聯點題,寫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遊四方,會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們仍息息相關。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台詩案」中,蘇轍寧肯捨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兒女之態。
頷聯勸勉。上句勉勵蘇轍不辭辛苦,其中的「驛騎」原指驛站快馬,此代使臣;「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兄弟不辱使命,漢朝時匈奴自稱天驕,以後用以代異族。鳳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麟是傳說中的仁德之獸,此以之代轍。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見國家之仁惠。這句是說,要讓遼主認識你這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國風範。
尾聯望歸。這裡用李揆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實乃警精含蓄之語。
【參考答案】①忠於國家,赤誠豪邁。儘管此時他已被排擠出朝廷,但依然關心朝政,他的愛國感情並不因此減少半分。②雖為遠別,依舊曠達。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③胸懷博大,顧全大局。無論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患難之中,勸勉有加,無少怨尤。
高頻易錯題 |
四、(2018屆湖南瀏陽一中、株洲二中等湘東五校高三12月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秋風辭 劉徹【注】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注】劉徹即漢武帝,公元113年,漢武帝劉徹帶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后土,途聞南征將士喜報,進而「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 14.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開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個意象點明了季節時令特點,色彩斑斕,動靜結合,勾勒出了一個清曠幽遠、蕭瑟凄涼的意境,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B.五、六、七句鋪寫詩人與群臣共同宴遊的場景,「泛、濟、橫、揚、鳴、發」等動作一一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並茂。 C. 最後收筆兩句情感陡轉,發出「變徵之音」,樂極生悲,曲折而又纏綿地抒發了一代帝王對生命易逝盛年難再的悲慨。 D.起句「秋風起兮白雲飛」,字面義上近似於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中「大風起兮雲飛揚」,但綜合全詩來看,兩者境界、情韻不一樣,前者清新流麗,後者蒼莽雄放。 E. 全詩因景而生情,以情來串景,語言清麗明快,構思巧妙嚴謹,情感豐富深沉。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詩歌鑒賞的綜合考查,主要考查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A項,「動靜結合」錯,皆為動景;「凄涼」一詞,氛圍用詞稍重;C項,非曲折纏綿,是直接抒發。 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設置的錯誤方向一般為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答案】AC 15.清代詩人沈德潛讀此詩時批「《離騷》遺響」,請結合此評價簡要賞析「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能力。題目中說「清代詩人沈德潛讀此詩時批『《離騷》遺響』」,所以賞析「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時,要結合《離騷》的特點,從內容和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意思是「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起對佳人的懷念,沿襲了《離騷》常用的比興手法,「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的追求心愿,正像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另外,「兮」字同《離騷》一樣,在形式上沿用了楚辭體的常有調式。 【參考答案】①此兩句在手法上沿襲了《離騷》常用的比興手法,由蘭之秀及菊之香起興,並以蘭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發出對「佳人」的無盡思念。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的一樣,一代帝王漢武帝在此處不僅是對佳人的懷念,也可以是對宏偉大業的追求或是對賢才英士的渴望與思慕。③形式上詩人還沿用了楚辭體的常有調式,如同《離騷》一樣,以「兮」為間頓,節奏感強。 五、(2018屆黑龍江哈爾濱師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宿池州齊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處 楊萬里 我來秋浦正逢秋,夢裡重來似舊遊。 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 謫仙狂飲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 14.下列對詩歌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詩題中的「九日」與「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一詞描述的是同一個節日,古人喜在此佳節登高遠望,嘯詠騁懷。 B. 本詩首聯點明來秋浦(即池州)的時間和自己對這裡的嚮往,以實為夢,以新游為舊遊,寫出對此地的親切感情。 C. 頷聯「風月不供詩酒債」,風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戀山水、縱情美酒會讓人消磨意志,不思進取。 D. 頸聯中,「謫仙」詩風豪放,「小杜」放蕩不羈。這一聯概括池州勝跡,造語工巧而自然。 E. 詩人登臨杜牧曾登高之處,運用擬人、用典等手法,既詳細描繪了池州的美好風光,又表達了對先賢的景仰與追思。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詩歌鑒賞的綜合考查,主要考查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C項,詩句指自然風景不能償付詩酒之債,言下之意是,詩人們為這裡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經常把它作為靈感的源泉和詩材的淵藪,以致供不應求;E項,作者並未詳細描繪池州勝景,且並未表達對先賢的景仰之情。 【答案】CE 15.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答題時注意結合詩中的重點詞語「秋」「舊遊」「不供」「古今愁」「依舊」分析,對此地的喜愛和嚮往(或讚美),風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寂寞蒼茫之感。 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 【參考答案】楊詩記敘初游池州,卻宛如夢中重來,遊歷故地,寫出對此地的喜愛和嚮往(或讚美);就池州美好的風月山水抒發感慨,見證古今人事變換,抒發了風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將江山風月與古今人事相聯繫,抒發有感於國運盛衰、人事代謝的愁懷);池州州民渾然不知李、杜兩位大詩人當日的風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蒼茫之感。
精準預測題 |
六、(2018屆河南商丘九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凝香齋①
曾鞏
每覺西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諸侯。
一尊風月身無事,千里耕桑歲有秋。
雲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②最上頭。
【注】①凝香齋:原名西齋,位於濟南大明潮畔。曾鞏於1071年任齊州(治所今山東濟南)知州,齊州大治,該篇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爐:香爐峰。
14.下列對這首宋詩的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該詩首句點題,領起全詩。以下寫景抒情都是圍繞這句展開。曾鞏身臨西齋,徜徉山水,忘懷世情俗務,「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間,心神愉悅。
B. 頷聯寫曾鞏任職齊州,身閑無事,手持酒杯,臨風賞月;桑麻遍野,莊稼茁壯,可望秋季豐收。他不打理政務,醉心自然風物。
C.任所濟南最有代表性的風物是湖光和泉水。頸聯上句湖光,下句泉水。純靜的湖水白雲駐足,讓人心靈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衝激,悅耳清幽。
D.鍊字精警,頗具匠心。「醒」「鳴」「清」「漱」四個動詞使意境靈動。詩句聲形色兼備,景情理俱在,讓人頓生賞湖景、觀流泉的雅興。
E.尾聯歸結全詩。置身如此令人嚮往的境界,潛心書史,其清幽意境與高雅情趣讓詩人疑是在廬山香爐峰的景物絕佳處。愉悅之情,如超脫世外,暗含辭官歸田之念。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詩歌鑒賞的綜合考查,主要考查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B項「他不關心政務、醉心自然風物」屬誤讀,「身無事」是因齊州大治。E項暗含辭官歸田之念屬臆測,於文無據。
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答案】BE
15.後人多認為此詩詩眼為首聯中的「幽」字,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緻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結合詩歌中的重要性語句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準確細緻把握詩歌的思想特點和內涵,這首詩歌的詩眼是「幽」,寫出了大明湖畔的秀美景緻,這裡是深幽雅靜的地方,湖水清幽給人以一種精神的愉悅之感,面對這種環境,內心深處自然也是清幽、舒適。
【參考答案】詩眼「幽」,總攬西齋景物特徵。其一,大明湖畔的西齋,地處幽僻之處,實為清幽境界。悠遊庭齋,臨風玩月,樂而忘身乃一地方諸侯。身為齊州知州,政通人和,豐收有望,才有閑情探幽攬勝;其二,湖水清幽,白雲駐足,好鳥幽鳴,泉清見石,寒流激蕩,好不讓人留戀喜愛。可謂幽景寄幽情;其三,悠遊之餘,潛心書史,感到無異於置身香爐峰,更是顯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詩無不緊扣詩眼「幽」展開意境。
七、(2018屆四川蓉城名校聯盟高三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自貽
杜牧
杜陵①蕭次君②,遷少去官頻。
寂寞憐吾道,依稀似古人。
飾心無彩繢,到骨是風塵。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漢宣帝的陵墓,位於長安城東南的杜原上,因建於杜縣而得名。②蕭次君:《漢書》記載,蕭育,字次君,為人剛直嚴猛,做官常被免職,很少升遷。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這首詩是詩人寫詩贈送給自己的。詩人需要寫詩來自我寬慰,詩題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詩起筆即以剛直而屢遭貶官的蕭次君自比,借其「遷少去官頻」的遭遇,抒發自己對命運的感喟。
C. 「寂寞憐吾道」是說詩人獨自漂泊在外,因無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憐。
D. 頸聯寫詩人遺憾自己沒有彩繪般的錦繡前程作為內心追求,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擾攘。
E. 整首詩由古及今,由人及已,尾聯借物自喻,形象生動,一個「嫌」字凝聚了諸多的情感。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詩詞的綜合鑒賞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不正確的兩項」,C項,「獨自漂泊在外,因無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錯誤,由下句「依稀似古人」可知,「吾道」與「古人」相對,這裡是在哀嘆自己的命運與古人相似,「道」並非實指。D項,「遺憾自己……」錯誤,「飾心」是說自己做人毫不矯飾,是徹底的自然面貌,不違心改變自己的志向。故選CD。
【答案】CD
15.本詩是杜牧晚年所作,一生的辛酸蘊含其中。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人表達的複雜情感。(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具體內容作答。比如本詩,首聯用蕭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與蕭次君一樣坎坷,升遷次數少,離職卻非常頻繁,內心深感不平。表達了對自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憤懣。頷聯寫自己像古代聖賢一樣,堅守自己的「道」,卻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內心感到悲傷。表達了對自己堅守正道,卻不被重用的悲嘆。頸聯寫自己雖到老仍遭受奔波勞碌之苦,但還是不願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尾聯用比喻的手法,感嘆自己的命運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之情。
歌的情感鑒賞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還有,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參考答案】①對自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憤懣。首聯引用蕭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與他一樣坎坷,升遷次數少,離職卻非常頻繁,內心深感不平。
②對自己堅守正道,卻不被重用的悲嘆。頷聯寫自己像古代聖賢一樣,堅守自己的「道」,卻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內心感到悲傷。
③對自己人生志向的執著和堅守。頸聯寫自己雖到老仍遭受奔波勞碌之苦,但還是不願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
④對自己無法掌控命運的痛苦和無奈。尾聯用比喻的手法,感嘆自己的命運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之情。
推薦閱讀:
※唐詩鑒賞辭典 聞雁 韋應物
※古典詩詞鑒賞<九>---2
※唐詩鑒賞辭典 送友人 李白
※古代詩歌鑒賞技法歸類
※詩歌鑒賞最後一題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