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 一位青年法師的答問七題 (上) 轉載

 

 

 

一位青年法師的答問七題

 

(上)

 

                    轉載

 

 

 

一、廣學原為深入,專修便是總持

學佛後讀佛經,法喜充滿,明白了許多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學哪本佛書都覺得好。學佛好比挖坑,放大邊緣即可往下挖。但不能到處去挖,就是說:廣學不能離開中心,不能舍根本。修凈土為了去貪嗔(讀音為抻,意思是生氣、不滿、惱怒)痴,去煩惱,去著相,只持佛號。在修凈土中,廣學都應加強念佛信心,廣學都應為了能做到一心不亂地念佛。不能過兩天改禪宗,過兩天又改密宗。成功的密訣在於不離中心,到處挖坑是浪費時間。

修行要在心上下功夫,以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慈悲、智慧、行願,以般若為導,看破放下:在行上以念佛求生西方。有煩惱時,要迴光返照,照見是貪嗔痴在作怪。諸法空相,眾因緣生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煩惱不起。《大般(讀音為波)若經》濃縮為260字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心經》又可濃縮為其首句五個字:「觀自在菩薩」。但得一念覺悟即成佛,看什麼都自在。若不自在,即是自性迷失;若看誰都不順眼,就時時處處煩惱。

佛教經典很多。修凈土有「五經一論」之說。「五經」是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一論」是指《凈土論》(又名《往生論》)。常見的還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金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等等。還有很多咒語(真言),各有特定作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條件,精心選出一部經或一些篇章,反覆念誦。在念誦中熟讀經文,在熟讀中參悟。經過幾年,一部經學通了,再學其他經典也就通了,即一經通,經經通。初學者切忌貪多、淺嘗輒(讀音為哲,意思是就)止,要一門深入。深入經藏,則智慧如海。

各大宗教的共同點是博愛,是為了大眾離苦得樂。各宗教以不同形式接引不同的眾生,它們是一不是二。佛教學人之長,不排斥,不樹敵。在我國,儒、釋,道三教一脈相承,自唐宋以來,三教已合而為一。個人有條件時可以選學各家經典,如《道德經》、《論語》等。

 

二、學佛學什麼

佛是覺者、智者的意思。覺有二義:覺察、覺悟。覺察對治煩惱障,覺悟對治所知障。智為大智慧,不是平常說的聰明。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學佛要學佛的大度、寬容、坦蕩、樂觀、孝順、慈悲、理智,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我們若不能容人,則煩惱生起,是給佛丟人。學佛的人是為一切眾生表法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不能認假為真,不能拿出煩惱相。要用理智、慈悲、孝順給眾生表法。學佛首先是學做人、學做好人,這裡沒有什麼怪力亂神。學做好人,對於父母,對於妻子(丈夫)要做最好的丈夫(妻子),對於社會要做最好的公民,對於上級要做最好的下級,對於下級要做最好的上級,……總之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進山門首先看見的是彌勒佛,笑口常開,大肚能容。我們要學佛「看什麼都歡喜自在」,笑自尋煩惱,笑自欺欺人。與人煩惱、惹人煩惱是自欺欺人,是斷人慧命。是否惹人煩惱,這是個尺度。以佛心去看,看什麼都順眼,而以魔心去看,則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了魔心,善法就成惡法了。「三人行,必有我師」,要看別人的長處,才能晝夜常駐善法。

「眾生是佛」,你看眾生,見不到眾生是佛、菩薩,那是愚痴,是嫉妒,要馬上檢查自己。國剎具有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見誰都莊嚴,才能得證。見殘疾人,也是非常莊嚴,因為他在莊嚴佛法,在講因緣果報真實不虛,在讓我們畏其因,證其果樂。心莊嚴則國土莊嚴,心不凈則哪裡都不凈。「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不是他人攪道心,自心無道怨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念頭是貪嗔痴,即屠刀;念頭是清凈,即蓮花。學佛就要轉念頭,於熟處轉生,於生處轉熟,我們熟悉的是貪嗔痴三毒,是個人名利、個人利益,我們生疏的是清凈、平等、覺悟。用念佛代替貪嗔痴,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要及時轉念,念念超度自己,從六道超出。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時說:奇哉,善哉!天下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只要放下妄想、執著、分別,回歸自性,即明心見性,皆可成佛。自性成佛就是請佛住世。舉足處處皆道場,家庭、工作單位就是解脫的場所。行住坐卧皆修行所在,處處事事遠離煩惱,活著即解脫。學佛決不是寄託於死後。季路來問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說得多妙、多明了!活在極樂,死能去哪?活著愚痴、煩惱,死能去極樂?要及時轉念,不論在哪一道,一句佛號可立地成佛。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大徹大悟,知道自己錯了,就可以修行了;知道有煩惱了,就提起佛號,使心得清凈。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無身即無患了。無我了,罵你的人不必去看他;無我了,只一句佛號念下去,不舒服即無,生理功能即正常了。沒見誰能把病愁好的,心病還須心藥醫。禪宗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蘇軾嘲弄佛印的傳說讓我們明白:心中有佛,看誰皆是佛;心中有魔,看誰皆是魔;心中有凡夫,看誰皆是凡夫。我們要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藕益大師講「信、願、行」時說:「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意為:只相信而無誓願,如同不信;只有誓願而無修行,如同無願;修行而不勇猛精進,如同不行。)重要的是行動。隨習性放縱,是命運;知善惡取捨,能駕馭念頭,是運命。修行是改造命運,作命運主宰。白居易參訪鳥巢道林禪師,問:什麼是佛法?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說:這是三歲孩兒也會說的啊!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作禮而退。老子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古人云:「天下事有難易乎?難者行之以易,易者不行之不易。」不做,永遠難;真幹起來,就不難。修行要從有恆作起,以有恆作基。

]

三、怎樣念佛

佛有百千億,念釋迦牟尼佛?念藥師佛?念彌勒佛?念阿彌陀佛?首先,對十方常住、三世諸佛都要恭敬。其次要明白,佛號一即一切。分別心源於利益,有病的想念藥師佛,受苦受難的想念觀世音菩薩。分析佛號的含義可知,釋迦牟尼佛就是藥師佛,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是慈悲、清凈的意思,慈悲是仁德,外可消災,而內心清靜,便可延壽:這不就是消災延壽藥師佛嗎?阿彌陀佛是快樂無憂,無量光、無量壽。含義是相同的、一致的。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也是相同的、一致的。修凈土念彌陀佛,就等於念釋迦牟尼佛,念藥師佛,念彌勒佛,就是念十方常住三世諸佛。念一佛即念所有佛。

念佛,念四字好還是念六字好?蓮池大師勸別人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而自己念四字(阿彌陀佛),是為使初學者生恭敬心。所以,自己感覺恭敬心夠了,就念四字;不夠就念六字。念佛要字字分明,字字都要自己聽清楚。自己都聽不清,佛能聽到嗎?《楞嚴經》中講到,觀世音菩薩自述其修證方法是耳根圓通。「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文殊菩薩對此贊曰:「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地,實以聞中入。」(三摩地即三昧,心念定止,心不散亂)。自念能自聽,身、口、意不二。「六根門頭是六賊,常毀清凈家珍。」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如果利用不好,六根是六賊;如果能利用好,六根可以護持心,成為心的門衛。我們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常念佛號,歸結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十聲十聲清凈,念百聲百聲清凈。念時要用耳朵去觀照:清凈心在不在?念佛清晰不清晰?要字字分明,不住過去,不瞻未來,就在當下。一切法從心想生。若不想佛號了,想哪哪不舒服。大勢至菩薩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無生忍,是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是無漏真智。)

    念佛時要不要想佛的形象?可以。但是你能顧得過來嗎?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要見相而不著相。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眾人皆是佛,看眾人都是紫磨金身。恭敬心一現,利益現前。若見誰都不順眼,是嗔心發動,增己罪業。

    念佛是快念是慢念?是多念是少念?多念快念,若沒聽清,仍是煩惱。快速念佛是為克服懈怠。但快念快到什麼程度,每天念幾千次幾萬次,都要量力而行。念佛守不守竅?都可以,沒障礙。出聲念還是默念?要靈活掌握,以舒服為度,自己去調和。修行如調琴弦,過松彈不成曲調,過緊弦要斷。

   總之,念佛要利用好耳朵,妄念起來不理它,關鍵是自己念佛自己聽得清清楚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音聞上。

               (上完)   

   

  

 
推薦閱讀:

在大學創辦一個社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不和窮人談戀愛?》。?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寫給尹延小公舉
COVtab成長,一路相伴

TAG:青年 | 轉載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