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現代中國的茶葉分類

2013年11月16日 作者:茶百科

中國茶類的劃分目前尚無統一的方法,有的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即青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六大類;有的根據我國出口茶的類別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七大類;有的根據我國茶葉加工分為初、精製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將茶葉分為毛茶和成品茶兩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五大類,將黃茶歸入綠茶一類;成品茶包括精製加工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共七類。將上述幾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

何為基本茶類?

所謂基本茶類,是以茶鮮葉為原料,經過不同的製造(加工)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類別,包括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也稱青茶)、黑茶、紅茶。

何為再加工茶類?

所謂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為原料,經過不同的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產品類別,包括花茶、香料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

中國茶類依據上述劃分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1)基本茶類

1.1 綠茶 

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殺青方式有加熱殺青和熱蒸汽殺青兩種,以蒸汽殺青製成的綠茶稱「蒸青綠茶」。乾燥依最終乾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乾和晒乾之別,最終炒乾的綠茶稱「炒青」,最終烘乾的綠茶稱「烘青」,最終晒乾的綠茶稱「曬青」。

1.1.1 炒青 

是我國綠茶中的大宗產品,包括長炒青、圓炒青和細嫩炒青等。

1.1.1.1 長炒青:

故名思義是長條形的炒青綠茶,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蘇、河南、貴州等省。產於江西省婺源縣的「婺綠炒青」,外形粗壯、色綠、香高、味醇,是長炒青中品質最好的,精製後的出口綠茶稱「婺綠」,早在1915年,「婺綠」就曾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優等金牌獎。主要產於安徽屯溪、休寧的「屯綠炒青」,也是長炒青中品質較優秀者。此外,還有產於安徽舒城的「舒綠炒青」,浙江杭州地區的「杭綠炒青」、淳安的「遂綠炒青」、溫州的「溫綠炒青」,江西上饒一帶的「饒綠炒青」,湖南的「湘綠炒青」,河南的「豫綠炒青」,貴州的「黔綠炒青」等。

長炒青綠茶經過精製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眉茶,分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片茶、末茶等花色。眉茶主銷摩洛哥等非洲國家,歐亞各國也有一定銷量。

1.1.1.2 圓炒青:

最主要的圓炒青是珠茶。被譽為綠色珍珠的珠茶,外形緊結渾圓,香高味濃,耐沖泡,主銷西、北非,美國、法國等也有一定市場。珠茶是浙江省的特產,主產於嵊縣、紹興、上虞、新昌、諸暨、餘姚、鄞縣、奉化、東陽一帶,歷史上曾以紹興縣平水鎮為珠茶主要集散地,因而常把珠茶稱為「平水珠茶」、「平綠」,至今仍將珠茶歸為「平綠炒青」。天壇牌特級珠茶曾於1984年9月在西班牙馬德里第二十三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上榮獲金質獎。

1.1.1.3 細嫩炒青:

凡採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的炒青綠茶都屬細嫩炒青,因產量不多,品質獨特,物以稀為貴,又稱特種炒青。細嫩的特種炒青品類繁多,品質優異,均為各產茶地區頗有名氣的茶葉,因此又統稱為「炒青名茶」。炒青名茶外形千姿百態,有扁平、尖削、圓條、直針、捲曲、平片等多種,沖泡後,多數芽葉成朵,清湯綠葉,香郁味鮮醇,濃而不苦,回味甘甜,是各地炒青綠茶中的佼佼者。炒青名茶分布密度較大的是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四省,此外,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福建、湖北、河南、陝西等省區也有一定數量。細嫩炒青中產量較多的要數杭州的「西湖龍井」和蘇州的「碧螺春」。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不僅風景名勝稱奇,而且所產佳茗亦令人叫絕。

細嫩炒青品類甚多,除西湖龍井和碧螺春以外,還有南京的「雨花茶」,安徽六安的「六安瓜片」、休寧的「松蘿茶」、歙縣的「老竹大方」,湖南安化的「安化松針」、古丈的「古丈毛尖」、江華的「江華毛尖」,河南信陽的「信陽毛尖」,陝西鎮巴的「秦巴霧毫」,廣西桂平的「西山茶」、凌雲的「凌雲白毫」,貴州都勻的「都勻毛尖」,福建南安的「南安石亭綠」,江西廬山的「廬山雲霧茶」、井岡山的「遂川狗牯腦」、婺源的「婺源茗眉」,四川峨眉山的「峨眉峨蕊」,湖北宜昌的「峽洲碧峰」,浙江雲和的「惠明茶」、長興的「顧渚紫筍」、普陀山的「普陀佛茶」、淳安的「千島玉葉」,江蘇金壇的「茅山青峰」等等。

1.1.2 烘青 

鮮葉經過殺青、揉捻,而後烘乾的綠茶稱為烘青。烘青綠茶外形雖不如炒青綠茶那樣光滑緊結,但條索完整,常顯峰苗,白毫顯露,色澤多為綠潤,沖泡後茶湯香氣清鮮,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烘青綠茶依原料老嫩和製作工藝不同又可分為普通烘青與細嫩烘青兩類。

1.1.2.1 普通烘青:

主產於浙江、江蘇、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主要品類有,福建的「閩烘青」、浙江的「浙烘青」、安徽的「徽烘青」、江蘇的「蘇烘青」、湖南的「湘烘青」、四川的「川烘青」等。這類烘青直接飲用者不多,通常用來作為窨制花茶的茶坯,沒有窨花的烘青稱為「素茶」或「素坯」,窨花以後稱為烘青花茶。花茶是我國內銷量較大的茶葉品類。

1.1.2.2 細嫩烘青:

採摘細嫩芽葉精工製作而成的烘青綠茶統稱細嫩烘青。大多數細嫩烘青條索緊細捲曲,白毫顯露,色綠,香高,味鮮醇,芽葉完整,很多製作精細的細嫩烘青都屬名茶之列。例如安徽省黃山的「黃山毛峰」、太平縣的「太平猴魁」、舒城的「舒城蘭花」、宣城的「敬亭綠雪」,福建寧德等地的「天山烘綠」,浙江天台的「華頂雲霧」、臨安的「天目青頂」、樂清的「雁盪雲霧」、東陽的「婺州東白茶」、德清的「莫干黃芽」,湖南高橋的「高橋銀峰」,四川永川的「永川秀芽」,貴州貴港的「覃塘毛尖」,雲南勐海的「南糯白毫」,湖北羊樓洞的「松峰茶」,福建福鼎的「蓮心茶」,河南固始的「仰天雪綠」,江蘇江寧的「翠螺」等。

還有一類烘青綠茶其製作工藝是炒烘結合,既有炒青茶香高味濃醇的特點,又保持了烘青茶芽葉完整,白毫顯露的特色,是近年來名茶生產中常被採用的工藝。這類茶葉通常在殺青之後,先在鍋中邊炒邊做形,形成一定形狀後再經烘乾定型。例如江西婺源的「靈岩劍峰」,浙江寧海的「望府銀毫」、浦江的「浦江春毫」、臨海的「臨海蟠毫」、安吉的「安吉白片」,陝西南鄭的「漢水銀梭」,湖北隨州的「棋盤山毛尖」,安徽金寨的「齊山翠眉」,四川重慶的「縉雲毛峰」,湖南大庸的「龍蝦茶」,陝西西鄉的「午子仙毫」等等。

1.1.3 曬青 

鮮葉經過殺青、揉捻以後利用日光晒乾的綠茶統稱「曬青」。曬青的產地主要是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陝西等省(區)。主要品類有雲南的「滇青」、陝西的「陝青」、四川的「川青」、貴州的「黔青」、廣西的「桂青」等。曬青茶除一部分以散茶形式銷售飲用外,還有一部分經再加工成緊壓茶銷往邊疆地區,如將湖北的老青茶製成「青磚」,雲南、四川的曬青加工成「沱茶」、「餅茶」、「康磚」等。

1.1.4 蒸青 

蒸青綠茶是我國古代最早發明的一種茶類,它以蒸汽將茶鮮葉蒸軟,而後揉捻、乾燥而成。蒸青綠茶常有「色綠、湯綠、葉綠」的三綠特點,美觀誘人。唐、宋時就已盛行蒸青製法,並經佛教途徑傳入日本,日本至今還沿用這種制茶方法。蒸青綠茶是日本綠茶的大宗產品,日本茶道飲用的茶葉就是蒸青綠茶中的一種「抹茶」。

據考證,南宋咸淳年間(公元1265~1274年),日本佛教高僧大禪師到浙江餘杭徑山寺研究佛學,當時徑山寺盛行圍坐品茶研討佛經,常舉行「茶宴」,飲用的是經蒸碾焙乾研末的「抹茶」。大禪師回國後,將徑山寺之「茶宴」和「抹茶」製法傳至日本,啟發了日本「茶道」的興起。日本的蒸青綠茶除抹茶外,尚有玉露、煎茶、碾茶等。我國現代蒸青綠茶主要有煎茶、玉露。煎茶主要產於浙江、福建、安徽三省,其產品大多出口日本。玉露茶中目前只有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仍保持著蒸青綠茶的傳統風格。除恩施玉露之外,江蘇宜興的「陽羨茶」、湖北當陽的「仙人掌茶」,都是蒸青綠茶中的名茶。

1.2 紅茶 

基本工藝流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點主要是經過「發酵」以後形成的。所謂發酵,其實質是茶葉中原先無色的多酚類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後形成了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紅茶色素。這種色素一部分能溶於水,沖泡後形成了紅色的茶湯,一部分不溶於水,積累在葉片中,使葉片變成紅色,紅茶的紅湯紅葉就是這樣形成的。

中國紅茶最早出現的是福建崇安一帶的小種紅茶,以後發展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1875年前後,工夫紅茶製法由福建傳至安徽祁門一帶,繼而江西、湖北、台灣等省都大力發展工夫紅茶。至19世紀80年代,我國生產的工夫紅茶在國際市場上曾占統治地位,但隨後生產開始衰落。本世紀50年代以來,除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外,四川、浙江、湖南、雲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也普遍推廣發展工夫紅茶生產。19世紀我國的紅茶製法傳到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後來它們仿效中國紅茶的製法又逐漸發展成為將葉片切碎後再發酵、乾燥的「紅碎茶」。紅碎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茶類,為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我國1957年以後也開始試製生產紅碎茶,近年來紅碎茶已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茶類之一。

1.2.1 小種紅茶 

是福建省特有的一種紅茶,紅湯紅葉,有松煙香,味似桂圓湯。產於福建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的稱「正山小種」,其毗鄰地區生產的稱「外山小種」,政和、建陽等縣用工夫紅茶切碎熏煙的稱「煙小種」。品質以正山小種最好。小種紅茶特有的松煙香,是用松柴燃燒熏煙焙乾時,茶葉吸收了大量的松煙而形成的香味。

1.2.2 工夫紅茶 

是我國傳統的出口茶類,遠銷東歐、西歐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產地是安徽、雲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10多個省(區)。其中產於安徽祁門一帶的「祁紅」,外形條索細緊,具有類似玫瑰花香(甜花香),滋味甜醇;產於雲南的「滇紅」,外形肥壯,顯金黃毫,湯色紅艷,滋味濃醇。祁紅和滇紅是早已名揚海外、享有很高聲譽的工夫紅茶,深受東歐、西歐消費者的歡迎。此外,還有福建的「閩紅」、湖北的「宜紅」、江西的「寧紅」、湖南的「湖紅」、四川的「川紅」、廣東的「粵紅」、浙江的「越紅」、江蘇的「蘇紅」等,都是中國工夫紅茶的主要品類。有時為滿足某些特定市場的需要,將幾種工夫紅茶拼配成「中國工夫紅茶」,以集眾家之長,使茶葉外形內質更為完美。工夫紅茶適宜多次沖泡清飲,也宜加糖飲用。

1.2.3 紅碎茶 

茶鮮葉經萎凋、揉捻後,用機器切碎呈顆粒型碎片,然後經發酵、烘乾而製成,因外形細碎,故稱紅碎茶,也稱「紅細茶」。紅碎茶用沸水沖泡後,茶汁浸出快,浸出量也大,適宜於一次性沖泡後加糖加奶飲用。為便於飲用,常把一杯量的紅碎茶裝在專用濾紙袋中,加工成「袋泡茶」,飲用時連袋沖泡,具有茶汁浸出快、浸出較完全的特點,沖泡後取出裝有茶渣的紙袋棄去,再加糖加奶,十分可口。紅碎茶主產於雲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區),其中以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用大葉種為原料製作的紅碎茶品質最好。

紅碎毛茶經精製加工後產生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等四類。

葉茶:

短條形紅碎茶,常有OP(橙黃白毫)、FOP(花橙黃白毫)等花色。

碎茶:顆粒形紅碎茶,是紅碎茶的主體產品,常有FBOP(花碎橙黃白毫)、BOP(碎橙黃白毫)、BP(碎白毫)等花色。

片茶:小片狀紅碎茶,常有BOPF(碎橙黃白毫花香)、F(花香即片茶)、OF(橙黃花香)等花色。

末茶:細末狀紅碎茶,常有D(末茶)、PD(白毫末茶)等花色。

1.3 烏龍茶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因此也稱它為「青茶」。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典型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具有獨特的韻味。烏龍茶主產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因品種品質上的差異,烏龍茶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和台灣烏龍四類。

1.3.1 閩北烏龍茶 

出產於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帶的烏龍茶都屬閩北烏龍。主要有武夷岩茶、閩北水仙、閩北烏龍。以武夷岩茶最出名,岩茶的花色品種很多,多以茶樹品種名稱命名,主要品種有水仙、烏龍及其他奇種、名樅,因而岩茶可分岩水仙與岩奇種兩大類,奇種又分名樅奇種和單樅奇種。其中天心岩九龍窠的大紅袍,慧苑坑(岩)的鐵羅漢、白雞冠,嵐谷岩的水金龜等合稱四大名樅;除此以外,還有十里香、金鎖匙、不知春、吊金鐘、瓜子金、金柳條等普通名樅。所謂單樅是以優良品種名稱單獨命名的岩茶,如奇蘭、烏龍、鐵觀音、梅占、肉桂、雪梨、桃仁、毛猴等。閩北烏龍又因產地品種不同,而有建甌烏龍、崇安龍鬚茶、政和白毛猴、福鼎白毛猴等之分。其中崇安八角亭的龍鬚茶,用彩色絲線將條形烏龍茶捆紮成束,每束茶像神話中的龍鬚,故而得名。

1.3.2 閩南烏龍茶 

閩南是烏龍茶的發源地,由此傳向閩北、廣東和台灣。產於福建南部的烏龍茶,最著名、品質最好的是安溪的「鐵觀音」,這種茶條索捲曲重實,呈蜻蜓頭狀,味鮮濃具有蘭花香,真有美如觀音重如鐵的形象。除鐵觀音外,用黃種製作而成的「黃金桂」,也是閩南烏龍茶中的珍品。其次還有佛手、毛蟹、本山、奇蘭、梅占、桃仁、香椽等,若以這些品種混合製作或單獨製作、混合拼配而成的烏龍茶,統稱「色種」。閩南烏龍茶以安溪縣產量最多,「鐵觀音」與「黃金桂」是安溪烏龍茶的兩大名牌,在日本、東南亞和香港均有很高的聲譽。

1.3.3 廣東烏龍茶 

廣東省潮州地區所產的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最出名,近年來廣東的石古坪烏龍和嶺頭單樅品質也較出眾。其次是產於饒平縣的饒平色種,它是用各色不同品種的芽葉製成,主要品種有大葉奇蘭、黃、鐵觀音、梅占等。

1.3.4 台灣烏龍茶 

台灣省所產的烏龍茶,根據其萎凋做青程度不同分台灣烏龍和台灣包種兩類,「烏龍」萎凋做青程度較重,湯色金黃明亮,滋味濃厚,有熟果味香。最出名的台灣烏龍是產於南投縣鳳凰山、鹿谷鎮、名間的「凍頂烏龍」,香味特佳。其次是新竹縣一帶的峨嵋、北浦等地的烏龍茶。都是採用優良品種青心大、白毛猴、台茶5號、硬枝紅心等製作而成。「包種」萎凋做青程度較輕,主產於台北縣一帶的文山、七星山、坪林、石碇、新店、深坑、淡水等地,其中以文山包種品質最好。台灣包種選用青心烏龍、台茶5、12、13號品種為原料製作而成。台灣包種因發酵程度較輕,葉色較綠,湯色黃亮,滋味近似綠茶。

1.4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基本工藝過程是萎凋、晒乾或烘乾。白茶常選用芽葉上白茸毛多的品種,如福鼎大白茶,芽壯多毫,製成的成品茶滿披白毫,十分素雅,湯色清淡,味鮮醇。白茶主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白茶因採用原料不同,分芽茶與葉茶兩類。

1.4.1 白芽茶 

完全用大白茶的肥壯芽頭製成的白茶屬芽茶,典型的芽茶就是「白毫銀針」,其外形色白如銀、挺直如針,十分名貴,暢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白毫銀針主產於福建的福鼎和政和等地,產於福鼎的銀針,採用烘乾方式,亦稱「北路銀針」;產於政和的銀針,採用晒乾方式,亦稱「南路銀針」。

1.4.2 白葉茶 

採摘一芽二、三葉或單片葉為原料,按白茶工藝加工而成。葉茶包括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品目。

白牡丹:採摘一芽二葉為原料,攤葉萎凋後直接烘乾。成茶芽頭挺直,葉緣垂卷,葉背披滿白毫,葉面銀綠色,芽葉連枝,形似牡丹而得名。

貢眉:採摘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經萎凋、烘乾製成。

壽眉:采來芽葉,將芽抽摘下制銀針,摘下葉片萎凋後烘乾,每張葉片的葉緣微捲曲,葉背披滿白毫,酷似老壽星的眉毛而得名。

1.5 黃茶 

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這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有的揉前堆積悶黃,有的揉後堆積或久攤悶黃,有的初烘後堆積悶黃,有的再烘時悶黃。黃茶依原料芽葉的嫩度和大小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1.5.1 黃芽茶 

原料細嫩、採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嶽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

1.5.2 黃小茶 

採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毛尖」,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和浙江溫州、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

1.5.3 黃大茶 

採摘一芽二、三葉甚至一芽四、五葉為原料製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黃大茶」和廣東韶關、肇慶、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

1.6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1.6.1 湖南黑茶 

主要集中在安化生產,此外,益陽、桃江、寧鄉、漢壽、沅江等縣也生產一定數量。湖南黑茶是采割下來的鮮葉經過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等五道工序製作而成。湖南黑茶條索卷折成泥鰍狀,色澤油黑,湯色橙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煙香。黑毛茶經蒸壓裝簍後稱天尖,蒸壓成磚形的是黑磚、花磚或茯磚等。

1.6.2 湖北老青茶 

老青茶產於蒲圻、咸寧、通山、崇陽、通城等縣,采割的茶葉較粗老,含有較多的茶梗,經殺青、揉捻、初曬、復炒、復揉、渥堆、晒乾而製成。以老青茶為原料,蒸壓成磚形的成品稱「老青磚」,主銷內蒙古自治區。

1.6.3 四川邊茶 

四川邊茶分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兩類,四川雅安、天全、榮經等地生產的南路邊茶,壓製成緊壓茶康磚、金尖後,主銷西藏,也銷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灌縣、崇慶、大邑等地生產的西路邊茶,蒸後壓裝入篾包製成方包茶或圓包茶,主銷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肅、新疆等省(區)。南路邊茶製法是用割刀采割來的枝葉殺青後,經過多次的「扎堆」、「蒸、餾」後晒乾。西路邊茶製法簡單,將采割來的枝葉直接晒乾即可。

1.6.4 滇桂黑茶 

雲南黑茶是用滇曬青毛茶經潮水漚堆發酵後乾燥而製成,統稱普洱茶。這種普洱散茶條索肥壯,湯色橙黃,香味醇濃,帶有特殊的陳香,可直接飲用。以這種普洱散茶為原料,可蒸壓成不同形狀的緊壓茶餅茶、緊茶、圓茶(即七子餅茶)。

廣西黑茶最著名的是六堡茶,因產於廣西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現在除蒼梧外,賀縣、橫縣、岑溪、玉林、昭平、臨桂、興安等縣也有一定數量的生產。六堡茶製造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漚堆、復揉、乾燥,製成毛茶後再加工時仍需潮水漚堆,蒸壓裝簍,堆放陳化,最後使六堡茶湯味形成紅、濃、醇、陳的特點。

普洱茶和六堡茶是特種黑茶,品質獨特,香味以陳為貴,在港、澳、東南亞和日本等地有廣泛的市場。

(2)再加工茶類

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是基本茶類,以這些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幾類。

2.1 花茶 

用茶葉和香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製成的香茶,亦稱熏花茶。花茶的主要產區有福建的福州、寧德、沙縣,江蘇的蘇州、南京、揚州,浙江的金華、杭州,安徽的歙縣,四川的成都、重慶,湖南的長沙,廣東的廣州,廣西的桂林,台灣的台北等地。內銷市場主要是華北、東北地區,以山東、北京、天津、成都銷量最大。外銷也有一定市場。

窨制花茶的茶坯主要是綠茶中的烘青,也有少量的炒青和部分的細嫩綠茶,如大方、毛峰等。紅茶與烏龍茶窨製成花茶的數量不多。

花茶因窨制的香花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珠蘭花茶、玳玳花茶、柚子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梔子花茶、米蘭花茶和樹蘭花茶等。也有把花名和茶名聯在一起稱呼的,如茉莉烘青、珠蘭大方、茉莉毛峰、桂花鐵觀音、玫瑰紅茶、樹蘭烏龍、茉莉水仙等。各種花茶,獨具特色,但總的品質均要求香氣鮮靈濃郁,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明亮。

我國花茶中產量最多的是茉莉花茶,其窨制工序是:窨花拼和、通花、起花、復火、提花、勻堆裝箱。

2.2 緊壓茶 

各種散茶經再加工蒸壓成一定形狀而製成的茶葉稱緊壓茶或壓制茶。根據採用原料茶類不同可分為綠茶緊壓茶、紅茶緊壓茶、烏龍茶緊壓茶和黑茶緊壓茶。

綠茶緊壓茶 

產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廣西粑粑茶、四川毛尖、四川芽細、小餅茶、香茶餅等。

沱茶:

是由過去的蒸壓團茶演變而來,沱茶呈厚壁碗形。產於雲南下關,以滇青為原料製成的沱茶稱「雲南沱茶」;產於四川重慶的稱「重慶沱茶」。沱茶每個重有250克和100克兩種。沱茶滋味濃醇,有較顯著的降血脂功效。

普洱方茶:

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以滇青為原料,蒸後在模中壓成10×10×2.2厘米的方塊形,每塊重250克,外形平整,有「普洱方茶」四個字,香味濃厚甘和。

竹筒茶:

產於雲南省滕沖、勐海等地。是一種直徑為3~8厘米、長8~20厘米的圓柱形茶。竹筒茶沖泡後既有茶香,又有竹子清香,清涼解渴。竹筒茶是將茶葉殺青、揉捻後裝入竹筒內,搗實加蓋,竹筒體上打孔,在40℃左右的炭火上慢慢烘烤至干而成。

粑粑茶:

產於廣西大苗山自治縣和臨桂縣。大苗山的製法是把茶放在蒸籠里蒸熟,蒸後揉壓成圓餅或茶團,放在陰涼處晾乾。臨桂縣是把老嫩鮮葉分開處理,粗茶脫梗,用刀切碎,先在蒸籠中蒸到一定程度,再加入嫩葉蒸。蒸青後揉捻緊條,以茶梗為包心,外包嫩葉,手捏成團或椎脊形,然後烘乾即成。

紅茶緊壓茶 

以紅茶為原料蒸壓成磚形或團形的壓制茶。磚形的有米磚茶、小京磚等,團茶有鳳眼香茶。米磚主產於湖北省趙李橋,主銷新疆、內蒙古,也有少量出口。米磚每塊重1.125千克,為23.7×18.7×2.4厘米的磚塊形。米磚主要以紅茶的片末茶為原料,蒸後在模中壓制而成,有商標花紋圖案。

烏龍茶緊壓茶 

按照烏龍茶的製造工藝並壓製成的緊壓茶,福建漳平縣生產的「水仙餅茶」就屬此類。採摘水仙種茶樹鮮葉,經曬青、晾青、搖青、殺青和揉捻後,將揉捻葉壓模造型,再用白紙包好進行烘焙至干,所以又稱「紙包茶」。水仙餅茶過去是手捏成團的,因手捏加工,大小不一,後來才改用木模加工,壓成方形茶餅。水仙餅茶,邊長6厘米,厚1厘米,方形,每塊重20克。水仙餅茶外形光整,色澤烏褐油潤,香味醇厚,湯色深褐似茶油。水仙餅茶主銷閩西各地及廈門、廣東一帶。

黑茶緊壓茶 

以各種黑茶的毛茶為原料,經蒸壓製成各種形狀的緊壓茶,主要有湖南的「湘尖」、「黑磚」、「花磚」、「茯磚」,湖北的「老青磚」,四川的「康磚」、「金尖」、「方包茶」,雲南的「緊茶」、「圓茶」、「餅茶」,以及廣西的「六堡茶」等。

湘尖:產於湖南安化,是一種條形的簍裝黑茶,過去分天尖、貢尖和生尖,現在改稱為湘尖一、二、三號,分別以黑毛茶一、二、三級為原料蒸壓而成。湘尖一號每簍重50公斤,湘尖二號每簍重45公斤,湘尖三號每簍重40公斤。主銷甘肅、寧夏等地。湘尖的壓制是經稱茶、汽蒸、裝簍、緊壓、捆包、打氣針、晾乾等七道工序而製成。

黑磚:產於湖南安化,是一種磚塊形的蒸壓黑茶,大小為35×18×3.5厘米,色黑褐,主銷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以黑毛茶為原料,經稱茶、蒸茶、預壓、壓磚、冷卻、退磚、修磚、檢磚等工序而製成。

花磚:產於湖南安化,是一種磚塊形蒸壓黑茶。大小為35×18×3.5厘米,每塊重2千克。主銷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花磚的前身是花捲茶(又名千兩茶),壓製成圓柱形似樹榦,每簍重有舊秤1000兩,1958年後改壓成磚。壓制工藝與黑磚基本相同。

老青磚:產於湖北趙李橋,是一種磚形蒸壓黑茶,大小為34×17×4厘米,主銷內蒙古等地。以老青茶為原料,經篩制、壓制、乾燥、包裝等工序而製成。

康磚:產於四川的雅安、樂山地區,屬南路邊茶,是一種圓角枕形蒸壓黑茶,大小為17×9×6厘米,主銷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以曬青毛庄茶為原料經蒸壓製成。

金尖:產於四川的雅安、樂山地區,也屬南路邊茶,是一種圓角枕形蒸壓黑茶,大小為24×19×12厘米,每塊重2.5千克。主銷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以曬青毛尖茶為原料經蒸壓製成。

方包茶、圓包茶:均屬西路邊茶。圓包茶目前已不生產,方包茶產於四川灌縣、安縣、平武等地。是一種長方簍包型炒壓黑茶,大小為66×50×32厘米。主銷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也銷青海與甘肅。方包茶是以曬青茶為原料經炒制築包、燒包與涼包工序而製成。

茯磚:主產於湖南安化、益陽、臨湘等地,四川省也有部分生產。是一種長方磚形蒸壓黑茶。湖南茯磚大小為35×18.5×5厘米,每塊重2千克;四川茯磚大小為35×21.7×5.3厘米,每塊重3千克。茯磚主銷青海、甘肅、新疆等地。湖南茯磚以黑毛茶為原料,經毛茶拼配篩制、汽蒸漚堆、壓制定型、發花乾燥而製成。茯磚品質以發出金花(金黃色黴菌)較多為上品。

緊茶:產於雲南省。是一種長方形蒸壓黑茶,這種茶過去的造型是帶柄的心臟形,1957年後改為磚形,大小為15×10×2.2厘米,每塊250克。主銷西藏和雲南藏族地區。以滇青為原料,經潮水漚堆後蒸壓乾燥而製成。

圓茶:產於雲南省。是一種大圓餅形蒸壓黑茶,又稱「七子餅茶」。直徑為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邊厚1厘米,每塊重357克。主銷東南亞各國。以滇青為原料,經潮水漚堆後蒸壓而製成。

餅茶:產於雲南省。是一種小圓餅形蒸壓黑茶。直徑11.6厘米,中心厚1.6厘米,邊厚1.3厘米,每塊重125克。主銷雲南麗江、迪慶等地。也是以滇青為原料,經潮水漚堆後蒸壓而製成。

六堡茶:產於廣西蒼梧、賀縣、恭城、富縣等地。六堡茶有散茶與緊壓茶兩種。六堡緊壓茶高56.7厘米,直徑53.3厘米,每簍重30~50千克。以六堡散茶為原料,經潮水漚堆後蒸熱裝簍壓實、涼干、堆放陳化而製成。此茶表面出現「金花」(金黃色黴菌)者品質最佳。

緊壓茶除了上述的幾類之外,還有一種也可歸屬於緊壓茶的茶類「固形茶」,它是一種細條形的再加工茶。用茶葉加工中產生的細茶末,研磨成茶粉,加入澱粉、蛋白質等粘合劑,調和成糊狀,然後加壓,通過濾孔擠壓成直徑1~1.5毫米,形似細麵條的細條形,晾後烘乾,切斷成1~2厘米長即成。這種固形茶,熱水沖泡後不溶化,茶條不散,但茶汁能浸出。固形茶的生產是副茶利用的一種途徑,除我國外,日本、蘇聯等國也有少量生產。

2.3 萃取茶 

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為原料,用熱水萃取茶葉中的可溶物,過濾棄去茶渣,獲得的茶汁,經濃縮或不濃縮,乾燥或不幹燥,製備成固態或液態茶,統稱萃取茶。主要有罐裝飲料茶、濃縮茶及速溶茶。

罐裝飲料茶 

成品茶葉用一定量的熱水提取,過濾出的茶湯添加一定量抗氧化劑(維生素c等),不加糖、香料,然後進行裝罐或裝瓶、封口、滅菌而製成。這種飲料茶的濃度約為2%,符合一般的飲用習慣,開罐或開瓶後即可飲用,十分方便。

濃縮茶 

成品茶用一定量的熱水提取,過濾出茶湯,進行減壓濃縮或反滲透膜濃縮,到一定濃度後裝罐滅菌而製成。這種濃縮茶可直接飲用,也可用作罐裝飲料茶的原汁,直接飲用時,只需加水稀釋即可。

速溶茶 

又稱可溶茶。成品茶用一定量熱水提取過濾出茶湯,濃縮後加入環糊精(以減弱速溶茶成品的強吸濕性),並充入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噴霧乾燥或冷凍乾燥後即成粉末狀或顆粒狀速溶茶。速溶茶成品必須密封包裝,以防吸濕。速溶茶可溶於熱水或冷水,沖飲十分方便。

2.4 果味茶 

茶葉半成品或成品加入果汁後製成各種果味茶,這類茶葉既有茶味,又有果香味,風味獨特,頗受市場歡迎。我國生產的果味茶主要有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獼猴桃茶、桔汁茶、椰汁茶、山渣茶等。

2.5 藥用保健茶 

用茶葉和某些中草藥或食品拼和調配後製成各種保健茶,使本來就有營養保健作用的茶葉,更加強了它的某些防病治病的功效。保健茶種類繁多,功效也各不相同。通過飲茶就能增進保健和治療某些疾病,真是一大樂事。保健和治療功效較顯著的保健茶主要有:具有壯陽功效的「杜仲茶」,含有人蔘皂甙的「絞股蘭茶」,有戒煙功效的「戒煙茶」,有助老人保健的「益壽茶」、「八仙茶」、「抗衰茶」,有助眼保健的「明目茶」,有增進思維功效的「益智茶」,有健胃促消化功效的「健胃茶」,有抗癌防克山病功效的「富硒茶」,防治糖尿病的「薄玉茶」,抗瘧疾的「抗瘧茶」,清熱潤喉的「清音茶」、「嗓音寶」,治痢疾的「止痢茶」,滋補抗輻射的「首烏松針茶」、保護心血管的「心腦健」,降低血壓的「降壓茶」、「康壽茶」、「菊槐降壓茶」、「梔子茶」、「問荊茶」、「菊花茶」、「甜菊茶」,減肥降血脂的「保健減肥茶」、「美的青春茶」、「清秀減肥茶」、「猴王牌減肥茶精」、「三花減肥茶」、「烏龍減肥茶」,清腦益壽的「天麻茶」,補肝明目的「枸杞茶」等等。

2.6 含茶飲料 

隨著現代飲料工業的開發,更加註重飲料的營養與保健功效,茶是人們公認的保健飲料,因此在飲料中添加各種茶汁是開發新型飲料的一個途徑。近年來出現於市場上的含茶飲料有「茶可樂」、「茶樂」、「茶露」,各種「茶葉汽水」、「多味茶」、「綠茶冰淇淋」、「茶葉棒冰」,各種「茶酒」(如鐵觀音茶酒、信陽毛尖茶酒、茶汽酒、茅台茶、茶香檳),「牛奶紅茶」等。

--------------華麗分隔線-------------

@茶百科 是誰:

知名茶人,茶類自媒體@茶百科 創始人。

茶百科公眾號(jiaoliucha 「交流茶」的拼音)力求打造一個茶人結友、品茶、交流茶、學習茶、傳播茶的公益平台。這裡只談茶,如果你也愛茶,請關注我們、支持我們。

@茶百科 新浪微博目前打理兩年時間,粉絲近11萬人,微信公眾平台這裡交流的茶人近4萬。

中華茶人圈

是@茶百科 發起,旨在聚集各行業各地域中華茶人(只要你不排斥茶),以線上線下立體交流為主,從中原鄭州向全國輻射。如果你有這方面興趣,可以回復:「姓名 + 行業 + 手機 + 茶人圈」 格式加入茶人圈,讓我們共同交流茶、開展茶的傳播。

分享與訂閱:

1、點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

2、搜索公眾號: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3、點右上角 -> 查看官方賬號 -> 查看歷史消息,可以查看到@茶百科 過往的精采內容;

掃一掃

讓我們一起愛茶,愛上一種健康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奇門十天干克應分類記法
家犬的分類
淇元love的【待分類】
金口訣分類論述
手相手型分類之哲學手,心智勞動者有獨立精神

TAG:中國 | 分類 | 茶葉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