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北向熱情高過南向 兩地投資者偏好分歧(14.9.5)

    本報記者 秦偉 香港報道

    當滬港通北向機構投資者的熱情逐漸彌補散戶的猶豫不決時,南向投資者的情緒依然搖擺不定。

    「北向的資金流量會遠遠超過南向,可能在滬港通開通一年後,南向的額度都不會用盡。」瑞銀證券H股策略分析師陸文傑直言,內地無論機構投資者或散戶,對於滬港通的熱情都比香港更低。

    不過,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認為,南向交易將對香港市場上股票的價格以及供需關係帶來重要影響,而加碼香港市場的投資,對於內地機構投資者提高投資效率以及對所有投資者分散風險都有積極影響。

    南下缺乏動力

    在現有機制下,內地機構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QDII投資於香港市場,而散戶在不需面對資金門檻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香港開設投資賬戶。

    「QDII的額度有850億元,但現在只用了大概35%,這意味著內地機構投資者如果要增加對香港投資,並不必等滬港通開通。」陸文傑指出,現在他們並沒有要增加對香港投資的強烈意願。

    瑞銀的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今,內地19隻新募集的QDII基金中,只有兩隻基金是投資香港,12隻基金投資於全球或美國股市;5隻投資於全球債券市場。

    而對於內地的散戶而言,通過滬港通南下投資,首先要滿足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中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要求。與之相比,直接開設港股賬戶則更方便。

    一位在港中資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內地客戶在香港券商開設交易賬戶只需內地身份證和通行證,並不設資金門檻。另一方面,滬港通只能投資266隻指定港股,而直接開戶不僅沒有這一限制,還可以投資美股等。

    「內地的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海外時,一個重要的投資目的是尋找與其現有投資相關性較低的投資標的,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而香港與內地市場的相關性仍然較高,對其而言,投資香港可能無法有效實現分散風險。」陸文傑表示,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滬港通要求的也是收入較高的投資者,他們中很多在過去幾年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在香港開設投資賬戶。

    而相比之下,北向交易的關注度更高。「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大到無法忽略的市場。」劉勁津坦言,滬港通開通後,兩地市場合計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以市值計),投資者不可能不做配置。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預期,在滬港通開通初期(可能1-2周內),由於交易制度的限制,可能只有部分投資者在一開始就選擇買入,其他人則逐漸加入,但額度依然會被用盡。

    「一方面是原先沒有投資A股的投資者現在加入,(另一方面是)QFII換倉。」陳李認為,通過滬港通投資上海,可令機構不必再借用券商的QFII額度,或將自身節省出的QFII額度投向其他領域,「雖然開始只是聯通上海和香港市場,但深圳也可能有新資金流入。」

    陳李認為,目前A股價格還沒有反映出滬港通的影響,正式開通時還會看到海外資金進入大盤股,主板和大盤股還會有機會繼續跑贏創業板和小盤股。「(長期內)外國資本會在部分股票上獲得定價權,A股可能出現分裂,大盤股由境外和機構投資者主導,而小盤股則由散戶主導。」

    進一步參與套利交易可能風險已高

    劉勁津認為,對A股投資者而言,投資香港仍然在區域、板塊和公司角度可令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投資風險,投資者可以考慮的選股標準包括全球經濟關聯、低估的增長潛力以及知名品牌等。「很多香港上市公司的營收,與香港和內地業務的關聯度並不高,而是來自全球,投資這類股票相當於間接分散風險;從公司角度而言,中國品牌價值最高的50間公司中,有12家都是在香港上市。」

    對於市場熱炒的A/H估值不同帶來的套利機會,陸文傑認為,目前,香港小盤股股價已經上漲110%,表明已經有投資者在進行相關操作,進一步參與套利交易可能風險已高。「兩地市場本來就存在不同之處,A股散戶參與度高,買賣股票時不在意流動性;但香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在投資時對股票的流動性有一定要求,即便滬港通正式開通後,A/H之間的價差也不會完全消失。」(編輯 趙萍)


推薦閱讀:

不讓小散買股票?天理呢
滬港通通了|全球投資者關注滬港通
滬港通投資者教育課堂
宋清輝:海外機構價值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參考
楊飯: 港股雜談系列2之港股的風險 寫在前面:本篇是港股雜談的第2篇文章,主要介紹港股投資的風險;風險有很多種類型,有的是系統性、客觀的風險,投資者僅能被動...

TAG:投資 | 投資者 | 偏好 | 熱情 | 滬港通 | 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