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殤:孔融、彌衡、楊修

文人之殤:孔融、彌衡、楊修

lost菜鳥 等級:狐天王 送禮物 發消息

樓主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這是入得彌衡法眼的二位。

孔融,字文舉,孔聖人二十世孫。史書上說他「少時有異才。」10歲時跟他父親到京城,聽說時任河南尹的李膺除非當世名人和他家的世交,尋常人等概不唔面。小孔融為見到這個李「省長」,到他府上跟守門的說「我是李家世交的子弟。」李膺請他進去,問他:「你祖上與我祖上沾親嗎?」小孔融:「當然。我祖先孔丘與你家祖先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我們二家自是累世通家。」在座之人莫不誇他聰明。有一後來者聽說此事,道:「少時聰明,大未必佳。」孔融應聲道:「你小時定很聰明。」

青年時期的孔融很富正義感。朝廷查核官員們的貪污、腐敗行為,他常常揭露一些朝中內侍、高官的親族,弄得尚書令窘迫不已。黃巾起義時,董卓推舉他為北海太守,當時北海的黃巾軍聲勢浩蕩,孔融哪裡是黃巾軍的對手,屢被黃巾軍圍困,不得不向劉備求救。當時曹操、袁紹正在走向強盛之時,有人建議孔融結連二人反被他殺了。

《後漢書?孔融傳》、《資治通鑒》皆抨孔融:「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就是說他志大才疏,沒成功過。當青州刺史時,被袁紹的兒子袁譚進攻,他的士兵僅剩幾百人,帳外箭矢如雨,戈予交接,孔融尚自伏几讀書,談笑自若。(膽氣確實可嘉,可惜不能當飯吃。腐儒而已。)最後城被攻破,老婆、兒子被俘,他自己亦落荒而逃。

曹操遷都許昌後,用孔融為將作大匠。應該說曹操對他有恩。孔融可不管這些,時時事事,幾乎處處與曹操作對:天荒糧少,曹操下令禁酒,他要譏諷;曹操擊敗袁紹,曹丕納甄氏,他喻之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北征烏桓,他也是譏嘲相加。「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後漢書?孔融傳》)。他的這些行為包括舉薦彌衡借彌衡之口辱罵曹操等等都不足以讓曹操對他動殺機。真正令曹操殺他的原因有二個:其一,上表奏議取消分封諸侯,這是與曹操欲行之政完全背道而馳的,引起了曹操對他的真怒;其二,他常引以自豪的二句名言:「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事實上孔家亦是如此。)犯了大忌。精明如曹操,他豈不知來自自己陣營的暗箭最難防?加上遭逢董承、王子服、種輯、吳碩等之衣帶詔事後更讓他時時警惕,哪還容得你孔融「客常滿」而結黨,「酒不空」而議政?聚眾結黨,另立中央,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借郗慮密告為由頭,將孔融滿門抄斬。

彌衡字正平,《三國志》說他「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其實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究其言行,他可說是輕度噪狂症患者: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狷狂無理。把他引薦給曹操的孔融原本是想為這個忘年知交謀條出路,那知道這個「復生」的顏回只是個徒逞口舌之利的狂徒而已,貶得別人一無是處。曹操連殺他都提不起興趣,強行打發他到度量狹小的劉表處出差,欲借劉表之手殺他。劉表亦是聰明,看破曹操用意,於是把彌衡送到性情急燥的黃祖處。彌衡就這樣被他沒放在眼裡的曹操、劉表象球一般踢來踢去,最終死在黃祖手裡。

楊修是三人中與曹操關糸最接近的一個,人亦很聰明,可惜沒用對地方。「絕妙好辭」、「門內添活嫌闊」、「一人一口酥」等故事既說明他與曹操關糸親近,又彰顯出他好出風頭、不知進退的個性。對文人曹操來說,前面這些都是風流雅事,皆可一笑置之。而對戰略家、軍事家曹操而言,不知進退的楊修膽敢插手自己選擇接班人之事(《資治通鑒》:「丞相主簿楊修與丁儀兄弟謀立曹植為魏嗣,五官將丕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之謀。修以白魏王操,操未及推驗。丕懼,告質,質曰:「無害也。」明日,復以簏載絹以入,修復白之,推驗,無人;操由是疑焉。其後植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絕。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隨所問答之」,於是教裁出,答已入;操怪其捷,推問,始泄。」),置喙軍機大事,擾亂軍心,則是自尋死路。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小兒身死因雞肋。」好出風頭的楊修終死在他的小聰明上。

孔融、彌衡、楊修皆是漢未文人、才子,特別是孔融,魏文帝曹丕極喜愛他的文賦,讚歎孔融有楊雄、班固之才,並懸賞金帛募集孔融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以為觀賞。彌衡所著《鸚鵡賦》亦流傳至今。楊修之逸才,更是至今令人津津樂道,嘆息不已。這樣三位當世才俊,為何都死在與他們同為大文人的曹操手裡?縱是文人相輕亦罪不至死,實在因為三人都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犯了相同的致命錯誤:恃才傲物,目無餘子;高談闊論,身無長技。應了諸葛亮駁斥張昭那段話:「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他們三位都忘了個道理,死得有點冤枉:文人永遠都只是統治者手裡的工具而已。合用,多用用;不合用,毀了就是。同是大文人的曹操,卻是早就悟透了這一點的。不殺陳琳,是為一例。

推薦閱讀:

孔融對「孝」持反對意見,大家怎麼看?
孔融詩選
三國禰衡:論裝逼,我只服我自己
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出兵救孔融,竟然只是為得一句好評?

TAG:文人 | 楊修 | 孔融 |