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小說而生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作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已風靡世界40餘年,全球總發行量累計超過千萬冊。

  為《一千零一夜》著迷的「大學問家」

  「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中這句開篇語,因為囊括了「過去」「現在」「將來」的時空維度,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追尋奧雷良諾上校的回憶,走進拉丁美洲式的孤獨,這在—定程度上是馬爾克斯個人成長和生活經驗的昨日重現。

  1927年3月6日,馬爾克斯生於哥倫比亞加勒比地區一個名為阿拉卡塔卡的小鎮。由於父母忙於生孩子,10歲以前,馬爾克斯基本上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為上校的外祖父有至少19個私生子,參加並指揮過哥倫比亞著名的「千日戰爭」。這場始於1899年、終於1902年的內戰,在戰場上留下數十萬具屍體。平日里,外祖父經常牽著馬爾克斯的手去馬戲團看戲,向他展示冰塊的奧秘,或者在番石榴飄香的香蕉園游泳。酷愛占卜的外祖母,經常一到晚上,就擺出一副木頭似的臉,講那些充滿恐怖色彩的鬼怪故事,經常唬得馬爾克斯大氣也不敢出。《百年孤獨》中濃郁的魔幻色彩,從馬爾克斯兒時的體驗中不難找到淵源。

  一次意外的收穫,直接引領馬爾克斯開啟了文學殿堂的大門。9歲的一天,馬爾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發現了一本殘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當他讀到一個人開了瓶蓋,瓶里冒出一股煙,煙又變成妖怪時,馬爾克斯不由得叫道「真神了」。書中不時閃現的幽魂、飛毯、神燈,與外祖母曾經講過的鬼怪故事如出一轍。這令他非常著迷。此後,鄰居們經常看到只有八九歲大的馬爾克斯,在常人難以忍耐的酷暑中,對《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文學作品愛不釋手。為此,他們斷言:「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是個大學問家。」

  1937年,外祖父去世,馬爾克斯結束了那一段童年歲月,與父母一起生活。阿拉卡塔卡這個「沉睡在沼澤地深處的村莊」,此後成為其小說永恆的原型,《百年孤獨》中的小鎮「馬孔多」便是一例。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發開始小說創作

  中學時代,馬爾克斯順利地成了一名文學青年。他這時的興趣主要在詩歌,不時為校刊寫詩,並加入了學校的文學小組。

  出人意料的是,作為文學愛好者,馬爾克斯卻於1947年2月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報名學了法律。父親是郵電局報務員和赤腳醫生,家庭收入不穩定,馬爾克斯不得不想方設法自謀生路——法學系的課都在上午,下午他便可以打零工掙幾個錢。不過馬爾克斯很快就把手中的法典換成了文學作品集。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學校清冷的學生公寓里,馬爾克斯坐在床上,翻開了卡夫卡的《變形記》:「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殼蟲……」迎面而來的一段話,讓馬爾克斯茅塞頓開,他幾乎跳了起來大聲嚷道:「真是絕了!我的天,小說怎麼可以這樣寫?這樣,我也能寫……外婆就是這樣講故事的。」

  第二天,依據從卡夫卡那裡獲得的啟示,馬爾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實的小說《第三次無奈》。文章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因病在棺材中生活成長的離奇故事,亦真辦幻。自此以後,馬爾克斯立志要成為一位小說大家,從《聖經》到古希臘、羅馬神話,從卡夫卡到托爾斯泰,他不斷汲取著養料,準備在世界文壇上實現噴發。

  記者生涯:遊說省長策劃示威遊行

  1948年4月9日,波哥大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自由黨左翼領袖、總統候選人埃利塞爾—蓋坦被人暗殺。頓時朝野震驚,輿論嘩然,衝突和暴亂持續了三天三夜,數千人死於非命。受此影響,—哥倫比亞國立大學被迫關閉,馬爾克斯放在公寓里的一些小說手稿也被燒毀。

  無奈之下,馬爾克斯只好輟學回到巴蘭基亞。1950年,23歲的馬爾克斯成為當地《先驅報》的記者。由於薪水微薄,馬爾克斯只能棲身在一個一天只需要亞比索50分的陋室,面積只有9平方米,位於報社對面一棟四層老樓里。當地人把這棟樓叫「摩天大樓」,樓的上半部分是妓院。這些妓院,後來被馬爾克斯寫入了小說《家長的沒落》中。

  按照馬爾克斯所推崇的美國作家福克納的說法,作家最完美的家是妓院,上午寂靜無聲,入夜歡聲笑語。當年,西班牙文壇大師塞萬提斯,正是在酒館、妓院交雜的環境中,寫出了世界名著《堂吉訶德》。就在「摩天大樓」,馬爾克斯開始了小說《枯枝敗葉》的創作。

  身為記者,在進行小說創作的同時,馬爾克斯的新聞報道同樣新意迭出。

  1954年7月,馬爾克斯重返波哥大,並在哥倫比亞第二大報——《觀察家報》任職,為《日復一日》專欄撰稿。不久,哥倫比亞羅哈斯·皮尼利亞獨裁政府決定撤銷喬科省的建制。這個省瀕臨太平洋,大多數居民為黑人,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觀察家報》總部兩次收到該報常駐喬科省首府記者發來的電訊稿,說該市持續舉行遊行示威,反對中央政府蠻橫霸道的決定。社長便派馬爾克斯和攝影記者前往該省採訪報道這一重大事件。

  可是,當馬爾克斯和攝影記者飛往喬科省後,卻發現根本沒有遊行示威的跡象——大街上人們不是懶洋洋地躺在吊床上,就是悠閑地坐在街邊的凳子上。原來,所謂遊行示威完全是該報常駐記者編造的瞎話,其實此地平安無事,沒有任何人抗議。

  花了兩天時間才到達這裡的馬爾克斯,不想空手而歸。他對常駐記者強調,必須把遊行組織起來,以便發出人們翹首以待的新聞報道。這個主意讓他們異常興奮,於是他們一塊去了省長官邸。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馬爾克斯一行給省長分析了形勢,使省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終於下令組織遊行示威。

  遊行的照片和報道很快在《觀察家報》登了出來。馬爾克斯懷著巨大的同情心,特意撰寫了通訊《哥倫比亞不承認的喬科省》,以翔實的資料和優美的文筆告訴世人:喬科省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人們生活在貧困中,卻正被中央政府拋棄。

  淪落巴黎,街頭邂逅海明威

  正當馬爾克斯在《觀察家報》幹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報社卻決定把他派往歐洲。個中緣由是:馬爾克斯因揭露海軍走私而引火燒身。

  1955年,卡爾塔斯號軍艦因走私家電超載沉沒,軍方和政府欲隱匿不報,卻被馬爾克斯抖了個底朝天。獨裁政府不堪打擊,開始報復,馬爾克斯只好遠走異鄉。

  一年後,《觀察家報》被封,馬爾克斯一下子沒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陷入困境。對此,馬爾克斯多年以後依然難以釋懷:「(當時)沒有工作,一人不識,一文不名,更糟的是不懂法語,所以只好待在拉丁區弗蘭德旅館的一個女傭或者妓女住過的廉價房間里干著急。肚子餓得實在挨不過去了,就出去撿一些空酒瓶或舊報紙,以換取少量麵包。」

  閉關寫就《百年孤獨》

  此後多年,馬爾克斯輾轉於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繼續從事新聞和寫作工作,並一度效力於古巴領袖卡斯特羅領導下的拉丁美洲通訊社。卡斯特羅曾對馬爾克斯說:「我下一次投胎轉世,希望能當個作家。」語氣略帶憂傷。不過,對於作家馬爾克斯來說,更讓他感到驕傲的是娶了梅塞德斯為妻。

  梅塞德斯是馬爾克斯家鄉一位藥鋪老闆的女兒,兩人初次邂逅時她年僅13歲。在馬爾克斯目艮里,這位有著埃及血統的女孩有著「尼羅河一般的嫻靜之美」。還是報社記者時,馬爾克斯便常到藥鋪去,用六孔簫為梅塞德斯吹奏小夜曲,傾訴衷腸。後來有情人終成眷屬。馬爾克斯與梅塞德斯相濡以沫,在創作《百年孤獨》時,更顯得一往情深。

  1965年的一天,當馬爾克斯開著他那輛奧佩牌小轎車,行駛在墨西哥城的路上時,「那遙遠的、漫長的、從青年時代就開始撰寫的長篇小說,突然一下子便全部展現在他面前」。於是,馬爾克斯立馬辭去了在廣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當——5000美元交給了妻子梅塞德斯,開始閉關寫作《百年孤獨》。

  對於馬爾克斯來說,每天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伏案寫作,接著用打字機修改、謄清。「我每天都寫作,甚至星期日也寫,從早上9點寫到下午3點。我寫作的房間很安靜,暖氣也很足,因為唯一讓我煩的就是聲音和寒冷。每天工作的時間,我吸40支香煙,其他時間我就盡量不讓香煙毒害自己了。」馬爾克斯喜歡穿著機械師的工作服寫作,在他看來,這樣會更舒服些,而且當在打字機上寫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會站起來思考,同時拿一把改錐把家裡的門鎖和插座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或者把家裡的門都刷成明快的顏色。

  在長達18個月的寫作期間,馬爾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籌款維持生計的。小說才寫到一半時,馬爾克斯交給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經花光,他們只好當了汽車。不久又沒錢了,梅塞德斯開始當首飾、當電視機、當收音機,儘管如此,給丈夫寫作用的新聞紙從未短缺過。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殺青,馬爾克斯和妻子來到郵局,準備把《百年孤獨》的紙質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頁的書稿被稱完重量後,他們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郵費。山窮水盡的馬爾克斯當時只有45比索。夫妻倆不得已只能先郵寄一部分書稿,誰知倉促中寄出的居然是後半部分。最後,梅塞德斯又把僅剩的家當——自己吹頭髮的吹風機以及為孩子們榨果汁的榨汁機典當後,才換回50比索,用以支付郵寄剩下半部書稿的38比索費用。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後,馬爾克斯不無感慨地坦言:要是沒有妻子,自己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哥倫比亞的莎士比亞

  《百年孤獨》出版後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首印8000冊不到兩星期就被搶購一空。評論家說它完全可以和西班牙古典文學名著《堂吉訶德》相媲美,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製」。這為馬爾克斯贏得了「魔幻現實主義大師」的稱號。

  在阿根廷首都,當人們開始認出《百年孤獨》的作者時,馬爾克斯學著海明威當年在巴黎答覆他時的情景,朝呼喊的人群揮揮手說聲:「-再見,我的朋友!」此後,各種版本的《百年孤獨》被付印或盜版,此書也當之無愧成了「美洲的《聖經》」。

  20世紀70年代,馬爾克斯仍活躍於新聞界,支持人權運動,譴責獨裁和迫害。但他並沒有因《百年孤獨》的成功而停止小說創作。1975年,馬爾克斯發表了歷時8年才寫成的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被美國《時代》周刊推薦為1976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一年後,馬爾克斯為了反抗暴政,決定不再發表小說。沉默5年後,馬爾克斯再次爆發,發表了《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開始向諾貝爾文學獎邁進。

  多年辛勤終修成正果。1982年12月,馬爾克斯在多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後如願以償折桂,因為他的「小說以豐富的想像編織了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大陸的生命與矛盾的象徵」。一時間,馬爾克斯成了「哥倫比亞的莎士比亞」。
推薦閱讀:

林韋地:馬來西亞華人,複雜共同體的前途困境
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歸種子的道路
李光耀:馬來西亞,殊途何往
安東尼奧·洛佩斯·加西亞」最「真實」的藝術世界
加西亞·馬爾克斯:這世上寫作最孤獨

TAG:小說 | 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