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0~2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0)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8
滅盡煩惱,度到彼岸,方稱「滅度」,
最難斷的是男女的愛
提要:
千歲萬歲,真能活到千歲萬歲嗎?福字倒貼,真能使福來到嗎?
佛門要說真實語,不虛妄語,可是由於不聽法,風氣也慢慢變了 佛弟子不應該放逸,更不應該打牌賭博 口業清凈叫凈口,吃素的人在罵人也不能稱凈口 滅盡煩惱,度到彼岸,方稱「滅度」,最難斷的是男女的愛 我們管理嚴格,男女生在一起幾年從不出事,而有些地方即使男女分開也出事了千歲萬歲,真能活到千歲萬歲嗎?
福字倒貼,真能使福來到嗎?
我們中國說假話的風氣可能也是受了儒教的影響,比如皇帝要叫萬歲,娘娘叫千歲,真的能活到千歲萬歲嗎?全是假話。在中國封建社會,說好話成風,他們認為這是討口彩。一直發展到現在,過春節幾乎每家門上都倒貼了一個「福」字,表示福來到了。你一倒貼福真的來了?說不定過幾天還死人呢,真是二十一世紀的迷信。講句真話,顛倒的倒不等於來到的到,可是說假話人人都聽。
佛門要說真實語,不虛妄語,
可是由於不聽法,風氣也慢慢變了佛門本應該說真實語、不虛妄語。可現在佛門也受影響了。第一個原因,佛門裡的人都是世俗上人進佛門的,進了佛門世俗氣卻沒有改變;第二個原因,佛門近百年來,不主張講法聽法,慢慢風氣就變掉了。比如說佛門裡出家人死了總說圓寂了,居士死了總說往生了。講佛法的時候就要講清楚,死是死,圓寂是圓寂。如果這個修行人確實修得好,你稍微誇張一點,也就算了。現在卻是不論什麼修行人死了都叫圓寂。
佛弟子不應該放逸,更不應該打牌賭博
有的出家人把居士供養給他的錢造了一個精舍。本來居士供養的錢是給他作道糧,造了精舍自己在裡面好好用功或者弘法也就算了,可是他當別墅住,在裡邊打牌。打牌不僅僅是放逸,打牌盜戒就不清凈,因為打牌贏的錢來源不正當。
我對居士們講法的時候也常講,打牌是最卑鄙的,你不通過正當的勞動得到報酬,卻希望人家口袋裡的錢跑到自己口袋裡來,那不是卑鄙?而且老年人容易高血壓,他摸到一張好牌,什麼牌,「中風」,一興奮,馬上中風,沒過幾天死掉了,人家也說他圓寂了。難道是他打牌打成圓寂了?得圓滿了?
口業清凈叫凈口,吃素的人在罵人也不能稱凈口
要注意口業。口業清凈,就叫口凈,或者叫凈口。假如他現在還在打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說他口業還不凈,這個解說不錯的。現在人佛法不懂,常說「這個人還沒有凈口呢」,他的意思是:他還沒吃素呢。吃素的人在罵人也叫凈口嗎?如果再不弘揚正法,再不廣大的說法,眾生離開佛法就太遠了。
滅盡煩惱,度到彼岸,方稱「滅度」,
最難斷的是男女的愛「又譯滅度」,涅槃又翻譯滅度。滅,滅盡煩惱,度,度到彼岸。滅盡煩惱到彼岸就是阿羅漢,要到這樣的境界方才可以稱他是滅度了。你要想到彼岸,必須要煩惱斷盡,最難斷的就要特別重視。最難斷的就是男女的愛,這是生死的根。在家居士,佛許可你結婚生子。在家居士從戒律方面來說,殺盜淫妄酒,殺戒第一。出家人呢?要求高了,因為出家的目的就是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所以淫戒第一。出家同學非但男女之間不能動愛心,而且擴大到物,看見一朵花你也不能愛,要斷盡一切愛心。假如這朵花非常莊嚴,你應該去供佛。如果把花插在自己房裡欣賞,那也是一種愛美的心。
我們管理嚴格,男女生在一起幾年從不出事,
而有些地方即使男女分開也出事了我弘法,從福鼎佛協文教部開始,都是男女生在一起學的。領導也怕我們會出事,過了幾年才放心。我們倒沒出事,其他地方即使男女分開來也出事了。
從前一個佛學院的男眾部教務長,經常跑去跟女眾部教務長聯繫,可能是談工作吧?沒多久兩人還俗結婚了。有個女孩子,本來在我這兒學法,後來又在某個寺院里幫忙,有一次我在寺院里見到她,叫她回到我這兒來學法。她忙得很啊,而且衣著等等好像跟從前不一樣了,據說身邊手機就有兩部,哪兒來的錢呢?真奇怪。有人告訴我,後來她跟她的師父結婚了。師父還俗了,據說還把寺院里的出家人請去吃喜酒,佛門搞成這個樣子了!
而我們這裡呢?男生女生雖然分兩個地方住,但聽課,工作經常要在一起。可是我們這兒七八年來都很好,我看主要是因為天天講法,管理嚴格。你們今天能夠在這兒安心學習,你們都應該感謝糾察,全靠糾察在管。哪個工作最倒霉?糾察工作最倒霉,糾察越當冤家越多,當糾察都是靠發心的啦。可是紀律管好了,糾察也有功德。所以制度紀律要管得嚴。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1)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8
天天要說法,免得思想下墮
提要:
安定團結全靠紀律,天天要說法,免得思想下墮
掉在愛河裡的人很難救得出來,上吊自殺,大都是年輕人 女性感情重,婚後痛苦多 女強人靠自己,在家也不好過 摧毀法身慧命的力量就是男女之間的愛安定團結全靠紀律,天天要說法,免得思想下墮
佛門規矩,糾察能上管方丈,所以糾察也能管我老師,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管糾察,是從行政方面管,因為行政方面我是領導。糾察在紀律方面不抓好,或者本身有點自由散漫,別人就告到我這兒來。有一次,總糾察坐在我汽車裡,說話太隨便,回去後我就把她訓了一頓。我們今天安定團結走修行的路,全靠紀律。你們除了自己受的戒應該要好好持起來,一個學校還有學校的規章制度,都守好了才能安定團結。當然更重要的,天天要說法,免得你們思想漸漸地下墮了。
掉在愛河裡的人很難救得出來,上吊自殺,大都是年輕人
我從前寫過幾句話,你們經常把這幾句話背背,「清涼本無橋,緣起橋方成」,是因緣所生法,由於你們都來學了,這兒辦學就辦起來了。你們來這兒,幹什麼?「上橋為求法,過橋是彼岸」,我們有覺悟的人總想找到真理,在哪兒尋找?在佛法里尋找,所以「上橋為求法」。你一過橋就是彼岸了,彼岸就是涅槃,彼岸就是滅度。「奉勸橋上人」,你們都是橋上人,「不墮愛河中」,墮入愛河要淹死的。掉在愛河裡的人,很難救得出來。關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以及上吊自殺的人,年輕人居多。大都是因為掉在愛河裡。
女性感情重,婚後痛苦多
佛門裡的人聽聽法應該醒過來了,可有的人還是醒不過來。我從前對女眾不太了解,總認為上吊的跳河的大都是男眾。後來到了福鼎搞了一個女眾專修班,才對女眾有所了解。女眾感情重,掉在愛河裡被淹死的更多。這才明白,為什麼佛制定的比丘尼戒要比比丘戒多98條。有些女眾世俗心不死啊,總是想佛教好是好,傅老師講法我是喜歡聽的,可是我還年輕,我還想在社會上闖一闖。即使許多人闖得焦頭爛額,她還在想「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呀」,這就是迷茫。真正說起來,就算你闖出來,成了一個女老闆女經理,你不看中小夥子,小夥子也會看中你的,還不是走這條路?愛呀,結婚呀,生孩子呀,離婚呀,再結婚,再離婚。(眾笑)
女強人靠自己,在家也不好過
女眾只能靠自己,如果你想靠丈夫,你倒霉了。靠丈夫的女的哪個不苦啊?你說:「好,我就靠自己,以後這個男的說得我高興,我聽他的,說得不高興我不聽他。」肯定經常吵架。男的是丈夫,你是女強人,兩個都是頭,不打架才怪呢。說句笑話,女的想結婚的話,最好去練幾手武功,(眾笑)免得被丈夫打得來鼻歪臉腫的。
摧毀法身慧命的力量就是男女之間的愛
「奉勸橋上人」,廣義上講,是奉勸一切修行人,「不墮愛河中」。最可怕的摧毀你法身慧命的力量就是男女之間的愛,你有一天墮在愛河裡,別人勸也很難勸得醒。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2)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8
有煩惱就有苦,就叫此岸,
無煩惱就叫樂就是凈土提要:
有煩惱就有苦,就叫此岸,無煩惱就叫樂就是凈土
五台山七寶所成由於眾生的業障,我們只是在亂石中翻越環境好壞與福報有關,修行人沒福報,黃金也會變泥土
有煩惱就有苦,就叫此岸,無煩惱就叫樂就是凈土
我們修行是為了達到涅槃的境界,涅槃就叫滅度,也就是滅盡煩惱,度到彼岸。這個「度」是一個比喻,好比前面有一條河,此岸到彼岸,要過橋要擺渡。真正說起來,你有煩惱,你在的地方就叫此岸,你煩惱斷盡了,這個地方就叫彼岸。推廣來說,你有煩惱你有苦,你在的這個地方就叫娑婆世界。你有智慧有覺悟,沒有煩惱,沒有苦,這個地方就叫極樂世界。法界只有一相,別無二相。所以有些法師講得很好,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裡,心凈則土凈,你心裡沒有煩惱,這塊土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凈土。
比如我們個個都沒證果,僅僅是比別的地方好得多,煩惱清凈得多,人家也稱我們這兒是一片凈土。可我們還在娑婆世界啊,可見凈土就在娑婆世界。再比如釋迦太子成佛了,娑婆世界對釋迦佛來說就是凈土。現在有許多人佛法不聽,總說咱們娑婆世界苦啊,極其骯髒啊。對你來說這個世界是這樣,可是對佛菩薩來說就不一樣了。釋迦佛有一次在法會上,一隻腳伸到地上,法會上人都看得很清楚,娑婆世界成了琉璃世界。釋迦佛腳提上來,大家一看,仍然是娑婆世界。這是釋迦佛為了證明娑婆世界就是琉璃世界而現的神通。
一個懂法的人就會明白,釋迦太子成佛後,這個世界跟以前的世界肯定不一樣。從釋迦佛的傳記來看,太子降生時整個娑婆世界都變了樣,出現了種種瑞相,何況釋迦太子成佛呢?難道這個世界不變啊?
五台山七寶所成由於眾生的業障,
我們只是在亂石中翻越也許有人會問,如果確實變成了琉璃世界,咱們怎麼看起來跟原來一樣?我年輕時,在五台山能海上師那裡學法。有一天來了中國科學院的一位教授,看見我這麼年輕,就送給我一首詩,我也寫一首白話詩送給他,只記得其中的兩句:「五台山遍地黃金,我只在亂石里翻越。」佛菩薩看起來整個五台山都是七寶所成,我是個凡夫,境界就兩樣了,總是在石頭裡翻越。這是眾生自己的煩惱業障。因為娑婆世界眾生有煩惱業障,所以在凡夫眼裡,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不清凈,很苦。
環境好壞與福報有關,修行人沒福報,黃金也會變泥土
這跟福報也有關係。福報好的人,環境就會變好,福報差的人環境就要變壞。從前我聽到一個故事,一個修行人沒人供養,生活很困難,可是他天天修行,法力無邊。他有點想不通,就把毗沙門天王抓來,丟在一隻大鍋里煮,說「我天天修你的法,人不供養我,你天也不供養我?」毗沙門天王說,「你冤枉我呀,我天天在供養你。」「你天天供養我,我會沒飯吃?」「你放我出來,我指給你看。」「放你出來,你不要跑掉?」說「你有本事把我抓來,即使我跑掉,你還是可以把我抓來。」他想想這話倒也不錯,就把他放出來。毗沙門天王就指給他看,「你山門口本來是平地吧?現在怎麼有個土堆堆了?我天天在你門口丟一塊金子,誰知道丟在你這兒就變成泥土了。這是你沒有福報,黃金都變泥土了。」這個修行人聽了很難受,只怪自己過去世沒有培福。毗沙門天王就安慰他,「我給你指條路,你往這兒一直走,前面有一個村莊,那邊會有人供養你的。」看他有點不相信,毗沙門天王就講「你過去世吃飯的時候,布施給地上的螞蟻幾粒米飯,這些螞蟻現在都變人了,就住在那個村裡,你去好了,這是有因果的。」他一去,村莊里的人就把他當大法師那樣恭敬供養。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3)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8
不生不滅的境界,
是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提要:
心凈則土凈,心不凈土也不凈
衣食豐足、安心修行,這就是人間的極樂滅除了世間生滅相,這種不生不滅的境界,是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
生命的條件改變了,生滅的連續性也改變了,人就會死亡 修出一個不以皮肉為體的身體,人就可以不死,這在佛法上就叫法身心凈則土凈,心不凈土也不凈
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黃金鋪地,本來就是凈土,本來就是琉璃世界啊,都是被我們自己的煩惱污染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心不清凈,土也不清凈,心清凈,土也清凈。說句笑話,你說,「我們天天修行,這兩天在路邊種樹,挖出來的怎麼都是泥土?」這是因為我們有煩惱業障啊。
衣食豐足、安心修行,這就是人間的極樂
昨天我在平地上修禪定,我走下來時問過你們,「怎麼買了這麼多新的漂亮的裙子啊?是不是演出用的呀?」說「是的,因為到街上看見便宜就多買了一點。」你們知道不知道,這麼多衣服都是土地里長出來的?沒有土地長出來的棉花怎麼做衣服啊?那不是土變的嗎?從前在福鼎的時候,遍地都是青菜和蘿蔔,廚房裡的米都堆起來了,那不是環境都變了嗎?讓我們這樣衣食豐足,安心修行,這就是人間的極樂世界啊?其實這些福報都是我們修來的。所以要確信心凈則土凈,斷盡了煩惱,你站的地方就是彼岸就是凈土。
滅除了世間生滅相,這種不生不滅的境界,
是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滅盡了煩惱,度脫了生死到了彼岸,這就叫滅度,「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是滅除世間生滅相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這種不生不滅的境界,「為佛教全部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所以涅槃又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涅槃跟人間的死不同,跟人間的生也不同。我們從母胎生下來一直生存在人世間,有這個生就必有死我們這一輩子過的生活全是生滅的過程,世間上一切相都是生滅相。出家同學十天要剃一次頭,如果不剃頭呢?人老了,頭髮也要掉光,我的頭髮就是掉光的。有生必有滅,這就是真理。什麼長生不老,長生不死那都是哄人的話,只有佛才講出了真實語。
生命的條件改變了,
生滅的連續性也改變了,人就會死亡假如修行人斷盡煩惱了,那跟沒有斷盡煩惱前完全是兩種性質。就說一個簡單而明顯的區別吧,凡夫的身體是四大所成,骨頭是地大,血液是水大,呼吸是風大,體溫是火大,最後都要分散,所以人會死亡。分散了就是滅了,這是因緣所生法,由緣而起,緣散而滅。而且生滅不是等你完全斷氣時才發生,我們隨時隨刻都在生滅。今天我們還有口氣,人們稱為活著,其實我們過去的細胞早就死掉了。今天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生滅的連續性快。如果生命的條件改變了,生滅的連續性也就改變了。比如咱們最容易感受到的生滅就是呼吸,呼出去就要吸進來,如果你呼出去了,吸不進來了呢?這個人就不動了,大家就說他死了。不要說吸不進來,你吸氣稍微慢一點也危險啊。條件一改變事物就要改變。
修出一個不以皮肉為體的身體,
人就可以不死,這在佛法上就叫法身如果一個人煩惱斷盡了,別人看他還是有這麼一個身體,還是活著,可他不依靠這個身體,即使這個身體分散了,他也並沒有死亡,他另外還有一個身體。我們修行就是修另外一個身體,修行就是為了永遠不死,這個方法只有釋迦佛那裡有。要使皮肉的身體永遠不死,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物質所成。凡是物質全要變化,全有成住壞空,全要滅掉的,這就是真理。只有另外修成一個身體,而且這個身體必須不以皮肉為體才能不死。其實這個身體也是假名,別以為這個身體外面是皮,裡面是骨頭。這個身體是遍虛空的,可又什麼也沒有,你抓也抓不著,在佛法里就叫法身。因為是遍虛空的,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我們成就的法身,這是永恆的,既不會生也不會死,因為每個眾生佛性具足,本來就有。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4)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8
希望大家相互少計較一點,少分別一點,
由此轉變我們的凡夫心態提要:
眾生都有佛性,佛性可不像眾生身體那麼小
眾生佛性與如來無二無別,同樣遍滿虛空,因為眾生執著於小,就很難放大了 執著於一個我,別人就有意見,容易鬧矛盾 我們總是執著自己的身體,所以心量下大 法身無相,無相就無礙所以十方如來只有一個共同法身 有生有滅是世間,出世間是沒有生也沒有死 希望大家相互少計較一點,少分別一點,由此轉變自己的凡夫心態眾生都有佛性,佛性可不像眾生身體那麼小
我們由於煩惱的關係,形成了生死流轉,這一生從母胎里生下來,成為一個人,我們總把這個軀殼,包括我們的心理活動,認為這就是我。既然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很容易理解成:我的佛性就在我這個軀殼裡。好像佛性也是這麼小,最多充滿身體似的。還有的更笑話的,邪教*輪以為*輪在肚子里,所以開了肚子找*輪,結果沒找到。他們不知道在佛教里*輪是個比喻,講經說法叫轉*輪。如果不講法,佛弟子不學法,將來會有很多佛弟子邪掉,可能有一天,有人也會剖開胸膛找佛性。
眾生佛性與如來無二無別,同樣遍滿虛空,
因為眾生執著於小,就很難放大了既然眾生的佛性跟如來無二無別,同樣的圓滿,如來的佛性充滿虛空,我們的佛性也應該是充滿虛空。可是你有執著呀,你所執著的都是小,一執著,你就很難放大了。你執著於小,心量不大,想的範圍不廣,所以常會鬧矛盾。你們干工作的,執著於你自己這個部門,很容易跟人家鬧矛盾,因為你沒有替別的部門考慮。你想自己樣樣稱心如意,別人遇到麻煩,你也自顧自,可是人家說:我這個麻煩就是從你那兒引起來的呀。那不是起矛盾了嗎?
執著於一個我,別人就有意見,容易鬧矛盾
再縮小範圍,你只看到鼻子底下自己在干工作,肯定會跟旁邊人鬧矛盾,因為每個工作都是相互聯繫的,你下一道的工作就是他的工作,你拖拉完成得慢,他就有意見了。我們執著於一個「我」,就會樣樣以我為中心。所謂「我」,還不就是這麼一個身體,加上這麼一個心。
我們總是執著自己的身體,所以心量下大
我們總是執著自己的身體,所以心量不大。修行就要破掉對身體的執著心。我們都是未來佛,將來我們成佛了,我們身體還是這麼小嗎?說釋迦佛身體還不是那麼小?那不是佛的身體,那是太子的身體呀。如果你們將來證到阿羅漢果了,你不要以為憑這個皮肉身體我就是阿羅漢,你這個身體只是父母所生的眾生的身體。它是有相的,男有男相,女有女相,老有老相,少有少相,還有長相短相,有的臉白有的臉黑,一會變青臉,一會變紅臉,全是相。你將來成就的是一個沒有煩惱的彼岸,跟你現在有煩惱的此岸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你將來成就的阿羅漢的涅槃境界,跟你現在這個凡夫身體是不同的。
法身無相,無相就無礙,所以十方如來只有一個共同法身
法身無相,這是一個沒有相的身體,所以這個身只是一個假名。法就是智慧,就是覺悟,智慧覺悟就是佛性,佛性還有相嗎?因為無相,你的法身跟他的法身就可以融合得起來。無相就無礙,無相就能融合在一起,哪怕一百個人的法身也都能融合在一起。就好比一室千燈,光光相融,房間里有一千盞燈泡,可是放出來的光全都能融在一起,從來不分你和我,一分你和我就是凡夫。
講到這裡你們就懂了,我們真正的佛性跟所有佛菩薩的佛性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我們執著,所以成了渺小,心量也難以擴大。佛經上說,十方如來只有一個法身,叫共同法身。你們假如成就了涅槃的境界,在這個境界里你就沒有生死,也沒有你我的區分。
有生有滅是世間,出世間是沒有生也沒有死
有生有滅就是世間,出世間是出生死法。阿羅漢到底有沒有呼吸?呼吸是生滅法,阿羅漢乃至於大乘菩薩,他保留了原來的身體,仍然是有呼吸,因為原來的身體要靠呼吸維持。即使他進入涅槃了,可是他還保留了凡夫身體,仍然在呼吸,這就叫有餘涅槃。如果阿羅漢舍掉了這個身體,沒有身體了他就沒有呼吸,沒有生就沒有死,這個就叫無餘涅槃。
希望大家相互少計較一點少分別一點,由此轉變自己的凡夫心態
關於修行的方法,根據我今天講的這些話給你們指一個重點。十方如來只有一個共同法身,所以你們以後不要再把你我分得太清楚。我們今天說是在修行,仍是你我分別計較得不得了。比如有時聽到「我的煩惱全是你引起來的」,或者認為「你佔了便宜,不是我吃虧了嗎?」有這些想法,你是修不好的,這樣你會永遠停留在凡夫的境界里。所以你們要朝這個方向去修,你我少計較一點,少分別一點,只要把事情弄清楚,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了。先來轉變我們的觀念,然後再轉變我們的心態。整個佛教修行就是一個轉,你不肯轉,是不可能成佛的。今天講到這兒。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5)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9
涅槃是滅除世間生滅相
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提要:
涅槃是滅除世間生滅相,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
為名利忙了一輩子,就沒有一顆出世間的心 出家人忙與了生死無關的事,連清福都享不了 托缽回去,非誦即禪才是佛的教導 不引導眾生走解脫道,度眾生只是空談哄熱鬧 離不了無常,怎能進入常樂我凈的境界涅槃是滅除世間生滅相,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
「涅槃又譯滅度,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是滅除世間生滅相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為佛教全部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佛教講了生死,了脫生死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滅。一個修行人,就必須要圍繞著這個目的去努力,必須要走上這樣一條道路,才能出離世間,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為名利忙了一輩子,就沒有一顆出世間的心
忙了一輩子的人,有的為名忙,有的為利忙,全是空忙。許多人還特別喜歡空忙,因為他沒有覺悟,沒有一顆出世間的心,也就是說他對世俗東西有留戀。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出家人哪有現在這麼忙?這麼忙也用不著出家修行了。今天東南亞國家的佛教,人們稱為原始佛教,多多少少還保留了佛當年在人間修行生活的樣子。前幾年我們在福鼎,有個法師從東南亞國家來,他講那邊出家人看見我們漢地的出家人這麼忙,覺得不好理解,反過來到那裡去的漢僧,看到他們出家人怎麼沒事幹?也覺得不好理解。從這一點就看出我們漢地跟原始佛教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忙他們不忙。
出家人忙與了生死無關的事,連清福都享不了
看看中國漢地的出家人夠忙了,東走西走,忙出國,忙辦法會,其實裡邊根本沒有法。有許多富得不得了的地方在忙利,有的地方忙修廟,現在廟多出家人少,有的寺院很大卻沒幾個出家人,有許多寺院出家人擠滿了,他們更忙,忙做佛事趕經懺。這種風氣到底是前世的業障還是咋的?怎麼有福不會享,從前總說出了家是享清福,現在清福也享不了。
托缽回去,非誦即禪才是佛的教導
而東南亞的出家人,一天就出來托一次缽,看看施主給的足夠吃一天了,他就不要了,就回去了,明天再來托缽。回去不是誦經就是坐禪,只干這兩件事情。這才是真正的佛教,遵守佛的教導,非誦即禪,非禪即誦。除了這兩件以外的忙,都是不必要的忙,都是自己找來的忙,這種忙都是空忙,你名望再高,住的寺院修得再大,這跟了生死有啥關係啊?坐飛機也不能了生死。從前佛弟子根本沒有飛機坐,那些大阿羅漢要去應供,他一現神通就到了,比飛機還要快呢。
不引導眾生走解脫道,度眾生只是空談哄熱鬧
了生死為人生第一件大事。修行人這個觀念不能放掉,五十年代班禪大師初次去見毛主席,只有十四歲,後來到了雍和宮登法座講法,第一句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脫死。現在了生脫死已經沒人提了。
你自己不走解脫生死的道路,你怎麼去引導眾生走解脫道?你自己不做榜樣,所謂度眾生只不過是空談,你是在哄熱鬧,從這裡哄到那裡,那裡哄到這裡。這些情況都是因為修行人覺悟太低、素質太差了,不明白自己忙的東西都是虛幻不實的。
離不了無常,怎能進入常樂我凈的境界
我們修行就修個空,一切有都是無常,你脫離不了無常,怎麼進入常樂我凈的涅槃境界?一切有都要放下,你放下有就是放下無常,沒有無常你才是常。常樂我凈第一個字就是「常」,你不達到「常」的境界,第二個「樂」你也起不來,因為你一切都有,當然必有生死,生死流轉還有快樂嗎?為什麼一切有都是無常的?因為一切有都是緣生法,由緣而起,必然到最後緣散而滅,所以世間上形成的一切全是生滅法。你想在世間法上求得常,你是求不到的。
常在哪裡?常在出世間,常在彼岸。無常在哪裡?無常就在世間上。你不跟世間上的無常一刀兩斷,你能修得到常嗎?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6)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9
世俗的一切猶如昨日死,
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當俘虜提要:
一切有皆無常,有生必有死,抓片面必受迷惑
死後不投生,才是什麼也沒了,這就是常 佛法無所求,世人好希望,仍然掉進愛好「生」的習氣里 世俗的一切猶如昨日死,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當俘虜一切有皆無常,有生必有死,抓片面必受迷惑
一切有都無常,有生必有死,有高必有下,有聚必有散,世間上一切都是相對的。為什麼世間上的人會受迷惑?主要是他的觀點不全面,不是辯證地兩面都看。只看一面就叫片面,兩面都看就叫全面。佛說法都是全面的,兩面都看,兩面都說,所以是辯證法。世間上人只抓片面,生下來了就拚命抓一個生,一切忙碌都為了生活上要快樂、要享受、要富裕,有幾個人去考慮死啊?他們認為有病可以看醫生。如果都看得好,人也不會死了。醫生只能看醫得好的病,看不了醫不好的病,只能減少一點病人的痛苦。一個人福報完了,決定要死,醫生也沒辦法。可是沒幾個人去考慮死了以後怎麼辦呢?
死後不投生,才是什麼也沒了,這就是常
有人自我安慰,說死了以後什麼也沒了。這種人根本就是糊裡糊塗的,如果稍有點頭腦想一想,死了什麼也沒有,那不是毀滅了嗎?一想到自己毀滅了,人就感覺更加恐怖。民間流傳死了以後做鬼,總算還有點安慰,還可以做鬼呢。死了以後什麼也沒了,連鬼都做不成了。
實際上沒有修行的人,死了以後仍然是無常。只有修行成就的人才能得到常,這個常就是不生不滅。我們佛教修行人能解脫生老病死,你只要達到不生,不生也就沒有老,沒有病,沒有死了。所謂了生死,實際上只要死了以後不再投胎,下一世不生,也就沒有老病死了。不再投胎,並不是說永遠做鬼。其實做鬼還是要去投胎,人死了以後,一般每逢七就要去投胎。假如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了,這個中陰身還不去投胎,那就麻煩了,這個鬼可兩樣了,這個鬼就是餓鬼道。
佛法無所求,世人好希望,
仍然掉進愛好「生」的習氣里凡是六道眾生都有生死,我們在修行的路上一定要記住我們的理想是達到不生不滅。平時我們「有」的觀念要轉變,第一步不要多產生希望,產生希望就是喜歡生,因為你去追求一個希望,總希望這個希望能夠生起來,你仍然掉在愛好「生」這個習氣里。
如今看人寫的書很危險,現在誰都可以寫書,如果這個人沒水平,胡寫亂寫,你反而受了他錯見的影響。我年輕時學佛法,一般都看佛經,有的地方我也不好理解,說「佛弟子修行不要產生希望」,人世間總認為希望是好事情,修行人卻認為希望本身也是煩惱,有所盼望、有所希求、有所攀緣、有所牽掛,這些都離不開你的希望。希望得到了呢?產生執著,最好天長地久,沒得到呢?就失望了,那是痛苦萬分,至少有個很難通得過去的失落感,慢慢就形成了憂鬱症,嚴重的還會上吊、跳河、自殺,這些都是跟希望分不開的。
世俗的一切猶如昨日死,
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當俘虜你們希望我給你們講講上妙的法,修行最要緊的法,就是把腦子裡對世俗的一切希望全都拋光,好比你今天已經死了,你還想什麼?活著只有一件事情,了脫生死,世間上的種種都是為了把你拖住,哪怕你人沒有被拖住,心被拖住,你也修不好。佛早就說過:心外求法,是名外道。還有一句話,以前的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的種種,拿我們修行人來說,就是修行,世俗的一切昨天已經死光了,修行的一切從今天開始,那樣子修行就快了,而且決定有成就的希望。真正講修行就是這麼修的。我都已經死了,還會想家裡有事情我總要回去嗎?最低的要求,出家了就不想家。佛只開許出家人可以探望父母,因為父母恩重如山,探望父母是對父母報恩,並不是在家住幾天,再過一下世俗的生活。其實你們這些學生探親沒探出好處來,個個都打了敗仗,回來人就變了樣,馬上被世俗俘虜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7)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9
感染世俗很危險,
在世俗里麻痹更危險提要:
感染世俗很危險,在世俗里麻痹更危險
眾生需要佛法,否則煩惱發展到了精神病,還來得及治嗎? 在修行上產生希望,沒幾天就變了,這也在修無常,要不變才是常 只要天天耕耘,莫問秋後收成,修行沒有什麼一定要完成的計劃 世俗放不下,自討苦吃,今天得師相伴,別浪費了自己的福報感染世俗很危險,在世俗里麻痹更危險
佛涅槃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了,時代不同了,今天人世間充滿著煩惱習氣,世俗上的貪瞋痴越來越嚴重。假如你到上海、南京這些大城市,一進去人就不舒服,空氣污染太厲害了,可是過了兩三天就習慣了,並不是污染的東西消失了,而是你心理上受了影響,習以為常了。同樣的道理,修行人在修行的環境里生活慣了,一回到這種地方去,開頭會覺得真不舒服,這些人怎麼這麼愚痴顛倒?過了兩三天也見怪不怪,習慣了。你即使麻痹了,不等於污染的空氣沒有進去,反而更危險,人在世俗環境里,隨時隨刻在受到污染,而本人沒感覺,那不是更危險了?
眾生需要佛法,
否則煩惱發展到了精神病,還來得及治嗎?有人對我有意見:「老師講法講得太慢了,想聽聽《金剛經》,到現在還沒講。」《金剛經》三年也講不完,說「你能不能講快一點?」怪你自己腸胃不好呀,現在的眾生腸胃都不好,如果腸胃都好,醫院裡怎麼病人這麼多啊?可惜現在沒有一個新的醫院叫「煩惱病醫院」,只有精神病院。人煩惱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去治還來得及嗎?
而且現在的煩惱病人、心理病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發展。現在的心理療法,我看遠遠比不上五十年代我做的心理治療,根本沒有牽涉到心裡去。現在有些地方只不過是陪病人打打羽毛球,這叫心理治療?這叫運動!所以現在並不是眾生對佛法不需要的時代,恰恰相反,是更需要佛法的時代,只有佛法才能凈化人心,才能治療眾生的煩惱病。
在修行上產生希望,沒幾天就變了,
這也在修無常,要不變才是常你們可能要問,「世間上越希望越煩惱,那麼對佛法修行要不要產生希望啊?」如果你一直希望下去,這倒靠近了常了。可惜的是你對修行上產生的希望,沒幾天也變掉了,也在無常,這我是看得很清楚的。你假如問我:老師啊,你最近自己在修什麼?我就是在修不要有希望。
只要天天耕耘,莫問秋後收成,
修行沒有什麼一定要完成的計劃我二十四歲上五台山,在能海上師身邊,上海同學說:你這麼大的福氣,趕快想點問題問問上師。那時我又不懂什麼,我一直都是傻裡傻氣的,能海上師也不討厭我,因為那個時候就我一個年輕人,他走到哪裡我也跟到哪裡。好像能海上師也喜歡我在他旁邊,連吃飯都叫我到他那裡去吃,所以每次吃飯,都是我跟上師兩個人面對面吃的。
後來我想出一個問題,就問:「現在國家在搞五年計劃,咱們也搞個五年計劃。」後面的話我也不好意思說出來,就是五年裡邊我應該有怎麼樣的成就。能海上師朝我笑笑,「你要訂五年計劃,你就訂你學完哪幾種法就可以了。」那就等於沒有訂計劃,還不是天天跟師學法?由此可以明白佛教修行沒有什麼一定要完成的計劃,就像古時候的老修行說的:只要天天耕耘,不要問秋後的收成。
世俗放不下,自討苦吃,
今天得師相伴,別浪費了自己的福報你們即使天天希望,你們這個希望仍然在無常里,因為凡夫眾生的心態,經過多少世的薰習,已經養成了無常的心態。比如我去年跟你們提出來一個目標:不要浪費這一世的時光,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而且你們福氣很大,還有我這個老師天天陪著你們,我從前修行可沒有一個師父天天陪著我。做居士苦啊,出家人可以一直住在叢林里,居士因為世俗心放不下,自討苦吃,像你們有這麼大福報的有幾個?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8)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9
知識分子自我陶醉,
無知的人愛搞迷信提要:
今天的現實決定將來的命運,心想證果,卻在造業,哪會心想事成
修善能得人天樂,可修十善業也不簡單 寫得境界高,自得其樂,讀的人仍然人是人,法是法 知識分子易自我陶醉,無知的人愛搞迷信今天的現實決定將來的命運,
心想證果,卻在造業,哪會心想事成去年我跟你們提出來,希望大家要進入聖人之流,要求不高,在這一生證個初果,大家一聽高興得不得了啊,因為有一個奮鬥的目標了。我看你們現在沒有去年那麼高興了吧?你們仍然掉在無常里。如果修好常,去年這麼高興,今年仍然這麼高興,那就行了。眾生的一切都掉在無常里,所有的希望也會無常。而且眾生的希望都是憑主觀意識,沒有根據客觀規律,如果主觀意識違反了客觀規律,你這個希望也沒得用。社會上有句話:心想事成。心裡想的,將來就會成功,哪有這回事?你今天想證初果二果阿羅漢果,明天去犯戒造惡業,後天仍然下地獄。佛教是現實,佛教是科學,佛教是辯證法,你今天所乾的現實就決定你將來的命運。
修善能得人天樂,可修十善業也不簡單
常樂我凈,第二個字就是樂,世出世間的樂歸納起來有三種,一種是天樂,六道輪迴,以天道最快樂,這是講的世間法。我們說修行人要脫離世俗的一切,那是指我們的覺悟。可是我們今天仍然生活在人世間,生活上都是世間法,比如每天要吃飯,總要講究點營養,煮菜要煮得好吃一點,這種種都是世間法。
「修十善業生天,而生種種殊妙之樂」,你把十善業修好,將來就生天,這是生到天道的基礎,所以十善業是人天乘的法。十善業說是要求低,其實在我們今天的水平來看,十善業也不簡單。有人說「生天憑福報,福報大就生天。」說得太簡單了,好像只要說幾句高妙的話問題就解決了,佛法有這麼簡單嗎?你就是把從前祖師的話講出來,祖師是祖師,你是你。你講的人都不懂,聽的人更不懂,能解決什麼問題?
寫得境界高,自得其樂,
讀的人仍然人是人,法是法現在人就喜歡搞這一套,而且誰搞這一套,誰出名。其實他是一隻繡花枕頭,拆開來裡面一肚草包。比如從前有人寫了這麼厚一本書,名氣很大。他也寫到禪定,題目都是非常吸引人,一翻,沒幾句話,全是從前祖師那裡抄下來的。我看了兩個小時也不知道他講點啥,可是看書的人,一方面崇拜他,一方面自己也自得其樂,好像自己已經得到高深的法了。其實你是你,法是法,根本不相干。
知識分子易自我陶醉,無知的人愛搞迷信
十善業修好了,你有福報生天,並不光靠功德箱里丟點錢,人世間做點好事。要根據佛經上講的標準。修好十善業。身三,不殺不盜不淫。其實今天所謂修行人,真正看他連十善業都沒做到,生天的資格都沒有,都是自我安慰、自我陶醉,這些人差不多都是知識分子,如果是沒知識的,那就是在搞迷信。知識分子跟搞迷信的人最容易掉在自得其樂,自我安慰里。
從前上海有個年輕人,對人挺有禮貌,所以他的人緣比較好。在上海佛教界還有點出名呢。他畫的佛像挺不錯,可是他畫的呂洞賓、太上老君也不錯。他會算命,找他算命的人很多,所以就出了名。他還會講修行話,我常到他家,看他把佛龕門打開,他說:「你稍微坐一會兒,我要做早課。」我說:「我先回去吧。」「我只要一會好了,我天天這樣。」就拿幾個銅盆子敲幾敲,嘴裡念念有詞,沒兩三分鐘就完了。他還經常跟人家講他的境界,經常衣服不穿,坐在陽台上。他一面吃飯一面抱著貓說話,有時候還跟貓臉貼臉,說了一句風趣話:貓是我的女兒。(眾笑)有一次他跟我談話,說著話,他兩隻手猛地一拍,把我嚇了一跳。(眾笑)我說:「你受過五戒的修行人,怎麼可以打死蚊子?」他的理由就是:蚊子咬我,所以要打死它。根據戒律來說,哪怕很小的蟲蟻,你殺了也算犯戒。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29)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 2006.4.9
貪瞋來自痴,
世俗念頭一直想下去就一直痴下去提要:
妄語習慣了,反說別人的批評是少見多怪
妄語可以方便,豈不五戒全可方便 不貪不瞋不痴是善業,如果做不到,連生天的福報也沒有 怕被人管,貪舒服也是貪 起瞋心易生氣,起痴心易起疑 貪瞋來自痴,世俗念頭一直想下去,就一直痴下去 明因果能得妙觀察智,斷離惡法才是修行人妄語習慣了,反說別人的批評是少見多怪
口四: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有一次我在一個居士家裡,我對這個女的說:「你剛才這句話不是打妄語嗎?」她朝我哈哈笑:「你真是少見多怪,現在大家都是這樣的。」意思就是現在大家都打妄語,我打打妄語有啥關係啊?
妄語可以方便,豈不五戒全可方便
惡口,包括說話刺人、罵人、吵架。綺語是花言巧語,修行人不說好聽的話,要實事求是講話。即使你開導一個人,善巧方便,拐一個彎說說,也不準拍馬屁、討好人。還包括空下來去串寮,找人消遣消遣,說的全是亂七八糟、毫無意義的話。兩舌就是挑撥離間。妄語呢?說假話。現在佛門裡打妄語很普遍啊,而且還有理由,「這叫方便妄語」。方便妄語也是妄語呀。你自己承認它是妄語嘛。你沒有說:我講的是方便不妄語。怎麼能用方便去犯戒呢?我看方便妄語不恰當。除非有特殊的非常重要的因緣,戒律里容許你開戒。舉個例子,親戚朋友間來往,人家問他:「你吃過晚飯嗎?」他回答:「吃過了。」其實沒吃過,他叫作方便妄語。意思就是:我為了別叫人家忙了,我就打個妄語。他以為只要有顆好心,就不算犯戒。今天的佛門都是流行這一套。妄語是四根本戒之一,妄語可以方便,那麼也可以方便喝酒,方便偷東西,方便殺死猴子,只要方便,什麼都沒關係,像這種修行人還有成就的希望嗎?
不貪不瞋不痴是善業,
如果做不到,連生天的福報也沒有意三,就是不貪、不瞋、不痴。貪是惡業,不貪就是善業;瞋是惡業,不瞋是善業;痴是惡業,不痴是善業,這個要求更高了。看看現在的佛弟子有沒有做到啊?反而貪瞋痴泛濫。你們既然想修行,每天自己反省反省,別到後來連個生天的福報都沒有。
怕被人管,貪舒服也是貪
比如探親假回去的同學,事情辦完了,在家也開始感到無聊了,那就早一點回來吧,何必一定在家呆滿兩個星期?說:「即使沒有什麼味道,在家放鬆放鬆也好。」寺院里是小床,家裡是大床、榻榻米,滾來滾去都不會滾下來。一睡上去,兩隻手伸開,兩隻腳伸開,形成個「大」,多舒服啊!那這不是貪戀嗎?貪舒服也是貪。為什麼有些人總感到在這裡不習慣?「你別管頭管腳,管得我一點都不舒服,你就放鬆一點吧。」這就是貪啊。
起瞋心易生氣,起痴心易起疑
瞋呢?一句話不對,兩隻眼睛睜大了。所以「瞋」字左邊就是眼睛,只要一點小事不順心,聽了一句批評話,馬上一股氣來了。
痴呢?一直到老還是痴頭怪腦。口裡總是說:我得馬上要回去了,因為我家裡的老頭子沒人照顧。老得像猴子那樣,還放不下。年青人結婚以後更加痴頭怪腦,對方回來晚了,「怎麼現在還不回啊?哪裡去了?」一會兒窗外看看,「怎麼人影不見。」又胡思亂想了,「到別的地方去不告訴我,肯定有問題,變心了。」天再冷,家裡也留不住,站在寒風的弄口等他。看見一個身影,「來了來了,唉,不是。」痴漢等老婆,就是痴。掉進去了拔不出來,因為有感情啊。
貪瞋來自痴,
世俗念頭一直想下去,就一直痴下去從前看戲,《棒打負心漢》,這個拿棒的人肯定是痴心女。還有齣戲《活捉張三郎》,那肯定是個女鬼。因為痴,所以才有貪;因為痴,所以才有瞋,所以痴是個最麻煩的東西。你只要一起世俗的念頭,會從這個念頭一直想下去,也就是一直痴下去。
明因果能得妙觀察智,斷離惡法才是修行人
修行人不要太隨便嘍,連生天都要修好十善,並不是燒燒香、磕磕頭、唸唸經,就能了生死的。要經常自己觀察自己:我今天種下去的因,將來結什麼果,這就是智慧和覺悟。你能夠天天這麼修,將來就能得妙觀察智。妙觀察智就是叫你明因果。糊裡糊塗修行,將來還不是做條糊塗蟲?三惡道根本跳不出來。修行人怎麼用功?就是一句話:細而又細亦復令斷離。很細的煩惱惡法,都要斷離。今天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佛教修證方法論述 之二 證何
※純觀行者是否可以證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一
※大般涅槃經(11—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