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根塵老師講《四聖心源》(十六)

根塵不偶老師講《四聖心源》第十六講(雜病解三:小兒濕疹的治療)

整理:雲開日出 月射寒江 QQMail_REFER_SP芝菱 菩提樹 校對:玄風

 上一次,我們講了《四聖心源》的一些病症,跟我們臨床上見到的那些疾病差別比較大。書裡面講的各種疾病,我們也能見到。但是,我們在臨床見到更多的疾病,書里其實是找不到的,或者說是很多不能完全對得上。我想咱們學習《四聖心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以致用,能夠治療我們身邊朋友的疾病,為患者解除病痛,能夠為家人朋友提供一些幫助。所以我想,照著原書講,可能離我們見到的疾病稍微遠一些。我想,能不能換一方式,我們就把日常生活中能碰到的一些很具體的疾病,應用《四聖心源》的理論講一講。我們應怎麼去治療?怎麼個思路?後面我不打算按照《四聖心源》的原文去講了,就是拋開《四聖心源》這本書了,完全是根據臨床實際情況來講。這樣呢,就跟講醫案一樣,一次講一個病。講一個病,把一個病講透了,大家就知道怎麼去治了。

跟黃元御後面的病,講上這麼一節:這個病什麼原因?怎麼去治?用什麼方子?是類似的。只不過,我們把這個病換成我們在臨床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比較近的、比較熟悉的疾病。換成這個形式,我想,這樣對大家的幫助,或者說講的這些東西與大家更接近一些,是吧?這是我的一個想法。單憑著就書講書,講是好講,講一大堆廢話,也沒多大用處。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試著講臨床吧。

今天,先講講小兒的濕疹。小兒是一家的掌上明珠。小兒有什麼頭痛腦熱的,一家人都跟著著急上火,都亂了。那麼,小兒濕疹呢,是一個非常難纏的一個病,很多小兒,不是說幾個月不愈,而是幾年都治不好。家長也著急,很痛苦。因為,在臨床上,碰到了一些這樣的小兒,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兒的濕疹。

小兒濕疹,這是西醫的病名。那麼,它的主要癥狀,就是小兒的皮膚上長小疹。這小疹子,就是癢呀,流水呀,破潰呀,就是破了,爛了。它長的位置,主要長在臉上、胳膊腿上。一般都是長得對稱,這邊有,那邊也有,兩邊都是對稱著長。打個比方,一般來說,長在臉上,左邊臉有,右邊臉也會有。剛開始,可能長紅色的小疹疹,這些紅色的小疹疹還癢。 小兒一撓,就撓破了,就開始流水;有的不撓,自己也會破,跟著流黃水。流水的時候很癢,流水後就結痂。結痂後,這地方就不透氣,就更癢。所以,長濕疹的小兒,一般哭鬧比較多,又癢,自己又不會躲避,自己撓了,碰了,撓了出血了都有,越撓越癢。有的小兒,因為濕疹吃不好飯,也睡不好覺,晚上一般會癢得厲害一些。時間長了,體質就會變差。

濕疹一般多大的小兒多見呢?一般二歲以下,從幾個月到一兩歲的小孩最多見。 當然,大點的小兒也有,成人也有,相對較少。一般來說,五六歲以上,小兒濕疹慢慢就好了。五六歲以下的小兒比較多見,尤其是二歲以下的小兒。有時候可能比較嚴重,出現比較嚴重的癥狀。小兒比較小,甚至只有幾個月,吃藥有時也不好喂葯。所以,很多父母只能買一點各種膏呀,抹一抹,有的能控制住,控制一段時間,有的可能效果也不好。那麼,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年輕爸爸媽媽來講,是一個很撓頭的問題。今天呢,我們把這個問題給大家交流一下。談一些我的看法,給大家提供一些治療的方案。希望能對這方面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首先分析一下小兒濕疹這個病,這個病因。小兒濕疹雖是西醫病名,實際上它確實體現了這個病中醫方面的特色。它確實是由濕,濕氣鬱滯,作為一個致病的誘因,慢慢演變過來的。

我們知道小兒呢,小兒他長得很快呀,越小的孩子長得越快。那就是一股生髮之氣,升發之氣非常旺盛,這股升發之氣,若從左路肝木之氣角度來講,它就是一股肝氣,一股木氣。如果是從一氣周流的角度講,這股木氣來自中焦脾胃之氣,來自中焦的土氣。所以小兒是一股土氣,土氣就是一股正常的濕氣。正常的中焦土氣是陰陽和合,合而為一,象一股氣一樣,為什麼說一氣周流?一氣,周流的一氣,就是陰陽合和的意思,所以正常的土氣就是一股濕氣。中土化生成濕氣, 正常情況下,中土化生濕氣是一股正常的氣,就是我們講的中土之氣。正因為小孩這一氣生髮有力,生機勃勃,這股濕氣也是非常流動,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中土之氣是這樣的,小孩一身之氣都是這樣的。但是小孩這股氣生機勃勃。所謂的生機勃勃,它陽氣足,因為它是一股渾然一體的氣,陽氣足的同時,意味著濕氣盛。小孩一張口,他的嘴裡,總是潤潤的,總是有很多的口水,非常飽滿的津液呀。有的小孩就象流口水一樣,其實,它並不是脾胃虛,是小孩子陽氣盛,陰津也足,所以他有這麼一股蓬勃的氣息。這股氣這麼有生機,同時,這孩子畢竟小,整股氣的力量,或說整股氣的氣勢還是比較小的,就跟芽一樣。小孩就是小苗嘛,它雖然很有生命力,但畢竟很弱小,所以他的這股長發之氣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非常容易受到各種影響。

小孩為什麼容易生病呢?一點因素就把這股氣給影響了,生病了,但是,也容易好。稍微一調整,它就恢復過來了,就是容易病也容易好,病來得快也去得也快,就這麼這特點。為什麼濕疹好得這麼慢呢?為何不容易好?原因在於這股濕氣是郁在裡面,郁得比較重。這小孩一般得濕疹是怎麼得的呢?從我們接觸到的孩子來看,大概分一下,得濕疹的小孩基本上有三種:一種是先天從胎裡帶出來的,這個小孩他媽媽的體質也不太好,本身就是痰濕比較盛的體質,就懷了他。他本來就在一個痰濕很盛的環境中生長,生下來之後,就有很重的痰濕,影響了小孩他本身比較清純的升發之氣,影響一氣的升發,這類小孩容易生濕疹。還有一種是小孩誤治引起的,例如感冒了,發燒了,很多孩子的家長,用西醫的辦法治療。西醫無非是的減熱鎮痛呀,退燒的葯治療,然後,用消炎呀,殺菌呀,抗病毒呀,這類的葯。這些葯,一般都偏涼,偏涼就容易傷中陽。

中陽之氣一旦受到損傷,那麼中土就會運化無力。脾胃是中土,運化無力的時候,就容易瘀滯而生濕氣。由正常的生機勃勃的濕氣變成瘀滯不動的病態的濕氣,時間長了,變成痰濁之氣。這股痰濁之氣,粘著在體內,久而不去,慢慢地影響整個經絡之氣的流通。經絡之氣堵在那邊不動了,它就會郁而化火,就會發出小疹。小疹憋得厲害,就會潰破,就會流水。流水是一種濕氣往外排的一種現象。濕疹其實也是一種身體自我糾偏的方式,實際上是它利用這種方式,向外排鬱結的濕氣和停滯的火氣,是身體自治自救的一種表現,這是第二種情況。那第三種情況是什麼呢?第三種是小孩打預防針,這個疫苗一般都是滅活和減毒的那種病毒或者細菌來刺激身體產生抗體。疫苗本身是大概是用細菌與病毒做出來的,疫苗本身就是一股濁氣,它改變不了本身是一股濁氣的性質。

從這個角度看,就是一股濁氣,尤其是腸道系統的疫苗,例如糖丸,預防脊髓灰質炎的,小時候,我們都吃過。這個東西就是容易入中土的濕濁之氣,陰濁之氣。吃之前,都是在冰箱里放的,本身就比較涼,所以小孩一吃,本身是一股濁氣,又比較涼,如果小孩子中土弱,中土轉不動,濁氣就會在體內留下了,也會成為體內的痰濁,也會引起濕疹。所以目前從臨床上,我見到的患者基本是這三種情況。一種是先天的胎裡帶出來的;一種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啊,或者是什麼誤治啊,用抗生素之類的涼葯誤治導致的;還有一種是打預防針,打針之後預防針疫苗這股濁氣引起的。總而言之,不管什麼情況。它最後的根源都是兩個,一個就是中土受了損傷,土氣弱了,中土轉不動了。脾胃之氣都比較虛,中焦斡旋無力,這是根源。《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假設孩子中土之氣,脾胃之氣比較足,即便有什麼濁氣他自己也能夠化解排出。正是因為他本身中土之氣比較弱,所以自己解決不了身體內的這股濁氣,所以這股濁氣就在體內致病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濁氣的問題。體內的這股濁氣,不管是什麼途徑來的,不管怎麼生成的,它這股痰濁之氣,它是非常黏著的,粘滯。這股痰濁之氣呢,它主要是鬱積在中土。中土這個系統,中土就包括脾胃啊,腸啊。但是,人體從一氣周流的角度來講,氣不管是升還是降,都要經過中土,或者說都是中土之氣升降的一個變現。中土之氣升上來就是木氣,降下去就是金氣。所以人體十二經脈,它的循行,它的氣血其實都是脾胃之氣的一個外在的表現。那麼中土有這麼重的痰濁的時候,因為一氣,中土之氣的這個一氣,它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要流通得到的。所以這十二經脈流通的氣也都是中土這股氣流通過來的,那麼中土的氣已經被比較重的痰濁郁滯了。那麼這股氣呢,它在體內流通的時候,十二經脈之氣,五臟六腑之氣,它在體內流通的時候必然要受這股痰濁之氣的影響,這股氣會變得不夠清透,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整個氣機的升降出入,它都要受到中焦這股濁氣的影響。因為這股痰濁之氣主要集中在中焦,實際上在體內也是無處不在的,因為它隨著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經氣的流通,它是遍布全身的。如果從有形痰濁的角度來講,它主要集中在中土這個系統。如果從無形濁氣的角度來講,十二經脈無處不在。這股濁氣就跟一個人抽煙一樣,煙在抽煙的人嘴上,煙氣滿屋子都是,這個意思。所以有一些容易鬱結的地方,比方說肝經、膽經,肝膽經它都屬於木氣這個系統。那麼最容易受影響的。它主升發,主宣達啊,一有鬱結首先就表現出來了。所以小孩的濕疹,它很多是在耳朵前後,耳朵前後屬於膽經的循經位置,最容易長濕疹。再一個就是濕疹,痰濁之氣是陰邪,陰邪會影響在稍微偏陰偏里的位置,像胳膊腿、肘關節的內側也容易長,它外側也有長的。

一般來說初期,急性期的濕疹,剛長的時候,因為它體內的陽氣還比較足,升發之性還比較強,所以它帶著痰濁之氣它往外發,因為痰濁堵在裡面,這一氣在裡面周流堵著,到哪兒都走不動。哪兒都受限堵著,那它怎麼辦,就往外冒。哪個地方容易透氣就哪個地方往外冒,哪個地方就長濕疹。所以,臉上陽的位置,頭面部然後四肢外側也是屬於偏陽的這一面它容易長。隨著時間長了久治不愈,慢慢的陽氣就開始弱了。沒有那麼大的勁了,沖不出來啦,它就會慢慢的郁在裡面,郁在一個偏陰的位置,所以慢慢的就會向四肢的內側、脖子、肚子這些地方就開始容易長了。

從濕疹分部的位置,它是偏陽的位置還是偏陰的位置就可以知道體內陽氣的強弱。如果陽氣還比較足,那麼一般長濕疹的位置就是偏陽的位置,而且濕疹大部分比較紅, 比較癢,容易破,容易流水。如果長在偏陰的位置呢,一般來講就是時間比較長了,濕疹大部分不是那麼紅了,可能只是偏癢,也不見得就流水,只是長個小疙瘩。這也是有個陰陽的區別與輕重、新舊的這麼一種區別。那麼濕疹長的越重越急性期的越好治,越是慢性期的長的比較陰的地方的,流水不厲害,只是稍微有點癢的其實反而不好治,治得要慢一些。這是我們從癥狀上大概分了一下,那麼根源上來講就是剛才講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土虛,再一個就是痰濁郁滯比較重,郁滯了一氣的升發。為什麼小孩容易長濕疹大人不容易長?大人的一氣已經沒那麼大的勁了,人的身體都不長了,所以這一氣 相對來講比較緩和了。身體有點痰濁,頂多有點咳嗽啊,身體有點癢啊 ,一般是這麼個情況。小孩因為正在長身體,所以這一氣非常有衝勁,升發之力非常強。一旦有郁滯擋住了,那麼它是不受約束的,它一定要找個地方宣發出來。這不讓我走,我要找個別的地方走出來,有這股長的力量。所以痰濁堵著的時候,他就容易以這個濕疹的形式長出來,往外發越這種鬱結之氣。

那麼之所以長得厲害,又流水,又癢呢,流水就是陽氣外泄,濕氣外滲這麼一個象;癢呢就是不通,痰濁堵著郁而不通,紅呢就是郁而化火,都是小孩陽氣盛,痰濁郁滯比較重的一些表現。很多人治療濕疹是從清熱利濕的角度去著手,效果並不好。因為很多人就說濕疹不就是濕氣嘛,叫濕疹它也流水不都是濕氣嘛,為什麼我用利濕 ,疹子比較紅我用清熱啊,清熱利濕我都用上了,運中焦的我也用一點,為什麼效果還不好呢?那麼根源就在於邪氣的性質我們給他搞錯了。引起濕疹尤其是頑固性的濕疹,引起濕疹疾病的根源,不是濕而是痰。當然,痰剛開始可能會是一個濕氣,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個痰濁了,單純的濕氣是不會引起濕疹的,因為濕氣是比較清透流通的,它可能會引起全身的無力,可能引起發燒是不至於引起濕疹的。只要是引起濕疹就是氣淤滯的比較重了,好像一股氣沒地方去了,完全堵上了,它才會冒出一個疹子,鼓起來了,逼得這股氣沒地方去了。找了一個穴位,這個地方還行,能喘口氣,能透透氣,鼓出來,長了一個疹子,是這個意思。什麼東西能把整個經絡之氣能堵得這麼厲害,能把它逼出一個疹子來,只有非常粘滯的痰濁之氣,只有痰濁這股邪氣才有這麼強有力的粘滯之性,才能把一氣瘀滯得這麼厲害。所以只要見到濕疹,必定體內有比較重的痰濁,而不是單純的濕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一談到濕疹,我們就知道從邪氣的角度來講,它的根源是痰濁而不是濕氣。這一點要搞清楚。如果這一點搞不清楚,那麼濕疹是很難治好的。

痰濁是標,中土虛是本。中土不虛就不會生痰濁,或者有痰濁它自己也能解決掉。那麼我們治療的時候怎麼去治,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所以在急性期的時候化痰濁為主,在慢性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中土加上化痰濁一塊來,這就是我們治療的主要思路。那麼小孩還癢得比較厲害啊,癢就是木氣鬱而不通,所以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加上一點舒達木氣,微微清熱來止癢,稍微佐上一點,就是治標的清熱止癢,舒達木氣。那麼對於外面小孩疹子有些破潰了,流水啊結痂啊甚至流血啊。外面的創面我們怎麼處理呢,一般創面我們都是用比較滋潤的,清熱燥濕,潤養,這樣的藥物來洗一洗,抹一抹,我們治療這個病呢也是可以內外兼治內服藥、外用藥可以並用,當然以內服藥為主。因為病是在肌表是在皮膚,但是病根是在臟腑,是在體內的。所以這個病,你單純的用外用的葯,有時候效果還是差一點。

講一個具體的病相對來講有意思些,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小孩濕疹這個病,我們把病因也都分析了,具體怎麼治療。因為小孩引起濕疹的這股痰濁之氣或者說粘痰,比較粘滯,粘滯的比較厲害,很難去掉,就跟膠一樣,粘到你身體里了,剝也剝不下來,推也推不出去,就是小孩這個濕疹纏綿難愈,好長時間也好不了。因為它本身這個病氣,這股痰濁之氣本身就是這個特點,本身就不好去。我們怎麼去呢,首先就要講究技巧,上來就單打獨鬥去了既然它病因是粘痰,是比較粘滯的痰濁,就要想辦法怎麼把它去掉,去掉不能生剝活破啊,非常生硬的祛痰那不行,要想辦法把痰濁化解開。

化痰,像這種粘痰在小孩身上,不管怎麼說,小孩也是陽氣比較足的體質,所以這股痰濁雖說粘滯的很,還是比較容易化開的,它不像一些老年人或者慢性病好久的成年人,他體內也有一些痰,那種痰是比較不好去的,因為屬於陰痰。小孩這個痰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化開,是比較陽性的痰濁。它容易去掉,相對來講,我們用藥用好了還是容易去的。這種小孩粘滯的痰濁最好、最快、最安全呢,就是用張仲景的經方——皂角丸。皂角丸就是皂角和大棗,那麼皂角就是我們講的皂角樹,它結的皂角可以做肥皂,洗衣服,是化頑痰非常好的一味葯。皂角剌是可以破結呀,疏通呀,治療一些頑固的瘡、鬱結也很好。我們用的不是皂角刺,而是皂角,是它的果實,大皂角。皂角的藥味是非常辛散,辛散之力非常強,就象救急,人昏迷的時候,用皂角粉,撒一點鼻子里,打個噴嚏,取氣,就可以把人救過來,蘇醒了。辛散之力可以疏通,讓人的一氣流通起來。流通起來,人就活過來了。救急時,用細辛、皂角等葯。用皂角這個葯,它的藥性非常猛,力量非常強。從化學角度,我們可以把皂角理解成肥皂或洗衣粉呀或祛污的洗潔凈一樣,能夠把痰濁如油污一樣化開,象溶媒一樣可以化開。如果從中醫的氣的角度來講,皂角這股辛散通行之氣,這種氣非常通達有力,能夠把體內這種濁氣疏通開,辛散開來。我們就借用皂角這股藥力,把痰濁化開。簡單來說,可以把皂角理解成,弄了點肥皂洗洗腸和胃,把這些粘痰洗出去。這麼理解,雖然比較粗淺,但也在理。簡單地來講,可以這麼來想。實際上,植物葯都有一股生氣,它是一股非常銳利的疏通、辛散之氣,像無數把小刀一樣把痰濁慢慢地給剝開。剝開後,整個氣就疏通開了,把這個痰濁分解開,分開後的痰濁,它就失去了粘著之性。

皂角本身是流利的呀,本身流利疏通之性,跟痰濁結合在一起,它就沒有粘著之性了。痰濁沒有粘著之性,就能夠流通了。流通之後,只要能動就有外出之機。只要能流通,我就讓它流到體外去,就可以祛掉。但前提是把痰濁化解開,這是用皂角的目的。治療濕疹皂角是君葯,首先用皂角,皂角這股氣過於辛散,過於辛散的葯容易傷陰,辛散畢竟是耗陰助陽的一個象,傷陰就容易傷及脾胃。脾胃正常情況下,是一個溫潤的一個狀態,所以用皂角,張仲景為什麼要用大棗同用呀。不光是皂角,而且是皂角少,大棗多呀,大棗是偏於收斂、潤養的一個葯,非常甜,非常粘。大棗這肉,這甜味,這股潤養的特性,就是顧護中土脾胃的。或者說,大棗把皂角這股辛散之氣限制在中土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皂角就是再厲害,這把刀就是再銳利,大棗就象這個保護層一樣,你是刺不透的,穿不透的。所以,它只會化痰濁,而不會傷到人體本身的正氣,起這麼一個作用,就跟保護膜一樣。所以皂角與大棗這兩個葯,是化痰濁,治療小兒濕疹,釜底抽薪的一對葯,君葯,核心藥物。那這個皂角的用量用多少呢?我們用大皂角,皂角一般都是生的,我們有條件的話,可以把皂角放到微波爐稍微烤一烤。烤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不用超過一分鐘,用正常的微波加熱,稍微減聞到一點皂角香味飄出來,別烤糊了。烤長了就糊了,沒有糊,聞到一點皂角香味飄出來就可以了,這時候,皂角的藥性,柔和一點。生皂角,用也可以用,成人用生皂角是可以的,小孩用生皂角,還是稍微烤一下比較好,藥性更柔和一些。然後呢,把這個皂角打碎,打成末,一次用多少呢?若要稱的話,小兒用0.1到0.3克就夠了,非常少的一個量。一般也沒有這麼少的稱來稱得這麼准,那怎麼辦?皂角不是象扁豆一樣嘛,你就把這個打一打,打得稍微軟一些,能夠從上面掰下一點末來。我們用的是皂角皮上附帶了一點肉一樣的那種末,不是用它的種子。你用手輕輕的掰下一點點來,掰下一點末,撒一點末,像撒點味精,撒點鹽末一樣,一點點就夠了。若一定要說具體的量的話,皂角如果是一小塊的話,用像綠豆那麼大差不多。或者說,掏耳朵的小耳勺,若是末的話,兩勺即可以了。因為我們講的用0.1到0.3克,主要講的是皂角末,若是連皮帶子的皂角用到0.5克左右。這個量非常少。若沒數,可以試驗一下,敲下一點點來,打一點點末末,在手裡,用二個手指一摸,一捏就捏過來一小堆。一小堆皂角末呢,不會超過綠豆大的小堆。撒到小鍋里,加水熬一熬,整個鍋里全是沫沫。它這個藥量很小,但葯勁很大,所以這個皂角末不要用多了,多了傷胃。孩子一般都比較小,所以用一點點就夠了。那麼,大棗用多少呢?大棗一般用五到十個,大棗也不要用太大,也不要太小了。用大人大拇指指肚那麼大,一般大的大棗,肉比較多的那種即可。這樣的大棗用五到十個,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用五個,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十個。大棗這個肉比較厚,皂角少,大棗多,熬出來甜甜的。小孩都很喜歡喝,不難喂。我們用皂角化痰,大棗護胃,這兩個葯是君葯,是化痰濁的主要藥物。

你看這兩味出來了,那剩下的還要什麼葯呀?我們急則治標,化痰濁,釜底抽薪來治。另一方面,濕疹都特別癢,又癢,又流水,晚上睡不好覺,小兒連哭帶鬧,又心煩。所以,這個也要想想辦法,癢是不通呀,郁而化火,顏色紅,流水,氣滯。想通通不開,所以才冒出來了,郁在這個地方無處可去,只好長出濕疹來了。皮破了,流水,氣血就散出來了,鬱結之氣往外散。所以,小孩長濕疹,濕疹破了,流水。這是裡面鬱結之氣向外疏散,減輕體內臟腑氣機鬱結的一種方式。若你用象激素或其它封藏性的藥膏,這個疹就不讓它長了,外面看好象封住了,長不出來了,好象好了,實際上,這樣加重體內的鬱結,往往會使病加重。所以象這種情況,要從體內減輕氣的鬱結,這比在體外用膏抹,效果更好。那在體內,我們用什麼來減輕鬱結呢?用舒達木氣的,清解鬱熱的葯,急性期時,我們可以用。有些濕疹,長在肝膽經部位,如兩個耳朵附近,耳前耳後,或者長在身體胳膊肘的外側,膝蓋的外側呀,身體上肝膽經循行的位置呀,這些的地方濕疹比較明顯的部位,效果更明顯。即便不在這些位置上,也是可以用的。

只要癢,必有木氣的鬱結。癢的話,我們用什麼?針對濕疹癢,這是一個很難受的感覺呀,小孩子往往很難睡著,哭呀。針對給小孩止癢,我們用疏達木氣的兩味葯,用梔子和薄荷,薄荷是疏達肝氣很柔和很清透的一味葯,小孩子的氣也很清透也很弱,所以用薄荷比較合適。其他的象柴胡呀,其它的葯,對小孩來講比較生硬,用薄荷比較適合小孩這股柔弱之氣。另外,是梔子,梔子是一個非常寒涼的一個葯,它能清解三焦鬱熱。凡是有郁能長濕疹,一定是氣鬱在裡面比較多,郁在裡面比較多,它才有勁鼓出來。若氣鬱得不多,沒有郁而化火,也不會長濕疹。小孩陽氣盛,所以長濕疹。梔子這個葯,苦寒清熱,把這個鬱結陽熱之氣稍微清潔一下,讓它沒有力量來長濕疹,這樣癢會減輕一點。小孩中土弱,中土弱必然陽虛,梔子又是個寒性比較大的葯,不能多用,稍微用一點的,最好是用焦梔子,焦梔子就是把梔子炒黑了、炒焦了,這寒性比較小一些。清熱的力量就弱一些,對中土影響就小一些。薄荷和焦梔子也是治標,這一對葯,止癢的效果很好。薄荷一般用多少呢?薄荷8克以下就夠了,3到8克就夠了。焦梔子,用0.5克,0.5克以下就夠了。個別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到一克,不要用太多。一定不要因為用梔子清熱而傷到中土。我們治小孩濕疹,它的病根就是濁氣,濁氣的病根就是痰濁,用皂角與大棗來處理。主要癥狀就是癢,我們用薄荷和梔子。梔子用0.3到0.5克就夠了,焦梔子0.3到0.5克對小孩來講就夠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到一克。成人可以用到三五克。

這是我們從祛邪治標的角度來講。那扶正呢?凡事中土有濁氣,中土必然虛呀,必然運轉無力呀。我們一定記住,不能單純祛邪,還要運中土。動中土我們怎麼運呢?我們用比較清透的葯,本身病氣是痰濁,有污濁,那麼我運中土的葯,一定是比較清透的。那我們用白蔻和甘草,白蔻是一個非常清香的一個葯。甘草是芳草純正,氣最正的葯。白蔻可以用到1~3克,甘草的量範圍比較大。甘草呢中土特別虛,可以用10~15克,中土不是很虛用3~5克也就夠了,這個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種邪氣一般來講,痰濁之氣越重的,中土之氣必然越虛,它有這麼一個關係。所以痰濁越盛,小孩兒這個濕疹長得就越厲害,需要給他用的這個皂角、大棗這個量就要用得大一些。這個時候那麼你就知道,他這個中土之氣虛得比較厲害,要用甘草護著,甘草要把中土守住。大棗只是一個比較滑潤的葯,它沒有守中土的意思,微微偏收,沒有守的力量。守固中土,最終還是要靠甘草,甘草這個量就不能太少,甘草保險起見,不要低於5克,或者用10克,15克都可以。我們運中焦扶正角度來講,白蔻、甘草我們是要用扶正中土的葯,我們也用上了,痰濁的葯大棗也用上了,治療濕疹——癢這個癥狀薄荷、焦桅子我們也用上了,那麼痰濁可以化開,這個癢的癥狀可以緩解,中土可以運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痰濁如何樣排出去,那麼我們就要用排痰濁的葯,用一些通腑的排痰葯,痰濁主要是腸胃,中土這個系統。怎麼排大便,用瀉下通下的辦法來排是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所以要加上排痰濁的葯,把我們化開的痰濁排出體外,去病根。

我們排痰濁用什麼葯呢?小孩兒跟大人不太一樣,大人這氣一般特別黏著,小孩兒可能更清透些。排痰濁,對於特別粘著我更喜歡用黑丑,而小孩兒呢即使有痰濁,這個氣還是比較清透的,對於小孩子來講可以用比較清透的葯來排痰濁,痰濁我們已經用皂角化開了,這個時候呢,就可以用大黃。大黃的氣比較清透的,黑丑氣相對濁一些,對於小孩兒,我們用大黃的效果可能比用黑丑更好。我們就用酒大黃來排痰濁,用酒炮製過的大黃寒性會差一些,通下的力量仍然有,但寒性減輕,這樣對小孩中陽、中土虛弱的影響會減輕一些。大黃用多大的量呢?不要用太大,一般來講不要超過1克,也就足夠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到3克;一般小孩兒1克,甚至0.5克,就夠了,這就是我們講的排痰濁的葯。

到目前為止,講了皂角、大棗、白蔻、甘草 薄荷、焦梔子、酒大黃,7位葯,這個小方子就出來了。這7位葯就是基本方,我們化痰濁、止癢、運中土、排痰濁幾方面,我們都照顧到了,藥量也講了,這個是基本方。在這個方子的基本上,我們需要靈活的加減。小孩兒脾胃可能特別的弱,胃口比較差,你可以加上點炒麥芽、山楂,甚至稍微加一點人蔘、党參都可以;火氣特別重的,癢特別厲害的,甚至再加點黃芩、蟬蛻,加強止癢的力量也是可以的;有的孩子中土火氣不是那麼重,中土陽氣虛的比較厲害,偏涼,流水不是很厲害,小孩兒一看就是稍微吃的不合適就拉肚子的,那麼你可以加一點乾薑。在基本方里加點乾薑,中陽必然是虛的,基本方里加乾薑與大黃相配就更好一些,乾薑的量就用5克就可以了,基本方就成了8味葯。痰濁一定要溫運,雖然化火,化火是痰濁郁滯導致氣鬱而化火,並不是因為陽氣盛,他中土陽氣肯定是弱的,如果是小孩舌苔假設黏著地厲害,還可以加一點生薑,在用乾薑的同時再加幾片生薑,流通化濕的效果就更好。有的孩子口水流得比較多,長濕疹的同時,這個濕氣也比較重的話,還可以加一點茯苓利濕氣,這些都是應變的東西,基本方我覺得8味葯就夠了,茯苓一般我們用10克左右就夠了。

基本方的基本藥量

皂角0.3克? ? 大棗5個? ? 白蔻3克? ?甘草10克? ?薄荷3克? ?焦梔子0.5克? ? 乾薑5克? ? 酒大黃0.5~1克

這個量對一般的孩子是比較合適的量,這個量就夠了,加減變化的量,可以隨症處理。這個就是基本方的量,一個大棗大概就有個3~5克,5個大棗大概至少30克左右是沒問題,所以大家看一下,這個方子的劑量,除了大棗其它所有的葯加起來的量也沒有大棗的多,所以這個葯熬出來就跟大棗熬出來的湯差不多,很甜的味,很好喝,其它藥味都被大棗這個甜味給蓋住了,所以這個葯很好喝的,小孩都很喜歡喝,不難喂。不用挰著鼻子灌,哄著喝都能喝下去,但是效果非常好。喝了這個葯之後呢,小孩兒的大便可能會有點稀,有點粘,這不要緊。這個方子正常情況下,多長時間能把小孩子的濕疹治好呢,一般用上這個方子後的兩三天,甚至一天,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減輕。要想徹底好,還是要靠小孩兒的脾胃慢慢地恢復,只有小孩兒的中土脾胃完全恢復了,這個濕疹才會完全好。不是說完全靠藥物,把痰濁去了,就完全好了,這個藥物把痰濁去了,中土很虛,還沒有恢復,它還會自己繼續產生痰濁。這個病好的會比較慢,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這不是說我們的方子不太好,而是因為小孩的脾胃、中土之氣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就用這個方子,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化。剛開始可以祛邪為主,後來慢慢加強扶正的力量,加強運中土,扶正。扶正就可以加一點炒麥芽炒山藥、党參這類柔和的葯,可以加一點,不要加太多,或者給小孩喂的時候,可以喂香燥的米粉啊之類的。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濕疹治癒率是多少呢?效果還是不錯的,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都可以按這個方子去治。急性的呢,焦梔子的量可以稍微加大一點;慢性的呢,可以不用焦梔子,可以加大幹姜的量,還可以加一點活血的葯;久病呢,有一點血瘀,還可以加一些當歸、桃仁,加強養血疏通的力量,慢性濕疹,可以慢慢好起來。以這個方子為基礎來加減,小孩兒濕疹這個病治不好的可能性非常小的,基本上都能治好。

今天給大家講了這個小兒濕疹的基本方,講得比較具體,大家可以拿來即用。具體的變通,要靠大家在臨床上斟酌。方子的量比較小,比較安全的,沒有風險。皂角這個葯,藥力很強,這個葯基本上是無毒的,像西醫上灌腸都是用肥皂水,他不用洗衣粉,為什麼?肥皂水是比較安全的,所以皂角是比較安全的。藥力非常強,但是較安全,即便你這個量拿不準,與大棗同用,只是腸胃有點不舒服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要注意一點:皂角不能單獨用,皂角一定要與大棗一起用。若不與大棗一同用的話,傷脾胃是很厲害的,這一點一定要記住。皂角辛散之力非常強,不需要用太多,只需一點點就足夠了。今晚講小兒濕疹就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什麼問題還可以提出來再交流。

課後問題

1.老師:剛才說到煎藥的問題。因為我們用皂角呢和大棗啊,這兩個葯是我們主要的治療濕疹的君葯。皂角辛散動的很快,大棗呢比較粘滯,偏收斂。我想把這兩味葯把它融合一塊呢,需要我們煎藥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這個葯煎的時候一定要水開了之後要多熬一會,就是多加點水。熬四十分鐘至少。有時間熬一個小時也可以。不能少於半個小時,最好是熬四十分鐘以上。這樣大棗熬得比較爛,整個葯稍微有點稠的感覺。熬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熬第二遍。就是多加水,熬的時間長,熬成一小杯來就可以了。整個這個葯呢比較稍微有點粘稠的感覺,就是棗糕一樣,也不是棗糕,就是棗的濃湯一樣。小孩喝比較好喝。一般的孩子一天一付就足夠了。有的很小了孩子,只有幾個月的孩子,他喝不了這麼多葯的。一次就喂上幾勺的,兩三勺。小勺勺。喂上兩三勺就可以了。喝一點就管用。不用非得喝完。

2.蘭兒問:「成人濕疹與小孩濕疹有什麼區別?」

老師:成人的濕疹,因為成人的陽氣弱,所以成人治療的時候一般是慢性濕疹居多。所以要加強溫陽與活血的力量。久病多瘀。成人與小孩也可以用這個底方,加強溫陽,溫運中焦,和活血化瘀力量就可以了。

3.五行相生問:「青春痘的治療思路也跟濕疹一樣嗎?」

老師:不一樣的。青春痘的治療主要還是肝瘀、腎虛為主。也有中土的問題,但是不像濕疹它純粹是一個痰濁的問題。不一樣。

4.四聖心得問:「流水是鬱結之氣往外疏散,要用疏達木氣的葯。這方面的葯怎麼用?這方面的葯比如桂枝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用?」

老師:那麼這個時候是不能用桂枝的。疏達木氣我們用的是薄荷。薄荷是辛涼的。因為它瘀而化熱了嘛,所以用薄荷辛涼之葯來疏達木氣,不要用桂枝。因為桂枝桂枝增加鬱熱,不能用。小孩濕疹的脈象,有濕疹小孩的脈象一般是比較沖,比較急促,急促有力,憋在裡面出不來的那種感覺。

5.戀家之人問「長過濕疹的人一般都會過敏嗎?」

老師:很多家長說這個小孩一過敏就會出濕疹,容易長疹子,或者長蕁麻疹。蕁麻疹其實就是類似比較輕的濕疹。我們知道濕疹的病根呢,從正確的角度來講它在中土,實際上蕁麻疹就是過敏,它的根源就是中土虛。這個我們以後再講。

6.青青問:「老師,小孩的濕疹不是很嚴重,那麼如何用藥來調理脾胃為好呢?」

老師:濕疹不是很嚴重的話,只要有濕疹必然也是有痰濁的。喝點復方鮮竹淋,吃點象炒麥芽這樣的。就是炒麥芽當茶喝。或者炒的大麥,泡水喝,養養脾胃。平時吃點容易養胃的葯。兼帶喝點復方鮮竹淋化痰的就可以了。

7.一氣孤行說:「我的下巴容易得濕疹,是否可治痰濁的思路一樣處理?」

老師:不管在哪兒得濕疹。下巴得濕疹就是濕濁郁在下焦為主。可以用一些通利下焦的葯,通利下焦的葯象茅根,可以加一點。

8.潔問:「老師,請問成人濕疹很較重,本來每年都發,兩年前吃綠豆薏米仁後,就不見癥狀了,這是不是把痰濁逼回體內了,這樣錯的吧?」

老師:這個情況呢,一種可能是是綠豆薏米它利濕嘛,濕氣一去,可能就沒有那麼多濕濁在體內瘀滯了。氣能夠流通了,濕疹就不出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綠豆薏米這個葯偏涼,流通濕氣的同時也會向外瀉散陽氣。如果這個葯吃多了,傷了陽氣。陽氣弱了,沒有力量向外發了。也有可能是這樣。痰濁還在,身體這個病它還沒有好,只是陽氣弱了,它發不出來了。也可能是這種情況。要看具體情況不好說,沒見著人。

9.既逸且康問:「老師,能講一下平時我們怎麼煎藥嗎?需要特別注意什麼?」

老師:平時煎藥的話就是水開之後再煎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10.杏林小學徒問:「請教老師幾個問題:1、濕證忌甘。濕疹甘草用10—15克量不大嗎?2、成人皂角用多少?3、化痰用竹瀝水行不行?」

老師: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一般來講痰濁或者濕氣比較盛的時候,我們是禁忌用甘草的。因為甘草守護中土,它是偏守。偏固的一個葯。用上甘草的話必然會加重痰濕之氣的壅滯,加重鬱結。為什麼我們在這裡還用這麼大量的甘草呢?原因就是我們用了皂角。因為皂角通行疏散之力太強大。即便你用一點甘草你都擋不住它。你要不用甘草,它能把中土給你拖散架了。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用甘草、用大棗。用那麼多大棗都擋不住它呀。就是因為皂角這個藥力太厲害。所以這裡用甘草一方面是固護中土,另一方面是防止皂角這股氣辛散太過,把虛弱的中土之氣給拖散架了,把中土全散開也不行。是配合皂角來用,如果不用皂角,只用一般的化痰的葯,像二陳、竹茹之類的,你在用甘草的時候就要慎用了。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用甘草是因為用皂角所以才用甘草。成人皂角用多少?成人一般也不需要超過2克,1—2克也足夠了,個別情況下,有些頑固的病症,有時候我會用到6克左右,這個很少見的。化痰用竹瀝水行不行?也可以。這個力量是不一樣的。竹瀝水可以認為是一個小榔頭,皂角就可以認為是一個大鐵鎚。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我們用皂角來化痰,就是用大鐵鎚子輕輕敲,不用使勁就把東西敲掉了。就是這個意思。

11.圓運動的煙問「以前小時候在大腿兩側膽經路線上常發濕疹。西醫說,對稱性神經皮炎。後來用皮炎平給壓下去了。為什麼在膽經上兩腿相同的位置同時發濕疹呢?」

老師:剛才我也講了,這個濕疹一般是對稱性的,兩側對稱。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說,因為這個濕疹的病根在中土。中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無處不在。只要中土有病,它就兩邊同時出問題。如果單純哪一邊出問題可能就不是中土的問題。《金匱》裡面講瘀積的時候,體內如果有陳寒瘀積,它會表現在脈上, 「積在左」,應脈,就是它會出現在左脈上,「脈在左」;「積在右」, 「脈在右」。 如果是「脈雙出」,積在中間則脈雙出。如果說這個問題它長在中間,既不在左也不在右的話,兩邊脈都能表現出來。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因為病根在中土。痰濁之氣都是偏於中焦的中土的,所以癥狀上它表現就是兩邊都出現。並且是對稱性的出現,這個情況比較多見。從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知道它的病根是在中土的。濕疹呢,它不光是單純的濕氣,而是痰濁。痰濁有時候我們說呢,通過鍛煉、排痰、刮痧這些方式是很難去掉的。它很粘滯,所以一定要化解。

12.快樂養生問:「小孩容易出痱子類似濕疹嗎?治療方法可以採用小兒濕疹的治療方法嗎?」

老師:這個長痱子和濕疹還不太一樣。長痱子是鬱熱,也有濕的因素,主要是鬱熱。與濕疹是不一樣的。

13.山上月問:「老師,成人吃皂角與大棗要熬多久比較合適?」

老師:成人吃皂角也是要熬的時間長一點。一定要熬的時間長。一個小時最好,至少要四十分鐘。就跟熬稀飯一樣,熬的時間越長越柔和。效果越好一些。刺激性就差一些。本身他是正虛邪盛,我們把兩個藥性差別很大的要想熬到一塊,比較和合的話,那需要一定的時間。

14.澄素問:「手氣腳氣跟濕疹是一個道理嗎?」

老師:有點類似,但是不完全一樣。我們這個方子治手氣腳氣也是有效的。但是這個手氣腳氣呢,還有一個病根啊,還有一個局部感染的問題。從西醫來講,它這個濕氣以局部為主而不是以全身為主。濕疹是以臟腑為主,而不是以病處為主。簡單地說,腳氣的病根它就在長腳氣的那個地方。濕疹的病根在肚子裡面在臟腑裡面。

15.yfkzzl問:「汗斑的治法與濕疹治法相同嗎?」應該是不一樣吧。汗斑我沒怎麼治過。

16.逍零問:「老師好!近來見過好幾個慢性搔癢證的患者,長時間的有幾年。一般的中藥很難見效。所以每要服止癢的西藥。他們有沒事時就癢的,有今晚加重的,有睡覺時在被子里暖一下開始癢的,有下肢重的。請問老師,這些發作特點都分別是一些什麼樣的現象,對應治療的方法又是什麼 ?」

老師:慢性搔癢證有可能是血瘀,也有可能是痰濁。或者兩者是兼而有之。要分開對待。我們這個方子也可以試著用一下,加上活血化瘀的葯。

17.「"土為四維之中氣』 如何理解?」

老師:土氣和四圍之氣是一樣的。狀態不一樣而已。火生土,君火、相火本質上也一樣的。可以看看以前的講座

18.孔惪の蓉問:「胸部長很多紅疙瘩是濕疹嗎?初中生臉上長青春痘是濕疹嗎?都怎麼治療?」

這也不一定。可能是類似青春痘。

19.一葉問:「老師,寒涼葯清熱,它是把這股熱氣清到什麼地方去了?」

老師: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寒涼葯是清熱的。它是怎麼清熱的呢?所有的寒涼藥味都是苦的,偏苦。苦味葯呢,《內經》講它是降瀉發破,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或者說苦味葯呢,它有收斂和疏通的。怎麼講這個意思呢,就好比它把這股熱氣捆起來。一般的熱氣,陽熱之氣火性炎上發散的呀,你很難把它收拾起來,一般的葯是收不住的。這個苦味的葯它有這個本事。它象一根繩子一樣它把這個熱氣捆起來收起來。收起來呢,這個熱氣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假設你用這個涼葯不是很多的話,這股陽氣集中一塊了,它自然會降下去,自然就下行。陽氣下降,自然就像身體的一股陽熱動力一樣,幫助人體完成一些生理功能。履行它的正常的職責去了。假設這個用的這個苦寒之葯太重太多的話,它可能捆死了,收得太厲害。這股熱氣它散不出去,這股熱氣就留在這個地方反而會加重鬱結。所以黃連久服容易上火,就是這個意思。

20.「濕疹外用用什麼葯?」

剛才忘了說了,順便說一下。小孩濕疹外面癢的厲害。容易流水什麼的。從中藥角度來講,就是從止癢、生肌、長瘡面這個角度講呢,就是用蒼朮、甘草、蟬蛻,稍微加一點黃連這樣的葯就可以,蒼朮、甘草呢,主要就是化濕氣的,蟬蛻是止癢的。一點點黃連是清火氣。封藏一氣,更便於這個局部長肉,用這個熬了以後,用棉簽沾擦一擦就可以。如果說熬藥不方便的話,小孩濕疹只要吃著我們這個治濕疹的化痰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辦法不用單獨熬藥,小孩用魚肝油藥丸,魚肝油藥丸不都是油嘛,給他抹一抹就可以了。油都是屬腎氣主收藏,本身也是植物含有維生素E,都是植物的精華,幫助生肌長肉的效果也很好。也沒有什麼刺激性。就用這種油,天然的。或者是有一個葯,小孩吃的叫伊可新,補維生素E膠丸的那種。甚至家裡用的香油都可以。就是用的比較柔和的油。用這個油給他抹一抹,油主封藏之氣。就能把氣封住,封住它出不來了呀。不再往外走,它就開始長,它就長肉。但是我們把氣封住之後呢,因為我們給他吃著葯,裡面的臟腑之氣,用藥給他疏通了,所以不會加重癥狀。如果你不給他用藥,單純封住的話,它很快又長出來,你封不住的。有一些西藥藥膏抹上之後就好了,過一陣又複發了。就是這個意思。你單純封是封不住的。一定要把里的問題解決掉。

21.「小兒流口水,家鄉一般給豬尾巴吃就能治好。」

老師:這個怎麼理解呢?這個我真不知道。我沒吃過。一時也想不出怎麼理解。大家有知道的可以說一下。

22.圖圖問:「皂角在藥店里能買得到嗎?皂角跟皂莢是同一個東西嗎?」

老師:皂角這個葯呢,有的藥店可能不配。因為用到的比較少。皂角就是皂莢樹的那個果實。

23.蝦米神仙問:「蕁麻疹用治濕疹的思路能治嗎?愛出汗,怕風。」

有效。但是不完一樣。蕁麻疹主要是運中土解表。濕疹主要是化痰濁。這是區別。

24.戀家之人問:「老師,孩子得過濕疹後孩子不愛吃飯,長得特別瘦小,要怎麼調理好?補中氣嗎?」

老師:這就是因為中土虛,沒有治好。所以不是要補中焦,而是要運中土,調中土,不是單純的補,調理中焦。有痰濁的話,也要化化痰濁。

25.竹子問:「老師,皮膚容易過敏,基本所有化妝品都過敏,總是皮裡面含著小包,太陽曬也會紅,爆皮。是脾虛嗎?」

老師:一般來講凡是過敏的情況,我臨床上所見過的凡是過敏,哮喘過敏還是皮膚過敏,都有中土虛的因素。我估計應該還是土虛。具體的情況還是要具體對待。還有其他什麼兼證、要兼顧的因素。

26.先天的港灣問:「一個13歲的小孩,感冒一個月,不發熱,每天早晨醒來有鼻塞,偶爾有膿鼻涕。需要解表治療嗎?」

老師:也有可能是中氣虛,有鼻涕也不見得就是沒解表。要看具體情況。就這麼簡單地說也不好推斷。一般來說還是要運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解表。

推薦閱讀:

周老師:文字道(第四集)
仲學峰老師:養鴿的科學用藥(上)
90後美女瑜伽老師 – 鐵血網
老師傅告訴你,什麼東西都可以擺客廳,唯獨這樣幾樣萬萬不要擺
吳老師漢字大會(79)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